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国难 (八)

护圣军是禁军的正式番号,护圣右军都指挥使赵宏殷平素与史弘肇、郭威等人多有往来。其子赵匡胤,与郭威的养子柴荣,还曾经义结金兰。在右卫大将军聂文进肆意朝左右护圣军内安插亲信之时,右军都指挥使赵宏殷却被调离了汴梁,这两件事,怎么看都不像是巧合。

回答他的,是一阵悉悉索索的纸张翻动声。中书舍人路汶抬眼看去,只见史弘肇已经开始聚精会神地批阅公文,压根儿没认真听自己刚才说了些什么。

一股无力的感觉,顿时涌遍了中书舍人路汶的全身。苦笑着给史弘肇又行了个礼,他默默地退了出去。默默地回到了厢房中自己的座位上,去应付自己份内的那些职责。

‘也许是我自己杞人忧天了!’一边迅速地整理明天上朝所需要的内容,他一边继续摇头苦笑。从枢密使府到皇宫前部专供召开朝会宣政殿,不过才一千多步距离。而枢密使府侧面,就驻扎了一个指挥的龙武军。即便真的有事,凭着史枢密的身手以及身边护卫的本领,应该能坚持到府内的龙武军抵达。只要双方能够顺利汇合,周围即便有千军万马杀到,也休想再挡住史枢密的去路。

如是想着,慢慢地,他的心思也终于安定了下来。很快,就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手头的公务上。

当落日的余辉洒满了窗子,所有明天需要在朝会上处理的公文,终于整理完毕,及时送到了史弘肇的案头。史弘肇自己,也终于结束了一天的操劳,伸了个拦腰,准备回后宅跟家人一起用饭。

见中书舍人路汶脸上依旧带着几分焦虑,老将军笑了笑,摇着头道:“行了,老夫知道你是怕有人不怀好意。明天朝会之后,老夫再调一个厢的龙武军,到城内驻扎便是!放心,老夫独领一军作战的时候,聂文进那厮还穿开裆裤呢。他若是真敢轻举妄动,老夫一个厢的兵马,足以灭掉所有护圣军。”

“这,属下希望自己是杞人忧天!”路汶脸色微微发红,拱着手回应。

“陛下虽然年少无知,却不是个疯子,应该知道轻重。”史弘肇看了看他,像是在强调一个事实,又像是再给自己打气,“老夫没有做司马昭之心,可若是陛下真的疯了,老夫也不吝让他做个曹髦!”(注2)

麾下的龙武军战斗力天下无双,只要自己一声令下,半个时辰之内,就能打垮任何对手,控制整个汴梁。生死之交郭威手握重兵坐镇邺都,如果京畿有事,也可以星夜杀回来将李业、聂文进、后赞等鼠辈挫骨扬灰。如此悬殊的实力对比,史弘肇相信只要小皇帝没彻底疯掉,就绝对不敢轻举妄动。

当然,该做的防备,他也不会忽略。比如最近每次出府去上朝,他身边至少都有一个都的甲士护送。每次朝会结束,他也不再接受任何人的宴请,直接跳上战马打道回府。自从一个多月前郭威走了那时起,他甚至连内宫都不再去了,任由小皇帝刘承佑在里边为所欲为。以免自己真的一时疏忽,步了汉朝大将军何进的后尘。(注1)

为了表示自己从谏如流,第二天去上朝之时,史弘肇特地将贴身护卫增加到了两个都。朝服之内,也套了一件来自青羌的猴子甲,十步之外,可以挡得住任何弩箭的偷袭。

如此庞大的队伍直奔皇宫,当然无法不引起外人的关注。才经过出府之后的第一个十字路口,开封府尹刘铢,就顶着满头大汗迎了上来。远远地将双手并拢到胸前,以武将之礼高声问候,也不管史弘肇能否听得见,“昔日帐下小卒刘铢,拜见指挥使大人!敢问大人,如此兴师动众,到底所为何事?”

“当然是去上朝!刘府尊,难道我家大人带多少护卫随行,还需要提前向你报备么?”史弘肇的亲卫都指挥使周健良毫不客气地举刀在手,厉声喝问,

“不敢!”开封府尹虽然穿着一身文官袍服,却依旧做像武将一般在马背上挺直了腰杆拱手,“昔日帐下小卒刘铢,愿为指挥使大人执缰!”

说罢,翻身跳下坐骑,直接就朝队伍中央闯。亲卫都指挥使周健良见状,顿时手臂就是一僵。正琢磨着该不该指挥弟兄们将此人架开,身背后,却已经传来了史弘肇的声音,“罢了,尔等放他过来吧!他现在是开封府尹,的确有权过问老夫带多少随从!”

“遵命!”周健良咬了咬牙,无可奈何地拉动缰绳,给刘铢让了一条通道出来。

其他随行文武幕僚,面面相觑。谁也找不到理由,将刘铢挡在队伍之外。后者早在史弘肇还给刘知远做侍卫亲军都指挥使那会儿,就已经在其手下效力。今天迎上来之后只字不提开封府尹的职责,却一口一个“昔日帐下小卒”,可谓是正把住了史弘肇的脉门,让素来看重香火之情的史枢密,怎么可能对其不理不睬?

就在这一愣神的功夫,刘铢已经来到了史弘肇的坐骑旁。果然伸手拉住了坐骑的缰绳,毫不犹豫地充当起了马前一卒。

“子衡,不可,千万不可如此!”史弘肇顿时再也端不住架子,飞身下马,劈手夺回了缰绳。“你现在好歹也是一品高官,老夫不能如此轻贱于你!放下,放下,有什么话,你直接说好了,老夫肯定不会让你为难。”

“若无将军昔日指点提拔,哪有属下的今天?”刘铢没有史弘肇力气大,只能松开了缰绳。随即,后退两步,肃立拱手,“是以无论将军今天做什么,属下都绝不敢横加干涉。只愿鞍前马后,为将军遮枪挡矢!”

“这,这……”史弘肇原本以为,刘铢会拿自己所带的亲兵太多说事儿,却万万没有想到,身为开封府尹的刘铢,会如此直接地摆明态度,愿意跟自己共同进退。顿时,心中就觉得一暖,笑了笑,主动朝着亲军都指挥使周健良摆手,“德正,让一半儿弟兄回府。子衡刚刚上任,咱们别让他难做!”

“大人!”周健良一拱手,本能地就想劝阻。谁料史弘肇却根本不给他说话的机会,把眉头一皱,低声断喝,“别啰嗦,让新增加的弟兄回去休息。总共才一千多步路程,一百人和两百人,能有什么分别?”

“是!”亲军都指挥使周健良不敢抗命,只好按照史弘肇要求,让自己的副手何穹,带着今天早晨多增加的那一百护卫打道回府。

见史弘肇如此替自己着想,开封府尹刘铢也满脸感动。又以下属身份,向史弘肇行了礼,随即挺起胸脯,大声保证,“枢密大人放心,属下也不是那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只要属下有一口气在,这汴梁城内,就没人能碰到您半根寒毛!”

说罢,将胳膊一抬,居然又去替史弘肇牵战马缰绳。

史弘肇虽然倨傲,却怎么可能让当朝一品大员,做自己的马童?赶紧抬手拍了对方胳膊一巴掌,笑着数落:“行了,子衡,别装模做样了,你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老夫今天如果真的让你牵了马,明天咱们大汉国,就得成为全天下的笑话!”

“嘿嘿,嘿嘿,将军心肠好,就是知道体贴我们这些小兵崽子!”刘铢的脸色又是一红,躬下身,像偷糖饼吃被抓到的晚辈一样,大拍史弘肇马屁。

史弘肇心中,顿时又想起了当初领着此人冲锋陷阵时的情景,笑了笑,轻轻挥手,“行了,既然你目的达到了,就回去做事吧。开封府尹,可不是什么闲差!”

“属下,属下今天也打算去参加朝议,虽然属下愚钝,什么事情都做不了。但,但至少能替大人您壮壮声威。”刘铢满脸堆笑,再度表明姿态。

史弘肇最近正觉得自己对汴梁的控制力大不如以前,见刘铢居然如此热情,便不愿冷了此人的心。略作沉吟,笑着点头,“也罢,咱们两个一起走走。反正还来得及。也有些日子,没跟你坐在一起喝酒了!”

刘铢立刻打蛇随棍上,媚笑着回应,“可不是么,自打李守贞造反之后,大人您就忙得脚不沾地。我们这些属下,有时,有时真的不敢去打扰您!”

“该来就来,老夫又不会把你丢出门外去!”史弘肇看了他一眼,笑着摇头。

对方曾经在他麾下效力多年,虽然算不上是铁杆心腹,袍泽之谊却也颇深。因此,谈着谈着,彼此之间就再也感觉不到丝毫的隔阂。特别是说到先帝刘知远生前,带领大家伙一起驱逐契丹人的壮举,那种与子同仇的感觉,竟然再度涌了满胸。

只可惜,从史弘肇府邸,到皇宫的距离实在太短。还没等二人说尽了兴,队伍的正前方,已经出现了朱红色的宫门。

“跟老夫进去,散了朝,咱们再一起喝酒!”对门口的禁军将领看都不看,史弘肇向刘铢吩咐了一句,随即带着亲卫,直接穿门而入。一直走到了宣政殿前三十步处,才又挥了下手,让周健良带着亲兵们,在殿前的空地上整队候命。然后迈动双腿,大步走上了汉白玉铺就的台阶。

八名级别在三品以上的中书省和枢密院官员,紧随其后。开封府尹刘铢,则非常谦卑地,跟在了整个队伍的尾部。宣政殿内,小皇帝刘承佑已经起身迎接,宰相杨邠,吏部尚书苏逢吉,以及其他一些早就到了的文武大员,也笑呵呵地转过了面孔。

一切如常,史弘肇顿时松了一口气,微笑着迈过宣政殿的门槛。楠木做的门槛有些旧了,裂开的木钎,恰巧挂住了他的官袍后摆。

“该修一下了!每年那么多钱,也不知道皇上都花到了什么地方!”史弘肇皱了皱眉,侧过头,打算吩咐身后的中书舍人路汶记下此事,散朝后找有司拨专款维护皇宫。眼角的余光,却恰恰看到开封府尹刘铢,正像幽灵一般朝自己飘了过来。

“子衡——”双眉之间的区域猛地一麻,他果断侧身闪避,同时将双手握成了拳头。还没等手臂蓄满力气,耳侧忽然又吹过来数道寒风,几支弩箭,从小皇帝的御座后,疾飞而至。

“砰!砰!”青羌瘊子甲,能挡住弩箭的利刃,却卸不去弩杆上的巨力。史弘肇哼都没来得及哼一声,就被两支手臂粗的弩箭,送上了半空。圆睁的双目中,他看到中书舍人路汶和两名枢密院官员,被另外几支巨弩带着,从自己身下飞过,鲜血像瀑布般,撒满了汉白玉台阶。台阶上,开封府尹刘铢,手持一把短刀大开杀戒,凡是从他身边跑过的官员,无论文武,一刀一个,皆被其剁翻在地。

“杀,杀光他们!”顾不得自身安危,史弘肇在半空中发出怒吼。他的亲兵们,的确已经拔出兵器,冲向了宣政殿大门。然而,大队大队的禁军,却从宣政殿两侧,从防火的水缸后,从供官员们休息的厢房里,从一切可能藏身的地方,蚂蚁般涌了出来,将他的亲兵们,迅速吞没在冰冷的刀光当中。

注1:何进,东汉末年的权臣,何太后的哥哥。被太监张让等人,假托何太后的名义召入后宫,然后以关门打狗的方式乱刀砍死。

注2:曹髦,魏文帝曹丕之孙,因为不满司马昭专权,所以带领一百多名心腹,在没有任何武将响应的情况下,直接杀向了司马昭的府邸。结果被司马昭麾下的爪牙击败,自己也惨死街头。

第五章 逝水 (二)第十二章 少年 (二)第三章 飓风(七)第九章 血与水 (一)第三章 飓风 (一)第九章 萍末 (六)第五章 迷离 (二)第十章 夺帅 (二)第七章 国难 (二)第五章 迷离 (五)第三章 父子 (二)第十一章 磐石 (九)第八章 峥嵘 (八)第一章 问道 (五)第七章 治河 (五)第四章 虎狼 (一)第九章 萍末 (四)第七章 鹿鸣 (七)第五章 逝水 (三)第十二章 少年 (十)第五章 逝水 (九)第七章 仕途 (四)第一章 新春 (一)第九章 暗流 (四)第八章 峥嵘 (九)第五章 草谷 (五)第四章 饕餮 (四)第八章 乌鹊 (一)第二章 蓬篙 (十一)第一章 磨剑 (二)第一章 磨剑 (七)第四章 答案 (一)第四章 扑朔 (二)第七章 国难 (七)第八章 峥嵘 (五)第八章 峥嵘 (八)第四章 答案 (六)第十章 易鼎 (二)第七章 仕途 (三)第七章 鹿鸣 (三)第二章 蓬篙 (二)第四章 答案 (三)第四章 扑朔 (三)第九章 夺帅 (七)第六章 帝王 (五)第七章 劲草 (三)第七章 仕途 (四)第十章 余韵 (一)第七章 治河 (八)第九章 夺帅 (四)第十章 狂风 (四)第四章 答案 (五)第一章 磨剑 (五)第一章 传说 (二)第九章 暗流 (五)第九章 长缨 (七)第七章 劲草 (三)第七章 国难 (六)第十章 宏图 (五)第三章 抉择 (一)第九章 长缨 (三)第九章 夺帅 (四)第三章 飓风 (十二)第三章 收获 (一)第一章 初见 (六)第十章 易鼎 (三)第三章 飓风 (十)第八章 雄关 (四)第九章 暗流 (七)第五章 短歌 (三)第六章 破茧 (九)补8号欠账第八章 人心 (十一)第一章 初见 (三)第八章 峥嵘 (七)第九章 暗流 (六)第七章 鹿鸣 (九)第十二章 少年 (十)第二章 霜刃 (六)第二章 霜刃 (九)第六章 破茧 (五)第二章 谋杀 (八)第四章 虎狼 (七)第十章 狂风 (三)第四章 虎雏 (十)第八章 人心 (八)第六章 破茧 (十)第三章 收获 (一)第三章 耕耘 (一)第五章 求索 (六)第七章 鹿鸣 (四)第八章 三生 (四)第二章 蓬篙 (七)第五章 迷离 (一)第四章 归来 (七)第四章 扑朔(一)第一章 磨剑 (五)第四章 饕餮 (一)第四章 答案 (三)第九章 长缨 (六)第一章 传说 (三)
第五章 逝水 (二)第十二章 少年 (二)第三章 飓风(七)第九章 血与水 (一)第三章 飓风 (一)第九章 萍末 (六)第五章 迷离 (二)第十章 夺帅 (二)第七章 国难 (二)第五章 迷离 (五)第三章 父子 (二)第十一章 磐石 (九)第八章 峥嵘 (八)第一章 问道 (五)第七章 治河 (五)第四章 虎狼 (一)第九章 萍末 (四)第七章 鹿鸣 (七)第五章 逝水 (三)第十二章 少年 (十)第五章 逝水 (九)第七章 仕途 (四)第一章 新春 (一)第九章 暗流 (四)第八章 峥嵘 (九)第五章 草谷 (五)第四章 饕餮 (四)第八章 乌鹊 (一)第二章 蓬篙 (十一)第一章 磨剑 (二)第一章 磨剑 (七)第四章 答案 (一)第四章 扑朔 (二)第七章 国难 (七)第八章 峥嵘 (五)第八章 峥嵘 (八)第四章 答案 (六)第十章 易鼎 (二)第七章 仕途 (三)第七章 鹿鸣 (三)第二章 蓬篙 (二)第四章 答案 (三)第四章 扑朔 (三)第九章 夺帅 (七)第六章 帝王 (五)第七章 劲草 (三)第七章 仕途 (四)第十章 余韵 (一)第七章 治河 (八)第九章 夺帅 (四)第十章 狂风 (四)第四章 答案 (五)第一章 磨剑 (五)第一章 传说 (二)第九章 暗流 (五)第九章 长缨 (七)第七章 劲草 (三)第七章 国难 (六)第十章 宏图 (五)第三章 抉择 (一)第九章 长缨 (三)第九章 夺帅 (四)第三章 飓风 (十二)第三章 收获 (一)第一章 初见 (六)第十章 易鼎 (三)第三章 飓风 (十)第八章 雄关 (四)第九章 暗流 (七)第五章 短歌 (三)第六章 破茧 (九)补8号欠账第八章 人心 (十一)第一章 初见 (三)第八章 峥嵘 (七)第九章 暗流 (六)第七章 鹿鸣 (九)第十二章 少年 (十)第二章 霜刃 (六)第二章 霜刃 (九)第六章 破茧 (五)第二章 谋杀 (八)第四章 虎狼 (七)第十章 狂风 (三)第四章 虎雏 (十)第八章 人心 (八)第六章 破茧 (十)第三章 收获 (一)第三章 耕耘 (一)第五章 求索 (六)第七章 鹿鸣 (四)第八章 三生 (四)第二章 蓬篙 (七)第五章 迷离 (一)第四章 归来 (七)第四章 扑朔(一)第一章 磨剑 (五)第四章 饕餮 (一)第四章 答案 (三)第九章 长缨 (六)第一章 传说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