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七章 采石矶失守

花云一面派人向应天的朱元璋报告军情,一边组织人手利用防御工事抵抗兵临时城下的陈友谅大军。

但让花云没想到的是,陈友谅留下两万水军,配合四万陆军摆开阵势,大有一举拿下太平之势。另外七万水军,于当日夜间,偷偷顺江而下,直取采石矶。

当时,采石矶只有五千人马驻守,面对陈友谅突然而至的七万水军,顿时就慌了神儿。

这采石矶的守将立即派人向太平的花云求援。

当日夜间,当太平城花云的营帐得到采石矶告急的紧急军情之后,在场的所有文臣武将都慌了神儿。

眼下,太平城内及周边地区共有四万人马,按照花云的估计,不出两日,应天方面的援军必到。也就是说,只要他们利用太平城坚固的城池能固守两日,问题就不大了。

可这个陈友谅,突然进攻采石矶,这可打乱了花云的整个作战计划。

这采石矶的防御工事远不如太平城,那五千守军要想顶住陈友谅的大军,几乎是不可能的。

采石矶一失,太平城内军心必乱。因为一旦陈友谅控制了采石矶,就相当于切断了太平城与北边应天的联系。那这太平城内的守军,也就成了孤军。

如果分兵救援采石矶,不但是太平城内防守兵力吃紧,极有可能援军还未至,采石矶已失守。

怎么办?

这是摆在花云面前的一个巨大的难题。

太平知府许瑗认为,必须火速救援采石矶。如果采石矶失守,太平城内将不攻自乱。

许瑗的这一建议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甚至有人提出,应派出主力立即驰援采石矶,要确保太平与应天的通道不被敌军切断。

朱文逊反对派出主力驰援采石矶的方案。他认为,一旦主力尽出,太平城肯定顶不住陈友谅水陆大军的进攻。如果太平城失守,应天就失去了南边最坚固的屏障。

对于朱文逊这个太平不能失的说法,花云是完全赞同的。但知府许瑗也分析得有道理,如果采石矶失守,太平城内军心必乱。

怎么办?怎么办?

花云最终是狠下心,两头都要顾。一面是派出两万兵力连夜驰援采石矶;一面由他自己、朱文逊、知府许瑗、院判王鼎四人各率五千兵马亲自带头,在太平四个城门上坚守一线阵地。

花云坚信,只要他们太平城内职务最高的四人能在一线坚守,就一定能够大大鼓舞城内守军的士气。坚守太平城两日,等待应天方向援军的到来,应该不成问题。

至于那两万驰援采石矶的援军,不说一定能够击退陈友谅的部队,至少能僵持一阵子。待得应天的援军南下,一切问题就解决了。

事物的发展往往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两头都要顾,往往就成了两头都顾不了。

两万驰援采石矶的人马到达采石矶的时候,已经是近黎明的时分。此时,采石矶已被陈友谅的人马拿下了。

之所以驰援采石矶的人马并未得到采石矶失守的消息,是因为那五千守军除开战死的,其余的都向北边的应天方向逃窜了。

这也不难理解。敌人从南边来进攻,城池失守了,当然是向北边逃啦!哪有向南边逃,去自投罗网的道理了。

当驰援采石矶的两万人马到达采石矶后,立即遭到了陈友谅部的袭击。这两万援军本以为采石矶还在自己人手中,这下遭到突然袭击,立即是乱了套。

首先,他们没有做好采石矶已经失守的心理准备。这下,突然得知这个消息,而且是以这种方式得知这个消息,岂有不乱之理。

另外,连夜急行军,都没休息过。这将近黎明时分,正是人极度犯困的时候。这时遭受突然袭击,再加上采石矶已失守的心理慑作用,两万援军瞬间崩溃了。

这是一场一边倒的战斗。两万援军,近六千人战死,三千多人被俘。余部全部被冲散,大部分向北边和东边溃逃,只有不到五百人选择向南逃回太平城。

这五百人逃回太平城的时间四月十二日中午。此时,太平城也正在遭受陈友谅大军的攻击。

陈友谅大军攻击太平城的战斗在四月十二日早上就打响了。围攻太平的有四万陆军,两万水军。水军攻西门,四万陆军分成两部分,分别进攻南门和东门,唯独留下北门不攻。

这五百残兵正是从北门逃回了太平城。

陈友谅的大军三倍于太平守军,他完全可以把四个门都围住。但陈友谅故意留下北门不围,这正是围师必阙之计。

而他的这个计策,终于随着这从采石矶方向溃逃而来的五百残兵的入城,成功地达到了目的。

这五百残兵带回来了采石矶已失守的消息,加上只逃回来五百人,太平城内顿时大乱。

首先是城内的一些大户开始收拾金银细软,携家带口从北门逃跑。很快,普通民众也跟着跑。

本来在这种关键时刻,北门是应当紧闭的。但因为有大批民众要求出城,坚守北门的院判王鼎只好向花云、许瑗报告。

花云、许瑗一合计,这战争归战争,但普通民众是无辜的,给他们一条生路吧!

就这样,太平城的北门涌出了大批人群。这其中,有豪绅大户,也有普通民众,还有一些换上民众衣服开小差的兵士。

求生是人的本能!我们不必要有太多的苛责。

当日傍晚,太平城内普通民众几乎跑光。守城的两万多兵士,除去战死的近三千人,开小差的有近五千人。也就是说,此时的太平城内,守军兵力已不足一万五千人。

陈友谅军的攻城行动从早上一直打打停停地持续到现在,目的就是在不断消耗、疲惫太平守军。同时,也是给一部分立场不坚定的守军创造开小差的机会。

很明显,精于算计的陈友谅的目的达到了。

这太平城依江而建,毗邻长江的西门及西城墙在枯水季节离江面还有些距离的。

而现在是阴历四月中旬的时节,这一年长江中上游地区进入梅雨季节的时间格外地早。

受上游降水的影响,江水上涨,江面离西城门的垂直落差已不足一米。由于地形条件所制,大部分西城墙的墙根都已被江水淹没。

本来在汛期,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西城墙都是由条石、青砖所砌,根本不怕江水。往年水位还有比现在更高的时候,江水都能淹没到西城门约一米处。

当然,这西城门处还是经过处理的。一旦江水淹过来,城门会紧闭。城门内部会有一些防水措施,根本不用担心江水会顺着西城门灌入城内。

但这江水的上涨,却让陈友谅攻城一方受益匪浅。本来陈友谅军的优势就在于水军,现在江水上涨,他的舰队可以直接对西城门发起攻击。

要是在枯水季节,水军想要攻击西城门,首先得从岸际滩头登陆,然后才能从陆地上向西门发起冲击。

冥冥之中,似乎真是天意,陈友谅成了上天眷顾的一方。

陈友谅也是一个善于把握机会的人。

收到攻克采石矶的捷报之后,陈友谅立即调回两万水军加强对西城门和西城墙的进攻。

对于驻扎在采石矶的五万水军,他也是早有交待。密切关注应天方向的动静,切断应天过来的援军;至于太平城方向,只需在交通要道埋伏数千人,伏击从太平方向北逃的残兵即可。

从采石矶回援的两万水军,约未时的时分就投入了进攻西门的战斗。

陈友谅的旗舰停泊在太平城西门对面的江心岛处,他陪着徐寿辉站在甲板上,密切关注着战场上的一系列变化。

傍晚时分,双方经过一天的厮杀,似乎都是有些疲累。但天完军的情况肯定是要比花云的守城一方好多了,人数上有巨大优势,可以采取车轮大战嘛!

陈友谅笑呵呵地对徐寿辉说:“皇上,你看今日这战况如何?”

此时的徐寿辉能说什么?当然是把陈友谅夸了一通,说他治军严谨、用兵如神之类的。

说完了,徐寿辉还来了句,今日将士们也累了一天了,天马上黑了,是不是让进攻的将士们撤回来,明日再战?

陈友谅又是一阵哈哈大笑,笑过之后,他对徐寿辉说道:“皇上,拿下太平就在今晚!此时焉有撤退之理?”

虽然太平守军此时疲累,但这太平城实在太过坚固,想要今晚就拿下来,势必攻方要付出不小代价。

徐寿辉疑惑地望着陈友谅,惊讶道:“今晚就拿下太平?那可能我们也要遭受一些损失。我看不如明日再战,说不定今晚这城内守军又有不少开小差的呢?”

陈友谅笑道:“皇上不必担心。本王自有妙计,拿下这太平,就在今晚!”

徐寿辉以为陈友谅是在吹牛B,如果当时在场在的还有其他人,肯定也会认为陈友谅在吹牛B。

可是陈友谅的确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第五百八十一章 张士诚再度称王第五百五十六章 决战鄱阳湖第五百九十一章 朱元璋称王第六百七十六章 一夜N次郎第六百四十一章 伏击“五太子”第二百三十四章 太平送弹第五百二十三章 我爆粗口第九十八章 投资入股第二百九十三章 刘聚得子第三百零一章 结亲刘家第五百七十一章 陈友谅归天第六百五十七章 赵匡胤与《推背图》第三百六十九章 名相殒命第二百三十九章 收伏四大将第五百五十七章 闪击战之祖第五百二十九章 厚黑王者第三百二十五章 远行前的准备第五百二十二章 当局者迷第六百章 争夺高冠山第七百一十章 汪广洋丢官第六百三十八章 蔡彦文的下限第五百八十四章 再添小棉袄第二百五十一章 切磋《岛夷志》第二百一十八章 冤死的陈野先第四百七十二章 病猫发威第七百一十九章 陈元晫的皇帝梦第四百八十二章 欧普祥装病第二百三十六章 二入太平第六百一十二章 小茶馆儿有大作用第三百九十一章 地价涨疯了第三百零六章 展示威力第二百一十三章 一战集庆第四百三十五章 廖永安生死未卜第三百五十四章 朱文正中计第五百七十八章 陈善中计第六十章 交椅之争第四百九十五章 偰逊病逝第四百六十二章 说漏嘴了第六百二十六章 好兄弟,讲义气!第六百五十九章 姓潘的得罪了施先生第六百九十章 陈日礼继位第一百九十二章 热脸贴了冷屁股第五百七十三章 意外相逢第四百七十五章 双面间谍第五百四十八章 善良也是错第九十七章 大航海家第五百二十九章 厚黑王者第三百一十章 把工资都交给老婆第五百零五章 常遇春“冒泡”第七百零九章 杨汪反目第四百四十五章 西线易帅?第二百三十六章 二入太平第四百七十章 策反康茂才第五百二十五章 李谢内斗第六百八十四章 计赚太原第六百三十一章 打虎英雄武松第二百五十九章 顺应天命第一百四十七章 第一笔私盐生意第五百六十四章 令人胆寒的红色第四百二十四章 奇怪的文庙第二百零九章 都元帅驾到第一百零二章 做客黑蛟帮第五百零八章 怪招制敌第六百二十九章 文武全才第二百一十章 甜蜜的新婚第二百八十二章 地价疯涨第一百零四章 偶遇朱霏第五百七十八章 陈善中计第二百一十四章 放虎归山第二百一十五章 探望常遇春第五百四十九章 张子明被擒第七百零七章 刘伯温不愿为相第三百七十八章 伏击追兵第一百零八章 吴啸天的部署第四百八十一章 正能量的重要性第五百一十章 攻克江州第三百八十三章 再入阳城堡第二百零二章 北上还是南下?第五百七十三章 意外相逢第三百一十八章 颇见成效第一百五十三章 制造混乱第八十八章 初见思淑第五百三十一章 进攻庐州第二百九十六章 调整战略第一百八十九章 吴钥有喜第三百五十九章 扮作商队第六百五十章 见死不救第三百二十章 朱老爷子立功了第三百九十二章 拍卖会只是幌子第二百零四章 攻克太平城第六十八章 围点打援(下)第四百九十五章 偰逊病逝第五百九十七章 珍贵的玉葫芦第六百一十五章 朱文正谋反?第六百八十章 爱的代价第七百一十二章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第二百八十四章 应天新城第十六章 拜师学艺第四百零八章 丢人丢大了第二百六十章 准备大干一场了
第五百八十一章 张士诚再度称王第五百五十六章 决战鄱阳湖第五百九十一章 朱元璋称王第六百七十六章 一夜N次郎第六百四十一章 伏击“五太子”第二百三十四章 太平送弹第五百二十三章 我爆粗口第九十八章 投资入股第二百九十三章 刘聚得子第三百零一章 结亲刘家第五百七十一章 陈友谅归天第六百五十七章 赵匡胤与《推背图》第三百六十九章 名相殒命第二百三十九章 收伏四大将第五百五十七章 闪击战之祖第五百二十九章 厚黑王者第三百二十五章 远行前的准备第五百二十二章 当局者迷第六百章 争夺高冠山第七百一十章 汪广洋丢官第六百三十八章 蔡彦文的下限第五百八十四章 再添小棉袄第二百五十一章 切磋《岛夷志》第二百一十八章 冤死的陈野先第四百七十二章 病猫发威第七百一十九章 陈元晫的皇帝梦第四百八十二章 欧普祥装病第二百三十六章 二入太平第六百一十二章 小茶馆儿有大作用第三百九十一章 地价涨疯了第三百零六章 展示威力第二百一十三章 一战集庆第四百三十五章 廖永安生死未卜第三百五十四章 朱文正中计第五百七十八章 陈善中计第六十章 交椅之争第四百九十五章 偰逊病逝第四百六十二章 说漏嘴了第六百二十六章 好兄弟,讲义气!第六百五十九章 姓潘的得罪了施先生第六百九十章 陈日礼继位第一百九十二章 热脸贴了冷屁股第五百七十三章 意外相逢第四百七十五章 双面间谍第五百四十八章 善良也是错第九十七章 大航海家第五百二十九章 厚黑王者第三百一十章 把工资都交给老婆第五百零五章 常遇春“冒泡”第七百零九章 杨汪反目第四百四十五章 西线易帅?第二百三十六章 二入太平第四百七十章 策反康茂才第五百二十五章 李谢内斗第六百八十四章 计赚太原第六百三十一章 打虎英雄武松第二百五十九章 顺应天命第一百四十七章 第一笔私盐生意第五百六十四章 令人胆寒的红色第四百二十四章 奇怪的文庙第二百零九章 都元帅驾到第一百零二章 做客黑蛟帮第五百零八章 怪招制敌第六百二十九章 文武全才第二百一十章 甜蜜的新婚第二百八十二章 地价疯涨第一百零四章 偶遇朱霏第五百七十八章 陈善中计第二百一十四章 放虎归山第二百一十五章 探望常遇春第五百四十九章 张子明被擒第七百零七章 刘伯温不愿为相第三百七十八章 伏击追兵第一百零八章 吴啸天的部署第四百八十一章 正能量的重要性第五百一十章 攻克江州第三百八十三章 再入阳城堡第二百零二章 北上还是南下?第五百七十三章 意外相逢第三百一十八章 颇见成效第一百五十三章 制造混乱第八十八章 初见思淑第五百三十一章 进攻庐州第二百九十六章 调整战略第一百八十九章 吴钥有喜第三百五十九章 扮作商队第六百五十章 见死不救第三百二十章 朱老爷子立功了第三百九十二章 拍卖会只是幌子第二百零四章 攻克太平城第六十八章 围点打援(下)第四百九十五章 偰逊病逝第五百九十七章 珍贵的玉葫芦第六百一十五章 朱文正谋反?第六百八十章 爱的代价第七百一十二章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第二百八十四章 应天新城第十六章 拜师学艺第四百零八章 丢人丢大了第二百六十章 准备大干一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