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亦有其忧

bookmark

巨马河发于太行山脉,中聚百水,汇千泉,经十渡,渐成大河,终横亘于幽南大地,滚滚东流,不舍昼夜。量大流急,恰如其名,似巨马奔腾,水势浩大,同两岸沟壑、山谷、泉涌,构成一幅风光雄奇秀丽的画卷。

千年以来,巨马河滋润孕育了两岸百姓,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灾难与苦难,以其地理水文情况,汹涌的河水,就如一头暴戾而不受约束的猛兽,稍不乐意,就会挣脱沟壑岸壁的束缚,侵害沿岸田亩、房舍。

在前几年,大汉水患频发之际,巨马河中下游,便是重灾区,官军民财产损失十分严重。同样的,沿巨马河,也是大汉北面的防御重心,防线依托。

顺着巨马河,一支骑兵自东向西,沿溯流方向行进。千骑轻驰,虽挂汉旗,但甲备服色,明显有异于汉军,这一行,正是奉诏南来的燕王赵匡赞一行。

赵匡赞现年三十四岁,面貌方正威严,气度出众,那是种常年浸淫权力而成就的风采。着银甲,披军袍,身处燕骑之中,从容的表情间,却氤氲着一抹凝重。他们这一行南下,是经过永清军,自雄安军渡巨马河,在西向顺安军。

就如同往常,率军护卫赵匡赞南来的,仍是赵思绾,这个燕军中最凶悍的战将,也是赵匡赞麾下第一大将,统领着燕军中最精锐的军队。

经过时间的沉淀,赵思绾脸上的伤痕,也越显狰狞可怕。驱马前行间,赵思绾也不由观察着周遭的地理,良久,指着巨马河说道:“大王,这一路走来,沿巨马河,汉军的守备,十分森严啊!关河相配,堡垒勾连,犬牙交错,这般严密......”

闻其言,赵匡赞不由回过神,瞥着他:“幽南一马平川,无险可守,朝廷修关防,屯精兵,以备契丹,何足为怪?”

“防备契丹人?”赵思绾当即道,显得有些不以为然:“如今汉辽之间,已经和平了近五年,双方相安无事,契丹无南下之意。汉军如此严密布防,也不知在防御谁?”

“你此言,可有失偏颇!”赵匡赞凝眉,盯着赵思绾:“你口中所说,隐言讽忌,有什么话,何不直说?”

沉默了下,赵思绾道:“大王,我虽然是一介武夫,但也看得出来,汉帝野心勃勃。如今开始剪除南方诸国,而一旦其将南方平定,必然北上用武。

本书由公众号整理制作。关注VX【书友大本营】,看书领现金红包!

别人或许忌惮契丹,但汉帝绝对不会,想当年,不及弱冠,便敢率不足万军,抓住机会,一举击破几十倍的辽军,大造伤亡,重创胡人。河北未定,契丹人的势力仍旧遍布幽冀,他就敢派先王,北袭幽州,一举奠定了其后十年的北方局面,而我们,为大汉屏障,也一直到如今。

但像汉帝这样的君王,又岂会允许北面一直受制于人,将来必定北上。而一旦汉军大举北伐,首当其中的,不是契丹人,而我们幽州啊。

到时候,大王如何自处?将士如何应对?幽燕何去何从?”

听赵思绾这么一番言论,赵匡赞不禁露出一抹讶异,看着他:“没曾想,刺面猛士,生啖虏肉的赵将军,竟然有如此见识,这可让孤刮目相看呐!”

赵思绾应道:“性命攸关,前途攸关,末将不得不多想,这种情形,末将也思考多年,方才有所得!”

“孤还记得,早些年的时候,你还不甚服气天子,说栾城之战,乃是其运气,侥幸得胜,虚言夸大战果......”赵匡赞轻笑道。

赵思绾似乎回忆了一番当年的心态,苦笑道:“不瞒大王,当年汉帝不过一少年,行军作战,能起何作用,窃以为军中镀金。另一方面,栾城之战,或有运气缘故,但有其决断与胆略,也非寻常,当初只以年纪而有所轻视罢了。

然而,这些年来,大汉在其治理下,日益繁盛,兵强马壮,东征西讨,拓土占城,所向披靡。末将虽然自傲,却也不得不承认,汉帝是雄略之主!”

“但是,如此雄略之主,对大王,对我燕军而言,却不一定是好事啊!”赵思绾叹息道。

见赵匡赞不作话,赵思绾继续道:“这些年,朝廷往幽州派遣了不少官员,大王不加删减,悉数委以州县之职,还有那高防,在幽州多年,联络了一批人,终日宣扬汉帝之威,朝廷之政,其心可诛。

幽南的汉军,也不断有北探之意,永清的马全义,可是汉帝的心腹爪牙,而永清县,本为我幽州属县。他们的戍堡,已经修筑到安次、固安境内。而两县距离幽州,更是不到百里了。

汉军兵势愈盛,末将忧虑,终有一日,我燕军当为朝廷所并啊......”

“你们这干人的顾虑,孤也清楚。那依你之见,孤当如何应对?”见赵思绾话也有些多,赵匡赞看着他问道。

闻问,赵思绾很干脆地摇了摇头:“大王这话可难为末将了,末将并非能想出解决办法的人!”

声音停顿了一下,赵思绾继续发声:“不过......”

“不过什么?”赵匡赞问。

“朝廷忌惮的,唯有契丹,有契丹的威胁在,朝廷想来也不敢轻易对我们动手。末将以为,或可尝试与契丹联络......”

“住嘴!”赵思绾话还没说完,便被赵匡赞严厉地呵斥住。

此时的赵匡赞,表情保持着平日的从容,但一双明目,威严肃杀,凛然而令人生畏,常年的威势,让赵思绾下意识地噤声。

赵匡赞沉吟了一会儿,肃声道:“孤知道,这几年,你们与契丹人有些交易,但是,交易终究只是交易,倚寇自重,必为取死之道。你也说了,天子强悍,意图携契丹以制衡朝廷,只能犯其威严,招其愤恨!

再者,我们镇守幽州多年,与契丹之间,仇恨已深,乾祐初年,那连年攻杀鏖战,你也是从腥风血雨中走出来了,你赵将军的威名,不也是在对抗辽骑的厮杀中传开的吗?

死了那么多百姓,军中将士,大多数都有父母、兄弟、子侄,亡于契丹人之手。血仇难以化解,向契丹靠拢,不只是背离朝廷,更是背离两万燕军将士......”

“大王教训得是,末将也明白,只是随口一说!”见赵匡赞那一脸严重而不可欺的神情,赵思绾果断认怂。

当然,从他本心而言,还是有些不以为然的,毕竟在他看来,再深的仇恨,过了这么多年,也有所淡化、缓解,看近几年来,幽燕百姓与契丹人的交易就可知,也没多少人,会一脸愤恨地去交易钱货。

辽国的马匹、牛羊、皮毛、药材等货物,对于幽燕百姓而言,可都是有利可图。再过几年,能继续过安逸的日子,还有多少人会真正去牢记仇恨。

说起仇恨,还得属朝廷的人,明里暗里,在宣扬警惕、敌视......

考虑几许,赵思绾又道:“大王,不管如何,有一点,不得不有所警惕。当年,汉帝第一次北巡之时,可允诺让大王永镇幽燕,世袭罔替。

然而,这三四年间,朝廷不断削藩收权,天下诸藩,除了定难军外,也只余我幽州强藩,势必为其眼中钉,欲除之而后快。

不是末将擅自猜忌,大王以为,汉帝与朝廷,真的会允许我幽州近乎独立存在吗?”

这句话,终于让赵匡赞的脸色大变,变得凝沉,慎重。良久,喟然长叹:“一句‘永镇幽燕,世袭罔替’,时下却让孤如临深渊,进退维谷啊......”

“大王,末将只是个粗人!”终于窥探得燕王心中的一丝想法,赵思绾突然郑重得道:“别的不敢保证,但将来,朝廷如欲并吞我燕军,决计不会束手,任其拿捏!必当誓死,护卫大王!”

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难欺第267章 仁厚太子第161章 河东风云(8)第409章 法不责众第1689章 高规格第445章 老皇帝坐不住了第246章 目标八寨第162章 兵事第83章 东京反应,王峻密奏第1708章 格局第1792章 安西的请求第92章 大调整第97章 隰州第48章 刘承祐的决心与疑惑第87章 淮东经略正副使第491章 区区九品,亦敢通天第207章 还京第331章 泰来楼第366章 辽军西进第7章 小人物议大事第312章 董遵诲兵临上京第252章 后蜀君臣第109章 在长安第433章 圣训第320章 见机进言,权归中枢第73章 道府之争第96章 第四次出巡第151章 听政2第142章 准备杀鸡第2145章 世宗篇20 刘旻走了第1805章 度日如年,驸马张璟第1682章 治本之法第333章 养子、南征在即第248章 耶律屋质真正的建议第121章 道士第204章 解决第361章 安东国第43章 “梳理”、“优化”第182章 尚敢北顾?第23章 皇帝的底气第196章 开宝八年第174章 冬季北巡第124章 定难军事第78章 南北并发第476章 内外党同第280章 传国玉玺的消息第161章 十五子,新人与旧人第193章 卢多逊治河西第39章 濮州案(2)第10章 契丹乱政第225章 辽国的应对第87章 亦有其忧第97章 宣慰司将提上日程第231章 全国大水第119章 幸西京第304章 楚州第27章 出兵争论第367章 下面的声音第6章 进士楼第57章 扬州案有结果了第100章 城战第181章 东河村之战第128章 杜重威其人第130章 丧国之约第1762章 契丹政变第1章 乾祐灭佛第123章 幽燕事了第32章 邠州,北迁队伍第364章 皇子戍边第252章 两面攻势,四路进兵第304章 身入华夏,此生难返第493章 御前的表演第238章 杯酒释权第2106章 太宗篇53 迟暮第212章 王朴卸任第350章 韶州大捷第44章 殷勤的女真人第57章 七月大朝第76章 处置决议第173章 阔别多年的东京第332章 党巡检当街怒斥权贵子第2062章 太宗篇9 延康大街上的插曲第246章 辽军又何去何从?第118章 商贾第48章 接纳回归第2075章 太宗篇22 盛世盛典第163章 河东风云(终)第315章 赵匡义有个大胆的念头第1786章 面目可憎第372章 封王第354章 可以讨论出降了第9章 啖耳将军亦回京第329章 阳翟大地主第435章 完美的宰相第126章 冬至宴2第293章 北伐的尾声2第2044章 最后的旅途15第321章 瑶女第167章 重建的云中第70章 同州之战
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难欺第267章 仁厚太子第161章 河东风云(8)第409章 法不责众第1689章 高规格第445章 老皇帝坐不住了第246章 目标八寨第162章 兵事第83章 东京反应,王峻密奏第1708章 格局第1792章 安西的请求第92章 大调整第97章 隰州第48章 刘承祐的决心与疑惑第87章 淮东经略正副使第491章 区区九品,亦敢通天第207章 还京第331章 泰来楼第366章 辽军西进第7章 小人物议大事第312章 董遵诲兵临上京第252章 后蜀君臣第109章 在长安第433章 圣训第320章 见机进言,权归中枢第73章 道府之争第96章 第四次出巡第151章 听政2第142章 准备杀鸡第2145章 世宗篇20 刘旻走了第1805章 度日如年,驸马张璟第1682章 治本之法第333章 养子、南征在即第248章 耶律屋质真正的建议第121章 道士第204章 解决第361章 安东国第43章 “梳理”、“优化”第182章 尚敢北顾?第23章 皇帝的底气第196章 开宝八年第174章 冬季北巡第124章 定难军事第78章 南北并发第476章 内外党同第280章 传国玉玺的消息第161章 十五子,新人与旧人第193章 卢多逊治河西第39章 濮州案(2)第10章 契丹乱政第225章 辽国的应对第87章 亦有其忧第97章 宣慰司将提上日程第231章 全国大水第119章 幸西京第304章 楚州第27章 出兵争论第367章 下面的声音第6章 进士楼第57章 扬州案有结果了第100章 城战第181章 东河村之战第128章 杜重威其人第130章 丧国之约第1762章 契丹政变第1章 乾祐灭佛第123章 幽燕事了第32章 邠州,北迁队伍第364章 皇子戍边第252章 两面攻势,四路进兵第304章 身入华夏,此生难返第493章 御前的表演第238章 杯酒释权第2106章 太宗篇53 迟暮第212章 王朴卸任第350章 韶州大捷第44章 殷勤的女真人第57章 七月大朝第76章 处置决议第173章 阔别多年的东京第332章 党巡检当街怒斥权贵子第2062章 太宗篇9 延康大街上的插曲第246章 辽军又何去何从?第118章 商贾第48章 接纳回归第2075章 太宗篇22 盛世盛典第163章 河东风云(终)第315章 赵匡义有个大胆的念头第1786章 面目可憎第372章 封王第354章 可以讨论出降了第9章 啖耳将军亦回京第329章 阳翟大地主第435章 完美的宰相第126章 冬至宴2第293章 北伐的尾声2第2044章 最后的旅途15第321章 瑶女第167章 重建的云中第70章 同州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