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虎狼 (九)

“善!大善!”话音未落,郑仁诲已经大笑着抚掌。

同一件事情,自己、王峻和郭威三个,眼里看到的都是利益纠葛。而郭荣这个后生晚辈眼里,看到的却是,这件事到底该还是不该?

所以,符老狼的离间计,令王峻警惕、令自己为难,令郭威犹豫再三,到了郭荣面前,却变得简单可笑至极。根本不用细想,随手就尽数破去。

“君贵,你总是能令为父耳目一新!”没等郭荣表示谦虚,枢密副使郭威也紧跟着抚掌。在此之前,他也十分希望柴荣能主动拒绝符家的提亲。然而,却万万没有料想到,柴荣拒绝的理由是如此地巧妙,如此地理直气壮,居然让任何人都挑不出半点毛病来!

糟糠之妻不下堂。尽管这个时代,道德沦丧,“富易交,贵易妻”的事情已经司空见惯。寻常男子为了攀上高枝,或者为了借助外力,将原配夫人扫地出门,敲锣打鼓迎娶新欢的例子比比皆是。然而,糟糠之妻不下堂,却依旧是古今皆认可的道德标准。令人无法,亦没有勇气去指摘。无论公侯将相,还是帝王之家,都不能将自己的权威,凌驾于其上。

而国公之女不可为妾,则更是高明。既让符老狼感觉到了尊重,又令其的如意算盘彻底落空。哪怕明知道这个时代,男人除了妻子之外还可以再娶平妻,也没有脸面再把联姻的提议端到台面上来。

“君贵可以为将,亦可以为相!”对于自己欣赏的年青人,郑仁诲总是不在乎多夸奖几句。更何况刚才郭荣的回答,无意间将郭氏内部迄今为止最严重的危机,大幅度地拖后,甚至化解于无形。

这回,郭荣总算及时接上了话头,“世伯,父亲,你们两个这是在干什么?好端端的,怎么突然没完没了夸起孩儿来了?”

“哈哈,该夸,该夸,比起我家君贵,其他几家之子,皆猪犬尔!”郭威没勇气将自己先前的担忧说给义子听,抚摸自己渐渐隆起的油肚儿,微笑点头。

“老夫跟令尊先前觉得符老狼不好得罪,所以琢磨着是否让你硬着头皮将她的女儿娶了。”郑仁诲脸比郭威大,迅速编造了一个恰当的理由。“没想到你如此轻松地,就解决了一桩麻烦事情,并且能够让符老狼无话可说。”

“晚辈不敢居功,晚辈之所以敢直着腰杆子说话,全赖义父有足够的实力,还有世伯的赫赫威名!”柴荣微微一笑,巧妙地回敬。

“啊?哈哈,哈哈,哈哈哈……”郑仁诲老怀大慰,笑得愈发开心。

知礼仪,有操守,有担当,还懂得进退,这样的晚辈,让谁看在眼里会不高兴?哪怕他刚才那番回应符家的话,并非出自真心,这份应变能力也足以令人拍案叫绝。自己跟他无冤无仇,又何必像王秀峰那样,处处故意与他为难?

“君贵无需过谦,为父能积聚起今天的实力,其中也有你一半而功劳!”没有任何事情,能比一个父亲看到自家儿子出息,更令其高兴。郭威揉着肚子,大声补充。“行啦,咱们今天不说这些了。符家的来信,就按君贵说的回复。咱们说自己的事情,今年南下的商队,可曾平安回返?茶叶、丝麻之类,成色如何?”

“都回来了,江南虽然也不太平,但商路倒是没有断绝。”说到生意上的事情,郭荣更是如数家珍,“汴梁这边的漆器,木器,在江南销路都不错。北地的皮毛,在荆楚更是风靡一时。所以今春入库的茶叶和丝绸,比去年又多出了两成。趁着天暖,孩儿准备派人赶紧再往塞外走一趟,如果顺利的话,秋天时,咱家就能再多训练出两个营的骑兵。”

骑兵的建制比步兵略小,一营骑兵数量通常为四百,但一营骑兵所需要的战马和挽马加起来,却要高达一千两百出头。否则,骑兵就光是个不中用的空壳子,根本保证不了任何战斗力。

所以,在中原诸侯的麾下,骑兵绝对是个造价昂贵,训练和维护奢侈,日常消耗巨大的吞金兽。若非其具备攻击锐利,移动迅速,威慑距离长远等诸多优点,肯定没有几家会愿意养。

可只要把一支规模适当的骑兵队伍操练成精锐,就等同于拿到一把倚天长剑,上可屠龙,下可斩蛟,天南地北任意驰骋。

作为身经百战的老行伍,郭威当然知道骑兵的重要性。听郭荣说得肯定,立刻就将注意力从钱粮方面,转到了骑兵的组建和训练上。“两个营,是不是太多了些,你有几分把握?君贵,如果力有不足,少组建一个营也没关系。李守贞刚刚授首,契丹那边也是元气大伤,为父最近两年应该不会再领兵出征!”

“不多,不多,我准备组建的是另外一种骑兵,不是原来那种。需要的马种不需要太优良,精料也无需供应太多!”郭荣点点头,笑着回应。

“噢?”郑仁诲也被勾起了兴趣,凑过来,满脸好奇。

“说来话长,世伯,阿爷,咱们还是先吃点儿东西,然后再听孩儿慢慢汇报!”柴荣早就料到两位老人会对这个话题吸引,又笑了笑,起身去门口催促茶点。

不多时,亲兵们将刚刚煮好的红豆粳米粥送到。郭荣亲手给两位长辈都盛了大半碗,又命人将刚刚从江南运来的珍稀水果摆了几样,一边请郑仁诲和郭威二人享用,一边慢慢吞吞地解释道:“是孩儿那个三弟,创造出来的新鲜法子,将骑兵当步卒一样用。或者说就是骑在马上的步卒。阿爷,您先前您应该在常叔父的营中也见到过,只是在河中没发生野战,所以您才未能注意到这种骑兵的优势所在!”

“嗯?好像见到过!常克功那厮,总是喜欢藏一手!”郭威皱着眉琢磨,果然从记忆里,隐隐找到了义子所描述的那种骑兵。但事实也正如义子所说那样,河中之战全是城池攻防,骑兵根本没机会发挥作用,所以他当时只是匆匆扫了两眼,就忽略了,并未太把这种怪异的骑兵放在心上。

“这种骑兵,用的都是室韦马,价钱便宜,负重能力强,跑得虽然慢了些,但是耐得住长途行军,并且冬天时光吃干草也不怎么掉膘!”柴荣竖起一根根手指,挨个数说漠北马的优点。

“噢!”郭威放下碗,认真地点头。

一匹战马的马料钱,通常都在一名步卒口粮钱的三倍到四倍之上。如果能找到光吃干草不**料的马,每年省下的钱粮会是一个非常令人震惊的数字,可以极大减轻粮草供应方面的负担。

“战马跑得慢,冲击力就差。但对骑兵的骑术,要求也随之降低。如果把数以千计的骑兵集中到一处,如步卒那样手握长矛层层推进。根本不需要冲击力,光是硬碾,也能把对手碾成齑粉!”柴荣将伸开的手指,又一根根握回,最终握成一个拳头,轻轻砸了桌案之上。

“咚!”他没用太大力气,却令郭威和郑仁诲两个老行伍,同时将身体后仰。“嘶——”紧跟着,两位老人,异口同声倒吸冷气,脸色瞬间大变,“如此战术,即便契丹人,也没使用过?你真的确定其可行?”

数千名骑兵,手持长矛,由战马驮着如墙而进,那场景,简直可用天河决口来形容。郭威和郑仁诲两个都曾经身经百战,稍微一闭眼,脑海里就能想象出那种恐怖至极的画面。然而,以往的经验又迅速告诉他们,这种骑兵,只能存在于纸面上。现实中,无论训练和指挥,都难比登天。

“可行!绝对可行!三弟跟我说起过,他在泽州时的训练方法和那样做的理由。赵家二弟前些日子也从沧州写来了亲笔信,对韩重赟麾下的骑兵赞不绝口。”早知道他们会有此一问,郭荣笑了笑,从容给出答案。

已经成功的先例在,怪不得郭荣信心十足!郭威和郑仁诲迅速交换了一下眼神儿,齐齐笑着点头,“既然可行,君贵不妨放手一试!”

“多谢世伯和父亲!”柴荣拱手为礼,随即快速补充,“不光是重新训练骑兵,步卒,还有一件事,孩儿想告诉世伯和父亲知晓。”

“什么事情?”

“但说无妨!”郑仁诲、郭威两个,心思全都还都在骑兵上,想都不想,顺口回应。

“孩儿的三弟,最近一段时间在沧州大开杀戒,将地方的豪强,给扫平了大半儿!”柴荣轻轻吸了口气,笑着补充。

“杀性的确重了些,和他老子一点儿都不一样!”郭威知道说的是郑子明,摇摇头,回应得漫不经心。

石重贵当年若不是赏罚不明,有恩无威,也不至于让杜重威在连番战败之后依旧继续担任主帅,进而率领倾国之兵投降契丹。郑子明既然是石重贵的儿子石延宝,想必经历了家国之变后,痛定思痛,所以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

不过没关系,几个地方上的土豪而已,郭家扛得住。就冲他给君贵提供了训练步卒和骑兵的经验,这笔买卖几不亏本。

“沧州那地方,处于汉辽交界处,的确也需要霹雳手段,才能迅速压服当地豪强!”郑仁诲的想法,和郭威差不太多,都没把地方上那些土豪当一回事儿。

且不说郑子明的前朝皇子身份,就凭他是郭荣的义弟,几个土豪就活该倒霉。这年头,打狗都得看主人。郭荣的义弟,总么着也算是郭家的附庸。那些私盐贩子仗着背影有人撑腰,就敢公然行刺于他,郭家如果不立刻打回去,岂不是自暴性子软弱,今后被人得寸进尺?

然而,郭荣接下来的话,却让两个老前辈惊了个目瞪口呆。“世伯,父亲,孩儿以为,三弟所为,既不是为了立威,也不是为了自污。就像当初他在李家寨训练士卒一样,他在尝试一种新的富国强兵之道。先把地方上盘根错节的势力扫荡干净,然后白纸上才好泼墨。所以,孩儿最近准备随着商队,亲自去沧州看上一眼。这个想法有些仓促,还请世伯和父亲见谅!”

第二章 款曲 (九)第十章 易鼎 (二)第四章 扑朔(一)第九章 萍末 (九)第五章 迷离 (二)第二章 款曲 (十)第七章 国难 (六)第十章 狂风 (八)第八章 峥嵘 (五)第三章 飓风 (六)第一章 传说 (九)第十章 宏图 (七)第三章 抉择 (三)第一章 问道 (七)第七章 仕途 (三)第六章 君王 (一)第二章 重逢 (七)第八章 峥嵘 (五)第十一章 磐石 (三)第十章 易鼎 (七)第八章 人心 (十一)第二章 蓬篙 (十)第九章 萍末 (四)第七章 仕途 (一)第五章 迷离 (一)第四章 虎雏 (八)第二章 霜刃 (一)第四章 归来(五)第二章 风云 (八)第二章 重逢 (五)第六章 君王 (五)第五章 短歌(四)第一章 磨剑 (六)第十章 易鼎 (十一)第六章 破茧 (一)第十章 夺帅 (二)第六章 破茧 (八)第一章 问道 (五)第十二章 少年 (十一)第六章 红妆(八)第八章 峥嵘 (四)第一章 磨剑 (八)第十章 狂风 (一)第四章 饕餮 (一)第六章 君王 (二)第六章 疾风 (三)第十一章 磐石 (九)第七章 国难 (五)第一章 问道 (六)第六章 疾风 (四)第三章 飓风 (六)第六章 疾风 (六)第一章 初见 (四)第三章 众生 (六)第六章 绸缪 (二)第十章 夺帅 (一)第九章 夺帅 (七)第三章 父子 (十二)第七章 尘缘 (二)第二章 风云 (九)第一章 问道 (一)第七章 国难 (三)第三章 飓风(十一)第四章 答案 (二)第十一章 磐石 (五)第九章 血与水 (三)第七章 治河 (六)第九章 萍末 (四)第九章 长缨 (八)第六章 破茧 (二)第三章 抉择 (二)第四章 虎狼 (一)第七章 鹿鸣 (九)第十章 狂风 (七)第九章 萍末 (八)第十二章 少年 (十三)第二章 重逢 (六)第五章 迷离 (六)第四章 归来 (六)第十章 易鼎 (八)第六章 破茧 (四)第十章 余韵 (二)第十章 易鼎 (十一)第四章 扑朔 (九)第五章 草谷 (五)第五章 短歌 (三)第四章 归来 (六)第五章 逝水 (七)第二章 蓬篙 (六)第五章 求索 (二)第五章 求索 (八)第一章 磨剑 (三)第四章 答案 (五)第三章 众生 (七)第四章 归来(五)第七章 仕途 (四)第十章 宏图 (二)第二章 重逢 (三)第二章 重逢 (五)第十二章 少年 (八)
第二章 款曲 (九)第十章 易鼎 (二)第四章 扑朔(一)第九章 萍末 (九)第五章 迷离 (二)第二章 款曲 (十)第七章 国难 (六)第十章 狂风 (八)第八章 峥嵘 (五)第三章 飓风 (六)第一章 传说 (九)第十章 宏图 (七)第三章 抉择 (三)第一章 问道 (七)第七章 仕途 (三)第六章 君王 (一)第二章 重逢 (七)第八章 峥嵘 (五)第十一章 磐石 (三)第十章 易鼎 (七)第八章 人心 (十一)第二章 蓬篙 (十)第九章 萍末 (四)第七章 仕途 (一)第五章 迷离 (一)第四章 虎雏 (八)第二章 霜刃 (一)第四章 归来(五)第二章 风云 (八)第二章 重逢 (五)第六章 君王 (五)第五章 短歌(四)第一章 磨剑 (六)第十章 易鼎 (十一)第六章 破茧 (一)第十章 夺帅 (二)第六章 破茧 (八)第一章 问道 (五)第十二章 少年 (十一)第六章 红妆(八)第八章 峥嵘 (四)第一章 磨剑 (八)第十章 狂风 (一)第四章 饕餮 (一)第六章 君王 (二)第六章 疾风 (三)第十一章 磐石 (九)第七章 国难 (五)第一章 问道 (六)第六章 疾风 (四)第三章 飓风 (六)第六章 疾风 (六)第一章 初见 (四)第三章 众生 (六)第六章 绸缪 (二)第十章 夺帅 (一)第九章 夺帅 (七)第三章 父子 (十二)第七章 尘缘 (二)第二章 风云 (九)第一章 问道 (一)第七章 国难 (三)第三章 飓风(十一)第四章 答案 (二)第十一章 磐石 (五)第九章 血与水 (三)第七章 治河 (六)第九章 萍末 (四)第九章 长缨 (八)第六章 破茧 (二)第三章 抉择 (二)第四章 虎狼 (一)第七章 鹿鸣 (九)第十章 狂风 (七)第九章 萍末 (八)第十二章 少年 (十三)第二章 重逢 (六)第五章 迷离 (六)第四章 归来 (六)第十章 易鼎 (八)第六章 破茧 (四)第十章 余韵 (二)第十章 易鼎 (十一)第四章 扑朔 (九)第五章 草谷 (五)第五章 短歌 (三)第四章 归来 (六)第五章 逝水 (七)第二章 蓬篙 (六)第五章 求索 (二)第五章 求索 (八)第一章 磨剑 (三)第四章 答案 (五)第三章 众生 (七)第四章 归来(五)第七章 仕途 (四)第十章 宏图 (二)第二章 重逢 (三)第二章 重逢 (五)第十二章 少年 (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