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耕耘 (二)

“你……,唉!”韩重赟被气得先是浓眉倒竖,随即,报以一声长叹。

作为武将,他的人生梦想当然是封妻荫子,甚至成为常思、符彦卿那样的一方诸侯。而他梦寐以求的东西,却好像对郑子明没任何吸引力。后者在蹒跚学步时就已经受封为郑州刺史,曾经尝尽了荣华富贵滋味。后者官做得越大,受到刘汉国皇帝的猜忌就会越重,职位每向上升一级,朝着死亡就又靠近了一步……

“唉!”赵匡胤在旁边看了,也是叹息着摇头。

与韩重赟的“后知后觉”不同,在提议被郑子明否决的刹那,他就已经隐隐猜到了自家三弟的良苦用心。想要自保,一州之地,万余兵马已经够了。再大的地盘,再多的将士,反倒会成为负担。而郑子明越不受士大夫们待见,日后重祚的可能就越小。小皇帝刘承佑和大汉国朝廷,就越不会拿他当作威胁。(注1)

“原来你是在自污!瞒得我好苦!我还说呢,你怎么突然变得如此残暴好杀了!”潘美第三个醒悟过来,拍着自家脑袋小声叫嚷。

自污保命,这个计策在历史上屡见不鲜。昔日王翦摔大军攻楚,半路上不停地朝嬴政要钱要田产,就是为了用一幅贪婪模样,毁掉自家的战神形象,以免被嬴政猜忌会拥兵自重。

昔日萧何在汉朝建立之后,立刻变成了贪财好色的糟老头儿,也赢得了刘邦和吕后的好感,君臣两方得以善始善终。

历史上,做出同样选择的还有管仲、贾诩,乃至唐初的大将军王李孝恭,都是自己往自己头上泼脏水的高手,结果个个寿终正寝。相反,那些从始至终都惜名如羽或头脑清醒者,如李牧,如韩信,个个都死得不明不白。

如此想来,郑子明为了仇人贾登的稀里糊涂被狱卒谋杀,愤而清洗全沧州的士绅豪强,就合情合理了。他不是不懂得收拢人心,也不是不知道自己在士大夫们当中的口碑,将对前程产生怎样的影响。他心里头其实清楚得很,却迫于现实,不得不反其道而行之!

“哦,原来如此!郑将军高明,真的高明!”在场的其他武将,如呼延赞、郭信和陶大春等人,原本对扫荡全州堡寨的行动,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听完了韩重赟和潘美两个的话,也一个个恍然大悟,不约而同地竖起了拇指。

“不,根本不是这回事儿。不,不完全是这么一回事儿!真的,真的不是!”只有郑子明本人,被大家伙的误解弄得哭笑两难,皱着眉,扁着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他满足于做一个沧州防御使,不仅仅是为了避免引起刘承佑的忌惮。事实上,刘承佑对他的忌惮从没停止过,哪怕他现在只是做一个红尘之外的道士,刘承佑和郭允明等人,也同样是欲除之而后快。

同理,他毫不留情地动手扫荡沧州全境的堡寨,也不仅仅是为了自污。事实上,只要他洗不清前朝皇子的嫌疑,名声再差,也依旧有被推上皇位的可能。就像当初他只是一个打家劫舍的小山贼,却依旧被刘知远、符彦卿、李守贞、侯景等人惦记着那样,每个人都试图将他抓过去当作傀儡,根本不考虑他名声是白是黑!

他之所以安于现状,是因为沧州东侧紧邻大海,而若是能造出合适的大船,出海北行五六日便可抵达辽东!(注2)

他之所以拒绝与士绅豪强们握手言和,是因为他根本不相信,只要自己既往不咎,便能尽收沧州境内士绅豪强之心。

他更不相信,只有依靠于士绅豪强,才能恢复秩序,富“州”强兵。父亲的亡国教训和他自己这些年的人生经验,都清晰地告诉他,那些士绅豪强,十个里有八个乃是城狐社鼠,国之蠹虫。越早拿出刮骨疗毒的勇气,将这类人清理干净了,沧州全境,才会越早重新焕发出生机。

只是,郑子明也知道,自己心里的这些想法,未免过于惊世骇俗。自己一个人偷偷地做就行了,绝对不能宣之于口。哪怕是跟韩重赟和赵匡胤等人的交情再深,也绝对不能。否则,非但难以得到后者的理解和支持,反而会令彼此之间的友情蒙上重重阴影。

“不是这么回事儿,又是怎么一回事儿?小肥,你现在可越来越本事了你?!”没等他想好该如何解释自己的所作所为,韩重赟已经“勃然大怒”,冲上前,抡起拳头朝着他的肩膀猛捶,“瞒得我好苦,瞒得我好苦。亏我这段时间还替你遮掩,没告诉你嫂子关于你见异思迁之事。你这坏了心肠的死胖子,老子要跟你割席断义!”

“绝交,一定要绝交!”同样感觉自己上当受骗的杨光义,晃着拳头在一旁助威。“把这厮负情薄幸的面目,越早揭穿越好。以免有人还苦苦盼着他上门提亲!”

“提亲,子明,你以前订过亲了么?”陶大春顿生警觉,瞪圆了眼睛追问。

“是啊,子明,你跟谁定的亲?几时定的亲?居然,居然不只是一个春妹子?”呼延赞也满脸紧张,追问声一句比一句高。

“哥,你多管什么闲事?!”呼延云又羞又气又伤心,跺脚着抗议。一个女儿家,被父亲向送蒲包一样往别人手里塞,已经够丢人了。万万没想到,对方,对方居然还是个色中恶鬼,见一个勾搭一个,走到哪都没忘了沾花惹草。

“你,你们瞎说些什么啊!别,别胡闹!”郑子明万万没想到,自己稍稍犹豫的一下,事情就被杨光义给搅成了一锅糊涂粥。两只大手像蒲扇般,在胸前拼命摇摆。

跟常婉莹的约定,他早在偷袭李家寨之时,就已经私下里跟陶三春坦诚过。陶三春虽然无法相信,却非常体贴地接受了他的说法。只是,他自己到现在为止,也不知道该怎么常婉莹去解释,更没勇气,让后者伤心。

所以,这笔糊涂账才一直拖到了现在。这一年多来戎马倥偬,他很“自然”地就能让自己先去想更重要的事情。潜意识里,他甚至试图想就这样一直拖下去,拖到无法再拖的那一天。

注1:重祚,即复辟。意思是,失去皇位的人,通过武力或者其他手段重新夺得皇位。石延宝是石重贵唯一在世的儿子,理论上,有继承后晋皇位的权力。如果取代刘承佑,便是重祚。

注2:宋初的沧州,地理环境与现在大不相同。现在沧州以东很大一片地域,在宋初还是大海。

第十章 宏图 (一)第九章 长缨 (九)第七章 国难 (二)第二章 重逢 (七)第七章 国难 (二)第六章 君王 (二)第三章 抉择 (五)第三章 父子 (八)第十章 夺帅 (一)第六章 君王 (五)第二章 款曲 (十)第三章 众生(二)第七章 仕途 (六)第一章 新春 (六)第十章 易鼎 (九)第十章 宏图 (三)第二章 霜刃 (一)第六章 破茧 (六)第九章 长缨 (七)引子第八章 人心 (八)第二章 风云 (一)第八章 麋鹿 (六)第四章 虎狼 (六)第一章 初见 (二)第二章 风云 (五)第五章 短歌 (九)第七章 国难 (一)第十章 狂风 (三)第六章 破茧 (二)第六章 疾风 (六)第一章 磨剑 (六)第七章 治河 (八)第八章 麋鹿 (六)第五章 求索 (一)第九章 暗流 (五)第四章 虎雏 (七)第五章 逝水 (七)第九章 血与水 (四)第一章 传说 (七)第三章 众生 (六)第十章 易鼎 (八)第八章 麋鹿 (二)第七章 尘缘 (三)第八章 三生 (二)第十章 易鼎 (二)第七章 国难 (三)第八章 麋鹿 (一)第十章 易鼎 (八)第六章 绸缪 (九)第三章 收获 (一)第五章 黄雀 (四)第十一章 三生 (二)第九章 萍末 (六)第八章 乌鹊 (一)第九章 萍末 (十二)第十二章 少年 (五)第一章 新春 (四)第三章 众生(二)第四章 答案 (五)第一章 初见 (一)第七章 国难 (五)第二章 蓬篙 (七)第十一章磐石 (一)第一章 传说 (四)第九章 长缨 (二)第三章 父子 (二)第四章 归来 (二)第十二章 少年 (十六)第九章 萍末 (七)第六章 绸缪 (三)第七章劲草 (七)第九章 夺帅 (六)第三章 父子(一)第十二章 少年 (十三)第三章 父子 (六)第一章 新春 (二)第十章 宏图 (九)第十一章 三生 (一)第六章 帝王 (四)第六章 绸缪 (一)第四章 饕餮 (五)第六章 破茧 (二)第三章 众生(二)第九章 暗流 (五)第一章 家国 (三)第五章 逝水 (三)第四章 耕耘 (六)第十章 夺帅 (三)第五章 草谷 (二)第七章 治河 (十)第十一章 三生 (三)第六章 破茧 (九)补8号欠账第二章 蓬篙 (十二)第九章 萍末 (三)第九章 血与水 (二)第十一章磐石 (八)第七章 尘缘 (四)第十二章 少年 (十)第四章 答案 (四)
第十章 宏图 (一)第九章 长缨 (九)第七章 国难 (二)第二章 重逢 (七)第七章 国难 (二)第六章 君王 (二)第三章 抉择 (五)第三章 父子 (八)第十章 夺帅 (一)第六章 君王 (五)第二章 款曲 (十)第三章 众生(二)第七章 仕途 (六)第一章 新春 (六)第十章 易鼎 (九)第十章 宏图 (三)第二章 霜刃 (一)第六章 破茧 (六)第九章 长缨 (七)引子第八章 人心 (八)第二章 风云 (一)第八章 麋鹿 (六)第四章 虎狼 (六)第一章 初见 (二)第二章 风云 (五)第五章 短歌 (九)第七章 国难 (一)第十章 狂风 (三)第六章 破茧 (二)第六章 疾风 (六)第一章 磨剑 (六)第七章 治河 (八)第八章 麋鹿 (六)第五章 求索 (一)第九章 暗流 (五)第四章 虎雏 (七)第五章 逝水 (七)第九章 血与水 (四)第一章 传说 (七)第三章 众生 (六)第十章 易鼎 (八)第八章 麋鹿 (二)第七章 尘缘 (三)第八章 三生 (二)第十章 易鼎 (二)第七章 国难 (三)第八章 麋鹿 (一)第十章 易鼎 (八)第六章 绸缪 (九)第三章 收获 (一)第五章 黄雀 (四)第十一章 三生 (二)第九章 萍末 (六)第八章 乌鹊 (一)第九章 萍末 (十二)第十二章 少年 (五)第一章 新春 (四)第三章 众生(二)第四章 答案 (五)第一章 初见 (一)第七章 国难 (五)第二章 蓬篙 (七)第十一章磐石 (一)第一章 传说 (四)第九章 长缨 (二)第三章 父子 (二)第四章 归来 (二)第十二章 少年 (十六)第九章 萍末 (七)第六章 绸缪 (三)第七章劲草 (七)第九章 夺帅 (六)第三章 父子(一)第十二章 少年 (十三)第三章 父子 (六)第一章 新春 (二)第十章 宏图 (九)第十一章 三生 (一)第六章 帝王 (四)第六章 绸缪 (一)第四章 饕餮 (五)第六章 破茧 (二)第三章 众生(二)第九章 暗流 (五)第一章 家国 (三)第五章 逝水 (三)第四章 耕耘 (六)第十章 夺帅 (三)第五章 草谷 (二)第七章 治河 (十)第十一章 三生 (三)第六章 破茧 (九)补8号欠账第二章 蓬篙 (十二)第九章 萍末 (三)第九章 血与水 (二)第十一章磐石 (八)第七章 尘缘 (四)第十二章 少年 (十)第四章 答案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