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幸福观的内涵及其测量_四、多元化的“幸福观”

四、多元化的“幸福观”

幸福是什么?一千个人会有一千个答案。对于那些身患疾病的群体来说,身体健康就是幸福;对于那些尚未解决温饱的群体来说,吃好穿好住好也许就是幸福;对于那些下岗工人看来,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就是幸福;对于那些被拆迁户来说,能够住上自己的房子,就是幸福;对于那些讨公道的群体来说,自己的诉求能够得到申诉解决,就是幸福……幸福是什么,主要看各人的追求指标,当这个指标得到满足时,就会感到幸福。不过,这种指标,也是随着个人情况的变化而有所改变的。因此,幸福其实就是一个不断追求、不断满足的过程。

(一)“幸福”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虽然,衡量“幸福”的指标可能不一致,但关于“幸福”的指标体系,在选择构成上有一些基本的原则。第一是针对性原则,紧扣政府可作为目标,侧重于对于提升居民幸福感和政府公共管理可作为的方面和环节,筛选指标;第二是科学性原则,既能科学反映现阶段居民幸福感的内涵,又与构建指标体系的目标相一致,能借助于所选取指标的指标值统计表现,反映一定问题,为提升政府服务效能提供依据;第三是可行性原则,能阻止实施所构建指标体系设计的调查,所选取指标易被认知,能为被访者接受并有效反馈;第四是简洁性原则,指标选取紧扣目标,避繁就简,依据所建指标体系所要开展的调查,既服务于调研预期目的,又尽可能节约成本。

(二)幸福社会维度

江阴在2006年6月提出“幸福江阴”构想时,确定了到2010年,人均GDP在2005年基础上翻一番的目标,除此而外,江阴还提出力求“个个都有好工作,家家都有好收入,处处都有好环境,天天都有好心情,人人都有好身体”的幸福指标。江阴的“幸福”指标,不仅包括了政府高度重视的GDP数据,还涵盖了老百姓的工作、收入、环境、心情、身体等民生需求。

在社会心理学家看来,人类幸福的源泉来自需求的满足。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社会学家马斯洛提出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的追求具有普遍性而且有层次之分,并将之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情感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由此可见,正如江阴市的幸福指标体系,幸福是不能仅靠单一的指标来衡量的,幸福是需要多方面考量的。比如,就有学者提出了幸福社会的四个维度,包括物质、精神、价值及现实目标维度。

1.幸福社会的物质维度

幸福不幸福,物质是基础。没有一定物质财富的积累和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国民就根本谈不上幸福。据有关调查报告显示,在当代中国,人们感到不幸福的主要原因依然是贫穷。只有在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一些非物质因素对人们幸福感的影响才会越来越大。

“物质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国家构建幸福社会,党和政府还是应该把发展作为为民造福的第一要务,当然这里指的发展是科学的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以人为本的发展。

2.幸福社会的精神维度

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没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不是完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判断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除了要看人民吃没吃饱饭,还要看有没有戏看。精神生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幸福社会的特征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多个方面,幸福社会既需要高度的物质文明,也需要高度的精神文明。构建幸福社会不但要摆脱物质的空虚,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而且要摆脱精神空虚,切实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当成幸福社会的重要目标建设好。

3.幸福社会的价值维度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把需求分成五个层级,从较低向较高排列。人的全面发展和完善是个人最高层次的需求,满足了自我价值的实现,就会产生幸福感。另外,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还靠个人在社会创造中所做的贡献。这就是说,要用社会的尺度来评判人的价值。为社会奉献、为人类造福,不仅不是同自我实现互不相容的,而且恰恰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全面发展、实现最高层

次幸福的根本途径。

4.幸福社会的现实目标维度

幸福不是镜中花水中月,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可以说,幸福社会是一种体感社会,是一种现实的考量,是一种可触摸的幸福。这就是个体的人在现实生活中要实现学有所教,老有所得,住有所居,老有所养,家有所安。在社会的目标设计上要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三)幸福指标体系:来自内地省市的做法

2011年,广东省政府公布的《幸福广东指标体系》,由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构成,前者包括职工平均工资、农民人均纯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指数。主观测评包括个人发展、生活质量、精神生活、社会公平等。

“幸福广东”包含着物质、文化、政治等多方面的丰富内涵。幸福是人们对生活的追求和感受,其内涵是很丰富的,既涵盖物质生活,也涵盖文化生活,以及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幸福虽然是主观感受,但并不是空中幻影,而是有其实实在在的物质依托的。首先,应是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有的国家物质条件极端匮乏,而且大搞个人崇拜和愚民教育,虽然人民所谓的幸福感可能很强,但那不是现代文明意义上的幸福。其次,文化生活也要不断地改善。早在中共八大召开的时候,党中央就提出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人与动物最重要的区别就是人有文化需求,丰富的文化生活是建设幸福广东的重要方面。再次,社会生活方面的诉求也必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要参与社会活动,要求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要求公平正义。现在群众的生活普遍改善,但由于部分社会成员是通过不正当手段非法牟利,人民群众依然会不满意,会认为不公平,幸福感依然不会很高。

既然“建设幸福广东”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那么我们就必须全面理解,而不能孤立强调某个方面。如果过分强调幸福要有物质财富,或者过分强调幸福是主观感受,都容易出现问题。过去我们在改善物质条件方面强调得比较多,结果人民群众收入增加了,但是幸福感并没有同步增加。现在要防止走向另一个极端,过分强调幸福是主观感受,将会忽视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样的幸福没有物质基础作为保障,也是容易出现问题的。我们强调幸福的内涵丰富,并不意味着没有标准,幸福不是一个箩筐,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面装。总之,要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幸福的内涵,才能保证“建设幸福广东”政策和措施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才能实现幸福生活的蓝图。

同时,“幸福广东”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也必须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幸福是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幸福的标准就会不断变化,因而幸福是永远无穷尽的。比如,解放初期有饭吃就觉得幸福,改革开放初期有钱花就觉得幸福。进入新世纪,幸福的标准也提高了,不光是有饭吃和有钱花就可以了,人民群众的诉求也不断增多。另外,制定“幸福广东”的评价指标体系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对于这个指标体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的认识不是一下子可以统一的,也不能一下子拿出一个人人都满意的指标体系,这个评价体系只能是通过实践深化认识,统一认识,不断修改完善。

“建设幸福广东”要考虑当前又兼顾长远,不能搞片面的政绩工程。建设幸福广东,最重要的是不能急功近利,不能不顾客观规律,追求贴幸福标签的政绩工程。过去过分强调追求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形成了不健康的增长方式,如果现在过分追求让人民群众有幸福感,同样容易出现“幸福”政绩工程,获得形式主义的“幸福”,甚至可能会形成不可持续的“幸福”。

广东省的幸福指标体系内涵丰富,涉及全面,含义也随发展而做出调整和改变,注重发展长远的可持续性的幸福。同样的,不仅仅是江阴市和广东省,越来越多的地区和省市都把建立幸福生活作为自身发展的一个目标,对幸福的定义也是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一致的,都从各方面对幸福进行考量,不会以单一的指标进行衡量。

以湖北省为例,湖北省在编制幸福指数统计指标

体系时,把影响幸福指数的要素归并为健康状况、经济状况、家庭状况、职业状况、社会保障、文化教育、环境条件七个方面。安徽省则从居民收入、消费结构、居住质量、交通环境、人口素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生命健康、公共安全、人居环境、文化休闲、就业机会这十二个方面,选取了二十三个指标。再比如,统计部门希望通过统计指标体系的创新,从收入、保障、物价、住房、教育、环境、医疗、文化等方面对“幸福城市”的建设进程进行监测。目前他们正在设计一个包含收入水平、生活质量、社会服务等7大方面37个项目的幸福指标体系。

(四)正确看待“幸福指数及指标体系”

同在沙滩上晒太阳的富翁与乞丐,谁也不能说,腰缠万贯的富翁,就比一无所有的乞丐幸福。如果仅仅把幸福当作内心感受的话,穷人的幸福感未必就低于富人。幸福不单单是内心感受。短时间的幸福感可以是脱离物质之上的纯粹感受,长期的幸福却需要相应的物质基础作保障。在这种前提下,一个“幸福指数”是不是就一定能衡量出国民的幸福感?

对于幸福指数的属性,我们可以发现,目前所使用的其他各类统计指标,比如GDP、基尼系数之类,多半都是“舶来品”,尽管它们具有普遍性,却也不能忽视不一样的国情背景。“幸福指数”更是如此。相同的衡量指标体系,得出的实际幸福度肯定有所差别,这就让“幸福指数”有个先天不足。

再者,当“幸福指数”进入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字时,为了某种人为的需要,它会不会成为下一个被诟病的概念?有些地方政府为了“指数”而施政,关注于数值的提高,而忽视了影响百姓眼下的幸福感的现实因素?因此,对于幸福指数和指标体系,我们必须正确看待。

1.它是目标不是指标

因为对“什么是幸福”的理解大有偏差,所以很难保证列入考核的幸福指数不出现问题,因为有考核和指标,所以会有权力的应付,数据就会掺假,“被幸福”也就会出现。本质问题在于,幸福是每个人的主观感受,而不可能分数化、小数点化或指标化。虽然说“每个家庭都有相同的幸福,却拥有不同的不幸”,但幸福不可一概而论,更不可成为指标。一旦幸福成为官方公文上的数据,这就已经是一种不幸了。因此,避免“幸福施政”走向荒唐的最主要方法,就是要避免指标化。

2.它更需具象考量

首先,在政策层面上,应有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除了健康与基本生存福利、经济福利、政治福利、社会福利、文化福利、环境福利等内容,更要有对贫富差距、收入分配不公、教育卫生资源分配不均、腐败问题等方面的评价标准;其次,“幸福社会”还应交由民众来评判,充分尊重民众的主观感受,比如有人就提出以民众痛苦指数来反衬幸福指数。

总之,“幸福指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百姓生活幸福与否的状况,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幸福指数”也不是完全真实可靠的,它并不能说明一切,因此我们还是要公正、客观地看待“幸福指数”这个数字。

国民幸福指数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体系,内涵丰富,涉及面广。这也决定了提高国民幸福指数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面、多层次进行努力。毋庸置疑,人的幸福感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基础之上的,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自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经济因素的影响最大,生活富裕、物质财富充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人们的幸福感。相反,经济条件差、物质生活水平低则会大大降低人们的幸福感,所以建设幸福生活首先要让老百姓真正的富起来,财富不是唯一的因素,但却是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同时,政治建设方面的民主状况、法治状况,文化建设方面的精神文明状况、国民教育状况,社会建设方面的就业状况、社会保障状况、安全稳定状况,生态建设方面的自然环境状况,以及个人的家庭状况、教育状况、健康状况、职业状况等,都对人的幸福感、对国民幸福指数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要提高国民幸福指数,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建设,不断提高社会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程度。

(本章完)

第一章 幸福观的内涵及其测量_一、中国的幸福观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幸福路线图”_三、和谐社会与幸福社会建设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幸福路线图”_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密切联系群众,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方针是内在要求第一章 幸福观的内涵及其测量_一、中国的幸福观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幸福路线图”_一、幸福路线图第一章 幸福观的内涵及其测量_一、中国的幸福观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幸福路线图”_一、幸福路线图第九章 幸福社会与民生建设_三、民生建设是幸福社会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如何构建幸福感与GDP同步增长的经济和社会机制第九章 幸福社会与民生建设_小结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幸福路线图”_小结第六章 领导干部,为群众幸福而工作_四、在政府的领导下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第八章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的幸福_一、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幸福社会建设三、如何构建幸福感与GDP同步增长的经济和社会机制第十章 幸福社会与文化建设_二、文化建设是幸福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幸福路线图”_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幸福社会建设结语 共建共享共幸福_一、构造政府引导、社会组织协作、民众共同参与的格局第六章 领导干部,为群众幸福而工作_二、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压力观和幸福观第二章 影响幸福感的因素_小结第十一章 民主权利保障与群众幸福_一、我国的民主权利第十一章 民主权利保障与群众幸福_小结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幸福路线图”_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幸福社会建设第六章 领导干部,为群众幸福而工作_四、在政府的领导下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第七章 GDP增长与幸福社会建设_小结第九章 幸福社会与民生建设_二、当代中国存在的民生问题现状第一章 幸福观的内涵及其测量_三、幸福的测量结语 共建共享共幸福_二、公平正义是幸福社会建设的应有之义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幸福路线图”_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幸福社会建设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幸福路线图”_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幸福社会建设第八章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的幸福_二、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第九章 幸福社会与民生建设_一、如何科学全面的认识民生问题第八章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的幸福_二、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第六章 领导干部,为群众幸福而工作_二、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压力观和幸福观第六章 领导干部,为群众幸福而工作_一、各级党委是幸福社会建设的核心领导力量第十章 幸福社会与文化建设_三、推进文化建设的现实路径第八章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的幸福_一、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幸福社会建设第三章 个人幸福与公共幸福_一、个人幸福生活离不开公共幸福第十一章 民主权利保障与群众幸福_二、保障民主权利是幸福社会建设的前提第八章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的幸福_二、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第六章 领导干部,为群众幸福而工作_四、在政府的领导下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二、加强人文关怀,通过心理疏导增强幸福感第十章 幸福社会与文化建设_小结第三章 个人幸福与公共幸福_小结第六章 领导干部,为群众幸福而工作_一、各级党委是幸福社会建设的核心领导力量第九章 幸福社会与民生建设_小结第三章 个人幸福与公共幸福_三、幸福是需要每个成员共建共享的共同的结合第八章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的幸福_二、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第二章 影响幸福感的因素_二、非物质因素对幸福感的影响第十章 幸福社会与文化建设_一、文化建设衍生出的幸福观第五章 地方政府——以公共幸福提升为施政目标_二、地方政府的幸福探索第一章 幸福观的内涵及其测量_一、中国的幸福观结语 共建共享共幸福_二、公平正义是幸福社会建设的应有之义第一章 幸福观的内涵及其测量_二、西方的幸福观结语 共建共享共幸福_一、构造政府引导、社会组织协作、民众共同参与的格局结语 共建共享共幸福_二、公平正义是幸福社会建设的应有之义第六章 领导干部,为群众幸福而工作_一、各级党委是幸福社会建设的核心领导力量第十章 幸福社会与文化建设_一、文化建设衍生出的幸福观第十章 幸福社会与文化建设_二、文化建设是幸福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第五章 地方政府——以公共幸福提升为施政目标_小结第一章 幸福观的内涵及其测量_二、西方的幸福观第六章 领导干部,为群众幸福而工作_二、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压力观和幸福观第六章 领导干部,为群众幸福而工作_二、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压力观和幸福观三、如何构建幸福感与GDP同步增长的经济和社会机制结语 共建共享共幸福_二、公平正义是幸福社会建设的应有之义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幸福路线图”_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幸福社会建设第七章 GDP增长与幸福社会建设_小结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幸福路线图”_小结第十一章 民主权利保障与群众幸福_二、保障民主权利是幸福社会建设的前提第三章 个人幸福与公共幸福_小结第六章 领导干部,为群众幸福而工作_一、各级党委是幸福社会建设的核心领导力量结语 共建共享共幸福_二、公平正义是幸福社会建设的应有之义第九章 幸福社会与民生建设_小结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幸福路线图”_一、幸福路线图第二章 影响幸福感的因素_小结第十章 幸福社会与文化建设_小结第十二章 创建良好的舆论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感_小结第六章 领导干部,为群众幸福而工作_二、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压力观和幸福观第十一章 民主权利保障与群众幸福_二、保障民主权利是幸福社会建设的前提第九章 幸福社会与民生建设_二、当代中国存在的民生问题现状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幸福路线图”_一、幸福路线图第十二章 创建良好的舆论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感_小结第九章 幸福社会与民生建设_一、如何科学全面的认识民生问题第八章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的幸福_一、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幸福社会建设结语 共建共享共幸福_一、构造政府引导、社会组织协作、民众共同参与的格局第九章 幸福社会与民生建设_一、如何科学全面的认识民生问题第十二章 创建良好的舆论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感_一、舆论引导,增强群众幸福感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幸福路线图”_小结第八章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的幸福_一、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幸福社会建设第一章 幸福观的内涵及其测量_一、中国的幸福观第三章 个人幸福与公共幸福_三、幸福是需要每个成员共建共享的共同的结合第九章 幸福社会与民生建设_小结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幸福路线图”_三、和谐社会与幸福社会建设三、如何构建幸福感与GDP同步增长的经济和社会机制第二章 影响幸福感的因素_一、物质因素是幸福感形成的基础第一章 幸福观的内涵及其测量_三、幸福的测量第六章 领导干部,为群众幸福而工作_四、在政府的领导下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第九章 幸福社会与民生建设_二、当代中国存在的民生问题现状三、如何构建幸福感与GDP同步增长的经济和社会机制第十章 幸福社会与文化建设_二、文化建设是幸福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
第一章 幸福观的内涵及其测量_一、中国的幸福观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幸福路线图”_三、和谐社会与幸福社会建设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幸福路线图”_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密切联系群众,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方针是内在要求第一章 幸福观的内涵及其测量_一、中国的幸福观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幸福路线图”_一、幸福路线图第一章 幸福观的内涵及其测量_一、中国的幸福观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幸福路线图”_一、幸福路线图第九章 幸福社会与民生建设_三、民生建设是幸福社会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如何构建幸福感与GDP同步增长的经济和社会机制第九章 幸福社会与民生建设_小结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幸福路线图”_小结第六章 领导干部,为群众幸福而工作_四、在政府的领导下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第八章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的幸福_一、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幸福社会建设三、如何构建幸福感与GDP同步增长的经济和社会机制第十章 幸福社会与文化建设_二、文化建设是幸福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幸福路线图”_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幸福社会建设结语 共建共享共幸福_一、构造政府引导、社会组织协作、民众共同参与的格局第六章 领导干部,为群众幸福而工作_二、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压力观和幸福观第二章 影响幸福感的因素_小结第十一章 民主权利保障与群众幸福_一、我国的民主权利第十一章 民主权利保障与群众幸福_小结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幸福路线图”_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幸福社会建设第六章 领导干部,为群众幸福而工作_四、在政府的领导下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第七章 GDP增长与幸福社会建设_小结第九章 幸福社会与民生建设_二、当代中国存在的民生问题现状第一章 幸福观的内涵及其测量_三、幸福的测量结语 共建共享共幸福_二、公平正义是幸福社会建设的应有之义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幸福路线图”_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幸福社会建设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幸福路线图”_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幸福社会建设第八章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的幸福_二、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第九章 幸福社会与民生建设_一、如何科学全面的认识民生问题第八章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的幸福_二、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第六章 领导干部,为群众幸福而工作_二、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压力观和幸福观第六章 领导干部,为群众幸福而工作_一、各级党委是幸福社会建设的核心领导力量第十章 幸福社会与文化建设_三、推进文化建设的现实路径第八章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的幸福_一、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幸福社会建设第三章 个人幸福与公共幸福_一、个人幸福生活离不开公共幸福第十一章 民主权利保障与群众幸福_二、保障民主权利是幸福社会建设的前提第八章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的幸福_二、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第六章 领导干部,为群众幸福而工作_四、在政府的领导下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二、加强人文关怀,通过心理疏导增强幸福感第十章 幸福社会与文化建设_小结第三章 个人幸福与公共幸福_小结第六章 领导干部,为群众幸福而工作_一、各级党委是幸福社会建设的核心领导力量第九章 幸福社会与民生建设_小结第三章 个人幸福与公共幸福_三、幸福是需要每个成员共建共享的共同的结合第八章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的幸福_二、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第二章 影响幸福感的因素_二、非物质因素对幸福感的影响第十章 幸福社会与文化建设_一、文化建设衍生出的幸福观第五章 地方政府——以公共幸福提升为施政目标_二、地方政府的幸福探索第一章 幸福观的内涵及其测量_一、中国的幸福观结语 共建共享共幸福_二、公平正义是幸福社会建设的应有之义第一章 幸福观的内涵及其测量_二、西方的幸福观结语 共建共享共幸福_一、构造政府引导、社会组织协作、民众共同参与的格局结语 共建共享共幸福_二、公平正义是幸福社会建设的应有之义第六章 领导干部,为群众幸福而工作_一、各级党委是幸福社会建设的核心领导力量第十章 幸福社会与文化建设_一、文化建设衍生出的幸福观第十章 幸福社会与文化建设_二、文化建设是幸福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第五章 地方政府——以公共幸福提升为施政目标_小结第一章 幸福观的内涵及其测量_二、西方的幸福观第六章 领导干部,为群众幸福而工作_二、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压力观和幸福观第六章 领导干部,为群众幸福而工作_二、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压力观和幸福观三、如何构建幸福感与GDP同步增长的经济和社会机制结语 共建共享共幸福_二、公平正义是幸福社会建设的应有之义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幸福路线图”_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幸福社会建设第七章 GDP增长与幸福社会建设_小结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幸福路线图”_小结第十一章 民主权利保障与群众幸福_二、保障民主权利是幸福社会建设的前提第三章 个人幸福与公共幸福_小结第六章 领导干部,为群众幸福而工作_一、各级党委是幸福社会建设的核心领导力量结语 共建共享共幸福_二、公平正义是幸福社会建设的应有之义第九章 幸福社会与民生建设_小结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幸福路线图”_一、幸福路线图第二章 影响幸福感的因素_小结第十章 幸福社会与文化建设_小结第十二章 创建良好的舆论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感_小结第六章 领导干部,为群众幸福而工作_二、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压力观和幸福观第十一章 民主权利保障与群众幸福_二、保障民主权利是幸福社会建设的前提第九章 幸福社会与民生建设_二、当代中国存在的民生问题现状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幸福路线图”_一、幸福路线图第十二章 创建良好的舆论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感_小结第九章 幸福社会与民生建设_一、如何科学全面的认识民生问题第八章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的幸福_一、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幸福社会建设结语 共建共享共幸福_一、构造政府引导、社会组织协作、民众共同参与的格局第九章 幸福社会与民生建设_一、如何科学全面的认识民生问题第十二章 创建良好的舆论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感_一、舆论引导,增强群众幸福感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幸福路线图”_小结第八章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的幸福_一、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幸福社会建设第一章 幸福观的内涵及其测量_一、中国的幸福观第三章 个人幸福与公共幸福_三、幸福是需要每个成员共建共享的共同的结合第九章 幸福社会与民生建设_小结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幸福路线图”_三、和谐社会与幸福社会建设三、如何构建幸福感与GDP同步增长的经济和社会机制第二章 影响幸福感的因素_一、物质因素是幸福感形成的基础第一章 幸福观的内涵及其测量_三、幸福的测量第六章 领导干部,为群众幸福而工作_四、在政府的领导下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第九章 幸福社会与民生建设_二、当代中国存在的民生问题现状三、如何构建幸福感与GDP同步增长的经济和社会机制第十章 幸福社会与文化建设_二、文化建设是幸福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