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二十五章 阡陌纵横期膏粱(四)

“司马光最近又写了三份奏章,《谏西征疏》、《乞罢修复内城壁楼橹及器械状疏》和《乞不添屯军马疏》,对河湟、横山二事横加阻挠,调他去关中看来是错了!”

“司马光到了京兆府后,不修战备,不理军务,只顾着写文章。韩子华在延州剑指罗兀,若是得不到京兆府的支援,横山局势必然糜烂。如果司马光不能改弦更张,就必须把他调走才行。”

“换谁?”

“把郭逵调任京兆府如何?”

“恐给关中平添一分变数。”

“郭逵在秦州就没有干扰过缘边安抚司一星半点,可见他是吃过教训后,便洗心革面了。回到关中,只要能配合延州,韩子华也不会再说他什么。”

王安石一边回忆着今早发生在中书制置条例司中的一番争论,一边亦步亦趋地跟在天子赵顼身后。

十月下旬,京师南郊的皇家苑囿玉津园,满园的菊花已是凋零殆尽,而腊梅却还未到绽放时节,枫树、黄栌的红叶现在大半都落在了地上。园中放养的那些来自南方的珍禽异兽,如狮子、大象、孔雀,现在都在暖房里闭着中原严冬的风寒,也不能放到外面来,让驾幸此园赵顼看个热闹。

不过赵顼到玉津园也不是来看狮子大象的。最近一段时间,他在宫中待着憋闷,他的奶奶和母亲,也就是太皇太后曹氏和太后高氏两人,一直都没停过对变法之事的抨击,让赵顼实在有些难以忍受。趁着今日天气甚好,便在结束了朝会之后,到玉津园中散散心。

可是就算散心,一向勤政的赵顼也不会把政事放在一边,王安石今天就跟在他身后。一众宰辅中,也只有王安石有此恩遇。

最近陈升之因母丧而丁忧去位,如果在英宗朝以前,宰辅丁忧,当是会在一两个月之内就夺情起复,不需要庐墓守制。但自前几年富弼在宰相任上丁忧,推辞了夺情诏书,为亡母守孝三年后,就再也没有哪个宰执愿意冒被言官抨击、士林鄙视的风险。今次就算赵顼想要夺情,陈升之宥于士林清议,当也不会点头答应。

至于首相曾公亮,他经过了一番惯例的挽留和坚辞的戏码后,已经在两个月前卸了职司,到京城外找地方养老去了。次相陈升之今次丁忧守制,也就是说,如今的政事堂中,宰相的位置全都空了下来。

虽然赵顼还没有御内东门小殿,招翰林学士锁院草制,但王安石和韩绛两人升任宰相早已是定局,板上钉钉的事。尤其是王安石,要不是他谦让,以他的身份早在去年就该玉堂宣麻、金殿拜相了。如今韩绛领军在外,他的宰相之位只是为让他能更加稳固地掌握关西的军队,真正的宰相其实只有王安石一人。

君臣二人踏着落叶,在枫树林中慢慢走着。班直侍卫们都围在林外,将整座林子给封锁起来。赵顼和王安石都没有说话,静谧的小树林的深处,只有靴底踩断枯枝才会发出轻微的噼啪声。在这异常安静的树林中,时间和空气仿佛都被凝固。

沉默了走了一阵,赵顼终于出声:“王卿,王韶他们何时会到京城?”

赵顼这是在明知故问,王安石知道年轻的天子这些天来,对王韶的行程一直都放在心上,什么时候走到哪里,他都很清楚,现在只是开场白而已:“王韶当是在这几天就到了。”

“人既然都快到,关于渭源之战的赏格怎么还没定下来?”

“此为枢密院所辖事务,陛下可召文彦博来询问。不过枢密院至今尤要治韩冈、王舜臣用兵不力之罪,赏格也便难以订立。”

“因为缘边安抚司前后加起来总计接近千名的伤亡?”赵顼停住了脚步,回头对王安石叹道:“这一战,战马也的确折损得太多了。”

王安石默然,渭源一役连战死带病死的战马超过了三百匹,如果加上蕃人的,则接近一千匹。

“比秦凤、泾原两路今次的损失加起来都多!”赵顼说起战马的损失,就是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因为大宋军中的战马实在太少了。

有马的称作骑兵,没马的唤作步兵。可是在如今的大宋,就算是骑兵,也不一定有马。“天下应在马凡十五万三千六百有奇”,这是去年枢密院连同群牧监一起统计上来的数字。也就是说这十五万三千六百匹马,是如今大宋军中的在籍军马总数量——包括了驮马、驿马和战马。而以驮马、驿马及战马之间的数量对比,一般是在三比一左右,也就是说真正可以上阵冲杀的战马大约是在四万多。

这些战马基本上都分布在河北、京中和陕西、河东,尤以关西缘边四路为多。其中分配到秦凤路的战马为五千。

但是就跟登记在兵籍簿上的人数和实际的兵力之间,有着极大差别的情况一样。秦凤路写在纸面上的战马数量,其实也跟真实数目有着很远的距离。明面上的五千骑兵,实际上仅有四千余人,其中拥有战马的,则更是降到了三千多。

除了秦州城中的两个指挥接近满编,其余驻扎在各个边境城寨的骑兵指挥,基本上只有六成到八成不等的兵力。而且这还是在年年战事不断、兵员空额不多的秦凤路,如果是在河北、中原等地,情况其实会更糟。

赵顼只是对军中的空额稍有了解,看到今次在渭源的骑兵损失,就已经心疼得不得了。而在地方任官三十年,在群牧监也做了几年判官的王安石,对军中弊端,比赵顼肤浅的认识可是深刻十倍。

——陕西河东的实际兵力,可以按兵籍簿上的八成算;京中、河北则得按六成计;蜀中、荆湖能动用的军队,大概是实际数量的四五成;至于江南,直接当作没有比较好,那里的军队做小买卖的本事比拉弓射箭要强,在官宦门下奔走的时间比拿着刀枪的时候要多。而战马的情况也是与人一样。

除了战事不断的陕西河东以外,大宋其他地方的军队早就烂透了。在军中势力盘根错节的将帅,把大笔的军费花在自家的宅院里。占据了每年国家财政支出八成的军费,就这么让大大小小的军痞给分块吃掉了。有多少用在了兵备上?

王安石为王韶辩解道:“如果王韶建功,顺着熙河而来的战马,能把所有的亏空损失都填满。”

“可汉儿的确不如蕃人堪战。托硕、古渭两次大捷,王韶动用的都是蕃人,损伤少得可怜,而今次对上的禹臧花麻,让王韶动用了缘边安抚司的军队。最后的结果是其他人只是被迫退而已,虽为大捷,但损伤比起之前两次,可是要大得太多。这样看来韩绛在延州做得还是有原因的,虽然强取了庆州广锐军的战马,但蕃人有了马后,就是如虎添翼。”

王安石一时不知该如何说才好。对于陕西宣抚司内部的事务,他不好插手干涉。而且韩绛其实是代王安石去的陕西。就在去年,因郭逵对横山的战略与种谔相争,还有朝中对新法的攻击,使得王安石曾有了自请出外去陕西的念头。

当年庆历新政的失败,有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主持新政的范仲淹,因三川口之败,而离开京师去陕西代替范雍任陕西宣抚使。当时王安石若是去了陕西,新法也很有可能就此夭折,韩绛对王安石的恩情甚多。在情在理,王安石都不便在陕西军务上干涉太多,反而要为他鸣锣开道。

“也不知横山那里能给出什么答案。”王安石心里想着。

韩绛和种谔在罗兀城上的失算给了宣抚司上下当头一棒,韩绛现在的做法,很明显现在是在拯救横山的危局。相较于横山,河湟的地位就不那么高了。

如果在十年前,或是二十年前,当党项人倾巢而出,关西四路没有被攻下一座重要的城寨就已经是个可喜可贺的胜利。

可如今,大宋的国力日盛,对于仅仅是逼退敌人的胜利,再算不得什么功劳。就像今次的渭源之战,让禹臧花麻狼狈而走,虽然因为对付的敌人不同,而难度则更高,只是跟前两次大捷的战果比起来,感觉上还是黯淡了许多,赏格怎么也高不起来,对此不满意的人也很多——不仅仅只有天子一人。

至少韩绛是不满意的。从他这段时间的几份奏章上可以看得出来。他对秦凤路不能全力支援横山颇有微词。他现在一门心思都放在罗兀城上,靠着他的宣抚使身份从各路征调粮秣,通过了近一年的积累,韩绛在关西已经有了不低的名望。关西诸路的大概是为了求一个耳根清净,也都答应了他的调及。

王安石重又跟着再次安静下来的年轻天子在树林中走了起来,“管不了那么多了……”

就跟他全心全意地放在新法的施行上,看不见其他的东西一样,韩绛的双眼现在应该只能看见罗兀城的背影。军功让人垂涎。一旦功成回朝,他就将是名副其实的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让人如何不疯狂?!

王安石也只能选择坐视,而无法插手其中。

等到到了午后,王安石方才回到政事堂中,一桩奏章正被放在他的案头上,奏章上的贴纸说明了来历,是韩绛的文字。

“又来要什么?”王安石微微一笑,展开奏章看了一眼,只是调用一个从八品的选人,不算什么大事。但等王安石匆匆浏览了一遍后,脸色却突然变了,“韩冈迁调延州,管勾鄜延伤病事?!”

墙角竟然挖到了王韶脚底下!

第三百一十一章 伪帝(下)第二十六章 鸿信飞报犹绝迟(一)第一十九章 萧萧马鸣乱真伪(五)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十四)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十四)第二十九章 虚实(九)第七章 都中久居何日去(一)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十三)第二十九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一)第一十五章 焰上云霄思逐寇(十一)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四)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九)第一十八章 诸士孰为佳(中)第一百六十二章 京师(四)第三十三章 为日觅月议乾坤(十一)第一百七十一章 暗潮(六)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无须虑(一)第四章 岂料虎啸返山陵(四)第四十二章 更与尧舜续旧题(下)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十三)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十三)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十一)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十一)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二十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三二)第三百二十七章 东行(上)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十九)第四十六章 易法变制隳藩篱(一)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难平(三)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十一)第四十一章 礼天祈民康(二)第二十八章 大梁软红骤雨狂(八)第二百八十五章 旅话(上)第三十三章 女儿心思可知否(中)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二)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一)第八章 战鼓尤酣忽已终(下)第三十八章 岂与群蚁争毫芒(七)第一十二章 锋芒早现意已彰(三)第二十六章 惶惶寒鸦啄且嚎(上)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十七)第一十四章 落落词话映浮光(上)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二十)第一十八章 向来问道渺多岐(一)第四十六章 正言意堂堂(中)第三十四章 山云迢递若有闻(七)第一十二章 锋芒早现意已彰(十六)第一十三章 赳赳铁骑寒贼胆(中)第六章 仲尼不生世无明(上)第四十五章 从容行酒御万众(一)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五十三)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十四)第四十七章 气接瑶台骖帝御(上)第二十六章 惶惶寒鸦啄且嚎(下)第七十六章 尘嚣(七)第一十六章 绮罗传香度良辰(中)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四)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进退地(三)第二百七十九章 长风(十六)第四十一章 礼天祈民康(四)第九十七章 微雨(四)第九章 拄剑握槊意未销(一)第四十一章 诽诽谏垣鸣禁闱(下)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剑履(十)第一章 纵谈犹说旧升平(九)第一十一章 飞雷喧野传声教(八)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十七)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三)第一十七章 桃李繁华心未阑(上)第一十九章 登朝惟愿博轩冕(下)第一十五章 一笔定黜陟(下)第三十三章 为日觅月议乾坤(七)第七章 惊闻东邻风声厉(上)第四十八章 辰星惊兆夷王戡(下)第一十一章 五月鸣蜩闻羌曲(七)第一十七章 往来城府志不移(十)第二百四十六章 新议(十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梳理(十四)第二章 边声连角不知眠(三)第一十一章 飞雷喧野传声教(一)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闲人自忙(四)第二十四章 兵戈虽收战未宁(八)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六十七)第二十七章 舒心放意行所愿(中)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温春常早(五)第一百三十一章 梳理(一)第八章 欲谋旧地重兴兵(中)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贲(四)第二百一十五章 变故(十二)第三十章 狂潮渐起何可施(上)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五)第一百六十六章 暗潮(一)第二章 凡物偏能动世情(一)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十九)第一十三章 赳赳铁骑寒贼胆(上)第四十七章 节礼千钧重(下)第一十四章 卧薪三载终逢春(中)第三十九章 遥观方城青霞举(十)第一十三章 羽檄飞符遥相系(五)第三十九章 太一宫深斜阳落(二)
第三百一十一章 伪帝(下)第二十六章 鸿信飞报犹绝迟(一)第一十九章 萧萧马鸣乱真伪(五)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十四)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十四)第二十九章 虚实(九)第七章 都中久居何日去(一)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十三)第二十九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一)第一十五章 焰上云霄思逐寇(十一)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四)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九)第一十八章 诸士孰为佳(中)第一百六十二章 京师(四)第三十三章 为日觅月议乾坤(十一)第一百七十一章 暗潮(六)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无须虑(一)第四章 岂料虎啸返山陵(四)第四十二章 更与尧舜续旧题(下)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十三)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十三)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十一)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十一)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二十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三二)第三百二十七章 东行(上)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十九)第四十六章 易法变制隳藩篱(一)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难平(三)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十一)第四十一章 礼天祈民康(二)第二十八章 大梁软红骤雨狂(八)第二百八十五章 旅话(上)第三十三章 女儿心思可知否(中)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二)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一)第八章 战鼓尤酣忽已终(下)第三十八章 岂与群蚁争毫芒(七)第一十二章 锋芒早现意已彰(三)第二十六章 惶惶寒鸦啄且嚎(上)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十七)第一十四章 落落词话映浮光(上)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二十)第一十八章 向来问道渺多岐(一)第四十六章 正言意堂堂(中)第三十四章 山云迢递若有闻(七)第一十二章 锋芒早现意已彰(十六)第一十三章 赳赳铁骑寒贼胆(中)第六章 仲尼不生世无明(上)第四十五章 从容行酒御万众(一)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五十三)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十四)第四十七章 气接瑶台骖帝御(上)第二十六章 惶惶寒鸦啄且嚎(下)第七十六章 尘嚣(七)第一十六章 绮罗传香度良辰(中)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四)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进退地(三)第二百七十九章 长风(十六)第四十一章 礼天祈民康(四)第九十七章 微雨(四)第九章 拄剑握槊意未销(一)第四十一章 诽诽谏垣鸣禁闱(下)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剑履(十)第一章 纵谈犹说旧升平(九)第一十一章 飞雷喧野传声教(八)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十七)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三)第一十七章 桃李繁华心未阑(上)第一十九章 登朝惟愿博轩冕(下)第一十五章 一笔定黜陟(下)第三十三章 为日觅月议乾坤(七)第七章 惊闻东邻风声厉(上)第四十八章 辰星惊兆夷王戡(下)第一十一章 五月鸣蜩闻羌曲(七)第一十七章 往来城府志不移(十)第二百四十六章 新议(十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梳理(十四)第二章 边声连角不知眠(三)第一十一章 飞雷喧野传声教(一)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闲人自忙(四)第二十四章 兵戈虽收战未宁(八)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六十七)第二十七章 舒心放意行所愿(中)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温春常早(五)第一百三十一章 梳理(一)第八章 欲谋旧地重兴兵(中)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贲(四)第二百一十五章 变故(十二)第三十章 狂潮渐起何可施(上)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五)第一百六十六章 暗潮(一)第二章 凡物偏能动世情(一)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十九)第一十三章 赳赳铁骑寒贼胆(上)第四十七章 节礼千钧重(下)第一十四章 卧薪三载终逢春(中)第三十九章 遥观方城青霞举(十)第一十三章 羽檄飞符遥相系(五)第三十九章 太一宫深斜阳落(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