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节 重庆教案

《大山之子》——第二部 《商殇》

第21节 重庆教案

诚义实商号重庆分号传回快报:一船洋布,一船洋油洋皂,先是被暴民劫掠,再是一把大火,连船带货烧得精光,还伤了几个商号伙计。

怎么老是坏消息呢?先是缅甸那边冲突起来,死了好些个护丁,再是崇州商号、嘉州商号出事儿,洋货被毁,伙计被伤,现在,连重庆那旮旯,也闹腾开来,这两年,就没个安生。

袁管家喃喃道:“几起事儿,劫货伤人,怎么都沾着个‘洋’字儿?”

老爷子点点头:“嗯,似乎都是冲着洋货来的。”

袁老管家:“些许货物,虽是教人心疼,但也不至于伤筋动骨。倒是长江这水运之道,咱家商号却是失不得的。”

老爷子:“嗯,明日,咱便重庆一行,探探究竟。”

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嘉陵江、乌江、涪江、綦江、大宁河、阿蓬河、酉水河,数水交汇,注入滚滚长江。

因着这河网密布,重庆码头的水运极是便捷。向东,沿了长江,直达湖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地,出得扬子江,便是滔滔大洋,通联世界。向西,通过长江、嘉陵江,更有其它众多支流,沟通四川各地,以至贵州、云南、陕南、甘南。

这重庆,真真扼着川东水陆要冲,锁喉之地哩。

占着水运之便,重庆府甚是繁华。而这繁华之中的特别繁华,便是朝天门码头了。

停好船,上得岸来,沿着青石铺就的台阶,拾级而上,放眼望去,江中泊着无数的航船。敞口船、竹篷船、江划子、沙底船,尖头舳……各色各样,拥挤而凌乱,前不见头后不见尾。

码头上,成队的搬运工,背背客,熙来攘往,行步匆匆。一些打零的棒棒客,则在船与船人与人之间,穿梭往来,眼光四下里盯睃,打量着,寻着主顾。

结成队列的背背客,分属于不同的帮口。帮主与主顾谈妥生意,再招呼着背背客们,或装或卸,事后,由帮主发给酬劳。几个穿着长衫的人,站于岸边,或袖手旁观,或指指点点的,便是各帮口的小头目,负责现场的指挥调度。

所有这一切,都显示着这个长江水运码头的繁盛。

这朝天门码头,可是于家走商的重要支撑点,货物集散地,绕不过去的。于家的船队,络绎往来于此,卸下缅甸玉石藏地皮毛云贵药材,再装上泊来的各色洋货,洋布洋油洋火洋碱什么的,送往内地。

走商,哦,其实就是长途贩运,必须黑白两道都吃得开。

这白道方面,勿须多说的,成都将军管家的亲家,这金字招牌儿,四川官场的哪个人物,谁敢招惹?

黑道方面,情况就复杂一些了,得按了道上的规矩来。朝天门这地盘,属于冯什竹舵爷管着。

冯什竹,重庆巴县人,会得一身武艺,年少时混迹街头,为人最是豪爽,结识了一些街娃,渐渐地,积攒了些许人脉。官场上,也颇得人缘儿,便是重庆府衙,也是频繁出入的。

冯小哥儿,人又长得帅,很得淑女欢心。不知怎地,知府老爷的二丫,竟爬到冯小哥儿的床上了,投怀送抱了。

有了知府丈人作靠山,冯小哥儿混得很是顺风顺水,四十来岁,做到了义字袍哥树德社副社长,重庆义字袍哥总社社长,往简单直说,重庆袍哥的舵把子大爷。

天下袍哥是一家,这么,不过台面子上的官话。冯什竹与于慈恩两位舵爷,关系非同寻常,却是因着利益上的纠葛。

于老舵爷能弄来上好的“缅土”,冯舵爷呢,能弄来洋人的枪跑。缅土是供给百姓,枪跑么,只有成都将军府衙门需要。

听得门房报称,三河于舵爷来访。冯舵爷蹭地跳将起来,三步并作两步,飞叉叉地迎到门外。

见过面,行过礼,寒喧过后,冯舵爷在前带路,于舵爷紧紧跟随,径向后山行去。

半山坡,一幢农家小屋,典型的川东四合院结构,寻寻常常,并不打眼。入得屋来,哇噻,内部那个摆设,可就非常人所能想象。

这隐于山腰的农家小屋,平常是不启用的,只有贵宾,特别的贵宾,蓬门今始为君开。

四个青年后生,轻手轻脚的,开得大门,待客人进去,再轻手轻脚的,关上大门。

宽宽敞敞的院坝,左右各有两间宽敞明亮的大屋。这屋,专供会客闲谈,喝茶吸烟。推开竹编窗帘,朝天门码头和附近街景,便一览无余,尽收眼底。

冯舵爷把于舵爷让到上座,笑眯眯地问:来上两口?

大户人家都辟有一屋,专供来客吸食大因,一应设施很是齐全,一般还养有专门的丫头侍候,这在当时,是很尊贵的待客之道哩。

于家历代人都不沾染这玩意儿,也不允许家人或仆妇沾染。

品茗却是可以的。便有四个容貌姣美的年轻丫头,献上碧螺春,侍立于旁。

冯爷挥挥手,四个丫头屈屈双膝,蹑手蹑脚地退了下去。

听得于舵爷谈及来意,冯爷接了话题,侃起来。

哦,洋货,洋人,都沾着个“洋”字儿,咱就从洋教说起。

第二次牙片战争后,大清朝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除了巨额赔款、割让领土、开放通商口岸外,还被迫归还教堂,允许洋人在内地传教。

1862年,在川法国传教士,拿着这两份条约,要求清廷退还川东四所教堂,并进一步要求将重庆城内的长安寺改建为重庆总教堂。

消息传出,引起重庆绅商强烈反对。德高望重的重庆士绅刘春洲等九十三人,联名上书:“百姓以长安寺历唐宋元明,俱为祀庙,内设文昌、武圣、吕祖神像,并丈六铜佛三尊,向为川东三十六属居民拜祷之祖山,忽为改造,众情哗然,势各不相下。”

清廷害怕引起衅端,令四川省府尽快将长安寺交给天主教会。法国传教士李约瑟,拿着清廷文牒,强行拆除长安寺,修建真原堂。川东三十六民团保甲暨八省会馆首事办公地,均被逼迁出。

不久,李约瑟升任川东教区主教,又扩建真原堂为主教堂,侵及附近民产民居,激起民愤。

1863年3月,上千团勇和群众,将天主教最大的真元堂及教堂医馆捣毁。教案发生后,李约瑟通过法国驻京公使,向清廷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类似于现在的“外交部”——施加压力,索取巨额赔款。清廷指令成都将军、署理四川总督崇实火速办理。崇实便立即将川东道吴镐撤职,并采取措施防止事态扩大。

最后,法国主教李约瑟与重庆绅商,于1864年达成协议:由重庆八省会馆赔偿教会白银20余万两,法国传教士另择地建堂,长安寺转给八省会馆,做办公之所,对打教者也不予深究。

这赔偿白银20余万两,最后都被摊到了商会会馆及绅商士民的头上。

这便是第一次重庆教案了。

刚刚不久,又发生了民教冲突,便是第二次重庆教案。

1885年冬,美、英传教士分别在重庆鹅项岭、凉风垭、丛树碑购地建造教堂,士绅赵昌勖以其压断地脉有伤风水为由,联名呈请巴县县令制止建造教堂。县令大人却采用“拖”字诀,对士绅的请求不置可否。

适逢重庆府武童生府试,便联名启事。

冯什竹递上三张启事。

第一张:“渝城鹅项颈,为咽喉重地,…以后工人敢为洋人修房,除至院考打坏洋房外,将工人那(拿)起沉入河内。”

Wшw ▲tt kan ▲C〇

第二张是编的顺口溜: “大清国主万万年,洋鬼子串谋难尽言,若不急早梭回去,叫汝草命困深渊。”

第三张呢,《无名揭帖》,所写内容,则是相约起事。文曰:“归邪归正,师出有名。肇造天地,出于何经。明后两日,斩草除根。要我不打,家贴君亲,合邑人等,大家齐心。为国除害,死者冤伸。”

1886年7月1日,数百武童生,带着数千民众,将鹅项岭新建教堂全部捣毁,随即冲进城里,打毁凉风垭、丛树碑两地教堂及城内其它法国教堂,烧毁教士住宅。

7月2日,愤怒的民众继续在城内拆毁教徒房屋,对象多为“殷实富家”。

家住杨柳街的教民罗元义,事先得到消息,便在家中藏着打手。打教群众前来拆房,罗元义指挥教堂卫队开仓射杀,当场死11人,伤22人。

此举更是火上浇油,激起全城民众更大的愤怒,并向周边地区迅速蔓延开去。巴县、大足、铜梁等川东各属州县民情汹汹,民教双方皆聚众械斗。焚毁铺屋400余家,重庆城内及附廓美英法教堂、洋房、医馆全毁。

7月25日,南川、綦江民团攻打重庆白果树神学院,双方有较大伤亡。

1886年8月13日、23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连下两道上谕,严令川督查办。刘秉章委派候补知县唐翼祖、罗享奎前往查勘,会同川东道、重庆府、巴县各地方官员同法国驻渝领事、主教商议赔偿合约。

1887年1月11日,各方议定赔款合同,法国22万两,美国2.3万两,英国1.857万两,总计白银26.157万两,所有赔款俱由川东道筹集。

1月15日,川东道奏报重庆教案人员定案情况,罗元义、石汇处斩枭示,吴炳南、何包渔秋后处绞,余犯或杖责枷号,或饬通缉、

12月21日,省东道、重庆府、巴县与重庆都督府联衔告示,宣称重庆教案现已议结,鹅项颈等处地产已赎回,“永作官荒,不准修复”,今后修建教堂“不得格外华丽,”“以免骇人观瞻,致扰物议。”

这二十六万多两白银赔款,最终也摊派到了川东道绅商士民的头上。

冯舵爷的陈述,满是浓浓的失望和愤慨。

两次重庆教案,均发源于巴县,也就是冯爷的老家。其中的过程,他也有所介入,甚至直接参与了策划和组织。

这冯什竹,本是从社会最底层爬上来的人物,对小人物们的生存状态极为了解。西方教会的为所欲为,得寸进尺,入教教民恃教逞强、欺良霸善,种种不法,深深地刺激着他并未泯灭的良心,本希望通过打教这种极端的手段,引起朝廷的重视,多少能为国人主持些许公道。但是,两次教案的结局,实在出乎他的意料,让他从心底里泛起对朝廷的失望,并且这种失望将在今后的生活中越来越加重,以致于后来,干脆舍了身家性命,投身于辛亥革命,革起清廷的命来。运他所统率的重庆“义字堂”袍哥,成了重庆独立的中坚力量。

当然,这是后话了。

重庆打教,手下伙计是报告过的,只是,没有冯舵爷讲得这么细。

老爷子半天作声不得,心底下却犯了嘀咕:

洋布洋油,洋火柴洋胰子,都是个好东西。这洋人洋教,为甚就不好了呢。

第150节 闲说哈哥第123 藏南事发第133节 孰轻孰重第38节 西洋家具第144节 路易主刀第02节 三河于氏第109节 堂倌作怪第51节 县衙对质第07节 义女虹儿第154节 与尔十载第151节 知府劳军第88节 与尔辩辩第167节 哈哥其人第30节 菊儿之心第29节 信儿主事第134节 梅子高烧第165节 来了炮船第105节 寻着大姐第113节 大刀报信第58节 公推主事第108节 好个胡妈第14节 袍哥人家第124 上上之策第50节 祝大虫子第73节 这个娃娃第66节 谈判(二)第43节 先声夺人第71节 膺品字画第85节 意外之喜第66节 谈判(二)第13节 大话西游第71节 膺品字画第146节 重庆码头第111节 一树桃花第39节 再访蒋宅第95节 洋玩意儿第120节 大盛余商号第77节 你个骗子第166节 此去备战第80节 难得糊涂第64节 洋人再来第125 呆子盐监第41节 洋人来了第118节 疑云重重第63节 劫后之谋第52节 恶人恶行第169节 协统大人第119节 醉仙酒楼第127节 战时军盐第121节  不卖与你第25节 嘉州商号第32节 小何师傅第113节 大刀报信第70节 先生受骗第105节 寻着大姐第47节 蓝风生第155节 盐司脱困第18节 尊经书院第119节 醉仙酒楼第130节 西洋石灰第114节 梅子试衣第94节 蒋家笑谈第78节 骗子告饶第80节 难得糊涂第166节 此去备战第43节 先声夺人第74节 主教逛街第47节 蓝风生第172节 黑白通吃第93节 藏南(二)第172节 黑白通吃第134节 梅子高烧第136节 仙女是谁第151节 知府劳军第74节 主教逛街第29节 信儿主事第01节  金氏之祖第71节 膺品字画第78节 骗子告饶第50节 祝大虫子第15节 成都将军第06节 香香讨计第136节 仙女是谁第80节 难得糊涂第07节 义女虹儿第94节 蒋家笑谈第05节 于慈恩大婚第40节 众议洋教第151节 知府劳军第29节 信儿主事第114节 梅子试衣第01节  金氏之祖第65节 谈判(一)第96节 结拜义兄第124 上上之策第96节 结拜义兄第166节 此去备战第50节 祝大虫子第87节 太爷恼了第169节 协统大人
第150节 闲说哈哥第123 藏南事发第133节 孰轻孰重第38节 西洋家具第144节 路易主刀第02节 三河于氏第109节 堂倌作怪第51节 县衙对质第07节 义女虹儿第154节 与尔十载第151节 知府劳军第88节 与尔辩辩第167节 哈哥其人第30节 菊儿之心第29节 信儿主事第134节 梅子高烧第165节 来了炮船第105节 寻着大姐第113节 大刀报信第58节 公推主事第108节 好个胡妈第14节 袍哥人家第124 上上之策第50节 祝大虫子第73节 这个娃娃第66节 谈判(二)第43节 先声夺人第71节 膺品字画第85节 意外之喜第66节 谈判(二)第13节 大话西游第71节 膺品字画第146节 重庆码头第111节 一树桃花第39节 再访蒋宅第95节 洋玩意儿第120节 大盛余商号第77节 你个骗子第166节 此去备战第80节 难得糊涂第64节 洋人再来第125 呆子盐监第41节 洋人来了第118节 疑云重重第63节 劫后之谋第52节 恶人恶行第169节 协统大人第119节 醉仙酒楼第127节 战时军盐第121节  不卖与你第25节 嘉州商号第32节 小何师傅第113节 大刀报信第70节 先生受骗第105节 寻着大姐第47节 蓝风生第155节 盐司脱困第18节 尊经书院第119节 醉仙酒楼第130节 西洋石灰第114节 梅子试衣第94节 蒋家笑谈第78节 骗子告饶第80节 难得糊涂第166节 此去备战第43节 先声夺人第74节 主教逛街第47节 蓝风生第172节 黑白通吃第93节 藏南(二)第172节 黑白通吃第134节 梅子高烧第136节 仙女是谁第151节 知府劳军第74节 主教逛街第29节 信儿主事第01节  金氏之祖第71节 膺品字画第78节 骗子告饶第50节 祝大虫子第15节 成都将军第06节 香香讨计第136节 仙女是谁第80节 难得糊涂第07节 义女虹儿第94节 蒋家笑谈第05节 于慈恩大婚第40节 众议洋教第151节 知府劳军第29节 信儿主事第114节 梅子试衣第01节  金氏之祖第65节 谈判(一)第96节 结拜义兄第124 上上之策第96节 结拜义兄第166节 此去备战第50节 祝大虫子第87节 太爷恼了第169节 协统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