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幽州行营

当然,平静的表面下,早已暗藏汹涌,酝酿的潜流只待激发便会形成惊涛骇浪,将整个东北的汉辽双方包卷进去。

辽东乃是主攻方向,东路军乃是北伐主力,精兵最众,将校最多,实力最为雄厚,但是兵马的调动并不慢,在太子**抵达幽州不久,便已全部集结完毕。

当然,也正因为人数众多,统筹起来才不如中西路那边灵活机动,且因军队成分复杂,马步军、禁边军包括地方军队以及辅卒、乡勇,乃至军前听用的壮丁。

这么来源不一的人聚集在一起,想要将之糅合在一起,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进行一定的整合训练,以方便指挥调度。

赵匡胤虽然第一次统帅如此大军作战,但其统帅属性很高,再兼身经百战,也善于驭将,自然清楚其间关节,不会贸然行动。

因此,哪怕有不少将领,按捺不住,几度请战,都被他压制下去了,甚至于闹到太子**那边,也没有用。

对于**来说,作为统帅出征以来,第一次大的考验,便是将帅意见之争了。赵匡胤作为国公,作为过去禁军统帅,在军队中威望不小,但也不是绝对的,似乎马仁瑀、李汉琼等边将,就没有那么地买账。

当一干将领找到他请战时,一个插手大军决策的机会就摆在了面前,太子尊位、大元帅身份,可以让**轻易地干涉大军。

所幸,**没有飘,心怀郑重,如履薄冰,始终牢记着刘皇帝的嘱托,拒绝了急于进攻建功的将领们。

同时,**也发现了他作为名义上北伐统帅的第一个与意义,并逐渐找准定位,那就是协调将帅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全力支持赵匡胤的决策,一方面对下面的将领们进行安抚,稳定军心。

没人敢不给太子殿下面子,进军之争,得到平息,而赵匡胤在**的支持下,也稳定地按照自己的节奏向前推动。

在大军集结的半个多月间,一心扑在各路军队的操训以及士气激励上,并大举积蓄粮草、军械,同时与高怀德、王彦超等参与北伐的高级将帅商讨进兵方略。

打辽东是枢密院制定的战略,但在具体的执行上,一如此前的风格,给了前线将帅充分的自主权。具体如何进兵,自然是赵匡胤等人重点考虑的东西。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兵力的配置也已然铺开了,狭长的辽西走廊上,汉辽双方的侦探活动频繁而激烈,候骑的厮杀缠斗就没有平息过,每天都有人死亡,每天都有各种真真假假的军情传来。

榆关是进兵辽西的基地,幽州则是北伐大军的后方,加上辅卒、壮丁,足足二十四万人集结于此,营垒布置,连绵数十里,声势不可谓不浩大。

当然,对经历过前次北伐的幽燕士民而言,这点阵仗也不算什么了,见识过一次后,再见也就没有那般震撼。

只是,作为一线的道州,战争降临,需要提供的支持需求最高,受到的影响是最大。

对太子**而言,也是一种全新的体会,这么多军队,他不是没有经历过,当年平南之时,他奉诏前往金陵犒师,就是差不多的情况。

只不过,那一次他只是作为皇帝与朝廷的使者,进行犒活动,而这一次,他是统帅,名正言顺的统帅,他需要对北伐大军负责。

虽在幽州,但**谢绝了幽州府的邀请,没有安逸地待在城中,而选择住在军营中,同甘共苦谈不上,但至少与将士待在一起。

在马怀遇的跟随到,**漫步在辎重营内,这段时间,他除了在行辕中听取将帅们筹谋计划,学习如何统帅,剩下的大多用在巡察军营。想要治军,首先得了解将士。

这对**来说,这段比较新奇体验,特殊的经历,过去,他是高居庙堂,基本与公卿大臣们接触,如今,他得学着同没有足够涵养的将领以及士兵们打交道。

整座行营,并没有那么得热闹,这是在战时,严厉的军纪约束下,各军都安分地待在营中,除了出操训练,不敢有任何逾矩。

要说动静,还得属辎重营,这也是占地最广、人数最多的一地,而行营粮料使乃是韩徽,河内公韩通之子,此前已然官居户部尚书。

当年北伐,就曾在军中效力,在南口大战中立下了大功,从那之后,更受留皇帝赏识,步步提升,历经兵、法、财等多任要职,直至部司首脑。

此番,为了北伐大业,刘皇帝不只派出了精兵强将,最为重视的后勤也是能才干吏,后方有张美负责整个大军的转运供给,军前则是韩徽统筹。

哪怕到如今,自南方仍旧有大量的军需物资转运而来,充实军仓,同时也有不少向榆关输送。而幽州城内的官仓,也早已装满了。

看着来往的车辆,满目的粮仓,吆喝的官吏,进出的丁壮,**是真切地感受到战争的繁琐与复杂,仅维持这座辎重营的有序运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何况于统帅大军作战,而这些细节琐碎的东西,是**此前从未经历过的。

过去,处理那些纷繁的奏章公务,只需要审阅签字,都觉复杂了,如今看来,具体的下达执行,才是真正考验能力。

深受刘皇帝的影响,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个道理,**算是牢记在心了,对于后勤工作,也极其重视。幽州城内的粮苦、武库,他已经巡察过两次了,这辎重营也来了数次,城外粮械的储藏保护还要更加注意些。

“臣参见太子殿下!”得知太子又来了,正在安排一批粮食入库的粮料使赶忙前来迎拜,脚步匆匆。

初夏的天气还不算炎热,但其人额头满是大汗,不知是累的,还是忙的,注意到此人一身的尘土与污垢,显然很投入工作,**满意地问道:“眼下行营中有多少军粮了?”

“回殿下,粮米目前已增至二十七万石,今明两日内,可补足三十万石!粮面已有九万石,燕山道还能再供应一万石!”粮料使赶忙答道:“另有草料七万石,屯于的东南侧......”

“草料似乎有些短缺啊?”**凝眉道:“大军中牲畜众多,七万石,可能支撑消耗!”

闻言,粮料使赶忙解释道:“回殿下,这四日间,又有五万石运往榆关使用了!”

闻之,**这才了然,指示道“务必注意防雨、防潮、防火!”

“殿下放心,韩尚书也有严格叮嘱,臣等不敢怠慢!”

“韩尚书呢?可在营中?”**问。

“武清港有一批粮料通过海路运抵,韩尚书亲自前往查看接收了!”粮料使应道。

闻之,**点点头叹道:“韩尚书如此亲力亲为,值得褒奖啊!”

“疗伤药材可曾足备?”

“蒲阴那边正在全力向行营供应,另朝廷也自京畿、河南调配!”

河北蒲阴,可是大汉有名的药都。

“疗伤之用,断不可缺,一定要加紧筹备!”**道。

看了看辎重营中忙碌的景象,没有一个人停歇,**继续问:“人手可还足备?”

闻之,粮料使苦笑着答道:“如何能不缺,如今各处皆缺人手,如今仅行营中供调配的辅卒、丁夫就有四万余人,但仍觉不够用!”

“我会同楚使君(燕山布政使楚昭辅)商量商量,看能否再征调一些民力!”**叹道。

“谢殿下!”粮料使面色一喜,应道。

伸手拍了拍其肩膀,**郑重道:“你们辛苦了!不过,陛下不只一次说过,打仗打得是粮草、军械,拼的是国力,只有军需补给充足了,将士们方可无后顾之忧地作战,放手杀敌!

如今还未大举进兵,仍旧调度筹措的时间,待到大军东进,那时将更加繁忙,要抓紧啊!你们的任务,很重要啊!”

“是!臣等定然尽力而为,不敢懈怠!”粮料使面色一肃,郑重道。

“好!很好!你去处理事情吧,我在营中看看......”

第129章 勋贵与官僚第220章 阵斩高模翰第32章 郭氏之虑第256章 辽帝的决断第1799章 宿醉风波第332章 党巡检当街怒斥权贵子第53章 兵临删丹第354章 扯后腿的在朝中第338章 争执第437章 改变的契机第63章 朝廷应对第353章 信使第88章 秋后算账(续)第109章 大相国寺第372章 正常说话!第165章 安排,又去一宿将第75章 去吧,杨无敌!第1806章 燕燕,帮我参谋一二第413章 分食第1763章 二度卸任第211章 太子挂帅第115章 冬月第207章 燕王心迹第114章 三月为期第2067章 太宗篇14 向左向右第136章 收一将,纳一妃第93章 升迁第88章 秋后算账(续)第397章 盐事暂定第16章 异见第119章 回京第229章 孟昶:七宝溺器,好用第1807章 无不可杀之人第507章 一缕叹息第152章 听政3第8章 琼林宴第304章 过去的三年第49章 求援第204章 事态扩大第407章 一人连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4章 坤明殿-崇政殿第135章 韬光养晦第387章 就国第86章 活下来,就是名将第242章 一将功成万骨枯第51章 诏令西进第354章 贵妃母子第309章 交待后事第58章 正面互怼第129章 叔父第362章 新齐与新楚第444章 求而不得第19章 韩熙载都等急了第230章 压力都不小第34章 崇元殿中第19章 赵匡赞北上第403章 抓起来!第240章 家宴第14章 腹黑之谋第10章 如此处置第253章 运筹千里王枢密第108章 井陉第413章 分食第422章 安东国的第一个冬季第170章 艰难的乾祐二年第103章 贼首狠决,官军待发第219章 蒲川罪民第195章 有此人,河西何愁不治第102章 攻心疲敌第76章 大才蒙尘第53章 改国号,去帝位,称臣修贡第68章 离京前的安排第229章 耶律琮的建议第25章 析分枢密之权第1761章 新问题第155章 河东风云(2)第311章 李沆第105章 卢多逊急了第133章 纳了第82章 瓦桥关第307章 南国风雨第303章 兄弟之间第98章 追捕第35章 室韦覆灭第120章 征服者刘承祐第34章 苦难第346章 底层第23章 夜宴第425章 安东国的太子第1704章 崇政殿内第319章 大将早逝第332章 党巡检当街怒斥权贵子第185章 赐宴第79章 滏阳之捷第74章 十八日,御驾幸淮南第326章 再用老将第23章 老臣凋零第369章 皇帝不好伺候第103章 郭王会第187章 北疆流犯
第129章 勋贵与官僚第220章 阵斩高模翰第32章 郭氏之虑第256章 辽帝的决断第1799章 宿醉风波第332章 党巡检当街怒斥权贵子第53章 兵临删丹第354章 扯后腿的在朝中第338章 争执第437章 改变的契机第63章 朝廷应对第353章 信使第88章 秋后算账(续)第109章 大相国寺第372章 正常说话!第165章 安排,又去一宿将第75章 去吧,杨无敌!第1806章 燕燕,帮我参谋一二第413章 分食第1763章 二度卸任第211章 太子挂帅第115章 冬月第207章 燕王心迹第114章 三月为期第2067章 太宗篇14 向左向右第136章 收一将,纳一妃第93章 升迁第88章 秋后算账(续)第397章 盐事暂定第16章 异见第119章 回京第229章 孟昶:七宝溺器,好用第1807章 无不可杀之人第507章 一缕叹息第152章 听政3第8章 琼林宴第304章 过去的三年第49章 求援第204章 事态扩大第407章 一人连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4章 坤明殿-崇政殿第135章 韬光养晦第387章 就国第86章 活下来,就是名将第242章 一将功成万骨枯第51章 诏令西进第354章 贵妃母子第309章 交待后事第58章 正面互怼第129章 叔父第362章 新齐与新楚第444章 求而不得第19章 韩熙载都等急了第230章 压力都不小第34章 崇元殿中第19章 赵匡赞北上第403章 抓起来!第240章 家宴第14章 腹黑之谋第10章 如此处置第253章 运筹千里王枢密第108章 井陉第413章 分食第422章 安东国的第一个冬季第170章 艰难的乾祐二年第103章 贼首狠决,官军待发第219章 蒲川罪民第195章 有此人,河西何愁不治第102章 攻心疲敌第76章 大才蒙尘第53章 改国号,去帝位,称臣修贡第68章 离京前的安排第229章 耶律琮的建议第25章 析分枢密之权第1761章 新问题第155章 河东风云(2)第311章 李沆第105章 卢多逊急了第133章 纳了第82章 瓦桥关第307章 南国风雨第303章 兄弟之间第98章 追捕第35章 室韦覆灭第120章 征服者刘承祐第34章 苦难第346章 底层第23章 夜宴第425章 安东国的太子第1704章 崇政殿内第319章 大将早逝第332章 党巡检当街怒斥权贵子第185章 赐宴第79章 滏阳之捷第74章 十八日,御驾幸淮南第326章 再用老将第23章 老臣凋零第369章 皇帝不好伺候第103章 郭王会第187章 北疆流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