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8章 郑子都陷忠 鲁羽父弑君

公元前712年春初,曲阜。

鲁公侯府宾朋满座热闹非凡,是因鲁公姬息去岁奉命伐叛,菅城大破宋军,引得周邻弱邦争相前来求盟,欲得强鲁庇护以存社稷。

然同时盟合十数诸侯,恐不和礼法,徒惹天子猜忌,横遭天下非议。

只因一时未寻得两全之策,鲁公未能及时应准诸侯所请,暂请诸众侯府后院暂歇。

后得羽父献计,言日:“诸侯皆欲盟我,君上可于其中择取二公,谨替诸侯与我践行盟典,此二人需得德才兼备诸侯认可,还需是有识之士,如是王公贵族更善!”

闻之,鲁公随即问道:“卿意何人堪当此任?”

见问,羽父答日:“臣意薛侯任尚、滕侯姬元翟堪当此任!滕侯乃是王族后裔,论资排辈姬姓诸侯之中姬元翟最长,由其代盟姬姓诸侯绝无异议;薛侯采邑领地最广,外姓诸侯多有受其恩泽者,由其代盟外姓诸侯亦无异议。且二邦世代与鲁交好,定不会叛盟弃约!”

闻其所言,鲁公大喜,着其从策而行,宣召薛侯、滕侯前来相见,共襄盟典要事。

不多时,薛侯任尚、滕侯姬元翟同步踏入殿中晋见。叙罢周礼,鲁公姬息邀请二公坐定。继而将羽父择君代盟之意转述于二公。

薛侯、滕侯闻之会意,赞其良策皆言可也。

其后,鲁公姬息与之商议盟典礼节,半晌讨论诸事议定,独余祭祀之时焚香先后一事,引得薛侯、滕侯争论不休。

薛侯任尚言日:“孤之先祖,因制车而封侯,自夏禹之时,薛室便诸侯立于世,理当孤先焚香!”

滕侯姬元翟辩道:“孤之先祖乃武王之弟也,因灭商有功而封侯,孤亦居周室之卜正,现今天下乃周室天下,孤乃王公贵族,薛氏庶姓也,孤不可在其后!”

本是小事一件,二公却是争执不下,鲁公姬息亦不好强言孰先孰后。

一侧羽父见此,出而调和道:“承薛侯、滕君不辱鲁室,前来会盟,周谚有云:山有木,工则度之;宾有礼,主则择之。我今皆为周臣,当循周礼行事,成周会盟,当是姬姓为先,异姓为后,他日吾君若入薛邑,行任氏礼仪,亦不敢僭居任姓之先。”

见其如是说,薛侯任尚不好再云争辩,如是激怒鲁公,失却结好强邻之机,可谓因小失大,由是应许滕侯姬元翟先行焚香祈祀。

得薛侯任尚让步,缔盟祭祀大典得以如期顺利举行,鲁室威名传遍海内。

盟典过后不久,鲁公姬息又接获郑公姬寐生书信,信中邀其郲地会晤,邀其共同举兵伐许。

鲁公姬息初接书信,实不愿出兵助郑,一度甚有助许抗郑之想,只因许乃鲁室属邦,伐许便是伐鲁,再者许邑地及许城、城颖北地、鄢陵西境,地处中原之中,占之可窥天下之变,如此要地怎可令别邦轻易占之。

后得羽父劝告,言日:“郑室经桓武之功日渐强盛,独居洛西领制邑之险,立脚中原俯瞰天下诸侯,今又有雄主郑公姬寐生持邦主政,四方是维绝境求生,九州征战无有败绩,诸侯闻名皆要礼让三分,眼下与其相抗绝无益处。如今以伐许邀我,正可皆此之机,窥探郑人有无图鲁之心,其时君上可试问许地攻下如何处置?如其独吞许地,可见其有争霸天下统领中原之心,则不可与其共事,以免养虎为患;如其分地与我,可见其视我为盟邦,暂不会与我为敌,则可趁此占领许地,为日后霸取中原奠定基石。”

经此一说,鲁公姬息方才醒悟,应下郲地会唔之邀,当下纂书回信郑公。

信至郑地,郑公姬寐生展卷阅之,得知鲁公应诺赴会郲地,其心无比欣慰。

郑室欲出中原称霸天下,许邑乃必取之地。然许乃鲁室属邦,需得鲁公姬息应准,方能出兵伐取,切不可因此与鲁室内生出嫌隙,只因盟齐连鲁掣肘宋、卫,乃郑室东出之基石,鲁公既已应允郲地会晤,则伐许之事可期矣!

夏五月初旬,鲁公姬息如约赴郲,郑公姬寐生早已等候在此。

二人相见,互施礼毕,郑公姬寐生邀其行馆赴宴,为其接风洗尘。

二公携手进馆,分宾主座定,郑公姬寐生举樽相邀,与其先饮一杯,继而言道:“初以祊地易许田,藉以祀礼周公,许君姜弗以此怨孤,以孤私相易地为由,倚兵数侵许田,孤欲对其施以惩戒,虑及许乃鲁室属邦,由是先邀鲁公商议!”

闻言,鲁公姬息窃笑回问道:“郑公对其欲做何惩戒耶?”

郑公见其似有讥讽之意,亦觉直言伐许甚是不妥,转而言道:“只教其不再用兵许田,孤可既往不咎,两家和睦共处。然有一点鲁公不可不查!”

见说,鲁公姬息亦只以为是其为伐许另找借口,由是并不在意,拂袖轻声问道:“郑公何意?”

郑公姬寐生正色回道:“孤闻许君姜弗与楚室来往密切,若其倒戈向楚,许楚兵进驻许邑,使其地利之便俯瞰天下,试闻中原诸侯谁能与之相抗?若使蛮楚称霸中原,九州危矣!”

闻言,鲁公姬息心生一惊,当真如其所言,许君勾结蛮楚图谋中原,则事关己身及九州安危,当即刻干预制止。

然又怕郑公姬寐生危言耸听,暗使离间奸计, 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欲言又止。

郑公姬寐生见此会意,续言问道:“鲁公可是疑孤暗使离间计?”

见问,鲁公姬息紧接其声回道:“事关重大,不可不察也,孤这便致书许君,敕令速至郲邑,讲明其前因后果!”

闻言,郑公姬寐生回言道:“如此大可不必,孤料定许君获书必定称病不往,鲁公只需遣一哨骑前往打探一番,便晓孤之所言虚实!”

鲁公姬息从其言而行,遣出十骑哨探入许,秘查许君姜弗是否通楚,另派使者携书持节入许,观其是否果如郑公姬寐生所言,见书后称病不往。

查证等候之余,郑公姬寐生邀鲁公姬息前往大宫军营,观阅三军授兵大典。

鲁公姬息深知,非战之时而行授兵大典,无非是为彰显邦国威风,本欲不去。

转而想道,近年来郑军征战四方,多胜少败,诸如卫、宋、陈、蔡者,皆为其一败再败。

用兵之道,将谋兵勇各占其半,良将可遇不可求,精兵则为后天锤炼所得。

如可习得郑室练兵之道,返邦用于鲁军,亦不失为大功一件,如是想道,鲁公姬息慨然允诺前往观礼。

五月甲辰,授兵大典正式开启,鲁公姬息观礼台上座,放眼望去甲士成林,战车在前排列成行,步卒方阵列其后,弓兵居后掠阵,两翼骑甲威风凛凛。

再观将台之上,郑公姬寐生披甲按剑,白色披风随风飘舞,一众大小将领立于身后。

大夫颖考叔走上前去,面向三军抽出长剑高举过顶,众甲士齐声怒吼,声如洪雷震天撼地,三声过后归于寂静。

颖考叔回剑退下,郑公姬生缓步是上前,沉声言道:“先君桓公得封诸侯,历经万难立足洛东,又经武公开疆拓土,方有今日盛世,然周遭强邻见我崛起,数起大军侵我邦境,幸得诸君用命,击退来犯之敌,方保境平民安。时值乱世,用兵之时多矣,孤令巧匠制得将车一乘,上置郑室蝥弧,欲授先锋职用!”

闻言,用众卒又是一阵怒吼,三声而过,郑公姬寐生续言道:“先锋者,国之利器,三军之魂也,先锋大将更需谋勇俱佳优于常人十倍!今三军将校尽聚于此,议以勇武较量、胆识比拼、兵法推演三番比试,全轮胜出者,拜封先锋将职,授先锋战车,除郑室蝥弧!”

待其言罢,三军又是一阵怒吼,随之战鼓声响,号角长鸣,首轮勇武较量正式开始。

所谓勇武较量,即为武技考较,挑战者需骑战十名骑甲都尉,将其刺于马下则胜,被其搠翻落马则败,胜者可进继续挑战胆识,败者则失掉挑战资格。

刀枪无眼,骑战中皆以军棍替代枪戟利刃,以免造成重大伤亡。

随之颖考叔一声令下,战鼓骤停,号角沉声长鸣,校场大军开启阵门,让出较武场,其长九十九丈,宽三十三丈。

公孙子都身着白袍银甲,策马提枪奔入场中,随即猛提缰绳立马校场,三军见此一阵叫好。

待其声歇,公孙子都调转马头,冷颜以对十骑,横枪前指吼道:“末将不才,愿与诸君一战!”言罢,舞枪催马奔将上前。

都尉骑队亦不答话,展开三角阵型迎战,武技最强者处阵首。

转眼间,公孙子都杀至跟前,阵首都尉骑甲接敌相战。

二人飞舞兵刃,只见棒影缭乱,舞起风沙一片,片刻间拆招二十余手。

二人酣战之时,后阵九骑则绕道向前,将公孙子都团团围住,继而一齐发难举棍功下。

见此,众人皆为其忧心,再观阵中子都左拆右挡游刃有余,三军见之一阵喝彩。

拆挡百余手后,十骑力怯,子都寻个空档,一枪搠翻阵首都尉。

所余九骑久战至此,已是力怯,主骑坠马又生胆怯,瞬时阵法大乱。

公孙子都趁机左冲右突,又刺得五骑落马。

余得四骑都尉,见其勇猛如虎,且阵法被破,如此围攻已无实效,遂卖个破绽各自散开。

休整片刻,四骑分做两组,并马攻向子都,期以车轮战消耗其体力,而后四骑并下,寻机刺其落马。

十轮次拼杀过后,再观校长之上,公孙子都勇猛不减,反倒四骑已是力怯至无力提枪。

只见公孙子都立马怒喝,纵马向前以闪电之速刺出四枪,四骑躲闪不及被其刺落马下。

见此,三军齐声高呼子都其名。大夫祭足出而宣告,此轮比试子都胜出。

随后又有数十将领挑战十骑,为十骑所败者居多,至最后胜出者仅有颖考叔、原繁、泄驾、祝聃、瑕叔盈、公子姬忽六人。

首轮勇武较量歇罢,次轮胆识比拼即将展开。

所谓胆识较量,即为校场之上设一猎场,场中竖一圆木,上缚羊羔一只,待应试者上场,即放猛虎一头并饿狼五只进入猎场,应试者需赤手空拳,从虎狼口中救出羊羔。

救出羊羔全身而退者获胜,为猛兽所败者,即为落败,未救出羊羔者,亦为落败。

为免应试者丧命兽口,猎场两侧各置十名神射手,如应试者遇险,即刻射杀猛兽。

将令一出,公孙子都又抢众人之先,首个踏入猎场,倚其勇猛并迅捷身手,得以徒手驱退猛兽,顺利救出羊羔,率先完成比试。

最后一位应时者乃是颖考叔,其身手可谓是老当益壮,然较之子都一般之后辈仍有不及,想要徒手驱退猛兽胜数不大。

只见其从容踏入猎场,面不改色置身旁猛兽如无物,缓步走向场中羊羔被缚处。

两旁猛兽尽皆张开血盆大口,随时一拥而上将其撕碎。

颖考叔对之置之不理,缓慢解下羊羔身上绳索,一手将其抱在腋下,缓缓转过身来。

虎狼见此对其低声撕吼,利爪不停刨刮身前土壤。

此刻,整个校场陷入死一般寂静,颖考叔缓缓抬起右臂放置面前,继而张嘴咬下臂上皮肉,鲜血延着嘴角直往下流。

且不说其疼痛常人无法忍受,只说生取己身之肉,其胆识勇气便胜常人十倍。

紧随之,颖考叔将取下之皮肉吐入手中,扔向虎狼之间。

虎狼猛禽见其凶戾目光心生怯意,转而争抢眼前带血皮肉。

见此,颖考叔怀抱羊羔,挥动带血右臂缓缓走出猎场。

继而将羊羔交于大夫祭足手中,转而面向三军,高举右臂一声怒吼,三军响应吼声震天。

此轮较量几是全数落败,仅余颖考叔、公孙子都胜出。

两轮比拼落幕,决胜局兵法推演序幕由此开启。

所谓兵法推演,即是以校场为战场,以特定命题为背景,应试者扮作敌对将领,于军帐中运筹帷幄战胜彼此,校场之上则以白灰绘制周室疆域图,推演情况实时反应于图上。

此时应试者仅剩颖考叔、公孙子都二人,一阵军鼓响过,二人同登将台领命。

大夫祭足出而宣告命题:“此番兵法推演,其命题为蛮楚北进中原,郑室领兵南下御敌,孰南孰北则箭术高低决定,胜者先选。”说罢,又是一阵军鼓响起,校场甲士推出一箭靶置于百步开外。

公孙子都取过雕弓先行射之,但闻得一声弦响,一支长箭飞出正中靶心。

见此,颖考叔按剑走向祭足,对其言道:“子都箭术娴熟,后生可畏也!是南是北与老夫而言皆无不可,老夫自当全力以赴,可令子都先选!”

公孙子都见此冷哼一声,不待祭足回话,亦不做推让,快步上前拱手禀道:“末将誓领郑军征战四海,荡平九州贼寇,宁死不做他邦之将!”

闻言,颖考叔笑颜以对,亦上禀道:“如此,老夫便做回蛮楚上将!”

闻得二将所报,郑公姬寐生轻点其头,示意可也。

祭足得命宣报兵法推演正式开始,二将自归帐下。

片刻之后,颖考叔帅先祭出大旗,传令甲士出帐奏报:“笼荆湘之地,得精兵六万出关北上!”待其言罢,六十甲士臂系白巾,聚集于帐下,以每人替做千军。

片刻之后,公孙子都已祭出大旗,传令甲士奏报:集中原诸侯百家,得精兵八万北下御敌,帐下则聚甲士百人,均臂系红巾。

南北论战一触即发,颖考叔帅先出击,以精兵两万直出丹阳陈兵湛阪以做中军,左军两万西渡汝河占据渔陵,右军两万东经南长城占据棫林,将令下达,帐前白巾甲士分做三队,各站一地。

待其部署作罢,公孙子都亦下令诸侯联军分做三队,中军四万南下镇守许邑,右军两万进驻颖水钓台,左军两万亦倚颖水天堑进驻颖城。

红巾甲士得令,亦分做三队与之对位站阵。

各方部署已定,颖考叔率先发动攻势,下令左右两军分别进攻敌城钓台、颖城两地。

公孙子都帐中闻报暗自窃笑,谓顾左右言道:“名将颖考叔用兵亦不过如此!”

随即下令两城守军死守城邑,不可后退半步,更需倚地利之便予敌军之重创。

此阵交锋,颖考叔失地利之便,加之敌我兵力相等,未能攻取两城。换作他人为将,遇当前战局,必定撤军回城,另寻他策破敌,颖考叔则不然,仍教左右两军进攻钓台、颖城。

诸众不解,敌将公孙子都更是蓦然,见其再攻己军两翼,依旧下令死守,未待弄清敌意之前,亦不敢轻举妄动。

二次交锋,战局未变,其结果可想而知,颖考叔依旧无法渡过颖河占领两地。

众人心想,两番交战均以失败告终,楚军士气受其冲击,已低至极点,如遇敌反击则有全军覆没之险,此时当压缩兵力,据城而守为佳,静观其变再图破城良策。

然颖考叔再次打破常规,让人始料未及,未待子都重整部署,颖考叔又催左右两军续攻钓台、颖城。

此举彻底激怒公孙子都,其在帐中大骂颖考叔匹夫无谋,兵放言此阵定要一举全歼楚军,由是下令三城八万精兵,全线出击横渡颖河扑向楚军。

颖考叔见之面漏笑颜,谓顾左右言日时机已至,下令三军全线后撤,左右两军避过敌军锋芒,让出渔陵、棫林,而经栎历、皋邮绕至敌军后侧,一举袭取许邑,两军合为前军,中军则后撤至应城变为后军。

此阵,子都虽说迫敌后撤占据三城,然却失去后方重地许邑,其全军辎重粮草尽在城中为楚军所占。

至此,子都方才明白,前者颖考叔三番攻打钓台、颖城,其意图原在许邑。

如今许邑已失粮草被断,且所占三城皆被楚军搬运一空,无后续粮草接应下,郑军断难撑持三日。

公孙子都顿时慌了心神,其维一出路,便是集全军之力,奋力夺回许邑。

面对郑军回援,疯狂进攻许邑,颖考叔不动声色毫不畏惧,下令许邑后军开出应城,兵分三路进取渔陵、湛阪、棫林三城,阻其再返回楚地,亦便于反击之时大军协同作战。

郑军即将断粮,无暇顾及三城得失,遂由其攻取。

为挽回败局,公孙子都数番催兵强攻许邑,然颖考叔据城不出,严防死守令其无计可施。

加之城内粮草充盈,兵刃器械堆满府库,并得地利之便,虽兵力不及郑军,然据城而守则是绰绰有余。

公孙子都数次取城未果,加之军粮断绝,战斗士气萎靡低至极点,颖考叔利此良机,果断下令全军出击,四城六万精兵,以逸击劳士气大振,一鼓作气全歼子都郑军。

如此,中原大地南门洞开,自此向北再无屏障,新郑、洛邑唾手可得,继而进取中原,称霸天下指日可待!

此轮兵法推演亦以公孙子都失败而告终,其出帐面色铁青,胸闷气结喷出一口鲜血,幸得帖身甲士相扶,才不至跌倒于地。

扶其退下之时,经过先锋将车跟前,公孙子都伸手上前抚摸,继而放声大哭。

随之战鼓响起,号角齐鸣,授兵仪式开启,郑公姬寐生携颖考叔,并邀鲁公姬息,同登先锋战车巡视三军。

授兵大典过后,鲁公姬息整日心神不宁,尤其于校场观摩南北大战兵法推演过后,更知许邑重地决不可为楚人所占,满心期待许君姜弗未与楚人勾结。

然事与愿违,三日后密探哨骑回报,言日许君姜弗许与楚君熊通书信来往频道,多次与近臣言及起事之日。

闻之,鲁公姬息心中万分失落,起事之日极有可能便是许、楚狼狈为奸奸,起兵谋划中原之时。

然鲁公姬息心中仍存半分侥幸,极盼实情并非心中所想,亦盼许君姜弗能应访许使者之请,亲至郲地述明前因后果。

如此,许君通楚之嫌便不攻自破,郑室侵吞许邑之念亦成妄想。

次日即得近侍奏报访许使者回城,鲁公姬息亲登城楼查看。

倚城望去,仅见访许使者三人,再三查看亦未见许君姜弗身影。

鲁公姬息低头一声叹息,吩咐侍从替其相迎,另请郑公书房相商,继而独自走下城楼。

不过半个时辰,郑公姬寐生踏入鲁公姬息书房,见其侧身微座,低头沉思不语,拱手施礼言道:“鲁公如此模样,莫不是哨骑回报确如孤之所言?”

鲁公叹息一声,回道:“不期此子如此不顾忠义,竟敢私通蛮楚谋划中原,枉费孤对其如此信任!”

闻言,郑公姬寐生上前安抚道:“鲁公不必自责,人心隔腹孰能万事猜透,眼下当务之急,乃是设法断其通楚之念,不知鲁公意下如何?”

鲁公紧咬牙关,而后回道:“为护中原安危,保天子周全,姜弗贼子务必除之,万不可使许邑落入楚人之手!”

待其言罢,郑公姬寐生赞道:“鲁公深明大义,中原百姓之福也!”

鲁公姬息施礼致谢,回言道:“郑公谬奖,孤实愧不敢当,再说许邑后有蛮楚强援,取之决非易事,敢问郑公可有万全之策?”

郑公姬寐生低头沉思一阵,继而回道:“此事孤亦思之再三,以我二邦之力讨许,确乎过于涉险,若取许之时遇楚增援,非但许城万难攻下,我军亦会被其牵制,陷入进退两难之境。孤意可邀齐室相助,集三邦之力速下许城,彼时即便强楚来援我亦不惧,不知鲁公之意可否?”

鲁公轻言回道:“悉凭安排,孤尊郑公号令即可!”

郑公姬寐生知其言中之仍对郑室攻伐许邑心存芥蒂,然一时未想得化解良策,只得处处小心,谨慎行事避免与其生恶。

待其言罢,郑公姬寐生起身对其施以一礼,言道:“如此便尊公意,孤这便去信请齐助我!”言讫而退。

三日后,得齐公姜禄甫回信,言日愿为天下计,出兵助郑伐许,约期秋七月师至许田。

至七月乃有两月余,鲁公姬息托言久离庙堂,邦中政事堆叠待理,前来辞别。

郑公姬寐生以王侯之礼相待,出城相送十里而还。

送别鲁公,郑公姬寐生还邦专事筹备伐许,如得许邑则可尽览天下诸侯,成就霸业则可事半功倍。

奈何天公不作美,备战期间,息室联合蔡军频繁袭扰郑地颖河流域。

为此,郑公姬寐生为此揪心不已,假若出兵剿杀,许邑大战即将开启,不容多生枝节;如是任其所为,颖水秋粮则将尽入蔡、息府库。 郑公姬寐生思前想后,认定许邑之战,事关郑室称霸大业,不容有失。且容蔡、息肆意猖狂两月,待得许邑攻下,秋后一并算账。

由是下令边防守军紧守城池,助民抢收秋粮,新郑大营则紧锣密鼓筹措军需置办粮草,全军备战伐许。

秋七月转瞬即至,郑、齐、鲁三军齐聚许田,三军合计约六万余众,郑公姬寐生倡议,称其未有察觉攻其不备,三军全力抢城,郑军主攻北门,齐、鲁二军迂回两侧,取敌东门、西门,务必于三日之内攻破城门占据许邑,彼时即便强楚来援我亦不惧。

齐、鲁二公对此皆无异议,各起大军开赴许城,郑公姬寐生率先抵达北门。

离城五百步,郑军摆开阵势,郑公姬寐生独骑立于阵前。

举目望去,只见许城城上人头攒动,许字椽旗纷纷树起,许君姜弗按剑立于城头。

郑公姬寐生催马向前,独骑行出五十步,与城上许君姜弗四目相对凝视片刻。

继而缓缓抽出长剑,高举过顶斜指身后,不约而同许君姜弗亦负手高举右臂。

见此,郑公姬寐生率先挥下长剑锋指许城,身后郑军得令擂响战鼓,传令号角一声长鸣,步兵营率先冲出,十人一队手持云梯,快速奔向城下,为首两人持盾护梯。

弓兵营紧随其后,于两翼杀出,冲至射程内掩护步卒登梯取城。

中路破门先锋二十人一队,手持护盾携冲城槌杀向城门。

蔡军则早已备好檑木巨石,步卒全军戒备,射手展弓搭箭,只等许君一声令下。

转眼间,郑军先头步队已冲至射程内,许君姜弗大手快速挥下,身后传令旗手踏步向前,双旗并举向前挥下,大吼一声:“放!”城上城下射手一齐松开弓玄,箭雨如云压向郑军,随后便是乱箭漫天,不断飞射而出落向郑军。

郑军由此而损失颇大,步兵营减员十去其二,历尽万难方至城下搭好云梯。

此时,郑军弓兵营亦已冲至射程之内,展弓搭箭射向城头。

随后战车出动,车兵紧跟车后跟进,至离城墙百步外弃车抢梯,战车掉头返回。

紧随之骑兵营出动,中路颖考叔统领,左路瑕叔盈副之,右路公孙子都将之,兵分三路快速奔至城下,继而弃马上梯攀登上城。

郑军开始登梯抢城,许城守军亦将檑木巨石不断仍下,砸向郑军头顶。

郑军死伤惨重,军心为之动摇,士气逐渐跌落,另一侧齐、鲁大军亦陷入苦战。

紧要关头,颖考叔一把取过郑公蝥弧,勇攀云梯拼死杀向城头。

几经波折,颖考叔身披数创,臂挂两箭即将登上城头。

突然一支利箭钉入颖考叔后背穿胸而过,仅差一步便可登上城楼,将郑公蝥弧插上许城城头,带领全军全军攻破许城。

颖考叔心有不甘,强撑最后一口气,继续向上攀登。

不料刚向上踏出一步,背上再又中一箭,颖考叔眼前一黑,心中带憾坠落城下,一代名将殒命许城!

此事前后经过尽被瑕叔盈看在眼里,颖考叔背中两箭皆为公孙子都自下射之。

瑕叔盈冲上前去,抱过颖考叔尸身靠墙座定,强忍泪水申手闭其目,继而仰天一声长嚎。

闻声,郑室三军目光齐聚瑕叔盈,无不目闪泪光,瑕叔盈回转其头,恶目紧盯公孙子都,对其唾以口水于地,继而拾起地上蝥弧,对之三军切齿言道:“不惧死者,随我登城!”说罢,覆手上梯纵身上攀。

郑室三军见此,怒目喊杀声震云霄,争先恐后攀梯取城,弓兵营侧翼护卫,万箭齐发淹没城头,令敌不敢露头。

一阵猛攻,瑕叔盈率先登上城头,只见左手护旗,右手持刀挥砍围拢之许兵,口中连连大喝勇猛异常,无人近得其身。

郑军望见蝥弧树立城头,众皆斗志昂扬愈战愈猛,不多时纷纷攻上城头,赶杀城上许兵。

瑕叔盈也已杀推围上之许兵,由是弃刀许地,登上城头高地,挥舞蝥弧朝向许军喊道:“联军已登城楼,城门亦被攻破,许军大势已去,速速弃刃归降,有罪者许君一人也,余众皆不论罪,如有不从者,杀!”

闻声,许军心惊不止,再观四周,郑军由如猛虎扑杀过来,由是斗志全无,纷纷抛戈弃甲由南门撤出,向南逃散至楚地。

得此之便,联军亦纷纷攻上城来,杀向南门驱赶许军余部。

许君姜弗见许城被破,欲寻短见与城同亡,得众臣救下拥逃出城,奔往卫地而去。

大局已定,许城鏖战停歇,瑕叔盈高举蝥弧,奋力钉于城上,继而拖着疲惫身躯,转身缓缓走下城楼,来至颖考叔尸身前边。

瑕叔盈为其拭去脸上血污,而后将其抱起走向本阵。

郑室三军见之,纷纷积聚于后,齐声吟唱:“羔裘如濡,洵直且侯。彼其之子,舍命不渝。羔裘豹饰,孔武有力。彼其之子,邦之司直。羔裘晏兮,三英粲兮。彼其之子,邦之彦兮。”

郑公姬寐生见之不明所以,询问甲士方才得知颖考叔战死,随即喉头一甜,喷出一口鲜血,险些坠下马来。

得近臣上前扶其下马,休憩片刻,神志稍有回复。

此时,瑕叔盈业亦已走近身前,弯腰轻放颖考叔遗体于其前,继而退后三步跪伏于地,身后郑军从其然,尽皆弯腰跪伏。

郑公姬寐生双眸闪烁泪光,踉跄上前,双膝一软直跪于地,朝其三拜,继而用尽全身气力,抱起颖考叔,放置于先锋战车之上,身上覆以郑室蝥弧,着全军裹素为其带孝回军新郑。

许城攻破,郑军反而退兵,又见郑军全军裹素批麻,齐、鲁二公疑以为郑公有恙,遂领卫队前往查看。

行至近处,见郑公执马先锋战车,并于大恙,由是于后大喊留步。

郑公姬寐生闻声止步,离队查看,原是齐、鲁二公策马赶来,猛然想起退兵之时,还未与二公辞别。

待得二公行至身前,郑公姬寐生拱手施以一礼,对其言道:“孤之大将战死许城,欲领其遗体返回新郑安葬,事先未与二公告辞,孤之过也!”

闻言,二公翻身下马,齐公姜禄甫上前言道:“人之常情,何过之有!然有一事需邀郑公相商,许城已为联军攻破,许君姜弗逃往卫地,许邑之地如何处置,还请郑公为之谋划!”

待其说罢,郑公姬寐生拱手回道:“孤失郑室之栋梁,此际心乱如麻,此事齐公做主便罢!”

说罢,转身归队领兵而去,齐公姜禄甫无奈,只得与鲁公姬子并肩而立,站于路边望其走远。

回得新郑,郑公姬寐生以王侯之礼下葬颖考叔叔。

葬礼过后,得瑕叔盈奏报,言及颖考叔殒命许城,并非许人所为,乃子都畏其抢功,自下射之所害。

闻之,郑公姬寐生掌劈桌案,怒言骂道:“匹夫竖子,损我郑室栋梁,孤定生啖其肉!”言讫,下令甲士抄没子都家产,捉拿全族斩首市曹。

瑕叔盈上前拦住,谏言道:“眼下已失大将颖考叔,加之蔡、息联军屡犯边境,正值用兵之际,万不可再生杀戮,斩首军中大将,更将寒彻军心!”

待其说罢,郑公姬寐生见其言之有理,遂纳其谏。

然子都禽兽之举不可不惩,遂下令以其怠战为由,夺其功名贬为士卒。

三日后,郑公姬寐生接获齐公书信,信中言道:“得君所托,受理许邑之地处置事宜,孤以为,齐处东还之滨,距此片里之遥,难受许邑之地;欲受鲁公,然其拖言得君慧识,揭许通楚之嫌,故従君讨之,无功无过不敢受禄。孤与鲁公商议,许邑之地由君暂领最为妥当,望君速遣守军前往接防。”

郑公姬寐生阅罢齐公书信,即令近臣传唤众臣庙堂议事。

且说,按理许室原本乃鲁室之属邦,拿下许地理应当尽归囊中才是,鲁公姬息为何会一反常态将许邑之地尽授郑室?

шωш ●тTk án ●c o

个中原因有二:

一者,许邑地处郑南,临靠陈蔡,于鲁室而言是为飞地一块,治理管辖甚难,心中虽有万千不愿,亦只得忍痛割爱;

二者,三邦联合功下许城,齐公姜禄甫寸地不占,郑公姬寐生更是攻下许城,便退兵返邦,鲁若趁此侵吞许地,定为天下诸侯所不耻,以成众矢之的。

基于以上两点考虑,不若顺水推舟做个人情,即可稳固鲁郑盟邦关系,亦可未雨绸缪,他日鲁室危难之际,可令郑室解围还此人情。

话再说回郑地,半个时辰过后,文武众臣齐聚议事大厅行过参拜之礼,郑公姬寐生言道:“今邀众卿前来,是为商议许地战后安置,并郑室今后称霸之路。先议许地一事,日前齐公授书于孤,言日许邑全境尽皆奉送与郑,诸卿如何看待?”

话音未落,堂下众臣便已议论开来,片刻过后,公子吕出而奏道:“齐言予我,鲁亦有此愿,君上纳之何妨?况占许邑,为我称霸中原至重一步,臣请君命,愿即刻领军前往接防!”

待其言罢,郑公姬寐生回道:“孤觉此举不妥,毁人社稷,灭人宗庙,天下必不服我,谈何称霸天下!众卿之议可有更善之策?”

闻言,众皆摇头私相窃语,忽闻谋人言道:“吾有一策,众士议之可否!”

待其音落,众卿止言,但见列中走出一人,乃是上卿祭足,闻其言道:“郑欲称霸,许邑之地定当纳之,如何纳之乃成关键,臣意许君虽逃,许叔仍在,可使许大夫百里奉许叔为君,居之许东一隅,续其宗庙,另使公孙获持兵居许西,可防许叔心生异志!”

闻其所言,郑公姬寐生低头默思一阵,而后言道:“卿之所言甚慰孤心,依此法而占据许地,天下诸侯将无异言,可免使郑室成人眼中之钉,谨慎起见,卿再草拟檄文一篇,以天之意使我伐许,报孤审阅而后布告天下!”

上卿祭足拱手领命,转身退回队列,郑公姬寐生则续言道:“许邑既归我地,据此可窥天下之变,郑室霸业大进一步,眼下中原,此后郑室该当何为?”

公子元出而言奏道:“眼下中原,除却宋、卫与我反目外,余皆非我盟邦,便已为我征服,臣意今后郑室重心仍外宋、卫,如若臣服二邦,郑室霸业则成也!”

闻言,郑公姬寐生轻点其头,回言道:“孤意亦是如此,宋、卫数战于我已成死敌,文谋定难使其臣服,只可武伐使之不敢再与我交锋,方能使之折服!”

待其说罢,祭足出而再谏道:“伐之可也,需得师出有名,君上可利卿士之职求取王命,以勤王之名伐之!再有前方用兵,后方不可生乱,我欲东征宋、卫,需先廓清后方,剿平诸如蔡、息之流者!”

闻言,郑公姬寐生赞道:“祭卿谋事周全,明日孤便前往洛邑面往请命,着祝聃、泄甲各引精兵五千,于孤返归新郑之前,荡平西南蔡、息匪乱!”

言讫,当堂授予祝聃、泄驾兵符,继而宣告退朝,君臣依序而退。

次日清晨,上卿祭足依命上呈许邑安众檄文。文日:“天祸许室,皆因许君之为鬼怒神怨,而假手于郑加以惩戒。诸侯倚此言孤欺许,孤实难当之,孤仰仗父兄基业,得以立足中原,岂敢伐许争功于天下;且郑处中原腹地九战之所,四方是维存续罹艰,何有闲暇思之久占许地,此皆天意耳!许君姜弗遭天所弃难再为君,孤请百里奉许叔姜新臣为君,使之宗庙得以存续。另使公孙获佐之以抚军安民也。若孤得没于地间,上天消弭其祸,兹许姜弗复奉其社稷,唯我郑室之有请谒焉,若其如旧昏聩故作妄为,郑室亦能再授天意降罪其身。无滋其他实逼至此,以免不王之徒,如荆湘蛮楚者,与我郑室争据许邑,危及天子。若使蛮楚侵入中原,孤之郑室存亡尚未可知,而况许室弱小之邦,孤使公孙获处许,非为侵占许邑之地,实为中原安危计,授天之意固守边境。”

阅毕,郑公姬寐生即命祭足布告天下,随之使人召见公孙获,对其言道:“凡而器用财贿,无置于许。我死,乃亟去之。吾先君新邑于此,王室而既卑矣,周之子孙日失其序。夫许,大岳之胤也,天而既厌周德矣,吾其能与许争乎?”

公孙获应诺而往。

此时,祝聃、泄驾东征大军亦已上路。

诸事皆毕,郑公姬寐生亦起车驾,望洛邑进发。

来至洛邑,郑公姬寐生见过周王姬平,施过君臣之礼,郑公姬寐生开门见山直言道:“宋室不王,行离经叛道之举,臣请天子诏令,许臣出兵伐宋,甫以王师相助最善!”说罢,俯身一拜。

郑室日益强盛,崛起于洛东,周王姬林对此深敢恐惧,更是不喜郑公姬寐生,然又不无力予以制裁,见其有求于己,遂出言嘲讽,冷笑回言道:“宋室有否叛周,寡人心中自有公断,尔欲求天子诏令,寡人因何助汝耶?”说罢,大笑不止。

见说,郑公姬寐生直起腰身,随其一阵大笑,继而言道:“王既诸事皆明,臣亦不妨直言。方今成周孱弱无力主导四方,天下诸侯皆有称霸之心,中原诸侯又以郑、宋实力最盛,使宋制霸,若其西出便可直捣洛邑,王上何以挡之?若使臣领中原,可保洛邑东门无虞,兼领询道诸侯向周,中原盛世王不见乎?另臣可于王前起誓,王不犯郑,臣必事王!”

闻其如是说,周王姬林竟无言以驳,若非此世道如此,周王姬林岂容郑室虎居在侧。

见其所言有理,遂问道:“空口无凭,何以为证?”

郑公姬寐生笑颜回道:“料知我王有此一问,臣知王上心仪苏邑已久,为佐臣之誓,愿取苏邑之地温、原、絺、樊、隰、攒茅、向、盟、州、陉、聩、怀十二城予王,置王邬、刘、功蒍、邗四城贫瘠之地。”

周王姬林见说欢喜不以,故作镇静对其言道:“卿有心也,寡人便授尔天子诏令,着郑室出兵伐宋勤王,着虢公忌父领王师两千随往!”说罢,转身退去。

郑公姬寐生取得天之诏令,亦起车驾返邦,虢公忌父并两千王师同行。

待郑公姬寐生到得新郑,祝聃、泄驾东征大军亦已返营,此行与蔡、联军大战于竟地,蔡、息联军大败而还,祝聃、泄驾领军于后追击五百里而返。

郑公姬寐生知获东征大胜,着令全军嘉奖,另告诸卿天子诏令,敕令全民备战,冬十月举兵伐宋,并将天子诏令通告天下。

时光转眼即至冬十月初旬,风雨瓢泼,三军齐聚校场待君检阅。

于辰时等候至午后,仍未见郑公姬寐生漏面,一众将士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午时三刻,战鼓响起,较武场上推出断头台百座,行刑官手持鬼头刀站立在侧,刀口寒光闪闪。

三军不知何为,茫然间又见壮士百人,抬出猪、狗、羊百头掷于断头台上。

于此,郑公姬寐生方才现身,后账转出行于雨中,至将台中央,面朝三军言道:“许城大战,孤失贤臣,郑折栋梁,每遇出征,孤必思及颖考叔,亦对害考叔者恨之入骨。今番伐宋,孤置邢台百座,斩三牲献祭考叔在天亡灵,亦以此诅射颍考叔者!”说罢,大手一挥,百道寒光闪过,行刑官挥刀斩下牲首。

见此,公孙子都缓缓垂下头来,眼眶泛红滴落悔恨之泪。

随之郑公姬寐生一声令下,三军出征雨中奔往宋地。

行军三日,遇宋师于滑,郑军兵锋太盛,宋军不敌,被其围困滑城。

宋军据城坚守不出,郑公姬寐生遂令全军攻城,如此又是激战三日,处处残垣断壁,城上城下硝烟弥漫,两军之争陷入胶着。

常在此时,孰若稍有懈怠,便将一败涂地。

此时的公孙子都乃是普通兵卒一员,现已悔过自新,虽被削如官职位,但丝毫无关公孙子都为现下郑室第一猛将之事实。

三日内,数次杀上城头,皆因后续无援,被迫退下城来。

现见两军胶着激战,顿生必死之心,遂舞长枪再次独自杀上城头。

宋军知其勇猛,不敢独自与之对战,积聚数十猛士一拥而上,围攻公孙子都。

子都见之全无惧色,挥舞长枪杀将上前。激烈拼杀半个时辰,子都勇斩宋军猛士五十余人。

付出代价亦极高,公孙子都左臂为其所断,身披二十余创,鲜血浸红全身战甲。

杀散所围之敌,公孙子都弃枪拾刀,转而轻身杀向城门。

城门守军又近二十甲士,公孙子都拖刀而往,又历一番血战,斩杀二余人,为此又增新伤十余处。

宋军见城门有失,百余甲士围将上来。

公孙子都勇斩七十余人,自知已无气力再战百人,由是丢缺手中残残刀,拖步行至门前,独臂掌闩。

忽听得一声风啸,一支长箭自背而入,穿透胸前战甲,公孙子都眼前一黑险些倒地,心中念道功业未成,由是挺身站起再拔门闩。

随之又是两箭钉入后背,公孙子都一口鲜血喷出,自知大限已到到,遂展颜而笑,随之大吼一声取下门闩,倒地不起。

城外郑军由此涌入城中,宋军见大势已去,遂弃城而逃。

得子都之便,郑军大部开进城中,驱杀宋兵抢掠财货。

郑公姬寐生策马行至城门前,只见子都笑颜仰望长天。

郑公姬寐生驻马停看片刻,继而翻身下马,双手抱起子都,置于先锋战车之上,随即传令退兵。

回归新郑后,郑公命人妥善安葬公孙子都,继而遣人前往洛邑复命,并出檄文通告天下,彰扬滑城大捷。

檄文传至曲阜,鲁公姬息携羽父行于后庭,言及此事,鲁公姬息问道:“郑军滑城大捷,卿怎看之耶?”

羽父随其身后回道:“周室孱弱,天下诸侯尽起称霸之心,中原诸侯郑、鲁、宋三家独大,郑、宋已成水火争战不休,中原格局便尽为鲁室掌控,亲郑则宋休,亲宋则郑歇,依臣观之,亲郑之利远胜利亲宋,郑室数与诸侯争战,皆先以礼请鲁室,而后联兵出征,必战至重至险之地,战后所得亦必先予盟邦,而后自领,而宋室与我几无邦交,战前战后皆不告予我,视鲁如无物。臣之意,君上盟郑策略甚善,古之贤君如君上者,亦不过成汤、周武也!”

鲁公姬息闻之一番称赞言君心大悦,摆手笑言道:“上卿谬赞孤也!成汤周武王者之风,岂是孤一介诸侯可与之比拟耶?”说罢,二人一阵大笑。

羽父见其展颜而笑满面春风,由是随言提请道:“及初惠公驾薨,公子允年纪尚幼,众卿公推君上暂领鲁室,时至今日已有十载之余,此间君上圣裁明断,致鲁室成九洲强邦,臣请君上废允储君之位,以免后生祸乱?”说罢,躬身一拜。

鲁公姬息闻其所言,亦止步不前,敛言责道:“孤念汝之忠心,视为无心之过,亦属初犯不予问责,今后切勿言之!”说罢,起步续行,续言道:“孤本不欲王侯之事,只图逍遥自在,常伴青山绿水,奈何先君君早逝,世子年幼,又得众卿推崇,方拜侯权,孤岂能有负众望耶?卿既提及此事,孤亦思之日久,今世子允已至成年,孤亦该交还君位矣!”

闻其所言,羽父自知失言,随其身后维维称诺。

回至府中,羽父愈想日间之事,愈觉后怕。

鲁公姬息意欲退位,其时公子允继任大位,如其闻得风声,知羽父曾有谋逆之心,羽父则必死无疑。

思前想后一夜未眠,时至清晨,羽父计定拼死一博,遂以传命之由,入府拜见公子允。

寒暄片刻过后,羽父故作欲言又止之态,谓其言道:“臣有一语,不知当言否?”

公子允涉世不深,未觉有何不妥,遂拂袖请道:“上卿有言,但说无妨!”

见其上道,羽父又做神秘之状,对其续言道:“日前君上召臣议事,其间提及公子,言日公子谋短难当大任,有负先君重望,欲废之予以自立久居君位,臣谨为公子性命堪忧也!”

闻言,公子允顿生惊恐之状,回言道:“吾居庙堂忠君尽职,兢兢业业未有丝毫非分之想,兄长何故如此薄情耶?”

羽父回道:“先君惠公遗命乃为立公子为君,因之年幼,遂由君上摄政,今公子已至成年,君上欲保君位,岂能不除公子!”

闻其所言,公子允慌忙起身对其一拜,言道:“上卿救我也!”

羽父见状心中暗喜,赶忙上前将其扶起:“臣思有一计可救公子性命,只恐公子不忍为也!”

公子允见其有策救己,赶忙言到:“卿快言之,吾定定当从之!”

待其说吧,羽父转身背对公子允言道:“君上上曾为公子之时,曾领兵与郑国战于狐壤,大败被俘,为郑人囚于尹氏。得尹氏所救,临行前于尹氏天神钟巫之神坻之前起誓,许尹氏永享富贵,返邦后,君上感念尹氏解救之恩,遂于社圃亦起钟巫神坁一座,逢冬十一月,君上便会前往祭祀钟巫,今岁亦不例外,臣闻其时君上会于社圃斋戒,宿于寪氏府邸。”

待其说至此处,公子允问道:“兄长岁如此众卿皆知,与吾性命何关耶?”

羽父回过身来,慰道:“公子莫急,公子性命便寄托于此也,待臣道来!”说罢,便又转过身去,续言道:“此乃公子活命之机,亦是唯一之机,可趁君上宿于寪府之时,遣死士刺之嫁祸寪氏,公子再以寪氏谋刺之罪,领兵伐之,而后承命为君,倚邦室之危,天下再无人可对公子不利!”

闻言,公子允顿时瘫座于位,自顾言道:“出此别无他策耶?”说罢,抬头望向羽父,只见其转过身来,双目犀利轻点其头。

公子允汗流满面,缓缓垂下头来,沉思片刻过后微微点头。

羽父会意,拱手而退。

转时时至冬十一月,初五日,鲁公姬息斋戒于社圃,三日后行拜钟巫,夜宿于寪府。

午夜时分,十数天黑影窜入寪府,摸至鲁公姬息床前,紧随之一阵刀光闪过,鲁公姬息死于乱刀之下。

行刺得手过后,一众刺客褪下黑色行装,变身为寪府家臣模样,穿行于府中大喊寪氏谋逆弑君。

闻声,公子允领兵冲入府中,尽伏寪氏全族,未经问罪,将其全部斩首于市曹。

可怜鲁公姬息至死不知所犯何错,三日狗公子允接任鲁君,谥日名日隐,后羽父得鲁公姬允拜为太宰,只因错失一言,因祸得福,只不过手段太过狠毒。

随之鲁隐公逝去,中原邦交再生微妙之变,尤看郑、宋,得鲁所依者,便可成就千古霸业!

第048章 御说违齐志 姬突逆郑君第014章 连齐鲁伐邾 和宋郑盟陈第002章 四国退犬戎 武公灭郐虢第049章 楚熊赀仇邻 齐小白亲盟第003章 襄公战岐山 文公集周民第018章 郑子都陷忠 鲁羽父弑君第049章 楚熊赀仇邻 齐小白亲盟第029章 纪子咨齐鲁 蔡侯谋陈郑第051章 宋矾游齐卫 郑詹说楚戎第028章 楚候谋随境 齐公御北戎第052章 齐幽盟天下 王飨宥诸侯第005章 鄢地手足残 黄泉母子情第009章 周郑互交质 宋卫陷内患第027章 繻葛起争端 郑伯衅王权第038章 高渠弥谋权 姜诸儿夺政第022章 曲翼续冤仇 齐鲁结姻亲第009章 周郑互交质 宋卫陷内患第012章 郑燕战制邑 宋兵围长葛第004章 武公灭姬胡 文侯杀携王第047章 北杏齐始霸 会柯鲁索遂第019章 庄伯新盟鲁 华父始乱宋第006章 盟宋鲁交戎 讨滑郑伐卫第008章 鲁莒释前嫌 郑卫复兴兵第022章 曲翼续冤仇 齐鲁结姻亲第053章 楚熊赀征巴 齐小白伐鲁第019章 庄伯新盟鲁 华父始乱宋第007章 东海起波澜 中原兴刀兵第024章 攘外征匪戎 安内战逆芮第048章 御说违齐志 姬突逆郑君第001章 千金买一笑 烽火戏诸侯第053章 楚熊赀征巴 齐小白伐鲁第021章 宋谦和四方 鲁怒逆九周第014章 连齐鲁伐邾 和宋郑盟陈第055章 郑勤王失政 陈杀子落恨第046章 戬地君戏臣 蒙泽臣弑君第022章 曲翼续冤仇 齐鲁结姻亲第021章 宋谦和四方 鲁怒逆九周第055章 郑勤王失政 陈杀子落恨第005章 鄢地手足残 黄泉母子情第025章 乱世君臣恶 五父弑兄侄第033章 周詹合攻虢 郑卫师向鲁第043章 齐后争君权 鲁师出中原第034章 恶曹郑制霸 蒲骚楚称雄第013章 以利连齐鲁 凭威服陈蔡第007章 东海起波澜 中原兴刀兵第040章 齐公战诸侯 纪女护君国第028章 楚候谋随境 齐公御北戎第002章 四国退犬戎 武公灭郐虢第051章 宋矾游齐卫 郑詹说楚戎第057章 曹鲁兴周礼 晋室复生乱第039章 乱点鸳鸯谱 难续乱世情第019章 庄伯新盟鲁 华父始乱宋第046章 戬地君戏臣 蒙泽臣弑君第026章 师徒祭纪城 郑齐悍九州第040章 齐公战诸侯 纪女护君国第038章 高渠弥谋权 姜诸儿夺政第055章 郑勤王失政 陈杀子落恨第024章 攘外征匪戎 安内战逆芮第020章 晋乱兄战弟 宋患臣弑君第008章 鲁莒释前嫌 郑卫复兴兵第028章 楚候谋随境 齐公御北戎第016章 假命伐喋宋 巧谋御蛮戎第012章 郑燕战制邑 宋兵围长葛第046章 戬地君戏臣 蒙泽臣弑君第046章 戬地君戏臣 蒙泽臣弑君第007章 东海起波澜 中原兴刀兵第023章 秦室入中原 周王谋天下第017章 宋军御三师 郑师战九州第041章 楚军战汉淮 齐师侵卫境第023章 秦室入中原 周王谋天下第001章 千金买一笑 烽火戏诸侯第006章 盟宋鲁交戎 讨滑郑伐卫第036章 姬突闹九洲 屈暇陨罗地第032章 楚巴征邓境 诸侯讨曲沃第054章 五大夫乱周 郑虢力勤王第033章 周詹合攻虢 郑卫师向鲁第054章 五大夫乱周 郑虢力勤王第037章 宋庄公雪耻 诸侯三伐郑第015章 齐公平宋卫 郑伯谋陈鲁第018章 郑子都陷忠 鲁羽父弑君第003章 襄公战岐山 文公集周民第057章 曹鲁兴周礼 晋室复生乱第058章 晋乱弑族亲 鲁水祀天地第042章 文姜三劝兄 无知祸弑父第029章 纪子咨齐鲁 蔡侯谋陈郑第046章 戬地君戏臣 蒙泽臣弑君第053章 楚熊赀征巴 齐小白伐鲁第008章 鲁莒释前嫌 郑卫复兴兵第049章 楚熊赀仇邻 齐小白亲盟第015章 齐公平宋卫 郑伯谋陈鲁第023章 秦室入中原 周王谋天下第019章 庄伯新盟鲁 华父始乱宋第047章 北杏齐始霸 会柯鲁索遂第005章 鄢地手足残 黄泉母子情第014章 连齐鲁伐邾 和宋郑盟陈第016章 假命伐喋宋 巧谋御蛮戎第037章 宋庄公雪耻 诸侯三伐郑第031章 曲翼战火生 汉淮江水寒
第048章 御说违齐志 姬突逆郑君第014章 连齐鲁伐邾 和宋郑盟陈第002章 四国退犬戎 武公灭郐虢第049章 楚熊赀仇邻 齐小白亲盟第003章 襄公战岐山 文公集周民第018章 郑子都陷忠 鲁羽父弑君第049章 楚熊赀仇邻 齐小白亲盟第029章 纪子咨齐鲁 蔡侯谋陈郑第051章 宋矾游齐卫 郑詹说楚戎第028章 楚候谋随境 齐公御北戎第052章 齐幽盟天下 王飨宥诸侯第005章 鄢地手足残 黄泉母子情第009章 周郑互交质 宋卫陷内患第027章 繻葛起争端 郑伯衅王权第038章 高渠弥谋权 姜诸儿夺政第022章 曲翼续冤仇 齐鲁结姻亲第009章 周郑互交质 宋卫陷内患第012章 郑燕战制邑 宋兵围长葛第004章 武公灭姬胡 文侯杀携王第047章 北杏齐始霸 会柯鲁索遂第019章 庄伯新盟鲁 华父始乱宋第006章 盟宋鲁交戎 讨滑郑伐卫第008章 鲁莒释前嫌 郑卫复兴兵第022章 曲翼续冤仇 齐鲁结姻亲第053章 楚熊赀征巴 齐小白伐鲁第019章 庄伯新盟鲁 华父始乱宋第007章 东海起波澜 中原兴刀兵第024章 攘外征匪戎 安内战逆芮第048章 御说违齐志 姬突逆郑君第001章 千金买一笑 烽火戏诸侯第053章 楚熊赀征巴 齐小白伐鲁第021章 宋谦和四方 鲁怒逆九周第014章 连齐鲁伐邾 和宋郑盟陈第055章 郑勤王失政 陈杀子落恨第046章 戬地君戏臣 蒙泽臣弑君第022章 曲翼续冤仇 齐鲁结姻亲第021章 宋谦和四方 鲁怒逆九周第055章 郑勤王失政 陈杀子落恨第005章 鄢地手足残 黄泉母子情第025章 乱世君臣恶 五父弑兄侄第033章 周詹合攻虢 郑卫师向鲁第043章 齐后争君权 鲁师出中原第034章 恶曹郑制霸 蒲骚楚称雄第013章 以利连齐鲁 凭威服陈蔡第007章 东海起波澜 中原兴刀兵第040章 齐公战诸侯 纪女护君国第028章 楚候谋随境 齐公御北戎第002章 四国退犬戎 武公灭郐虢第051章 宋矾游齐卫 郑詹说楚戎第057章 曹鲁兴周礼 晋室复生乱第039章 乱点鸳鸯谱 难续乱世情第019章 庄伯新盟鲁 华父始乱宋第046章 戬地君戏臣 蒙泽臣弑君第026章 师徒祭纪城 郑齐悍九州第040章 齐公战诸侯 纪女护君国第038章 高渠弥谋权 姜诸儿夺政第055章 郑勤王失政 陈杀子落恨第024章 攘外征匪戎 安内战逆芮第020章 晋乱兄战弟 宋患臣弑君第008章 鲁莒释前嫌 郑卫复兴兵第028章 楚候谋随境 齐公御北戎第016章 假命伐喋宋 巧谋御蛮戎第012章 郑燕战制邑 宋兵围长葛第046章 戬地君戏臣 蒙泽臣弑君第046章 戬地君戏臣 蒙泽臣弑君第007章 东海起波澜 中原兴刀兵第023章 秦室入中原 周王谋天下第017章 宋军御三师 郑师战九州第041章 楚军战汉淮 齐师侵卫境第023章 秦室入中原 周王谋天下第001章 千金买一笑 烽火戏诸侯第006章 盟宋鲁交戎 讨滑郑伐卫第036章 姬突闹九洲 屈暇陨罗地第032章 楚巴征邓境 诸侯讨曲沃第054章 五大夫乱周 郑虢力勤王第033章 周詹合攻虢 郑卫师向鲁第054章 五大夫乱周 郑虢力勤王第037章 宋庄公雪耻 诸侯三伐郑第015章 齐公平宋卫 郑伯谋陈鲁第018章 郑子都陷忠 鲁羽父弑君第003章 襄公战岐山 文公集周民第057章 曹鲁兴周礼 晋室复生乱第058章 晋乱弑族亲 鲁水祀天地第042章 文姜三劝兄 无知祸弑父第029章 纪子咨齐鲁 蔡侯谋陈郑第046章 戬地君戏臣 蒙泽臣弑君第053章 楚熊赀征巴 齐小白伐鲁第008章 鲁莒释前嫌 郑卫复兴兵第049章 楚熊赀仇邻 齐小白亲盟第015章 齐公平宋卫 郑伯谋陈鲁第023章 秦室入中原 周王谋天下第019章 庄伯新盟鲁 华父始乱宋第047章 北杏齐始霸 会柯鲁索遂第005章 鄢地手足残 黄泉母子情第014章 连齐鲁伐邾 和宋郑盟陈第016章 假命伐喋宋 巧谋御蛮戎第037章 宋庄公雪耻 诸侯三伐郑第031章 曲翼战火生 汉淮江水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