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建虏来犯

“……”

第二日卯时六刻,当袁禧嫔醒起来的时候,拔步床内只留帐前灯,而不见昨夜缠绵的朱由检。

她撑着起来,有些舒服,又有些难受。

“娘娘,殿下去处理奏疏去了,请问娘娘还要再睡,或是准备起床用膳了?”

拔步床帐外传来了杨媛爱的声音,袁禧嫔在宫里学了礼仪,自然清楚杨媛爱是齐王府的头号女官。

除她之外,其侄女杨如是与府内李定国分别是齐王府的金童玉女,心里也没有什么上位之人对下位之人的鄙夷,而是和声柔语的回应:

“殿下去了多久了?”

“约六刻钟……”杨媛爱站在帐外回应,并继续说道:

“殿下交代过,今日早膳以娘娘为主,若是觉得尚乏,可再休息休息。”

“不必了,我现在便起身。”袁禧嫔的声音传出,帐内也紧随其后传出了‘窸窸窣窣’的穿衣声。

等袁禧嫔伸出藕白胳膊,拨开拔步床帐的时候,她已经穿好了中衣,而窗外站着杨媛爱和其余四名婢女。

说白了,除非沾染到同一个男人,正常情况下,女人是比男人更喜欢看美女的。

“推!”

同样的,组装好了攻城器械的多尔衮见状,也和十六岁的多铎一起带领三千两白旗的甲兵压阵,一旦前方取得优势,他们会毫不犹豫的带着攻城器械攻城。

“省着点用,除非他们抵达城墙外五十步,不然不得点火!”

抽屉里装满了金银珠宝所制作的饰品,杨媛媛拿出了一根小细梨花棍递给袁禧嫔,示意让她自己指点。

“我们也走!”听到擂鼓声,多尔衮当即对左右下令,带着攻城器械向着哈儿古城杀去。

或许是因为时代的不同,面对的局面不同,朱由检给予他们的压力太大,因此眼下的金国贵族内部,比起历史上要团结许多,少了许多争斗。

走在袁禧嫔左右,杨如是原本的毒舌消失,话里话外都是对袁禧嫔的赞美。

“奴婢领命……”王承恩笑着回应,而他之所以笑,也是感受到了朱由检心里的高兴。

黄台吉的话暴露了他的野心,火炮,这可以说是金国的痛。

“城中还有多少火药?”参将转身询问旁边的守备,而守备看了看城下存放火药的木桶,当即回禀:“不足三万斤!”

“野人的火炮和明狗的一样,抓住这半盏茶的时间,擂鼓!”

只是他们是小夫妻过日子舒心,但比起他们,此刻的黄台吉就显得焦头烂额了……

几乎在同一天,似乎是为了“庆祝”朱由检的大婚,黄台吉带兵北上,与济尔哈朗、阿济格等人合兵一处。

两者互相嫌弃,但从血统来说,似乎比起努尔哈赤这一支,原本的海西、东海、北山三支女真,更能代表女真人。

杨媛爱刚刚应下袁禧嫔的话,便见杨如是一路小跑到寝宫门口。

“上撞车、叉竿、狼牙拍、夜叉擂、滚木、刀车!”

阿济格看着明军火炮作响,当即抬手让军中擂鼓车擂鼓。

细数当下,如果大明和莫卧儿都选择断了硝石贸易,那全球只有大明和莫卧儿可以摆出上千门火炮,并且连续不断的狂轰几十天。

见袁禧嫔起来,杨媛爱搬来了凳子,袁禧嫔则是坐在那里,看着宫女们为她擦拭脸颊,梳理头发。

“这些首饰,其它姐妹也有吗?”

紧接着她开始尝试融入这饭桌和齐王府的氛围,直到直到用完了早膳,她也没有离去,而是对朱由检道:

“虽说亲王大婚之后要陪伴王妃十日,但内廷之事不能按照礼制来。”

他们飞出数丈,甲胄的胸口部位甲片乱飞。

“咚咚咚……”

沉闷的炮声轰鸣,一枚枚石弹按照既定好的高度发射,带着刺耳的呼啸声掠过护城河,嘭隆隆的落地。

这种时候,抚顺那种普通工匠铸造的劣质铁炮,并不能为他在战场上搬回什么局面。

“被太子传去练习马术去了。”杨如是笑着等袁禧嫔坐下,然后便跟着坐了下来。

“放火龙出水!”

“都给我守好,别让这群蒙古蛮子进城!”

他要的不是哈儿古城的粮食,也不是为了杀人,他要的是那几十门燕山五斤炮!

“停!”

兴许是想到了昨晚的事情,袁禧嫔行礼之后便微微低着头。

“换霰弹!床弩准备!”

阿济格得到指令的时候,他当即就皱了皱眉,因为推盾车需要镶红旗的人来做,而蒙古游骑干不了这种事情。

“嗤嗤”的火绳燃烧声不断响起,当火绳燃烧殆尽,金军盾车再度逼近二十步距离。

他们的火炮停了下来,而山顶的黄台吉也用千里眼看到了这一幕,他头也不回的对济尔哈朗道:

乌压压近万人掠阵,这给了只训练、没打过千人大仗的北山女真兵们极大压力。

“这是专门用来放衣服的房间吗?”

火炮产量又取决于火药能不能跟上,因此火药属于重中之重。

哈儿古城虽然小,但也被郭桑岱用生铁、水泥堆成了一个上下高三丈,底座宽四丈,上层宽两丈六尺的“铜墙铁壁”。

倒是朱由检这厮胆大,上前便牵起了她的手,明知故问:“昨夜休息如何?”

现在看来,张嫣为齐王府选的齐王妃,大部分府里的人都是比较满意的。

杨媛爱,王承恩二人也跟着坐下,这倒是让袁禧嫔有些吃惊,不过很快她就恢复了平静。

“如是,在娘娘面前要知礼数。”杨媛爱看着一路小跑而来的杨如是,皱着眉轻声呵斥了一下她。

“是的,是殿下托万岁敲打的,娘娘可以看看今日要穿什么,用什么钗物珠宝”杨媛爱笑着回应,并拉开了一处长丈许的隐藏抽屉。

“嘭——”

“一板一眼的照搬,打不出朱由检那种灵活百变。”

袁禧嫔没有跟着过去,而是准备好好了解一下王府的内廷。

接下来,那便是短兵相接了。

等洗漱完毕后,杨媛爱对旁边的宫女吩咐去传膳,然后带着袁禧嫔到玻璃梳妆镜前,开始为其描眉化妆。

“放!”

一声令下,霰弹被装填,床弩手也纷纷挥舞木槌,将机关砸开。

杨如是对袁禧嫔喜爱,至于其它五个娘娘她也去偷看了,长得也都漂亮,她也都喜爱。

参将举起手中鼓槌,朝天大吼的同时,也重重挥舞了下去。

其余人见到进殿,也纷纷与他一同进去,而朱由检进去后并没有看到李定国,于是坐下后询问道:“定国呢?”

因此,眼下的哈儿古城就好像一个金刚豪猪,谁咬都得咬出一嘴血。

黄台吉反问济尔哈朗,而济尔哈朗也皱眉道:“可这毕竟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座城。”

“嘭嘭嘭”的响声不断响起,那些好奇心抬头的蒙古游骑被飞射的铁砂扫射,虽说射不穿甲胄,却能把他们和胯下战马裸露的皮肤给烫伤。

得到指令的蒙古游骑纷纷后退,留下的便是身着三层重甲的建州八旗。

小小的哈儿古城,周长不过二里,凭借城中的五十门燕山五斤炮,以及一千支被明军淘汰的鸟铳,他们有效的组织反击,将金军的攻势挫败。

袁禧嫔昨天就知道这女孩是杨如是,自然不会呵斥她,她性格比较中庸,喜欢安静,但她喜欢看别人活泼玩闹。

只是相比他们的反击,远处观望的黄台吉显得胸有成竹:

那是他的弟弟多铎,今年只有十六岁。

“哪怕守不住,也要让他们的牙齿崩掉!”

由于努尔哈赤个人的喜好,导致万历四十六年攻陷抚顺后,虽然得到了大量的工匠,但努尔哈赤没有用它们来锻造火炮,甚至抚顺的火炮也被铸造成了兵器。

十台床弩发射,但听“嘭”的一声,丈许长,手臂粗细的床弩弩矢洞穿一辆盾车,并且在洞穿盾车的同时,瞬间击飞了推车的两名金军。

“娘娘若是和殿下生下世子,世子必然长得也很可爱。”

“杀了这群蒙古蛮子!”

“有用!再射!”

“殿下!用膳了!”

杨媛爱看着这一幕不由松了一口气,毕竟袁禧嫔是王府女主人,如果不太好说话,那她们日子还是比较难过的。

“多尔衮,打造攻城器械,他们的火药应该不多。”

他虽然很想尝尝其它人的肉味,但太过频繁也不太好。

“这群人没打过仗,虽说打的有章法,都很明显都是朱由检的那一套。”

济尔哈朗以六千两白旗,三千蒙古人为后军。

袁禧嫔看花了眼睛,选了半天后才选择了较为朴素的玉簪和一些耳坠、吊坠。

伴随着北山参将呼喊,各箭楼之上的士卒点燃火龙出水。

他可以清楚的看到,哈儿古城的女真兵在胡乱放炮,那些石弹根本没有打到外围游弋的蒙古骑兵。

不过说起来,六妃都是那种化妆和不化妆一样的美貌,因此画了半天,只能说让气色好了些。

搞笑的一幕出现了,称呼北山女真为野人的金军,此刻被北山女真称呼为蒙古蛮子。

“承你吉言。”

“传令盾车上,如果他们不开炮,我们就攻城。”

“谢娘娘!”杨如是闻言,心里对袁禧嫔更喜爱了。

他按照兵书上的,把每个城都进行了城墙加厚、加宽、加高,根本不在意各种礼制。

夫妻二人分工,一外一内,倒是也相得益彰。

这种情况,黄台吉很清楚,他只需要让蒙古骑兵反复向城墙奔走,就能把这群野人的火药耗尽。

“娘娘膳食好了,是上存心殿还是长春宫?”

“皇兄说不必了,你好好休息便是。”朱由检端起豆浆喝了一口,随后加了两勺糖。

朱由检的高兴藏不住也正常,毕竟十年不知肉味,偶尔一尝,难免回味。

“砰砰砰——”

“等晚一点再说吧。”朱由检微微颌首,没有同意也没有拒绝。

得了黄台吉的令,多尔衮和多铎转身离去,开始命后军的汉人工匠打造攻城器械。

“殿下睡得安静,臣妾自然也睡得安静……”袁禧嫔红着脸回答。

“杀杀杀——”

袁禧嫔倒是微微点头表示知道了,随后才对朱由检询问道:

“今日要穿戴礼服去见万岁和中宫吗?”

随着熟络,宫女们也放开了不少,不再像刚开始那么拘束了。

“就这样吊着他们,等他们火药用尽,再派死兵先登……”

想到了大金眼下的困局,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接令。

阿济格领镶红旗三千人,蒙古人六千人为前军。

“东三宫里的卫贵妃和李贵妃毕竟和勋贵和藩国有关,殿下若是身体不累,这两日可以先去陪她们。”

黄台吉执政的这几年,努尔哈赤病愈,但权力实际上已经被黄台吉所掌握。

这时、二百来步的哈儿古南城墙上,间隔四步的五十门火炮齐声作响!

弄完一切,杨媛爱带着袁禧嫔走到了一处衣帽间,而袁禧嫔看着摆放出来的衣服,觉得很新奇道:

面对他们,火龙出水不再管用,真正派上用场的,将是那一台台床弩和火炮。

袁禧嫔被她逗得很开心,也伸出手牵着她的手,如同在家中牵同堂姐妹一般。

“砰砰砰——”

如果非要给他们评价一个等级,那眼下的他们,就和十年前守城的明军营兵一样。

看着盾车距离护城河不到三百步,城头的参将举刀大喝,旁边的五名守备纷纷吹响木哨。

“府里不兴跪礼,作揖便可。”朱由检侧过身子靠近袁禧嫔,交代了一句话又靠了回去。

想到这里,朱由检就觉得腰子一紧,顾不及消食,便折返回勖勤殿处理奏疏去了。

“这些处理完了,都下发吧,剩下的等早膳过后,我从宫里回来再行处理。”

三支兵马举兵三万,于十月三十日深夜,对喜申城北部的哈儿古城发动袭击。

可眼下,听到己方只有三万斤火炮后,北山女真军的参将当即就露出了难色。

今日倒是没什么,兴许是憋了太久,但若是夜夜笙箫,恐怕很快会步他那个便宜老爹的后尘。

跟在擂鼓车背后的阿济格不断下令,各哨骑也不断奔走来提醒各部。

明军的火炮冷却已过,眼看着金军靠近,北山参将当即挥舞令旗,大喊着:

“是!”多尔衮应下,此时的他只有十八岁,而他旁边还跟着一个年纪更小的小将。

“是很安静……”朱由检话中有话,随后不等旁边人回味,便走进了左偏殿内。

见到己方床弩立功,北山参将大吼,激动的走到擂鼓旁抢过鼓槌,大力擂鼓,城墙上的许多将士闻言,也纷纷跟着大喊起了这有些羞耻的话。

一时间战马嘶鸣,北虏惨叫。

例如眼下,黄台吉干脆舍弃己方能远距离攻城的劣等火炮来奇袭哈儿古城,使用的方法也是最笨的消耗加短兵相接。

总的来说,郭桑岱是不能打,更不能指挥军队和金军野战,但奈何他听话,他完全按照朱由检给他的兵书来制作乌龟壳。

一种种攻城器械被推上战场,而面对它们,城头的北山女真参将也转身喝道:

只是可惜,面对间隔数十步的金国盾车,它们零散的炮击并没有击中太多盾车。

尽管朱由检在之前对郭桑岱有限制,但他们的火炮数量依旧有大约四百门左右。

吕公车,云车,飞桥……

袁禧嫔一听不用进宫,人也放松了下来。

伴随着他下令,三十几台各种守城器械被人从城内推上马道,最后推上城墙。

火药在十九世纪以前都是稀罕物,而像明军和北山女真军这样肆无忌惮,使用几十门、上百门火炮狂轰滥炸几个时辰的,更是少之又少的“土豪”。

他起身走向了存心殿的左偏殿,并在走出勖勤殿的时候看到了在左偏殿门口等待的袁禧嫔等人。

欧洲人不是不想这么玩,而是他们的硝石和火炮产量不允许。

等努尔哈赤在沈阳城下被秦邦屏的白杆兵打的头破血流时,他才想起了火炮的好处,但由于朱由检的改进,明军的火炮达到了西方加农炮的威力。

尽管这没有造成什么致命的伤害,但还是让金军阵脚一乱。

“继续进军,不要抬头它就伤不了伱们,游骑后退!”

“有一些,但是不足娘娘十分之一。”

这种明代《武备志》记载的多级火箭,常常用于水上攻击,射程可以达到二里半。

“至于早膳就去殿下的存心殿吧。”

穿戴好了衣服首饰后,袁禧嫔看了一眼衣帽间,杨媛爱摇了摇头:

“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座城,它的火药也应该是最多的,火炮也应该是最多的。”黄台吉说着,不由眯了眯眼睛:

参将匆匆下令,而守备也连忙应下,传令各哨。

“我自己来。”见到有宫女要为她漱口,袁禧嫔有些不习惯,自己接过了牙刷。

她们一路说笑,聊着府内过往的趣事,直到来到了存心殿后,袁禧嫔才和杨如是、杨媛爱走进殿内。

在衣服上,她选了一套绯红色的袄裙,比较适合日常出行,可能是因为按照礼制,她要和朱由检去内廷拜见皇帝、皇后的缘故。

哈儿古城头,当女真兵将领发现不对,他立马吹响了木哨,而此时他们的火炮已经反复炮击了两个时辰。

这期间他们是摧毁了不少蒙古兵的盾车,但并没有杀伤多少人。

往上看,七窍已经开始渗血,双目赤红,口中不断涌出血沫,已然已经活不成了。

尽管黄台吉鼓励工匠锻造火炮,但奈何他们的火药质量和火炮质量都没有太大的提升。

“哔哔——”

她们端着金盆和毛巾,牙刷、牙药,旁边的架子还有摆放热水的暖壶。

或许在野战上,他们会被黄台吉击溃,但在守城这方面,没有内鬼的出卖,他们能和明军一样坚守。

“倒也无妨,我这般年纪时在家中,比她还要活泼,这王府太大,多些活泼的人也是好的。”

他们没有眼下明军所拥有的那种不动如山的气魄,但这并不可耻,也不奇怪。

在加上了少许苦味酸后,它能达到三里的射程,并且在陆地上空爆炸后飞射出铁砂,对于干扰敌军阵型有很大作用。

五十门火炮,三万斤火药,这顶多只够不间断的打两个半时辰。

“射!射!射——”

“是!”

阿济格三人并不知情,他们指挥着军队上前,以为趁着火炮间隙可以突进到城墙根,却不想这种时候,北山女真军已经做好了完全准备。

尽管南段城墙只有二百步,却有十座箭楼,而每座箭楼上都摆放着火炮,守城弩,火龙出水、猛火油柜等防守利器。

即便是没有经历过大战的他们,实际上也比十年前的明军要强太多。

一进殿内,杨如是就朝着勖勤殿喊了一声,而正在里面处理奏疏的朱由检闻言,也笑着放下朱笔,抬头对王承恩交代道:

袁禧嫔长得有些西域胡女风,虽然不是符合明代审美的鹅蛋脸,但五官怎么看都是漂亮的。

五十枚二斤石弹,仅有六枚击中了两辆盾车,并且只是击中了盾车,最后陷在了盾车的一层层隔板里。

这样的创伤对盾车伤害不算大,金军依旧推着盾车前进。

“我要的不是粮食和城池,我只要火炮!”

擂鼓车被两匹挽马拉动,一边向着哈儿古城前进,一边击鼓作响。

袁禧嫔很舍得,也知道内廷气氛和洽对于朱由检的帮助,或许这就是张嫣选她做王妃的原因。

郭桑岱虽然没有什么指挥大军的经验,但他有朱由检专门写给他的一些守城兵书,还有大明运送来的各种物资。

毕竟是张嫣选的人,袁禧嫔很识大体,也知道对于亲王来说,一个女人是不够的,所以很自觉的让他去找卫平阳和李韶禧。

“这座城,是除了奴儿干城外最难啃的一座城,但只要啃下了,其它城就不成问题了。”

“放!”

“继续!”

“是!”

“遵命!”济尔哈朗应下,并让人传令给了前军的阿济格。

等复辽之战结束,金国败退关外,紧接着努尔哈赤病倒,政权动乱,黄台吉压制代善、莽古尔泰的时候,他们的火炮技术和明军的差距就更大了。

“应该是火药不足了想着节省打,不过这不是问题。”

“这么多城池,这座城又能分到多少火药?”

黄台吉穿着白甲,坐在黄帐前,用手中缴获,用了不知多少年的千里眼观摩战场。

在瀛洲被收复后,杨文岳甚至给郭桑岱送来了三十几万石水泥、十几万斤生铁。

因此,当十支火龙出水放出后,它们很快跨越三百步,并且与第一级火箭解体,并在第二级火箭冲出几十步后爆炸。

“很简单……”黄台吉脱下头盔,露出那难看的金钱鼠尾辫,顶着肥胖的身体说道:

“我大金在前,朱由检即便再怎么依仗这群野人,也不可能给足他们粮食和火药。”

黄台吉以六千两黄旗,六千蒙古人为中军。

在他们走后,坐在黄台吉旁边的济尔哈朗则是询问道:

“阿哥,你是怎么知道他们的火药不会太多?”

黄台吉转头对旁边的一年轻白甲小将吩咐,而这个身高五尺而三寸的小将,便是历史上的大清摄政王,爱新觉罗·多尔衮。

“那就取一些,以殿下的名义去发给五位娘娘吧。”

面对必须攻克的哈儿古城,阿济格指挥镶红旗的甲兵推盾车前进,蒙古游骑跟随其后。

此地的三千北山女真兵虽然被打得措手不及,前后阵亡上百塘骑,但在金军抵达城下后,他们很快就在将领的指挥下,重新组织起来,并且依托城墙,使用火炮对金军进行反击。

“哔——”

伴随着他的指令,以及守备们的木哨声,床弩手再次装填弩矢,搅盘搅动,随后举槌砸下……

“咚!”

第313章 诸藩分地第140章 大胜之势第481章 扬帆起航第673章 番外(二十一) 动荡第181章 裁撤辽镇第313章 诸藩分地第635章 故友相见第632章 齐王待我第153章 四处调兵第156章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第78章 叶向高第175章 兵权才是道理第403章 明莫战争第414章 兄弟之争第112章 落幕第314章 贫者越贫,富则越富第501章 西南出海口第333章 孤不信命第237章 党争爆发第410章 工业投产第453章 硝烟四起第416章 骄兵悍将第339章 巡抚天下孙传庭第99章 争锋相对第198章 好三叔福王第395章 银行试点序幕第629章 调教家兄第305章 天启之治第254章 狼山之战第444章 抓贪官不如杀胥吏第294章 扫北大捷第492章 直布罗陀第475章 两门三侯四伯爵第659章 番外篇(七)大明国际法第467章 林丹汗叩关第269章 以宗制藩的国策第334章 试探建虏第226章 收拾内贼第600章 叔侄和睦第677章 番外(二十五)旧时代第230章 谋求开疆拓土第348章 典吏阎应元第250章 生擒朱由检第431章 风云际变第646章 江水为竭第105章 士绅贪婪第655章 番外篇(三) 小国难为第678章 番外(二十六)乾圣第165章 强藩反应第207章 杀建虏赏百银第253章 复套终战第277章 开诚布公第54章 藩王兴 宗室苦第634章 河中收复第301章 小日子过得不错的小日子第235章 筹备南洋第466章 终末第483章 反向输出第178章 荷兰入侵第329章 风雨欲来第554章 书不如人第234章 南洋自古以来第535章 欣欣向荣第27章 给皇五弟什么王号第68章 海纳百川第93章 大仇得报第113章 浙川援辽第250章 生擒朱由检第155章 亩产八石的番薯第76章 浙党势大第613章 故人再见第196章 理念不同第456章 八里堡之战第542章 局势纷乱第365章 南洋风起第33章 客氏恼怒第455章 天时地利人不和第54章 藩王兴 宗室苦第52章 兄友弟恭第272章 大慈大悲洪承畴第316章 内圣外王第198章 好三叔福王第138章 直捣巴约部第411章 先灭建虏方可安内第580章 齐国募民第297章 局势复杂第586章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第497章 白骨露野第255章 狂飙六百里第420章 上直与海军的猫腻第430章 检在帝心第92章 点醒杨涟第552章 浙江实况第270章 吹响革新的号角第643章 百姓赖安第389章 户籍制度和存折制度第530章 河西轶闻第526章 粮食就是民心第603章 抢人大战第559章 零丁洋里
第313章 诸藩分地第140章 大胜之势第481章 扬帆起航第673章 番外(二十一) 动荡第181章 裁撤辽镇第313章 诸藩分地第635章 故友相见第632章 齐王待我第153章 四处调兵第156章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第78章 叶向高第175章 兵权才是道理第403章 明莫战争第414章 兄弟之争第112章 落幕第314章 贫者越贫,富则越富第501章 西南出海口第333章 孤不信命第237章 党争爆发第410章 工业投产第453章 硝烟四起第416章 骄兵悍将第339章 巡抚天下孙传庭第99章 争锋相对第198章 好三叔福王第395章 银行试点序幕第629章 调教家兄第305章 天启之治第254章 狼山之战第444章 抓贪官不如杀胥吏第294章 扫北大捷第492章 直布罗陀第475章 两门三侯四伯爵第659章 番外篇(七)大明国际法第467章 林丹汗叩关第269章 以宗制藩的国策第334章 试探建虏第226章 收拾内贼第600章 叔侄和睦第677章 番外(二十五)旧时代第230章 谋求开疆拓土第348章 典吏阎应元第250章 生擒朱由检第431章 风云际变第646章 江水为竭第105章 士绅贪婪第655章 番外篇(三) 小国难为第678章 番外(二十六)乾圣第165章 强藩反应第207章 杀建虏赏百银第253章 复套终战第277章 开诚布公第54章 藩王兴 宗室苦第634章 河中收复第301章 小日子过得不错的小日子第235章 筹备南洋第466章 终末第483章 反向输出第178章 荷兰入侵第329章 风雨欲来第554章 书不如人第234章 南洋自古以来第535章 欣欣向荣第27章 给皇五弟什么王号第68章 海纳百川第93章 大仇得报第113章 浙川援辽第250章 生擒朱由检第155章 亩产八石的番薯第76章 浙党势大第613章 故人再见第196章 理念不同第456章 八里堡之战第542章 局势纷乱第365章 南洋风起第33章 客氏恼怒第455章 天时地利人不和第54章 藩王兴 宗室苦第52章 兄友弟恭第272章 大慈大悲洪承畴第316章 内圣外王第198章 好三叔福王第138章 直捣巴约部第411章 先灭建虏方可安内第580章 齐国募民第297章 局势复杂第586章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第497章 白骨露野第255章 狂飙六百里第420章 上直与海军的猫腻第430章 检在帝心第92章 点醒杨涟第552章 浙江实况第270章 吹响革新的号角第643章 百姓赖安第389章 户籍制度和存折制度第530章 河西轶闻第526章 粮食就是民心第603章 抢人大战第559章 零丁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