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节 三河于氏

《大山之子》——第二部 《商殇》

第02节 三河于氏

金汉祖牢记着母亲的临终遗愿,为要使金氏家族人丁兴旺,大举娶妻纳妾,夜以继日,不辍耕耘,无数的努力,女儿倒是生了不少,儿子却只一个。

后来么,“金氏始祖”过世,偌大的家业传给二世,再传三世四五世,等等等等,金氏之主换了又换,但汉妃的祖训却是传传不变:金氏子孙只能从商不得仕官,嫡长主家,其余兄弟分户而治。

湖北黄冈金氏,自然秉承祖训,不管外面的世道如何的纷纷乱乱,只管顾着一心一意地经商赚银子。眼见得商道愈来愈广,银子愈赚愈多,家业愈来愈大,声名愈来愈显,只是于这“人丁兴旺”一途,实在让祖宗有些失望:自始祖至二世三世,连着的数世,虽是妻妾成群,勤耕不辍,奈何天不遂人愿,都只得独子一个,堪堪的延续着香火。

生下的女儿虽是不少,但都要择了夫婿出嫁的。按照“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的纲常,女儿自然算不得金家的人口。

话说成吉思汗自是了得,仗着天下无敌的蒙古铁骑纵横大漠,后世儿孙东征西讨,建立了广大无边的大元帝国。这些个草原莽夫,少有儒家教化,只论个强者为王,偏偏一众儿孙个个的手握重兵,谁也不服谁,谁都想着“大元帝王”的座儿,兄弟相争,你攻我伐,争权夺利,城头变幻大王旗,就没个安生的时候。

汉妃之夫,金汉祖之父,蒙元十三世,在与自家兄弟的内讧中落败,追随在身边的一众心腹侍从乃至妻妾儿女尽皆殉了葬,唯有汉妃带了祖儿早早地隐在湖北黄冈,堪堪地躲过大劫。

老哥,这个汉妃,这等的先见之明,你不佩服?

再后来,大家知道的,出了个布衣和尚朱重八,赫赫大名朱元璋,高筑城,广积粮,缓称王,一败陈友谅,再灭张仕诚,三战方国轸,灭了一众的豪强军阀,占得长江边上的一座大城,名叫集庆。

老叔我在此稍稍科普一下,别嫌我啰嗦哈。

集庆这城,春秋时期的吴王夫差于此炼铁铸兵,故名冶城,越王勾践灭吴,改名越城,三国时期的孙权建都于此,城名建业,因其扼控长江,后来更名江宁,到得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从侄儿朱允文的手中夺得江山,在自己的封国之地另置国都,此后燕京就叫做北京,应天就相应的叫做了南京。再到后来,广西一个落第秀才洪秀全,率着一众的天兵天将夺占此城,置作太平天国之都,号为天京。

嗯,建业城,应天府,江宁市,金陵城,这些个大名儿,大家都是熟知的。此外哩,丹阳、秣陵、建康、升州、上元,这些个杂七杂八的名儿,多得很,其俗名石头城,更是大家都知的,《红楼梦》那本破书儿,就有个别名,叫做《石头记》的,吴名说书,几多涉猎,老叔我也懒得科普了。

话说回来,朱元璋朱大帝建都南京,率着一众的将士“驱逐鞑虏,复我华夏”,专拣了蒙元掐架。这可苦了“黄金家族”的一众儿孙,打他不过呀,只好率了天下无敌的蒙古铁骑,灰溜溜地一路向西,到波斯湾那旮旯的撒欢去了。

大伙儿想呀,朱元璋这厮,布衣皇帝出身,父母兄妹都死在了大元的苛政之下,只剩得自己一个,孤零零地躲到和尚庙中,剃了满头秀发,端着个破瓷碗儿,拄着根打狗棍儿,名作游方,实则乞讨,吃过的苦头海了去了,一腔怨气全对着了蒙人,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全天下的蒙古族人可就遭罪啰。

嗯嗯,这金氏,湖北黄冈金氏,却因早早地脱了蒙藉,化身作了汉人,妥妥地躲过此劫。

老哥,这个汉妃,这等的先见之明,你不佩服?

偏偏的这朱元璋布衣大帝,搞起个户藉制度,军藉匠藉农藉妓藉,这商人自是隶属商藉,世代只得从商,士农工商,政治地位虽是卑贱,但征税征赋却是极为优渥,照了朱家天子的想法,你等家伙只要不造反,赚些个臭钱倒是无妨的。

得着这样的机运,金氏子孙惬意极了。一方面埋头经商,狠狠地赚钱,把个家业愈发地兴隆起来,一方面广纳妻妾,狠狠地造人儿,一心地图谋着人丁兴旺。

老哥,这个汉妃,这等的先见之明,你不佩服?你敢不佩服?

有明二百七十余年,这黄冈金氏也不知传至几十世了,反正,愈发地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地窖里满了黄澄澄的金锞子白亮亮的银锭子。

或许是心诚则灵吧,也不知金氏哪一代的,竟破了“独子传家”的魔咒,母猪下崽般地繁衍起来,嗷,长子,嗷嗷,次子,直至嗷嗷嗷,第四子第五子呱呱坠地,主家方才歇过气来。

有嫡立嫡,无嫡立长,这个万古不变的规矩,金氏主家是断不敢破的。但是,偏偏主家喜欢的老三金仁贵,既非嫡出,亦非长子,承继家业是肯定没份儿的,别立门户似乎也非所愿,那就弄个官儿来当当吧,于是花费重金,买了个“黄冈县令”的官儿,一心地想着光耀门楣,却把“只得经商不得为官”的祖训甩到爪哇国去了。

时正崇祯当政,天下大乱,饥民遍地,盗匪横行,更有李自成、张献忠等一众义军揭竿而起,纵横两湖,兵连祸结。这黄冈之地,元初尚是荒僻之地,历经三百余年的与民休养,早成繁华富足之地,一班子穷哈哈苦出身的义军垂涎已久。

张献忠无有生育,却收了四个义子。第一个义长子名叫艾能奇,是麾下第一猛将,若论起凶残暴虐来,便是酷烈如张献忠,怕也比他不得的。

艾能奇兵围黄冈,偏这金家之子金仁贵,怕是忠君之事,以死报国的书儿读得多了,率了一城的百姓拼死抵抗,惹得艾能凶性大发,“城破之日,屠城三日,金家男女,一个不留!”

可怜金家一众人丁,勿论男女,勿论老少,都被这个不遵祖训的家主,害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整个的黄冈县域内,金姓人氏不剩一个。

巧了,嘿嘿,巧了。金家第五子,也就是老幺,金远方,奉了主家指派,前往四川贩运井盐。听说黄冈屠城,金氏人口一个不留,没敢回去。

这个漏网小子金远方,虽是躲过了一时之患,但“金远方”这名儿是不敢用的了,便化名“余元迈”,留在了大公井这个小山村,娶王氏为妻,过起了生活。

这个“公井村”,就是现在赫赫有名的盐都自贡市。

余元迈,这名儿?

嘿嘿,“余”,取“金”字少底一横,再把“远”字的走之挪到“方”字儿上,“元迈”变作了“元迈”。

再后来,张献忠进剿四川,屠戮人民,十不存一,就有了“湖广填四川”,将那两湖两广之民,绳索捆了,绑来四川,以实人口。这个事儿,吴名说书,是讲过的。

“七杀碑”的事儿,大伙儿是听过书的,都知道噻。张大帅屠川,其残暴程度,比起蒙古鞑子,只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余元迈吓得不轻,我的妈呀!所居大公井,虽是小村小镇,却为川盐重地,商贩走卒甚众,再不逃之夭夭,怕是祸在眼前哩。还有,这名儿,也得改改,嗯,改改。“余”“金”两字,极易误写,更易误读,安全系数实在太低了。

于是,“余元迈”便成了“于运方”, 带着王氏,连夜西遁,远远地,躲到咱双度来了。

——“于”字为“金”“余”两字共有笔划,且与“余”谐音。

其时明末清初,还没有“横断山”这系山名。于运方逃难躲灾的地儿,只是个寨子而已,散落在大山余脉与川西平原交界处,二十多个民族杂居,偏远蛮荒的化外之地。其时,还没有响水高桥这样的街场,当然,更没有三河县双度市这样的大城市了。

化名“于运方”的金家小子,本是到自贡贩盐的,所带钱钞自然不少;从自贡避难到咱双度,自然也带了钱钞的,便将此作本,做起了生意。正妻于王氏也还争气,二子一女。于运方又娶了个瑶族美女为妾,继续扩大着兴家添口的事业,又生一子一女,家业日丰,人丁渐旺。

双度市于氏先祖于运方,一妻一妾,三子二女。

长子于明浩,不消说的,留在双度。后来,西南大山里几个土司作乱,这场祸绪来得猛烈,竟波及到了一山之隔的双度,于家受损最重,万贯的家财被洗劫一空,满门的人丁也一个没留。

二子于明海,亦是大妻所生,按了于氏老祖之训,自当分脉出去,独立门户,自谋发展。只是这安置之地,却是隔得老远:达州的开江。

第三子于明洋,乃是瑶族小妾所生。这个瑶妹妹,极得于老太爷的宠溺,不忍独子远离,老太爷爱屋及乌,也就分置在了三河口,离双度不远的,水路不过大半日行程。

大雪山中溪谷纵横,其中盘龙山脉河谷盘龙河,玉龙山脉河谷玉龙河,于此汇流而成一河,名叫大龙河。因三河交汇,故名三河口。

三河交汇,水运极是方便,更有一条大道,连接省城和藏地,渐渐地便有山民定居,做些食店旅馆的营生,渐渐地生意兴隆起来,渐渐地人口繁盛起来,民间称谓:三河堡。

改土归流那时节,依了朝廷的统一规定,“堡”的名儿是不能用的,便有了正式的官方称谓:三河寨。

三河寨么,嗬嗬。再后来,人口更增广,经济更发展,村呀寨呀的名儿太小气,当不得名实相符,便升置为三河镇,而后扩镇为县,便是而今的三河县了。

对头。三河县的于氏先祖,便是于明洋。

第17节 将军衙门第67节 谈判(三)第122 龙蛇混杂第147节 码头戒严第59节 讨价还价第97节 自贡两井第60节 全城扫除第29节 信儿主事第123 藏南事发第06节 香香讨计第169节 协统大人第139节 曾姥姥爷第96节 结拜义兄第84节 谋生之计第11节 虹儿之死第18节 尊经书院第15节 成都将军第159节 崇明叙事第115节 萍儿探女第13节 大话西游第65节 谈判(一)第66节 谈判(二)第20节 菊儿大婚第158节 小刀报信第14节 袍哥人家第75节 百顺酒楼第72节 主教亲临第44节 吴疆哥哥第15节 成都将军第168节 智者千虑第14节 袍哥人家第154节 与尔十载第77节 你个骗子第107节 惊魂始定第70节 先生受骗第63节 劫后之谋第103节 买条小狗第11节 虹儿之死第149节 途中受阻第168节 智者千虑第48节 雨兰回门第08节 丁家举人第59节 讨价还价第162节 羞死人了第111节 一树桃花第38节 西洋家具第62节 强人剪径第143节 李老头儿第155节 盐司脱困第45节 叶儿妹妹第18节 尊经书院第125 呆子盐监第144节 路易主刀第92节 藏南(一)第66节 谈判(二)第150节 闲说哈哥第93节 藏南(二)第16节 张大管家第53节 刘忠说势第145节 麻醉之针第50节 祝大虫子第39节 再访蒋宅第40节 众议洋教第129节 梅子回家第54节 知县拜年第44节 吴疆哥哥第125 呆子盐监第14节 袍哥人家第25节 嘉州商号第156节 教士问罪第98节 自贡叶家第162节 羞死人了第59节 讨价还价第40节 众议洋教第18节 尊经书院第28节 大话《三国》第118节 疑云重重第159节 崇明叙事第63节 劫后之谋第43节 先声夺人第78节 骗子告饶第44节 吴疆哥哥第18节 尊经书院第53节 刘忠说势第104节 进了陆家第30节 菊儿之心第55节 师娘高见第123 藏南事发第144节 路易主刀第61节 月圆之夜第26节 望凤坡第03节 金川之战第164节 管家出马第111节 一树桃花第117节 析说盐政第165节 来了炮船第115节 萍儿探女第42节 窥破玄机第06节 香香讨计
第17节 将军衙门第67节 谈判(三)第122 龙蛇混杂第147节 码头戒严第59节 讨价还价第97节 自贡两井第60节 全城扫除第29节 信儿主事第123 藏南事发第06节 香香讨计第169节 协统大人第139节 曾姥姥爷第96节 结拜义兄第84节 谋生之计第11节 虹儿之死第18节 尊经书院第15节 成都将军第159节 崇明叙事第115节 萍儿探女第13节 大话西游第65节 谈判(一)第66节 谈判(二)第20节 菊儿大婚第158节 小刀报信第14节 袍哥人家第75节 百顺酒楼第72节 主教亲临第44节 吴疆哥哥第15节 成都将军第168节 智者千虑第14节 袍哥人家第154节 与尔十载第77节 你个骗子第107节 惊魂始定第70节 先生受骗第63节 劫后之谋第103节 买条小狗第11节 虹儿之死第149节 途中受阻第168节 智者千虑第48节 雨兰回门第08节 丁家举人第59节 讨价还价第162节 羞死人了第111节 一树桃花第38节 西洋家具第62节 强人剪径第143节 李老头儿第155节 盐司脱困第45节 叶儿妹妹第18节 尊经书院第125 呆子盐监第144节 路易主刀第92节 藏南(一)第66节 谈判(二)第150节 闲说哈哥第93节 藏南(二)第16节 张大管家第53节 刘忠说势第145节 麻醉之针第50节 祝大虫子第39节 再访蒋宅第40节 众议洋教第129节 梅子回家第54节 知县拜年第44节 吴疆哥哥第125 呆子盐监第14节 袍哥人家第25节 嘉州商号第156节 教士问罪第98节 自贡叶家第162节 羞死人了第59节 讨价还价第40节 众议洋教第18节 尊经书院第28节 大话《三国》第118节 疑云重重第159节 崇明叙事第63节 劫后之谋第43节 先声夺人第78节 骗子告饶第44节 吴疆哥哥第18节 尊经书院第53节 刘忠说势第104节 进了陆家第30节 菊儿之心第55节 师娘高见第123 藏南事发第144节 路易主刀第61节 月圆之夜第26节 望凤坡第03节 金川之战第164节 管家出马第111节 一树桃花第117节 析说盐政第165节 来了炮船第115节 萍儿探女第42节 窥破玄机第06节 香香讨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