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节 洋人来了

《大山之子》——第二部 《商殇》

第41节 洋人来了

三河县城,今天的气氛似乎不太寻常。

县衙门口,一老早便站了两排团丁,一色的紧身打扮,一色的背插大刀。

法兰西国?瘪犊子的,啥玩意儿?。

基督之教?瘪犊子的,啥玩意儿?

这个,洋人洋教,比当年的红胡子山匪还厉害?

什么消息都有,阖城之人莫不疑惑,兼且惊悚。

于舵爷、王半城、蒋万山三位太爷,一早便被刘知县请在了县衙大堂。

三河码头边,河面还飘浮着一层淡淡的雾气,一艘小船从淡雾中现出影子来,便有几个团丁护卫着一乘小轿,接到水边。

一个西洋教士,嗯,黑衣黑袍,黄色卷发,白皮肤,蓝眼球,钻入小轿,几个随从跟着,三河团练所祝团总打头,率着十多个团练护着小轿,穿街过巷,径入了县衙。

哈,洋人,甚个玩意儿,看看去,看看去!

一城的百姓,都失望了:洋人躲在轿中,不曾现得影儿。

嘿嘿,到得县衙大院,你个家伙,总得下轿噻!

县衙大门外,顿时热闹非凡,挤满了人,都来看稀奇。可惜,这洋人被一众的随从护着,跨着大步,直入大堂,只见得一身的黑衣黑袍,还有,一头乱蓬蓬的黄发。

知县大人刘裕谦,一身正冠,蓝色官服,花翎凉帽白色涅玻顶戴,颈挂双串朝珠,在鹭鸶补子上摆来摆去。

内行人看出了名堂:嗬,刘知县这一身穿戴,六品的朝服哩!

这个刘知县,本是湖南人,早年投在湘军,曾二帅曾国荃的随军参赞,为剿杀太平天国出谋划策,安庆之战、天京大捷,出得许多好点子的,因军功荫得候补知县之职。

其时,刘裕谦这般因军功候补的七品八品的官员,实在太多,而全国出缺的实职并不多。曾国荃大帅感念这刘参赞的许多奇谋,便直接给户部堂官上了一奏,实实在在地吹捧了一番,谋得三河县丞。哦,县丞,也就是副知县吧,没品没秩,却也食着皇家的俸禄。

数年后,正堂致仕,刘知县又活动了一番,得着推举,多年的媳妇熬成了婆,坐了正堂知县。

刘知县本是读书之人,早年跟在曾二帅,看惯了战场上的你死我活,后又官场浸染多年,洞悉官场上的尔虞我诈,为人自是圆滑而老道。对这洋人洋教,也是有些了解的。

嗨,这洋人,嗨,这洋教,就没个好玩意儿。刘知县的内心里,是极不待见这些个洋人洋教的。你想呀,哪处有洋人,哪处有洋教,便少不得许多的纷纷扰扰,少不得许多的打打杀杀。

两年之前,重庆教会便盯上了三河县,几次三番的找他,几次三番的推托。但这次,却是再也推托不过了,这洋教士似乎看穿了他的用心,直接走了上层路线,省督衙门州府衙门直接行文:若是托辞懈怠,定当重重处罚。

唉,胳膊肘儿终究扭不过粗大腿儿,某家这心里的憋屈,找谁说去?

在咱中国,自古便讲究个“朝廷与乡绅共治”,地方豪强势力大着哩,许多事儿,并不是一个县府衙门作得了主的。就咱三河吧,于王蒋府,论起个地方事务,哪一个都不比县府老爷弱的。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终于,这仨老东西,哦,三位太爷,终于被自己说动,担起了与洋人谈判的事儿来。自己么,终是可以宽宽心,松松劲儿,躲在一旁,看看热闹。

三位太爷不好惹,那洋人,就好惹了?

驱狼饲虎,狼争虎斗……嘿嘿,一山难容二虎,这个斗争,肯定是有的,但愿别斗得凶了争得狠了,整出些幺蛾子来,把自己夹在了中间,嗯,风箱里的老鼠,那就不好耍啰。

为这两虎相斗的计谋,刘知县可是很动了番心思的。就拿今儿个的着装来说吧,刘知县就考虑再三,考虑再三:咱这身六品的朝服,寻常可曾展示于人?

各位看官,怕是也不知的。古时的县衙正堂,哦,就是知县老爷,一般都是个七品的朝秩,我们常说的“七品芝麻官”,便是这个意思。但要细论了,大邑大县的知县,多是六品或从六品,小县僻县的知县,像咱三河知县,多是从七品的官秩。

但咱刘裕谦刘知县,却是例外。当年随军,曾二帅赏识,因功荫得个“武职六品”,虽比不得文职的官秩,但正六品就是正六品,总比“从七品”要高噻。

刘知县的穿着是中规中矩的,县衙公堂的摆设也是中规中矩的。刘知县高坐公案之位,右边是地方三雄于王蒋,左边空椅子,留给洋人的。

可惜啰,刘知县这番苦心孤诣,却是做了无用之功:重庆教会差来的这个洋人,识不得一身的朝服,更弄不懂啥个六品七品的官秩,这家伙一根筋:咱要找的谈判,不过一个小小的县官儿。

其时的法国天主教会川东主教李若瑟,重庆教案大足教案的主儿,年青时便来得中国,三四十年的传教经历,早把他磨砺成了“中国通”。

主教大人从从骨子里看不起大清朝,一个烤花的瓷瓶儿,一碰就碎;他更看不起中国人,一群未开化的野蛮人。讲道理?嘿嘿,跟野蛮人讲道理?对牛弹琴!

不过哩,这群野蛮人,哦,中国百姓,确也不好对付。不过么,这问题不是问题:百姓不对付,找官府呀,中国的百姓不怕洋人,但怕官府,中国的官府不怕百姓,但怕洋人。这就好办了,一有麻烦,就直接找上官府来,叽哩哇哪,胡吹乱侃,带威胁带利诱带恐吓带抚慰,官府老爷好对付,自然,中国的百姓也就好对付了。

三河,不过一小小的偏僻之县,刘裕谦,不过一小小的县官儿,哪里用得着主教大人亲自出马哟。这次派来谈判的,是一个年青的法人教士,巴黎神学院毕业生,路易·让·潘·安东尼奥,中国名儿:李路易。

李路易这厮,急风急火进得大堂,急风急火发作起来,拍着胸口,挥着手臂,依哩哇啦……依哩哇啦……

堂上众人,大眼瞪小眼,尽皆莫名其妙。

李路易旁站一人,一个瘦瘦的中国老头儿,扯扯李路易的衣角:“李教士,待我翻译翻译。”

李路易把毛茸茸的大手放在乱蓬蓬的满头黄发上,不住地挠:“哦,倒是忘了,这些个中国人,咋听得懂法国话哟?”

蓝翻译操着一口浓浓的重庆官话:“上座的知县大人,旁坐的各位乡绅名望,我,蓝风生。这位洋教士,法兰西人,中国名儿李路易,受川东教区李若瑟主教的委托,前来洽谈在三河县征地建堂的事儿。”

王太爷:“哦哟哟,蓝翻译嗦。刚刚,李洋人一通的哇啦哇啦,叫唤个啥呢?”

蓝风生:“咱家李教士说,受了川东教区主教大人的委派,前来三贵地征地建堂,传播基督福音。这个……征地建堂的事儿,今日必务谈妥,不得延误。”

刘知县正了正身子,笑眯眯地盯了李路易:“嗯,李教士啦,尔之此行,主教大人的公函之文,本官已是看过了的。尔等受了上官所差,前来谈判,既入公堂之上,先得先向本官行礼噻。”

蓝风生把刘知县的话译作法语,李路易还未听完,便挥着两只毛茸茸的手臂,在空中一通的乱舞,再一通的依哩哇啦依哩哇啦。

蓝翻译:“咱家李教士说:‘行个甚礼,咱法兰西人,不懂,没见过,不懂。’”

“也是哈,你个年青娃娃,怕是没出过门儿哩,怎知咱大清国的朝堂之礼哟。”刘知县侧身看向旁站的团练头儿,“永康呀,你且上前,把这个行礼的章程,演示演示,让李教士学学,嗯,学学。”

团练头儿祝永康走到堂中,双手抱拳,弯腰打揖:“妹夫哥,有啥事儿,交给俺便是,包你……”

“哎呀,你个呆瓜!”刘知县哭笑不得,“这是公堂之上,怎行起家礼来了?公堂之礼,懂么?下官拜谒之礼,懂么?”

“哦,下官拜见嗦,妹夫哥又不早说。”祝永康嘴里咕咕噜噜,单腿跪了,右手撑地,埋下头去,道:“下官税永康,见过知县大人!”

“对啰,就这样儿噻。”刘知县笑眯眯地看向李路易,“咱这公堂拜见之礼,永康演示了的。李教士,且请依样儿行礼,嗯,依样儿行礼。”

李路易吃惊地瞪着满堂的人,然后那蓝眼球儿一转一转,然后手舞足蹈,口沫横飞,一通的依哩哇啦依哩哇啦。

蓝翻译:“咱家李教士说,下跪,是不会的。在咱李路易,只见得中国人向我法兰西人下跪,从没见过法兰西人向中国人下跪。想我李路易给你下跪,门儿都没有。”

刘知县一脸的尴尬,只把个身子在椅上扭来扭去。

堂上众人,均皆恼怒,瞪了大眼,像见着了怪物般地,盯在李路易的脸上打转转。

三位太爷冷着脸,死死地盯了李路易,攥紧了三双拳头,三撮胡须一翘一翘。

李路易把堂上众人的神色都看在眼底,心里不免的得意:哈,这些个中国人,显是被吓着了……哈,被吓着了!

李路易愈发地张狂起来,把个毛茸茸的双臂在半空中一通的乱舞,口沫子喷得满空里横飞,依哩哇啦依哩哇啦。

蓝风生自然翻译起来,众人都吃着一肚子的气,也没听个清楚,反正,基督耶酥是如何如何的神圣,反正,法兰西国是如何如何的强大,反正,法兰西人是如何如何的文明开化,反正,中国人是如何如何的愚昧野蛮,等等等等,反正,就这么个意思。

好大一会儿,李路易终于依哩哇啦够了,蓝风生也终于通译完了,把个纸片片儿双手递了:“这个,谈判条款,请三位太爷过目。”

老太爷扯过公函,看也不看,一把扔在地上,走到李路易面前,“呸!哦呸呸!”也不多话,背负着双手,径向堂外走去。

王老太爷蒋老先生学了样,照着李路易一通的“呸呸”,负了双手,随在于老爷子身后。

“哎呀,太爷,且听我说……哎呀哎呀,三位太爷……”刘知县也顾不得身份不身份了,一边儿高喊,一边儿追出大堂。

于信达这小娃娃,踮着脚尖尖,从椅上唆下来,晃着个小不点儿的身子,弯腰拾起地上的公函,颠过来倒过去,“哈,这纸飞飞儿,哈,这纸飞飞儿……”摇摇摆摆,随在最后。

李路易怔在了堂上:嘿,这些个老家伙,啥意思呢?什么话儿也没有,只朝脸上喷唾沫,嘿,啥个意思呢?

第169节 协统大人第119节 醉仙酒楼第75节 百顺酒楼第125 呆子盐监第61节 月圆之夜第128节 疑神疑鬼第119节 醉仙酒楼第110节 刘老太医第57节 县衙公议第88节 与尔辩辩第111节 一树桃花第91节 京报旧闻第64节 洋人再来第58节 公推主事第44节 吴疆哥哥第18节 尊经书院第152节 洪雅沉船第122 龙蛇混杂第18节 尊经书院第08节 丁家举人第86节 蒋家开店第111节 一树桃花第106节 陆少情变第106节 陆少情变第55节 师娘高见第82节 不若那地第54节 知县拜年第120节 大盛余商号第101节 叶家别屋第55节 师娘高见第09节 丁萍儿第62节 强人剪径第28节 大话《三国》第12节 望山书屋第122 龙蛇混杂第155节 盐司脱困第12节 望山书屋第48节 雨兰回门第41节 洋人来了第84节 谋生之计第79节 先生惧内第116节 母狗大黑第158节 小刀报信第02节 三河于氏第81节 城郊有地第151节 知府劳军第134节 梅子高烧第136节 仙女是谁第44节 吴疆哥哥第35节 巴黎风情第41节 洋人来了第95节 洋玩意儿第05节 于慈恩大婚第33节 重庆之行第63节 劫后之谋第44节 吴疆哥哥第104节 进了陆家第169节 协统大人第47节 蓝风生第118节 疑云重重第172节 黑白通吃第27节 再访蒋宅第61节 月圆之夜第18节 尊经书院第169节 协统大人第08节 丁家举人第73节 这个娃娃第164节 管家出马第154节 与尔十载第54节 知县拜年第36节 县衙戏耍第33节 重庆之行第86节 蒋家开店第35节 巴黎风情第18节 尊经书院第138节 打你屁股第107节 惊魂始定第107节 惊魂始定第132节 童家二娃第120节 大盛余商号第154节 与尔十载第155节 盐司脱困第17节 将军衙门第110节 刘老太医第57节 县衙公议第66节 谈判(二)第160节 吓死萍儿第98节 自贡叶家第57节 县衙公议第65节 谈判(一)第51节 县衙对质第158节 小刀报信第91节 京报旧闻第83节 谋定而动第46节 花烛之酒第39节 再访蒋宅第172节 黑白通吃第35节 巴黎风情第71节 膺品字画第24节 黄维风
第169节 协统大人第119节 醉仙酒楼第75节 百顺酒楼第125 呆子盐监第61节 月圆之夜第128节 疑神疑鬼第119节 醉仙酒楼第110节 刘老太医第57节 县衙公议第88节 与尔辩辩第111节 一树桃花第91节 京报旧闻第64节 洋人再来第58节 公推主事第44节 吴疆哥哥第18节 尊经书院第152节 洪雅沉船第122 龙蛇混杂第18节 尊经书院第08节 丁家举人第86节 蒋家开店第111节 一树桃花第106节 陆少情变第106节 陆少情变第55节 师娘高见第82节 不若那地第54节 知县拜年第120节 大盛余商号第101节 叶家别屋第55节 师娘高见第09节 丁萍儿第62节 强人剪径第28节 大话《三国》第12节 望山书屋第122 龙蛇混杂第155节 盐司脱困第12节 望山书屋第48节 雨兰回门第41节 洋人来了第84节 谋生之计第79节 先生惧内第116节 母狗大黑第158节 小刀报信第02节 三河于氏第81节 城郊有地第151节 知府劳军第134节 梅子高烧第136节 仙女是谁第44节 吴疆哥哥第35节 巴黎风情第41节 洋人来了第95节 洋玩意儿第05节 于慈恩大婚第33节 重庆之行第63节 劫后之谋第44节 吴疆哥哥第104节 进了陆家第169节 协统大人第47节 蓝风生第118节 疑云重重第172节 黑白通吃第27节 再访蒋宅第61节 月圆之夜第18节 尊经书院第169节 协统大人第08节 丁家举人第73节 这个娃娃第164节 管家出马第154节 与尔十载第54节 知县拜年第36节 县衙戏耍第33节 重庆之行第86节 蒋家开店第35节 巴黎风情第18节 尊经书院第138节 打你屁股第107节 惊魂始定第107节 惊魂始定第132节 童家二娃第120节 大盛余商号第154节 与尔十载第155节 盐司脱困第17节 将军衙门第110节 刘老太医第57节 县衙公议第66节 谈判(二)第160节 吓死萍儿第98节 自贡叶家第57节 县衙公议第65节 谈判(一)第51节 县衙对质第158节 小刀报信第91节 京报旧闻第83节 谋定而动第46节 花烛之酒第39节 再访蒋宅第172节 黑白通吃第35节 巴黎风情第71节 膺品字画第24节 黄维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