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力挽天倾(廿五)

李曜心中虽然诧异,面上却已露出笑容:“可是庐阳县主芳驾?牙兵,放行。”

果然,从楼下走上一名身材婀娜的女子,虽然头戴帷帽,有面纱遮挡容貌,但看衣衫装扮,不是庐阳县主杨潞,又能是谁?

杨潞身份不同,李曜主动站起身来,在场其余人也只得随之起身。杨潞这才主动行了个万福,道:“去年蒲帅出使扬州,家尊便时常盛赞蒲帅之能,今日奴闻蒲帅于鹳雀楼设宴,为东升新城之起建延揽股东,更听说蒲帅此番招股不限地域、身份,实在喜不自禁,这才不请自来,还望蒲帅勿怪。”

李曜回了一礼,笑道:“县主客气了,若是县主也愿出资一份,为蒲州之东升新城建设更添助力,某欣喜尚且不及,何来怪责?来人,添一贵席……县主请坐。”

又是一番俗礼过后,所有人重新落座,李曜才又道:“县主既有心参股,某便将其中细节再说一次与县主知晓……”

杨潞微微一笑,摇手道:“蒲帅何须如此?扬州蒲州,交往甚密,你我二人,往来更非初次,这般细务有甚好说,难不成奴家还能信不过蒲帅么?”

李曜微微错愕,心道:“我跟你虽有几次私下交换,可那时候你开口要价可从不客气,怎的今天转了性,连详细条款都能放心到不去听了?”他对杨潞始终抱有一定程度的戒心,当下心中便多了个心眼,只是礼貌性保持笑容,却未搭腔。

杨潞却似乎全无感觉,仍是言语带笑,继续道:“蒲帅,奴家听说,这东升新城头期工程预计耗资三百万贯,其中开放募资一百二十万贯,可是如此?”

李曜点头:“不错,确实如此。”

杨潞笑容更盛,道:“奴家愿代家尊出资五十万贯入股新城。”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靳蓿直接站了起来,一拱手便要说话,李曜心中虽然也自惊讶,却格外镇定,伸手朝靳蓿微微虚压,制止他出声。然后略一沉吟,朝杨潞道:“方才,各大世家还在怀疑某这河中府修建新城,本金是由河中出,还是由河东出……县主就不担心某画下画饼,最终却做不成事么?”

шωш ✿Tтkд n ✿C ○

杨潞笑道:“怪只怪河东军械监名头太大,蒲帅一说出资,各家都只以为蒲帅必从河东军械监调拨钱帛,却不知蒲帅可用款项还多着……”她微微侧身,朝王抟一拱手:“王相公曾判度支多年,精于财政,奴想请问一句:王相公以为河中节度使府会缺这区区不到二百万贯么?”

王抟道:“河中镇的两税留使究竟多少,某并不知详情,但河中蒲、晋、绛三州皆是富裕之地,想来两税留使以及营田都不在少数,至于军府商产,历来不薄,是以河中节度使府实不拮据。更何况,河中还有两池……我意天下诸藩,怕是少有可与河中比富者。”

王抟判度支多年,对于大唐朝廷以及各藩镇经济情况,自然极为了解。寻常节度使府的三大收益刚才他都已经提到,分别是两税留使部分、营田所得和军府经商收益,另外河中还额外有两池盐场的利益,当然少不了。

德宗以后,藩镇的基本财政收入就是两税收入。当时,两税收入之中,归方镇支配的只是留使部分。它在整个收入中占多大比重,因各地物产、户口、军队多寡等情况不同而有所不同。但从全国范围来看,地方留占的两税大约占三分之二左右。建中时“每岁天下共敛三千余万贯,其二千五十余万贯以供外费,九百五十余万贯供京师。”这只是钱额,另外还有米麦外费一千四百万斛,京师二百万斛。按照元和时“国计簿’的数宇,全国总额是三千五百一十五万一千二百二十八贯石,各种榷税收入皆在其内。文宗时王彦威作《供军图》说全国收入三千五百余万,恐怕就是根据“国计簿”。王彦威分析兵费在全国财政中的比重说:

起至德,乾元之际,迄于永贞、元和之初,天下有观察者十,节度二十有九,防御者四,经略者三。椅角之师,犬牙相制,大都通邑,无不有兵,都计中外兵额约九十九万,通计三户资一兵。今夭下租赋,一岁所入,总不过兰千五百余万,而上供之数三之一焉;三分之中,二给衣赐,自留州留使兵士衣赐之外,其余四十万众,仰给度支。

王彦威在这里提到了两个三分之二。一是留州留使占总收入的三分之二,上供为三分之一。二是供军费用占总收入的三分之二,其他开支仅占三分之一。

当然,这只是总的情况,就各镇的情况而言,则不尽如此。元和六年(811)十二月辛未敕云:“其涪州缘属荆南,有供荆南节度钱二千四百贯,今随本州割还黔府,兼于涪州送省钱三千八百贯文内更取一千五百贯,添赐黔府见将士军资。”这个决定是针对黔中遭水灾,军资不济的情况作出的。涪州从荆南割属黔中,其原送使钱二千四百贯增加一千五百贯,为三千九百贯,同时其上供钱则从原来的三千八百贯减少一千五百贯,为二千四百贯;留州部分不变。上供与送使的比例从1.6:1变成1:1.7。

而《吴地记》所载苏州的情况则有不同,上供三十万六千八百三十贯,留州十七万七千七百二十贯,送使十七万八千三百四十九贯,总额为六十九万二千八百八十五贯。上供、留州、送使的比例约是44%:28%:28%。可见南方上供数额远远不止三分之一,几乎占一半,远远高于北方藩镇。当然这也说明江南作为唐廷的“钱袋子”由来已久、名副其实。

wωω ▲ttκǎ n ▲C〇

而营田则是方镇两税收入之外的另一个重要收入来源。唐代藩镇营田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营田所得可抵预算中的本镇军资或度支所拨衣粮,如大和三年(829)五月中书门下奏称,观察使若上陈刺史政迹,“须指实而言”、“如称营田课则所效,须云本合得若干万石,在任已来加若干万石。其所配斛斗便请准数落下,支所供本道本军斛斗数。如不是供本军本道解斗,则申所司收管支遣,以凭考核。”于此可见营田收入要么抵充军粮,要么申报有司收管。对于这类性质的营田,落镇是没有热心的。他们认为:“疲兵于陇亩,缓急非所用也。”

另外一种情况下的营田收入可以为地方自己支配。《资治通鉴》有载:“诸将言于秦成防御使李承勋曰:明公开营田,置使府,拥万兵,仰给度支,将士无战守之劳,有耕市之利。”所谓“耕市之利,即指“营田之利”和“关市之利。”秦成防御使军队既“仰给度支’,而又有“耕市之利。”可见其营田收入是完全由本镇支配的。穆宗元和十五年二月诏在诸道除边军营田外,其军粮既取正税米分给,其所管营田自合军中资用、不合取百姓营田,并以疮地迥换百姓肥浓地。其军中如要营田,任取食粮健卒,而不得辄妄招召。”这条诏书说明,朝廷对“其军粮既取正税米分给”的内地诸军营田并不怎么感兴趣,故说“如要营田,任取食粮健卒”。因为这些营田完全是归“军中资用”的。唯一的问题是这类屯田究竟有多少。以河中而言,因为蒲、晋、绛三州农业发展比较好,在后世山西省也是主要的农产区,所以营田较多,收益也比较可观,赡军不仅充足,而且有余。

营田所收为实物,还有一些征敛钱货的杂税收入,主要有盐铁、茶税、酒税、商税等,而譬如河中有两池盐场,因此盐税是相当大的一笔收入。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可大可小的收入,便是自行经商。

很多人只知中国古代一直重农抑商,但却不知道唐代的开放以及到了古代的巅峰,连各藩镇自己都有商业收入。因为诸道藩镇不仅征商税商,自己还经商。

大历十四年十月有敕:“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扬州置邸肆贸易者罢之。先是,诸道节度、观察使以广陵当南北大冲,百货所集,多以军储贸贩,别置邸肆,名托军用,实私其利焉。”

这里的“名托军用,实私其利焉”,固然是对藩帅假公济私的揭露,但同时又从侧面反映出,若是出于“军用”,是可以置邸“贸贩”的。这是建中以前的情况。两税法以后的例子也有。如文宗开成时汴州节度使李绅“上言于本州置利润楼店”,尽管“议者以与下争利,非长者所宜”,还是获得了皇帝的同意。另外还有“官沽”,即由官府卖酒,实际上一也是一种商业活动。大和元年(827)江西观察使李宪曾“以军用不足,奏请禁百姓造酒,官中自沽。”这已是藩镇自己垄断酒的生产和销售了。刘从谏也曾在泽潞“卖铁、煮盐。”又利用商人贩易取利,“大商皆假以牙职,使通好诸道,因为贩易。”

实际上这就是后世国家资本主义式的一种财富控制办法,有些像国家垄断,这个事情李曜熟悉得不能再熟悉。

当然有收入就有支出,两税法时期藩镇的财政支出大体可划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是在“长行旨”条内具体载明的分配项目,主要有上供、供军、官吏奉料和州府杂给等,可称之为基本支出。第二大类是不在“长行旨”条之内的特别支出,主要有进奉、赏赐军士、廉使常用钱等名目。

官吏俸禄和州府杂给一般不算什么大数目,剩下的上供、供军才是主要支出,这一时期的士兵每年每人要花费二十四贯左右,以李曜麾下近五万大军计算,每年正常供军为一百二十万贯,但李曜在供军上花费很大,如果算上军械监在器械开发和配装上的花费,每人每年几乎可以达到五十贯以上,那么李曜每年的支出就几乎是要翻上一倍,达到每年240万贯。

但王抟刚才已经提到,河中除了这些其他藩镇都有的收入之外,还另有一个聚宝盆:两池盐场。”

------------------------------

PS:在关中出现大的变乱,明确需要李曜出兵之前,眼下这段剧情主要是“种田”,因此可能有些枯燥,耐心不那么好的朋友,可以等过一段时间再一起看。

另外,种田的情节,有一部分是为了要体现李曜将来进行改革时的思路的。

第067章 王妃密函第212章 秦王变法(三)第214章 秦王之尊(三十)第110章 克用之媒第031章 心意微变第092章 神木来使第214章 秦王之尊(八)第214章 秦王之尊(二十)第209章 出镇河中(六)第200章 必有缘故第208章 再定关中(五)第209章 出镇河中(六)第208章 再定关中(三)第031章 心意微变第041章 嫂嫂诱惑第213章 王业之基(十一)第213章 王业之基(九)第215章 北都风云(三)第142章 求贤定策第216章 再续盛唐(三)第059章 诗激克用第205章 金蝉脱壳(下)第025章 王弘托孤第206章 淮扬风云(六)第209章 出镇河中(廿四)第205章 金蝉脱壳(上)第077章 李曜练兵第210章 力挽天倾(一)第207章 邢洺之乱(一)第052章 “当世大才”第043章 再生一计第210章 力挽天倾(十四)第141章 林甫之后第211章 掌控四镇(廿一)第169章 洺州刺史(五)第215章 北都风云(廿二)第073章 翊麾校尉第213章 王业之基(十三)第210章 力挽天倾(十)第210章 力挽天倾(廿九)第215章 北都风云(七)第211章 掌控四镇(十九)第209章 出镇河中(廿五)第215章 北都风云(十四)第210章 力挽天倾(叁十)第054章 双雄之战第211章 掌控四镇(十四)第088章 胜败之论第146章 孤意已决第153章 云州之行(五)第215章 北都风云(廿一)第214章 秦王之尊(十五)第210章 力挽天倾(十六)第070章 阵俘孙揆第206章 淮扬风云(七)第210章 力挽天倾(六)第188章 金珠何来第211章 掌控四镇(十四)第214章 秦王之尊(廿六)第048章 父子决裂第143章 李曜举贤(上)第214章 秦王之尊(四)第216章 再续盛唐(四)第167章 洺州刺史(三)第215章 北都风云(廿二)第206章 淮扬风云(四)第214章 秦王之尊(廿七)第105章 两雄争锋第114章 怕,不可耻第002章 五郎还魂第214章 秦王之尊(八)第049章 五郎断案第210章 力挽天倾(十四)第040章 怒闯香闺第215章 北都风云(十六)第211章 掌控四镇(十五)第184章 盈香妙坊第113章 盖寓之劝第184章 盈香妙坊第086章 唯君唯民第057章 河东派系(上)第075章 此媒难说第179章 知己知彼(上)第213章 王业之基(十四)第214章 秦王之尊(廿八)第175章 规划未来(补全)第107章 决议退兵第009章 神兵初成第215章 北都风云(八)第214章 秦王之尊(十三)第214章 秦王之尊(十九)第211章 掌控四镇(十七)第022章 战术大师第032章 深林遇虎第210章 力挽天倾(二)第045章 李暄定毒第021章 执迷不悟第051章 吟滹沱河第209章 出镇河中(廿三)第214章 秦王之尊(廿六)
第067章 王妃密函第212章 秦王变法(三)第214章 秦王之尊(三十)第110章 克用之媒第031章 心意微变第092章 神木来使第214章 秦王之尊(八)第214章 秦王之尊(二十)第209章 出镇河中(六)第200章 必有缘故第208章 再定关中(五)第209章 出镇河中(六)第208章 再定关中(三)第031章 心意微变第041章 嫂嫂诱惑第213章 王业之基(十一)第213章 王业之基(九)第215章 北都风云(三)第142章 求贤定策第216章 再续盛唐(三)第059章 诗激克用第205章 金蝉脱壳(下)第025章 王弘托孤第206章 淮扬风云(六)第209章 出镇河中(廿四)第205章 金蝉脱壳(上)第077章 李曜练兵第210章 力挽天倾(一)第207章 邢洺之乱(一)第052章 “当世大才”第043章 再生一计第210章 力挽天倾(十四)第141章 林甫之后第211章 掌控四镇(廿一)第169章 洺州刺史(五)第215章 北都风云(廿二)第073章 翊麾校尉第213章 王业之基(十三)第210章 力挽天倾(十)第210章 力挽天倾(廿九)第215章 北都风云(七)第211章 掌控四镇(十九)第209章 出镇河中(廿五)第215章 北都风云(十四)第210章 力挽天倾(叁十)第054章 双雄之战第211章 掌控四镇(十四)第088章 胜败之论第146章 孤意已决第153章 云州之行(五)第215章 北都风云(廿一)第214章 秦王之尊(十五)第210章 力挽天倾(十六)第070章 阵俘孙揆第206章 淮扬风云(七)第210章 力挽天倾(六)第188章 金珠何来第211章 掌控四镇(十四)第214章 秦王之尊(廿六)第048章 父子决裂第143章 李曜举贤(上)第214章 秦王之尊(四)第216章 再续盛唐(四)第167章 洺州刺史(三)第215章 北都风云(廿二)第206章 淮扬风云(四)第214章 秦王之尊(廿七)第105章 两雄争锋第114章 怕,不可耻第002章 五郎还魂第214章 秦王之尊(八)第049章 五郎断案第210章 力挽天倾(十四)第040章 怒闯香闺第215章 北都风云(十六)第211章 掌控四镇(十五)第184章 盈香妙坊第113章 盖寓之劝第184章 盈香妙坊第086章 唯君唯民第057章 河东派系(上)第075章 此媒难说第179章 知己知彼(上)第213章 王业之基(十四)第214章 秦王之尊(廿八)第175章 规划未来(补全)第107章 决议退兵第009章 神兵初成第215章 北都风云(八)第214章 秦王之尊(十三)第214章 秦王之尊(十九)第211章 掌控四镇(十七)第022章 战术大师第032章 深林遇虎第210章 力挽天倾(二)第045章 李暄定毒第021章 执迷不悟第051章 吟滹沱河第209章 出镇河中(廿三)第214章 秦王之尊(廿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