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8)

如果运用得巧妙,谈判可以成为一种很有效的沟通工具,帮助孩子培养起理性判断的能力。你应该教育孩子明白这一点,当每个人都冷静、平和的时候,谈判会取得最好的效果,在激动当中是无法很好地进行谈判的。“现在我们不再讨论下去了,但是我会和你爸爸谈一谈这个问题,晚上再来和你谈。”“我不喜欢你和我说话的方式。过一会儿你冷静下来后,再来找我。”在你感到没有把握或者感到压抑的时候,那就不要匆忙做出决定。

撤销孩子的特权

撤销特权是少数你永远都用得着的行为塑造手段之一。为了使这种纠正措施能有一个防止错误行为再次发生的良好时机,你必须让孩子很自然地把撤销特权和自身的不当行为联系在一起:“如果你把三轮脚踏车骑到街上去,那你今天就别想再用你的三轮脚踏车。”

你的孩子拖拖拉拉,早上错过了搭车去学校的时间,于是他必须走路去学校。这种纠正措施一般用于对成年人强制执行法律:你酒后开车被逮住了,于是被吊销了执照。但这不能矫正你喝酒的问题。因此你可以看到,作为一种管教措施,撤销特权有着局限性。不许看电视与准时回家吃晚饭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孩子会产生这样的疑问。

如果撤销特权是一项事先得到大家同意的行为管理策略的一部分,在一次家庭会议上已经这样决定下来,那么撤销特权就会起效果:父母已经申明了他们对孩子的行为有怎样的期待。但如果孩子没完没了地讨价还价,父母就不能再赋予他们那些特权。因此,他准时回家吃饭,你就给他看半个小时电视的特权,看电视的时间并不是家里每一个人都不可剥夺的权利。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必须学会人生中很宝贵的一课:特权增加了,随之而来的责任也就增加了。

§CHAPTER14打破令人讨厌的习惯

“打破习惯”这种说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与之相关的生物学事实。孩子正在成长着的大脑是由好几公里长的“电线”构成的。随着孩子不断地学习和成长,他在所有这些神经线路之间建立起了联系,从而把各种各样的联想模式存储了起来。一而再、再而三地得到重复的行为模式逐渐地就变成了各种习惯,这些习惯举动的做出根本不需要孩子进行思考。为了打破一种习惯,你必须在存储这种习惯的神经通路上设置一个路障,阻断习惯性行为与引发它的环境因素之间的联系。在各种不良习惯演变成固定的行为模式之前就应该尽早地把它们打破,这一点很重要。

打破坏习惯的步骤

下面列出了一些打破令人讨厌的坏习惯的一般步骤。

一种习惯是否已经成为问题这种习惯是否需要打破?你是否应该加以干涉,还是简单地听之任之、让孩子去乐在其中?如果你不去管的话,孩子的大部分坏习惯最终都将自己克服掉,而如果你加以干预,又要冒矫枉过正的危险。对孩子来说,他的习惯可能是他从各种压力和期盼中放松自己、暂时地退避到他自己的世界中去的一种方式,是一次短暂的暂停、一次做他自己事情的机会。如果你将孩子用来减轻压力的、并无大碍的习惯去除掉,那么取而代之的很可能是更不好的举动。作为一条一般的指导原则,如果一种习惯使孩子感到苦恼(吮手指让他的大拇指受到了感染,或者使他的牙齿发生了弯曲),或者招致了别人的嘲笑或社交上的孤立,那么你就应该对这种坏习惯进行干预。下面我们将告诉你该怎么做。

去除引发因素什么状况会导致孩子抽搐、咬指甲、用手指绕自己的头发、捶打自己的脑袋、挖鼻孔或磨牙齿?他是不是感到无聊、厌倦、生气或者紧张?你应该每天都对孩子的习惯进行记录,并且要尽可能地调整孩子的生活环境,除去引发不良习惯的因素。如果在你更换了日间照顾孩子的保姆之后不久,特鲁迪就**起了身体,那你或许就应该重新考虑保姆的人选是否合适。如果你6岁大的孩子总是在课后一边看电视一边吮手指,也许你应该在这个时候带他去散散步。

是直接面对还是回避这种坏习惯是不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它在身体上或社交方面有没有对孩子造成伤害?或者它只不过是一个轻微的麻烦,最好不去管它?让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到一个轻微的坏习惯上,这有可能会加重这个坏习惯。如果一个坏习惯是轻微的,那你就应该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导致它的那些因素上,而不要去紧盯着坏习惯本身。如果一个坏习惯相当严重,那么你就应该让孩子进行对习惯的控制。坏习惯是孩子的,只有他自己才能把它们戒除掉。你应该和孩子一起讨论他的坏习惯,询问他坏习惯是否让他感到苦恼等等。

加以诱导如果你确认孩子的某个坏习惯必须加以纠正,那就应该让孩子知道这一点,让他参与到你对他的纠正中来。你应该和他探讨改掉坏习惯有什么好处,以及你们俩如何一起来消除坏习惯。在此过程中应该给孩子以奖励,这会起到进一步的诱导作用。

西尔斯经典语录

为了打破一种习惯,你必须在存储这种习惯的神经通路上设置一个路障,阻断习惯性行为与引发它的环境因素之间的联系。在各种不良习惯演变成固定的行为模式之前就应该尽早地把它们打破,这一点很重要。

家族的习惯小猴子们看到什么,它们就会做什么。你应该仔细地审视在孩子的生活中有着重要影响的那些人的各种习惯。你自己有没有咬指甲的坏习惯?或者你自己会不会吧嗒嘴唇、不停地颠你的脚?丹尼尔夫人带着迈克尔来作咨询,因为这孩子总是爱抽搐。通过了解家庭的历史,我们发现迈克尔出生在一个爱抽搐的家庭:舅舅爱抽搐,外婆也是这样,甚至丹尼尔夫人自己也抽搐。这种坏习惯一直没被当成一回事,只是被简单地看做是家族的癖好而已。由于迈克尔并没有因为抽搐而感到难堪,也没有因此而受到嘲弄,所以我们认为最明智的治疗办法就是不要去管它,除非这些坏习惯使迈克尔在社交中遭遇到了难堪。

让孩子放松对于某些人来说,怪癖可能是一种不起眼的放松自己的方式,一次暂停,或者从感受到压力的环境中一次暂时的摆脱。你应该找出孩子生活中的那些导致压力的根源,尽可能多地把它们消除掉。在搬家、父母中的一个长期外出、父母离异或者孩子的生活中出现了重大变故之后,各种怪癖很可能就会产生或加剧。

为孩子提供替代行为为了让孩子能够避开通向坏习惯的路径,一种有效的方法是为孩子提供一条另外的、使他可以绕开坏习惯的途径。如果孩子的手指正紧紧地抓着一个皮球,他就没有办法再来吮手指了。每当他处于引发坏习惯的环境中的时候,或者当他开始意识到他正在做出坏习惯的时候,你应该立刻教他迅速终止自己的举动,去做一个无害的替代行为。举例来说,当喜欢咬指甲的孩子把手伸向嘴巴时,应该告诉他马上就把手握起来,然后伸进口袋,用手指捻弄装在口袋里的弹珠。也可以让他抚弄手指上的戒指,或者紧紧地握一下拳头,然后再张开手指,以此来释放情绪上的紧张。应该让孩子练习这些替代行为,反复地练习、练习、再练习:一旦有了咬指甲的冲动,马上就去抓住弹珠或者抚弄戒指。为了帮助孩子能够记住,最好给替代行为取个名字,比如“代用方法”或“迂回方法”。可以平静地提醒他:“记住你的代用方法。”

吮吸手指

婴儿会很自然地把大拇指塞进嘴巴,这种坏习惯会持续好几年。吮手指对婴儿来说是件喜欢做的事情,但会让旁观者和牙医感到讨厌。那么,爱吮手指的孩子该怎么办呢?宝宝和他的大拇指能不能愉快地相处而不受到大家的指责呢?

吮手指有时是有益的有些婴儿天生就喜欢吮手指。超声波图像显示,一些婴儿在子宫里的时候就已经吸吮手指了。对许多婴儿而言,吮吸的需要单单通过奶瓶喂养是没法得到满足的,有时甚至通过母乳喂养也得不到满足,因此他们就学会了吮吸与自己时刻不离的大拇指来获得快慰。即使是刚出生的几个月的婴儿也会发现,生活中的一个小小乐趣就在他们的手里、就在他们的鼻子底下。我们认为,婴儿利用他们自己身体的某些部分来获得快慰的能力是心理健康的一种表现,并不是心理上的混乱。事实上,有些哄孩子的老手还会让婴儿吮吸手指来安静下来。

有些婴儿在用奶瓶喂了奶之后似乎还不满足。他们已经吃饱了奶,但是吮吸得还不够。的一个好处在于喂完了奶之后还可以继续吮吸它,婴儿宝宝可以继续进行他所需要的吮吸,又不至于撑坏肚皮。但是,有时候哺乳的妈妈觉得已经够了,而宝宝仍然要求得到抚慰。这时,如果你认为你不能够再让宝宝继续在你的上获得快慰,那就让他吸吮他的手指好了,要是最终他没有发现可以吸吮他自己的手指头,你还可以引导他把大拇指或手指放进嘴里去。

吮吸能给烦躁的孩子带来抚慰,使新生儿有可能失调的生物节律得到调整。有些婴儿比其他婴儿需要更多的抚慰。我们的高需求宝宝是我们全部孩子中唯一吸吮大拇指的孩子。那时候,看着他含着大拇指睡着了,我们感到很温馨。他在3个月大的时候开始这种习惯,到5个月大的时候就自己改掉了——这个“拇指断奶”的过程进行得相当顺利、平静。

当吮吸手指造成伤害时

尽管大多数的妈妈都会出于实际的原因对婴儿吮吸手指采取赞许的态度,但是有些却持相反的意见。有些孩子会提高吸吮手指的频率和程度,以至于吸吮手指带来了社交和牙齿方面的问题。

吸吮手指会使牙齿向外突出在孩子出生后最初的2~4年中,不必担心拇指和牙齿之间会产生问题。在4岁之前,孩子偶尔吸吮手指一般很少会伤到牙齿,而且这种坏习惯通常在那个年龄段就逐渐地消退了。但是,如果孩子在更大一些的时候还是习惯性地吮吸手指,特别是如果孩子已经患有遗传性的上前牙外露或者上齿突出,那你就得准备好钱带他去看牙齿矫形医生了,或者你可以开始想办法让他把不守规矩的拇指从嘴里拿出来,放到他的衣袋里去。由于拇指会在上前牙的内面造成反向的作用力,因而吮吸手指会引起上前牙外露(獠牙)以及其他牙齿的咬合不正现象。

西尔斯经典链接:大拇指与橡皮奶嘴的比较

拇指和橡皮奶嘴哪一个更好?婴儿都会选择大拇指。大拇指是随时可用的,味道亲切可人,晚上不会丢失,更加不会掉到地板上去。而牙医们会选择橡皮奶嘴,婴儿不会用它像撬棒那样来撬自己的上齿,而且它是可以被永久地“丢弃”的。即使是对于那些认为“这类东西”使得孩子的面孔看起来不好看的人来说,这种硅胶做成的塞子能起到的使孩子安静下来的效果也很难让人去讨厌它。橡皮奶嘴起到的是抚慰的作用,这就意味着它能带来平和、宁静。作为白天和黑夜都围着婴儿转的人,我们赞成所有能使婴儿保持宁静的东西。要是有活生生的照料者来抚慰孩子,那当然好,但给孩子以抚慰的人总需要休息。

如同一切代替人来照料孩子的设施一样,这里有一个平衡的问题。如果这种抚慰用具被用来取代你对孩子的照料,那它就成了一种拉开你和孩子之间距离的东西。在你的宝宝啼哭的时候,如果你发现自己的手是伸向橡皮奶嘴而不是伸向孩子,或者发现孩子把手伸向玩具娃娃而不是伸向妈妈,那你就需要重新评估自己对孩子的养育。你要让你的宝宝与你相亲近,而不是去亲近一个没有生命的代用品。

如果你的宝宝总是与他的橡皮奶嘴形影不离,那么到了6个月大的时候就应该不再给他橡皮奶嘴了。这时他还小,还可以学着去使用他的大拇指(或者你的),因此当橡皮奶嘴不再出现时不会觉得难分难舍。

如果一个3岁大的孩子沉溺于他的橡皮奶嘴,那该怎么办呢?可以考虑采用下面这些办法:

和孩子交换他的奶嘴。你可以带他到商店去,和玩具售货员做一次交换。让孩子挑选他喜欢的玩具,再让他把橡皮奶嘴交给玩具售货员,而让售货员反过来把孩子挑选的玩具给他。

鼓励孩子在私下里使用橡皮奶嘴。应该告诉他,已经长大的孩子要是再做出婴儿的举动,实在会让大人感到讨厌。“如果你真的必须用你的橡皮奶嘴,请回到你自己的房间里去使用。”通过用这种方式来和孩子交涉,并且使橡皮奶嘴用起来不那么方便,用不了多久孩子就会自己戒掉了。

使用其他具有放松作用的方式。可以教孩子去放上一盘喜欢听的磁带,或者教他在动把手伸向橡皮奶嘴的念头时马上就开始唱歌,他总不能一边吮吸橡皮奶嘴一边唱歌吧。你自己应该保持放松和平静,要安安静静地和他一起来做许多事情,比如一起看书,一起吹泡泡,或者就是简单地待在一起,等等。

直接对孩子说“够了”,并且把橡皮奶嘴拿走,向他解释说橡皮奶嘴对于他成长为一个大孩子是不会有所帮助的。

过度的吮吸会造成拇指疼痛习惯性的吮吸会让拇指的皮肤受到伤害。被过度吮吸的拇指长时间地处于舌头的潮湿和牙齿的压力之下,因而看起来会像一条长长的硬块,或者开裂、流血,甚至会受到感染(在指甲和皮肤的连接处出现一个红肿、一碰就痛的区域)。

第22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9)第35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3)第4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第19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6)第25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2)第66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7)第43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1)第36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4)第20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7)第42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0)第62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3)第13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0)第25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2)第43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1)第39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7)第19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6)第15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2)第11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8)第67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8)第1章 序一 为了孩子的未来——海阔而天空第28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5)第53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4)第38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6)第63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4)第10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7)第64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5)第18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5)第37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5)第6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3)第65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6)第49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7)第37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5)第53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4)第17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4)第36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4)第45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3)第52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3)第18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5)第17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4)第45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3)第28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5)第42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0)第55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6)第48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6)第22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9)第41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9)第13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0)第1章 序一 为了孩子的未来——海阔而天空第7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4)第31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8)第11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8)第39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7)第45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3)第30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7)第50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第58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9)第60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1)第64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5)第8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5)第5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第9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6)第47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5)第31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8)第4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第57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8)第21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8)第25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2)第68章 结束语:养育计划的一个范例第32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9)第14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1)第66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7)第20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7)第17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4)第2章 序二 一位父亲的发现之旅第15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2)第16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3)第60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1)第7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4)第22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9)第12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9)第5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第11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8)第26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3)第37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5)第46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4)第5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第6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3)第48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6)第61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2)第35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3)第57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8)第9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6)第25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2)第12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9)第27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4)第24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1)第40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8)第65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6)第46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4)
第22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9)第35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3)第4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第19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6)第25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2)第66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7)第43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1)第36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4)第20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7)第42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0)第62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3)第13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0)第25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2)第43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1)第39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7)第19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6)第15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2)第11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8)第67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8)第1章 序一 为了孩子的未来——海阔而天空第28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5)第53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4)第38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6)第63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4)第10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7)第64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5)第18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5)第37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5)第6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3)第65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6)第49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7)第37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5)第53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4)第17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4)第36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4)第45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3)第52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3)第18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5)第17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4)第45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3)第28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5)第42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0)第55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6)第48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6)第22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9)第41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9)第13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0)第1章 序一 为了孩子的未来——海阔而天空第7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4)第31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8)第11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8)第39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7)第45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3)第30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7)第50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第58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9)第60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1)第64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5)第8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5)第5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第9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6)第47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5)第31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8)第4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第57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8)第21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8)第25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2)第68章 结束语:养育计划的一个范例第32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9)第14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1)第66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7)第20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7)第17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4)第2章 序二 一位父亲的发现之旅第15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2)第16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3)第60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1)第7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4)第22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9)第12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9)第5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第11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8)第26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3)第37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5)第46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4)第5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第6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3)第48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6)第61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2)第35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3)第57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8)第9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6)第25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2)第12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9)第27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4)第24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1)第40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8)第65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6)第46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