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节 袍哥人家

《大山之子》——第二部 《商殇?

第14节 袍哥人家

七月的成都,正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节。

三河舵爷于慈恩,带了十二岁的独孙孙于信达,到得成都府。

老爷子本来的打算,自家的小孙孙么,就在望山书屋,跟着蒋先生识文断字就行了。耐不得这蒋先生,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劝道:“你这小孙孙,我是无法为师哩,再呆在咱望山书屋,恐误了人生哩。”

老爷子一向果决。十万百万的生意,略一思索,便有决断;就是见得两军对垒,刀光剑影,险象环生,也不曾眨过眼的。蒋先生这一说道,却让他失了计较。

这小孙孙,小小年纪,却是知书识理,乖巧伶俐,每晨问好,每晚请安,承欢膝前,于老爷子的内心,自是欣慰得很。

可要送了外出,人地两疏,小孙孙毕竟年幼,便受那孤单漂泊之苦,老爷子内心,却又是老大的不痛快了。

蒋先生见识得多了,一眼便窥破了于老爷子内心所思,捋着胡须,盯了老爷子:“嗬嗬,老哥子,你可曾听说,温室里,能长出栋梁之木?”

这道理,于老爷子自是深知的。

为着小孙孙的前程,更为着家族的未来,于老爷子便狠下心来,决意上这成都府,替小孙孙寻个好先生。

既是奔着寻师而来,按了常理,自当四处打探,寻塾问馆,探寻名师才是正经。但这于老舵爷,第一事儿,却是带了小孙孙,东游西逛,拜访起地方人物来。

拜访的第一个人物,是王三爷——成都府“忠义社”袍哥老大,王三爷。

袍哥?啥东西?

追源溯流起来,四川袍哥乃源自山东一带。

最初,几户相好的人家,协商起来。谁家都有难处哩,谁家都会遇到坎儿哩,咱几哥们,拉扯一把,互助互援,共度时艰。

这种几家几户凑合而成的小社团,比起一家一户的单打独斗,显是实用有效得多,特别是灾荒病困时节,更显出其巨大功能,便渐渐扩散开来,扩容起来,几十几百户,再扩容,便几千上万户的结社组团,那阵容,可是任何官府任何衙门,都小觑不得的。

哈哈,这不纯纯的互助组织么?但是,到得明朝中期,便有怀了别意的人儿,往这纯纯的结社里,掺入了宗教性质的东西,便变了味儿。时值土地兼并严重,许许多多的小土地者纷纷破产,社会矛盾尖锐起来。在山东韩城,便有了白莲教起义。

这白莲教,可是闹得大哩。朝廷认起真来,派了大兵镇压。要能抗得过哩,便与官军打上一打,要是抗拒不得哩,便偃旗息鼓。自大明到大清,前后凡六百余载,就没消停过。

后来,这股风,吹进咱天府之地来,落得地,生得根,开起花,结起果,便有了咱四川版的“白莲教”。更有粗通文墨的穷学究,想起“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古诗句来,便换了个名儿,谓之“袍哥”。

哈哈,这样说来,四川袍哥,不是很有点“黑社会”的味儿么?对头,正是明清两朝,以至民国时期的“黑社会组织”,只不过是四川版的“乡土黑帮”罢了。

到得清朝中期,“四川袍哥”已是声名赫赫,包容了各色人等。上至官员衙役,绿营兵勇,下至贩夫走卒,商绅田夫。平时呢,表面呢,都有正经营生,背了阳光,暗地儿里,便是袍哥了。

入这袍哥,一要受舵爷指派,尽一些袍哥会员之责,二呢,还得按月缴纳规费。既是如此,为何还要入这袍哥呢?

嘿嘿,当然是有所需有所求的啦。这些个入了会堂的袍哥人家,是受袍哥组织保护的,小到挨骂受气,大到吃亏挨整,甚至于冤啦屈啦的,找官府,不一定缓得了事儿,倒是这袍哥组织,替了出头,便能舒得急伸得冤。

那些个混混儿地痞儿,自然是个个都要争做这袍哥的。这些人儿,平时没有正经营生,便是专职的袍哥了,打探消息,哄骗欺诈,打架闹祸,惹事生非,是其主业。

这样一说,大伙儿可能多少明白了一些。

要想探听消息么?当地袍哥。

要想安身立业么?当地袍哥。

要想消灾弥难么?当地袍哥。

要想惹事儿么?自然,第一便是找当地袍哥。

本来么,袍哥这东西,刚传入四川,还是纯互助性的民间社团,组织极其松散。后来,便有有心人,用了心思在这上头,着意打造起来,架构完善起来,分工细致起来,形式复杂起来,管理严厉起来,能量便大了起来,乃至于能与官府抗衡,鼎足而立。

譬如行船,需得一艄公,把了船行方向。咱这四川袍哥,虽是松散,一地一袍哥,一地一堂口,总得有个头儿,把了方向。这个把着方向的头儿,便被形象地称作掌舵大爷,简称舵爷。

舵爷之下,便是“五爷”,全称“红旗五爷”。受舵爷之托,代为处理会堂的日常事务。

五爷之下乃是七爷。如果受了舵爷之命,这个七爷可以跳过五爷,直接代表舵爷处理堂务。说穿了,红旗五爷权力太大,舵把子大爷便另设了“七爷”备胎,实为掣肘。

五爷七爷之下,便是“十三爷”了。这十三爷,声名并不昭著,却是一众会员俱惧的人物,因为这个十三爷执掌着刑堂,专做一些隐秘事儿,对外一般是不透露身份的。

至于那些“副堂主”之类的,有些堂口,封作“九爷”,其实,不过名号而已,不掌实权的,很有些“名誉副官”的味道。

四川袍哥,始终没形成全省性的大堂所,各地结社自立,分掌一地,各行其事,而且各地的袍哥堂口,名号往往也不一样,譬如,重庆码头的“忠义社”,咱三河县的“诚义社”,成都府的“三义社”。名号各异,但这“龙头舵爷”、“红旗五爷”、“刑堂十三爷”的名号位次和职能,却是大体相同的。

川蜀各地的袍哥虽是各拥堂主,各施其事,但其祖师爷却是同一个:武圣关二爷。为讳这“关二爷”,任何堂口,均无“二爷”之位。

袍哥人家,对那忠心护主的常山赵子龙,也是敬重得很的。五虎上将中,赵云排在第四,一说,赵云在一众兄弟中,排行老四,小名赵四。因此上,各堂口,也无“四爷”之位。

各地袍哥堂口均有舵爷、三爷、五爷、九爷等位,均为单数,绝无双数之爷,何也?问之伍玉平,答曰:无知;询之于小山,答曰:无知。老叔我阅尽古今之书,结果:无知,因为实在没有记载,一言半语都没有。

各地舵爷执掌一地,权势自是没得说的,威风更是没得说的,不是哪个都能见到得,规矩大得很。

第一关,先得拜见“知宾”。双方甫一见面,做些手势,说些暗语,确认对方的身份,袍哥组织内称“切口”,很有些密探暗语的味道。

知宾确认对方身份无误,再引见给红旗五爷,如是一般的事儿,五爷自行处理了便可,如果重大事项,超了红旗五爷的权限,便由红旗五爷引见给舵爷。

递名片,对切口,拜山头,呈谒礼,定日期,这些事前的准备工作,于家老总管袁其隆,都已办得妥妥的了。

回说成都府“三义社”袍哥老大王三爷,听得红旗五爷报说,三河于舵爷,第二日上午来访,便把一应杂事儿都推了。

第二日,一打早,王三爷便立在了门外大街上,专候着于舵爷,虽是艳阳高照,汗流浃背的,却是顾不得,只把个眼光,四下里逡巡。

已时,眼见得于慈恩领了小孙孙,一众护着,远远地行来。王三爷紧跑前去,打拱作揖,导着前行。

王宅,果是气派。排开朱漆又门,便是宽宽广广的内坝。十数精壮汉子,分立两旁,都着青一色的藏青绸缎,束着袖口,打着绑腿,腰间西洋短枪,背上一把大砍刀,系着耀眼的红绸带,一个个的,挺了腰板,双手叉腰,目不斜视,精神得很。

这是袍哥堂口迎接贵人的排场,众人都是见过的。于慈恩背了双手,信步而行,小孙孙也背了双手,尾随着,东瞧瞧西瞅瞅的,全然当做稀奇来看。

进得正堂,于慈恩左手抱右手成拳,行起江湖礼节。

王三爷慌了,弹起来,一把扯了于舵爷,按坐在主宾之位:“唉呀唉呀,我的老哥哥,干啥呢干啥呢?这等虚礼,可适于老哥?你这一整,岂不折杀了小弟?”

客随主便。既是王三爷的意思,便免了客套。

没了虚礼,主客随意起来。品着极品香茗,闲话些江湖趣事。

谈到正事儿,于慈恩说,咱家小孙孙呢,年方十二,听得塾师道来,脑袋瓜么,还勉强过得去。老哥我呢,便从了先生之劝,送来成都,寻个好馆。只是么,咱三河,隔着成都府老远的,人地两生,甚是不便。所以么,尚请王老弟费费心,照应一二。

王三爷把个胸脯拍得山响:“哈,说啥费心不费心的呢?老哥哥的事儿,便是小弟的事儿。这事儿,小弟不知也就罢了,既是知道了,岂敢不竭心尽力?老哥哥也不必多说了,小弟只给哥哥一句话:袍哥人家,扎起!”

满堂一众手下,全都木桩一样地侍立在侧,听得舵把子王三爷这话,全都“啪啪”地拍起胸脯来:“扎起!扎起!”

“扎起”,这词儿,大家懂噻。

——四川土话,袍哥口头禅。意思嘛,袍哥人家,最是义气,绝不拉稀摆带,绝不推三阻四,绝不瞻前顾后,绝不言不由衷。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义字当头,急人所难,言出必行,是谓“三义”。

第138节 打你屁股第06节 香香讨计第92节 藏南(一)第49节 一城垃圾第32节 小何师傅第153节 大刀起盐第21节 重庆教案第34节 黄家二少第69节 持家不易第111节 一树桃花第70节 先生受骗第78节 骗子告饶第159节 崇明叙事第41节 洋人来了第28节 大话《三国》第168节 智者千虑第03节 金川之战第92节 藏南(一)第73节 这个娃娃第79节 先生惧内第165节 来了炮船第128节 疑神疑鬼第121节  不卖与你第28节 大话《三国》第146节 重庆码头第153节 大刀起盐第04节 走商之名第33节 重庆之行第09节 丁萍儿第55节 师娘高见第65节 谈判(一)第166节 此去备战第03节 金川之战第133节 孰轻孰重第02节 三河于氏第71节 膺品字画第150节 闲说哈哥第152节 洪雅沉船第04节 走商之名第58节 公推主事第84节 谋生之计第15节 成都将军第86节 蒋家开店第140节 华佗之术第135节 物理降温第14节 袍哥人家第144节 路易主刀第106节 陆少情变第97节 自贡两井第133节 孰轻孰重第164节 管家出马第98节 自贡叶家第115节 萍儿探女第96节 结拜义兄第162节 羞死人了第95节 洋玩意儿第90节 西洋技师第57节 县衙公议第139节 曾姥姥爷第152节 洪雅沉船第125 呆子盐监第50节 祝大虫子第100节 此去自贡第110节 刘老太医第132节 童家二娃第120节 大盛余商号第130节 西洋石灰第135节 物理降温第147节 码头戒严第57节 县衙公议第98节 自贡叶家第08节 丁家举人第36节 县衙戏耍第80节 难得糊涂第168节 智者千虑第140节 华佗之术第156节 教士问罪第85节 意外之喜第166节 此去备战第113节 大刀报信第90节 西洋技师第131节 点拔生意第52节 恶人恶行第164节 管家出马第33节 重庆之行第156节 教士问罪第71节 膺品字画第144节 路易主刀第41节 洋人来了第24节 黄维风第71节 膺品字画第155节 盐司脱困第39节 再访蒋宅第68节 密室谋议第77节 你个骗子第47节 蓝风生第77节 你个骗子第87节 太爷恼了第111节 一树桃花
第138节 打你屁股第06节 香香讨计第92节 藏南(一)第49节 一城垃圾第32节 小何师傅第153节 大刀起盐第21节 重庆教案第34节 黄家二少第69节 持家不易第111节 一树桃花第70节 先生受骗第78节 骗子告饶第159节 崇明叙事第41节 洋人来了第28节 大话《三国》第168节 智者千虑第03节 金川之战第92节 藏南(一)第73节 这个娃娃第79节 先生惧内第165节 来了炮船第128节 疑神疑鬼第121节  不卖与你第28节 大话《三国》第146节 重庆码头第153节 大刀起盐第04节 走商之名第33节 重庆之行第09节 丁萍儿第55节 师娘高见第65节 谈判(一)第166节 此去备战第03节 金川之战第133节 孰轻孰重第02节 三河于氏第71节 膺品字画第150节 闲说哈哥第152节 洪雅沉船第04节 走商之名第58节 公推主事第84节 谋生之计第15节 成都将军第86节 蒋家开店第140节 华佗之术第135节 物理降温第14节 袍哥人家第144节 路易主刀第106节 陆少情变第97节 自贡两井第133节 孰轻孰重第164节 管家出马第98节 自贡叶家第115节 萍儿探女第96节 结拜义兄第162节 羞死人了第95节 洋玩意儿第90节 西洋技师第57节 县衙公议第139节 曾姥姥爷第152节 洪雅沉船第125 呆子盐监第50节 祝大虫子第100节 此去自贡第110节 刘老太医第132节 童家二娃第120节 大盛余商号第130节 西洋石灰第135节 物理降温第147节 码头戒严第57节 县衙公议第98节 自贡叶家第08节 丁家举人第36节 县衙戏耍第80节 难得糊涂第168节 智者千虑第140节 华佗之术第156节 教士问罪第85节 意外之喜第166节 此去备战第113节 大刀报信第90节 西洋技师第131节 点拔生意第52节 恶人恶行第164节 管家出马第33节 重庆之行第156节 教士问罪第71节 膺品字画第144节 路易主刀第41节 洋人来了第24节 黄维风第71节 膺品字画第155节 盐司脱困第39节 再访蒋宅第68节 密室谋议第77节 你个骗子第47节 蓝风生第77节 你个骗子第87节 太爷恼了第111节 一树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