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强人文关怀,通过心理疏导增强幸福感

二、加强人文关怀,通过心理疏导增强幸福感

(一)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

心理疏导是通过解释、说明、同情、支持和相互之间的理解,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方式,来影响对方的心理状态,改善或改变心理问题人群的认知、信念、情感、态度和行为等,达到降低、解除不良心理状态的目的。

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以及对人类解放与自由的追求。人文关怀是以人的生存、安全、自尊、发展等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充分尊重人、理解人、肯定人、丰富人、发展人、完善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内在价值尺度。在生活层面上,人文关怀以消除贫困为奋斗目标;在价值层面上,人文关怀以达到社会公平与正义为奋斗目标;在理想层面上,人文关怀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奋斗目标。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就是要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人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人文关怀是心理疏导的内在要求和目的,心理疏导是实现人文关怀的一种手段,注重心理疏导的形式本身就体现着人文关怀。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以人为本”的原则要求在具体生活领域内的体现。

社会的和谐发展依赖于每一位社会成员的健康和良好的发展状态,而每个社会成员健康和良好的发展状态,关键在于其心理疏导状况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二)群众幸福感为何离不开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生活较为富裕的历史时期。不仅逐步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其发展速度也为世人所瞩目,但随之而来的是,一些影响社会和谐的问题开始凸显:社会转型期急剧的社会变化,导致人们生活和工作压力明显增大,各种心理行为障碍大幅度增加。特别是一些“上班族”,生活、工作压力不断增大,生存方式、思维模式和日常生活都在发生变化,心理要求与现实变化存在落差,加之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纠葛,更容易产生压抑、焦躁、不安、紧张、冷漠、怀疑、怨恨、偏执等不良情绪,甚至有人因此而陷入痛苦之中。这些不良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化解,经过长期的累积发酵,就会造成心理障碍、心理失控甚至心理危机,不仅伤及个人身心健康和幸福,也会造成一些社会问题。这就迫切需要政府和社会加强人文

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人们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有效调适人们的情感和心理,帮助人们克服心理障碍,促进人们心理健康,塑造健全人格,推动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三)如何建设公众的社会心理疏导机制

1.构建制度化的社会支持和心理疏导机制

通过创新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形式,推进专业社会工作在城乡社会的覆盖,通过心理咨询、个案辅导、同伴支持等手段,构建制度化的心理疏导机制。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的加速期,城市社会结构变化加快、社会问题引发的矛盾增多、城市居民工作生活压力加大,城市化面临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积极把握城市居民思想实际和心理特点,针对社会结构变化导致部分社会群体归属感降低,企业改制、城市拆迁、贫富差距拉开引发的社会矛盾和心理失衡,工作生活压力加大导致人们的心理负担过重等情况,加强心理疏导工作,最大限度地消除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潜在因素,培养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要结合城市的特点,发挥好社区(街道)、学校、企业、媒体等单位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中的作用,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把心理服务融入文化建设和业务工作。这方面,上海市取得了很好的经验。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上海社会群体构成更为复杂,利益诉求更加多样,思想观念碰撞更为激烈,社会管理难度更大。上海市各级党政组织注重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结合起来,贯穿于改革调整、运用于城市管理、渗透于城市发展;在实际工作中,社区党组织、驻区单位党组织和“两新”党组织联建共创,推动心理疏导工作进社区、进家庭、进心灵,营造了快乐、健康、有序的和谐社会氛围,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在乡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的社会心理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留守儿童缺乏亲情关爱,导致心理敏感、脆弱,部分地区频发留守女童被侵害事件。妇女面临感情缺失的问题,孤独是常见问题,一些进城务工农民结成“临时夫妻”。老人更是与疾病和孤独为伴,心理健康水平较低。这些都需要通过制度化的方式加以关注和解决。

2.重视对弱势群体的心理疏导工作

南开大学社会心理学系李强教授认为,对于预防和控制极端个体心理失衡,建立良好的官方系统和民间系统两种社会支持系统是必要的。在现有社会支持系统下,有两类人群较难获得有效的社会支持:一是没有稳定工作单位

或工作单位(如有些民营、私营公司)不能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二是家人、亲朋好友同为弱势群体,由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都较低,在遭遇大的压力**事件(如家庭经济困难、下岗失业、患病、升学就业、拆迁)时,难以获得有效的社会支持。因此,在和谐社会建设与和谐心理促进中,亟待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支持系统,尤其是针对上述两类人群的社会支持。这一对极端个体心理疏导的社会机制,一是进一步发挥政府支持的主渠道作用,强化政府有关部门的社会责任,加强企事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将员工心理卫生服务纳入员工福利计划当中。二是发挥民间系统的社会支持作用。通过社会倡导和行政推动,建立“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富帮穷”、“强帮弱”帮扶关系,克服人际关系的“差序格局”对弱势群体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弱势群体的社会关系资源,增强他们应对压力事件的能力。

3.注重突发事件参与群体的心理干预机制

南开大学社会心理学系主任、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会长乐国安教授提出: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进入了一个新的“风险社会”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各种各样的利益保卫行动和利益磋商行动已经越来越占据社会生活的中心,使得利益的供给和分配,成为引发各种社会冲突和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一个焦点领域,成为当前社会问题和社会心理问题的一个突出方面。在这一背景下,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必须建立经常性的预测、预防和心理干预的社会机制。

第一,在预测方面,主要是开展如下工作:(1)建立社会稳定度指标。(2)评价国民生活满意度。第二,积极开展预防工作,包括:(1)提高社会公平度。(2)设立社会安全阀机制。让社会成员有途径表达他们的意见和诉求,要建立获取民意的机制。第三,开展心理干预工作。主要指突发事件发生过程及之后,借用各种心理治疗手段,帮助当事人处理当前存在的问题,恢复心理平衡,安全度过危险期,以缓和当事人内心的紧张感,使之心理和情绪恢复到一种理性或较为理性状态的一种社会应对机制。

为突发事件各类当事人提供心理援助和心理干预,不但有助于当事人的心理健康,同时也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社会局面的安定。这一工作机制可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对突发事件,特别是灾难事件的各类当事人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或心理援助;一是对消极性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理,以防止事态的进一步发展和扩大。

(本章完)

第二章 影响幸福感的因素_一、物质因素是幸福感形成的基础第一章 幸福观的内涵及其测量_四、多元化的“幸福观”第八章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的幸福_小结第九章 幸福社会与民生建设_三、民生建设是幸福社会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十二章 创建良好的舆论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感_一、舆论引导,增强群众幸福感第二章 影响幸福感的因素_小结三、密切联系群众,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方针是内在要求第十章 幸福社会与文化建设_小结第一章 幸福观的内涵及其测量_三、幸福的测量第二章 影响幸福感的因素_二、非物质因素对幸福感的影响第七章 GDP增长与幸福社会建设_小结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幸福路线图”_三、和谐社会与幸福社会建设第五章 地方政府——以公共幸福提升为施政目标_小结结语 共建共享共幸福_一、构造政府引导、社会组织协作、民众共同参与的格局第八章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的幸福_小结第十章 幸福社会与文化建设_三、推进文化建设的现实路径第十章 幸福社会与文化建设_二、文化建设是幸福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第八章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的幸福_二、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第九章 幸福社会与民生建设_小结第五章 地方政府——以公共幸福提升为施政目标_二、地方政府的幸福探索第一章 幸福观的内涵及其测量_四、多元化的“幸福观”第八章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的幸福_一、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幸福社会建设第一章 幸福观的内涵及其测量_一、中国的幸福观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幸福路线图”_一、幸福路线图第六章 领导干部,为群众幸福而工作_二、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压力观和幸福观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幸福路线图”_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幸福社会建设第十二章 创建良好的舆论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感_小结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幸福路线图”_三、和谐社会与幸福社会建设第二章 影响幸福感的因素_一、物质因素是幸福感形成的基础第三章 个人幸福与公共幸福_一、个人幸福生活离不开公共幸福第七章 GDP增长与幸福社会建设_二、GDP增长对幸福社会建设的重要性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幸福路线图”_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八章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的幸福_一、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幸福社会建设第二章 影响幸福感的因素_二、非物质因素对幸福感的影响第一章 幸福观的内涵及其测量_四、多元化的“幸福观”第一章 幸福观的内涵及其测量_二、西方的幸福观第七章 GDP增长与幸福社会建设_一、我国经济建设历程与当前问题第六章 领导干部,为群众幸福而工作_四、在政府的领导下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第三章 个人幸福与公共幸福_二、公共幸福最终要落实到每个个体的感受上第六章 领导干部,为群众幸福而工作_一、各级党委是幸福社会建设的核心领导力量第九章 幸福社会与民生建设_小结第十一章 民主权利保障与群众幸福_二、保障民主权利是幸福社会建设的前提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幸福路线图”_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六章 领导干部,为群众幸福而工作_小结第二章 影响幸福感的因素_二、非物质因素对幸福感的影响第一章 幸福观的内涵及其测量_二、西方的幸福观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幸福路线图”_三、和谐社会与幸福社会建设第七章 GDP增长与幸福社会建设_一、我国经济建设历程与当前问题第十二章 创建良好的舆论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感_小结第六章 领导干部,为群众幸福而工作_二、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压力观和幸福观第二章 影响幸福感的因素_二、非物质因素对幸福感的影响第三章 个人幸福与公共幸福_三、幸福是需要每个成员共建共享的共同的结合结语 共建共享共幸福_一、构造政府引导、社会组织协作、民众共同参与的格局第一章 幸福观的内涵及其测量_小结第三章 个人幸福与公共幸福_三、幸福是需要每个成员共建共享的共同的结合第一章 幸福观的内涵及其测量_二、西方的幸福观第六章 领导干部,为群众幸福而工作_四、在政府的领导下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第十二章 创建良好的舆论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感_一、舆论引导,增强群众幸福感第十二章 创建良好的舆论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感_一、舆论引导,增强群众幸福感第十一章 民主权利保障与群众幸福_二、保障民主权利是幸福社会建设的前提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幸福路线图”_三、和谐社会与幸福社会建设第九章 幸福社会与民生建设_二、当代中国存在的民生问题现状第三章 个人幸福与公共幸福_小结第十一章 民主权利保障与群众幸福_小结第三章 个人幸福与公共幸福_二、公共幸福最终要落实到每个个体的感受上第六章 领导干部,为群众幸福而工作_小结第十二章 创建良好的舆论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感_一、舆论引导,增强群众幸福感第一章 幸福观的内涵及其测量_小结第二章 影响幸福感的因素_小结第七章 GDP增长与幸福社会建设_小结第十章 幸福社会与文化建设_二、文化建设是幸福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第十二章 创建良好的舆论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感_一、舆论引导,增强群众幸福感第五章 地方政府——以公共幸福提升为施政目标_二、地方政府的幸福探索第一章 幸福观的内涵及其测量_小结第一章 幸福观的内涵及其测量_四、多元化的“幸福观”第六章 领导干部,为群众幸福而工作_一、各级党委是幸福社会建设的核心领导力量第七章 GDP增长与幸福社会建设_小结第一章 幸福观的内涵及其测量_一、中国的幸福观第十章 幸福社会与文化建设_一、文化建设衍生出的幸福观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幸福路线图”_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六章 领导干部,为群众幸福而工作_一、各级党委是幸福社会建设的核心领导力量三、如何构建幸福感与GDP同步增长的经济和社会机制第七章 GDP增长与幸福社会建设_一、我国经济建设历程与当前问题第九章 幸福社会与民生建设_二、当代中国存在的民生问题现状第一章 幸福观的内涵及其测量_小结第九章 幸福社会与民生建设_小结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幸福路线图”_一、幸福路线图第七章 GDP增长与幸福社会建设_二、GDP增长对幸福社会建设的重要性第二章 影响幸福感的因素_二、非物质因素对幸福感的影响第五章 地方政府——以公共幸福提升为施政目标_二、地方政府的幸福探索第八章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的幸福_二、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第三章 个人幸福与公共幸福_三、幸福是需要每个成员共建共享的共同的结合第八章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的幸福_一、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幸福社会建设第六章 领导干部,为群众幸福而工作_四、在政府的领导下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第五章 地方政府——以公共幸福提升为施政目标_一、越来越受关注的国民幸福感第八章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的幸福_二、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第九章 幸福社会与民生建设_一、如何科学全面的认识民生问题第十一章 民主权利保障与群众幸福_小结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幸福路线图”_三、和谐社会与幸福社会建设结语 共建共享共幸福_一、构造政府引导、社会组织协作、民众共同参与的格局
第二章 影响幸福感的因素_一、物质因素是幸福感形成的基础第一章 幸福观的内涵及其测量_四、多元化的“幸福观”第八章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的幸福_小结第九章 幸福社会与民生建设_三、民生建设是幸福社会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十二章 创建良好的舆论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感_一、舆论引导,增强群众幸福感第二章 影响幸福感的因素_小结三、密切联系群众,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方针是内在要求第十章 幸福社会与文化建设_小结第一章 幸福观的内涵及其测量_三、幸福的测量第二章 影响幸福感的因素_二、非物质因素对幸福感的影响第七章 GDP增长与幸福社会建设_小结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幸福路线图”_三、和谐社会与幸福社会建设第五章 地方政府——以公共幸福提升为施政目标_小结结语 共建共享共幸福_一、构造政府引导、社会组织协作、民众共同参与的格局第八章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的幸福_小结第十章 幸福社会与文化建设_三、推进文化建设的现实路径第十章 幸福社会与文化建设_二、文化建设是幸福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第八章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的幸福_二、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第九章 幸福社会与民生建设_小结第五章 地方政府——以公共幸福提升为施政目标_二、地方政府的幸福探索第一章 幸福观的内涵及其测量_四、多元化的“幸福观”第八章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的幸福_一、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幸福社会建设第一章 幸福观的内涵及其测量_一、中国的幸福观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幸福路线图”_一、幸福路线图第六章 领导干部,为群众幸福而工作_二、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压力观和幸福观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幸福路线图”_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幸福社会建设第十二章 创建良好的舆论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感_小结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幸福路线图”_三、和谐社会与幸福社会建设第二章 影响幸福感的因素_一、物质因素是幸福感形成的基础第三章 个人幸福与公共幸福_一、个人幸福生活离不开公共幸福第七章 GDP增长与幸福社会建设_二、GDP增长对幸福社会建设的重要性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幸福路线图”_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八章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的幸福_一、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幸福社会建设第二章 影响幸福感的因素_二、非物质因素对幸福感的影响第一章 幸福观的内涵及其测量_四、多元化的“幸福观”第一章 幸福观的内涵及其测量_二、西方的幸福观第七章 GDP增长与幸福社会建设_一、我国经济建设历程与当前问题第六章 领导干部,为群众幸福而工作_四、在政府的领导下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第三章 个人幸福与公共幸福_二、公共幸福最终要落实到每个个体的感受上第六章 领导干部,为群众幸福而工作_一、各级党委是幸福社会建设的核心领导力量第九章 幸福社会与民生建设_小结第十一章 民主权利保障与群众幸福_二、保障民主权利是幸福社会建设的前提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幸福路线图”_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六章 领导干部,为群众幸福而工作_小结第二章 影响幸福感的因素_二、非物质因素对幸福感的影响第一章 幸福观的内涵及其测量_二、西方的幸福观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幸福路线图”_三、和谐社会与幸福社会建设第七章 GDP增长与幸福社会建设_一、我国经济建设历程与当前问题第十二章 创建良好的舆论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感_小结第六章 领导干部,为群众幸福而工作_二、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压力观和幸福观第二章 影响幸福感的因素_二、非物质因素对幸福感的影响第三章 个人幸福与公共幸福_三、幸福是需要每个成员共建共享的共同的结合结语 共建共享共幸福_一、构造政府引导、社会组织协作、民众共同参与的格局第一章 幸福观的内涵及其测量_小结第三章 个人幸福与公共幸福_三、幸福是需要每个成员共建共享的共同的结合第一章 幸福观的内涵及其测量_二、西方的幸福观第六章 领导干部,为群众幸福而工作_四、在政府的领导下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第十二章 创建良好的舆论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感_一、舆论引导,增强群众幸福感第十二章 创建良好的舆论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感_一、舆论引导,增强群众幸福感第十一章 民主权利保障与群众幸福_二、保障民主权利是幸福社会建设的前提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幸福路线图”_三、和谐社会与幸福社会建设第九章 幸福社会与民生建设_二、当代中国存在的民生问题现状第三章 个人幸福与公共幸福_小结第十一章 民主权利保障与群众幸福_小结第三章 个人幸福与公共幸福_二、公共幸福最终要落实到每个个体的感受上第六章 领导干部,为群众幸福而工作_小结第十二章 创建良好的舆论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感_一、舆论引导,增强群众幸福感第一章 幸福观的内涵及其测量_小结第二章 影响幸福感的因素_小结第七章 GDP增长与幸福社会建设_小结第十章 幸福社会与文化建设_二、文化建设是幸福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第十二章 创建良好的舆论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感_一、舆论引导,增强群众幸福感第五章 地方政府——以公共幸福提升为施政目标_二、地方政府的幸福探索第一章 幸福观的内涵及其测量_小结第一章 幸福观的内涵及其测量_四、多元化的“幸福观”第六章 领导干部,为群众幸福而工作_一、各级党委是幸福社会建设的核心领导力量第七章 GDP增长与幸福社会建设_小结第一章 幸福观的内涵及其测量_一、中国的幸福观第十章 幸福社会与文化建设_一、文化建设衍生出的幸福观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幸福路线图”_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六章 领导干部,为群众幸福而工作_一、各级党委是幸福社会建设的核心领导力量三、如何构建幸福感与GDP同步增长的经济和社会机制第七章 GDP增长与幸福社会建设_一、我国经济建设历程与当前问题第九章 幸福社会与民生建设_二、当代中国存在的民生问题现状第一章 幸福观的内涵及其测量_小结第九章 幸福社会与民生建设_小结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幸福路线图”_一、幸福路线图第七章 GDP增长与幸福社会建设_二、GDP增长对幸福社会建设的重要性第二章 影响幸福感的因素_二、非物质因素对幸福感的影响第五章 地方政府——以公共幸福提升为施政目标_二、地方政府的幸福探索第八章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的幸福_二、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第三章 个人幸福与公共幸福_三、幸福是需要每个成员共建共享的共同的结合第八章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的幸福_一、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幸福社会建设第六章 领导干部,为群众幸福而工作_四、在政府的领导下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第五章 地方政府——以公共幸福提升为施政目标_一、越来越受关注的国民幸福感第八章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的幸福_二、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第九章 幸福社会与民生建设_一、如何科学全面的认识民生问题第十一章 民主权利保障与群众幸福_小结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幸福路线图”_三、和谐社会与幸福社会建设结语 共建共享共幸福_一、构造政府引导、社会组织协作、民众共同参与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