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经济为什么会衰落(2)

共同基金还造成了更多缺陷:它们进行极为广泛的分散投资,使财富所有者丧失了利用自己独有知识的动力,他们不再需要分析特定企业、产业和技术的情况,只需要简单地把财富委托给一家或多家基金即可。新古典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认为,用科学的资产组合分散投资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但实际上正如阿玛尔·毕海德(AmarBhidé)发表于1993年的《股市流动性的隐含成本》(TheHiddenCostsofStockMarketLiquidity)一文中指出的那样,这是现代资本主义的巨大退步。对我们目前的议题来说最重要的是,由于共同基金对各种类型的公司保持相对稳定的投资权重,这会使发现特殊机遇的公司几乎看不到其股价的相应涨落,以至于错失投资和创新良机。此外,人们把投资决策委托给专业机构,这也会削弱他们了解公司实际情况的动力。

最严重的是,现代经济的各种缺陷集中表现在大型投资银行内部。金融市场的许多不完善之处目前已被修补,资产流动性大大增强。于是,大型投资银行将其很大一部分资金(及金融业的大量专业人才)用于货币和政府债券的投资,而不是用来评估各公司和产业、判断新的发展方向的价值。此外,这些银行的风险水平也大幅提高。很多过去一直采用合伙制、由合伙人承担重大责任的银行如今已改组成公司制,在股票市场上市,而股东们对它们的控制力却很弱。在遇到麻烦时,股东将蒙受损失,而不再是合伙人身份的经理人却无须对任何错误的投资决策承担个人偿付责任。从这个角度来讲,它还称不上“赌场银行”(casinobanking),因为赌场不存在这种道德风险。讽刺的是,银行却宣称可以通过大数定律科学且精确地管理风险。

银行的投机行为还加剧了整个经济遭遇资产价格大幅波动和严重冲击的风险。在利率较低时,银行倾向于借入短期资金、贷出长期资金,因为在通常情况下长期利率的下降幅度没那么大,银行轻轻松松就能从中获利。虽然从概率上讲这很有利,但也容易导致“赌徒破产”的结局。如果短期利率意外回升,引起长期利率提高,使其价格相应下跌(就像长期投机泡沫之后房屋价格下跌一样),银行将在借款中遭受巨额损失。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长期以来并没有要求投资银行必须靠长期借款进行长期贷款,因此在债券到期之前,银行还有挽回损失的机会。这种无约束的金融投机的另一种社会效应是,迫使各国实施资本管制和其他民粹主义的限制措施,这有利于已经掌握资本的既得利益者,却增加了新兴企业的融资难度,并使它们担心能否在下次危机来临之前完成项目,总之不利于创新。当然,这并不是说应该全面禁止个人、企业和银行的任何投机行为。

在很多方面,美国的商业银行(为家庭和企业提供储蓄服务的银行)受到了1933年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的限制。之前1929年的危机曾致使美国1/5的商业银行倒闭,前任检察官费迪南德·皮科拉(FerdinandPecora)在国会举证说,银行在过度投机中推波助澜。该法案禁止商业银行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业务、为顾客买卖股票债券的经纪业务,以及通过自身账户买卖股票债券的自营业务。然而到1999年,该法案被取消。随后几年,花旗和摩根大通等银行纷纷建立或收购投资银行,通过大量短期借款提升资本杠杆率。

人们所说的“恶性竞争”给银行业和航空业造成了严重的问题,不过这个术语已不再流行。航空公司不断开辟新业务,银行不断向外发放贷款,都是考虑到企业管理费用可以分摊到越来越多的航线和资产上,从而提高利润水平。可是,当所有航空公司都大肆扩张之时,它们之间的竞争会破坏彼此的盈利机会。2005~2006年之所以出现疯狂的“打包分销”贷款浪潮,也是因为银行考虑到如果不把新资产卖掉,损失就只能自己承担。但它们没有考虑到竞争对手也在做同样的打算,从而导致整个产业过分膨胀。结果就是,这些产业不断爆发的危机造成了就业和利润的损失,也波及其他经济部门。

银行业违背了现代经济的基本概念,它们投入巨额资产参与赌博,而没有形成现代经济良好运转所必需的远见和判断力。

金钱文化、自负心理、做和想

曾于20世纪80年代担任法国总统的弗朗索瓦·密特朗的夫人丹尼埃尔·密特朗在去世前不久接受RTL电视台采访时批评了法国的经济文化:“众所周知,今天的制度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之上。金钱是导师,金钱决定着一切。”这一论断不但明确指出如今比过去有着更强烈的“向钱看”的倾向,而且意味着资本主义是靠金钱驱动,而密特朗、贝当或考伯特(法国路易十四时期的政治家)主张的社团主义则不是。然而在社团主义经济制度中,寻租和庇护行为也在追逐金钱,与前现代资本主义和现代资本主义一样。但与社团主义不同,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主要推动力除了人们对利益和金钱的追逐外,还在于他们想创造不同的愿望:为社会做出贡献,让自己青史留名或者参与激动人心的事业。

即便在美国,金钱在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也颇具诱惑力。收入最高的1%的群体十分在乎少交税,而剩余的99%的群体十分渴望政府对高收入者严加看管——如果媒体上的议论准确的话。这些景象实在令人印象深刻。我们在探究经济活力下降的原因时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与20世纪60年代或20年代相比,金钱在今天的影响力是否更大?知名哲学家约翰·杜威(JohnDewey)曾深入观察过金钱在20年代的美国的地位。他注意到,除经理人外,其他员工对业务都没有发挥想象、思考或投入感情,于是希望通过雇员联合体培育一种“新个人主义”。他的巨大贡献是,把员工的想象力、思考力和情感引入公共议题:过程同样重要,目标的正确并不代表手段的正当性。杜威在1929年写道:

我们生活在金钱文化中……人生的价值由在金钱游戏中展现出来的能力决定……工薪阶层的父母最大的梦想就是让他们的孩子进入商务阶层或专业阶层……最受赞誉的个人品质是对自身利益的清晰判断,以及不惜任何代价进行捍卫的决心。

杜威继而分析了这种新“金钱文化”可能的来源:

工商界追逐利润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而是古已有之。然而机器的发明赋予它们前所未有的强大力量和影响范围……机器和货币的最新组合形成了当代文明的金钱特征……这颠覆了个人主义观念的以适应金钱文化的现实。

杜威的说法可以朝不同的方向解读。市场规模的扩大刺激了高层经理人要求更高薪酬的。里根时代下调高层经理人、银行家和投资人的高端所得税税率,也促成了20世纪90年代对金钱的疯狂追求,而这种疯狂又被布什在21世纪前10年的减税政策继续放大。用杜威的观点来看,随着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全球化进程和90年代的信息技术革命,金钱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再度被强化:从上海到慕尼黑再到硅谷。企业走向世界、个人成为亿万富翁的壮丽景象很自然地点燃了许多企业和个人的激情。股票市场在60年代的巨大收益,私募股权机构在80年代通过并购积累的财富,以及90年代的互联网投机热潮,都证明了获得永无止境的超级回报的可能性。

本章要回答的问题不是“贪婪到底好不好”,这是下一章的话题,现在的问题是,对金钱和财富的升温,与70年代早期以后美国经济增速显著放缓有没有关联——导致增长率下降、失业率上升、工作满意度下滑以及大规模财政刺激、监管机构的失职和投机热潮?答案是肯定的。追求财富与追求创新之间存在冲突,很多人因此离开了创新之路。而且投资人和经理人对挣快钱的兴趣提高了,金融业通过增加资金杠杆在其熟悉的领域投入巨额赌注(对居民家庭贷款、从事政府债券和外币交易等),并进入没有太多经验的领域(资产抵押证券和信用掉期交易等)。而实业部门的扩张和投资则被挤压。由于可观的金钱回报,越来越多有天赋的年轻人选择投身金融业,而非产业部门。大量资本也从产业部门转移到金融行业。由于这种趋势是全球性的,不能完全依靠外币存款提供资金,本国的产业投资必然会受到影响。

对金钱的过分痴迷无疑是美国社会好讼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些人羡慕他人才华,但对此几乎无可奈何而嫉妒他人财富的人却可以抓住(必要时甚至故意制造)机会起诉对方。诉讼文化必然使创新经济失去某些活力,因为人们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相互间的诉讼,而非创新。硅谷的一位企业家评论说,当下的新兴企业需要的律师数量和工程师数量一样多。

还有几位观察家分析过当代社会主流文化发生改变的其他原因,其中撒切尔夫人的观点与我们颇有共鸣:她发现,过去人们更渴望做成某事,而不是获得某个社会地位。在社会地位或身份为主导的文化中,人们为压倒他人而战,只想着往上爬,而不是创造财富,杰出的成就反而得不到承认。这种文化会贬低有成就的人通常具有的品质(如意志力、判断力和关怀),却对他们平时的习惯和小毛病吹毛求疵。近年来,许多描写杰出人物的传记,通行的写法都是关注主人公的失败之处和违法乱纪行为,包括埃德温·哈勃(EdwinHubble)、爱德华·霍普(EdwardHopper)和艾尔弗雷德·希区柯克(AlfredHitchcock)的传记等。最近有关托马斯·杰斐逊的传记更是如此,书中描写他赞同奴隶制,实际上他对于奴隶制的厌恶在他的公职活动中表露无遗。某些评论家把更多的篇幅用于指责批判,而不着力描写他们作品的主人公因为哪些贡献受到后世的认可和崇拜。讽刺的是,最近有人评论撒切尔夫人的传记电影《铁娘子》,说这部影片是在“讲述她个人生活的痛苦”,而电影实际上追溯了她的整个职业生涯,并用大量镜头记录现场活动、演讲、政治谈话、政治经济状况和她周围的社会,包括她想“做成某事”的评论。

然而,美国的社会分歧已滑落到更低的层次。最近几十年,一种自我中心或自以为是的文化发展起来。许多曾经不断尝试新观念的学者如今自视甚高,从来不做研究却到处指手画脚。打进陌生电话和发送垃圾邮件的人给他人的印象仿佛是有紧急情况让他们有充足的理由打扰别人的生活。十几岁就生育小孩的女生像养育宠物一样强调自己的重要性。这种自以为是的感觉的不断增强,有助于解释社会安全网络的费用不断上涨,它人为地增强了私人财产无法提供的经济独立性,使企业更难找到忠诚和愿意努力工作的员工。这种生活态度也使新兴企业更难招募到具有主动精神、愿意帮助他人、拥有专注力和判断力的员工,这些都是成功的重要基础。自以为是的文化也是诉讼泛滥现象的一个原因。

美国的许多观察家都讨论过所谓的青春期文化崛起的现象:年轻人通常都愿意冒险,许多金融企业也一直在拿老本当赌注。这些观察家发现,人们的储蓄意愿有所减弱,但一个国家的高储蓄并非高水平创新的必要条件,因为可以从外币储蓄或者其他投资活动中把资源转移过来。然而,开发创造性的新产品却离不开愿意献身的企业家。不管这些创新项目有多么吸引人,如果企业家把开发项目需要的资金用来给自己发工资,项目还是很有可能失败。不幸的是,19世纪的新兴企业通常具有的这种可以在一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为了事业而勤俭节约的精神,如今已经萎缩。投资社交媒体的风险资本家彼得·蒂尔(PeterThiel)在和初出茅庐的新兴企业的首席执行官会面时发现,这些年轻的企业家都给自己发10万美元以上的年薪——直到他遇到只给自己发很少工资的脸谱网的马克·扎克伯格为止。此外,原创性要求人们愿意并有能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高度的专注力。最近几十年,这种能力也在减退。一位教育专家告诉著名作家埃利·威塞尔(ElieWiesel),莎士比亚的《裘力斯·恺撒》(JuliusCaesar)已经没法在纽约州的高中讲授了,因为学生们没有足够的专注力把作品读完。很多人已注意到,今天的年轻人独处的时间总体而言比上代人要少。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进入劳动力队伍的人里有很大一部分当时还是少年心态,他们从成长中学会了独立思考和追逐梦想。自那以后,这种保持童心的人变得越来越少。有时间独立思考的人如今还会受到社交媒体的吸引——这是一种通过网络实现自我满足的经济。今天的年轻人需要通过博客、电子邮件和推特(Twitter)等工具保持密切联络,这占据了思考的时间,强化了人云亦云的风气。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接受其政党、宗教或朋友的安排,而不是通过工作努力争取自己的位置。这种循规蹈矩之风不对产业界的创新造成消极影响才怪。

随着美国经济中群体现象的兴起,人们或许会认为群体的支持会增强安全感,而感到安全的人会愿意冒险、创新。然而,群体的运转也可能导致人们更加不愿意失去群体利益,例如收入水平和雇佣状态。

除上述的新价值观外,某些传统价值观也开始复兴,从另外一个方向破坏经济活力。例如,重新关注家庭价值观的风潮给企业增加了压力,允许员工在家办公,目前很多员工也的确获得了这种权利。大批员工离开办公室肯定会减少员工之间的交流,这不但会弱化远距离办公员工的创新能力,也同样会影响留在办公室的人。这不仅仅是猜测。一篇头版的新闻报道就描述说,雅虎公司近年来在家办公的员工比例增加到令人担忧的程度,以至于新任公司负责人玛丽萨·迈耶(MarissaMayer)在2012年大胆采取行动,把在家办公的员工请回了办公室。

总之,现代价值观依然可贵,依然有利于丰富生活和个人成长,这是本书倡导的主题的基础,而本书的主题是,草根活力和自主创新必须成为每个有能力做到的国家的发展目标!传统价值观并不都是有害的,一个能够包容现代价值观和部分传统价值观的社会才能开创创新生活。

第34章 各国的满意度(3)第28章 第三条道路(6)第15章 经济社会是如何形成的(1)第24章 第三条道路(2)第42章 经济为什么会衰落(5)第13章 精神之火:现代经济如何影响世界(3)第37章 衰败的里程碑(3)第43章 美好生活:亚里士多德和现代的定义(1)第30章 新社会主义与新社团主义经济(2)第54章 参考文献(1)第54章 参考文献(1)第33章 各国的满意度(2)第27章 第三条道路(5)第32章 各国的满意度(1)第32章 各国的满意度(1)第14章 精神之火:现代经济如何影响世界(4)第25章 第三条道路(3)第49章 结语 (1)第26章 第三条道路(4)第1章 序第41章 经济为什么会衰落(4)第43章 美好生活:亚里士多德和现代的定义(1)第50章 结语 (2)第8章 现代经济体的活力之源(3)第25章 第三条道路(3)第10章 没有止境的经济增长(2)第58章 参考文献(5)第29章 新社会主义与新社团主义经济(1)第46章 美好与正义(1)第2章 中文版序第19章 经济社会是如何形成的(5)第31章 新社会主义与新社团主义经济(3)第3章 前言第6章 现代经济体的活力之源(1)第5章 概论(2)第32章 各国的满意度(1)第26章 第三条道路(4)第55章 参考文献(2)第19章 经济社会是如何形成的(5)第50章 结语 (2)第6章 现代经济体的活力之源(1)第43章 美好生活:亚里士多德和现代的定义(1)第10章 没有止境的经济增长(2)第15章 经济社会是如何形成的(1)第18章 经济社会是如何形成的(4)第31章 新社会主义与新社团主义经济(3)第14章 精神之火:现代经济如何影响世界(4)第28章 第三条道路(6)第29章 新社会主义与新社团主义经济(1)第24章 第三条道路(2)第9章 没有止境的经济增长(1)第46章 美好与正义(1)第35章 衰败的里程碑(1)第35章 衰败的里程碑(1)第42章 经济为什么会衰落(5)第33章 各国的满意度(2)第14章 精神之火:现代经济如何影响世界(4)第31章 新社会主义与新社团主义经济(3)第16章 经济社会是如何形成的(2)第48章 美好与正义(3)第57章 参考文献(4)第11章 精神之火:现代经济如何影响世界(1)第14章 精神之火:现代经济如何影响世界(4)第5章 概论(2)第50章 结语 (2)第27章 第三条道路(5)第10章 没有止境的经济增长(2)第27章 第三条道路(5)第21章 社会主义的诱惑(2)第21章 社会主义的诱惑(2)第51章 结语 (3)第57章 参考文献(4)第39章 经济为什么会衰落(2)第37章 衰败的里程碑(3)第52章 大事件(1)第39章 经济为什么会衰落(2)第21章 社会主义的诱惑(2)第44章 美好生活:亚里士多德和现代的定义(2)第40章 经济为什么会衰落(3)第10章 没有止境的经济增长(2)第46章 美好与正义(1)第39章 经济为什么会衰落(2)第48章 美好与正义(3)第7章 现代经济体的活力之源(2)第32章 各国的满意度(1)第58章 参考文献(5)第57章 参考文献(4)第16章 经济社会是如何形成的(2)第9章 没有止境的经济增长(1)第45章 美好生活:亚里士多德和现代的定义(3)第7章 现代经济体的活力之源(2)第21章 社会主义的诱惑(2)第56章 参考文献(3)第19章 经济社会是如何形成的(5)第30章 新社会主义与新社团主义经济(2)第11章 精神之火:现代经济如何影响世界(1)第19章 经济社会是如何形成的(5)
第34章 各国的满意度(3)第28章 第三条道路(6)第15章 经济社会是如何形成的(1)第24章 第三条道路(2)第42章 经济为什么会衰落(5)第13章 精神之火:现代经济如何影响世界(3)第37章 衰败的里程碑(3)第43章 美好生活:亚里士多德和现代的定义(1)第30章 新社会主义与新社团主义经济(2)第54章 参考文献(1)第54章 参考文献(1)第33章 各国的满意度(2)第27章 第三条道路(5)第32章 各国的满意度(1)第32章 各国的满意度(1)第14章 精神之火:现代经济如何影响世界(4)第25章 第三条道路(3)第49章 结语 (1)第26章 第三条道路(4)第1章 序第41章 经济为什么会衰落(4)第43章 美好生活:亚里士多德和现代的定义(1)第50章 结语 (2)第8章 现代经济体的活力之源(3)第25章 第三条道路(3)第10章 没有止境的经济增长(2)第58章 参考文献(5)第29章 新社会主义与新社团主义经济(1)第46章 美好与正义(1)第2章 中文版序第19章 经济社会是如何形成的(5)第31章 新社会主义与新社团主义经济(3)第3章 前言第6章 现代经济体的活力之源(1)第5章 概论(2)第32章 各国的满意度(1)第26章 第三条道路(4)第55章 参考文献(2)第19章 经济社会是如何形成的(5)第50章 结语 (2)第6章 现代经济体的活力之源(1)第43章 美好生活:亚里士多德和现代的定义(1)第10章 没有止境的经济增长(2)第15章 经济社会是如何形成的(1)第18章 经济社会是如何形成的(4)第31章 新社会主义与新社团主义经济(3)第14章 精神之火:现代经济如何影响世界(4)第28章 第三条道路(6)第29章 新社会主义与新社团主义经济(1)第24章 第三条道路(2)第9章 没有止境的经济增长(1)第46章 美好与正义(1)第35章 衰败的里程碑(1)第35章 衰败的里程碑(1)第42章 经济为什么会衰落(5)第33章 各国的满意度(2)第14章 精神之火:现代经济如何影响世界(4)第31章 新社会主义与新社团主义经济(3)第16章 经济社会是如何形成的(2)第48章 美好与正义(3)第57章 参考文献(4)第11章 精神之火:现代经济如何影响世界(1)第14章 精神之火:现代经济如何影响世界(4)第5章 概论(2)第50章 结语 (2)第27章 第三条道路(5)第10章 没有止境的经济增长(2)第27章 第三条道路(5)第21章 社会主义的诱惑(2)第21章 社会主义的诱惑(2)第51章 结语 (3)第57章 参考文献(4)第39章 经济为什么会衰落(2)第37章 衰败的里程碑(3)第52章 大事件(1)第39章 经济为什么会衰落(2)第21章 社会主义的诱惑(2)第44章 美好生活:亚里士多德和现代的定义(2)第40章 经济为什么会衰落(3)第10章 没有止境的经济增长(2)第46章 美好与正义(1)第39章 经济为什么会衰落(2)第48章 美好与正义(3)第7章 现代经济体的活力之源(2)第32章 各国的满意度(1)第58章 参考文献(5)第57章 参考文献(4)第16章 经济社会是如何形成的(2)第9章 没有止境的经济增长(1)第45章 美好生活:亚里士多德和现代的定义(3)第7章 现代经济体的活力之源(2)第21章 社会主义的诱惑(2)第56章 参考文献(3)第19章 经济社会是如何形成的(5)第30章 新社会主义与新社团主义经济(2)第11章 精神之火:现代经济如何影响世界(1)第19章 经济社会是如何形成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