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节 王家老三

《大山之子》——第二部 《商殇》

第56节 王家老三

咱三河县城八街十二巷,全城一千来间商铺,其中一小半,都在王家名下,“王半城”这称呼,可不是凭空吹出来的。

王家的铺面大多租赁了出去,自家只开着三十来间的铺面,或售米面油盐,或售棉布绸缎,还有五金制品,日杂用物,反正多是关乎衣食住行的营生,其生意差不多也占据了全城的一小半,每年赚个上万的银子,是稳稳的。

王太爷一妻四妾,生育了四个儿,都早已娶了妻生了子。两个女儿,一个嫁在双度市的罗家,一个嫁在洪雅县的陈家,都给王太爷添了外孙孙的。

王太爷现今六十有二,精力早不如前,便遵着“嫡长之制”,把家主的位子传给了嫡长子王观荣,其他三子分别掌着些店铺生意。

每日的晚饭后,王家便有个“晚茶”的讲究。名作“晚茶”,实则是把四个儿子聚在一堆,或盘点盘点生意,或谈论谈论杂闻,各抒己见,群策群力,当然,若是遇着了大事儿,最后把舵的还是王太爷。

四个儿子都聚在了茶室,一边儿陪着父亲喝着晚茶,一边儿报告着店铺的生意。

新年时节,生意自是兴旺,不过都是些进货出货的数据,自有四个儿子按了常规处理,用不着王太爷劳神费心。

说完生意,第三子王观荣问道:“今日上午,父亲被于老太爷请到蒋家,却是何事?”

“哦,公议,三事儿。”王太爷呷口茶汤,“你不问,为父的也得说说,让你等也晓晓时事,长长见识。”

王太爷:“第一事,县团练所的祝大虫子犯了事儿,被拿在了监牢,其空下的团总之位,给了安忠良。”

次子王观华:“这祝团……祝大虫子,犯下坐监的罪恶,早晚的事儿。”

第三子王观富:“嗯嗯,祝大虫免了团正,安忠良夺回团正,自在情理之中。只是,这手段,却是好生的厉害。”

王观荣:“嗨,手段?祝大虫犯下事儿,下在狱中,免去团正,本在情理;那安忠良本是团副,顺位升做团正,也在情理噻,何来的手段?”

王观荣:“大哥呀,这事儿,你只看了目下,没看到过往。小弟且问你,这安忠良本是团总,却是因何被贬作了团副的?”

第四子王观贵:“嗨,这事儿,整三河谁个不知?自打咱三河办练,安忠良便任着团总。前年吧,嗯,前年,秋后税赋,许多的乡镇都延了时日,没能及时足额的上缴到县,刘知县发了衙告的,团练们督税不力,致使各乡各保故意拖延,失了县衙的威望。这团练督税不力,必是得着了团总的指示噻。所以么,安忠良便被刘知县免了团正,还好,给了他个团副的职务,以观后效。”

王观富:“督税不力?嘿嘿,哄鬼哩,督税不力?前年秋收,一连整月的阴雨,就没见着个晴天,那谷物怎生晾晒?”

王观荣:“三弟说的倒是实情。那鬼天气也是怪哈……谷物都水淋淋的堆在晒场里,甚或好多人家,都烂在了田里的,你叫这些个农户,拿甚来完税完赋?”

王观华:“是噻,这天气的事儿,谁也作不得主的。再说了,农户们延迟税赋,也不是啥稀奇的事儿噻。”

王观富:“再说,这课税缴赋的事儿,本是皂班的主责,团练虽也有协督税赋的责任,但凡未有抗税拒捐的乱民生事,怎找得着该团练的负责?”

王老太爷:“其中的隐情,谁都看得明的。刘裕谦那老东西,被祝小红迷了心智,欲要提拔小舅子祝大虫儿,得寻个由头呀。只是刘知县这个‘督税不力’的罪名,按在安忠良的身上,实在难以服人呀。”

王观富:“父亲这一说,也只看得表面,未及实质。这安忠良本是于家的走卒,向来便唯于家舵爷之命是从,这个,自然瞒不过刘知县。刘知县撤了安忠良的团总,换上自己的小舅子,不过是欲要夺回团练所的实权。”

王太爷:“嗯嗯,咱家小三儿果是明智,能透过表象看到实质,胜过为父矣,嗯嗯,胜过为父。”

王观富:“嗨,儿子不过闲来无事,喜欢琢磨这些个闲话闲事儿,怎当得父亲如此的夸赞哟。”

王观华:“三哥,小弟有一问。这刘知县既是要夺团练之权,为何对这安忠良的处置,却又留他个团副的职位呢?何不一撸到底,贬作团丁,甚或干脆除了团籍,岂不一劳永逸?”

王观富:“唉,四弟呃,这刘知县有所顾忌的哩。一则,‘督税不力’这罪名,实难服众,二则,安忠良历来的团正,做事又甚是小心谨慎,寻不着大的过错的,三哩,最是要紧,安忠良背后站着的人,刘知县是断断不敢乱惹的。”

王观贵:“于舵爷……倒是哈,一手遮天的人物,这刘知县也不知哪根神经发了叉叉……”

王观富:“岂只于老太爷哟。团练所八九十号丁勇,其中的骨干二三十个,个个都是于家护卫队出身,其实,都是于家隐在团练所内的走卒,安忠良哩,自然是这一众走卒的头儿。刘知县若是做得过了,安忠良率了这班子手下反起堂来,刘知县拿甚来对付?”

王观荣:“嘿,照了三弟这分析,安忠良为甚就不反呢?不但不反,连辨也不辨一声,把个罪名和责罚,竟生生地忍在了肚里,却又何解?”

王观富:“这个,便是手段了。我在望山书院时,读得《左传》,上面有个故事,郑段谋着其兄的伯位,郑伯不但不压制,反倒处处遂其意,事事壮其志,让郑段弄得天怒人怨,郑伯一击而杀之……”

王观荣:“三弟说的这个故事,我曾听蒋先生讲过的,叫做‘郑伯克段于鄢’。”

王观富:“欲要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安团总隐忍不发,便是郑伯克段的谋略。”

王太爷:“嗯,咱小三儿好个心机,便是于家那小孙孙,怕也不输他半分的。”

王观富:“于信达,一个小娃娃,声名倒是不小,咱总得斗他一斗的。”

王太爷:“嘿,小三子休生此心。咱三家哩,同气连枝的,休要争那闲气,专心赚咱的银子才是正经。”

王观富:“父亲放心,孩儿心中自有分寸的……父亲才说一事,还有两事哩。”

王太爷:“哦,第二事,李若瑟那厮来得公函,过了十六,便会派人来咱三河,再谈征地建堂的事儿。”

王观富:“以前听得父亲说过,咱们也议过的,这个与洋人谈判的事儿,刘知县躲在后面,把父亲你和于老爷子,蒋先生顶在前面,实则呢,倒是于家那娃娃在背后拿着主意。”

王太爷:“嗨,这也是没得法儿的事。于这洋人洋教,咱与于舵爷、蒋夫子懂个屁哟。唯那小孙孙于信达懂得,只有听他主意了噻。”

王观富:“嘿嘿,我倒要看看,这个小娃娃能耍出个啥样的西洋把戏来。”

王太爷:“哦,第三事,今日公议的正事儿,便是城中垃圾的清运。咱们议了半天,初拟了个章程,共是五款,明日再招了全城名望公议。”

王观荣:“这满城的垃圾,堆得小山般的,又脏又臭,满城住民谁个不怨?早该清运了才是,有甚值得公议的?”

王观富:“嘿嘿,大哥就是急性儿。既是于王蒋三家会议,又有刘知县参与,这公议,必有新奇之举。父亲且一款一款,说来听听。”

王太爷便把公议的事儿,从头到尾说了个仔细。

王观富:“父亲,这垃圾清运的主事人,需得公推?又是怎样个公推?”

王太爷:“丁县丞决了意地致仕,于老舵爷便定下了公推的决议。但怎样个法子,却是没议。怎么,小三子对这主事之职,可是有想法?”

王观富:“嘿嘿,实与父亲说,儿子有心做这主事之人哩。”

王观荣:“呸!主事垃圾清运,有甚意思?我就不明了,三弟竟要谋这费力不讨好的差使,可是发了官瘾?”

王观富:“嗬嗬,清运垃圾,算得官职么?大哥呃,小弟谋这垃圾清运,是有计较的。”

王太爷:“这屋中都不是外人,小三子就别藏着掖着的了,且把你的盘算说来听听。”

王观富:“其一,这每年的垃圾清运费,当在三千两以上。以前丁县丞放在衙库,祝永康揣在包包里头,若是咱主了这事,自然是放在咱家的钱庄噻。保管费咱是不收的,但放了出去,每年生息几十几百两,总是有的噻。”

王太爷:“嗯嗯,这个,自然。”

王观富:“其二,那些个聘用的人工,每月在咱钱庄支取月饷,这月饷之银若是能存在咱钱庄,也不收他的保管费了,却也是能放出生息的;再有,便是他们取了银子购物,总在咱王家铺中为多,不管放出生息还是售物得利,虽是小钱,但总归是钱。俗话儿说,蚊子腿再细,也是肉噻。”

王太爷:“嗯,咱王家老祖始作生意,也是一个铜板儿一个铜板儿积起来的。这个积少成多,方是正经的生意之道哩。”

王观富:“第三,咱们王家在这三河地界,虽是小有富名,但在权势声名上,总被于家蒋家压了一头,为啥?只因咱老王家历来只想着怎样赚取银子,于这交际乡绅,勾通官衙方面,实在欠缺得很。若是咱主了这事,总少不了要与一众的名望商绅交际,便是县衙官爷那里,总是说得上些话儿的噻。”

三个兄弟望了王观富傻看,王太爷却是不今天的点头:“人说知子莫若父。小三子今日一说,倒教老父我好生的惭愧,平日竟是小瞧了你,未知你胸中竟有如此的韬略。”

王观富:“还有哩,第四,这个垃圾清运的事儿,谁都知道的,费力不讨好的差使,若是做得好了,乡情民望,嗨,这个乡情民望,虽说是虚的,但也说不定的,哪天便用上了呢?”

王太爷大笑:“哈哈!孺子可教!孺子可教!”

第117节 析说盐政第92节 藏南(一)第120节 大盛余商号第31节 运动运动第10节 虹儿作妾第72节 主教亲临第59节 讨价还价第103节 买条小狗第53节 刘忠说势第34节 黄家二少第57节 县衙公议第112节 洋医之辩第150节 闲说哈哥第91节 京报旧闻第110节 刘老太医第162节 羞死人了第144节 路易主刀第90节 西洋技师第02节 三河于氏第153节 大刀起盐第09节 丁萍儿第163节 洋人拉车第24节 黄维风第164节 管家出马第166节 此去备战第95节 洋玩意儿第164节 管家出马第41节 洋人来了第134节 梅子高烧第150节 闲说哈哥第33节 重庆之行第91节 京报旧闻第90节 西洋技师第42节 窥破玄机第144节 路易主刀第99节 共营盐井第44节 吴疆哥哥第148节 乡民应差第130节 西洋石灰第31节 运动运动第48节 雨兰回门第19节 大足教案第107节 惊魂始定第114节 梅子试衣第158节 小刀报信第129节 梅子回家第77节 你个骗子第117节 析说盐政第30节 菊儿之心第145节 麻醉之针第169节 协统大人第153节 大刀起盐第105节 寻着大姐第160节 吓死萍儿第08节 丁家举人第46节 花烛之酒第33节 重庆之行第12节 望山书屋第116节 母狗大黑第75节 百顺酒楼第30节 菊儿之心第69节 持家不易第11节 虹儿之死第164节 管家出马第157节 三封快信第71节 膺品字画第51节 县衙对质第158节 小刀报信第129节 梅子回家第140节 华佗之术第20节 菊儿大婚第172节 黑白通吃第54节 知县拜年第160节 吓死萍儿第35节 巴黎风情第87节 太爷恼了第123 藏南事发第146节 重庆码头第55节 师娘高见第167节 哈哥其人第115节 萍儿探女第60节 全城扫除第31节 运动运动第89节 莫得商量第134节 梅子高烧第128节 疑神疑鬼第159节 崇明叙事第58节 公推主事第08节 丁家举人第90节 西洋技师第106节 陆少情变第117节 析说盐政第151节 知府劳军第106节 陆少情变第63节 劫后之谋第169节 协统大人第20节 菊儿大婚第156节 教士问罪第86节 蒋家开店
第117节 析说盐政第92节 藏南(一)第120节 大盛余商号第31节 运动运动第10节 虹儿作妾第72节 主教亲临第59节 讨价还价第103节 买条小狗第53节 刘忠说势第34节 黄家二少第57节 县衙公议第112节 洋医之辩第150节 闲说哈哥第91节 京报旧闻第110节 刘老太医第162节 羞死人了第144节 路易主刀第90节 西洋技师第02节 三河于氏第153节 大刀起盐第09节 丁萍儿第163节 洋人拉车第24节 黄维风第164节 管家出马第166节 此去备战第95节 洋玩意儿第164节 管家出马第41节 洋人来了第134节 梅子高烧第150节 闲说哈哥第33节 重庆之行第91节 京报旧闻第90节 西洋技师第42节 窥破玄机第144节 路易主刀第99节 共营盐井第44节 吴疆哥哥第148节 乡民应差第130节 西洋石灰第31节 运动运动第48节 雨兰回门第19节 大足教案第107节 惊魂始定第114节 梅子试衣第158节 小刀报信第129节 梅子回家第77节 你个骗子第117节 析说盐政第30节 菊儿之心第145节 麻醉之针第169节 协统大人第153节 大刀起盐第105节 寻着大姐第160节 吓死萍儿第08节 丁家举人第46节 花烛之酒第33节 重庆之行第12节 望山书屋第116节 母狗大黑第75节 百顺酒楼第30节 菊儿之心第69节 持家不易第11节 虹儿之死第164节 管家出马第157节 三封快信第71节 膺品字画第51节 县衙对质第158节 小刀报信第129节 梅子回家第140节 华佗之术第20节 菊儿大婚第172节 黑白通吃第54节 知县拜年第160节 吓死萍儿第35节 巴黎风情第87节 太爷恼了第123 藏南事发第146节 重庆码头第55节 师娘高见第167节 哈哥其人第115节 萍儿探女第60节 全城扫除第31节 运动运动第89节 莫得商量第134节 梅子高烧第128节 疑神疑鬼第159节 崇明叙事第58节 公推主事第08节 丁家举人第90节 西洋技师第106节 陆少情变第117节 析说盐政第151节 知府劳军第106节 陆少情变第63节 劫后之谋第169节 协统大人第20节 菊儿大婚第156节 教士问罪第86节 蒋家开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