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心贼何可敌(中)

已是深秋。

万物萧瑟,一阵秋风扫过,道上落叶纷纷而起。除了一些常绿的松柏,也只有田间的麦苗还是绿的。

田间的老农总是有些心惊胆战,中秋前后的雨水不小,在黄河上还形成了小小的秋汛。但到了九月之后,雨雪又不怎么见了。开封府中,也就在前几日下了一场转瞬即止的小雪,落到地上就不见了踪影。

如果今年冬天仍不下雪,明年的收成就没指望了。而那时候,开封府的常平仓,也再难以支持如今年这般数以十万计的流民。

不过晴朗的日子,却是出行的好时节。

秋高气爽,晴空万里。蓝色的天幕,澄澈得仿佛透明的一般。

沈括骑在马上,身后的随行人员多达上百。这一支人数众多的队伍,出现在官道之上,一路向北疾行。行人看见举在队列前的旌旗,皆是避之唯恐不及。

沈括正是志得意满的时候。

前日他成功的从枢密院的故纸堆里翻出了证据,证明辽人索要的土地,过去是属于大宋所有。呈与御览之后,天子大喜过望,现在就遣了他奉旨前往辽国,谒见辽主耶律洪基,将此事分说个明白。

近冬时节,去辽国谈判是个苦差事。

辽国虽分五京,东京辽阳府、西京大同府、中京大定府、上京临潢府以及南京析津府,但这五座京城,并不是如大宋的四座京城一般,是作为首都、陪都的形式存在,而只能算是地区的中心城市——也就是五京道的核心,说是首府更恰当一些。

历代辽主都是保持着游牧民族的习惯,带着他被称为斡鲁朵的宫卫,以及文武百官,在国中分四季逐水草而居。除了登基、册封等大典之外,很少进入这几座京城。

辽主这等游牧行为,并不能算是荒于政事。这是他们的习俗,也是震慑和拉拢四方异族的必要手段。辽主四季巡游的行营大抵都有固定的地点,称为捺钵——这才是辽国的京城。春天在鸭子河,夏天在吐儿山,秋天于伏虎林,而冬捺钵则是在广平甸。

在草原上踏着冰雪行进,宋人很难习惯那等高寒之地,不过沈括心头一团火热,却是等不及地要见辽国天子。

“还有多久到白马县城?”沈括招来随行的伴当,问着。

“回校理的话,前面就是!”

沈括眯起眼睛,有些近视的他,稍稍远一点的地方就是一片模糊。不过他也有办法解决,从怀里掏出一个中间略凹、周边镶银的水晶圆镜来——这是天子赏赐之物,以奖励其在清查旧档并献上熙河路全图的功劳——扣在左眼前。顿时,地平线上的一座城池便出现在镜框中。

从京城往辽国去,或是从辽国往京城来,只要不是冬天黄河冻结的时候,两国使节过去通常走孟州的浮桥。不过现在白马县也有了浮桥,就不需要再绕路了。

一行人都是骑着马,七八里的距离很快就走完。进了白马县城,就在驿馆中歇下。

沈括是身负皇命的使节,不便随意离开驿馆。他本以为已经算是身居高位的韩冈会自重身份,最多派一个家人来送践行之礼。没想到刚刚歇下没多久,韩冈却以故旧的身份亲自来访,到了驿馆与沈括见面。

沈括惊喜地出门相迎,只见韩冈在门前先行致礼:“存中兄,许久不见,向来可好?”

沈括连忙回礼,“一向久疏问候,还望玉昆无怪。”

坐下来先行寒暄了两句,韩冈就赞道:“存中兄之材,远过小弟。早前存中兄所献的熙河路山河地理图,小弟看了之后,便是自叹不如。昨日又闻天子诏存中兄搜检枢密院故牍,小弟就知道,存中兄必能有所收获。”

见韩冈毫无芥蒂地说着自己的得意之举,沈括,连声谦虚道:“当不起玉昆之赞。舆图沙盘是玉昆首倡于前,愚兄只不过是东施效颦而已。至于搜检到旧岁两国所议疆地书函,那是天子圣德庇佑之故,非是愚兄之能。”

“存中兄太自谦了。以兄之材,使辽一回,那契丹的山川地理,当尽在胸臆之中了。”

韩冈看得出来,沈括如今正在兴头上。

王安石去过辽国,富弼去过辽国,能作为使臣——尽管不是贺正旦、贺生辰的正式使节——出访辽国,日后的前途可谓是一片光明。

沈括现在自然满心都是热火,要在辽国天子面前争出个谁是谁非来,驳回辽人的无理要求,不辱使命,凯旋归朝。

可韩冈已经从王雱那里了解到了天子的真实心意——竟然已经准备屈服了——如此一来,沈括在辽主面前表现得再好,也是无用功。

契丹人可以用道理说服,但那是在大宋君臣坚持立场的情况下。

狼和小羊的故事,韩冈三岁就听过了。韩冈从不认为,一方的主君已经屈服的情况下,作为代表的使臣,还能通过谈判来解决争端。自身已经将软弱二字写给对手看了,那就别指望能在谈判中占到多少便宜。

其实这一次,契丹那边不过抱着讹诈的态度,只是想顺手占点便宜罢了。可谁知道赵顼竟然当了真,以为契丹当真要南下侵攻,却是糊里糊涂地要将土地划给辽人。

这其中几位元老重臣当真是立了“大功”了。

宋辽交锋大小八十一战,只有一战得胜?有这么信口开河的吗?

韩冈都想见一见,张方平在天子面前提及此事时,究竟是怎么一副嘴脸,而沈括则自顾自地拉着韩冈说起了他的得意之举,“愚兄在枢密院用了七天的时间,找到了契丹西京道朔、应、蔚三州发来的公函,函中所及,皆是以古长城为界,距今所争之地有三十里远。”

辽国西京道的朔、应、蔚三州对应着大宋的河东,一直以来都是以古长城为界。但这个国界,其实并没有立下界碑,没有正式的国书确定,仅是在两国的公文往来时,有所提及而已。两国守边的军队,一般都是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空出来的中间地带并不去占领。

偶尔,戍边的军队也会在空白区域搭建军巡铺,但无一例外的都会受到对方强硬处理。要么直接发兵拆除,要么就通过所属州郡发文让其自己拆去。这样的情况,两国其实都有,但一点边界摩擦,都会在澶渊之盟的光辉下给化解过去。

这样的边界相处模式,一直以来都成为了惯例。韩冈在后世听说过的所谓打草谷的情况,澶渊之盟后,其实是很少见的。而萧禧如今强要以分水岭——也就是分割滹沱河和桑干河两大黄河下游支流水系的山脉为界——就是打破了已经约定俗成的惯例。

可是,萧禧不过是信口开河而已,他对当地地理都没有稍加了解就来索要土地,明摆着就是个随便找来的借口。

“萧禧一开始时说,以分水岭上的土垄为界,偏偏长连城那一段分水岭上都没有土垄!”沈括说着便哈哈大笑起来,笑过则又接着道道,“若愚兄所料不差,萧禧必然是在辽主面前夸了海口,如今骑虎难下,所以才半点也不肯通融。只要能在辽主面前分说明白,使其知道理曲直,必然不会再有他议。”

“当是如此。”韩冈点着头,附和着沈括。

心中却是冷笑,什么叫疏不间亲?耶律洪基是信他臣子的话,还是信宋人的。

“唉。”韩冈暗暗叹着。其实还是自身软弱。否则管他契丹君臣怎么想,自身硬了什么问题都不会有。

土地岂能轻易许人,最后的谈判结果若是真的要割地,士林肯定要翻天。

连匈奴人都知道土地宝贵。

冒顿是将汉高祖刘邦围在白登的雄主,汉时的和亲之策,就是他打下来的。东胡人要宝马,要女人,冒顿单于都给了,但等到东胡人又来索要土地的时候,他却是立刻举兵,率领部众灭掉了东胡,使匈奴称霸草原。

如果沈括够聪明,就干脆直接给岁币上加上一笔,就算十万、五万,想必契丹人都会答应下来。反正有匈奴可汗冒顿作为榜样,有富弼作为前例,他就算许诺一点岁币,事后在士林中还能保持一点名声。

不过沈括也仅仅是传达大宋天子的意见,并非主持谈判的全权使臣。真正在河东边界负责谈判的是韩缜、吕大忠、刘忱。他们能不能顶住契丹人和赵顼的两面来压力,那都是未知数。

只是韩冈觉得,沈括他自己好像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误以为天子会支持他,所以才有着一副气壮山河的态度,要是知道了赵顼的真实心意,怕是现在就笑不出来了。

对于沈括来说,能帮着解决天子解决了这一场危机——尽管仅存在于天子的心目中——必然能因此而得到天子的青睐,继而受到重用。

韩冈想了想,还是没再多说。他跟沈括的交情没到那一步,若是交浅言深,事后沈括也不会为他保密。让沈括继续保持着幻想好了,说不定真能如他所愿。

第七十一章 尘嚣(二)第一十一章 五月鸣蜩闻羌曲(四)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二十二)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七十五)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九)第二百一十五章 变故(十二)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三十)第二十八章 临乱心难齐(四)第七章 烟霞随步正登览(九)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四)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难平(五)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七十七)第三十五章 把盏相辞东行去(四)第三十二章 吴钩终用笑冯唐(八)第十章 却惭横刀问戎昭(四)第四十五章 千里传音飞捷奏(上)第一十五章 焰上云霄思逐寇(十一)第二百零六章 变故(三)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十六)第三十六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一)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二十九)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十九)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十八)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温春常早(一)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四)第一十三章 庙堂(四)第一十八章 向来问道渺多岐(一)第一百四十五章 梳理(十五)第十章 却惭横刀问戎昭(十)第四章 岂料虎啸返山陵(一)第三十五章 把盏相辞东行去(四)第一十六章 三载愿终了(上)第二百一十一章 变故(八)第三十章 狂潮渐起何可施(上)第十章 却惭横刀问戎昭(十七)第三十一章 战鼓将擂缘败至(七)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十七)第八章 朔吹号寒欲争锋(八)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二十八)第一十四章 飞度关山望云箔(五)第二百零二章 火箭(十)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七)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五十七)第一十四章 飞度关山望云箔(四)第一十三章 赳赳铁骑寒贼胆(下)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十五)第四十五章 樊楼春色难留意(三)第八十八章 尘嚣(十九)第六章 见说崇山放四凶(十二)第四十一章 礼天祈民康(二)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一)第四十六章 正言意堂堂(下)第二十九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六)第八章 破釜沉舟自专横(下)第九章 闹市纷纷人不宁(上)第一百一十一章 微雨(十八)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七)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剑隐风雷(十六)第九章 旧日孤灯映寒窗(下)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十三)第一十五章 焰上云霄思逐寇(九)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十四)第三十七章 青山声碎觑后影(四)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二十一)第六十八章 宴火(十)第三十章 众论何曾一(四)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二十二)第一十章 霹雳弦动夙夜惊(下)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十六)第一十七章 往来城府志不移(二)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二十)第四十七章 南北(七)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十七)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三)第一十四章 辘辘尘道犯胡兵(中)第二百七十二章 长风(九)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三十七)第二百五十四章 新议(二十)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岁期行旅(六)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无须虑(二)第二百四十七章 新议(十三)第二十三章 弭患销祸知何补(七)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七)第三十章 众论何曾一(四)第三十一章 战鼓将擂缘败至(三)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二十)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四)第四十三章 庙堂垂衣天宇泰(十五)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十)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二二)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二十)第一十五章 焰上云霄思逐寇(十)第二百七十一章 长风(八)第二百五十九章 新议(二十五)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十三)第四十五章 樊楼春色难留意(四)第九章 纵行潼关道(下)第四十章 中原神京覆九州(中)第二百二十二章 变故(十九)第二十四章 兵戈虽收战未宁(七)
第七十一章 尘嚣(二)第一十一章 五月鸣蜩闻羌曲(四)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二十二)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七十五)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九)第二百一十五章 变故(十二)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三十)第二十八章 临乱心难齐(四)第七章 烟霞随步正登览(九)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四)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难平(五)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七十七)第三十五章 把盏相辞东行去(四)第三十二章 吴钩终用笑冯唐(八)第十章 却惭横刀问戎昭(四)第四十五章 千里传音飞捷奏(上)第一十五章 焰上云霄思逐寇(十一)第二百零六章 变故(三)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十六)第三十六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一)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二十九)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十九)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十八)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温春常早(一)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四)第一十三章 庙堂(四)第一十八章 向来问道渺多岐(一)第一百四十五章 梳理(十五)第十章 却惭横刀问戎昭(十)第四章 岂料虎啸返山陵(一)第三十五章 把盏相辞东行去(四)第一十六章 三载愿终了(上)第二百一十一章 变故(八)第三十章 狂潮渐起何可施(上)第十章 却惭横刀问戎昭(十七)第三十一章 战鼓将擂缘败至(七)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十七)第八章 朔吹号寒欲争锋(八)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二十八)第一十四章 飞度关山望云箔(五)第二百零二章 火箭(十)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七)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五十七)第一十四章 飞度关山望云箔(四)第一十三章 赳赳铁骑寒贼胆(下)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十五)第四十五章 樊楼春色难留意(三)第八十八章 尘嚣(十九)第六章 见说崇山放四凶(十二)第四十一章 礼天祈民康(二)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一)第四十六章 正言意堂堂(下)第二十九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六)第八章 破釜沉舟自专横(下)第九章 闹市纷纷人不宁(上)第一百一十一章 微雨(十八)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七)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剑隐风雷(十六)第九章 旧日孤灯映寒窗(下)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十三)第一十五章 焰上云霄思逐寇(九)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十四)第三十七章 青山声碎觑后影(四)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二十一)第六十八章 宴火(十)第三十章 众论何曾一(四)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二十二)第一十章 霹雳弦动夙夜惊(下)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十六)第一十七章 往来城府志不移(二)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二十)第四十七章 南北(七)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十七)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三)第一十四章 辘辘尘道犯胡兵(中)第二百七十二章 长风(九)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三十七)第二百五十四章 新议(二十)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岁期行旅(六)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无须虑(二)第二百四十七章 新议(十三)第二十三章 弭患销祸知何补(七)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七)第三十章 众论何曾一(四)第三十一章 战鼓将擂缘败至(三)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二十)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四)第四十三章 庙堂垂衣天宇泰(十五)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十)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二二)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二十)第一十五章 焰上云霄思逐寇(十)第二百七十一章 长风(八)第二百五十九章 新议(二十五)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十三)第四十五章 樊楼春色难留意(四)第九章 纵行潼关道(下)第四十章 中原神京覆九州(中)第二百二十二章 变故(十九)第二十四章 兵戈虽收战未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