第一章 初见 (一)

大汉乾祐元年春正月乙卯,刘知远崩于福宁宫。临终前遗命诛杜重威满门,并委任史弘肇、郭威、杨邠、王章、苏逢吉五人为顾命大臣。

乾祐元年二月辛巳,周王刘承佑即位于刘知远柩前。壬辰,后蜀入寇,大散关告急。凤翔巡检使王景崇领兵前去相救,于途中竖起反旗。李守贞、赵思绾两人相继应之。杀原永兴节度使侯益,田令方等二十余将,陷陕州、虢州,兵锋直指洛阳。

原河中节度使赵匡赞闻讯,急火攻心,暴卒于汴梁。其麾下爪牙以其横死故,俱在驻地扯旗造反,起兵与赵思绾遥相呼应。

一时间,刚刚建立没多久的大汉国,风雨飘摇。

刚刚登上皇位十几天的刘承佑,哪里知道该如何应付这种紧急情况?连忙将史弘肇等五位顾命大臣招入宫中问策。谁料还没等五位顾命大臣决定由谁领兵前去平叛,国舅李业又气急败坏地送来了另外一个不幸的消息,魏国公、平卢、天平、泰宁三镇节度使符彦卿,与留守邺都的高行周日前于博州郊外春猎,宾主各展雄风,射杀猛虎五头,熊貔十余只,其他豺狼野兽无数。

“轰!”地一声,刘承佑身体前扑,将御书案推了个四脚朝天。白马高行周和老狼符彦卿两人手中的战兵加在一起,少说也超过了六万,并且其中大部分都是上过战场多次的精锐。而朝廷这边,将驻扎在汴梁的禁军和附近的归德军、忠武军、义成军全都加起来,也不过才十万挂零。并且还要分出一半去支援西京洛阳,以防李守贞和王景崇等辈趁虚而入。

“陛下勿慌,有我等在,天塌不下来!”史弘肇手疾眼快,一个箭步窜上前,从地上拉起了刘承佑。随即,又飞起一脚,将笨重的书案踢出半丈远,圆睁虎目,大声断喝:“都愣着干什么?先皇留我等顾命,难道就是这种顾法?杨老儿,你和苏逢吉两个,且去想办法安抚百官,稳定军心民心。王孔目,该你出力的时候到了,国库里还有多少钱粮,全都给老夫拿出来!明天一早,老夫与郭家雀儿各领一哨人马出征,管他什么李守贞、符彦卿,凡是胆敢图谋不轨者,统统给陛下抓过来抄家灭族便是!”

“史枢密切莫着急,即便出兵,也得有个具体方略才是!”宰相杨邠听得直皱眉,上前数步,一边弯腰收拾掉落在地上的奏折,一边小声说道,“符彦卿和高行周两个人虽然行事不合礼法,却未曾摆明了旗号要造反。充其量,只是想试探……”

“试探个屁!今天试探,明天就该挥师南下了!”史弘肇狠狠瞪了他一眼,两腮处的胡须根根倒竖,“如今之际,陛下只能快刀斩乱麻,无论谁敢动歪心思,都先发兵讨了。接下来才能将其他有歪心思的家伙们镇住。否则,昨天是李守贞,今天是高行周和符彦卿,等明天,就不知道有多少节镇一起趁火打劫了!”

“那也不能两线作战!”杨邠又皱了下眉头,耐着性子补充,“首先,仓卒之间,国库未必能拿出那么多的钱粮。其次,你和郭枢密使两人都离开了汴梁,又带走了大部分禁军。万一有宵小之徒趁机作乱,陛下身边只有我等文官,如何能应付得来!”

“不是还有李业他们几个么?打仗不行,对付些鸡鸣狗盗之辈,难道也要抓瞎?”史弘肇根本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撇了撇嘴,大声反问。

国舅李业冷不防挨了“一砖头”,脸色顿时涨得一片紫红。抬起眼想要向自家侄儿讨要说法,却看见刘承佑这个皇帝,居然呆愣愣地站在了原地,两只眼睛里头一片茫然,心思早就不知道飞去了什么地方。

无奈之下,他只好硬着头皮,低声插言:“枢密大人,平章大人,末将,末将倒是还堪一用。只是,只是如果枢密大人将禁军也都带走了,届时,届时末将怕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没你什么事情,你只要听着就行了!”史弘肇挥动胳膊将他推到一旁,大声呵斥。随即,又将目光转向郭威,“老郭,你呢,你到底支持谁?杨老儿向来谨小慎微,可现在,哪是谨小慎微的时候!”

“此事,此事,我等不妨先谋划出几个方略,一并交于陛下,再由陛下做最后决断!”郭威先迅速向史弘肇眨了一下眼睛,然后不紧不慢地回应。

“陛下不过是个小孩子,他知道个什么?”史弘肇气得双眉倒竖,挥舞着胳膊大声反驳。

失礼的话都说出口了,他才意识到老兄弟郭威刚才在向自己使眼色。匆匆扭过头,看了看刘承佑的面部表情,赶紧松开紧握着对方手腕的另外一只手,后退两步,躬身致歉,“陛下,请恕老臣一时心急。老臣,老臣心里头,一直拿,拿你当自家晚辈看待。”

“不妨!”刘承佑将目光从天外收回来,笑着摇头。“朕本来就是诸位叔父的晚辈,这带兵打仗之事,朕原本也不在行。所以,史枢密和杨相刚才说得那些话,朕听得是满头雾水。连弄清楚都来不及,怎么可能注意到您老失礼未失礼?!”

“老臣愧杀了!”史弘肇闻听,脸色顿时一红。再度躬身下去,抱拳致歉。

刘承佑赶紧上前几步,双手托起了他的胳膊,“史叔父这是干什么?且不说父皇有遗命要你辅政在先,即便没有父皇的遗命,朕也拿你当大汉国的擎天巨柱,怎么会在乎几句言辞上的闪失?赶紧平身,平身,来人,给史枢密和诸位顾命大臣,把绣墩搬得距离朕近一些。朕要与几位叔父当面求教!”

“遵命!”门外当值的镇殿禁卫答应一声,冲进来,七手八脚将五个留给顾命大臣的专座挪到原本摆放御书案的位置,围成圆弧状,与刘承佑的龙椅对了个正着。

见小皇帝如此礼贤下士,史弘肇脸上的表情更加窘迫。晃动着大手连连辞谢,无论如何不敢就坐。

刘承佑却愈发恭谦,亲手上前拉住他,将他按在了正中央的绣墩上。然后又陆续将郭威、杨邠等人,逐一请到两侧的绣墩上就坐。待五名顾命大臣都有了座位之后,才缓缓走回龙椅,欠着身体坐了半个屁股,再度虚心问策。

这回,史弘肇终于不敢再独断专行了。非常客气地请杨邠、郭威、王章、苏逢吉等人,跟自己一道商讨对策。五个人稳住心神,根据眼前形势和朝庭真正掌握的实力,几番探讨之后,终于找出了一系列相对稳妥的办法。

西侧李守贞、王景崇和赵思绾三个虽然来势汹汹,并且取得了后蜀的明面支持,但毕竟各自的能力和实力都非常有限,短时间内,未必对汴梁构成威胁。所以朝廷也没必要过分惊慌,先征调常思、白文珂、郭从义三个,带领各自麾下兵马前去平叛,努力战线稳定下来,再根据具体情况,重新调整部署。

东侧的老狼符彦卿和白马高行周两个,因为尚未竖起反旗。所以朝廷的策略最好暂时以震慑为主,辅以高官厚禄以示安抚。由郭威领军五万,进驻黄河南岸的濮州。同时朝邺都和青州两个方向发出威胁。然后,再由朝廷下旨,加封符彦卿为太保,高行周为太尉,向二人发出入朝辅政之邀请,但具体入朝日期,由二人自行决定。另外,高行周和符彦卿的几个儿子,也都拜为节度使,赐予开府建衙之权。

至于其他蠢蠢欲动者,五位顾命大臣则一致建议,刘承佑暂时装作没看见。待最大的两个火头被扑灭之后,再腾出手来,将这些宵小之辈挨个绳之以法。

“陛下,此乃先前所述几个方略,请陛下做最后定夺!至于其他细节,可以在方略实施之时,根据当时情况,再另行补充。”副宰相兼刑部尚书苏逢吉字写得最好,资历在五位顾命大臣当中也最浅。因此主动承担了书吏的差事,起身走到一旁,将一系列方略文案按照记忆誊写一遍,亲手捧到了刘承佑面前。

刘承佑在乎的是大臣们眼里到底有没有自己这个皇帝,至于该怎么决策,倒不是太关心。见五位顾命大臣终于很识趣地把决策权留给了自己,也不吹毛求疵。笑着点点头,直接命人拿去盖上了天子之印。

军情紧急,五位顾命大臣不敢过多耽搁,立刻告辞出宫。刘承佑起身亲自送大伙到了宫门口,非常有耐心地目送最后一匹骏马在长街上消失,然后才缓缓转过身,缓缓穿过春日下寂静的皇宫,缓缓走向自己洒满阳光的龙椅。

五个顾命大臣专用的绣墩,还摆在龙椅的对面儿,隐隐围成了一道弧线。

有这五个绣墩挡着,外边的任何危险,都要先越过弧线,才能抵达龙椅处。而龙椅处所发出的任何声音,恐怕也要先越过那条看不见的弧线,才能传出宫门,传到全天下子民的耳朵里。

忽然,刘承佑好像懂了,父亲为何给自己留下五个顾命大臣,而不是六个!

笑了笑,他快步上前,将绣墩挨个踢倒。

第四章 答案 (五)第十一章 三生 (三)第四章 扑朔 (八)第五章 黄雀 (七)第二章 风云 (六)第八章 麋鹿 (四)第七章 鹿鸣 (六)第九章 血与水 (四)第六章 疾风 (三)第四章 虎狼 (六)第一章 问道 (一)第六章 绸缪 (三)第九章 长缨 (九)第三章 收获 (一)第二章 重逢 (二)第八章 人心 (十一)第十章 夺帅 (一)第八章 人心 (十)第四章 扑朔 (八)第四章 虎狼 (二)第七章 尘缘 (六)第八章 峥嵘 (五)第十章 宏图 (九)第八章 麋鹿 (四)第三章 收获 (三)第五章 短歌 (六)第十章 宏图 (一)第四章 扑朔 (六)第十二章 少年 (七)第五章 逝水 (七)第八章 三生 (三)第十章 易鼎 (九)第三章 收获 (六)第四章 归来(一)第二章 重逢 (三)第八章 三生 (二)第十一章磐石 (一)第四章 归来 (四)第二章 重逢 (七)第六章 疾风 (三)第三章 父子(九)引子第二章 款曲 (五)第四章 归来 (八)第五章 迷离 (六)第六章 红妆 (七)第八章 雄关 (三)第四章 归来 (二)第四章 虎雏 (九)第一章 新春 (二)第一章 初见 (三)第六章 疾风 (四)第九章 夺帅 (六)第六章 帝王 (七)第四章 归来(一)第四章 答案 (一)第三章 父子 (五)第四章 虎狼 (四)第四章 扑朔 (九)第六章 疾风 (二)第三章 父子 (五)第十章 狂风 (八)第七章 国难 (五)第八章 乌鹊 (二)第七章 国难 (四)第四章 虎狼 (三)第七章 治河 (九)第十章 夺帅 (二)第四章 答案 (二)第五章 短歌 (六)第四章 答案 (七)第三章 父子 (四)第二章 蓬篙 (二)第五章 迷离 (三)第十二章 少年 (八)第四章 归来 (十)第二章 款曲 (十一)第六章 帝王 (五)第五章 黄雀 (七)第五章 草谷 (八)第六章 绸缪 (八)第一章 传说 (三)第二章 蓬篙 (十三)第五章 黄雀 (六)第六章 破茧 (六)第二章 蓬篙 (一)第三章 收获 (六)第十章 易鼎 (七)第三章 父子 (七)第十二章 少年 (六)第一章 初见 (四)第五章 迷离 (三)第七章 劲草 (八)第四章 虎雏 (五)第二章 重逢 (八)第六章 绸缪 (四)第六章 破茧 (五)第七章 鹿鸣 (九)第一章 磨剑 (六)第七章 国难 (四)
第四章 答案 (五)第十一章 三生 (三)第四章 扑朔 (八)第五章 黄雀 (七)第二章 风云 (六)第八章 麋鹿 (四)第七章 鹿鸣 (六)第九章 血与水 (四)第六章 疾风 (三)第四章 虎狼 (六)第一章 问道 (一)第六章 绸缪 (三)第九章 长缨 (九)第三章 收获 (一)第二章 重逢 (二)第八章 人心 (十一)第十章 夺帅 (一)第八章 人心 (十)第四章 扑朔 (八)第四章 虎狼 (二)第七章 尘缘 (六)第八章 峥嵘 (五)第十章 宏图 (九)第八章 麋鹿 (四)第三章 收获 (三)第五章 短歌 (六)第十章 宏图 (一)第四章 扑朔 (六)第十二章 少年 (七)第五章 逝水 (七)第八章 三生 (三)第十章 易鼎 (九)第三章 收获 (六)第四章 归来(一)第二章 重逢 (三)第八章 三生 (二)第十一章磐石 (一)第四章 归来 (四)第二章 重逢 (七)第六章 疾风 (三)第三章 父子(九)引子第二章 款曲 (五)第四章 归来 (八)第五章 迷离 (六)第六章 红妆 (七)第八章 雄关 (三)第四章 归来 (二)第四章 虎雏 (九)第一章 新春 (二)第一章 初见 (三)第六章 疾风 (四)第九章 夺帅 (六)第六章 帝王 (七)第四章 归来(一)第四章 答案 (一)第三章 父子 (五)第四章 虎狼 (四)第四章 扑朔 (九)第六章 疾风 (二)第三章 父子 (五)第十章 狂风 (八)第七章 国难 (五)第八章 乌鹊 (二)第七章 国难 (四)第四章 虎狼 (三)第七章 治河 (九)第十章 夺帅 (二)第四章 答案 (二)第五章 短歌 (六)第四章 答案 (七)第三章 父子 (四)第二章 蓬篙 (二)第五章 迷离 (三)第十二章 少年 (八)第四章 归来 (十)第二章 款曲 (十一)第六章 帝王 (五)第五章 黄雀 (七)第五章 草谷 (八)第六章 绸缪 (八)第一章 传说 (三)第二章 蓬篙 (十三)第五章 黄雀 (六)第六章 破茧 (六)第二章 蓬篙 (一)第三章 收获 (六)第十章 易鼎 (七)第三章 父子 (七)第十二章 少年 (六)第一章 初见 (四)第五章 迷离 (三)第七章 劲草 (八)第四章 虎雏 (五)第二章 重逢 (八)第六章 绸缪 (四)第六章 破茧 (五)第七章 鹿鸣 (九)第一章 磨剑 (六)第七章 国难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