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3)

假如你听到两个孩子在编造虚构的故事,那不过是在讲故事,并没有什么罪过——并非是说谎。随着虚幻想象的逐渐消退,以及小伙伴们变得不再那么容易轻信,孩子在7~9岁左右就会过了这个喜欢编故事的年龄段(如果这个阶段一直持续到9岁之后,这种性格特点不会再为孩子赢得朋友,并且这可能反映出孩子的内心存在着需要引起关注的问题)。你可以在孩子编造故事的时候利用这个时机对他进行教育。比如,你无意中听到孩子在描述他虚构出来的游玩迪斯尼乐园的经历:“我的生日我们去了迪斯尼乐园……”这时,你可千万不要骂孩子喜欢说谎,那是对孩子的羞辱。你应该尊重他满怀期望的想象:“你希望自己去过迪斯尼乐园,那当然会很有趣。现在,跟我们说说生日那天你实际上做了些什么。”这样,孩子就会知道你理解他,而且会看到你并没有生气。同时,他还能敏感地知道没有必要撒谎。孩子满怀期望的想象揭示出了他心中的渴望。“你想去迪斯尼乐园。也许我可以帮你实现这个愿望,让我们来打算一下行程……”让孩子知道他的有些梦想是能够成真的,这会让他感到欣慰。

西尔斯经典链接:纯真的年龄

学龄前的儿童往往不能(或者是根本不愿意)把事实与虚构的故事区分开来。对于一个4~5岁的孩子来说,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确实就住在某一个地方。一直要到7岁——这是孩子开始推理的年龄,大多数的孩子才会开始明白事实和虚构的区别。到了岁的时候,大多数的孩子有了或者应该有了道德意识。在他们没有说真话的时候,他们会有负疚感;而说了真话,他们就会感觉到自己很正当。他们懂得了“撒谎”的含义,并且认为“说真话是一件正当的事情”。

奇妙的想象

幻想与现实“那不是我干的,是托比干的。”托比是谁?托比是孩子想象中的老虎朋友,是它打碎了杯子。学龄前的儿童往往把现实与幻想混淆在一起,这是很正常的。孩子们常常虚构出一些想象中的角色,并且喜欢生活在他们幻想出来的世界里。你应该去欣赏学龄前的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孩子这个充满幻想的阶段去体会个中的乐趣。在孩子幻想的时候,你应该与他一起乐在其中。有时候,孩子们会把他们幻想中的朋友带到我的诊所来做检查。我会为那个幻想中的、看不见的伙伴也安排一把椅子,甚至假装也为这个看不见的伙伴做一下简单的检查,我们会因此而一起大笑起来。大人们相信以现实作为生活的坚实基础是十分重要的,并且明白现实与虚构的区别。但是,这些都是成年人标准。对于孩子们来说,世界并不仅仅就是那个现实的世界,同时还是他们需要和期望中的那个世界。充满想象的思维实际上可以帮助孩子与现实世界打交道。孩子们会周期性地躲避到他们想象中的那个世界中去,这个虚幻的世界是他们可以控制的。这种躲避是孩子们应对成年人的世界的一种方式,这个世界是他们无法控制的。如果你的孩子说谎是为了在做错事的时候让幻想中的朋友做他的替罪羔羊(比如,“小老虎托比打碎了杯子”),那你就应该走进孩子的幻想中去:“告诉我托比是怎样把杯子打碎的。”在你的孩子努力地构思着托比打碎杯子的细节、从而使自己摆脱窘境的时候,他会很容易就讲出来他在这件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与此同时,你还应该问问自己,为什么孩子想要让你认为那件事不是他做的。你是不是对孩子偶尔的过失或者孩子进行的尝试过于严厉了呢?

你应该告诉孩子你能理解他的想法,从而向他表示你尊重他的创造性思维。“我能理解,假定是托比打碎了杯子,你就会比较轻松一点。现在,告诉我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不会生气的。”你要帮助孩子认识到说真话并不会给人带来伤害——没有必要编造谎话来掩盖真相,因为不论他告诉你什么,你都会爱他、并且接受他。

有时候,在孩子编造的故事中反复出现的主题会表露出在他的现实世界中真正缺失的东西。一个6岁孩子的母亲向我咨询她小孩说谎的问题。她的女儿对小朋友们讲述了她和父亲一起做的许多有趣的事情,这些故事根本就是不着边际的:幻想和爸爸一起去玩具店、一起乘飞机、一起去骑马,等等。而事实就是她很少见到她的爸爸。他经常出差,而且总是把工作带回家来做,人是在家了,可心思却不在家里。这个孩子构造了一个自我保护的虚幻世界,以此保护自己的成长不受缺少爸爸关爱的影响。

为了方便地取悦父母而撒谎孩子们总是想要父母感到高兴。如果他们觉得说谎能使父母感到高兴的话,那么他们会对父母撒谎,并且认为做这样的事是正确的。妈妈可能会这样问她5岁大的孩子:“你把地板上的那些拼图捡起来了吗?”她会得到一个肯定的回答,因为孩子想要妈妈对他微笑、向他表示感谢。过后,如果妈妈发现那些拼图(或者大部分拼图)仍然在地板上摊得到处都是,那她就必须让孩子知道撒谎比把房间弄得乱七八糟更让她感到不高兴。7岁大的孩子往往会对有没有把玩具收拾好这样的问题作出肯定的回答,因为他不想给自己添麻烦去收拾那些玩具。最终,他会意识到妈妈是要去检查的。你必须让孩子意识到他的鬼把戏是无法奏效的。在每天晚上上床睡觉前,他必须负责把他的那些玩具整理好放起来。这是家里的一条规矩。

西尔斯经典链接:怎样知道你的孩子是在撒谎

大多数时候,通过孩子的身体语言你就能知道孩子是在撒谎。面部表情常常会表明他说的话到底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但是,有些孩子会有一张毫无表情的面孔,使得那些感觉十分敏锐的父母都难以读懂他们的心思。你可以试一试下面的这些探察技巧:孩子在对你讲述一件事情的时候,他是不是有意地避免直接看着你的眼睛(如果孩子在平时总是寻求与别人进行目光接触的话,那么这种迹象就特别具有意义)?注意阅读孩子的身体语言。如果他很放松,很平静、坦然,那么他说的可能是事实。孩子们需要我们的信任。如果你总是怀疑他在说谎,那么他就会渐渐地变得真的撒起谎来。如果他并没有撒谎而你怀疑他,他会变得沮丧和愤怒。

你应该深入地探察详情。如果你探究得越深入,孩子说的就越含糊,那么就得要怀疑他不在说实话了。如果对于一件事情,他每次讲起来的主要情节都不一样,那么这件事情就值得怀疑。是不是他做的这件事与他平时的行为不一样?你的孩子是不是有比较充分的动机对你撒谎而不告诉你真相?如果孩子平常总是怕你,那他就会总是想要对你撒谎。

探察孩子是否撒谎的那些办法同样也可以用来探察孩子是否偷了别人的东西。你的孩子是不是支支吾吾地说不清楚那些玩具怎么会到他的手里来?孩子的脸上是否出现了直觉敏锐的父母立马就能觉察出来的可疑神色?一旦孩子的说法不能自圆其说,或者玩具的价值超出了孩子财力,那就应该怀疑是他偷来的。如果你的孩子出于对妈妈的爱而送给了你一条价值不菲的项链,但对项链的来源又做不了可信的解释,那就得怀疑这是偷来的东西。在大多数情况下,如果父母和孩子之间感情十分亲密,孩子撒了谎你就会知道——你的孩子也会觉察出你知道。

为了自己的便利而撒谎这是在年龄比较大一点的孩子们中常见的撒谎形式,谎报自己的成绩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9岁大的沙伦的父母给她施加压力,要她取得好的成绩。沙伦认为他们对她的爱和赞许取决于她的成绩,因此她不敢把真实的情况告诉他们。她的C等成绩会让父母感到不高兴,于是她告诉他们她门门功课都是A和B。她觉得撒这样的谎是没什么错的,因为让父母感到高兴比说出真相更为重要。沙伦感到她受的压力迫使她撒了谎。然而,她的欺骗并不能起到作用。她那开明的、关爱孩子的父母认识到了孩子为什么要在成绩上撒谎,他们不再给她压力。你可以让孩子知道的一条很重要信息是:父母对她的爱和认可是没有条件的。

害怕说出实情会带来伤害由于害怕受到虐待性的惩罚,孩子们会为了自我保护而撒起谎来,对于惩罚的恐惧胜过了说谎所带来的负疚感。受到大量惩罚的孩子往往会养成说谎的习惯,以此来保护自己。如果孩子认为打破了花瓶会被大人打一顿屁股的话,那他就会由此而推断撒个谎所带来的痛苦会小一些。在那些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过失而受到严厉责罚的孩子们中间,也有着同样的情况。这种过分的、不恰当的纠正措施会妨碍孩子道德观念的发展。害怕遭受惩罚的孩子为了逃避惩罚,会想尽办法来说谎。

我们采用了与自己的孩子们做下面这种交易的办法,来帮助他们克服对说出真话后会受到责罚的担心:“我们保证不会生气,”——大人生气对孩子来说就意味着惩罚——“只要你对我们说实话,不管你做了什么,我们都不生气,尽管你必须去面对自己造成的后果。但是,如果我们发现你对我们说了谎,那么你会受到严厉的惩罚。”一天,埃琳的脚踏车被丢在车房前面的车道上,她告诉我说是马修最后一个骑它的。为了查出这到底是谁干的,我不得不向马修保证我知道了实情后一定不会发脾气,让他安心地对我说实话:“马修,你说实话,我就保证不生气。对说谎我是要生气的。”如果孩子对说了实话所带来的后果感到担忧的话,那么他就会成为一个习惯性的说谎者。只要孩子能够相信你不会失去控制地大发脾气,他就会向你敞开心扉、老老实实地把发生的事情告诉你。你应该平静地听他讲,要公正地对待他的过失,并且要帮助他纠正错误行为。鼓励孩子不撒谎的最好办法,就是在他们说实话的时候给他们以支持。

谎话连篇的孩子在一定程度上,童年时期正常的喜欢幻想和说大话会渐渐地演变成有目的地撒谎,而且会养成这样的坏习惯。这样的孩子会刻意地欺瞒别人,他的许多社交活动都充满着欺骗,而不是真实。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这个孩子有着愤怒的内心世界,他对自己的现实生活感到不满意,并且惧怕父母对他作出的反应。他从未体验过父母对他那些正常的笨拙行为以及差劲的判断能力的宽容和接受。大人总是教育他说他是个坏孩子,他因而学会了也这么看待自己。

7岁大的查利的父亲在他6岁的时候就从他的生活中消失了。为了摆脱这个让人感到痛心的现实,查利想象出了一个虚幻的世界,那里面有着许多父亲和儿子在一起的美好故事。渐渐地他觉得那个虚幻的世界比起现实世界来,更能让他感到轻松愉快。到了8岁的时候,他总是习惯性地在另一些事情上撒谎。查利说他门门考试都得了A,而实际情况是他只是勉强及格。他放学后去了哪儿,哪里来的新东西,这些他都不对妈妈说实话。撒谎成了他的一种生活方式,是他用来抵抗自己内心愤怒的一种保护措施,是用来掩饰糟糕的自我形象的一种手段。要治愈查利的说谎毛病,就必须帮助他接受现实、学会和现实打交道。对他的治疗让他接受了父亲再也不会回来的现实,并且使他明白并不是他导致了父亲的离去,这不是他的错。从建设性的咨询意见中,他的妈妈学会了花更多的时间与查利在一起,和他一起玩耍,听他讲述自己的心里话。查利参加了足球队,教练对他表现出特别的兴趣。不久之后,就再也看不到他说谎了。

培养诚实的孩子

在了解了孩子们为什么有时会撒谎之后,你就会明白该如何去应对孩子们的撒谎行为。深入到欺骗言行的背后去,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这会有助于你进行预防性的管教。下面,我们列出了塑造诚实的孩子的一些方法。

实施依附性的养育与父母感情亲密的孩子不会成为习惯性的说谎者。他们信任照顾他们的人,并且具有良好的自我形象,因而他们根本没有说谎的必要。但是,即使是与父母感情最为亲密的孩子,在4岁的年龄段也会编造出一些不着边际的离奇故事,在差不多7岁的时候也会偶尔尝试说谎,并且在10岁的时候也会别出心裁地编造谎言。尽管你已经发现他偶尔说了谎,并且已经纠正过他,但是在过后遇到类似的情形时,你千万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认定他又是在撒谎。你应该给予他向你澄清事实的权利,否则的话,他会因为你不信任他而受到伤害。

为孩子做出诚实的榜样你应该建立一种诚实的家庭氛围。就像孩子撒谎时你能觉察出来一样,孩子们也能发觉父母没有说真话。如果孩子看到你的生活中到处都是一些并无恶意的谎言,虽然这些谎言并不算什么大的问题,他都可能从中学会撒谎是一种逃避后果的可行方式。你的孩子是目睹了你在日常生活中的欺骗行为而学会撒谎的,这一点也许让你感到很惊讶。你可以来想一想自己是怎样经常歪曲事实的。当你不想受到电话的打扰时,你会说:“告诉他们我不在。”你认为这样的做法是有道理的,并不是在说谎,或者只是一个没有恶意的小谎言,这个谎话并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因为它能让你摆脱尴尬的境地。可是,你千万不要让孩子帮着你来撒这个谎,不要让他去说你不在家(你可以让他这样说:“她现在没法来听电话。要我带个口信给她吗?”)。对于一样东西,当孩子向你要求多得到些的时候,明明这样东西还有,你可千万不要为了能方便地拒绝他的要求而对他说“没有了”。孩子敏锐的眼睛能洞察一切,你根本愚弄不了他。一旦你对他撒了谎,他马上就会知道,因为他太了解你了。你应该对他说“现在你不可以再多要了”,一般来说他会接受你的这种说法。

同时,在孩子撒谎的时候你也不要帮着他来撒谎。如果孩子由于太疲惫或者太烦乱而没有完成家庭作业,你可不要被他说服而帮他给老师写条子说计算机的打印机坏了。如果你这么帮着孩子撒谎,就等于是认可了欺骗的行为,并且教会了孩子这么一种错误的认识:逃避因为自己的错误决定而带来的后果是一件相当容易的事。

鼓励孩子做一个诚实的自己你应该让孩子明白,你喜欢他的本色。如果你的孩子虚报了考试成绩,你可以教育他说:“我喜欢一个实实在在的C,而不要不真实的A。”孩子如果知道自己在家庭里得到的认同并不以他的表现为条件,那么他就不大会产生想要撒谎的动机。

第61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2)第67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8)第44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2)第24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1)第27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4)第54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5)第35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3)第9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6)第7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4)第44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2)第20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7)第45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3)第38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6)第22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9)第14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1)第56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7)第11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8)第10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7)第40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8)第5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第28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5)第40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8)第33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第3章 序三 关于养育孩子的开场白第9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6)第13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0)第25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2)第20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7)第2章 序二 一位父亲的发现之旅第34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2)第67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8)第29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6)第49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7)第24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1)第16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3)第63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4)第19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6)第37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5)第63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4)第11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8)第22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9)第68章 结束语:养育计划的一个范例第62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3)第1章 序一 为了孩子的未来——海阔而天空第19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6)第51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2)第67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8)第25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2)第44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2)第65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6)第54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5)第63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4)第21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8)第65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6)第31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8)第36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4)第42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0)第61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2)第52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3)第44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2)第48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6)第18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5)第16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3)第3章 序三 关于养育孩子的开场白第53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4)第3章 序三 关于养育孩子的开场白第30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7)第46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4)第4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第19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6)第42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0)第35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3)第23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0)第2章 序二 一位父亲的发现之旅第53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4)第42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0)第17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4)第19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6)第15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2)第45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3)第48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6)第31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8)第30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7)第33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第60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1)第28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5)第14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1)第21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8)第3章 序三 关于养育孩子的开场白第1章 序一 为了孩子的未来——海阔而天空第67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8)第57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8)第54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5)第5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第66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7)第7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4)第39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7)第5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第43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1)
第61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2)第67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8)第44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2)第24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1)第27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4)第54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5)第35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3)第9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6)第7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4)第44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2)第20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7)第45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3)第38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6)第22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9)第14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1)第56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7)第11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8)第10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7)第40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8)第5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第28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5)第40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8)第33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第3章 序三 关于养育孩子的开场白第9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6)第13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0)第25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2)第20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7)第2章 序二 一位父亲的发现之旅第34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2)第67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8)第29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6)第49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7)第24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1)第16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3)第63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4)第19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6)第37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5)第63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4)第11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8)第22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9)第68章 结束语:养育计划的一个范例第62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3)第1章 序一 为了孩子的未来——海阔而天空第19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6)第51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2)第67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8)第25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2)第44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2)第65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6)第54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5)第63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4)第21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8)第65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6)第31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8)第36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4)第42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0)第61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2)第52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3)第44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2)第48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6)第18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5)第16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3)第3章 序三 关于养育孩子的开场白第53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4)第3章 序三 关于养育孩子的开场白第30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7)第46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4)第4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第19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6)第42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0)第35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3)第23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0)第2章 序二 一位父亲的发现之旅第53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4)第42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0)第17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4)第19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6)第15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2)第45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3)第48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6)第31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8)第30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7)第33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第60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1)第28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5)第14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1)第21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8)第3章 序三 关于养育孩子的开场白第1章 序一 为了孩子的未来——海阔而天空第67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8)第57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8)第54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5)第5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第66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7)第7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4)第39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7)第5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第43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