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问道 (一)

“呼——!”攻城弩带着凄厉的风声从半空中掠过,将一名正在挥刀督战的契丹将领直接提了起来,远远地落入城内,不知所踪!

“述澜大人,述澜大人——!”城头上,响起一阵慌乱的惊呼。紧跟着,数以千计的羽箭冰雹般朝着床弩所在位置砸下。但这些羽箭发挥不出任何作用,它们的有效射程最远也超不过一百五十步,而汉军的床弩却都架设在距离城墙二百步之外,并且每一架床弩之前,都装上了厚厚的门板。

“呼——!”“呼——!”“呼——!”“呼——!”更多的攻城弩脱离弩床,飞上汴梁城头。两尺长的弩锋,一丈长的弩杆,被烈日晒得耀眼生寒。凡是被弩锋命中者,无论是手持举盾,还是身穿明光铠,结果都是一样。

精钢打造的弩锋就像戳纸一样,戳破厚厚的盾牌和沉重的铁甲,将保护在盾牌和铁甲之后的人穿在上面,继续飞翔。而被命中者却不会当场死去,在飞翔的途中不停地张牙舞爪。鲜血、碎肉还是屎尿一类的东西,则从半空中淋漓而落,将地面上躲避不及的兵卒们淋得满头满脸。

“哇——!”一名契丹十将从脸上抹掉半截肠子,俯下身体,大吐特吐。自从去年滹沱河之战到现在,他连一场像样的战斗都没打过,身体的反应能力和耐力都大不如前。而汴梁城内的纸醉金迷,又极大地消磨了他与生俱来的野性。让他在直面自家袍泽死亡之时,反应比周围的“梁军”还要不堪。

周围的“梁军”,则纷纷将身体缩在城垛之后,透过射孔朝着外边不停地放箭。能不能射到人暂且不说,至少,得让刘知远明白,大伙也不是可以随便拿捏的鱼肉,想要进入汴梁城,多少也点给足了价钱。

他们都是大辽国国舅,汴梁留守萧翰花费重金从各地征募而来的老卒,有的李存勖当皇帝时,就已经上过战场。还有的,则先后在梁、唐、晋、蜀的旗帜下效过力,这辈子除了提刀厮杀外别无所长。如今看在钱的面子上,替契丹人所建立的大梁国打一仗,也不算多管闲事。毕竟刚刚被契丹人用绳子捆着押上龙椅的大梁国皇帝李从益,乃为前唐明宗皇帝嫡系子孙,绝对算得上是正根正朔!(注1、注2)

当然,指望大伙把刘知远打败,那也是痴人说梦。拿多少钱干多大事儿,这是老卒们所奉行的行规。今天大伙之所以能蹲在城垛后向下放箭,是为了回报萧翰大王当初给的赏钱。待付出和收入差不多平衡了,或者城外的刘知远主动开出了高价,大伙自然就会收起弓箭,对城内的契丹人和大梁皇帝的爪牙们倒戈一击。

满怀心事时射出的箭矢,当然无法给进攻方造成太大的干扰。很快,就有大队的汉军高举着盾牌,来到了护城河畔。两名背着步军指挥旗的将领,沿着河畔左右跑动。转眼间,就以护城河为边界,架起了一堵半丈高,三百余尺长的盾墙。紧跟着,两队弩手踩着鼓点儿,走到了盾墙之后。立正,分散排列成稀疏的三排,躬身,用脚踩着弩臂开始挂弦!

“三才弩呢,三才弩,怎么还不发射?射,赶紧发射弩箭杀散他们。别,别给他们放箭的机会!”几名契丹百人将尖叫着,从敌楼里跑了出来。铁跌撞撞地冲向架设在马脸和敌楼底部的三才弩。

汴梁城的防御设施非常完善,这种一丈长短,架着三根弓弦的三才弩,在城墙的每一处宽阔位置,都摆了不下五具。如果早点儿利用起来,刚才根本轮不到刘知远手中的床子弩嚣张。更轮不到汉军将数百具擎张弩大模大样地摆在护城河边上!

“坏,坏了!”趴在三才弩旁边的一众“梁军”队将,哭丧着脸冲着他摆手。“有人,有人昨天夜里偷走了弩钩!”

“弩弦上被人偷偷撒过尿!”

“弩尾的铁翎少了一根!”

“……”

更多的“噩耗”传来,每一个都让契丹百人将们透体生寒。防守利器三才弩早不坏晚不坏,就在汉军抵达汴梁城外的同时,全都坏了!要是汴梁城内没有人跟刘知远私通,才怪!并且私通刘知远的这伙人,位置绝对不会太低。否则,他们根本没机会接近城墙和敌楼!

然而,眼下根本不是抓内奸的时候。连契丹人自己的萧翰大王都偷偷溜走了,那些先前迫于兵势投降契丹的汉人将领,怎么可能还肯与汴梁城同生共死?眼下最迫切的是,动员所有能动员的力量,先给汉军当头一棒。然后再寻找机会,突出重围,返回数千里之外的草原!

“八牛弩呢,八牛弩难道也都坏了不成!”想到这儿,众契丹将领们立刻放弃了对三才弩的指望,把目光迅速转向敌楼三层。那上面,还摆着两具天下第一利器,八牛弩。需要足足四十个人才能操作得动,每支弩箭都有成年男人小腿粗细,射程高达四百余步,一箭飞出,地动山摇!

“挂弦,挂弦的钢牙秃了。卡槽里边被人灌了水和绿矾油!”敌楼三层,一名“梁军”将领探出半个脑袋,面如死灰。(注3)

八牛弩威力巨大,但里边的构造也颇为繁杂。光是上弦和发射所用,就有绞盘、榫头、弦勾,锤击牙等若干精密零件。无论其中哪个破损,整座八牛弩都会彻底变成废物。一根弩箭都发射不出。

“我不信!尔等肯定与刘知远早有勾结!”契丹将领们抽出弯刀,咆哮着再度冲回敌楼。太巧了,这一切简直都发生的太巧了。摆在马脸和敌楼底层露天处的三才弩全都报废,锁在敌楼三层,从早到晚都有专人看守的八牛弩,居然也同时失了灵。勾结刘知远的人本事再大,也不可能大到如此地步。这里边如果没有猫腻,才怪?

回答他们的,是一排整齐的雕翎。先前还如丧考妣的梁军都头杨立,迅速将身体缩回敌楼三层,指挥着一队弓箭手,居高临下向契丹人发起了射击。

整个敌楼周围顿时一片大乱。负责督战的契丹将士,抓起武器,砍向自家附近一切看上去可疑的目标。而原本还想跟刘知远讨要一些好处的老兵们,则不肯低头就戮,猛然间发出一声大喊,要么顺着马道逃入城内,要么挥刀跟契丹人战成了一团。

“蓬——!”数百支明晃晃的弩箭,被擎张弩射上的半空。贴着城垛的边缘,组成一道道死亡之线。凡是没有藏在死角之内的,无路契丹人还是汉人,无论将领还是兵卒,成排成排地栽倒,鲜血顺着城墙表面的砖缝,汩汩成溪!

“蓬——!”又是数百支弩箭,将城墙上躲避不及的守军再度放翻一大片。在“内奸”的刻意放纵下,城外的汉军弩手们,射出了清晰分明的节奏。一排发射完毕俯身去用腿张弦,另外一排则恰恰扣动扳机。几排人马彼此配合,弩箭如冰雹般毫无停歇!

正对着汉军进攻方向的敌楼、马脸和城墙上,很快就再也找不到一个站立的人。所有侥幸未被弩箭射中者,一个个俯身于隐蔽处,用盾牌或者胳膊护住各自的脖子和脑袋,瑟瑟发抖。

而城外的汉军,则在郭威的指挥下,开始架设过河的木桥。几座宽大低矮的木车,被兵卒们奋力推向护城河畔。“停!”有名辎重营指挥奋力挥动一面白旗,正在前移的木车贴着护城河的边缘缓缓停稳。

“下锚!”那名辎重营指挥继续摆动一面黄旗,扯开嗓子大叫。数根粗重的铁爪,顺着车厢边缘降下,被士兵们用铁锤一下下砸入地面之下。

旋即,又是一面红色的旗帜快速被举起,“上梁,上梁——!”沙哑的叫嚷声不绝于耳,士兵们奋力摇动车身两侧的绞盘,将一根根三丈长短,合抱粗细的木梁,由预先绑好的绳索拉扯着,一寸寸推向护城河对岸。

如此巧妙而又娴熟架桥术,令躲在城门内督战的契丹将领目瞪口呆。直到两三根移动最快的木梁,已经搭上了贴近城墙一侧的河岸,才猛然惊醒,高举起铁蒺藜骨朵,大声叫喊,“出去,放火,放火烧木梁。谁烧掉一根,赏女人十个,战马五匹!”

“放火,赶紧放火!放火烧烧桥!”门洞里的其余契丹兵卒,知道情况危急。不假手于被他们奴役的梁军,自己点燃了火把冲向了木梁。

护城河对岸,有一整队汉军弩手,正等着他们。在十将、都头和队将的指挥下,一波波轮番发射。转眼间,就将冲出来的放火的契丹将士,全都射死在城墙根下。每个人身上至少扎了五根以上弩箭,从前胸透到后背,死不瞑目!

注1:刘知远在各地豪强的全力支持下,向契丹人发起了人民战争。澶州、宋州、亳州、密州相继被义军拿下,符彦卿、高行周等人做壁上观。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因为部下损失太大,又担心归路被切断,在战事初起,就主动退向了河北。留国舅萧翰守汴梁。

注2:李从益。萧翰不肯等死,派人从徽陵中,把后唐明宗之子李从益抓出来立为皇帝,国号大梁。留下少许契丹监督他执政,自己偷偷逃走。所以刘知远兵临汴梁时,城头旗号从大辽忽然就变成了大梁。

注3:绿矾油,古代浓硫酸,不纯。加水稀释后可以腐蚀大部分铁制品。

第十章 狂风 (六)第三章 飓风 (一)第八章 乌鹊 (六)第七章 治河 (十)第五章 短歌 (二)第三章 耕耘 (一)第二章 款曲 (十一)第六章 破茧 (一)第十章 宏图 (一)第八章 乌鹊 (五)第四章 归来(一)第八章 麋鹿 (六)第八章 麋鹿 (五)第四章 虎雏 (六)第二章 蓬篙 (二)第四章 答案 (二)第五章 黄雀 (四)第三章 父子 (十)第九章 血与水 (二)第八章 乌鹊 (七)第三章 收获 (五)第一章 新春 (八)第五章 短歌 (五)第七章 仕途 (一)第二章 风云 (三)第二章 霜刃 (九)第四章 饕餮 (七)第七章 尘缘 (二)第五章 求索 (七)第四章 答案 (四)第十章 夺帅 (二)第二章 款曲 (五)第三章 飓风 (五)第一章 传说 (一)第五章 黄雀 (七)第十一章磐石 (一)第十章 易鼎 (五)第七章 国难 (八)第四章 扑朔(一)第六章 绸缪 (六)第六章 红妆 (七)第三章 父子 (十二)第四章 虎狼 (六)第十二章 少年 (二)第十章 宏图 (九)第十二章 少年 (六)第二章 款曲 (十一)第四章 归来(一)第一章 传说 (七)第五章 迷离 (三)第六章 绸缪 (二)第三章 众生 (四)第九章 夺帅 (八)第三章 飓风 (六)第二章 款曲 (九)第一章 家国 (四)第四章 归来 (十一)第九章 长缨 (六)第九章 夺帅 (八)第四章 虎雏 (一)第一章 家国 (三)第二章 谋杀 (五)第四章 虎狼 (九)第四章 归来 (九)第二章 款曲 (五)第一章 新春 (五)第九章 萍末 (六) 第一更第五章 短歌 (七)第三章 飓风 (二)第五章 逝水 (九)第八章 峥嵘 (五)第七章 尘缘 (八)第九章 长缨 (三)第六章 红妆 (二)第三章 父子 (十二)第八章 雄关 (三)第五章 草谷 (六)第八章 乌鹊 (八)第八章 麋鹿 (五)第四章 扑朔 (八)第十一章 三生 (一)第六章 帝王(一)第三章 飓风 (九)第三章 收获 (二)第七章 国难 (五)第四章 虎雏 (九)第四章 答案 (四)第六章 红妆(八)第十二章 少年 (五)第四章 虎雏 (八)第十二章 少年 (十)第四章 虎狼 (五)第十章 易鼎 (四)第二章 重逢 (一)第二章 重逢 (五)第四章 归来 (四)第九章 长缨 (十一)第十一章 三生 (一)第九章 萍末 (二)第十二章 年少年 (四)
第十章 狂风 (六)第三章 飓风 (一)第八章 乌鹊 (六)第七章 治河 (十)第五章 短歌 (二)第三章 耕耘 (一)第二章 款曲 (十一)第六章 破茧 (一)第十章 宏图 (一)第八章 乌鹊 (五)第四章 归来(一)第八章 麋鹿 (六)第八章 麋鹿 (五)第四章 虎雏 (六)第二章 蓬篙 (二)第四章 答案 (二)第五章 黄雀 (四)第三章 父子 (十)第九章 血与水 (二)第八章 乌鹊 (七)第三章 收获 (五)第一章 新春 (八)第五章 短歌 (五)第七章 仕途 (一)第二章 风云 (三)第二章 霜刃 (九)第四章 饕餮 (七)第七章 尘缘 (二)第五章 求索 (七)第四章 答案 (四)第十章 夺帅 (二)第二章 款曲 (五)第三章 飓风 (五)第一章 传说 (一)第五章 黄雀 (七)第十一章磐石 (一)第十章 易鼎 (五)第七章 国难 (八)第四章 扑朔(一)第六章 绸缪 (六)第六章 红妆 (七)第三章 父子 (十二)第四章 虎狼 (六)第十二章 少年 (二)第十章 宏图 (九)第十二章 少年 (六)第二章 款曲 (十一)第四章 归来(一)第一章 传说 (七)第五章 迷离 (三)第六章 绸缪 (二)第三章 众生 (四)第九章 夺帅 (八)第三章 飓风 (六)第二章 款曲 (九)第一章 家国 (四)第四章 归来 (十一)第九章 长缨 (六)第九章 夺帅 (八)第四章 虎雏 (一)第一章 家国 (三)第二章 谋杀 (五)第四章 虎狼 (九)第四章 归来 (九)第二章 款曲 (五)第一章 新春 (五)第九章 萍末 (六) 第一更第五章 短歌 (七)第三章 飓风 (二)第五章 逝水 (九)第八章 峥嵘 (五)第七章 尘缘 (八)第九章 长缨 (三)第六章 红妆 (二)第三章 父子 (十二)第八章 雄关 (三)第五章 草谷 (六)第八章 乌鹊 (八)第八章 麋鹿 (五)第四章 扑朔 (八)第十一章 三生 (一)第六章 帝王(一)第三章 飓风 (九)第三章 收获 (二)第七章 国难 (五)第四章 虎雏 (九)第四章 答案 (四)第六章 红妆(八)第十二章 少年 (五)第四章 虎雏 (八)第十二章 少年 (十)第四章 虎狼 (五)第十章 易鼎 (四)第二章 重逢 (一)第二章 重逢 (五)第四章 归来 (四)第九章 长缨 (十一)第十一章 三生 (一)第九章 萍末 (二)第十二章 年少年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