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曹操的争论

曹操比萧逸忠多了,汉献就是一个摆设,比文中的容若空多了,可曹操最终是没有反的。再说以曹操的霸气,要是喜欢皇太后,估计也早就给抢过来了,曹操的好色可是不管不顾。此人是中国历史上我最喜欢的人物了,苍天万万别那萧逸这个家伙来诋毁俺的偶像,呵呵……:)。这章的发展和文笔,感觉比前几章好多了,可是纳兰的文风中回忆实在太多了,萧逸和皇后的回忆老是跑出来,有时让人感觉喧宾夺主了。下节估计要战斗开始了,哪个神秘高手干脆来个计算机病毒好了,看性德怎么办,呵呵:)

山映斜阳天接水山兄,这个三国中,我最喜欢的人是曹操和周郎,但喜欢是一回事,事实又是一回事?曹操忠心???我还是第一次听说,他忠心到把别的忠心臣子杀掉,他忠心到把反对他独揽大权,排挤皇帝的心腹谋臣杀掉,他忠心到当着皇帝的面,杀他妻儿。我喜欢他,他是个成功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我喜欢他的任何一条都与忠心无关。如果他是个死忠的家伙,或是表面死忠,象刘玄德那样的爱伙,我就不会喜欢他了。

曹操没有反,是因为天下未定,他挟天子以令诸候,为的是政治上的原因,可不是忠心,他没有反,但却为他的儿子反做好了准备,他说过,他要当周文王,这是忠心,天啊纳兰纳兰,呵呵……你有些误会我的意思了,我的意思是曹操比一些人忠心。拿曹操同三国人物比较的话,他比刘备、孙权要忠的多。拿曹操同文中比的话,他也比萧逸和那两个王爷忠。曹操此人先侍于董卓,但他看了董卓的行为,第一个站出来要杀奸贼,那时象袁绍、孙坚之流还跟在董的后面跑呢。他是第一个拥立汉帝的诸侯,相交之下,刘备那时给两个儿子一名封,一名禅,其反心天下皆知。而袁家二子,一个弃汉帝于不顾,一个自己拿了玉玺做了皇帝,就此来讲曹操也够忠的了。

他的权力、才华远比萧逸要高,但他拥立汉献帝二十四年,始终不反。许多人说“挟天子以令诸侯”,从此可以看出曹操的反心和奸诈。但实际上,历史学家和军事学家都已经证实,当时如果“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战略上是相当危险和失败的,如果曹操不拥立汉献帝,则他当时会有更好、更快的发展。至于他杀荀文若,他的名打不出来,只好用他的字,以曹操为天下所做之事,他早已可得九公之位,受封魏公理所当然。但文若此人乃是大大的忠臣,他怕曹操反了,所以三番五次的阻止,但曹操不听其劝,最后他是自己服毒自尽。

在文若死后,曹操大悲,不止一次、两次的提到这件事情,他是极为重才和惜才的。当然曹操不是热血忠臣,但如果他不是处在乱世,而是处在萧逸的位置上,绝对不会反叛。此人相当洒脱,但却十分重亲情,他比萧逸多了四个儿子,所以在他的位置上,是绝对不能让别人立起来的,否则他的子嗣后代都会遭殃。曹操在历史上最暴虐的举动就是坑杀徐州百姓,为父报仇的事件了,但也由此可见此人对亲情的重视。我想以曹操的洒脱,如果同萧逸一样独身一人的话,估计在死前会彻底拥立汉献帝的至于纳兰说他杀忠臣,我理解的是指他杀北海孔融一事,北海孔融乃一狂生也,丝毫不下与弥衡。历史记载,他不止一次的辱骂过曹操,但曹操皆怜其才,没有杀之,最后实在忍受不了了,将其下放。那知他又在孙权的使节来使时,当着满朝文武和异国使节,再次大骂曹操,曹操实在忍耐不下,才将其杀死。就肚量而言,曹操已是相当能容人的了。曹操的洒脱可以从方方面面体现出来,例如他死时节丧、分香卖履,他死时不叫一人陪葬,特下指令让自己的姬妾可以改嫁,为了邹氏连自己的命都不要了,为了杜氏宁可失去大将关羽……

山映斜阳天接水说到文武双全曹操,周瑜名至实归,曹操居首也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张飞赵云张辽称不上文武双全吧,我觉得有勇有谋、智勇双全比较合适吧。毕竟曹操在文学上的造诣世所公认,周瑜也有“曲不谐,周郎顾”的说法,张飞赵云张辽好象没在文的方面有什么建树吧?

至于说曹操杀人那是政治斗争必须的,何况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有没有忠臣很值得商榷,人人恐怕都在打自己的小九九吧?到是曹操的肚量也是平平罢了,容人称不上,不杀孔融意在钓誉。杀匈奴使者才是真性情的表现。至于说为了抢女人给死人戴绿帽子而不要性命也算洒脱有点说不过去吧?那要这么说陈叔宝之流岂不洒脱到谪仙一流了么?

关于“曹操在历史上最暴虐的举动就是坑杀徐州百姓,为父报仇的事件了,但也由此可见此人对亲情的重视。”的说法不当吧?与其说曹操这么做是为了报仇,不如说是为了给敌对势力制造麻烦确切吧?毕竟大屠杀之后肯定会带来生产的凋敝,敌人要人要钱要粮肯定都是三无了。

苍天一刀拍手拍手,难得啊,苍天兄,我们居然又有看法一样的地方。曹操和周郎都是文武双全,但张飞赵云张辽,只怕未必吧。以前读三国演义,爱煞白马银枪的赵云,可是后来看得书多了,了解到,真正的赵云,其实远不是演义中的百万军中三进三出的绝世勇将,也并不真正受刘备多大重视。赵云的身份不过是刘备的近卫保镖,几场著名的大仗,他都没怎么当过主将。好象劝进书中,他的名字,也是排在很后的。后人心中的赵云,可能只是演义中被神化的赵云。

文若自杀,仅是因为想不开吗?若无曹操的相逼,他何至于自杀。曹操的忠心,难道也表现在他架空皇帝,甚至拖走皇后,害死皇子,把自己的女儿强嫁给皇帝吗,这就是忠心吗?我从不要求那个时代的我从不要求那个时代的各方强豪们忠心,刘备被说成忠心耿耿的,不还是自己称帝了,我觉得能安定天下,给百姓好日子,就是了不起的人了,忠心,很重要吗?身在乱世,愚忠是最要不得的。说曹操忠心,不会让我对他的评价有所增高,说他不忠,也不会让我看低他。我喜欢他,因为他文学上的成就,因为他政治上的杰出表现,因为他军事上的成功,因为他了不起的个人魅力。和忠不忠心无关,硬要说他忠心,也不见得就是真正尊敬他,了解他,佩服他。

纳兰三国时代最不忠心的是谁?当然是曹操啊!!(此忠心谓对汉朝而言,曹操是对自己的理想忠心罢了)孙权刘备等人就算不想忠心也要遮遮掩掩的,哪像曹操的表现像比鳌拜还过分,跟曹操谈忠心有点牛头不对马嘴呀(衣带诏呀如果曹操那么好,献帝做啥弄衣带诏呐).而杀忠臣的问题他杀了许多忠於汉献帝的人,这算杀忠臣吧!!说曹操是文武双全,治世能臣什么的应该没人有意见,但说到曹操忠心对一个乱世中的枭雄说这个,真是匪夷所思耶

笑倚清秋说了句曹操忠,惹来这么多砖头啊……苍天、纳兰还有笑倚清秋兄,请看好,我说的是他比萧逸忠,他比三国时的其他诸侯忠,但不是说他就是忠心了:)。三国时代,孙刘说起来都要比曹操不忠的多了,正史中关于这个的记载笔笔皆是。如果说遮掩的话,是曹操在遮掩,而孙刘是真正撕破脸皮的。至于文武双全的问题,赵云、张辽算是智勇双全,我的说法有些错误。至于张飞此人,正史记载此人极有才华,属于周郎一类的儒将,曾有很多著作,但都未传世。并且张飞十分英俊,乃白面书生,绝对不是什么黑面虬髯……:)

另外曹操抢邹氏、杜氏,为了所爱,不要性命,可以说是真性情的一种表示,不过就是野蛮了些。这种不羁的性格,在下把它归类为洒脱的一种,所以才有如是说。荀文若自杀,有死谏的味道,这个谁都说不清楚。但曹操为此事大为后悔,正史上曾有很多记载。皇帝立衣带诏杀他,他没有杀了皇帝已经不错了,他杀的所谓的忠臣,也是想杀他之人啊!再次强调,我说曹操忠是对比而言,不是就单纯的忠心……

人都说曹操有反心,可曹操始终未反,在他写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中提道:“欲为国家讨贼立功,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这就是曹操的心声,并且的确一直坚持到他死。N多史学家推断,如果曹操不拥立汉献,则其统一天下,击败孙刘的可能接近百分之百。如果曹操真这么做了,估计以他的文采、军事,其历史地位甚至可以高过唐宗宋祖了,可始终未如此做。所以我说他相交之下,比文中萧逸忠之多也……

山映斜阳天接水嗯,山兄不用担心,因为没有丢砖头,是理性讨论唷~~~^^.我觉得曹操比刘孙等不忠,是因为曹操本就是枭雄,而刘备以仁德厚人,本就重视对汉政府的忠诚,就算是门面上的好了,他至少不敢逾越.曹操对献帝政府之蔑视,也几乎是如八佾舞于庭那样令人愤慨,这本就是事实.挟天子以令诸侯本就比孙刘等人过分呀.而且孙刘称帝可也是到了曹家先称帝以後呐,所以撕破脸皮还不到与曹操比。曹操对献帝政府作的事绝对比萧逸过分多了,萧逸至少忠於国家(好像没有杀反对派的人嘛),曹操虽不篡汉,但其心可知.当时曹操是为国贼(不忠於献帝),杀他是有正当性的.虽然他的墓是写‘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但他的作为却不只这样啊,曹操曾自比周公,但他和周公一比,哪里有一样,就算是霍光他也比不上哪(我当然指的是忠心,因为山兄提到墓文,似指忠心,所以我亦反证)

笑倚清秋兄弟说孙刘比曹操忠,那么先看看被人们一贯认为忠厚老实的刘备的行为:小时候与小朋友们在村头玩游戏,便说自己是皇帝,村头的大桑树是其“羽葆盖车”。他的两个儿子,一叫刘封,一叫刘禅。封禅是古时皇帝祭奠天地的礼仪,可见刘备一直想着要做皇帝。如果按封建道德来评价他的话,刘备早就有“不臣之心”。从这些可以看到刘备早早就想当皇帝了,他比曹操野心大了不知多少。

再说孙权:且不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时他不听招呼、公然与朝廷的军队展开赤壁大战,就从其在汉献帝在位之时,居心叵测地公然写信劝曹操称帝,就可以看出他压根就没把汉献帝放在眼里。魏、蜀、吴都为建安二十五年立国,但无论怎样,曹操是没有立国的,而孙刘可是真正的反了。

再拿曹操同萧逸比较,唉!曹操比萧逸真的是忠很了。许劭对曹操的评价是“治世能臣,乱世奸雄。”,曹操在汉灵帝时任洛阳北部尉,其德政天下皆知;黄巾军起事后,曹操已升任济南相,上任第一天,就宰了八个贪官污吏,亦可证明曹操为能臣。其实如果曹操是处在萧逸所在的和平年代,根本就不可能反了!喔,应该说他在乱世,也的确没反。萧逸在文中到现在已经可以说是必反了,就这一点就照曹操差了十万八千里了……

外曹操的爱国程度极深,如果说他不忠君,那其实是肯定的,但他比某些人忠。但如果说他不如萧逸爱国,那可真的是大大的冤枉他了。现存曹操诗篇中的第一篇就是《蒿里行》,就看其中文字,满篇都是忧国忧民。其后来行为,也贯彻了自己欲扶大厦于倾危、拯百姓于水火的一贯志向。不过权力使人腐化,到后来他成魏公后,生活十分奢华堕落也是肯定的。

山映斜阳天接水比较曹操与萧逸,如同山兄所言实可分前後期,前期曹操或者比萧逸忠君,但後期则可能差不多,萧逸的手段比之曹操那是小巫见大巫,萧逸最多就像寻秦记赵穆对小赢政那样,但曹操却是废立皇后,杀皇子,诛戮反对派的臣子.曹操不篡汉可能有他的考量,比如说一切俱都掌握在手里,没必要遗臭青史,而萧逸则若不反,必有杀生之祸(当然这是在容若还是暴君时,现在有了变数)这样看来,比较谁忠君,似乎是50步笑100步,但若以手段论,萧逸却是瞠乎其後的笑倚清秋们讨论的都是三国志、正史……曹阿瞒有啥忠的,不过五十步与一百步的笑话!史学家说曹操自已称帝就能横扫,那只是假设,是事后诸葛,在那个时代,人们仍然极为重视正统二字啊!道义二字是极重的,不然刘备也不能搞出这么多事非……

高不成

第四章 修罗之谋第二章 天下七强第二章 连场争斗第七章 少年秦主第一章 初会秦王第二章 泣血深情第八章 冤家路窄第五章 动之以情第一章 铁骨御史第八章 剑气纵横第三章 佳人寻衅番外篇 魏宫密事第七章 若离再现第一章 故人相送第六章 苍道之主第七章 笑陷敌城第二章 心意百转第六章 往事历历第九章 笑闹重围第八章 奇术破阵第九章 乞愿之箭第十章 容若奇想为官记一有关萧逸的讨论第四章 谁是谁非第四章 人近心远第七章 楼头相交第九章 解开死结第九章 夜会奇客第五章 死而复生第四章 似是故人对文章的评论有关曹操的争论第九章 此心不悔第二章 开市互贸第二章 所谓决斗第一章 帝王之交第五章 动之以情第八章 兄弟重逢第二章 伤心旧景有关更新第四章 偷听之术第七章 求婚宣言第二章 天下七强第八章 新人新规第四章 夫妻重会第三章 风波又起第六章 庆国来客第四章 人生初战幕第二章 奇毒奇情第二章 奇毒奇情第十一章 惊闻噩耗第八章 故人再会第五章 古怪帝王第九章 意外惊变第八章 离情依依第四章 似是故人第六章 所谓武林第六章 及时行乐第六章 手足情断第一章 整人之术第二章 定居济州第四章 修罗之谋第四章 修罗之谋第八章 少帝美侍第八章 剑气纵横第四章 摄政贤王第五章 探病惊情第六章 所谓武林第一章 陈腐思想第七章 伤心伤情第二章 飞雪之城第七章 楼头相交第六章 街头救美第一章 一舞缘绝第二章 开市互贸第五章 重逢之喜第四章 修罗之谋第七章 皇陵守孝第八章 雪衣寂然第一章 故人相送第六章 所谓武林第一章 一舞绝世第四章 真情相激第五章 胜负之间后记第二章 性德遭掳第六章 异变再起第八章 卫国王宫第七章 叔侄初遇第一章 生死一发第四章 奇思异行第八章 孤辰剑寒第一章 宠臣第八章 神心人心第六章 庆国来客第四章 阵前降敌第三章 出手相救第五章 援兵天降第八章 换俘之议
第四章 修罗之谋第二章 天下七强第二章 连场争斗第七章 少年秦主第一章 初会秦王第二章 泣血深情第八章 冤家路窄第五章 动之以情第一章 铁骨御史第八章 剑气纵横第三章 佳人寻衅番外篇 魏宫密事第七章 若离再现第一章 故人相送第六章 苍道之主第七章 笑陷敌城第二章 心意百转第六章 往事历历第九章 笑闹重围第八章 奇术破阵第九章 乞愿之箭第十章 容若奇想为官记一有关萧逸的讨论第四章 谁是谁非第四章 人近心远第七章 楼头相交第九章 解开死结第九章 夜会奇客第五章 死而复生第四章 似是故人对文章的评论有关曹操的争论第九章 此心不悔第二章 开市互贸第二章 所谓决斗第一章 帝王之交第五章 动之以情第八章 兄弟重逢第二章 伤心旧景有关更新第四章 偷听之术第七章 求婚宣言第二章 天下七强第八章 新人新规第四章 夫妻重会第三章 风波又起第六章 庆国来客第四章 人生初战幕第二章 奇毒奇情第二章 奇毒奇情第十一章 惊闻噩耗第八章 故人再会第五章 古怪帝王第九章 意外惊变第八章 离情依依第四章 似是故人第六章 所谓武林第六章 及时行乐第六章 手足情断第一章 整人之术第二章 定居济州第四章 修罗之谋第四章 修罗之谋第八章 少帝美侍第八章 剑气纵横第四章 摄政贤王第五章 探病惊情第六章 所谓武林第一章 陈腐思想第七章 伤心伤情第二章 飞雪之城第七章 楼头相交第六章 街头救美第一章 一舞缘绝第二章 开市互贸第五章 重逢之喜第四章 修罗之谋第七章 皇陵守孝第八章 雪衣寂然第一章 故人相送第六章 所谓武林第一章 一舞绝世第四章 真情相激第五章 胜负之间后记第二章 性德遭掳第六章 异变再起第八章 卫国王宫第七章 叔侄初遇第一章 生死一发第四章 奇思异行第八章 孤辰剑寒第一章 宠臣第八章 神心人心第六章 庆国来客第四章 阵前降敌第三章 出手相救第五章 援兵天降第八章 换俘之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