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必有缘故

王铎虽然地位很高,但他是个纯文臣,没有军权在手的文臣,又没法影响皇帝,当然不会放在田令孜的眼里,发了牢骚,该去哪照样去哪,没多话。其实田令孜是个没有把精明用到正处的聪明人,事实上他和王铎虽谈不上有多少交情,可也没什么仇,之所以给王相公穿小鞋,是有着深谋远虑的:

首先,是从南北司之争考虑。所谓南北司之争也就是宦官集团和文臣集团的争权,这一争斗贯穿了大半个唐朝。田令孜要在大难之后重塑宦官团体的正面形象,保护大唐中期以来北司压倒南司的“优良传统”。败坏王铎这位目前的文臣领袖的声誉——虽然王相公的实际表现也确属平庸,声誉估计也就是一般般,靠着太原王氏的血统和自己的高文凭吃饭——可以在自己那位皇帝干儿子心里树立一项“良好”观念:看见了吧,一到关键时刻,那些只会玩笔杆子,弄嘴皮子的朝官就要掉链子,真正靠得的,还是咱们这些内臣!

其次,杨复光的崛起,也让田令孜分外蛋疼——哦不,他已经没蛋了——他这叫纠结。虽然大家都是宦官,但杨复光与田令孜从来就不是一条道上的人,甚至于说他们是政敌也毫不为过。但由于机缘配合,在讨伐黄巢的这一系列战争中表现出色,使得杨复光如今不但重兵在握(这是他与王铎的最大不同之处,他有一支直辖的可靠武力),而且在诸道藩镇中树立了很高的威望。于是田令孜很无奈地发现:要继续靠打压——他以前就是这么干的——来阻止这个竞争对手的异军突起,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聪明的人,会通融、懂妥协。眼下的局面就是如果你无法消灭你的对手,那不妨换个思路,设法与他作朋友,这也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因此,拿掉王铎,让杨复光专功,也是田氏宦官集团向杨氏宦官集团伸出的橄榄枝。

当然,田令孜同时也意识到,妥协归妥协,但无论如何也不能让杨复光的影响力超过自己,即使在藩镇那里做不到,至少要在中央,在李儇面前,必须要保持自己第一功臣的光辉形象。

于是,差不多在罢免王总司令和表彰杨总政委的同时,朝中宰相和三川的各地方官员突然联名上表,历数了田令孜自黄巢作乱以来的一项项丰功伟绩:首先建议并亲自护送皇帝巡幸巴蜀,挽救国家于危亡;保护了传国玉玺和历代先帝绘像,使它们免遭“草贼”的蹂躏;带头捐出家产以纾国难等等!总而言之一句话,对于田令孜这种对国家和陛下做出特别重大贡献的盖世忠良,朝廷如果不给予特别表彰,委以非常重任,那简直是伤害了广大干部群众最纯洁的感情。

免得此情此景,李儇感动万分,当即决定,尊重广大干部群众的意见,授予田令孜一个新创造的职务,名字威风八面还嫌不够,干脆威风十面甚至十二面,叫做“十军兼十二卫观军容使”。抛开名字不谈,说实权,就是说田令孜今后就是所有中央禁军的总指挥了。当然很可惜,这个暂时只是个虚名,因为中央禁军目前也没几个人了。但是鸡毛可以当令箭,皇帝的龙毛当然要好好利用,为此,田令孜决定在三川开始征兵,扩充禁军。他的这个行动,在不知不觉间,为朝廷未来的下一次大难埋下了伏笔。

此时,在长安城中的大齐皇帝,可能比默默离开的王铎更加痛苦。浑进通的回报、沙苑的败报,还有不久前华州王遇兵变,赶走了皇弟黄邺、投降唐朝的报告,一起送到了大明宫中黄巢的案头,让伪齐帝黄巢又怒又惊,好个山雨欲来风满楼啊,这场暴风骤雨看样子是躲不过了!

不过黄巢毕竟是纵横天下多年的百战流寇老江湖,可不是吓大的,所谓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为挽回败局,大齐皇帝斟酌一番后,作出了一个灰常爷们儿的决定:集中所有能集中的兵力,与李克用、王重荣、杨复光、朱温等唐廷东线诸军,进行一次一举定生死的大决战!

胜,天下胆寒;败,此生足矣!

于是,双方都竭尽全力向同华地区增兵,至二月十五日,齐唐两军分别集结完毕,阵容均极强大:

齐军精锐共十五万之众,驻防于华州以西三十里的梁田陂,主帅为太尉中书令尚让,副帅侍中赵璋,另外功臣军使林言、京兆尹王璠、以及两位亲王黄邺、黄揆都参与征战;

与之对垒的东线诸路唐军驻扎于沙苑之西的乾坑,计有李克用部三万五千、王重荣部三万、杨复光统率的忠武、荆南两部超过一万、朱温部数千,以及数量不详的义武军,估计总兵力接近十万,数量应该比齐军少,但因为有沙陀军在,平均战斗素质肯定要超过齐军。

二月十六日,由李克用打头,唐军主动发起进攻。齐军除了黄揆、黄邺引一支偏师去袭南华州外,超过十万人的主力大军全部结阵迎敌,以王璠、林言指挥左翼,尚让、赵璋指挥右翼,与李克用等诸路唐军展开殊死搏斗,自黄巢起兵以来,最大的一次会战——梁田陂大战打响!

这次会战从中午一直打到了傍晚,齐军终于支持不住,全军崩溃,败兵遭到唐军的追杀,横尸近三十里,被斩俘达数万之众,这其中还包括伪齐朝的第三号人物,侍中赵璋。齐军真正输到姥姥家了!

不过,齐军主力在梁田陂大败的同时,黄揆、黄邺的偏师袭击华州却获得了小胜,打败叛将王遇,重新夺回了华州。

黄家兄弟没能轻松几天,二月二十七日,梁田陂大战后的第十一天,完成休整的李克用大军包围华州,将黄邺、黄揆困在城中。两位齐朝的亲王一面固守,一面向兄长求救。

长安的大齐皇帝黄巢,见形势越来越不妙,正在做两手准备。他一面派兵三万进驻蓝田,保住东南面这条逃命通道,一面再命尚让为主帅,重整败兵救援华州。李克用闻讯,采取围点打援之策,留少数部队继续包围华州,自己则率主力会同王重荣河中军,挥师西进,迎击来援齐军。三月六日,李克用、王重荣猛击齐军于零口(位于长安之东九十五里,今陕西临潼东北),尚让败军之将难以言勇,再次被气势如虹的李克用打得大败,只能率残兵仓皇逃入长安。李克用乘胜追击,大军进驻东渭桥,并分兵进占渭北。

这时,唐军已经推进到长安近郊,为了给黄巢添堵,李克用采取了类似于今天恐怖主义的作战方式,命康君立、薛志勤两将组织精锐的特种小分队,利用夜晚潜进长安城展开不间断的骚扰性袭击。于是,城中齐军的粮库、军械库时时失火,落单的齐朝官员和士兵频频遭暗杀,全城人心惶惶,不可终日。

三月二十七日,在唐军围城一个月之后,孤立无援的华州被攻克,黄巢的两个弟弟弃城逃走(另一说黄邺被唐军生擒),齐帝国第三次缩小成了长安城邦,而且面临处境远比上两次更加绝望。

四月初,感到大反攻时机已经成熟的唐军京东行营统帅部(此时的事实统帅应是已是杨复光)下令,对长安发起了全面进攻。自然,在这次进攻中打头阵的军队还是李克用和他横扫天下的沙陀军,部份忠武军与河中军也参与进来,配合李克用作战,义成(此时的节度使即前总司令王铎)军和义武(节度使王处存,是李克用的亲家)军随后跟进,连原先那些出工不出力的藩镇,见形势大好,也不愿错过打落水狗和发战争财的良机,纷纷发兵参战。

面对内外交困、强敌压境的恶劣局面,黄巢仍不愿意退出长安,退出这座事实上已经无法防守的危城。为了保住齐朝最后一丝“正统”的象征,黄巢在长安近郊构筑了数条防线,督促齐军拼死抵抗,战况极为激烈。仅在一天之内,唐、齐两军就发生了三次会战,齐军三战三败,城外防线瓦解。

四月五日(也可能是八日或十日,各史书记载不一致),唐军各部集中了一百个都的庞大兵力(按正常编制应为十万人,考虑到太平时军官们倾向于不满编,好吃空饷,战乱时军阀们倾向于超编,以用于争霸,所以唐军参战人数可能超过十万)发动了总攻!

因为后世有被宣传得十分著名的“百团大战”,依同一标准,这里也可以将唐军第二次收复长安的这一系列交战,称作为“百都大战”。

攻城开始,毫无疑问,仍是李克用一如既往地冲锋在前,犹如一柄尖刀,率先突破光泰门(长安禁苑东面北起第二门),攻入了大明宫旁边的皇家禁苑!禁苑,位于长安城之北,范围广大,“东距浐,北枕渭,西包汉长安城,南接都城,东西二十七里,南北二十三里,周一百二十里”,不过其精确范围,今天尚不能确定,还有待考古学家们的研究,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伪帝黄巢的耳力没有问题的话,他应该已经能够听见东边沙陀军疯狂的喊杀声了!看来李克用攻城,也是利用了唐大明宫突出于主城外的特点,试图来一次后世美军最爱的斩首行动。

飞矢流箭越过高墙,已经安居深宫近两年,许久未曾上过前线的齐帝黄巢知道危险已迫在眉睫,终于也急红了眼,亲自撸起袖子,指挥齐军布阵于皇家宫阙的琼楼玉宇间,利用每一间殿堂、每一条御道的有利地形,与突入的李克用军展开激烈巷战。但此时的长安,不是两年多前的潼关,他的“御驾亲征”也无法挽回败局了!

这一战从卯时(上午5:00至7:00)激战到申时(下午15:00至17:00),依旧是李克用军的先头军,首先占领望春-宫升阳殿(位于大明宫正东),齐军在禁苑的防御再次溃败。虽然仍是心有不甘,但黄巢也只能重重地叹了口气:长安,我的帝都,终于还是要和你说再见了!

随后,黄巢下令放火焚烧大明宫和周边禁苑,全军撤出长安,向蓝田方向突围。从广明元年十二月初到现在,黄巢占据长安共计两年零四个月。

从两军主要交战情况来看,黄巢在皇宫纵火的主要目的,应该还是利用大火阻挡追兵。当然也不排除这个丧心病狂之徒有着“我得不到的东西,也不留给别人”的恶劣想法。但黄巢虽然是个几乎没有人性的杀人狂魔,但这里还是要公道的说一句:此时可能性不是太大,因为位于长安主城墙内的太极宫、兴庆宫等未受波及,从黄巢逃亡方向推断,他应该要路过兴庆宫。

而冲进城的各路藩镇军队们,也同样军纪败坏,抢掠、奸-淫、烧杀这些传统保留节目,也不厌其烦地一再上演。想想看,一个完好的皇宫有什么用?只供皇帝一人享乐罢了,于我们有何干?于是,为了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为了在抢夺皇宫的珍宝和美女之后毁灭罪证,攻进皇宫的各藩军队也乐于见到大火漫延。没有一支打着大唐旗号的军队来拯救大唐的皇宫,甚至说不定还有人帮忙多添几把火,让它烧得更有效率,美丽的皇家园林,完全被烈焰与浓烟掩盖。至于已经成为忠臣的李克用,就别指望他这种一心军功的好战分子居然还能想得起来要保护文物了。

黄巢起事以来,空前激烈的“百都大战”结束了,明眼的人都能清楚看出:输家是大齐,但赢家,也决不是大唐。

齐军逃离了长安,大明宫还在燃烧,这座已经渡过了二百多年风霜雨雪的华丽宫城,这座规模比明清紫禁城大了足足四倍的巨大皇宫,这座曾见证过“万国衣冠拜冕旒”之盛世繁华的巍峨殿宇,就这样在熊熊的祝融之焰中,大部份化为了灰烬,给后世留下的,只是断壁残垣,和野草漫漫。

如日之升,则曰大明,当这个名字就象征着无限荣光的建筑群消逝于世间,大唐皇朝曾经的辉煌与荣耀,也如西落的夕阳,确凿无疑地,逝去了……

日落长安,暮色苍茫,前路漫漫,来日苦长,闻者惊心,言者心伤,煌煌大唐,殒逝远方,群魔共舞,貔貅嚣张,生灵涂炭,神州血染,何求彝鼎,祭我国殇!

此战之后,杨复光为收复长安所作的造捷露布中明确提到:“雁门节度使李克用神传将略,天付忠贞,机谋与武艺皆优,臣节共本心相称。杀贼无非手刃,入阵率以身先,可谓雄才,得名飞将。自统本军南下,与臣同力前驱,虽在寝餐,不忘寇孽……自收平京阙,二面皆立大功,若破敌摧凶,李克用实居其首。其余将佐,同效驱驰……”

出名的、得好处的很多,其中以李克用为最,但前任唐军总指挥王铎呢?几乎无人与闻。

李曜心里明白,敬翔拿此来说事,其中必有缘故。

第209章 出镇河中(七)第153章 云州之行(五)第195章 晋李汴寇第212章 秦王变法(一)第209章 出镇河中(廿七)第050章 割发断恩第158章 纷乱景福第209章 出镇河中(十五)第203章 汴梁旧事第209章 出镇河中(廿一)第143章 李曜举贤(上)第182章 路不好走第213章 王业之基(三)第044章 必须要硬第213章 王业之基(四)第008章 火上浇油第214章 秦王之尊(十八)第209章 出镇河中(二十)第210章 力挽天倾(叁十)第214章 秦王之尊(十七)第195章 晋李汴寇第209章 出镇河中(十二)第188章 金珠何来第017章 吾计售矣第145章 李曜举贤(下)第131章 教训孙儿第128章 兄弟之义(下)第209章 出镇河中(十)第206章 淮扬风云(七)第210章 力挽天倾(二十)第212章 秦王变法(二)第060章 得此佳儿第197章 汴军核心第210章 力挽天倾(廿四)第213章 王业之基(七)第214章 秦王之尊(二十)第212章 秦王变法(二)第215章 北都风云(四)第208章 再定关中(三)第177章 我嫁给他第166章 洺州刺史(二)第092章 神木来使第213章 王业之基(六)第210章 力挽天倾(八)第212章 秦王变法(二)第021章 执迷不悟第023章 憨娃扬威第208章 再定关中(八)第197章 汴军核心第214章 秦王之尊(卅五)第102章 攻守夜袭(下)第210章 力挽天倾(叁三)第216章 再续盛唐(五)第213章 王业之基(十八)第210章 力挽天倾(廿五)第209章 出镇河中(四)第195章 晋李汴寇第161章 接连失利(三)第210章 力挽天倾(十四)第150章 云州之行(二)第213章 王业之基(二十)第092章 神木来使第210章 力挽天倾(叁四)第196章 顺水推舟第211章 掌控四镇(四)第210章 力挽天倾(廿八)第128章 兄弟之义(下)第057章 河东派系(上)第215章 北都风云(二)第213章 王业之基(二)第070章 阵俘孙揆第203章 汴梁旧事第209章 出镇河中(廿九)第212章 秦王变法(二)第051章 吟滹沱河第021章 执迷不悟第211章 掌控四镇(四)第210章 力挽天倾(廿三)第029章 潞州惊变第193章 危地最安第212章 秦王变法(六)第065章 外间动向第212章 秦王变法(一)第214章 秦王之尊(廿二)第093章 守城之术第215章 北都风云(廿四)第213章 王业之基(十二)第213章 王业之基(十七)第216章 再续盛唐(六)第055章 谈笑夺权第105章 两雄争锋第215章 北都风云(十七)第004章 五郎大才第210章 力挽天倾(廿三)第209章 出镇河中(六)第211章 掌控四镇(三)第046章 太原王氏第213章 王业之基(十四)第175章 规划未来(补全)第209章 出镇河中(二)
第209章 出镇河中(七)第153章 云州之行(五)第195章 晋李汴寇第212章 秦王变法(一)第209章 出镇河中(廿七)第050章 割发断恩第158章 纷乱景福第209章 出镇河中(十五)第203章 汴梁旧事第209章 出镇河中(廿一)第143章 李曜举贤(上)第182章 路不好走第213章 王业之基(三)第044章 必须要硬第213章 王业之基(四)第008章 火上浇油第214章 秦王之尊(十八)第209章 出镇河中(二十)第210章 力挽天倾(叁十)第214章 秦王之尊(十七)第195章 晋李汴寇第209章 出镇河中(十二)第188章 金珠何来第017章 吾计售矣第145章 李曜举贤(下)第131章 教训孙儿第128章 兄弟之义(下)第209章 出镇河中(十)第206章 淮扬风云(七)第210章 力挽天倾(二十)第212章 秦王变法(二)第060章 得此佳儿第197章 汴军核心第210章 力挽天倾(廿四)第213章 王业之基(七)第214章 秦王之尊(二十)第212章 秦王变法(二)第215章 北都风云(四)第208章 再定关中(三)第177章 我嫁给他第166章 洺州刺史(二)第092章 神木来使第213章 王业之基(六)第210章 力挽天倾(八)第212章 秦王变法(二)第021章 执迷不悟第023章 憨娃扬威第208章 再定关中(八)第197章 汴军核心第214章 秦王之尊(卅五)第102章 攻守夜袭(下)第210章 力挽天倾(叁三)第216章 再续盛唐(五)第213章 王业之基(十八)第210章 力挽天倾(廿五)第209章 出镇河中(四)第195章 晋李汴寇第161章 接连失利(三)第210章 力挽天倾(十四)第150章 云州之行(二)第213章 王业之基(二十)第092章 神木来使第210章 力挽天倾(叁四)第196章 顺水推舟第211章 掌控四镇(四)第210章 力挽天倾(廿八)第128章 兄弟之义(下)第057章 河东派系(上)第215章 北都风云(二)第213章 王业之基(二)第070章 阵俘孙揆第203章 汴梁旧事第209章 出镇河中(廿九)第212章 秦王变法(二)第051章 吟滹沱河第021章 执迷不悟第211章 掌控四镇(四)第210章 力挽天倾(廿三)第029章 潞州惊变第193章 危地最安第212章 秦王变法(六)第065章 外间动向第212章 秦王变法(一)第214章 秦王之尊(廿二)第093章 守城之术第215章 北都风云(廿四)第213章 王业之基(十二)第213章 王业之基(十七)第216章 再续盛唐(六)第055章 谈笑夺权第105章 两雄争锋第215章 北都风云(十七)第004章 五郎大才第210章 力挽天倾(廿三)第209章 出镇河中(六)第211章 掌控四镇(三)第046章 太原王氏第213章 王业之基(十四)第175章 规划未来(补全)第209章 出镇河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