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微澜(下)

章惇并不是很喜欢开会。

各种扯皮的事,总会浪费他太多时间。

上四军会因为冬装的扣子用了贝壳而不是铜料,而跟用了铜扣的神机军吵进都堂。

铸币局新钱母范出了问题,御史台大做文章。在御史从皇帝的乌鸦变成宰相脚边的巴儿狗之后,毫无意外的,太后的叔叔就在隔壁的议厅里面叫着委屈。

如今太常礼院里面还在为大行皇帝的庙号争执不下,显然这两天就会将官司打到议政会议上去。

诸如此类,各个会议中太多无谓的争执,占用了章惇他极其宝贵的时间。

然而每个早上,都有会议等着他。在韩冈离京之后,章惇需要参加的会议更加密集。

每旬逢一、四、七早间有中书例会,逢二、六有枢府例会,逢三、逢八是都堂例会,尾数为九的日子,则是议政例会。

更有朔望日的入觐。月初与大议会留守司的联络,月末对三衙诸管军的垂询。还有双日下午的百司呈报——在京诸部、院、监、司的主官,都要轮流到都堂,向章惇汇报工作。还有单日接见外放的亲民官、监司官、领军将佐。

这些都是行程确定的日常。日常以外的意外,放在一个拥有亿万人口幅员万里的超级大国上,理所当然的还要多出几倍。

就如逢五逢十的日子,虽说定例是全天和半天的休沐,但章惇很难真正得到一个清闲无事的时候。

每一个衙门,每一项职司,每一位权力者,最终汇聚在一个个固定的会议中,挤挤挨挨在圆桌边,组成一个个圆,充斥在大宋朝堂从上到下的每一个角落。而章惇,作为首相,就站在这些圆重叠在一起的区域里。

在韩冈回返关西之后,能够占据着重叠处的就只有他。

召开会议,主持会议,章惇由此牢牢把握着最大一份的权力。评判、审核、决策,任何一项来自中枢的决议,签名画押在最显眼地方的从此只会是章惇。

所以并不喜欢会议的章惇从来不会缺席任何一场重要或不重要、定例或临时的会议。

会在深夜召开的会议,当然不是例会。

章惇没有熬夜的习惯,绝大多数宰辅也都是养生法的践行者,通宵达旦、夜中冶游早已不属于最小也是耳顺之年的他们。

但国家大事,从来不会只挑白天等人处理。

章惇跟往常一样,最后一个抵达都堂议厅。

新近扩建的都堂,如今有大小议厅五处,分别以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为名。

笃行厅最靠近章惇理事的公厅,很自然的就成为了都堂会议的常用议厅。

房间内香雾扑鼻,两只铜鹤香炉中,沉香丝丝缕缕的飘散。从房屋顶上垂下来的十六只琉璃灯盏,错落分布,照亮了整个空间。

宰辅们围坐在圆桌边,一个个将精神专注在眼前的茶汤上,将情绪掩盖在杯中腾起的水雾后。虽说不在大行皇帝的梓宫前,依然沉默得像是在守灵。直到章惇进来,才有了点动静,起身相迎。

皇帝死前他们可不是这副模样。

呵,不就是一个皇帝?死多了就习惯了!

活脱脱一群容易受惊的兔子,有点风吹草动就想往窝里缩了。

在这世上,能让章惇高看一眼的人不多,而活着的人中,能让他敬重三分的就更少了,屈指数来,一掌之数还要饶去两三根。

眼前的这些个兔子,可都不算在内。

章惇如寻常一般,与同僚相互致礼,走向自己的座位。

新进中书的何执中坐在角落里,他喜欢团茶,也爱与人斗茶,杯中白汤热气蒸腾。章惇本喜欢他的锐气,特意提拔他上来,可现在看来,他的锐气完全来自于都堂这块骨头。

游师雄则喜欢散茶的,一直都在喝天水茶园出产的太白野茶。

韩冈还在这里的时候,两府中散茶势力要压倒团茶,但韩冈一去,在这里还固执的喝着散茶的就只有游师雄了。

黄裳其实也是例外。

黄裳喜欢各种稀奇古怪的茶水、饮子、汤药,不知从哪里找来的方子,然后毫无顾忌地喝下去。不仅自己用,还推荐给同僚。章惇尝试过一次黄裳推荐的新奇货色,只感觉满嘴的从羊胃里把半消化的青草给挖出来发酵后的味道。从此再没有第二次。他其实应该是一个岭南人而不是福建人。

黄裳今天面前又摆着一盏黑乎乎的液体,章惇从他身后经过:“今天这又是什么?”

黄裳抬眼:“紫苏熟水。子厚相公可要来一盏?”

章惇的视线在天青色瓷盏中那一坨黑色冒泡的粘稠液体上转了两圈,无论如何都没办法把这跟延州石液差不多的东西,跟惯常喝的紫苏熟水联系起来,“罢了,消受不起。”

平常若是章惇如此说话,肯定会有人凑趣地说笑两句,但今天没有。黄裳也是笑笑,不与章惇多话。皇帝暴毙近十日,章惇始终没有给出一个章程来,眼瞅着洗不脱的罪名就要上身,都堂中其他成员可都没说笑的心情。

章惇:“宫中如何?”

领头值守的曾孝宽道:“出来时一切安靖。”

“何人守梓宫?”

“今夜是刘仲武、程博古。”

这两人都是章惇亲信,这种时候,也只有他们才能让章惇放心。

“天子崩,几近十日,有些事就不能再耽搁了。”

黄裳抬起头,与对面的游师雄打了一个眼色。

韩钲抵京的事,他们都早一步得到通报。韩钲身上负有的任务,虽然不知道,但能想象得到。

韩冈消息不来,他没反应,韩冈消息一至,立刻就有了动静。

到底谁才是宰相?

腹诽归腹诽,该说的场面话两人一点没落下,“还请相公吩咐。”

“召开议会,拥立新君。”

……

召开议会,拥立新君。

这是韩钲带来的韩冈的建议,却没有询问大行皇帝的死因——一句也没有。

韩冈没明说他的想法,但他对大行皇帝的轻视,倒是摆在了章惇的眼前。

不能说韩冈的态度有问题。

如果不是自己正在宰相任上,脱不了干系,自己的态度也会一样。

最多是有些遗憾——一个好用的工具没了。

这位皇帝对赵氏在天下臣民心目中的地位,是拖累,是累赘。有这样的一个皇帝,天下人对赵氏的忠心,一天比一天更稀薄。

皇帝死了。反而是帮天家减轻了负担,一百余年的统治,一千多年的习惯,绝大多数中国子民更加期待一位明君的统治,而不是大议会中选出来的宰相。

所以说这人活着才有用,死了……那就是死了。

至于韩冈的建议,就是他的表态了。

议会的权威想要有所体现,昭穆承继是最好的路数。

皇帝继承法已经颁布,皇储也在一年前确立。只要这一次太子顺顺当当在八百议员的见证下继位,大议会的权威就能初步确立。

韩冈念兹在兹的这件事,章惇一直以来,都是最强有力的支持者。

八百人的议会,只要把握得住,是比名声狼藉的大行皇帝更加有用的工具。

就比如现在,如果天子决于一人之意,想推卸责任都没办法推了。但如果天下人的代表所挑选出来的皇帝,那就是另一个说法了。

章惇就是考虑到了这一点,才同意了皇帝继承法。

如今不仓促让太子继位,而是召集天下议员入京,让太子在议员们面前登基,正是最正确的流程。

其实韩冈的建议,正合章惇的心意。

皇帝暴卒,给章惇带来的压力很大,上至太后,下至贩夫走卒,京师中人都对大行皇帝的死因充满猜测。而外放的路监和州县官们,都在等章惇的反应。

唯独韩冈不打算过问,只这一点,就可以让章惇大大地松下一口气。

之后派出去的暗探进来回报韩钲的行止。出了宰相衙后,韩钲没去找他的兄弟,而是往大相国寺去了。

大相国寺中知名的高僧大德深惠大和尚近日坐化寺中。这深惠曾随前左街僧录司智缘大师,在王韶开辟河湟的时候鼎力相助。之后又受了智缘大师的衣钵,与韩冈颇有情分。

一边是皇帝驾崩,一边是和尚圆寂,韩钲受命韩冈,两边都不耽搁。也是没有将皇帝的事看得太重的意思。

“议会不是摆设。”章惇说着,“既然皇帝继承法是议会所创立,继承顺位也都早早就定好。不如皇帝就在议会中登基。”

游师雄今天第一正视章惇,“要召集天下议员?”

章惇点头:“正是要召集他们。”

“虽然不是什么大事,但他们也该派上用场了。”

第四十一章 礼天祈民康(一)第二百四十三章 新议(九)第一百八十三章 变迁(十)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二十七)第一十二章 庙堂(三)第一十九章 萧萧马鸣乱真伪(六)第九十一章 尘嚣(二十二)第八章 朔吹号寒欲争锋(十五)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贲(六)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一)第一十三章 赳赳铁骑寒贼胆(中)第二十五章 山水流连住多时(中)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二七)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六)第一百一十八章 夜火(中)第一百二十七章 消息(下)第一十二章 锋芒早现意已彰(十二)第七十三章 尘嚣(四)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五)第二十九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六)第三十二章 吴钩终用笑冯唐(十七)第二十六章 惶惶寒鸦啄且嚎(上)第四十二章 诡谋暗计何曾伤(五)第四十五章 樊楼春色难留意(四)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闲人自忙(七)第四十六章 易法变制隳藩篱(十)第二百四十七章 新议(十三)第四十一章 千嶂重隔音信微(下)第二百四十七章 新议(十三)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二十三)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十一)第一百三十七章 梳理(七)第三百零五章 不悖(九)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十二)第三十章 众论何曾一(三)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七十八)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六十四)第九十章 尘嚣(二十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二十一)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十五)第三十三章 为日觅月议乾坤(四)第二百六十六章 长风(三)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五)第三十六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七)第二十章 廷对展玉华(下)第一章 一年穷处已残冬(中)第一十六章 千里拒人亦扬名(中)第二百六十六章 长风(三)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四十八)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四)第五章 流水(中)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二十四)第二百二十六章 变故(二十三)第一十七章 往来城府志不移(一)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二十三)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十一)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六十四)第二十七章 京师望远只千里(四)第一十四章 卧薪三载终逢春(上)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十五)第一百一十章 微雨(十七)第二十五章 闲来居乡里(四)第二十九章 雏龙初成觅花信(上)第九章 鼙鼓声喧贯中国(三)第二十七章 舒心放意行所愿(中)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三七)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三十八)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六)第三十七章 朱台相望京关道(八)第二十八章 大梁软红骤雨狂(九)第二十六章 当潮立马夜弯弓(下)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五)第五章 冥冥冬云幸开霁(八)第四十一章 礼天祈民康(八)第三十章 臣戍边关觅封侯(一)第二百九十一章 狂浪(上)第四十六章 了无旧客伴清谈(八)第四章 岂料虎啸返山陵(四)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七)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三二)第三十五章 重峦千障望余雪(二)第一百七十七章 变迁(四)第一十五章 焰上云霄思逐寇(九)第一十四章 落落词话映浮光(上)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四)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二十一)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六)第十章 却惭横刀问戎昭(十五)第二百三十三章 变故(三十)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十五)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九)第四十三章 修陈固列秋不远(二)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五)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四)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二十)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十三)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剑隐风雷(十三)第一百四十二章 梳理(十二)第三十五章 把盏相辞东行去(三)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时至(二)
第四十一章 礼天祈民康(一)第二百四十三章 新议(九)第一百八十三章 变迁(十)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二十七)第一十二章 庙堂(三)第一十九章 萧萧马鸣乱真伪(六)第九十一章 尘嚣(二十二)第八章 朔吹号寒欲争锋(十五)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贲(六)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一)第一十三章 赳赳铁骑寒贼胆(中)第二十五章 山水流连住多时(中)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二七)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六)第一百一十八章 夜火(中)第一百二十七章 消息(下)第一十二章 锋芒早现意已彰(十二)第七十三章 尘嚣(四)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五)第二十九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六)第三十二章 吴钩终用笑冯唐(十七)第二十六章 惶惶寒鸦啄且嚎(上)第四十二章 诡谋暗计何曾伤(五)第四十五章 樊楼春色难留意(四)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闲人自忙(七)第四十六章 易法变制隳藩篱(十)第二百四十七章 新议(十三)第四十一章 千嶂重隔音信微(下)第二百四十七章 新议(十三)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二十三)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十一)第一百三十七章 梳理(七)第三百零五章 不悖(九)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十二)第三十章 众论何曾一(三)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七十八)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六十四)第九十章 尘嚣(二十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二十一)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十五)第三十三章 为日觅月议乾坤(四)第二百六十六章 长风(三)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五)第三十六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七)第二十章 廷对展玉华(下)第一章 一年穷处已残冬(中)第一十六章 千里拒人亦扬名(中)第二百六十六章 长风(三)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四十八)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四)第五章 流水(中)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二十四)第二百二十六章 变故(二十三)第一十七章 往来城府志不移(一)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二十三)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十一)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六十四)第二十七章 京师望远只千里(四)第一十四章 卧薪三载终逢春(上)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十五)第一百一十章 微雨(十七)第二十五章 闲来居乡里(四)第二十九章 雏龙初成觅花信(上)第九章 鼙鼓声喧贯中国(三)第二十七章 舒心放意行所愿(中)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三七)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三十八)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六)第三十七章 朱台相望京关道(八)第二十八章 大梁软红骤雨狂(九)第二十六章 当潮立马夜弯弓(下)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五)第五章 冥冥冬云幸开霁(八)第四十一章 礼天祈民康(八)第三十章 臣戍边关觅封侯(一)第二百九十一章 狂浪(上)第四十六章 了无旧客伴清谈(八)第四章 岂料虎啸返山陵(四)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七)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三二)第三十五章 重峦千障望余雪(二)第一百七十七章 变迁(四)第一十五章 焰上云霄思逐寇(九)第一十四章 落落词话映浮光(上)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四)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二十一)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六)第十章 却惭横刀问戎昭(十五)第二百三十三章 变故(三十)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十五)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九)第四十三章 修陈固列秋不远(二)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五)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四)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二十)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十三)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剑隐风雷(十三)第一百四十二章 梳理(十二)第三十五章 把盏相辞东行去(三)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时至(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