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行星大发现

海德钦上任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启动“类地行星探测计划”。

事实上,这是在炒冷饭。

早在二十一世纪初,美国、欧洲、俄罗斯就有类似的计划,而且还动用“哈勃”太空望远镜进行搜索,欧洲还发射了一颗名为“伽利略”的探测卫星。到了二零年代,中国也加入了类地行星探测行动,在全球自然灾害爆发之前,发射了数具专门用来探测类地行星的太空望远镜。

当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望远镜,而是一些更加专业的探测设备。

到全球自然灾害爆发前,人类已经在其他星系发现了上万颗行星,只不过绝大部分都是木星那样的巨行星。

事实上,远在几十光年、甚至几百光年之外的行星,最容易探测到的,就是巨行星。

相对而言,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即木星跟外星系里的巨行星比起来,简直就不值得一提。比如在二零二二年,美国科学家在天鹅座发现了一颗巨行星,其体积与质量是木星的一百多倍,也主要由氢元素构成。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已经是最大的行星了,因为再增大一些的话,其质量就足以使内核温度达到核聚变所需的最低温度,从而演变成一颗恒星,只不过绝对是一颗短命的恒星。

当然,也发现了不少类地行星。

最有名的一颗类地行星也在天鹅座,而且很有可能处于生命带里,只是其运行轨道不是近圆形,而是一个巨大的椭圆形,因此就算这颗行星上有水,也只有在进入生命带之后才有液态水,而在靠近恒星的时候,行星表面的水将全部蒸发掉,而在远离太阳的时候则将全部凝结。根据科学家推测,就算这颗行星上有生命存在,也只能存在于地下,而且肯定是低等生命体。

当时,总共发现了一百多颗类地行星,只是没有一颗完全处在生命带内。

海德钦要做的,就是进行更大规模的探测活动。

二零六三年,中国发射了第一具超级太空望远镜。

这具望远镜由十二块镜面组成,每一块镜面的都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而且不是用玻璃制成的,而是用纳米材料制成的;十二块镜面都是反射式,即反射的光线聚集到中央的光感应器上。因为镜面本身不是电子材料,所以今后可以通过更换光感应器,来提高望远镜的分辨率。

最初的时候,这具望远镜的分辨率就比“哈勃”望远镜高了一亿倍。

说得直观一点,这具望远镜能够在地球轨道上,拍下一个柯伊伯带上的沙粒,能够发现一千光年内的类地行星,对一百光年内的类地行星进行拍照,生成足够供宇宙学家进行分析的影像。

有趣的是,这架望远镜最初并没有用来搜寻其他星系的类地行星,而是用来全面搜寻小行星带里的小行星,后来用来搜寻柯伊伯带里的矮行星,直到二零六七年,才正式开始搜寻外星系类地行星。

仅仅一年,这架被命名为“千里眼”的望远镜就发现了十万颗外行星行星,而且确定其中至少有一万颗是类地行星。更重要的是,至少有一百颗类地行星处于生命带内,即这些行星上很有可能存在生命,而且很有可能是高级生命。

事实上,这个发现,为陆雯后来提出“宇宙文明三大定理”打下了基础。

要知道,这只是对一百光年内的星系进行的探测,就发现了一百颗在生命带里的类地行星,而宇宙的已知半径超过了一百三十亿光年。也就是说,在浩瀚的宇宙内,存在生命体的行星在理论上几乎是无穷大。

可以说,宇宙并不空旷,也不是一片死寂,到处都有生命存在。

只是,“千里眼”的分辨率仍然不够高,无法确定那些类地行星上是否有液态水,也就无法确定是否有高等级生命。

这个时候,海德钦做了一件很要命的事:拍卖新发现的行星。

因为每天都有数百颗行星被发现,所以负责该项目的科学家根本忙不过来,只能为这些行星提供编号。

说白了,以人类的语言,根本不可能给宇宙中所有行星正式命名。

要知道,在理论上,几乎每颗恒星都有行星,而且不止一颗。至少当时的发现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即每一颗恒星附近都有几颗行星,少的有三颗、多的有数十颗,而宇宙中的恒星总量在十万亿亿颗以上,因此行星总量,很有可能是恒星的十倍以上,而人类任何一种语言的组合方式也没有这么多。

也正是命名上的麻烦,让海德钦想出了拍卖行星的高招。

当时,拍卖只是名义上的,即买家只能获得行星的命名权,只是在名义上拥有这颗行星的产权。

至于如何履行产权,那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当然,拍卖的价格,肯定有高有低。

有趣的是,那些巨行星的价格极为便宜,有的时候甚至卖不掉,能卖掉的,也只有几百块而已。相对较贵的,则是类地行星,因为这些行星很有可能都能供人类居住,至少有坚实的地壳。最贵的,肯定是那些处于生命带里的类地行星,每一颗都价值不菲,有的甚至买到了几千万。

必须承认,有钱的人很多。

很快,买下一颗行星就成为了一种社会时尚,或者说是一种从最有钱的人、到最没有钱的人都能参与的社会活动。没钱的人,买下一颗巨行星,作为送给亲朋好友的礼物。有钱的人,买下一颗处于生命带里的类地行星,作为留给后代的遗产。谁能说得准,在几百年之后人类不会到达那些类地行星呢?

要知道,产权这东西,在人类文明中有一股魔力。

说白了,由自私与占有欲演变除来的“私有财产制”是人类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人类文明的核心价值观。

最初几年,购买一颗行星、特别是生命带里的类地行星,绝对是身份的象征。

道理很简单,物以稀为贵,而且这些行星都存在着开发价值,也许在几百年之后就会成为某个大富豪后代的私人花园。

所幸的是,发现行星的速度,远远超过了拍卖行星的速度。

在最初五年里,有大约一百万颗外星系行星被发现,只卖掉了不到十分之一,而且主要是类地行星。

二零七三年,“千里眼”进行了地一次现代化改进。

接下来,发现外行星行星的速度达到了每年一百万颗,而且发现范围扩大到了一千光年以上。

到了二零七九年,“千里眼”进行了第二次改进,而且是彻底改进,不但更换了光感应成像设备,还换上了十二块面积更大的镜片,把探测范围扩大到了五千光年,且成像率提高了百分之五十。

这一年,“千里眼”就发现了大约两百万颗外星系行星。

只是,最为重大的发现不在几千光年之外的遥远空间,而是在附近,就在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系内,即比邻星。

比邻星,实际上是南门二丙星。这颗红矮星与另外两颗恒星,即被称为“南门二甲”的黄矮星、以及被称为“南门二乙”的红矮星共同组成了三合星系,其中被称为“南门二丙”的就是离太阳最近的比邻星,距离大约为四点二二光年。

一直以来,科学家都认为南门二不会有行星。

原因很简单,三合星系是一个非稳定系统,相互围绕着对方运行的三颗恒星制造的巨大潮汐引力,足以撕裂星系里的任何一颗行星。正是如此,类似的三合星系又被称为“行星坟场”。虽然在理论上,三合星系诞生初期,也有可能出现行星,但是行星的寿命肯定极为短暂,要么被恒星的巨大引力撕碎,要么被某一颗恒星吸入。也就是说,绝大部分三合星系里都不可能有行星存在。

毫无疑问,南门二是已经存在了数十亿年的三合星系。

原因很简单,南门二的三颗行星,最大的南门二甲是一颗与太阳类似的黄矮星,另外两颗是比太阳还要小的红矮星。

科学家推测,这三颗恒星很有可能是一颗超新型在数十亿年前爆炸后的遗留物。

因为三颗恒星的质量比例非常巧妙,所以才相对稳定的存在了数十亿年。如果其中某一颗恒星在形成的时候吸收了更多的物质,或者是某一颗恒星吸收的物质稍微小一些,三合星系早就崩溃了。

在此环境下,显然不可能有行星存在。

可是,“千里眼”在二零七九年的发现,却改变了这一推断,即在南门二的三合星系里有一颗行星,而且其质量与地球相当,只是受三颗恒星同时作用的影响,运行轨迹非常不稳定。

这真是一颗行星吗?

次年,另外一架天文望远镜确认了这个发现,即在南门二里面,肯定有一颗质量不会比地球小的行星。理由是,这颗行星所产生的引力,对南门二丙产生了影响,使恒星发生周期性震荡。

当然,震荡周期没有任何规律。

事实上,在此之前,科学家一致认为南门二丙的震荡是由另外两颗恒星引起的。

新的问题出来了。

这颗行星上有存在生命的条件吗?

第240章 不算圆满第16章 强渡第45章 宣传战第107章 全面压上第42章 开战时机第5章 军事冒险第198章 暂定十月十五第44章 加速追击第131章 扫荡第29章 为下一场战争第2章 大马士革事件第227章 灭绝第70章 忙里偷闲第9章 备战第92章 突击失败第49章 主角与配角第61章 意外因素第90章 高效率打击第252章 分赃大会第235章 文明之母第165章 按兵不动第122章 水下霸主第153章 运气成分第1章 极限第14章 宣战第118章 软磨硬泡第35章 打扫战场第14章 战争前奏第157章 将星陨落第33章 拉帮结派第1章 海军强国第19章 水深火热第50章 沉默第59章 空战新面貌第113章 未来战争第39章 救援行动第31章 事态恶化第133章 新的发祥第59章 于公于私第30章 周旋第25章 先做准备第224章 内耗第105章 以退为进第23章 金狗第150章 现实选择第56章 放长线第87章 轰炸进行时第81章 防空拦截第92章 突击失败第116章 重拳齐出第172章 欲擒故纵第4章 科技竞赛第7章 不测风云第186章 及时醒悟第74章 交易第57章 理想的光芒第104章 折中方案第118章 和解第14章 无声对抗第57章 老少校第74章 战争狂人第4章 怎么打第160章 空中打击第37章 小国海军第87章 积极争取第100章 恐惧第195章 关键电报第51章 快节奏空战第66章 回家第5章 宣战第9章 临时考核第231章 是敌是友第212章 充分准备第45章 宣传战第136章 别无选择第9章 错误的航线第6章 定论第15章 宣战第44章 理想主义第112章 以炸促战第89章 政治决定战争第60章 舰队北上第275章 轨道飞行器第81章 防空拦截第59章 起始点第244章 远征大西洋第25章 先做准备第50章 关键技术第1章 新岗位第1章 新岗位第68章 抢任务第5章 最终辩论第138章 警钟第222章 错误情报第3章 大国实力第240章 不算圆满第24章 勇敢面对第84章 连环拳第67章 错失良机第22章 还以颜色
第240章 不算圆满第16章 强渡第45章 宣传战第107章 全面压上第42章 开战时机第5章 军事冒险第198章 暂定十月十五第44章 加速追击第131章 扫荡第29章 为下一场战争第2章 大马士革事件第227章 灭绝第70章 忙里偷闲第9章 备战第92章 突击失败第49章 主角与配角第61章 意外因素第90章 高效率打击第252章 分赃大会第235章 文明之母第165章 按兵不动第122章 水下霸主第153章 运气成分第1章 极限第14章 宣战第118章 软磨硬泡第35章 打扫战场第14章 战争前奏第157章 将星陨落第33章 拉帮结派第1章 海军强国第19章 水深火热第50章 沉默第59章 空战新面貌第113章 未来战争第39章 救援行动第31章 事态恶化第133章 新的发祥第59章 于公于私第30章 周旋第25章 先做准备第224章 内耗第105章 以退为进第23章 金狗第150章 现实选择第56章 放长线第87章 轰炸进行时第81章 防空拦截第92章 突击失败第116章 重拳齐出第172章 欲擒故纵第4章 科技竞赛第7章 不测风云第186章 及时醒悟第74章 交易第57章 理想的光芒第104章 折中方案第118章 和解第14章 无声对抗第57章 老少校第74章 战争狂人第4章 怎么打第160章 空中打击第37章 小国海军第87章 积极争取第100章 恐惧第195章 关键电报第51章 快节奏空战第66章 回家第5章 宣战第9章 临时考核第231章 是敌是友第212章 充分准备第45章 宣传战第136章 别无选择第9章 错误的航线第6章 定论第15章 宣战第44章 理想主义第112章 以炸促战第89章 政治决定战争第60章 舰队北上第275章 轨道飞行器第81章 防空拦截第59章 起始点第244章 远征大西洋第25章 先做准备第50章 关键技术第1章 新岗位第1章 新岗位第68章 抢任务第5章 最终辩论第138章 警钟第222章 错误情报第3章 大国实力第240章 不算圆满第24章 勇敢面对第84章 连环拳第67章 错失良机第22章 还以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