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

§CHAPTER1依附性养育

父母如何才能让孩子去做大人指望他们做的那些事情——并且让他们自觉自愿地去做呢?这是一个古老的养育问题,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不仅仅要引导孩子的行为,而且还要激发他们养成良好品行的主动性。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能从一系列的行为控制技巧中去寻找,而根本在于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如果你对自己的孩子有很好的了解,对他的需求具有高度的敏感,那么他就会信任你,由此就自然而然地使他培养起了做出良好行为的能力,因为他想要让你感到高兴。

在对孩子的养育中,你与孩子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比起采用所谓的“正确”技巧来得更为重要。本书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你和你的孩子都成为通情达理的人。对于养育孩子这个问题,我们的方法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通情达理”,即教会父母如何理解孩子的心思,教会孩子如何去顾及自己的行为对别人所造成的影响。当今的许多养育(社会)问题都可以追溯到一个源头——对自己和他人的冷漠无情。因此,尽管本书从头到尾的各个章节里讲述的都是一些培养良好品行的理念,但是在本书的全部内容里我们最为强调的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和感情。我们把这种养育方式称为“依附性养育”。

养育的类型

为了更确切地理解我们所倡导的依附性养育方式有什么特别之处,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其他的各种养育类型。养育方式分为三大类:型、沟通型和行为改进型。这三种方式在引导孩子们的品行方面各有长短。在30年的儿科实践中,我积累了解决各种各样养育问题的经验,自己还养育了8个子女,所有这些都让我们发现,虽然仅仅靠这三种方式来养育孩子还远远不够,但这三种养育方式在不同的阶段都各有用处。

型养育这种传统的养育方式强调父母的权威形象,孩子必须服从父母的权威,否则的话就必须面对由此产生的后果。正如一位对子女的父亲所说的:“我是老爸,他是个孩子,事情就这么简单!我压根不需要现代心理学这种鬼名堂。如果他出了格,我会让他知道是谁说了算。”按照这种养育方式,打屁股被认为是正当的,甚至是应该的。这种养育方式好的一面是非常清楚地表明父母必须负起管教孩子的责任。当今的许多养育问题都是由于大人们逃避对子女的品行所应尽的责任而引起的。然而,子女需要的是开明的权威,以便从他那里学会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父母的权威在整个养育过程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

型养育方式会引发许多问题,问题之一就是孩子感受不到父母对他的爱。同时孩子会从内心深处生出对父母权威的惧怕,这种惧怕会严重到形成对孩子生活的控制,甚至延续至孩子的成年。最为重要的是,如果把型养育当做唯一的养育方式,那么它根本就起不到作用。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西尔斯经典链接:养育具有心理治疗作用

养育孩子,特别是难带的孩子,父母们最好的和最差的禀性都会充分地显露出来。这鞭策着父母在品行上必须为孩子树立一个大人的榜样。因此,你在养育子女的同时,也在充实着自己。要规范子女的行为,你必须首先规范自己的行为。在训练子女的同时,你也在训练着自己。对子女的养育可以让你深入自己幼年的体验,你能从中发现自己是如何被养育成人的。一位母亲曾经告诉我们:“我注意到我的嘴里发出了与我母亲一样的声音。”你小时候所遇到的问题又会出现在你与子女的关系上,并且会影响到你对孩子的养育能力。如果你在童年经受的养育未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你就极有可能会把这些问题再带给你的孩子。养育好孩子的愿望将迫使你首先克服自己身上的毛病,从而使你成为心理健康的父母。

首先,它会让父母专注于消除孩子的缺点,从而往往忽略了孩子的优点。其次,由于父母注重的只是惩罚孩子,使得他们不会去学习采用其他更为适当的方法来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而那些方法原本就能减少惩罚孩子的必要性。第三,型养育方式最为糟糕的一点是,孩子的行为更多是出于害怕惩罚,而不是打心眼里乐意这么做。因此,他们无法培养起自身内在的控制力,一旦控制者转过身去,被控制的孩子就会像脱缰的野马。

型养育把对孩子的养育看做是你对孩子做的事情,而不是你与孩子一起进行的一个学习过程。型养育拉开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距离,这有两个原因:首先,这种养育方式的基础是惩罚,很容易引起孩子情绪上的愤怒,从而使孩子远远地躲开父母,父母很少或根本不宽容子女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所表现出的孩子气。明智的家长会成为他们子女的学生,努力去了解自己的孩子。而的父母往往觉得努力去了解子女的想法会削弱了他们的权威,因而会认为努力了解孩子与他们对孩子的养育根本不沾边。由于型的养育不把子女作为个性独立的人来对待,因此这种养育方式难以唤起父母和孩子各自内心的美好体验,即使在严厉的责罚背后有着一颗温柔的心。

沟通型养育这种方法体系主张对孩子的养育应该采用沟通的方式,而不是惩罚的方式。由于对、惩罚型的养育方式不满意,人们提出了一些新的养育观点,形成了沟通型的养育流派,强调父母应该更好地与自己的孩子进行沟通。目前大多数的养育书籍和养育课程都以这种沟通型的养育方式为基础。这种方法体系认为,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坏孩子,只有差劲的沟通;孩子们本质上是好的;父母应该做的只是学会如何去倾听他们、与他们交谈。这种“现代的”养育方式让人感到高兴,它把孩子当做一个行为由情感支配的人来尊重,并且鼓励父母去深入了解是什么情感在支配着孩子的举止行为。父母学会用建设性的方式向孩子传递信息,告诉他们父母希望看到什么样的品行。父母也会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用理解去营造一个总体上积极的家庭气氛,因此,他们会尽量少对孩子说“不”。沟通型养育方式强调为人父母的技巧,以减少惩罚孩子的必要性。这种养育方式用心理研究代替了责罚,打屁股是根本不允许的。

沟通型养育方式的主要问题是父母往往会失去权威,反而扮演起了业余心理学家、谈判家或者是外交家的角色。结果可能会使孩子们不尊重权威,对家长权威的缺乏尊重将会导致孩子们不尊重其他人,包括教师和警察等等。此外,如果过分地使用这种养育方式,大多数孩子都会把它看成是虚情假意,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对话听起来只不过是头天晚上老爸、老妈在家长学校听来的那些感情上无懈可击的套话而已,而根本不是真正的沟通。沟通型的父母不说“别打你的弟弟”,而是会说出孩子的感受:“你肯定对弟弟非常生气。”这听起来没错,许多父母也觉得很对,但是,当确定了他在生气之后,如果他还继续打他弟弟,那又会怎样呢?你该怎么做?另一个问题是,父母常常会担心由于他们没有以“心理学上正确的”方式作出反应而损伤孩子的心灵,这让他们常常会最终不表明自己的立场。因此,这种养育方式存在着对孩子过分地放任自流的危险。

行为改进型养育行为改进型养育告诉我们,孩子们的行为会由于父母如何构建孩子的成长环境而受到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如果在你已经尽你所能进行了心理学上正确的沟通之后,你的孩子还在继续打其他孩子,你就只有把他和其他孩子隔离开来。大多数孩子都会对行为改进措施反应良好;而有些孩子会认为这种养育方式是有意为难他们。虽然这种方式有点机械(仿佛与训练宠物一般),但是行为改进型养育为父母提供了一些养育的技巧,比如暂时制止孩子的行为、正面地支持鼓励以及教导孩子分析行为所造成的后果等等,当型及沟通型的养育方式均不起作用时,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对于有情绪问题的孩子或者脾气不好的孩子来说,如果他们对其他养育方式根本没有反应,那么行为改进养育方式可能会十分有用。采用行为改进型养育方式的管教者注重的是规范孩子的行为,对孩子加以训练,而不是去认识孩子的内心。

行为改进型养育的缺点在于迟早你会用完所有的技巧,或者耗尽精力,从而无法持之以恒地应用这些技巧来养育孩子。行为改进型养育的最大危险在于它注重的是外在的方法,而忽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使得孩子被当成一个项目去实施,而不是作为一个有情感的人来培养。

依附性的养育方式依靠上述三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来解决养育问题的父母可能会发现孩子的品行确实有所改观,但只是暂时的。如果缺乏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依附作为可靠的基础,任何其他的养育方式都只是一些不解决根本问题的技巧,或者不过是一些与孩子沟通的招数,采用这些技巧只能是临时抱佛脚而已。上述三种养育方式中没有一种融合进了这样一种养育理念,即:子女的养育应该视孩子的年龄和性情以及父母的性格特点而“量体裁衣”。每个家庭、每个孩子、每个场合都各有不同,在纠正子女行为的过程中,父母必须对所有的这些因素加以考虑。为了做到这点,他们必须了解自己并且了解孩子。

我们的养育方法吸纳了上述三种方法的优点,而且在为养育建立一个坚实的基础方面更深入了一步:养育取决于和孩子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只有以感情紧密联结的关系作为坚实的基础,父母才可能平衡而不失之偏颇地应用前面提到的三种方法(型、沟通型和行为改进型)来养育子女。如果你的孩子存在养育问题,你可以利用你和他的亲密关系来找到解决的办法。你应该问问自己:“我的孩子心里在想些什么?我该如何帮他处理好这些难题呢?”而不是考虑“我怎样才能让他有良好的表现?”这样的方法能够帮助父母和孩子一起来协力解决问题而不是互相冲突。我们可以把依附性的养育方法看做是一个金字塔:底座宽大、坚实,要花费比较长的时间来建造,但是越往上你要用的精力和材料就越少。这种结构既坚固又耐久。其他的方法一开始可能会显得很方便,但是都缺乏金字塔那样的宽广基础,因而不久你就需要不断地进行棘手的修补工作。

西尔斯经典链接:向有经验的父母学习

每当我给即将开始实习的儿科见习医生们提建议的时候,我都会告诉他们:“你们应该走到有智慧、有经验的父母中去,向他们学习。”这些父母是真正的养育专家。实际上,本书的许多素材来源于我们在儿科实践中所遇到的许多经验丰富的父母,他们让我们一起分享了他们的成功和失败。在使我们自己的养育理论体系化的过程中,我们记录了这些有智慧的养育者的做法以及他们的子女最终被培养成了什么样子。我们学到了这么一条:有智慧的养育者花费时间和精力,在孩子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想在前面,创造各种条件来培养子女的良好品行,不给孩子留有行为不当的余地。有智慧的养育者会:

与他们的子女始终保持情感联系;

建立起父母子女之间的相互敏感;

把更多的时间花费在培养良好品行上,因而不必对孩子作太多的纠正;

对适龄行为有着富有成效的理解;

用幽默来促进孩子的协作精神;

善于不被孩子察觉地引导孩子的行为。

出于对孩子的疼爱,你非常容易接受每一个有助于你造就一个聪明的、品行良好的孩子的建议。本书目的之一就是提高你的洞察力,让你学会辨识哪一种建议会使你和孩子拉开距离,哪一种建议会使你们更加亲密无间。你应该选择那些养育了许多子女并且子女为你所喜欢的家长,听从他们的建议,和他们交朋友并向他们学习怎样管教孩子。

作为父母,你必须负起管教子女的责任,但是不能采用控制孩子的方式;你必须和孩子进行沟通,但是必须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进行;你还需要掌握管教孩子的方法来应付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情况,但是当这些技巧都不能奏效的时候,你必须退而求助于对孩子的深入了解。采用依附性的方法来养育孩子,能够让你树立起信心,相信自己的孩子能够(最大程度地)具有良好的行为表现,并且能够建立起为享有一个幸福、富有成效的人生所必需的内在自我控制力。在对孩子的养育中,型的养育方法主张:“我来告诉你该做些什么。”沟通型的方法主张对孩子说:“你认为什么是该做的事呢?”行为改进型的方法主张对孩子说:“如果你这么做,就会有那样的结果。”而我们的建议是给你的孩子这么一条亲情依附性的信息:“你可以相信我,我会帮助你懂得该做什么。”

在下一节中,我们将就依附性的养育方法作一个概述,你将会看到上面讲述的各种养育方法如何被融入到依附性养育的整个体系中。请你记住,对子女的管教需要采用一整套不可分割的办法,所有单独的部分都必须用亲密的亲子关系将它们糅合在一起,然后才能加以应用。

浓厚的亲子感情

淡漠的亲子感情

依附性养育的十大原则

一天,我曾仔细观察在我的候诊室里候诊的一个家庭。那个蹒跚学步的孩子在离他母亲几步远的地方开心地玩着,有时他会跑回到母亲的膝前,让母亲抱一会儿,重新感受与母亲的情感联系,然后又跑开去。当他冒险跑得更远的时候,他会用目光探询母亲,征求母亲的允许。母亲的点头和微笑向他表明“没有问题”,然后他就会大胆地尝试着去玩那些新玩具。有那么几次这个孩子面对新玩具开始不知所措,他的母亲就用眼神向他示意,他父亲用肢体语言给他以引导,这就让他得到一条明确的信息:需要改变自己的行为。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一种让他感到安全的方式,而父母又有着一种让孩子没有压迫感的权威。很明显,他们之间关系十分融洽。我忍不住称赞这对父母:“你们对管教孩子真在行。”让我感到吃惊的是,那位父亲回答道:“我们可从来不打孩子。”

我们对“管教”一词的理解显然是不同的。像其他许多父母一样,这对父母把“管教”等同于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做出反应,他们没有认识到“管教”主要指的是你对孩子良好品行的鼓励。你首先应该保护孩子、不让他跌倒,这比起等他真正摔倒后再来为他抚平创伤要好得多。

第32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9)第45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3)第26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3)第35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3)第21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8)第20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7)第45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3)第45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3)第4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第50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第47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5)第58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9)第37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5)第32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9)第44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2)第54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5)第21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8)第22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9)第40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8)第41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9)第23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0)第61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2)第31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8)第58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9)第13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0)第34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2)第42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0)第56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7)第29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6)第29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6)第9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6)第52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3)第49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7)第67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8)第36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4)第3章 序三 关于养育孩子的开场白第17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4)第40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8)第49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7)第32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9)第6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3)第48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6)第32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9)第25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2)第17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4)第51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2)第60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1)第40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8)第24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1)第13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0)第33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第41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9)第21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8)第41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9)第35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3)第61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2)第55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6)第2章 序二 一位父亲的发现之旅第60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1)第25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2)第26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3)第9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6)第41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9)第18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5)第47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5)第19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6)第60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1)第15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2)第16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3)第11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8)第12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9)第53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4)第48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6)第34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2)第30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7)第54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5)第41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9)第27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4)第26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3)第46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4)第65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6)第52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3)第32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9)第32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9)第60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1)第14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1)第65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6)第1章 序一 为了孩子的未来——海阔而天空第36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4)第9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6)第46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4)第23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0)第41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9)第55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6)第67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8)第41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9)第11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8)第21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8)
第32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9)第45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3)第26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3)第35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3)第21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8)第20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7)第45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3)第45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3)第4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第50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第47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5)第58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9)第37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5)第32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9)第44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2)第54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5)第21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8)第22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9)第40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8)第41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9)第23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0)第61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2)第31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8)第58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9)第13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0)第34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2)第42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0)第56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7)第29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6)第29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6)第9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6)第52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3)第49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7)第67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8)第36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4)第3章 序三 关于养育孩子的开场白第17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4)第40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8)第49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7)第32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9)第6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3)第48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6)第32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9)第25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2)第17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4)第51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2)第60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1)第40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8)第24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1)第13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0)第33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第41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9)第21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8)第41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9)第35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3)第61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2)第55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6)第2章 序二 一位父亲的发现之旅第60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1)第25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2)第26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3)第9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6)第41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9)第18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5)第47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5)第19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6)第60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1)第15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2)第16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3)第11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8)第12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9)第53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4)第48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6)第34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2)第30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7)第54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5)第41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9)第27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4)第26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3)第46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4)第65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6)第52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3)第32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9)第32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9)第60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1)第14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1)第65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6)第1章 序一 为了孩子的未来——海阔而天空第36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4)第9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6)第46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4)第23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0)第41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9)第55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6)第67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8)第41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9)第11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8)第21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