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保卫长城 第一一零章 西北新政

陈诚没有看到四十军真正战力,但还是感受了作为一个新兴经济体的蓬勃发展。

河套农场,设立了数十万人垦荒兵团。兵团的人数常年维持在二十万人,这是如何庞大的一支军垦力量?

陈诚甚至心中战栗,他已经听陪同的刘先河解释过,这些都是曾一阳提倡,并逐步建立起来的。即便是红三方面军抽调大军,在长城抗战如此艰难的时候,也没有放松过这里的建设。

凭借河套平原肥沃的土地,充足的水源,农场现在已经成为了西北第一大粮仓。连八百里关中平原的粮食产量,也无法和河套平原相比。

这其中的震撼,让陈诚认识到,曾一阳不仅仅是一个军事对手那么简单。

在曾一阳的身上,还有很多其他的名头,比方说,柏林大学终身教授,是一个在化学领域,已经取得了莫大成就的学者;也有蒋介石通过曾一阳的经历,而一口断定,是苏联的探子等等

在河套,他发现了曾一阳的另一面,用一片只能满足几十万人畜牧的草地,开河渠,引黄河水,建成了中国最大的片连的农田。垦荒出来后,能够供应上数百万人的粮食问题。曾一阳在陈诚的心目中,已经从一个普通人,到幸运者,再到天才,现如今已经成为了妖人一般纯在的鬼魅。

况且这些看似农民的青壮,在农场中,并不是时刻在干农活。而是一部分时间都在进行军事训练。这些人,只要一声命令,拿起枪,就能从军上战场,这些农场的青壮,外表露出干练的军人作风,绝对不是偶然,陈诚就能断定,这些人一定被训练了一年左右。

他是一个带兵的将军,自然明白,一个大字不识的农民想要成为一个军人,需要多少时间的训练,才能够勉强合格。在江西损失了两个甲等师后,陈诚也在苏北训练新兵一年多,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新兵营度过的。

当时为了让部队的战斗力起来,从十八军其他部队中抽调了一到两个主力团,来为全军覆灭的两个师作为骨架,才构建起来的。

在湖南,刚上任不久的张治中,就开始着手练兵。但新兵通过训练,成为一个合格的兵员,至少需要半年的时间。这些还是没有上过战场的士兵,需要老兵带着,才不会在第一次上战场出现哗变,集体逃跑的乱子。

而陈诚从随处走过的农场员工身上,看到了一种彪悍。没错,只有老兵才有的彪悍,出现在了看似新兵的身上,这很不合理。

其实,陈诚还是没有探听到所有农场建设的思想。要知道,这些被划分了六个师的农场人员,都是年纪从十六到二十岁的年轻人,只要吃得好,浑身都有使不完地力气。

自古关中多刀客,绿林豪杰辈出,养成了这里的人,尤其是男人重情重义,而轻生忘死。

加上,本来就是四十军主力团的团长当然他们的军事主管,怎么可能忘记了这些新兵的士气和实战训练。各地的土匪,马匪都被剿的灰飞烟灭就是很好的说明。

很多农场的员工,都是拿过枪,大队人马去剿灭过土匪的战士。

要说,让这些新兵,去和正规部队作战,必然是战斗力不强,只要战斗伤亡稍微大一点,就有可能出现逃兵。但王立发这些可是老兵油子,打正规军打不过,再说也没有机会,但打土匪,这些拿枪几个月的学兵可一点都不含糊。

很多人家里都跟土匪有仇,跟土匪对上,根本就不需要战斗动员,就一副生死仇人的摸样。军队的战斗力很快就建立了起来,打过小仗的农场员工,更是对战场有了更深的了解,加上民风的关系,所以隐约能看出一个士兵的摸样来。

这些都是陈诚听不到的,西北苏区,对南京政府派来的人本就有偏见,更不会对他们什么都说。

不可否认,曾一阳的半农半兵,办理军事农场的设想已经在实践中慢慢的成熟了起来,首批的二十万青年,也成了合格的新兵,只要一声令下,全西北动员,就能突然冒出二十万的大军起来。

要不是红军中武器缺乏,自身的兵工厂无法满足如此庞大的军需供给,不然早就让各处都冒出民兵,背着枪耕地,这个有着时代意义的新群体出来了。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即便没有人跟着说明,陈诚也是看出来一些门道来。

不知不觉之中,曾一阳在陈诚的心目中,越来越神秘起来。是一个不能用常理来解释的人。

诸葛多智,但早夭。曾一阳会不会也步诸葛孔明的后尘?

陈诚邪恶的想着,因为在历史上,绝顶聪明的人不是没有,而是都活不长,这就甘罗十二封相,可也是十二岁就死的,就是佐证。

他已经从曾一阳身上看到了巨大的威胁,一个能够凭借个人的创造性思维,就能够颠覆蒋介石军政**政府的可能。这个可能正在一点点的积蓄力量,直到哪天突然冒出来,化茧而出,直上云天。

“刘将军,我很疑惑,你们办了这么多的学校,但是哪里来那么多的教师?建造一座学校需要的物资和费用,虽然不多,但每个镇子都建立学校就不好办了。”陈诚很疑惑,问边上陪同的刘先河。

蒋介石在两年之前,在政工系的支持下,突发奇想,开始提倡‘新生活”创办了新生活的理念,为国民的道德标准。不过是‘挂羊头,卖狗肉”将传统的儒家思想中,愚忠的思想,强制灌输给每个国民,希望所有人都能够为他卖命的理论。

事实上,这项运动的效果很不得人心,因为国家积弱,教育薄弱,对大部分国民谈论讲文明,懂礼貌,这不是瞎扯淡吗?

“我不是将军,事实上,我连一场像样的战斗都没有指挥过。”刘先河丝毫也没有因为一直在四十军小说就来手~打*中担任一个配角,而心有不满,反而干的是有声有色。也不会不懂军事,而面怀羞涩。

“将军过谦了。”陈诚尴尬的笑道。

“陈将军,至于你说的我们办这么多学校,这些都不困难。曾军长是一个突然间,会迸发出奇思妙想的人。学校的设立很容易,在我们的控制区,在村级行政区设立的村委,而一个村庄的学校就是在村委。白天办公,晚上办学,一举两用。而乡镇的学校都是固定的,可是在民间有很多有学问的人,开办私塾,政府出面请这些老师走出家门,为社会服务,让他们担任学校的老师并支付工资,就变得很容易,这就是天尽其材,人尽其用。发挥每个人的长处,一个国家也好,一个地区也好,就样会有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刘先河知道陈诚一定是想到了国统区内的学校,为什么一直办不起来的原因了。

政府拨款很少,而教师又相对的不受尊重。学校中,还会有国民党党部的人监视,就是深怕学生被蛊惑了,做了让政府难堪的事情来。

“人尽其才?谈何容易啊”陈诚感慨着,这些天,他在河套地区的所见所闻,完全是这幅景象。

看着**办起来很简单的事情,在国民党中为何如此难办,这不得不让陈诚深思。

陈诚在西北的这段日子,见到了一个全新的社会体系,甚至不同于江西的那种模式。

各个行业中,集体化生产所爆发出的能量,更是让陈诚惊讶于,规模化的巨大潜力。同为黄埔军校中的教官,陈诚和叶剑英两人也算是老相识了,而曾一阳对于陈诚的了解更多的是在于他练兵和执政能力上,而不是他在国民党国防部供职的那段经历。

谈性颇浓的陈诚拉了曾一阳问东问西,就是像要了解曾一阳的施政措施,还有在四十军治理下的河套地区的现阶段情况。

当然,不该对方知道的,曾一阳闭口不谈。但对于如何开垦,如何设立集体化的产业模式,却是让陈诚的眼前一亮。

以往,**分房分地,都是将地主的房子让穷人住,地主地契一把火烧掉后,让后让穷人再分得土地,自己耕种。

苏区的群众劳动热情是提高了,但生产力上却没有大的提高。

地里能够生产多少粮食,还是生产多少粮食;一个妇女,一个月做三双鞋还是三双鞋。只不过,穷苦的农民有了土地后,就跟从了党的领导,积极的参加红军,保卫**果实。

但现在不一样了,集体农场的出现,让平均每个的耕种面积都大大的增加,将分工细化后,出现的高产出也让很多人惊呼不已。仅仅一次实验,三个村子的妇女救助会,组织起来,为红军做鞋。一个村子做鞋底,一个村子做鞋面,另外一个村子做整鞋。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就做好了一万多双鞋子。这样的能量,几乎可以用神奇来解释。要知道,按照以往,这三个村子的妇女,一个月顶多生产三千双鞋子,三倍的产量,绝对可以用神奇来解释不可。

分工细化后,不但产能上去了,而且还能够带动质量。因为几乎所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上都差不多。

这在二十一世纪,上过两堂管理课,就能说的头头是道的问题,放到这个时期,就变得神秘起来了。

很多人都固执的以为,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才能够出现的奇迹。

曾一阳听了也不过莞尔一笑,他没有解释,虽然有时候会给刘先河他们几个讲讲。学哲学的刘先河根本就不明白管理,但也听明白了曾一阳的意思。

可面对陈诚,曾一阳留了个心眼,根本就没说其中的关键,反而一个劲的说群众思想觉悟提高,才是关键。

让在边上看热闹的陈光等人一个个在心里都笑翻了天,都憋的脸色通红,要不是酒席上,大家都喝了点酒,陈诚也不会看不出其他人的异样。

过了四五天,陈诚也明白,自己无法在西北找到红军成功的最关键的问题,就准备离开河套,去西安坐飞机去河南。也不是他心里不想按照西北的经验施政,而是他无法在国统区内实行而已,他深知红军最能够鼓动老百姓的就是土地一项,只有这个条件满足了,也就可以获得四亿农民的支持。

可谈何容易啊

陈诚也不是没有提议过,在南方先分地给农民,做实验。可还没等实施,所有人都闻之反对,陈诚虽然不贪财,自己富贵了也没有在家乡买地建房,可其他人都不是陈诚。

当上军长师长的,有了钱,不但大肆买地,建立产业,有不少都纳了不少姨太太。连地都要分,老婆是否也要被分掉?陈诚的这个提议,不就是让他们被共产共妻吗?

于是,只要陈诚一下台,就成了墙倒总人推的局面,成了公敌。也正是,陈诚在**高级将领中的鹤立独行,才让蒋介石逐渐重视起了这个不受人待见的大将。

蒋介石的制衡手段,高明之处自然不用说,但也慢慢的将国民党变成了一个大杂烩。什么样的人都有,三教九流,地痞流氓有之;青年才俊,一心为国为民的有之;希望靠着大树,成为一方霸主的也有。

无赖、才俊、野心家组成的一个政党,正在向其毁灭的深渊一步步的接近着。

就像是一艘豪华游轮上的乘客,在漆黑的大西洋上航行,远处一座冰山正在一点点的接近游轮。形形色色的人都在为人生纵乐极行而感慨,没有知道,他们覆灭只是在旦夕之间。

明白其中道理的,自然不会给他们点破。

至少,当陈诚询问,曾一阳如何看待**和国党的时候,曾一阳意味深长的拖了一个长音。

一番毫不吝啬的赞扬,国父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一边历数北伐的艰辛。就是一句也没说南京政府的现状。

前一个是**的先驱,后一个是北伐的名义领袖,两者之间的功绩都不能泯灭。但孙中山先生致死都没有放下国民、国家,相比之下,蒋介石上台后,能够称道的也就是北伐之功劳。

听的人黯然无味,说的人小心谨慎。知道曾一阳脾性的陈光等人,也是箴口不言,这不是让曾一阳拐着弯的骂蒋介石忘本吗?

陈诚走了,带着无奈和不甘离开了西北,去南京给蒋介石复命去了。

而曾一阳也跟着叶剑英去了陕北,参加在洛河河谷一个小城中举办的会议——洛川会议。

第十八章战役转折点第八十六章 大势已去第二四八章 给大炮上刺刀第二七四章 狡猾第一四五章 龙江争夺战(3)第九十一章 炸桥第二七二章 斗智第一零八章 尘埃落定(一)第一六九章 落幕第六十六章 掐死他第三十九章 震动中央苏区第二二一章 血染东京城(5)第一九八章 疯狂的波波夫(上)第二卷 保卫长城 第一一零章 西北新政第二十章 换将第十八章 血杀109师团(6)第三八三章 让鬼子暴走的偷袭第九十三章 斧头帮第十八章 血杀109师团(6)第四一二章 以乱打乱第五十二章 47军断粮第四八五章 战略推演第一三一章 撕布机的威力第三二一章 围歼驻扎蒙骑兵联队(中)第二十三章 刀出鞘,箭上弦第十八章 血杀109师团(6)第二十四章东线反攻第一一八章 天上掉馅饼第三十七章 给我绑了第三三六章 弹药告罄第一一四章 洛川会议(完)第八十章 历史从此改变第二八四章 轻取额穆(下)第一九六章 牛岛满的躁动第四十八章 消失的中央军第四六九章 敌后制胜(上)第四十一章 拿点诚意出来第一九二章 鲁庄阻击战(下)第三四七章 江边破敌(5)第六十章 昏招第四一五章 运气很重要第九十九章 红三方面军第二卷 保卫长城 第一零八章 战略意识(下)第一二九章 第三股势力出现第四七六章 冰江下的下狂野第一二七章 一纵队出关第二零二章 血性第四一五章 运气很重要第一七九章 潜伏在迷雾下的危机第三十四章 老虎营的孬兵(上)第四零四章 瓮中捉鳖第七十章 南线战事第十九章 血杀109师团(7)第三三三章 提前发动第三六九章 识破第三十六章 平型关第四五八章 分地盘(上)第八十二章 一张宣传单引起的恐慌第六十五章 小鬼子第三十二章 劫匪第六十章 昏招第五章 政治攻势第二十四章东线反攻第九章 围点打飞机(下)第四十九章 混战第二十六章 总攻第一O九章 最后的顽抗第八十五章 雄兵漫关第二四六章 高地(下)第四一二章 以乱打乱第二七零章 战役佯攻(下)第四一二章 以乱打乱第九十六章 冀中要乱第一七零章 契机第四九一章 战争不相信眼泪第二一零章 汇合第二六三章 四字真言第二章 憎恨日本的理由第十三章 血杀109师团(1)第二十五章 总攻第九章 围点打飞机(下)第一四四章 龙江争夺战(2)第一二八章 盛世才南下第二三二章 小南沟歼灭战(中)第三十二章 劫匪第一八六章 过河拆桥第三八六章 山地精魂(下)第三八八章 毒气阴云第四十八章 消失的中央军第二三九章 狗急跳墙(中)第六十二 血炼军魂(五)第三十五章 犯众怒的崔可夫第三七四章 撂挑子第五十六章 悲催的川军第一九五章 老虎屁股第一四七章 名将风采第一二七章 一纵队出关第一章 一生的遗憾第五十九章 憋屈的陈诚第六十九章 无心插柳柳成荫
第十八章战役转折点第八十六章 大势已去第二四八章 给大炮上刺刀第二七四章 狡猾第一四五章 龙江争夺战(3)第九十一章 炸桥第二七二章 斗智第一零八章 尘埃落定(一)第一六九章 落幕第六十六章 掐死他第三十九章 震动中央苏区第二二一章 血染东京城(5)第一九八章 疯狂的波波夫(上)第二卷 保卫长城 第一一零章 西北新政第二十章 换将第十八章 血杀109师团(6)第三八三章 让鬼子暴走的偷袭第九十三章 斧头帮第十八章 血杀109师团(6)第四一二章 以乱打乱第五十二章 47军断粮第四八五章 战略推演第一三一章 撕布机的威力第三二一章 围歼驻扎蒙骑兵联队(中)第二十三章 刀出鞘,箭上弦第十八章 血杀109师团(6)第二十四章东线反攻第一一八章 天上掉馅饼第三十七章 给我绑了第三三六章 弹药告罄第一一四章 洛川会议(完)第八十章 历史从此改变第二八四章 轻取额穆(下)第一九六章 牛岛满的躁动第四十八章 消失的中央军第四六九章 敌后制胜(上)第四十一章 拿点诚意出来第一九二章 鲁庄阻击战(下)第三四七章 江边破敌(5)第六十章 昏招第四一五章 运气很重要第九十九章 红三方面军第二卷 保卫长城 第一零八章 战略意识(下)第一二九章 第三股势力出现第四七六章 冰江下的下狂野第一二七章 一纵队出关第二零二章 血性第四一五章 运气很重要第一七九章 潜伏在迷雾下的危机第三十四章 老虎营的孬兵(上)第四零四章 瓮中捉鳖第七十章 南线战事第十九章 血杀109师团(7)第三三三章 提前发动第三六九章 识破第三十六章 平型关第四五八章 分地盘(上)第八十二章 一张宣传单引起的恐慌第六十五章 小鬼子第三十二章 劫匪第六十章 昏招第五章 政治攻势第二十四章东线反攻第九章 围点打飞机(下)第四十九章 混战第二十六章 总攻第一O九章 最后的顽抗第八十五章 雄兵漫关第二四六章 高地(下)第四一二章 以乱打乱第二七零章 战役佯攻(下)第四一二章 以乱打乱第九十六章 冀中要乱第一七零章 契机第四九一章 战争不相信眼泪第二一零章 汇合第二六三章 四字真言第二章 憎恨日本的理由第十三章 血杀109师团(1)第二十五章 总攻第九章 围点打飞机(下)第一四四章 龙江争夺战(2)第一二八章 盛世才南下第二三二章 小南沟歼灭战(中)第三十二章 劫匪第一八六章 过河拆桥第三八六章 山地精魂(下)第三八八章 毒气阴云第四十八章 消失的中央军第二三九章 狗急跳墙(中)第六十二 血炼军魂(五)第三十五章 犯众怒的崔可夫第三七四章 撂挑子第五十六章 悲催的川军第一九五章 老虎屁股第一四七章 名将风采第一二七章 一纵队出关第一章 一生的遗憾第五十九章 憋屈的陈诚第六十九章 无心插柳柳成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