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8章 高渠弥谋权 姜诸儿夺政

公元前695年,春正月惊蛰,纪室依礼下葬纪武候。

武候者,姜无启也,纪室三十二世君,为君十二载。

纪室立足郑、齐、鲁三者之间,历经百年风霜侵蚀,至纪武候姜无启接手纪室时,纪室军弱民疲国库亏空,加之四邻列强压迫蚕食,宗庙社稷摇摇欲坠。

为保宗室有续,纪武候姜无启栉风沐雨奔走四方,盟鲁抗齐以保疆域安宁,富民强军乍现中兴之势。

然则天妒英才,时至去岁初秋,武候姜无启积劳成疾一命呜呼,其子姜暨继位为君。

新君姜暨生性和煦与世无争,更无武候文治武功,以致纪室内外,乃至天下,一时间暗流涌动人心动荡。

齐纪宿仇,更将不会失此良机,齐公姜诸儿计从宣姜举兵伐纪,期全父辈未竟之志。

宣姜者,卫姬朔之母,去岁逃难于齐,举兵伐纪如此大事,关乎国运邦交社稷安危,齐公姜诸儿不谋庭臣,何以竟从女子之言?

话说先君僖公一生得子三儿两女,长女宣姜,次子诸儿,文姜行三,公子纠从四,公子小白为幼。齐公姜诸儿生性孤僻,少言多怒落落寡合,不若众公子多谋善辩,时遭众公子戏耍欺打。

两姐妹看不惯众人以多欺少,为其打抱不平,齐公姜诸儿十分感激,自此形影不离同戏同眠。姐弟三人相亲相爱,直至少年长成,仍旧共榻而眠,众人谏日:“严以律己,以身做则,勿惹流言蜚语!”

齐公姜诸儿淡然回日:“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依旧我行我素。

后因两姐妹出稼卫地和鲁地,齐公姜诸儿复归一人,性格更加孤癖多怒,刚愎自用不与人谋,是以众皆敬而远之。

而得宣姜复归齐室,齐公姜诸儿遂有了说话之人,由是心悦神怡于政大益。

闻得纪武候作古,齐公姜诸儿亦嗅到入主中原之机会,遂往征询于宣姜日:“四海烽火连年,乱世风云争霸,寡人亦想成就一番伟业,新闻纪候姜无启逝去,新君姜暨少子无谋,我欲称此伐纪,西出中原称霸,阿姊认为可否?”

家姊宣姜回日:“大丈夫立世,理当建功立业,汝今为君,谋在社稷,于社稷有益之事,即当为之,伐纪,大益!”

得其此言,齐公姜诸儿遂坚定伐纪之心。

春初时节,齐公姜诸儿举兵西出,兵临纪境。

纪候姜暨惊慌失措,前朝重臣姜晟上言谏道:“危难当前,望君效仿武候之举,诚请诸侯援我抗齐,犹是南鄙鲁室,西鄙卫室,得之两邦相助,社稷无忧矣!”

纪候姜晟临危乱神,闻其所言可解齐军临境之危,当堂授命从策而行,着其出使鲁卫请援。

大夫姜晟应命而往,先至卫地,上言卫公黔牟日:“贼子姜诸儿荒淫无道,先是包庇卫室叛君姬朔,纵欲宣公之妾宣姜,今又起兵伐纪,望公助我,共伐无道!”

为公黔牟初执君权,乍然遇到此等棘手之事,一时难以定夺遂转首紧望右公子姬职。

右公子姬职会意,出而言日:“齐室罪卫,我自于齐候计较,纪与齐怨,卫人不便过问,还望纪使宽宥!”

一语婉拒,众皆知其明哲保身之意,而见大夫姜晟面不改色,躬身礼谢随言道:“老夫理解,齐室势大,诸侯唯恐避之不及,无奈纪室邻齐避无可避,亦知非能敌齐,待某还朝奉告我君,趋利避害投诚从齐也!”

说罢,拱手告辞,转身即走。

众人含愧目送,进而垂首不语,少顷但见大夫姜晟停步侧首问日:“纪室无存,齐之独大,顺势掠取中原,诸公将何以挡?”

突闻其言,众人四目睽睽,卫公黔牟骤然起身,左公子姬即时泄应言道:“齐若危及中原,卫室自难袖手旁观,但请纪使留步,我等从长计议!”

大夫姜晟闻言转身,再行君臣大礼,进而托手不语。

左公子姬泄续言道:“齐亵卫室,兵加纪地,扰天下安宁,罪大恶极,天理难容,卫秉正道伐罪,意从纪候之请,出兵抗齐!”

此言一出,为卫公黔牟抚掌大喜道:“此举甚合我意!”

大夫姜晟随之再拜致谢,颂日:“卫君英明!”

达成共识,皆大欢喜,大夫姜晟如愿以偿,随即请辞前往鲁地。

不数日,大夫姜晟临抵曲阜,面君陈言道:“齐军突起伐纪,我之社稷危在旦夕,念在纪鲁茵亲血盟,望公伸以援手,助我联军抗齐,纪必感恩戴德,万世敬鲁!”

要与强齐针锋做对,任谁都得掂量几分,鲁公姬允正襟危坐,问日:“使君先往卫室,卫人若何?”

大夫姜晟拱手回日:“幸得卫公黔牟乃有识之士,已应助我抗齐之请,若得鲁公联军而往,定可力保中原无虞,纪室亦可幸免于难!”

鲁公姬允面无表情,接言道:“战火骤然,累及士卒死伤无数,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秉行仁德之意,能不战,则不战!”

大夫姜晟奉承道:“鲁公仁心德行,天地可表,望君可怜纪室数万生灵性命,为我主持公道!”

鲁公姬允挥手谦言道:“勿要恭维,纪鲁盟邦,寡人亦不会坐视不理,我可遣军随同纪卫卒伍陈兵纪境,安民守境暂御齐军,而后试图以邦交之法说齐退兵,如得兵不血刃化解纷争,是为上策!”

大夫姜晟躬身拜谢,随言道:“甚善!”

政事谋定,鲁公姬允拂袖退朝,大夫姜晟进驻驿馆,留鲁暂歇。

数日后,鲁公姬允亲领大军赴纪,大夫姜晟随行。

春正月清明时节,纪、鲁、卫三军会师黄地,与之齐营冠盖相望。

两军势均力敌,各自按兵不动,以待时变。

僵持半月有余,一众后生为君,鲁公姬允自诩诸众长辈,以此致信齐公姜诸儿,邀其黄地洽商。

鲁卫援纪,齐室并纪已成泡影,与其对峙空耗粮饷,不若前往一探究竟。

打定主意,齐公姜诸儿欣然应约入黄。

四君共聚一屋,尽皆紧锁眉头,各思己事,鲁公姬允打破僵局,开口言道:“纪有何罪,齐公竟自加兵欺压?”

齐公姜诸儿直视其面,不加思索接言回道:“数世宿怨,难以尽数,寡人寻纪清债,还需要与鲁请示耶?”

纪候姜暨神色惶恐不安,紧言辩驳道:“前朝之事,并非寡人之过,亦非寡人可以左右,及至寡人晋位纪君,亦无薄礼于齐,但望齐公宽宏大量,前尘旧事,既往不咎!”

闻言,齐公姜诸儿转首厉目而视,责日:“临齐而居,即是罪!懦而惧齐,即是罪!而今忝言先君,更是罪上加罪!胆敢自言无罪?”

见其如此嚣张跋扈,卫公黔牟怒而斥日:“齐纪之事暂且不论,齐君荫蔽卫逆姬朔,欺辱卫妇宣姜,今若不见二人,卫齐终难善了!”

闻其此言,齐公姜诸儿面色凶煞,转首骂日:“晋老皮肤,强占家姊,竖子谋逆,驱除吾侄!卫无良人,还敢至此兴师问罪,寡人下得纪地,及后定将荡平卫地,以还家姊公道!”

见其越加口无遮拦,鲁公姬允拍案禁言,沉声吼道:“大胆!”

众皆默言,鲁公姬允快语续言道:“成周分封诸侯,著世百年,岂是汝言伐之,便可伐之耶?多行不义必自毙,汝欲违逆天下,寡人不管!汝若欺纪,寡人不答应,汝要不服,引军来战!”

齐公姜诸儿闻言大笑数声,随之缓缓其身谓众言日:“寡人誓取纪地,看谁命长!”说罢,转身大步离去。

闻其纪候姜暨心有不安,起身征请鲁公姬允日:“今日叙言,不欢而散,齐必挥师掠纪,望公主事,整军备战!”

鲁公姬允伸手止言,慰道:“此子性傲,但却不傻,以一敌三,绝无胜算,彼必不为!”

谨受此言,三君还营拭目以待。

及至次日,三君登城查视,谨见齐军起营退兵,果如鲁公姬允所言。

危机解除,纪候姜暨犒劳三军,奉金千数敬谢鲁卫援纪之情。

席开三日,及后各自起营还邦,不在话下。回说齐公姜诸儿还都临淄,对之卫、鲁怀恨在心,亟待报复,遂与家姊宣姜合谋,连邾伐鲁,略施小惩。

春二月丙午,鲁公姬允访邾,勒令邾候仪父,自今秋而始,加倍敬缴年终粮赋。鲁室倚强豪夺贪得无厌,邾候仪父对其深恶痛绝,时刻寻机拜托鲁室束缚。

鲁邾生隙,亦给了齐室衅鲁可乘之机,齐公姜诸儿当下便致书邾候仪父,信 中对其威逼利诱,邀其联军伐鲁。

得之强齐做为后盾,邾候仪父欣然应邀起事,及后数月厉兵秣马,以应时变。

至夏五月丙午,齐公姜诸儿帅军突袭鲁境奚地,奚城守军不敌,城令急报曲阜请援。

鲁公姬允匆忙引军迎战,因无事前谋划,处处受制于齐,费尽心思亦只得抑齐前行,虽是可保悉城无虞,但也无力退齐。

邾候仪父随之而起,举兵袭击鲁后平地,因之鲁军大举北上援奚抗齐,后方毫无防备,邾军轻松夺取邹城。

鲁失邹城,衅鲁事成,齐军随之而退,鲁公姬允大怒,责日群臣:“平日教诸尔等,疆界之事,慎守其一而备其不虞,姑尽所备焉!事至而战,又何谒焉?”

齐者拥强犯境暂且不说,弱小如邾者亦敢掠地欺鲁,鲁公姬允自是忍无可忍,当下即决议联军伐邾,以泄心头之恨。

秋初,鲁使四出游说,蔡候新亡,陈候病重,弱邦自顾不暇婉言谢绝,强邦隔岸观火好不热闹,还报唯独宋人附议伐邾。

即是如此,鲁宋联军,伐邾足矣。

秋七月中旬,鲁公姬允携得联军南下,直扑邾占邹城。

而得齐公姜诸儿引军援助,联军又是大败而归,自此齐鲁之怨更甚。

既已生隙,必当寻仇,然而两邦势均力敌,势必各自找寻盟友帮衬。

更有凑巧,两邦均将目光投向郑室,同期遣使抵达新郑。

郑公姬忽与朝征意,问日:“齐鲁同至请盟,众卿以为我当择谁?”

闻上所言,满堂文武争论不休,亲齐近鲁者各居其半,人声鼎沸言不入耳。

郑公姬忽轻掩口鼻,佯恙剧咳一阵,众人止言,回首静立。

郑公姬忽环顾众卿,止目文者之首大夫祭足,问日:“祭子高见若何?”

见君有问,大夫祭足礼言上奏道:“齐鲁之比,一柔一刚!柔者似鲁,请言可闻,使行可从,予我之意,谓我之求!刚者如齐,彼为其主,我为其从,言无可进,谓我何求?宁选柔者,勿取刚者,臣意盟鲁!”

闻言,郑公姬忽频频点头,转首瞥见武者之首上卿高渠弥,续又问日:“上卿高见若何?”

闻言,上卿高渠弥紧言谏道:“臣意盟齐!鲁者,君庸臣碌,盟之无大益,近又与我数生战端,择鲁而盟恐惹军民震怒,更于社稷不利!齐者,锋锐势丰,盟之利胜弊,新君仇鲁与我同志,择齐而盟使郑如虎添翼,助我开疆拓土!”

大夫祭足接言驳道:“君者,问德!齐君无德,不可盟!”

上卿高渠弥回言道:“著世,问强!鲁公懦弱,何以盟?”

郑公姬忽性高好胜,本就不欲攀强附大,闻罢二卿之言,心中实则早有定论,遂喝止二人争执,诏令道:“盟者,平等互利,可洽可商,进可无私同心,退可肱股相助!齐君独断专行,一无可具,鲁候善交诸侯,兼具所有!寡人决议盟鲁,众卿谨当从诏而行!”

待其说罢,大夫高渠弥违诏上言:“舍强取弱,臣谨为君所不欲,但望君上三思!”

前者,上卿高渠弥倾心扶持公子姬突,郑公姬忽已是不悦,念其战功赫赫,不予问责。

今又违诏谩言,郑公姬忽更是不悦,遂降言道:“我意已决,擅通齐使者,杀无赦!”

君上严令,上卿高渠弥亦不得不从,随之愤慨离宫闭关府邸。余之众卿授命而行,自不必说。

话说上卿高渠弥还至府中闷闷不乐,府中门客贾琛看出端倪,上前试问道:“大人今日朝议不顺乎?”

上卿高渠弥掌击椅背,怒言道:“竖子愚钝,不可与谋!沉浸当下不思进取,仅期无争安稳度日,不说也罢!”

门客贾琛闻言会意,回言道:“大人何不另择贤主事之!”

上卿高渠弥厉目而视,喝言道:“放肆!吾乃郑人,终生事郑,决无另事他邦之心!”

门客贾琛嘻笑赔罪道:“大人误解舍人矣!谋言换君而事,并非换事他邦之君,乃是改换我邦之君,另立贤主而事之!”

闻得此言,上卿高渠弥急而起身,斥日:“大胆!竟敢起意刺君,罪大恶极,当诛!”

门客贾琛躬身接言道:“卫州吁、宋子冯、陈妫陀、鲁姬允,择主而立者比比皆是,为公所谋,舍人死不足惜!”

上卿高渠弥为其言语触动,语气缓和许多,拂袖回道:“一邦之主,社稷所系,好关乎邦国安危,岂是说换便可换哉!”

门客贾琛察言观色知其心有所动,遂大胆献言道:“承蒙大人不弃,舍人愿为大人设谋,君上行野礼见鲁使商洽,即是我等举事之时!”

上卿高渠弥负手转身冷言道:“事败若何?”

门客贾琛闻言笑道:“君上宽心,无论事成与否,某等皆无活命之念,更与大人无干!”

上卿高渠弥闻言垂首,进而一声叹息,拂袖默许贾琛行事。

门客贾琛拱手受命而退,出而寻人敛物,密谋行刺以换新天。

秋去冬来,郑室盟鲁更改天下格局,诸侯蛰伏少有争端,郑公姬忽更是深居简出潜心理政,刺客贾琛伺服数月之久,皆未寻到行刺良机。

直至冬十月朔日,天现日食之相,一时间月隐星现大地无光,日御姬封上言道:“日隐天黑,意指世道暗然,君上谨当寻才纳贤,治世救道重整山河,长日复明东南,必有大才将世,但请君上前往寻之,莫叫他邦抢得先机!”

为君治世,谁不爱才!闻得东南隐有大才,郑公姬忽当即下诏摆架前行。

殊不知,日御姬封已为刺客贾琛买通,前翻所说皆为其所教,只有引得郑公姬突出城,方有刺杀之机。

简短结说,郑公姬突一行来至东南鄢陵,大才未能寻得,到是一路欣赏美景,其心美哉!行得时久,不觉肚腹空饿,忽煎烤野味香飘于野,闻之饿得更甚。

众人寻得一路边小摊,原是此处飘出香味,各自寻案落座,点上十余味山珍,亦顾不得吃相文雅,大口撕咬果腹。

观之众人吃相,郑公姬忽笑而起身,因之久未出宫,望之空旷原野,心绪宽广舒畅,遂昂首闭目静享天地。

不多时,身后传来阵阵痛苦**,郑公姬忽转身观之,众皆倒地捧腹不起,随之七窍流血毙命。郑公姬忽转望桌案,立知饭中有毒,因未贪嘴而逃过一劫,进而取剑在手,望向摊主责问道:“阁下何人,为何行刺于我!”

摊主掀下头上斗笠,回日:“小卒贾琛,不值一提,为君失贤,即为行刺之由!”

郑公姬忽知其不会轻易透露指使之人,方觉先前所问乃是多余,随之横剑于胸,厉言道:“欲取我命,但看汝等有无如此能耐!”

郑公姬忽自小投身行伍,技击骑射无一不精,如无十分能耐,真拿其无可奈何。

刺客贾琛冷笑一声,回日:“我想试试!”

说罢飞掷斗笠袭其面,进而转入路旁茅屋之中。郑公姬忽挥剑挡落斗笠,紧随其后追入茅屋之中,只见刺客贾琛手持油灯立于厅中,再观四壁皆为乃为童臂粗细铁棍,头尾相连铸就囚笼一座,满屋尽是薪草干柴。

郑公姬忽心道不妙转身欲退,不料唯一出口旋即关闭从外落锁,回头又见刺客贾琛掷灯柴上,进而挺身上前,任其长剑贯穿胸膛,随即将其紧紧抱住,颤声于其耳边低语道:“责任在身,不得不为,取君之命,还报我命,今世恩怨今世了,黄泉路上相伴行!”

郑公姬忽感慨万千,如此忠勇之人,竟不能为己所用,遂叹言道:“义士走好!”

说罢,奋力拔出利剑,观之熊熊烈火,欣然闭目就死。

火烬灰冷,上卿高渠弥驻马百米之外,叹日:“今世之孽,来世还报,莫要怨我!”说罢,引众行去。

还观庄公三子,唯有姬忽行事与其最像,若非经年早逝,郑室更胜从前亦未可知。

然则事已至此无从猜测,及后高渠弥遂与大夫祭祭足迎立庄公三子姬亹嗣位郑君,谥之姬忽日昭公。

公元前694年,春正月,诸侯明争暂歇,然则暗斗不止。

郑鲁成盟于齐不利,齐公姜诸儿问计于宣姜日:“郑鲁之害,家姐可有良策教我?”

宣姜回道:“妇人久居于卫,但问卫事几何,或能答及一二,然则郑鲁之事实不知晓,但有小妹文姜在鲁,何不施谋予面相问?”

齐公姜诸儿闻言称是,思之东海春潮将近,不若假意示好于鲁,邀其夫妇同往即墨观潮,期间寻机独会文姜咨鲁。

不数日,请柬下至鲁地,鲁公姬允本非好争之人,见得与齐有握手言和之机,当即应邀而往。

凭谁撼得海门开,疑是神兵着力推。

霎地起来银一线,驾山卷起雪千堆。

列江画舫浮天去,几片红旗逐浪回。

毕竟神京钟王气,海神岂为子胥来。

两公并立即墨城上,风雨欺身巍然不动,各自凭栏远眺,互不答言。

观毕海潮,随之又转至泺水观捕春渔,文姜告病不便同往,齐公姜诸儿借由巡视海防,亦未与之同行。

兄妹二人滞留即墨,各循暗号找道密室相会。

阔别数年情深不减,一时相见分外感慨,两人相拥而泣。

待之情绪稍缓,齐公姜诸儿直言问日:“舍妹久居鲁地,敢问鲁可谋否?”

文姜离身拭泪,轻言回道:“兄长欲霸中原之心,舍妹甚是明了,时下晋室内乱缠身,楚室止步汉东,中原诸侯割据,此时或是兄长称霸中原唯一时机,而鲁室则是兄长入主中原唯一障碍!”

闻此一说,齐公姜诸儿甚为兴奋,接言问道:“除却鲁室,寡人便可称霸中原,舍妹可愿助我!”

文姜回日:“齐鲁势均,强行一战,恐是两败俱伤,且鲁候姬允现为舍妹夫君,吾亦不忍蓄谋加害,肯请兄长暂勿与鲁为难,待其死后,鲁室任凭兄长做主!”

齐公姜诸儿垂首叹言:“此言有理,待寡人从长计议!”

说罢,二人再次短暂相拥抱,以叙兄妹之情,进而先后行出密室各行己事,如无今日之事。

泺水渔事正紧,鲁公姬允观之兴起抚掌大赞,大夫申繻隐其耳下轻言道:“女有家,男有室,无相渎也,谓之有礼!公今出游泺水,将之夫人滞留即墨,是为亵渎,易此必败!齐室兄妹情深,臣恐二人合谋害君,祈请君上即时回归即墨,携手夫人文姜还邦,早日离此是非之地!”

鲁公姬允细思极恐,当即从言而行。回归即墨,见之夫人文姜自锁闺房纺纱,齐公姜诸儿巡海未归,鲁公姬允长吁一气心中稍宽。

转念一想,别离数日,不定二人业已合谋谈定,鲁公姬允厉言问日:“妇人可有害我之想?”

突闻此问,文姜先是心惊梭落,而后怒起骂日:“妾惹风寒在身,汝不关心便了,还归便欲问罪,汝心遇狼叼走乎?”

见之爱妾遭受委屈,尽显凄楚模样,鲁公姬允连连赔罪。

文姜仍是不依不饶,续言斥道:“妾自入鲁,无事不为夫君着想,不期夫君无故疑我,活着为人诟骂,不如一死了之!”

两人争吵不休,至最后文姜怒而出走,鲁公姬允只好不告而别,携夫人文姜架车离齐。

数日之后,齐公姜诸儿巡视海防归来,闻报鲁公姬允与之夫人文姜争吵离齐。

事发突然,齐公姜诸儿恐密室会商之事泄露于文姜不利,遂起谋弑鲁君之意,以护舍妹周全。谋划数月,至夏四月初十日,齐公姜诸儿以重修旧好之名,邀请鲁公姬允赴会临淄和晏。

忆及即墨不欢经历,鲁公姬允遂决议此次独自前往,观之满堂宾朋莺莺歌舞,由是心情大好。

宴席伊始,齐公姜诸儿起身致祭酒辞,举樽邀日:“乱世当道,谨求一时安宁,齐鲁歇战和盟,共享盛世太平,今日会君共聚一堂,幸甚!”

说罢,举樽一饮而尽,继又满樽续言道:“寡人立世唯一倾佩之人,即是鲁公允伯,疆场交手堪为劲敌,无战少聚直如挚友,寡人独敬允伯一樽!”说罢,又是一饮而尽。

鲁公姬允附言共饮,随之满樽回礼敬言道:“齐公谬赞,寡人愧不敢当,然则止戈歇战,我与齐公同志,仅以此酒,谨祝万事太平!”说罢,邀众同饮。

一樽酒罢,堂中百官尽皆移步鲁公案前,述表阿谀奉承之语,举杯齐眉相敬。

鲁公姬允来者不拒,无不依礼还敬,齐公姜诸儿高坐君位面漏冷笑。

宴至三更,鲁公早已酒醉不醒人事,齐公姜诸儿着侍者彭生将其护送回驿馆休歇。

待其别车架消隐于黑夜,候府乐止舞停,众卿默言而退,齐公姜诸儿退去华服,显漏一身戎装,门后随之涌出百余甲士。

不多时,夜空升起一只耀眼号箭,齐公姜诸儿默言提剑而出,翻身上马头前而行,百数甲士紧随其后。

之前还见歌舞升平,此时即现战时氛围,齐公姜诸儿引众追出数里赶上鲁公车架,只见侍从彭生手持血刃跪倒车前,见众喊道:“昏君姬允,为我所刺,公道大明,天下承平!”

齐公姜诸儿儿按剑落马,默言瞥视彭生,从其身前走过,径直来至车前,挑帘直视车内,只见鲁公姬允捧腹倒卧血泊之中。

观之少顷,齐公姜诸儿陡然落帘,转身急步行去,随言道:“传讯鲁室,彭生收监!”

诸众受命行事,一部收敛鲁公姬允遗体,一部押解彭生上路。

刻余之后,临淄城中火把齐明,街道车马横行,似是大战将临。

噩耗传至鲁地,臣民哀恸,其子姬同出而主事,即着大夫申繻领军迫临齐境,文姜亲往临淄迎取先主灵柩。

再见兄长姜诸儿,没了前般情意深长,文姜恶目视之,责问道:“兄长应我不会加害夫君,而今悔言失信,兄长做何解释?”

齐公姜诸儿诚然释日:“即墨听闻舍妹不欢而走,定是姬允疑汝不忠,寡人恐其于汝不利,迫不得已而出此下策,只为守护舍妹周全,谨求舍妹原谅!”

文姜泪眼婆娑抚胸接言道:“夫妻床头争吵床尾和,吾之家事,自由我等释解,何劳兄长插手!”

齐公姜诸儿横臂胸前,正色言道:“寡人至亲,莫过宣姜家姐,以及文姜舍妹,见之受欺何能冷眼旁观?”

文姜拭泪止泣,紧言道:“也罢,事已至此,多说无益,夫君因我而死,我亦无颜再还曲阜,但请兄长归还夫君遗体,待我葬之禚地,茔旁结庐守孝余生,自此再不过问齐鲁之事!”

闻其决绝之言,齐公姜诸儿急步上前开口欲语,不料文姜伸手拦阻,续言道:“终是兄妹一场,吾亦不忍与汝寻仇,再者鲁军临境讨要公道,仅求兄长斩杀彭生,以慰妇人失夫之痛,以平鲁室臣民公愤,免得战火陡生两败俱伤,使之他人渔翁得利!”说罢,转身即走。

齐公姜诸儿愣立当场,亦不知此举是对是错,后循文姜之意斩杀彭生,献祭头颅于鲁公姬允灵前。

夏四月丁酉,鲁公灵柩还归曲阜,谨依公候之礼操持后事,谥号桓公。

文姜一如所言,于桓公陵前结起草庵一座,自此独居于此不问世事。

齐公姜诸儿数次携礼前往探视,均为所拒而不得见,由是郁郁寡欢疏于政事。

及后三月无事,至秋后转凉,齐公姜诸儿心绪稍缓方与人谈。

一日巧遇公子姬朔,只见其独座凉庭戒酒消愁,时而哀声叹气,时而畅言怒骂。

数月来,齐公姜诸儿因之心绪不佳,与家姐宣姜亦少有往来,今日适得闲暇,又见子侄姬朔醉酒撒疯,遂起意往见家姐宣姜,看其有何所需。

不多时,两人相见于内苑厅堂,执手善言寒暄刻余,及后齐公姜诸儿直言问道:“前厅得见侄儿姬朔,酗酒庭中怨天尤人,可是寡人招待不周,致使姐侄受得委屈乎?”

宣姜撤手行开寻椅落座,进而叹言道:“一邦之君,遭至驱逐,任谁受之亦难平息怨念,朔儿不过愤慨难平借酒浇愁罢了,与君弗关!”

待其说罢,齐公姜诸儿紧言道:“若是如此,倒也好办,只需家姐一言,寡人即刻领军伐卫,诛杀黔牟小儿,以助朔儿还邦复位!”

宣姜惊而起身,急言到:“不可!”

齐公姜诸儿复问道:“不过一战耳,有何不可?”

宣姜回日:“两军交战,必有死伤,于齐于卫,皆为不利,妇人不愿累及齐室,更不愿朔儿接手残卫,此时还当静观其变,从长计议!”

如是而言,齐公姜诸儿亦不好强言伐卫。

两人默言对座片刻,齐公姜诸儿灵光闪过思得一法,随即言道:“强取不可行,不若以势相迫,卫之所倚者,不过鲁也,而今鲁室为国丧所绊,无暇他顾,我可联名诸侯,声讨卫君黔牟,逼其退位与侄!若其不从,我再联军迫境,危其社稷,令其不得不从!”

宣姜欠身致谢,言日:“此法或可一行!”见其应准,齐公姜诸儿告辞离去,着手行事。

时过数日,齐室联名简至达各诸侯,顾及齐卫皆为世之强邦,诸侯各自盘算,一时竟无人复言。

郑公姬亹初涉政事,手持信简亦不知如何处理,遂召众臣朝议。

众臣齐聚,郑公将之信简传阅众人,问日:“齐请联名讨卫,众卿以为应豆?”

上卿高渠弥随即出而进言道:“臣意当应!鲁室黯然,齐室独大,若得以此连齐,顺得与卫言和,进而三邦成盟,中原再无诸侯可堪与敌,既得诸侯仰慕,则霸业可成矣!”

待其说罢,大夫祭足出而献言道:“臣意不应!齐君狼子野心,志在天下,若得齐卫成盟,天下安有宁乎?再有卫之弃君姬朔,领政三载,三战于郑,若其复位为君,必将寻衅伐郑,兼得齐室相助,郑室危矣!”

一语言罢,众臣皆然。

郑公姬亹因之年少涉世不深,犹惧齐卫联伐己,遂决议拒齐联名之请,着大夫祭足致辞回应。

众臣受命而退,大夫祭足还府闭门谢客,自锁书房篆刻檄文:“承天所愿,代工刀笔,嘱从齐复卫者!僖公逝却,诸儿承世,摒弃先君遗愿,狐狼之心志取中原而霸,凡不甘为奴者,并余连横制齐!宣公无教,卫弃子朔,狸狈之心倚强起争乱世,凡不为鱼肉这,并余合纵御卫!若得齐卫狼狈为奸,天下无得善存,战火不灭永无宁时!谨祈没齐之请,阻卫如君,深躬揖拜!”

此书所至,诸侯无不辞齐之请,齐公姜诸儿所谋尽皆落空。

得知诸侯辞受联名之请,齐公姜诸儿艴然大怒,纠其原因不过郑之檄文一册,由是决议伐郑施罚。

秋七月起始日,齐公姜诸儿领军数万屯聚首止,企图侵境破虎牢、掠新郑,一解心中愤懑。

战报传至新郑,郑公姬亹拒齐本欲避战,不期引战烧身,除却埋怨大夫祭足,一时不知如何应对。

大夫祭足献策道:“齐势虽大,然其孤军深入,而我占尽地利,据险而守,齐军奈我不何!另请王师相助,以多击寡,齐人必败!”

郑公姬亹闻知齐军大举入侵,恐惧充斥心间了无战意,闻言欲与齐军决战城下,不由得心悸无以复言。上卿高渠弥看出端倪,出而言日:“退齐非在决战一途,和议退兵方为上策,齐郑本无深仇大恨,好言相劝定可不战退敌!”

大夫祭足欲待辩驳,而郑公姬亹却未给其说话之机,紧言诏令道:“上卿之策甚善,从快施行!”

上卿高渠弥欣喜受命,当即著下议和书简,遣使带往齐营。

大夫祭足躬身拜辞,独自行出宫门,谓天叹日:“君昧臣昏,命不久矣!”

即知说齐无用,为免郑室沦亡,大夫祭足着快骑持相府手瑜,敕令各处城隘密切注视齐军动向,加强戒备以防齐军突袭。

为求万无一失,大夫祭足进而自命为使,驾车出使洛邑,以期说得周室王师驰援。

且说齐公姜诸儿阅罢议和书简,心想郑君姬亹忤逆己志,不若将计就计诱杀之,免得争战徒增伤亡,亦算出得心中一口恶气。

想定即行,齐公姜诸儿随即复信,邀请郑公姬亹亲赴首止洽商。

郑公姬亹获信犹豫不决,上卿高渠弥劝道:“齐公许言,议和有望,此乃千载良机,君有所疑不敢独往,臣请随同赴会,以护君上周全!”

闻其此言,郑公姬亹信心稍增,然却仍旧心有余悸,本待征询大夫祭足之意,却被告知大夫祭足出使洛邑未归,加之上卿高渠弥一再催劝,遂同意赴会首止。

有望盟齐止战,君臣二人心情愉悦,架车同行竟无丝毫防备。

来至首止城前,只见城门大开,城上城下未见一名兵卒,二人竟未生疑,径直行入城中。

二人正自幻想盟齐盛景,忽闻身后城门关闭,不知何处涌出数百齐兵,将其团团围住。

齐公姜诸儿绦忽显身城上,上卿高渠弥纵声喊道:“我之君臣入此议和,公之此举又是何意耶?”

齐公姜诸儿回日:“汝有何资格于我议和?寡人不过一时兴起,意图诱杀尔等,不料尔等君臣真就送上门来,愚蠢至极,死有余辜!”

至此,上卿高渠弥方知中计,急言速退引众奔向城门。

然却事已迟矣,齐公公姜诸儿一声令下,弦声四起箭雨避日,郑公姬亹卒于乱箭之下,上卿高渠弥更甚,跌落马下,遭至车马碾压,尸首分离未能留得全尸。

诱杀郑公姬亹得手,齐公姜诸儿再无顾忌,随即挥师南下,数万大军犹如洪水铁流,猛扑郑北制邑虎牢关,郑室社稷危在旦夕。

幸得大夫祭足临行前,嘱咐各城加强戒备,遇之齐军来袭,方能从容应战。

见之关口守军不过千余,齐公姜诸儿斥军猛攻。

郑军据险扼守,拼死血战,致使齐军死伤无数,猛攻数日竟未攻破。

趁此间隙,大夫祭足领得王师来援,一举将之齐室疲兵击溃。

还至新郑,闻得郑公姬亹君臣遇害,大夫祭足痛心疾首,收之君臣二人尸身归葬祖陵,册立其弟姬樱为君。

任期内已换至第五位君主,郑室命途多舛祸福难测,大夫祭足心绪万千,是功是过谨待后人评说。

第024章 攘外征匪戎 安内战逆芮第004章 武公灭姬胡 文侯杀携王第003章 襄公战岐山 文公集周民第049章 楚熊赀仇邻 齐小白亲盟第039章 乱点鸳鸯谱 难续乱世情第022章 曲翼续冤仇 齐鲁结姻亲第046章 戬地君戏臣 蒙泽臣弑君第033章 周詹合攻虢 郑卫师向鲁第042章 文姜三劝兄 无知祸弑父第015章 齐公平宋卫 郑伯谋陈鲁第056章 齐鲁消宿怨 享见一家亲第006章 盟宋鲁交戎 讨滑郑伐卫第027章 繻葛起争端 郑伯衅王权第033章 周詹合攻虢 郑卫师向鲁第023章 秦室入中原 周王谋天下第057章 曹鲁兴周礼 晋室复生乱第002章 四国退犬戎 武公灭郐虢第027章 繻葛起争端 郑伯衅王权第014章 连齐鲁伐邾 和宋郑盟陈第028章 楚候谋随境 齐公御北戎第025章 乱世君臣恶 五父弑兄侄第040章 齐公战诸侯 纪女护君国第057章 曹鲁兴周礼 晋室复生乱第004章 武公灭姬胡 文侯杀携王第012章 郑燕战制邑 宋兵围长葛第053章 楚熊赀征巴 齐小白伐鲁第002章 四国退犬戎 武公灭郐虢第055章 郑勤王失政 陈杀子落恨第002章 四国退犬戎 武公灭郐虢第055章 郑勤王失政 陈杀子落恨第024章 攘外征匪戎 安内战逆芮第030章 郑室伐盟向 曲沃囚晋侯第007章 东海起波澜 中原兴刀兵第020章 晋乱兄战弟 宋患臣弑君第054章 五大夫乱周 郑虢力勤王第041章 楚军战汉淮 齐师侵卫境第042章 文姜三劝兄 无知祸弑父第035章 楚莫熬伐绞 郑公突侵宋第029章 纪子咨齐鲁 蔡侯谋陈郑第058章 晋乱弑族亲 鲁水祀天地第045章 乘丘鲁却宋 莘邑楚侵蔡第017章 宋军御三师 郑师战九州第055章 郑勤王失政 陈杀子落恨第030章 郑室伐盟向 曲沃囚晋侯第049章 楚熊赀仇邻 齐小白亲盟第025章 乱世君臣恶 五父弑兄侄第018章 郑子都陷忠 鲁羽父弑君第045章 乘丘鲁却宋 莘邑楚侵蔡第057章 曹鲁兴周礼 晋室复生乱第059章 西出征有戎 东进伐赢徐第031章 曲翼战火生 汉淮江水寒第004章 武公灭姬胡 文侯杀携王第026章 师徒祭纪城 郑齐悍九州第054章 五大夫乱周 郑虢力勤王第010章 州吁弑君完 四国两伐郑第031章 曲翼战火生 汉淮江水寒第029章 纪子咨齐鲁 蔡侯谋陈郑第028章 楚候谋随境 齐公御北戎第043章 齐后争君权 鲁师出中原第046章 戬地君戏臣 蒙泽臣弑君第029章 纪子咨齐鲁 蔡侯谋陈郑第019章 庄伯新盟鲁 华父始乱宋第009章 周郑互交质 宋卫陷内患第044章 乾时落败名 长勺复威望第030章 郑室伐盟向 曲沃囚晋侯第036章 姬突闹九洲 屈暇陨罗地第027章 繻葛起争端 郑伯衅王权第030章 郑室伐盟向 曲沃囚晋侯第012章 郑燕战制邑 宋兵围长葛第027章 繻葛起争端 郑伯衅王权第030章 郑室伐盟向 曲沃囚晋侯第041章 楚军战汉淮 齐师侵卫境第054章 五大夫乱周 郑虢力勤王第015章 齐公平宋卫 郑伯谋陈鲁第014章 连齐鲁伐邾 和宋郑盟陈第020章 晋乱兄战弟 宋患臣弑君第022章 曲翼续冤仇 齐鲁结姻亲第056章 齐鲁消宿怨 享见一家亲第046章 戬地君戏臣 蒙泽臣弑君第029章 纪子咨齐鲁 蔡侯谋陈郑第015章 齐公平宋卫 郑伯谋陈鲁第008章 鲁莒释前嫌 郑卫复兴兵第016章 假命伐喋宋 巧谋御蛮戎第049章 楚熊赀仇邻 齐小白亲盟第025章 乱世君臣恶 五父弑兄侄第006章 盟宋鲁交戎 讨滑郑伐卫第050章 鄄地齐语楚 倪邑郑争宋第045章 乘丘鲁却宋 莘邑楚侵蔡第007章 东海起波澜 中原兴刀兵第035章 楚莫熬伐绞 郑公突侵宋第044章 乾时落败名 长勺复威望第058章 晋乱弑族亲 鲁水祀天地第017章 宋军御三师 郑师战九州第019章 庄伯新盟鲁 华父始乱宋第039章 乱点鸳鸯谱 难续乱世情第021章 宋谦和四方 鲁怒逆九周第048章 御说违齐志 姬突逆郑君第033章 周詹合攻虢 郑卫师向鲁第001章 千金买一笑 烽火戏诸侯
第024章 攘外征匪戎 安内战逆芮第004章 武公灭姬胡 文侯杀携王第003章 襄公战岐山 文公集周民第049章 楚熊赀仇邻 齐小白亲盟第039章 乱点鸳鸯谱 难续乱世情第022章 曲翼续冤仇 齐鲁结姻亲第046章 戬地君戏臣 蒙泽臣弑君第033章 周詹合攻虢 郑卫师向鲁第042章 文姜三劝兄 无知祸弑父第015章 齐公平宋卫 郑伯谋陈鲁第056章 齐鲁消宿怨 享见一家亲第006章 盟宋鲁交戎 讨滑郑伐卫第027章 繻葛起争端 郑伯衅王权第033章 周詹合攻虢 郑卫师向鲁第023章 秦室入中原 周王谋天下第057章 曹鲁兴周礼 晋室复生乱第002章 四国退犬戎 武公灭郐虢第027章 繻葛起争端 郑伯衅王权第014章 连齐鲁伐邾 和宋郑盟陈第028章 楚候谋随境 齐公御北戎第025章 乱世君臣恶 五父弑兄侄第040章 齐公战诸侯 纪女护君国第057章 曹鲁兴周礼 晋室复生乱第004章 武公灭姬胡 文侯杀携王第012章 郑燕战制邑 宋兵围长葛第053章 楚熊赀征巴 齐小白伐鲁第002章 四国退犬戎 武公灭郐虢第055章 郑勤王失政 陈杀子落恨第002章 四国退犬戎 武公灭郐虢第055章 郑勤王失政 陈杀子落恨第024章 攘外征匪戎 安内战逆芮第030章 郑室伐盟向 曲沃囚晋侯第007章 东海起波澜 中原兴刀兵第020章 晋乱兄战弟 宋患臣弑君第054章 五大夫乱周 郑虢力勤王第041章 楚军战汉淮 齐师侵卫境第042章 文姜三劝兄 无知祸弑父第035章 楚莫熬伐绞 郑公突侵宋第029章 纪子咨齐鲁 蔡侯谋陈郑第058章 晋乱弑族亲 鲁水祀天地第045章 乘丘鲁却宋 莘邑楚侵蔡第017章 宋军御三师 郑师战九州第055章 郑勤王失政 陈杀子落恨第030章 郑室伐盟向 曲沃囚晋侯第049章 楚熊赀仇邻 齐小白亲盟第025章 乱世君臣恶 五父弑兄侄第018章 郑子都陷忠 鲁羽父弑君第045章 乘丘鲁却宋 莘邑楚侵蔡第057章 曹鲁兴周礼 晋室复生乱第059章 西出征有戎 东进伐赢徐第031章 曲翼战火生 汉淮江水寒第004章 武公灭姬胡 文侯杀携王第026章 师徒祭纪城 郑齐悍九州第054章 五大夫乱周 郑虢力勤王第010章 州吁弑君完 四国两伐郑第031章 曲翼战火生 汉淮江水寒第029章 纪子咨齐鲁 蔡侯谋陈郑第028章 楚候谋随境 齐公御北戎第043章 齐后争君权 鲁师出中原第046章 戬地君戏臣 蒙泽臣弑君第029章 纪子咨齐鲁 蔡侯谋陈郑第019章 庄伯新盟鲁 华父始乱宋第009章 周郑互交质 宋卫陷内患第044章 乾时落败名 长勺复威望第030章 郑室伐盟向 曲沃囚晋侯第036章 姬突闹九洲 屈暇陨罗地第027章 繻葛起争端 郑伯衅王权第030章 郑室伐盟向 曲沃囚晋侯第012章 郑燕战制邑 宋兵围长葛第027章 繻葛起争端 郑伯衅王权第030章 郑室伐盟向 曲沃囚晋侯第041章 楚军战汉淮 齐师侵卫境第054章 五大夫乱周 郑虢力勤王第015章 齐公平宋卫 郑伯谋陈鲁第014章 连齐鲁伐邾 和宋郑盟陈第020章 晋乱兄战弟 宋患臣弑君第022章 曲翼续冤仇 齐鲁结姻亲第056章 齐鲁消宿怨 享见一家亲第046章 戬地君戏臣 蒙泽臣弑君第029章 纪子咨齐鲁 蔡侯谋陈郑第015章 齐公平宋卫 郑伯谋陈鲁第008章 鲁莒释前嫌 郑卫复兴兵第016章 假命伐喋宋 巧谋御蛮戎第049章 楚熊赀仇邻 齐小白亲盟第025章 乱世君臣恶 五父弑兄侄第006章 盟宋鲁交戎 讨滑郑伐卫第050章 鄄地齐语楚 倪邑郑争宋第045章 乘丘鲁却宋 莘邑楚侵蔡第007章 东海起波澜 中原兴刀兵第035章 楚莫熬伐绞 郑公突侵宋第044章 乾时落败名 长勺复威望第058章 晋乱弑族亲 鲁水祀天地第017章 宋军御三师 郑师战九州第019章 庄伯新盟鲁 华父始乱宋第039章 乱点鸳鸯谱 难续乱世情第021章 宋谦和四方 鲁怒逆九周第048章 御说违齐志 姬突逆郑君第033章 周詹合攻虢 郑卫师向鲁第001章 千金买一笑 烽火戏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