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大唐钱庄(上)

“主公,工商厅长在长庆宫偏殿已经准备好了,就等主公前去了。”长安的清早,李玄清刚刚起床,正在巧兮嘻嘻哈哈的吃早饭,百信匆匆走进来禀报道。

“这个慕容看来是最近压力太大啊。不过这样也好,年轻人就要有点动力,不然怎么叫年轻人呢。”李玄清愣了一下,挥手让百信去回报慕容瀚海自己随后就到,自言自语道。

不过他这话一出口旁边巧兮却扑哧一声笑了起来,“大哥哥,我记得慕容家的三哥好像比我们都大吧?你还说他是年轻人,怎么这么老气横秋啊?”

李玄清想了想自己也笑了,拍了拍巧兮的小脑袋,笑道:“谁说比我们大?咱们可是最老的年轻人了。”

“好啊,你嫌弃我老了,看我不打你。”巧兮娇叱道,抬手就朝李玄清打了过去。两人打打闹闹好不容吃完早饭,李玄清也在对方的飞眼当中出了千秋殿,来到长庆宫中。

“主公,人都到齐了。”李玄清刚刚走到偏殿,却见到这里已经被改成会议室了,而且除了他,岑天时和祁红居然也赫然在此。

“哈哈,今天我们都是来听听主公的新计划,划时代的大事的。”岑天时站起身边行礼边来笑道。

李玄清摆摆手制止住其他人的行礼,坐在给自己留的主位上笑道:“先生说的不错,这件事如果办成了那真的是划时代的一件大事,各位都可以名留青史,万古流芳。”

李玄清的话吊起了那些不知道内情的人的好奇心,不过现在马上就要揭晓了,所以大家都在等待李玄清的下文。

“兴夏,你们家平时从事大宗物资采购的时候是怎么付账的?”李玄清没有理会大家的心思,反而对着坐在一边沉默不语的徐兴夏问道。

后者一愣,不明白李玄清什么意思,只好老老实实回答道:“现金结账,虽然有些老主顾可以延期,但是我们徐家从商三代,一直秉承着钱货两清的原则。”他这话一说完,今天被请来的五大豪商基本上都是点头不已,这个时代尤其是战乱时代,没有现金结账商业几乎是不可能开展的。

“不过现在大额现金往来非常不方便,去年冬天,我们在山南的一笔款项被劫,负责押运的镖局所有人手全部被杀,到现在也没有找到凶手是谁,也只好自认倒霉了。”徐兴夏叹了口气道:“在外行商,其实最担心的就是安全问题。”

这句话也是说出了在场所有商人的心声。不过徐兴夏接着笑道:“还是主公的天策府安全,关中的地区虽然才平定一个月,但是盗匪已经绝迹,总算是给了我们一个安全保障。”

李玄清和慕容瀚海对视一眼,笑道:“其实就算是战乱时期还是有办法的,我们今天要讨论的就是一劳永逸解决这个问题,将来咱们的领域不会仅仅局限于华夏大地这么大的地方,我们的商道还要去往西域,通往海外,这些地方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如果还和以前那样行商押送几千斤的金银财货去交易,那么不仅费时费力,也会给人家觊觎之心。”

“主公说的极是,只是这个问题自古以来不是都这样吗?难道还有什么别的办法?”一旁的耶律亚奇愣愣的说道,不过下一瞬间就反应过来了,带着惊奇的眼神道:“主公是有办法了?”

“耶律家主,主公要是没有办法哪还大费周章把大家聚到一起来开茶话会吗?”慕容瀚海没好气的瞪了一眼自己这个邻居,站起身来道:“各位,为了一次性解决大家行商的难题,半年前财政厅和工商厅已经秘密试验了主公的办法,今天是时候对外公开了。主公打算以天策府的名义开设一家钱庄。”

“钱庄?”这个词出现在众人耳中顿时引起大家的窃窃私语,说实话李玄清第一次解释钱庄的时候慕容瀚海和祁红也不明白,还以为是李玄清想放高利贷了,等到弄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之后才恍然大悟,这个划时代的经济武器的庐山真面目。

“对,就是钱庄。各位事先将要调用的钱财存入钱庄,钱庄以天策府的信誉作为担保背书,为各位开具特质的单据,作为你们结算往来付款付现的凭证。拿到凭证的商家也可以凭借凭证去最近的钱庄预约取现。这样可以避免诸位在钱财运送过程中的损耗,保证你们的安全,如果有损失也是天策府负担。”李玄清接过慕容瀚海的话继续道:“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通过钱庄的数据天策府可以清晰明了的知道各产业的发展轨迹,从而适时调整政策,做到有的放矢。”

“钱庄还有一重好处,那就是能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各工商业团体进行放贷,从而解决他们的资金问题。也可以用于普通民众的存款储蓄。”一直端坐不动的财政厅长祁红这时候出言道:“这样可以让流转在民间的沉淀资金进入钱庄体系,从而转化为各位的流动资金。”

“为此主公已经革新了以往的记账方法,财政厅近期会在长安举办为期三个月的财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各位到时候可以派遣专业人员参加学习。对了,主公还发明了一种新式的计算工具——算盘,能够极大的提升算术的速度,保证各位能够快速进行记账、交易和计算,到时候也一并推广。”

“主公和两位大人所说兴夏已经明白了,此举却是开了商业贸易的先河,极大地方便商业往来,我徐家赞成并且第一个支持。不知道钱庄什么时候能够正式开展?还有对于天策府以外的区域钱庄是否也能提供服务?”徐兴夏是典型的谋算在心的人,几人短短的叙述之后他已经大致了解了钱庄的原理,所以接着问道。

“徐大哥,你可不是第一个哦,我慕容家才是第一个好不好?我们慕容家已经将家族下属的各作坊、酒楼、工矿等二十一个产业全部注册登记过了,材料都已经做好了,就等着开业去办理开户手续了。”徐兴夏的话还未说完他身边的慕容飞雪银铃般的嗓子开口道。

她一开口徐兴夏顿时不再说话了,慕容家有慕容瀚海在,能不是第一嘛。不过对于她的话徐兴夏有点疑惑道:“还要开户吗?什么是开户?”

李玄清朝祁红点了点头,后者马上吩咐身后的随行记录人员将早就拟定好修改了好几遍的条文挨个给在座的各位发放下去,并且解释道:“钱庄开设以后,所在区域内的各工商团体需要去开户才能够享受钱庄服务,并且钱庄铺设完毕之后,各位交税也要走钱庄系统,交税完毕之后钱庄会发放专门的凭证,以凭证作为新的纳税凭证。”

李玄清等着这些人浏览完零零散散总计一百多条他盗取的后世银行工作条例之后忽然拍了拍桌子,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之后肃然道:“这些都是具体细节,今天会议还有最重要的一条,在此和诸位通气吹风,希望大家到时候务必配合财政厅的工作。”

见到李玄清一脸的严肃,就连会议开展至今一直在倾听的岑天时都坐直了身子,众人意识到重头戏终于来了,只听到李玄清道:“钱庄除了上述作用之外还有最重要的一个作用,也是开启华夏文明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东西,担负着发行货币的作用。”见到众人听到货币没什么反应李玄清忽然一笑道:“这种货币不是以往的铜钱或者银两,而是——纸币。”

“纸币??”众人一头雾水,何文进有点疑惑道:“主公说的是飞钱?还是交子?”

祁红和慕容瀚海相视一笑,前者忽然从身上掏出几张两寸多长,一寸多宽的印着奇异图案的纸片,笑道:“这就是最新印制的纸币,主公已经命名为唐币。诸位情况,唐币分为几个不同的计量单位,为了和目前通行的金银铜钱配套,设置了等同价值的一文纸币,十文纸币,五十文纸币,一百文纸币已经最高面值的一千文纸币。按照目前时常行情,到时候天策府会强行规定一千文等同于白银一两。”

“按照预计,四省将在三月初一同时开张四家钱庄,财政厅预先投入四个亿的纸币备用。现在要说明的是,各位在四省的各分支机构要积极响应财政厅的号召,给广大百姓带个好头,安排人手兑换唐币,并且给下属作坊、酒楼等做好工作,不允许拒收唐币。律法院也会第一时间宣布,凡天策府辖区内唐币为唯一的法定钱币,其他金银、铜钱等需要限期兑换,过期之后就不允许流通,违者会收到惩罚制裁。”岑天时拿起一张一百文的唐币肃然道。

“从本月开始,天策府各级官员的薪水已经军部给战士发放的津贴也会提前使用唐币支付,并且会从钱庄系统发放。”李玄清继续道:“各位都是天策府倾力培养的大商家,这件事不仅仅关系着工商业的发展,也是未来帝国王朝经济发展的命脉,所以我需要在座的各位全力以赴协助天策府完成好钱庄和唐币的发行工作。

李玄清的话也让所有人清醒的认识到这就是开年之后天策府对于经济乃至工商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所以各自掂量了一下这件事的重要性。说实话如果没有纸币这件事,关于钱庄的举措所有人都没有意见,反而积极响应,因为钱庄的设置对于他们来说起到的帮助实在是太大了,极大地推动了商业的发展和进程。

“主公,这个唐币是不是再考虑一下?就是一张纸如果有不法之徒很容易就能够仿制出来,那到时候财政厅这边还是会受损失的。”沉默了半晌宇文礼忽然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

“正纪放心,唐币的印制已经秘密研制了半年之久,集合了上百种技术,另外还有主公提出的五点新奇的点子,目前雕刻的母版也被收入财政厅最高密库之中,另外唐币的技术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财政厅下属有一个专门的单位负责唐币的及时更新。最后各位你看仔细看一下唐币,每一张唐币都是有编码的,而且这个编码你们仔细看看是不是和我们现在同行的截然不同?”岑天时指着唐币上和后世钱币上的编码同出一源的编码笑道。

“好了,这件事你们可以具体再商量下,但是钱庄和唐币的发行势在必行,这是关系着千秋万代的事情。”李玄清挥手制止了大家的继续争论,道:“至于钱庄的名字,就叫做——大唐钱庄。财政厅钱庄管理局作为大唐钱庄的管理机构。希望各位精诚团结,办好这件事。钱庄开设之后三个月内会按照一比一的比例兑换市面上的所有其他货币,逾期之后会改成八折兑换。通知巡捕厅和律法院严密跟踪这件事,不允许出现任何意外。”

李玄清说完这些之后带头走了出去,看着长安的天空稍微松了口气,唐币的发行注定要平生波折,但是这一步自己必须迈出去,只有这样才能在军事上未统一之前,经济上先期进行统一,尽可能的保住华夏的元气。

第一百零五章 两世缘定第一百零五章 两世缘定第五百六十一章 提前了一百年的占城稻第六百一十九章 瞒天过海第五十一章 工商爆发(上)第一百零九章 军政联席会议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拾民心(上)第四百七十七章 转战安集延第十五章 点化山贼第二百六十二章 钱镠渡海(上)第六百一十一章 一场屠杀第九十六章 城郊之战(六)第一百九十六章 绵州之战(一)第五百七十一章 新旧交替第三百二十三章 海外殖民地第二百八十三章 进军西南第四百一十四章 沙洲攻防战第五百八十五章 颠倒乾坤第三百七十八章 棋差一招第三百九十六章 于阗国灭(三)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复河西(六)第一百五十二章 沧州之战(一)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军的最后(中)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口夺食(上)第四百零六章 请君入瓮(中)第二百三十二章 满月宴第二十六章 联军大营第一百二十四章 连环布局(上)第一百零一章 关中发展(二)第一百一十章 大唐钱庄(上)第三百三十六章 孤城遥望玉门关第四百六十一章 水落石出(下)第一百七十七章 南线布局第四十八章 河套大战(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契丹之殇第二百五十四章 世家末世第九十五章 城郊之战(五)第五百七十八章 新一代帝国公民第六百一十一章 一场屠杀第二百八十四章 牂牁消亡(上)第四百八十五章 安西一统第三章 南天门下第六章 劫后重逢第四百九十章 致命的烤全羊第四百六十四章 收获巨大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唐钱庄(下)第一百二十三章 汽笛长鸣第二百四十四章 渡江作战第二百八十三章 进军西南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式武器第八十九章 大战前夕第六百一十一章 一场屠杀第九十章 名将悲歌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原发展规划第三百一十九章 达鞑大战第五十九章 拓跋思恭之死第四百二十章 技术代差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复河西(六)第六百三十二章 新式船只第四百五十章 再起战端第四百五十九章 各方入局第二百七十一章 围点打援第三百一十三章 两岸晓烟杨柳绿第五百三十二章 西北经济发展计划第四百零五章 请君入瓮(上)第五百六十一章 提前了一百年的占城稻第六百三十章 大秦分裂第四百八十一章 两部合一(上)第五百四十章 入藏大通道第四百五十四章 龟兹霞光第二百八十六章 牂牁消亡(下)第三百零三章 长金线开工第四百一十九章 海军东征(下)第四百八十九章 以逸待劳第六百零九章 中央突破第一百零二章 关中发展(三)第二百五十七章 火烧杭州第五百九十五章 运河条约第五十一章 工商爆发(上)第二百一十四章 契丹东迁第三百七十七章 再战回鹘第二百五十章 千年家族第一百章 关中发展(一)第四百五十二章 护密会战(下)第四百五十六章 半岛谍影第二百一十六章 上京之战(一)第五百二十八章 剿灭西洋海盗第五百三十二章 西北经济发展计划第六百一十章 保卫运河第四百五十八章 奉命叛变第五百九十八章 梭鱼岛和卧龙港第三百六十章 清水河之战(三)第六十四章 同室操戈(下)第九十四章 城郊之战(五)第六百一十六章 偷梁换柱第五百四十九章 丝绸铁路第四百一十五章 归义军的落幕第二百二十二章 主力南归第四百九十六章 换得胡酋慰国人第一百九十八章 绵州之战(三)
第一百零五章 两世缘定第一百零五章 两世缘定第五百六十一章 提前了一百年的占城稻第六百一十九章 瞒天过海第五十一章 工商爆发(上)第一百零九章 军政联席会议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拾民心(上)第四百七十七章 转战安集延第十五章 点化山贼第二百六十二章 钱镠渡海(上)第六百一十一章 一场屠杀第九十六章 城郊之战(六)第一百九十六章 绵州之战(一)第五百七十一章 新旧交替第三百二十三章 海外殖民地第二百八十三章 进军西南第四百一十四章 沙洲攻防战第五百八十五章 颠倒乾坤第三百七十八章 棋差一招第三百九十六章 于阗国灭(三)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复河西(六)第一百五十二章 沧州之战(一)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军的最后(中)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口夺食(上)第四百零六章 请君入瓮(中)第二百三十二章 满月宴第二十六章 联军大营第一百二十四章 连环布局(上)第一百零一章 关中发展(二)第一百一十章 大唐钱庄(上)第三百三十六章 孤城遥望玉门关第四百六十一章 水落石出(下)第一百七十七章 南线布局第四十八章 河套大战(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契丹之殇第二百五十四章 世家末世第九十五章 城郊之战(五)第五百七十八章 新一代帝国公民第六百一十一章 一场屠杀第二百八十四章 牂牁消亡(上)第四百八十五章 安西一统第三章 南天门下第六章 劫后重逢第四百九十章 致命的烤全羊第四百六十四章 收获巨大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唐钱庄(下)第一百二十三章 汽笛长鸣第二百四十四章 渡江作战第二百八十三章 进军西南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式武器第八十九章 大战前夕第六百一十一章 一场屠杀第九十章 名将悲歌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原发展规划第三百一十九章 达鞑大战第五十九章 拓跋思恭之死第四百二十章 技术代差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复河西(六)第六百三十二章 新式船只第四百五十章 再起战端第四百五十九章 各方入局第二百七十一章 围点打援第三百一十三章 两岸晓烟杨柳绿第五百三十二章 西北经济发展计划第四百零五章 请君入瓮(上)第五百六十一章 提前了一百年的占城稻第六百三十章 大秦分裂第四百八十一章 两部合一(上)第五百四十章 入藏大通道第四百五十四章 龟兹霞光第二百八十六章 牂牁消亡(下)第三百零三章 长金线开工第四百一十九章 海军东征(下)第四百八十九章 以逸待劳第六百零九章 中央突破第一百零二章 关中发展(三)第二百五十七章 火烧杭州第五百九十五章 运河条约第五十一章 工商爆发(上)第二百一十四章 契丹东迁第三百七十七章 再战回鹘第二百五十章 千年家族第一百章 关中发展(一)第四百五十二章 护密会战(下)第四百五十六章 半岛谍影第二百一十六章 上京之战(一)第五百二十八章 剿灭西洋海盗第五百三十二章 西北经济发展计划第六百一十章 保卫运河第四百五十八章 奉命叛变第五百九十八章 梭鱼岛和卧龙港第三百六十章 清水河之战(三)第六十四章 同室操戈(下)第九十四章 城郊之战(五)第六百一十六章 偷梁换柱第五百四十九章 丝绸铁路第四百一十五章 归义军的落幕第二百二十二章 主力南归第四百九十六章 换得胡酋慰国人第一百九十八章 绵州之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