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节 自贡两井

《大山之子》——第二部 《商殇》

第97节 自贡两井

此去重庆一行,一半的时间都用在了乘船,再回三河,已是十天之后。

于信达十二口木箱,满满的都是女装,黄家二少的“黄记成衣店”的旗袍,每个女人三件,再是萝丽丝的“巴黎风情”,西洋女装,春装两套话,夏装也两套,也是于家的每个女人,每人都有的。

李路易也有两口木箱,一口小箱挎了在肩,再是一口大箱,用洋钉钉得牢牢的,一并扔在了马车上,同回于宅。

摆上饭来,姣儿胡乱地扒拉了几口,溜下桌来:“走,试衣去。”

萍儿忙忙地扔了饭碗:“等倒我噻……呃,程嫂,走噻,还吃啥饭哟,走,后院,试衣,试衣。”

程小炮冲着春娟挤眉弄眼:“去噻,去噻。”

春娟一脸的通红,只把眼光看向和程母。

程嫂拉了春娟:“羞啥呢?走,试衣。既是这小子出了心的,咱便收下。走,试试去。”

一众的女人闹闹嚷嚷,拉拉扯扯,径去了内院里。

饭厅里只剩一众的男人,吃完饭,又着小刀小炮赶了马车,把李路易载去了县衙歇息。

于宅茶厅,明明的蜡烛闪着光亮。

田大刀:“我、大炮,再有洛朝东洛掌柜,押了粮车,把双度分号的库存都运去了打箭炉。双度分号只留了几个人手,由贰掌柜守着,其余大众,都随洛掌柜前移到了打箭炉。”

程大炮:“那官道,我们已是细细地勘过的,虽有些浅坑坑,却是不碍车马的,若再稍加填补,便可任凭车马驰行。”

袁老管家:“既是不碍车马,暂不修补为宜。”

于老爷子点点头:“嗯嗯,未得朝廷出兵的明谕,自是隐秘的才好。”

于信达:“孙儿重庆一行,诸事皆妥。棉布四千匹,直运成都分号;棉纱两百匹,直发双度分号;六家湖广米行,定下精米十二万担,最早的十日,最晚的一月,便可陆续起运。”

袁其隆:“好,好。”

于信达:“还有一事,孙儿须得禀明。”

于慈恩:“啥事?”

于信达:“自打去年年底,重庆分号便断了食盐的供货,只管库存支撑着。现今,这库中已是空空,便是零售,也早断了食盐的供应,已是一月有余的了。”

于慈恩:“哦,食盐断货嗦,老管家给我说过的。”

袁其隆:“不仅重庆分号,各处都有得报。只嘉州分号、眉州分号尚有些许的库存,却也不多,恐是支撑不得几日的。其余的几家分号,都报缺货得紧。至于这个重庆分号么,因其需求量大,断货也最早。”

于信达:“孙儿我是知道的,这食盐走货,乃是我家商号第一第二的生意,怎的就断货了呢?”

袁其隆:“吾也往富义分号去得数信,催他发货。现今只得着胡掌柜一封回信,却又语焉不详,不明所以,至于食盐,更是没得着一引的来货。”

于慈恩:“嗯嗯,这食盐……开年以来,数起的大事儿凑一堆儿,没把这事儿放首要,再有,也没得合适的人手,派去富义分号,总要亲自的看看才好。”

于平江:“食盐这物,百姓生活必须,缺它不得的。如此长久的断货,总不是办法哟。”

于老爷子捋着胡须:“这个食盐之要,关乎民生,岂是儿戏得的?再说,若没了走盐,咱诚义实商号还做的啥生意?其中关系,我自是明白的。只是,差谁为妥呢?”

袁其隆:“老夫去一趟吧?”

于慈恩:“不可,不可。你那一身的病骨头,你自忍心,咱可不忍心。”

袁安兴:“我去吧。”

于信达:“敢问姑父,蒋宅的店铺,还有教堂学堂的建造,现是什么状况?”

袁安兴:“蒋宅的店铺么,砖木全都到齐了的,都堆在街边,泥工上工也已是两三日的了,正正紧要的时节。杂工石工都派在了教堂学堂的工地上,正起地基。”

于信达:“姑父主着工地的事儿,现正忙得紧,自然不宜远行的。还是孙儿去去吧。”

于慈恩一脸的凝重:“这个……”

于信达:“实跟爷爷说,此次重庆之行,孙儿跟在肖掌柜身后,长得许多的见识哩。依孙儿想来,咱家这个诚义实,迟早总得交与孙儿打理噻。若不趁现在跑得动,去各地儿走走看看,就只整天的蜷在三河县城,怎担得大任?”

于平江:“吾儿说得好。想那温室之内,怎长得栋梁之木?”

于信达:“就是噻。再说了,不就是个富义分号么?咱有小刀小炮两个门神,虚它甚的?”

于老爷子:“这理儿,我岂是不懂的?只是,这个富义县,孙儿从未去过,人地两疏的,爷爷我怎是放心得下?”

程大炮:“嗨,这不简单?咱再随去,老爷子总放心的噻。”

田大刀:“自古的焦不离孟,咱也随去。再说,现今在家也是闲着,正想出门儿散散心去。”

于老爷子:“你俩刚刚去得双度,未曾歇得片刻,此又派去富义,老夫哪里忍心?”

田大刀:“在下职分所在,老爷子勿要纠结。”

程小炮直点头:“正是。”

于信达:“再有,孙儿早想去梅子大姐家看看,还有个叶儿小妹妹,孙儿也是想她的。此去重庆,购得几件衣服,正好顺带地送去。”

于慈恩捋捋胡须,沉吟道:“也好,也好。只是一事,藏南这事儿关系甚重,朝廷时时都可能来得明旨,孙儿休得贪玩哟。”

于信达:“这自贡井盐的事儿,还请两位爷爷说道来听听,孙儿也好长些见识。”

袁其隆:“咱诚义实商号的走商,盐茶是其中两大宗。其中的盐,即川盐,产地便是这个自贡。”

老爷子捋捋胡须:“嗯,还有哩,自贡叶家盐厂,咱老于家,占着股份哩。”

“盐都”自贡,盛产井盐,众位看官必是知的。但“自贡”建市,却是是民国28年,也就是西历1939年的事儿,可能一些的看官,就不一定知得了。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代,这地儿不过两个小村子,住着数户的人家,荒寂之地。

民间有传,说是东汉章帝时,有个农户起井,挖啊挖呀,挖得十数米的深井,终得地水涌出,汲了来浇灌,不想过得几日,农夫往看,哦哟,一地的禾苗尽皆枯萎,死了!

农夫疑惑不已:都说井水灌溉,禾苗方得成长,咱这禾苗,怎地灌了井水,反而枯了死了呢?

农夫细细的察看,除了心疼一地的枯禾,那地面儿多出一层白白的小果粒。农夫用手指蘸了这白色的小颗粒,在舌尖舐舐,噫,咋个咸咸的,跟盐味儿有些似。

农夫忐忑,取了少许的井水回家,放入锅内煮沸,其水升腾为汽,锅底有白色颗粒结晶,尝之味咸。

农户狂喜:此乃盐也!

于是乎,此地便有了井盐。其中两井,一名富世盐井,一名大公盐井,含卤极高,出盐最多,盐品极佳,收获厚利,因而最负盛名。

北周武帝时,因盐置县设镇,取“富世盐井”而名富世县,取“大公盐井”而名公井镇。

至李唐时,因大唐二世,嗯,唐太宗,名作李世民,为讳“世”字,便把“富世县”改名为“富义县”了,并升公井镇为公井县,隶属荣州。

到得宋代时,宋太宗名作赵光义,皇帝名儿,世人哪里用得?避讳噻,“义”字不可乱用噻,“富义县”改称作了“富顺县”,此名一直就用到了今天。

单说这个大公井呀,所产之盐质洁味美,天下之绝。如此的好东西,自当皇家享用噻。既是皇家专享,便是贡品噻,所以,“公井”之名,渐渐地演义成了“贡井”。

到了明朝中叶,与贡井相隔不足五公里,又打成了新井,叫作“自流井”。

㖿!自流自流,自己流出来。有点怪哈。

史载:“河岸有井,自流盐水,放日自流,或曰有不见功之井,倏然涌出,非关人力,是以得名”。

于小山考证过的,说,这贡井、自流井,并非专指一井,而是对这一带盐井群的称谓。

但自明朝嘉靖以来,贡井井群、自流井群,两者相隔不足十里,却分别隶属富顺县和荣县。于小山说,这个史实,却是有案可查的。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这个大事儿,全中国人都知道,是为辛亥革命。但要说起这辛亥革命的事儿来,全国第一个宣布独立的地方政权,很多人怕是就不知道了。

我告诉你,荣县。对头,就是这个荣县。它的宣布独立,比武昌起义还早十五天呢。

荣县老城,有个老旧建筑,名叫“荣县军政府旧址”。旧址之前,有个大大的广场,叫作“后山广场”,现在改名儿了,新名“首义广场”。广场上塑有一碑,名叫“首义”,专为纪念此事而建。

1911年11月,也就是荣县首义成功后不几日,成立的地方临时议事会,提出动议,要将自流井、贡井两镇合并为一,另行设个独立的行政区域,其名“新知县”。可是,然而,这个“新知县”终没得行,因为省上的大员们开会,举手的人数少了些。

抗战时期,沿海沦陷,川盐再次济楚,两湖、西北、西南七省区的食盐,都要靠这自贡盐场供应。

贡井、自流两井群虽是挨在一堆儿,却分隶富顺县和荣县两县所辖,两县分治的弊端,严重阻碍了盐业的发展。

为适应经济发展和战时军需民食,国民政府拟以贡井、自流井两镇合并设市。到了1939年,此议得以通过,划出富顺县第五区和荣县第二区,也就是贡井和自流井这两片产盐区,合并为一,组成新的行政区划,并取自流井和贡井第一字作新设市名,故名“自贡市”。

嗬,于小山,你老小子弯来绕去的,侃这一大堆废话。简单说来,自贡盐业发端于东汉,闻名于唐宋,鼎盛于清初,至1939年,始有“自贡”之市名。

这些个地名更替和历史溯源,极具科学性,也非常繁琐复杂,一不小心,我就会张冠李戴。所以么,为便于大家听吴名说书,哦,错了,为便于我叙讲说书的故事,下面说到川盐时,老叔我就概以“自贡”而名之,不再详述其前名今名了哈。

第123 藏南事发第107节 惊魂始定第104节 进了陆家第01节  金氏之祖第111节 一树桃花第138节 打你屁股第117节 析说盐政第41节 洋人来了第129节 梅子回家第142节 夫妻夜话第55节 师娘高见第23节 船头议教第150节 闲说哈哥第102节 盐溪风光第15节 成都将军第77节 你个骗子第112节 洋医之辩第146节 重庆码头第22节 太爷之忧第72节 主教亲临第161节 地摊生意第31节 运动运动第137节 舍我其谁第41节 洋人来了第161节 地摊生意第85节 意外之喜第128节 疑神疑鬼第134节 梅子高烧第167节 哈哥其人第42节 窥破玄机第76节 又见三绝第117节 析说盐政第99节 共营盐井第155节 盐司脱困第48节 雨兰回门第60节 全城扫除第87节 太爷恼了第146节 重庆码头第80节 难得糊涂第152节 洪雅沉船第35节 巴黎风情第49节 一城垃圾第33节 重庆之行第78节 骗子告饶第154节 与尔十载第48节 雨兰回门第54节 知县拜年第169节 协统大人第39节 再访蒋宅第37节 不见花姐第70节 先生受骗第103节 买条小狗第149节 途中受阻第16节 张大管家第90节 西洋技师第46节 花烛之酒第44节 吴疆哥哥第25节 嘉州商号第88节 与尔辩辩第48节 雨兰回门第16节 张大管家第01节  金氏之祖第123 藏南事发第59节 讨价还价第147节 码头戒严第159节 崇明叙事第122 龙蛇混杂第29节 信儿主事第164节 管家出马第122 龙蛇混杂第18节 尊经书院第13节 大话西游第105节 寻着大姐第31节 运动运动第65节 谈判(一)第128节 疑神疑鬼第116节 母狗大黑第69节 持家不易第24节 黄维风第148节 乡民应差第21节 重庆教案第14节 袍哥人家第128节 疑神疑鬼第53节 刘忠说势第161节 地摊生意第171节 大美二美第52节 恶人恶行第135节 物理降温第161节 地摊生意第95节 洋玩意儿第45节 叶儿妹妹第124 上上之策第65节 谈判(一)第112节 洋医之辩第144节 路易主刀第149节 途中受阻第169节 协统大人第165节 来了炮船第149节 途中受阻第117节 析说盐政
第123 藏南事发第107节 惊魂始定第104节 进了陆家第01节  金氏之祖第111节 一树桃花第138节 打你屁股第117节 析说盐政第41节 洋人来了第129节 梅子回家第142节 夫妻夜话第55节 师娘高见第23节 船头议教第150节 闲说哈哥第102节 盐溪风光第15节 成都将军第77节 你个骗子第112节 洋医之辩第146节 重庆码头第22节 太爷之忧第72节 主教亲临第161节 地摊生意第31节 运动运动第137节 舍我其谁第41节 洋人来了第161节 地摊生意第85节 意外之喜第128节 疑神疑鬼第134节 梅子高烧第167节 哈哥其人第42节 窥破玄机第76节 又见三绝第117节 析说盐政第99节 共营盐井第155节 盐司脱困第48节 雨兰回门第60节 全城扫除第87节 太爷恼了第146节 重庆码头第80节 难得糊涂第152节 洪雅沉船第35节 巴黎风情第49节 一城垃圾第33节 重庆之行第78节 骗子告饶第154节 与尔十载第48节 雨兰回门第54节 知县拜年第169节 协统大人第39节 再访蒋宅第37节 不见花姐第70节 先生受骗第103节 买条小狗第149节 途中受阻第16节 张大管家第90节 西洋技师第46节 花烛之酒第44节 吴疆哥哥第25节 嘉州商号第88节 与尔辩辩第48节 雨兰回门第16节 张大管家第01节  金氏之祖第123 藏南事发第59节 讨价还价第147节 码头戒严第159节 崇明叙事第122 龙蛇混杂第29节 信儿主事第164节 管家出马第122 龙蛇混杂第18节 尊经书院第13节 大话西游第105节 寻着大姐第31节 运动运动第65节 谈判(一)第128节 疑神疑鬼第116节 母狗大黑第69节 持家不易第24节 黄维风第148节 乡民应差第21节 重庆教案第14节 袍哥人家第128节 疑神疑鬼第53节 刘忠说势第161节 地摊生意第171节 大美二美第52节 恶人恶行第135节 物理降温第161节 地摊生意第95节 洋玩意儿第45节 叶儿妹妹第124 上上之策第65节 谈判(一)第112节 洋医之辩第144节 路易主刀第149节 途中受阻第169节 协统大人第165节 来了炮船第149节 途中受阻第117节 析说盐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