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节 师娘高见

《大山之子》——第二部 《商殇》

第55节 师娘高见

刘知县:“本官今儿个找上三位老爷子,所议的正事儿,便是这满城的垃圾。”

说起县城垃圾的事儿,大家都是一肚子的气。

蒋介民:“我听得一首儿歌,专唱这街场卫生,倒是有趣。”

于信达:“哦,儿歌?姐夫哥且请唱来,小弟听听,怎个有趣了。”

蒋介民学了童谣,哼道:“尘泥铺街道,垃圾像坟堆,污浊遍地走,蝇虫身后追,春夏秋冬有腥臭,没了官府也没士绅。”

于信达:“春夏秋冬有腥臭,没了官府也没士绅。嗬嗬,这些个娃儿,变着法儿地骂人哩……呃,不对哟,不对哟。”

蒋先生:“怎就不对了?”

于信达:“那歌儿唱道,没了官府也没士绅,这话儿,既骂了官府又骂了商绅。商绅么,自是该骂的,但这官府,可是能骂的么?这些个娃娃,忒不晓事哟。”

大家都听得出,于信达这话实是指责刘知县行事孟浪,惹得一城的怨忿。

蒋先生:“儿童谣语,虽然粗糙,倒也通俗形象。这个街场环境,差矣!差矣!”

王太爷:“就是噻,满城的垃圾,又脏又臭,有甚说的?早点安排人手,清运出城才是正经。”

蒋先生:“按咱以前的公议,由丁县丞掌着这事儿。老丁这人,倒也妥当,咱是信他得过的。不若,依然由他来掌,若何?”

刘知县:“老丁……本官实说,这老丁,自是适宜的第一人选。然则,老丁已向本官递过数次的辞呈,去意甚决,恐是留他不下的。”

于老爷子:“嗯嗯,老丁既是去意已决,咱们另选便是。”

王太爷:“这主事之人,自是可以另选的,但是,收的那些个清运费,却须交出来。”

刘知县:“这个勿须说的。老丁管了五年,每年所收约在三千两,所支约在二千五百两,五年共结存二千八百两,去年是祝永康管着,前半年清运六次,后半年未清运,按照老丁的帐簿推测,结余应在二千两上下,都着落在祝永康的身上。”

蒋先生:“四千八百多两……哎呀哎呀,这个祝大虫子,好大的手段!”

于老爷子:“据我想来,这祝大虫整夜整夜地泡在栖凤烟馆,宠着个小莺莺儿,所费自是不少的。这五千两银子,怕是剩得无多了哩。”

王太爷:“嘿,依咱老王的之意,管他用作甚了,这笔银子是全城住民的,必得用于全城住民才是正理儿。难不成任他的吃喝嫖赌?”

刘知县:“这事儿,这祝永康,也算本官识人不明,用人不当。这笔款哩,就认本官,便是砸锅卖铁,本官也得清讫了才是。”

街街巷巷,遍地的垃圾,需得清扫,这个,勿须说的;那些个小山般的垃圾堆,着人运去城外,这个,也是勿须说的。只是需用多少人工,需费多少银钱,杂七杂八地一通论议,却是谁也没个主见。

“哦呸,一群呆瓜!”蒋刘氏嗔道,“屁大个事儿,竟难倒了一班子的男人,呆瓜!真真的呆瓜!”

一众的女人本在厨下忙活,此时得着了空闲,都拥到塾屋里。

蒋先生瞪了夫人:“嘿,你这娘们儿,说得轻巧,捏根灯草,这一城的垃圾,岂是你个老娘们……唉呀呀,新年八节的,又有众多的贵客在府,为夫且放过你去……”

蒋先生的惧内,是阖城皆知的,眼见得蒋刘氏瞪圆了双眼,忙忙地自找台阶。

于信达:“嘿嘿,师娘必有高论,且请道来。”

蒋刘氏微微地翘着嘴角:“这垃圾清运么,一是清扫,二是外运。先说这个清扫,实行“门前三包”,效果虽有,却是不尽人意,为啥呢?有的人家扫得勤,有的却是十天半月的也不动扫帚的,整得个一截儿净一截儿脏;更有甚者,人家刚刚扫过了的,又有邻家把自家的垃圾倒在那地儿,引得不少的纠纷。若是请了专人,各扫一段,就免了这些后果。”

于信达:“哎呀呀,满城八街十二巷,得用多少人工呀?”

蒋刘氏:“比如吧,就咱这书院,我是每天都要扫除一次的,约需半个时辰吧。若是换作扫街扫巷,五六十步的路程总是有的噻。因此么,若是每人每天清扫两百步距离的街巷,总是容易的噻。这样算来,全城八街十二巷,三十人呢有些紧,五十人呢又富余得多了些。”

蒋先生:“嗨,三十不足,五十有余,那就四十噻。”

王太爷:“对,四十,暂定四十。那么,这报酬,又当如何?”

师娘:“这扫地的活计,非是技术活儿,人人都干得来的。按咱三河县平常的用工,每人每月三两的银子,也就差不多啰。”

王太爷:“我且算算哈。四十人,乘三两,再乘十二个月,一千四百四十两。嗯,倒也不多。”

蒋刘氏:“每人每天清扫两百步,不过是个大概,得按街巷的宽窄和难易来划区域。比如中街,须得五人,桂花巷水井巷,一人负责两巷三巷,也是容易的。”

于老爷子:“这个甲款,便定了噻。”

蒋刘氏:“再说这个外运。清扫是每天都要搞的,派定专人,各包一段,每天一扫,这垃圾外运,却勿需分段负责,整全城只需两三架车即可。为啥呢?比如,单单东街,可能只装得半车,那就西街再装噻,反正,装满一车运一车。这样排来,每天每车运个三趟四趟的,这城中垃圾还有得剩么?”

王太爷:“我算算哈。三架车,每车两人,共计六人,每人每月支俸二两,全年七十二两。”

于老爷子:“嗬嗬,这个乙条,也就有了噻。”

蒋刘氏:“其实,垃圾清运的麻烦,却是厕里的脏物。这些屡尿粪便,于咱城里人家自是麻烦,于那乡下农户,却是上好的田肥,若在春耕秋种的时节,一个一个的农夫,早拖了架车进城,逐家逐户地寻了去,倒在了地里。现在是腊间春节,种田人用不着忙的,得等着开春了,才着手准备田肥,这不,积在各家厕里,有些小厕,人口又多的,不往外那些个屎尿粪便。”

蒋介民:“老妈这说道,还真是我们想不到的,亏了心细才行。佩服!佩服!”

于信达:“不入其行,便不知其中奥妙,亏得师娘,于这厕内的粪便,可有妙计?”

蒋刘氏:“妙计说不上,法儿却是简单。咱们寻些附近的农户,与他说定,把一街的粪便都给他作肥,再给他些许的银钱,不管耕时闲时,只要厕内脏物多了,便需运去,休得溢到街上。”

众人都叫好。这般做法,既让农户得了田肥,又还能得着些银钱,那些个乡下农夫,还不争着头破血流?

于慈恩老爷子:“嗯哪,这个丙条,便是如此的了。”

王太爷:“还有个工具的事儿,扫帚啦,铁铲啦,架车啦,需购多少,何处购去?”

蒋刘氏:“嗨,工具么,扫帚用量最大,铁铲次之,却是不费甚钱的,每年每工给他一两银子,由他自备,省得集中采购的麻烦。至于架车,至于架车,现有五架,足够使用的了,只需修修补补,用不了几个铜板的。”

王太爷:“每工每年给银一两,用于工具的采购,所费不过五六十两银子,倒也省却许多的事儿。”

于老爷子:“记下,记下,这个丁款,工具自备。”

于信达:“听王爷爷一笔一笔地算来,每年的垃圾费尚有不小的结余。既有节余,便可建些池子,就在街边巷角,专用于存放垃圾,一为清运起来甚是方便,再则也免脏物随风随雨,弄得遍街都是。”

于老爷子:“嗯,小孙孙这法儿好。记下记下,戊款,每隔若干步,建池一个,名之垃圾池。从今往后,各家各户的垃圾,都倾在这池中,勿要随处乱倒。”

刘忠:“咳咳,根据上述所议,共是五款,待咱念来,如有不妥的,也好当场再议。”

王太爷:“嗯,共是五款哈,刘师爷且请一款一款地念来听听。”

刘忠:“甲款,聘用垃圾清扫工四十名,每工负责约二百步街道,每日清扫一次,月支俸银三两。”

蒋刘氏:“这款,就这甲款,咱有个补充,说与大家议议哈。这个清扫工,总是妇人才妥。”

妇人才妥?众人都盯了蒋刘氏。

蒋刘氏:“咱这有个说法的。清扫垃圾的事儿,各家各户都做的,不过大多都是妇人女子,男人却是少做。因此上,那些个大妈大婶的,比之男子更有经验,也更细心。再有,每月饷银三两,于那些大老爷们,自是不算个事,但对一个妇道人家,却是一笔天大的收入。既有这样的心理,这些个妇人女子,对这清扫街道垃圾的工作,自然就看重起来,也就更加负责了。”

蒋先生不高兴了,睁大了眼睛盯着师娘:“老娘们儿一派胡言。自古以来,男主外女主内,哪有女人出外挣银子回来的。岂不坏了纲常。不妥,此议不妥。”

师娘急了:“啥,糟老头子,女人咋了?谁说的女人不能出外挣银子了?那些个女仆女佣的,就没往家挣银子?我看你个糟老头子,真是读书害人呀。别人读书是越读越聪明,咋个你是越读越混蛋呢?傻啦吧叽的,酸得老娘掉牙。哦呸,呸。”

蒋先生受了一顿责骂,不敢回声了,红了脸,埋头喝起茶来。

只那兰儿,看了婆婆的样子,抿着小嘴儿直笑。

第83节 谋定而动第41节 洋人来了第86节 蒋家开店第54节 知县拜年第142节 夫妻夜话第78节 骗子告饶第108节 好个胡妈第31节 运动运动第43节 先声夺人第14节 袍哥人家第21节 重庆教案第94节 蒋家笑谈第56节 王家老三第26节 望凤坡第119节 醉仙酒楼第75节 百顺酒楼第144节 路易主刀第43节 先声夺人第152节 洪雅沉船第154节 与尔十载第68节 密室谋议第66节 谈判(二)第12节 望山书屋第153节 大刀起盐第91节 京报旧闻第36节 县衙戏耍第158节 小刀报信第52节 恶人恶行第80节 难得糊涂第14节 袍哥人家第12节 望山书屋第73节 这个娃娃第159节 崇明叙事第57节 县衙公议第48节 雨兰回门第118节 疑云重重第10节 虹儿作妾第29节 信儿主事第158节 小刀报信第75节 百顺酒楼第31节 运动运动第97节 自贡两井第141节 那就开刀第10节 虹儿作妾第126节 幕后推手第77节 你个骗子第56节 王家老三第21节 重庆教案第52节 恶人恶行第168节 智者千虑第153节 大刀起盐第115节 萍儿探女第143节 李老头儿第91节 京报旧闻第133节 孰轻孰重第153节 大刀起盐第40节 众议洋教第162节 羞死人了第160节 吓死萍儿第129节 梅子回家第49节 一城垃圾第20节 菊儿大婚第51节 县衙对质第172节 黑白通吃第119节 醉仙酒楼第88节 与尔辩辩第22节 太爷之忧第74节 主教逛街第116节 母狗大黑第106节 陆少情变第08节 丁家举人第76节 又见三绝第139节 曾姥姥爷第34节 黄家二少第59节 讨价还价第147节 码头戒严第60节 全城扫除第148节 乡民应差第153节 大刀起盐第57节 县衙公议第61节 月圆之夜第02节 三河于氏第44节 吴疆哥哥第144节 路易主刀第117节 析说盐政第105节 寻着大姐第26节 望凤坡第66节 谈判(二)第133节 孰轻孰重第168节 智者千虑第34节 黄家二少第53节 刘忠说势第122 龙蛇混杂第23节 船头议教第165节 来了炮船第06节 香香讨计第168节 智者千虑第172节 黑白通吃第130节 西洋石灰第136节 仙女是谁
第83节 谋定而动第41节 洋人来了第86节 蒋家开店第54节 知县拜年第142节 夫妻夜话第78节 骗子告饶第108节 好个胡妈第31节 运动运动第43节 先声夺人第14节 袍哥人家第21节 重庆教案第94节 蒋家笑谈第56节 王家老三第26节 望凤坡第119节 醉仙酒楼第75节 百顺酒楼第144节 路易主刀第43节 先声夺人第152节 洪雅沉船第154节 与尔十载第68节 密室谋议第66节 谈判(二)第12节 望山书屋第153节 大刀起盐第91节 京报旧闻第36节 县衙戏耍第158节 小刀报信第52节 恶人恶行第80节 难得糊涂第14节 袍哥人家第12节 望山书屋第73节 这个娃娃第159节 崇明叙事第57节 县衙公议第48节 雨兰回门第118节 疑云重重第10节 虹儿作妾第29节 信儿主事第158节 小刀报信第75节 百顺酒楼第31节 运动运动第97节 自贡两井第141节 那就开刀第10节 虹儿作妾第126节 幕后推手第77节 你个骗子第56节 王家老三第21节 重庆教案第52节 恶人恶行第168节 智者千虑第153节 大刀起盐第115节 萍儿探女第143节 李老头儿第91节 京报旧闻第133节 孰轻孰重第153节 大刀起盐第40节 众议洋教第162节 羞死人了第160节 吓死萍儿第129节 梅子回家第49节 一城垃圾第20节 菊儿大婚第51节 县衙对质第172节 黑白通吃第119节 醉仙酒楼第88节 与尔辩辩第22节 太爷之忧第74节 主教逛街第116节 母狗大黑第106节 陆少情变第08节 丁家举人第76节 又见三绝第139节 曾姥姥爷第34节 黄家二少第59节 讨价还价第147节 码头戒严第60节 全城扫除第148节 乡民应差第153节 大刀起盐第57节 县衙公议第61节 月圆之夜第02节 三河于氏第44节 吴疆哥哥第144节 路易主刀第117节 析说盐政第105节 寻着大姐第26节 望凤坡第66节 谈判(二)第133节 孰轻孰重第168节 智者千虑第34节 黄家二少第53节 刘忠说势第122 龙蛇混杂第23节 船头议教第165节 来了炮船第06节 香香讨计第168节 智者千虑第172节 黑白通吃第130节 西洋石灰第136节 仙女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