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节 主教亲临

《大山之子》——第二部 《商殇》

第72节 主教亲临

天刚蒙蒙亮,重庆朝天门码头,李若瑟主教便率了李路易和蓝风生,后面跟着八个杂仆,抬了两箱子的行李,还有两箱子的礼物,登上雇来的快船,径向三河而行。

中国有句兵法,兵贵神速。三河征地这事儿,恐是迟则生变,不若趁热打铁,速速地谈妥才好。

从重庆至三河,须是逆了嘉陵江上行,船速自然快不得,好在水流不急,任着艄公击桨而行。只是开春不久,寒意仍重,挑了窗帘看去,两岸一地的枯黄,唯有数株柳树,梢尖儿上绽着微微的绿意。

法国天主教在川东开始传教,最早可追溯到1659年,一直举步维艰。两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取得在中国自由传教的特权,才真正地发展起来。其时,二十来岁的李若瑟来到川东,开始了其艰难的传教工作。这是个虔诚的天主教教徒,有着坚定而执着的宗教信仰,与官场中人多有交往,又不乏灵活变通的手腕,翻云覆雨,指鹿为马的事儿也是常有的,吸纳得许多信徒,终于得到天主教廷巴黎总部的赏识,爬到了川东主教的位置,管辖着成都、康定、叙府、宁远、万县、顺庆、嘉定等教区。

川东教会发展的下一个目标,李主教盯上了双度府。这个双度府,位处成都到康定、西藏的必经之地,也是联结重庆、成都与藏地的重要节点,往西往北,那一片广袤无垠的地区,地图上标之横断山区,尚是未及开化的陌生之地哩,汉苗藏羌杂居,儒道释教未得浸染,生民百姓未得教化,巫医盅神杂行其地,正是传播基督,发展信徒的好地儿。

早在四五年前,李主教就定下了这个目标,并且下得许多的功夫。当地州衙县衙,自是不消说的,时有沟通,时有交流,许之以利,胁之以威,用西洋话儿说,一手拿大棒,一手胡萝卜,反正,一个一个的州官县官,都是有交集的。

然则,这些个中国的官老爷,着实地滑头。好处是可以拿的,事儿却是不愿办的,总用一个“推”字。事儿历得多了,主教大人也算明白过来,这些个地方官员,就没一个真心办事的。

没得法,李主教只好找上总督衙门,拿了总督府的官文,压着这些个地方的官爷。嘿嘿,这些个官老爷,你有政策,我有对策,“推”不得,便行“拖”字。

譬如,就这个三河县,刘裕谦那老小儿,李主教私下约他,也曾给得不少的好处,也曾许得助他高升,偏偏,这老小子,好处拿了,说到征地,说到建堂传教,这老小子,就拿地方商绅作挡箭牌,可恶!好生的可恶!

中国自古的俗话儿,“好男不跟女斗,好民不跟官斗”,中国的百姓怕官,官却怕洋人。于是乎,每遇土地纠纷,每遇民教冲突,与那百姓自是纠缠不清的,但凡找上官府,拿了官家朝廷的名头,便压服得百姓低头,征地索赔,还不是教会说了算?

偏偏这个三河县,偏偏这个刘裕谦,跟咱李若瑟耍起赖了,先是推,再是拖,好不爽利个老头儿。

其实,盯上了这片地儿的,不只法国天主教,不只李若瑟,便是英吉利的圣方各会,美利坚的美以美会,意大利的圣勒拿会,还有许多许多的教派,都盯上了这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用中国的俗话说,都想来分一杯羹,只不过还没腾得出手来。

留给李主教的时间并不多,用中国话儿说,时不我待。

中国的历朝历代,都讲究个“朝廷与仕绅共治”。嘿嘿,那些个地方上的仕人乡绅,说穿了,还不是与官府穿着连裆裤?只要不损及他们的利益,往往都是依了官家的主张,甚至借着官府的名头,狐假虎威,行霸一方,都把百姓作了砧板上的肉。

于这中国的官场规则,李主教自是明白得很,便是“朝廷与仕绅共治”,李主教也是颇有心得,尽得精髓的。就说这三河县吧,那些个仕子,那些个乡绅,那些个名望,李主教也是下过许多的功夫。整三河县,有头有脸的所谓名望,少说也有二三十个,哦,用了中国话来说,“强龙难压地头蛇”。

三河县一众的“地头蛇”,但真正领头的,却是于王蒋三姓。于家势大,统着诚义社袍哥堂口;王家财多,占着三河多半的财富;蒋家重名,县内多半的仕子均出其门。把这三家搞定了,三河的事儿也就定了。

“强龙难压地头蛇”,嘿嘿,咱打蛇打七寸,只要拿住了蛇头,那些个蛇身蛇脚蛇尾巴,还能反得了天去?

对对对,如此计较,此去三河,首要的便是这蛇头:三个老家伙。

夕阳落山的时分,李主教的快船泊在了三河的码头边。

于家的两艘商船正在卸货,几艘归航的私家小船,也陆陆续续地靠近码头,正是热闹的时候。

李主教一行刚刚出在船头,便引来众人注目。

“哈,又来洋人啰!”

“那个年青的洋人,我认得,我认得,哈啰,迷死你。”

“哈,那中国老头儿,洋人的通译,蓝风生,会得西洋话的。”

“嘿嘿,少见多怪。会不得西洋话,能做到通译的位子?”

众人虽是盯了主教一行,指指点点,又不是没过这洋人,一回生,二回熟,说笑一通,也就埋头忙事儿去了。

娃娃们可得着了稀奇,紧紧地撵在屁股后面,开始两个三个,后来七个八个,待到入得中街,后面一长串,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好不热闹。

甚有胆儿大的娃娃,挨在李路易的旁边,弯了腰,左手背在后面,右手斜向前伸,“哈啰,迷死你!”

有了开头的,就有许多的娃娃学了模样,弯了身子,反剪左手,右臂斜伸,“哈啰,迷死你!”“哈啰,迷死你!”

从码头行到中街,约摸四五百步,遇得许多的行人,却都驻足街边,望了李路易,躬了身子,反剪左手,右臂斜伸:“哈喽,迷死你!”

李路易只顾着点头回应:“哈喽!”“哈喽!”

也有盯了蓝风生的,却只微微地躬身,点头:“蓝先生好!”

蓝风生频频点头回礼:“你好!”“你好!”

主教大人不免疑惑:李路易和蓝风生前次来过,在于家住得数日,也曾由三位太爷陪了逛街,街街巷巷也都去过的,众人自是识得两人,今日见面问好,自在情理之中。只是,这个‘迷死你’,嘿嘿,迷死你?啥意思?娃娃们闹着玩,也就罢了,可这大人们也跟着‘迷死你’,啥意思?

其实是个笑话,主教大人自是不知。

就前几日,李路易登门拜访,于信达候在大门,见了李路易后,于信达用了西洋礼节打招呼,半躬着身子,左手反剪背后,右手向前斜伸,口里说道:“哈啰,密司脱李”。

旁站的小刀小炮看在眼里:哇噻,这姿势,好帅气!这说话,好洋气,于是便学了样子,拿在娃娃面前显摆,躬身伸手的姿势没变,却把“密司脱李”的称呼整成了“迷死你”。孩子们哪里知得这错误,只觉得弯腰伸手这姿势好不帅气,“迷死你”这说话好不搞笑,便一传十,十传百,在全城的娃娃们中间流行开来。

再后来,娃娃们回得家中,又把这帅气无比的西洋礼节,在家人面前一通的演示,竟惹得许多的成人,也学了这姿势,自然,把个“密司脱李”误作了“迷死你”。

还有些娃娃,记得前些日子编唱的童谣,这时也唱了开来:

西洋人,白皮肤,

一头黄发乱蓬蓬,

高高鼻梁像大蒜,

配着两个蓝眼珠。

手心手背毛茸茸,

叽哩咕噜话不通。

逢人便是三分笑,

弯腰哈喽迷死你。

主教大人知是娃娃们调皮,编了歌谣唱来玩儿的,自然不去计较。

一路的嘻嘻哈哈,一路的打打闹闹,沿了中街二百来步,便是于宅门口。

娃娃们的嘻笑打闹,早惊动了于家的门房李老头儿,从窗口伸出个花白的头来:“呔,你些个娃娃,还不回家去,围在咱家作甚?”

一众的娃娃并不惧怕,纷纷嚷嚷:“哈啰,迷死你。”“哈啰,迷死你。”

李老头儿咧了豁嘴儿傻笑:“迷死我?嘿嘿,迷死我。咱六七十岁个糟老头儿,黄泥巴埋到了胸口……呃,你……蓝翻译?”

蓝风生忙忙地揖手:“正是在下,蓝风生。”

“哎哟,果是蓝翻译……”李老头儿把手举在半空,伸了个长长的懒腰,“哎哟,岁月不饶人啰,脑瓜儿迷糊,眼力劲儿也没啰……哎呀,蓝先生,可是有事?”

蓝翻译:“我家主教大人李若瑟,登门拜访于老舵爷,烦请李老爷子通传一声。”

李老头儿侧了身子,向前探出脖子:“啥?大人?哪个大人?”

蓝风生:“川东教会的李若瑟李主教。”

“哦,李主教嗦,稍候哈,稍候。”李老头一边摸摸索索进里去,一边念念有词:“李主教,嗯嗯,李主教,说与东主听,李主教李大人,通禀,嗯,通禀……”

第44节 吴疆哥哥第26节 望凤坡第103节 买条小狗第158节 小刀报信第108节 好个胡妈第81节 城郊有地第80节 难得糊涂第06节 香香讨计第10节 虹儿作妾第135节 物理降温第146节 重庆码头第96节 结拜义兄第97节 自贡两井第32节 小何师傅第67节 谈判(三)第57节 县衙公议第45节 叶儿妹妹第86节 蒋家开店第15节 成都将军第117节 析说盐政第85节 意外之喜第17节 将军衙门第09节 丁萍儿第30节 菊儿之心第30节 菊儿之心第151节 知府劳军第22节 太爷之忧第40节 众议洋教第63节 劫后之谋第105节 寻着大姐第151节 知府劳军第95节 洋玩意儿第90节 西洋技师第07节 义女虹儿第24节 黄维风第147节 码头戒严第148节 乡民应差第162节 羞死人了第18节 尊经书院第104节 进了陆家第148节 乡民应差第113节 大刀报信第64节 洋人再来第48节 雨兰回门第69节 持家不易第125 呆子盐监第152节 洪雅沉船第32节 小何师傅第27节 再访蒋宅第102节 盐溪风光第17节 将军衙门第134节 梅子高烧第104节 进了陆家第116节 母狗大黑第112节 洋医之辩第55节 师娘高见第13节 大话西游第169节 协统大人第08节 丁家举人第53节 刘忠说势第87节 太爷恼了第125 呆子盐监第133节 孰轻孰重第158节 小刀报信第102节 盐溪风光第124 上上之策第146节 重庆码头第96节 结拜义兄第47节 蓝风生第167节 哈哥其人第135节 物理降温第102节 盐溪风光第49节 一城垃圾第87节 太爷恼了第15节 成都将军第121节  不卖与你第23节 船头议教第46节 花烛之酒第87节 太爷恼了第66节 谈判(二)第39节 再访蒋宅第99节 共营盐井第47节 蓝风生第01节  金氏之祖第149节 途中受阻第17节 将军衙门第110节 刘老太医第93节 藏南(二)第07节 义女虹儿第148节 乡民应差第14节 袍哥人家第13节 大话西游第147节 码头戒严第90节 西洋技师第48节 雨兰回门第125 呆子盐监第141节 那就开刀第166节 此去备战第100节 此去自贡
第44节 吴疆哥哥第26节 望凤坡第103节 买条小狗第158节 小刀报信第108节 好个胡妈第81节 城郊有地第80节 难得糊涂第06节 香香讨计第10节 虹儿作妾第135节 物理降温第146节 重庆码头第96节 结拜义兄第97节 自贡两井第32节 小何师傅第67节 谈判(三)第57节 县衙公议第45节 叶儿妹妹第86节 蒋家开店第15节 成都将军第117节 析说盐政第85节 意外之喜第17节 将军衙门第09节 丁萍儿第30节 菊儿之心第30节 菊儿之心第151节 知府劳军第22节 太爷之忧第40节 众议洋教第63节 劫后之谋第105节 寻着大姐第151节 知府劳军第95节 洋玩意儿第90节 西洋技师第07节 义女虹儿第24节 黄维风第147节 码头戒严第148节 乡民应差第162节 羞死人了第18节 尊经书院第104节 进了陆家第148节 乡民应差第113节 大刀报信第64节 洋人再来第48节 雨兰回门第69节 持家不易第125 呆子盐监第152节 洪雅沉船第32节 小何师傅第27节 再访蒋宅第102节 盐溪风光第17节 将军衙门第134节 梅子高烧第104节 进了陆家第116节 母狗大黑第112节 洋医之辩第55节 师娘高见第13节 大话西游第169节 协统大人第08节 丁家举人第53节 刘忠说势第87节 太爷恼了第125 呆子盐监第133节 孰轻孰重第158节 小刀报信第102节 盐溪风光第124 上上之策第146节 重庆码头第96节 结拜义兄第47节 蓝风生第167节 哈哥其人第135节 物理降温第102节 盐溪风光第49节 一城垃圾第87节 太爷恼了第15节 成都将军第121节  不卖与你第23节 船头议教第46节 花烛之酒第87节 太爷恼了第66节 谈判(二)第39节 再访蒋宅第99节 共营盐井第47节 蓝风生第01节  金氏之祖第149节 途中受阻第17节 将军衙门第110节 刘老太医第93节 藏南(二)第07节 义女虹儿第148节 乡民应差第14节 袍哥人家第13节 大话西游第147节 码头戒严第90节 西洋技师第48节 雨兰回门第125 呆子盐监第141节 那就开刀第166节 此去备战第100节 此去自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