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大雨未至风先至二

从荆州到南京,快船一日就到。

而今又进入了雨季之中,长江涨水,长江水流速度加快,只是如此情况之下,长江水情更加凶险。

稍稍不留神,就有舟毁人亡的患。

不过在军情之前,根本没有推诿的可能。舟子们出入波涛之间,才将这一封几乎要染了人命的急报,送到了罗玉龙身前。

罗玉龙看过之后,不敢怠慢,立即召集钱谦益,阮大铖,张质,以及枢密院杨承祖,郑芝龙等人商议。

“后半年南征,行与不行?”罗玉龙问道。

阮大铖带着几分苦笑,道:“别的不说,钱粮之上,实在不凑手。襄阳之战的大窟窿,而今才堪堪补上,各式赏赐,才发完,户部之中的确没有银子了。”

罗玉龙早就知道这一点了。

不要高估丘八的品行,没有银子就不要说打仗的事情。宋太宗在太原之胜后拖延赏钱的结果太过深刻。

所以襄阳之战后的抚恤,赏赐,阮大铖一点也不敢耽搁。

但是夏朝的底子太薄了,江南虽然是一个聚宝盆,但是在没有竭泽而渔的情况之下,每年产出也不多,大多一千多万两左右。

当然这是明代在江南的岁收。长江中游新定之地,现在虽然不免税,但是也不敢做得太过分,极其民变。再加上献城之后,城中士绅都会出钱的,不过这笔钱一般直接划到军中,为军中将领与下面的人所分了。

不入公帐。

所以夏朝所依赖的也只有江南一千多万两的收入。

当然了,明代税收之中有太多的猫腻了。对与这一点,罗玉龙仅仅是了解一点,他对民生上的事情,还不如罗汝才了解。

罗汝才在没有起兵之前,当土匪。那可是与各地官府打过不少交道,毕竟罗汝才是坐匪,就是那种收保护费的。与官府的关系一定要搞好,否则罗家也当不成土匪世家了。

故而下层的种种情弊,罗汝才知道。

但罗玉龙懂事之后,就跟着罗汝才转战南北。对这些情况不了解。

即便是了解,现在也不是穷追不舍的时候。

江南稳定的财源是夏朝重要的收入来源。而且夏朝文官体系,几乎都来自江南,一动就是一场大风波。

罗玉龙看向张质。

张质带这个苦笑说道:“陛下,襄阳之战前后,南京所有的库存都送到前线了,之后,又将生产转向水师。现在一时间筹集不了十几万大军所需要的后勤,扫扫箱底,支撑三五大军南征,勉强可以,再多的就万万不行了。”

罗玉龙看向别人,其他人也都不敢多说,罗玉龙说道:“难道让隆武小儿大举北伐,我们只能坐守吗?”

说这一句话的时候,罗玉龙对张轩也有一点失望,他刚刚从武昌回来,张轩就弄出这么大篓子。

杨承祖说道:“臣以为,决计不能待你南明先发难。我大夏定武昌数府,不过半年而已,半年时间,不足以让百姓信服。一旦遭遇战火,让百姓归附更加难了。”

“故此,臣以为当先发制人?”

“朕不知道吗?”罗玉龙说道:“只是兵无粮饷,军无积蓄,如何为战?”

其实大夏军队的局面并没有惨到极点, 别的不说,各部的军饷粮食都能按时供应,不过,很多军队的饷银打了折扣,达不到一兵一年十八两银子的标准。

只是大军驻守所需的粮草,与大军行军作战时候所需的粮草饷银,是天壤之别。

“臣以为陛下误会郑国公的意思了?”杨承祖说道。

“误会?”罗玉龙说道。

杨承祖说道:“郑国公的意思,乃是以攻代守?”

罗玉龙重复这个词道:“以攻代守。”随即回想到张轩的奏折,说道:“你的意思是,无须大军南下,只需派出一支偏师,先行进攻,打乱南明的阵脚,也不求一战下长沙,只是将战事推进到南明境内。”

杨承祖说道:“正是。”

罗玉龙沉吟道:“只是这样一来,张轩岂不是有些危险?”

以弱势兵力进攻优势敌人,不是哪个人都是诸葛亮的,就算是诸葛亮六出祁山,也不是无功而返。

罗玉龙倒是不在乎张轩会不会无功而返,而是担心张轩一旦有个好歹,武昌不保,武昌不保,湖广半壁不保了。

那就大大不妙了。

杨承祖说道:“臣以为郑国公敢这样说,就是有完全的把握。南京据武昌在千里之遥,还是不要遥制的好。”

杨承祖是看着罗玉龙长大的,故而语气之中,或多或少有一点长辈的口吻。让罗玉龙有些不太舒服。

但是杨承祖的话,让罗玉龙想起了罗汝才的话。张轩出兵打仗,或许不会大胜,但也不会大败。

罗玉龙说道:“好,朕给他便宜行事之权,就加其权征南大将军,总督湖,赣,贵,广,桂,云,川七省军务。让他自己决定,朕不遥制。不过西京留守之位,却要另选一人了。”

纵然罗玉龙不觉得张轩会大败而回,但是也做好最坏的准备。

武昌要地,万万不可有失的,而且这里的军队也是张轩的预备队。必须要一员大将镇守。

“臣以为安定公或可。”钱谦益开口说道。

这一句话,正挠到了罗玉龙的痒处。

安定公是谁?就是王龙。

王龙可以说是罗玉龙最信任的大将了,甚至比对张轩还信任。罗玉龙信任张轩,是因为张轩是他的妹婿,但是真正论起感情来,王龙要比张轩亲近多了。

王龙也是一员冲锋陷阵的猛将,只是随着罗玉龙征东之后,坐镇杭州,变得稳重许多。

开国六公,不,现在已经是开国五公,其中王龙的功劳最浅。

张轩还有几次大战之中的杰出表现,而王龙连这个都没有。但这并不妨碍罗玉龙对他的信任。

正因为罗玉龙宠爱王龙,这一次镇守武昌的任务交给他,正合罗玉龙的心思。

镇守武昌,为张轩后队,如果张轩大败,王龙镇守武昌无缺,就是功劳,如果张轩大胜,王龙保全张轩后路也是功劳。

几乎就是混功劳的地步。

而且王龙虽然掌控大军有一些力不从心。但是也毕竟是当初一刀一枪杀上来的。军事能力还是有的。

应当不会出大篓子。

罗玉龙说道:“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在座各位谁不是明白人,一听罗玉龙的话音,就知道罗玉龙已经定下来,自然没有人会反驳,于是乎,王龙调任西京留守,也就定下来了。

罗玉龙批准了张轩南征计划,自然也要给张轩一些支持,张轩奏章之中,大多数要求都答应下来了。

一批批船只从南京起运,在长江的风雨之中,逆流而上,想武昌而来。

张轩也接到了罗玉龙的圣旨。

“权征南大将军,枢密副使,总督七省军务。郑国公张轩。”张轩重复自己的心头衔,暗道:“这总督七省都是虚的,不能给我添一兵一卒。”

不管给张轩加多少头衔,他所能带来的军队,还是他们本部人马,不会多一个人,也不会少一个人。

不过,有这个总算是比没有这个强。

张轩拥有最重要的便宜行事之权,就等于有了自由裁量是否开战的权力。有了这权力之后,张轩就可以将其他的想法都放下来。他需要想什么时候开战,怎么准备,已经从什么地方下手?

张轩这边已经紧锣密鼓的准备了。隆武在长沙也见到了三位新封的侯爷。

第四章 填壕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四十一章 夜第二十四章 路振飞雄起第二十三章 降将第九十五章 力排众意第七十八章 开拔第四十三章 安平第八十九章 临颍城南第六十五章 七月战事第七十八章 托天王第七章 万事民为先第四十九章 一厥名王三第十五章 八旗不能败第四十九章 临淮县之变第九十三章 南阳曹幼瑾第八十二章 明失其鹿,岳父其有意乎?第一百零七章 襄城之战四第十七章 过河请兵第三十五章 从长计议第二章 吴王六部二第一百零七章 张质的江南策第三十三章 刘氏跌倒,张轩吃饱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第十八章 拥兵五万王御史第五十三章 凤阳城第三十三章 我是谁?第十六章 金声桓的困境第五十三章 童子营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来使第八章 城陵山矶第六十一章 渔阳鼙鼓动地来第七十三章 曹营长史第十三章 城陵矶之战四第四十一章 登陆第十三章 擦肩而过第一百一十五章 武昌城到手第四十五章 官军的反应第四章 郧阳第四十六章 覆军杀将三第七十九章 在临颍第七十七章 兵乱第九十七章 李东君第十八章 谋徐州第八十九章 张轩拜访贺一龙第五十章 正气歌二第三十章 以走制敌第七十四章 白沙河之役第三十五章 诱杀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杰立于此旗下第八十三章 谁的心思第一百三十八章 福建震动第一百二十七章 隆武决策第二十六章 襄阳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南现状第二十五章 准备第五十八章 孙vs李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归德余波二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三章 抢饭第八十四章 催命烟花第五十三章 伯父张质第六十五章 七月战事第三十九章 攻守乱象第五十一章 立营第四十二章 张轩的思量第二十二章 肃清全城第二十二章 医疗营二第三十五章 投名状二第三十六章 千古之下谁堕泪二第四十九章 临淮县之变第二十五章 准备第二十三章 工兵营第二十四章 饵第八十八章 烽火将燃第九十四章 困兽二第四十一章 尔虞我诈第一百零三章 围襄城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顾第五章 取士第五十八章 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二第九十三章 下扬州第一百一十七章 罗汝才之心第四十二章 下书决战第九十二章 张献忠方略第一百三十章 诛逆子三第二十五章 拖刀计第八十三章 三路下江南第九十一章 冒险第三十六章 千古之下谁堕泪二第八十五章 名缰利索第十章 收兵第四十九章 临淮县之变第九十八章 渡江第七章 轴承第二十二章 朱仙镇二第三十一章 千帆入洞庭三第五十章 平城第三十七章 攻寨第三章 曹营内幕
第四章 填壕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四十一章 夜第二十四章 路振飞雄起第二十三章 降将第九十五章 力排众意第七十八章 开拔第四十三章 安平第八十九章 临颍城南第六十五章 七月战事第七十八章 托天王第七章 万事民为先第四十九章 一厥名王三第十五章 八旗不能败第四十九章 临淮县之变第九十三章 南阳曹幼瑾第八十二章 明失其鹿,岳父其有意乎?第一百零七章 襄城之战四第十七章 过河请兵第三十五章 从长计议第二章 吴王六部二第一百零七章 张质的江南策第三十三章 刘氏跌倒,张轩吃饱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第十八章 拥兵五万王御史第五十三章 凤阳城第三十三章 我是谁?第十六章 金声桓的困境第五十三章 童子营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来使第八章 城陵山矶第六十一章 渔阳鼙鼓动地来第七十三章 曹营长史第十三章 城陵矶之战四第四十一章 登陆第十三章 擦肩而过第一百一十五章 武昌城到手第四十五章 官军的反应第四章 郧阳第四十六章 覆军杀将三第七十九章 在临颍第七十七章 兵乱第九十七章 李东君第十八章 谋徐州第八十九章 张轩拜访贺一龙第五十章 正气歌二第三十章 以走制敌第七十四章 白沙河之役第三十五章 诱杀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杰立于此旗下第八十三章 谁的心思第一百三十八章 福建震动第一百二十七章 隆武决策第二十六章 襄阳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南现状第二十五章 准备第五十八章 孙vs李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归德余波二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三章 抢饭第八十四章 催命烟花第五十三章 伯父张质第六十五章 七月战事第三十九章 攻守乱象第五十一章 立营第四十二章 张轩的思量第二十二章 肃清全城第二十二章 医疗营二第三十五章 投名状二第三十六章 千古之下谁堕泪二第四十九章 临淮县之变第二十五章 准备第二十三章 工兵营第二十四章 饵第八十八章 烽火将燃第九十四章 困兽二第四十一章 尔虞我诈第一百零三章 围襄城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顾第五章 取士第五十八章 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二第九十三章 下扬州第一百一十七章 罗汝才之心第四十二章 下书决战第九十二章 张献忠方略第一百三十章 诛逆子三第二十五章 拖刀计第八十三章 三路下江南第九十一章 冒险第三十六章 千古之下谁堕泪二第八十五章 名缰利索第十章 收兵第四十九章 临淮县之变第九十八章 渡江第七章 轴承第二十二章 朱仙镇二第三十一章 千帆入洞庭三第五十章 平城第三十七章 攻寨第三章 曹营内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