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燕 陵(一)

燕穿杨柳,微风翦翦,高祖独孤琰在民间故事中的化名为姬昌柳,给他的陵墓取名为燕陵,乃是寓意高祖其人如同一棵高大的美树,天下良禽尽可则择其筑巢而栖之。

眼下正是春天,燕陵所在的咸阳平原上浓绿一片,生机无限,数十年来连绵不断的战火,没有破坏平原上的植被,也没有破坏良好的耕作环境,那些被高祖强制移民到此的南方人和北方人,早已把这里当成了扎根之处,长安大难之后,居住在咸阳原和白鹿原上的百姓曾一度迁移别处,但是随着近年来战火稍息,不少户人家又搬了回来,所以我们眼前的咸阳原,端的是火热朝天的春种场面。

陌上的和煦春风吹过,让人产生一种微醺般的慵懒之意,我坐在柔软的草地上,懒洋洋的问道:““默存,高祖为何强行迁移别处的人家过来?难道建国之初,不是应该废除前朝的苛政律法,从而收买人心吗?”

要知道,高祖可是打着“仁义”的旗号,才夺取最终的胜利的,但他强令百姓移民的时候,执行的都是严峻的法令,凡是抗令不从者,一律诛杀三族,这在极度需要劳动力的经济建设时期,算是非常不和谐之举了。

秦桓之身姿挺拔地站在不远处,目视前方,一派淡定从容:“高祖荣登九五之后,仍有不少诸侯列强没有完全臣服,为了提防此类表里不一的门阀,高祖这才强迁了数十余万户居民到长安周围,移民当中有不少关东的豪族,财力丰厚而忠心不二,人多了,自然需要广置城邑,安插亲信,那些诸侯列强的一举一动,也尽收长安眼底。”

我恍然大悟,正想换一个轻松的话题,不辜负这醉人的春风,却发现秦桓之在我身边坐了下来,轻松的表情消失了,目光中有一种思考大事的时候才有的严肃:“其实还有一个原因,自古以来帝陵都安置在京城的附近,新移民的到来,相当于在帝陵附近增添了一道坚强的屏障,长安城,没那么容易被匈奴人打进来。”

说到匈奴游牧部落对耕种部落的袭击侵犯,我忽然想起一件事,坐直了身子,问道:“默存,你可知晓那匈奴部落为何屡屡犯我中原子民?”

秦桓之讶然道:“难道不是为了掳掠财物?”

我摇了摇头;“掳掠只是结果,并不是原因。”

秦桓之好奇道:“那么原因是什么?”

我认真地想了想,尽量用简单易懂词汇解释回答道:“是因为气候,我们所处的九州大地,出现严寒和酷暑都遵循一个规律的周期,这个周期大约是二百年到五百年,当严寒出现的时候,北面的草原不适合放牧,以放牧为生的部落只好往南方迁移,他们不会耕种,所以只能靠哄抢来渡过难关,如果不同部落之间的冲突达到一定的规模,就会发生战争,匈奴人之所以屡屡侵犯中原,也出于这个道理,高祖登基后的几十年,正是气候不断变冷的时候。”

秦桓之不大相信似的说道:“真的吗?芳卿,你这说法倒是新颖,只是有为匈奴人开脱之意,若非我清楚你的身世,还真要怀疑你是不是北戎人的奸细呢。”

这家伙,就知道他不会相信,我很不高兴:“你不相信?不信你回去以后翻翻史书和司农的记载,就知道我说的是不是真的了。”

秦桓之把手伸了过来,摸摸我的后背,息事宁人的道:“好吧,我信,那么,请夫人告诉我,如今是你所说的周期中,严寒还是酷暑呢?”

他的问题可把我给难住了,按理说,现在正是往小冰川时期迈进的时候,但是周期这东西,也说不准,既可能是二百年也可能是五百年,不过,如果眼前人真的当做皇帝,那么将来要面对北方游牧民族侵犯的不是他和我,就是我们的后代。

责任还是很重大的!

所以我的表情变得凝重:“我估算,在二十年之内,九州大地的冬天会变得非常寒冷,那些匈奴人,很有可能会大举越过边境,犯我子民。”

秦桓之愣怔了一下,随即轻松地笑了起来:“不怕,我们有楚王的兵书,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像父亲那样,用兵如神,挥鞭破虏。”

照他话里的意思,找到天书以后,是打算留在手上,不还给天神了,也就是说,他还是把个人的野心放在第一位的。

在这一刻,我不知该高兴还是该失望,高兴的是,他有成就帝业的野心,那么我的使命就有可能借助他的力量老完成;失望的是,他也像吴侯一样,根本没把我和孩子的生死放在心上。

怎么我遇到的都是如此寡情之人!我猛地拂开他的手,扭过头去。

秦桓之明显注意到我情绪的强烈变化,他捧起我的脸,不安地问道:“你不信我?难道你不记得在地宫里,我和你说过的话了吗?”

我气愤地说:“记得!可是默存,我更希望你寻扎天书,不仅仅是为了帝王野心,而是能为渝儿还有我,做哪怕是只有一分一厘的着想,比如说,把天书还给天神,让我们能有一个善终的好结果。”

然后我看到一朵乌云从他深邃的眼中掠过,虽然只有短短的一瞬间,可我还是捕捉到了,这让我更加痛苦不堪。

他托住了我的头,强迫我和他四目相对。

:“芳卿,若是大事不成,我会和你一起到檀州,把天书亲手归还,为了渝儿,也是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秦桓之注视着我,一字一句的说道,“十年,你给我十年的时间,如果十年之内,大事不成,那么我一定会陪你登船出海。”

嗯,十年,十年之后,我已经快四十了,而他则年过不惑,以他的性情,过了不惑之年,应该不会还有激情去谈什么宏图霸业了吧?毕竟在他的骨子里,还保留了几分道家的出世清静。

无论如何,他能为了我做出让步,已经让我欢欣鼓舞,让我有种升上云端,飘飘然的感觉,桓之,谢谢你,我没有选错人。

我郑重其事地跪倒在他的面前,深深施了一礼:“多谢夫君成全,有夫君这番话,妾身就算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秦桓之忙将我扶了起来,又气又怒的道:“你我之间还要讲这些虚言吗?芳卿,只要你不再朝秦暮楚,踏踏实实留在我身边,我自然会替你做打算的。现在,我不要你赴汤蹈火,只要你告诉我,你愿不愿意和我一道进入燕陵,寻找天书和玉璠呢?”

看他一连焦急的样子,我几乎要笑起来,这个傻子,以为人人都像他那么高贵冷艳,认为盗墓是一件见不得人的缺德事吗?唉,这也难怪,谁叫他没有见识过现代盗墓小说和盗墓电影的火热场面呢,要知道很多盗墓小说迷,认定了盗墓是一份既有趣又刺激的高薪体面工作啊!

我忍住笑,从身上翻出一张古老的地图,这张地图正是我从马普村的那个神秘的山洞里找到的陵墓地宫平面图,以前我一直参不透这是那一座帝陵的地宫图,自从那天和秦桓之猜出燕陵的名字后,我就灵机一动,明白其中的奥妙了,你想,楚王怎么可能把一张毫不相关的地图保存得那么隐秘呢?

在这个朝代,帝陵都是帝王在世的时候就开始预建的,所以楚王有高祖陵墓的地图,一点都不奇怪,人家本来就是搞军事情报出身的么。

从地图来看,燕陵正面朝东,共有四条墓道,主墓道大约长一百多米,最深的地方离地面大约五十余米,帝陵讲究环境凝聚的龙气,也讲究地形的气势,所谓“土厚水深,福泽后世”说的就是陵墓要选址在风水极佳的高燥之地。

只是连年来的战火,早已将咸阳原上十余座帝陵破坏得面目全非,那些地面上的礼制性的建筑,陵庙和寝殿早已砖瓦无存,高祖的燕陵也不例外,一批又一批进入帝陵搜刮财宝的军队和盗墓者,是否也将天书和玉璠带走了呢?

:“进入帝陵的人都是冲财宝而去的,天书貌不惊人,应该入不了那些人的法眼,至于玉璠,或许像金缕玉衣的玉片一样,散落在地上了吧。”

不知是为了安慰我还是为了安慰自己,秦桓之是这样说的。

:“你说得对,那些人应该看不上天书,因为他们不会知道天书的价值,而且天书不怕水不怕火更不怕虫鼠,就算被扔到地上,也不会毁损,所以我们应该能找到的。”我也笑笑。

秦桓之说到金缕玉衣使用的玉片的命运,也是有依据的,在古代,玉的使用是有一定的礼数的,不同的身份使用不同的玉石,用来做金缕玉衣的玉片,拿到市面上,谁敢买?就好比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拿着玉玺到街上叫卖一样,那是要杀头的!盗墓者至多是将金缕玉衣中的金丝抽走,回去偷偷的融化了,打造成其他形式,再去市面上卖钱。

这样想想,我对接下来要进行的不那么光彩的盗墓行动,充满了信心。

燕陵在渭河的北面,这里距离长安旧城不到五十里,帝陵设在都城附近,一来是为了埋葬的方便,二来也是为了祭祀,管理和保护的方便,高祖没做几年皇帝就崩了,他的寿陵来不及精心打造,况且开国之初,国库空虚,陪葬品应该不丰厚,所以并没有引起盗墓者的注目,前前后后也就来了三批吧?不像丹陵,被打开了一次又一次,就连当年父王部下的军队,在军饷缺乏的时候,也曾随大流地进去过一次呢!

秦桓之如是说,好像在说与自己无关的事情。

我有点惊喜地望着他飘飞的衣袖,心中的每个角落都被填得满满的,他正是我希望遇到的那种合作伙伴,似乎无所不知,却从不夸夸其谈,没必要时不显山露水,可到了关键时刻,总能给你灵感和建议,而且他一点都不迂腐。

夫君,但愿你也是个倒斗的专家!

我朝秦桓之狡黠地一笑:“夫君,你说燕陵里会不会有活死人?就像檀洲岛上的那些不会死的冷美人一样,你怕不怕?”

其实我是想说“粽子”。

秦桓之浅浅地白了我一眼,没好口气的说:“芳卿,我们此番进入燕陵只是为了抢救国宝,至于怪异之事,你还是少说为好。”

原来他还是害怕的,我摸着身上用来辟邪的虎威,非常后悔当初为什么不跟小凌爸要一对?

作者有话要说:

第一百八十三章 相 认第十六章 八千里路云和月第一百三十二章 楚王宫(二)第一百八十六章 怅 然第一百一十七章 华容道第七十三章 萧萧班马鸣 (中)第一百三十六章 楚王宫(六)第八/十/七章 月出惊/山/鸟第一百五十七章 重 托第四十一章 郡 守第一百六十章 意 外第一百零六章 乌托邦(三)第一百六十四章 姐 妹第七十七章 帘外五更风(中)第五十四章 曼 卡(中)第一百一十章 见亦难第一百六十七章 故 土第十九章 山川悠远路漫漫第六十九章 清夜步西园第一百零二章 花开花落时(四)第一百二十六章 涉激流第一百五十三章 入 魔第二十一章 秋月如霜冷夜空第五章 湖光山色小瀛洲第一百一十章 见亦难第一百六十七章 故 土第二十四章 绿蚁新醅小红炉第一百三十三章 楚王宫(三)第一百三十八章 归去来第一百五十三章 入 魔第四十四章 郑 氏第八十八章 徘徊两相看第五章 湖光山色小瀛洲第一百零四章 乌托邦(一)第七十章 絮絮助妇语第一百九十四章 执 念第一百一十四章 见义兄第六十章 山 居第一百七十九章 悬 崖第五章 湖光山色小瀛洲第一百五十二章 燕 陵(五)第四十三章 收 徒第六十四章 伤 逝第一百八十一章 无 云第一百三十七章 蟠蛇岛第一百一十四章 见义兄第七章 皇恩浩荡建西园第一百一十七章 华容道第九十二章 庄周迷蝴蝶(下)第一百九十一章 密 码第七十二章 萧萧班马鸣(上)第四十二章 船 屯第一百九十三章 乔 氏第一百三十一章 楚王宫(一)第六十七章 清泉濯我缨第六十三章 孽 轮第二十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第三十章 有雁展翅欲南飞第五十九章 生 变(下)第七十四章 萧萧班马鸣(下)第九十九章 花开花落时(一)第一百一十八章 求不得第二十九章 剪不断兮理还乱第五十七章 幻 境(下)第一百二十八章 霞光岛(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叙天伦第六十三章 孽 轮第一百一十一章 叙天伦第一百六十二章 渝 儿第四十八章 佛 像第六十三章 孽 轮第一百九十四章 执 念第一百章 花开花落时(二)第一百七十五章 药 师第一百九十五章 超 度(上)第一百六十四章 姐 妹第一百九十五章 超 度(上)第八十六章 呦呦鹿鸣谷第一百二十七章 霞光岛(一)第七十三章 萧萧班马鸣 (中)第一百零一章 花开花落时(三)番外第一百四十四章 纷 乱第一百七十七章 病 根第二十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第一章 春歌渺渺遇故人第一百二十五章 孽轮转第一百九十二章 陆 家第八十一章 人闲桂花落第一百九十一章 密 码第七十八章 帘外五更风(下)第一百七十六章 苇 叶第十三章 踏鼓飞来孔雀王第二章 槛外落英转头空第一百章 花开花落时(二)第九十九章 花开花落时(一)第一百五十八章 女 儿第九十四章 双清谁春主第二十三章 身虽未动心已远第一百三十三章 楚王宫(三)
第一百八十三章 相 认第十六章 八千里路云和月第一百三十二章 楚王宫(二)第一百八十六章 怅 然第一百一十七章 华容道第七十三章 萧萧班马鸣 (中)第一百三十六章 楚王宫(六)第八/十/七章 月出惊/山/鸟第一百五十七章 重 托第四十一章 郡 守第一百六十章 意 外第一百零六章 乌托邦(三)第一百六十四章 姐 妹第七十七章 帘外五更风(中)第五十四章 曼 卡(中)第一百一十章 见亦难第一百六十七章 故 土第十九章 山川悠远路漫漫第六十九章 清夜步西园第一百零二章 花开花落时(四)第一百二十六章 涉激流第一百五十三章 入 魔第二十一章 秋月如霜冷夜空第五章 湖光山色小瀛洲第一百一十章 见亦难第一百六十七章 故 土第二十四章 绿蚁新醅小红炉第一百三十三章 楚王宫(三)第一百三十八章 归去来第一百五十三章 入 魔第四十四章 郑 氏第八十八章 徘徊两相看第五章 湖光山色小瀛洲第一百零四章 乌托邦(一)第七十章 絮絮助妇语第一百九十四章 执 念第一百一十四章 见义兄第六十章 山 居第一百七十九章 悬 崖第五章 湖光山色小瀛洲第一百五十二章 燕 陵(五)第四十三章 收 徒第六十四章 伤 逝第一百八十一章 无 云第一百三十七章 蟠蛇岛第一百一十四章 见义兄第七章 皇恩浩荡建西园第一百一十七章 华容道第九十二章 庄周迷蝴蝶(下)第一百九十一章 密 码第七十二章 萧萧班马鸣(上)第四十二章 船 屯第一百九十三章 乔 氏第一百三十一章 楚王宫(一)第六十七章 清泉濯我缨第六十三章 孽 轮第二十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第三十章 有雁展翅欲南飞第五十九章 生 变(下)第七十四章 萧萧班马鸣(下)第九十九章 花开花落时(一)第一百一十八章 求不得第二十九章 剪不断兮理还乱第五十七章 幻 境(下)第一百二十八章 霞光岛(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叙天伦第六十三章 孽 轮第一百一十一章 叙天伦第一百六十二章 渝 儿第四十八章 佛 像第六十三章 孽 轮第一百九十四章 执 念第一百章 花开花落时(二)第一百七十五章 药 师第一百九十五章 超 度(上)第一百六十四章 姐 妹第一百九十五章 超 度(上)第八十六章 呦呦鹿鸣谷第一百二十七章 霞光岛(一)第七十三章 萧萧班马鸣 (中)第一百零一章 花开花落时(三)番外第一百四十四章 纷 乱第一百七十七章 病 根第二十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第一章 春歌渺渺遇故人第一百二十五章 孽轮转第一百九十二章 陆 家第八十一章 人闲桂花落第一百九十一章 密 码第七十八章 帘外五更风(下)第一百七十六章 苇 叶第十三章 踏鼓飞来孔雀王第二章 槛外落英转头空第一百章 花开花落时(二)第九十九章 花开花落时(一)第一百五十八章 女 儿第九十四章 双清谁春主第二十三章 身虽未动心已远第一百三十三章 楚王宫(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