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5章 乘丘鲁却宋 莘邑楚侵蔡

书接上文,鲁将曹刿引军大战齐军于长勺,几番交手,终得大败齐军。

好不容易得之一场大胜,鲁公姬同亟欲使军追之,得之鲁将曹刿拦阻,言日:“敌情不明,不可妄追!”说罢,下马查视一番。

查勘完毕,鲁将曹刿遂又复言鲁公日:“疾追!”言讫,翻身上马,领头追出。

鲁公姬同遂领大军于后追击,进而一举收复乾时,直至齐公姜小白残部尽数退出鲁境为止。

战后,鲁公姬同予言曹刿,问日:“长勺之战,将以弱旅先出与战,连失外城、瓮城,及后方使精兵出袭,当知若遇齐军死战,我则危矣!”

大夫曹刿摇首淡笑道:“予臣观之,鲁师无弱旅!否则怎可抵御齐军达半日之久!使之老卒童军出战,亦乃臣故意为之!”

鲁公姬同惊而问日:“何也!”

大夫曹刿回日:“长勺争战,齐鲁势均力敌,制胜关键乃在士气!失之外城、瓮城,我可以痛励士,以怒聚志,一鼓作气,势不可挡!敌则遇战生颓,见勇慢军,三战气竭,战意全无!彼竭我盈,战之必胜!”

闻言,鲁公姬同点头赞许,续问道:“而得齐军大败,将欲追之,汝又言里不一,时而言日不可追,时而又言疾追,是何道理?”

大夫曹刿回日:“齐军虽败,然则元气未伤,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恐其设伏陷我,是以忌妄追!吾谨下车查探,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料到无伏,故逐之!”

鲁公姬同恍然大悟,回言道:“先生大才!”说罢,随即礼拜曹刿为卿,鲁室一时日盛,几有称霸之势。

春二月,管夷吾出使归来,携秦、梁五千甲士还归曲阜,闻及战事已毕,秦梁自还,无需多言。

但闻公子纠及召忽身死齐营,管夷吾一时惊休,醒转叹日:“卑职救驾来晚,以致公子身亡,死罪也!”说罢,遂往鲁宫责问过由。

鲁公姬同应言道:“公子大义赴死,寡人肃然起敬,此役之功,非公子莫属!”

管夷吾噙泪责日:“只需半月之期,卑职即引秦、梁之兵至,胜齐弹指之间,何需公子舍生求胜?公子糊涂,鲁公亦不明乎?”

鲁公姬同自愧回日:“寡人从无执送公子之意,为求一败齐小白,公子执意如此,寡人只能成其大义!另则公子有言,若得管子回朝,着寡人善任之,今拜管子为卿,一者可慰公子在天之灵,寡人亦可仰先生之才,治国安邦!”

管夷吾拱手辞日:“无需鲁公照拂,公子之死,鲁公难辞其咎,害主之君,庶人万难事之!公子已死,卑职亦无意苟活,自当往齐问罪,谨为公子讨回公道!”说罢,转身即走,头也不回。

望其背影,鲁公姬同自顾叹日:“君死臣随,大忠大贤,且由他去罢!”

言讫自回,不在话下。

且说管夷吾一骑绝尘,行至临淄城下,横马谓言日:“公子纠属臣管夷吾,请见齐公姜小白,有话将问!”说罢,落马静坐门前,谨待传见。

见敌将闯营,城门看守急报相邦鲍叔牙。

相邦鲍叔牙大惊问日:“从行多少人马?”

城门看守拱手回日:“独骑一人!”

闻听此言,相邦鲍叔牙稍加思索,即着摆驾入宫。

政事房得见齐公姜小白,不待其言,相邦鲍叔牙先声告日:“大贤临城,请君纳受!”

突受此言,齐公姜小白面漏惑色,笑颜轻语道:“相邦莫慌!敢问贤者何人?现在何处?”

相邦鲍叔牙诚言回道:“臣之所言贤者,即谓公子纠遗臣管夷吾是也,今在城前候召!”

齐公姜小白嗞言道:“管夷吾?卿几言于寡人耳!到底何许人也?再者,寡人已得相邦辅政,富邦强民足矣,何需他人使言我等君臣耶?”

言下之意即欲不见,相邦鲍叔牙急而再谏道:“单只富邦强民,臣勉力可为!若论图霸天下,臣则力所不及也!管夷吾师傅公子纠,有定国安邦之策,当请我君受任,仰仗其才,一揽中原!”

望之相邦鲍叔牙哧言,齐公姜小白徐言道:“相邦莫要置气,寡人非是吝惜这一职半爵,若其真如相邦所言,寡人必予高官厚禄!只是寡人不信其人,若其有经天纬地之能,齐室岂能轮至我为君,乾时鲁军又岂能为我所败!”

相邦鲍叔牙斗胆驳日:“争君失利,乃公子纠得势轻敌所致!乾时兵败,则奈鲁候姬同一意孤行!而见长勺之役,公子纠略施苦肉计,我师大败而归,其子若此,师则必盛!更有独骑逼城问罪,足见管子大忠大勇,若得为上所用,君也如虎添翼也!”

见其言之凿凿,恳切之情溢于言表,齐公姜小白无奈应道:“也罢,寡人留下此子便了!”

相邦鲍叔牙拱手谢过,两人进而登城查视,只见管夷吾气定神闲,独坐城前,面色肃穆严厉,一派赴死之像。齐公姜小白随即差人前往,请其城上相叙。

两厢会面,管夷吾讳礼直言道:“公子陷身临淄,对之君位已无威胁,囚之即可,何故残忍加害?血浓于水,汝竟下得去手!”

齐公姜小白轻笑接言道:“城前箭射寡人之时,可曾念过手足之情?”

管夷吾不语,齐公姜小白转身临城远眺,复言道:“说到底,吾等皆非眷顾世俗之人,惟欲争胜领袖中原,如得汝愿,这大好河山,你我君臣共享!”

管夷吾负臂以对,藐言道:“我愿指点江山不错,与君共事却非我意,公子纠待我有知遇之恩,我纵粉身碎骨难报万一,惟愿辅佐公子也!”

齐公姜小白回身问日:“如是说,汝今前来所为何事!”

管夷吾悲语道:“公子惨死君手,吾待从情报仇,一报知遇之恩,然知刺君无望,但请降罪赐死,以求心安!”

闻言,齐公姜小白恶目直视,将欲使命缚之,转眼暼见相邦鲍叔牙摇首谏阻,遂从言道:“死却容易,但汝可知公子临终之言乎?”

管夷吾默语待言,齐公姜小白续言道:“纠日,大势已去,承君无望,但求与天一争,此生无憾也!余留管子存世,续我之志,辅君强邦,涤荡中原!”

闻得此言,管夷吾跪地大哭不已,齐公姜小白掣剑呈其面前,复为言道:“若是管子执意寻仇,可执此剑戮我,以成忠名!”

管夷吾拭泪起身,拱手拜言道:“公子遗志,庶人谨当遵守,此仇且先记下,汝若失贤误国,我必抵死取君性命!”

齐公姜小白笑而不答,相邦鲍叔牙上拱手贺日:“窃喜君上得之强臣辅政,制霸中原领袖群雄,但看君臣二人覆雨诸侯!”

闻言,管夷吾回首相望,齐公姜小白扬手告日:“此乃相邦鲍叔牙,寡人师傅也!”

管夷吾侧身拜日:“相邦贤名远扬,庶人早有而闻!”

相邦鲍叔牙回礼致谢,齐公姜小白接言道:“谨盼二卿协力强齐,亟与寡人共创伟业!”

相邦鲍叔牙礼拜应言道:“臣当不辱使命!”

管夷吾随后躬身言日:“庶人自当尽力!”

待之二人言讫,齐公姜小白亲执二人之手,与之携手同下城楼,并于齐庭置酒,大宴二人。

席开三日,君臣三人畅谈天下事,醉倒即眠,醒转续聊,不亦乐乎!

夏初首朝,齐公姜小白堂上谓众言日:“叔牙辅政,管仲治军,及今兵盛粮广,寡人欲雪长勺之耻,众卿可有良策助我!”

此言一出,文武群情激愤,竟相附言请战,然则管鲍却未在列。

相邦鲍叔牙垂首沉思,上卿管夷吾默言无举,齐公姜小白侧首望之,问日:“相邦之意若何?”

相邦鲍叔牙应声而出,上谏道:“战则可以,若得依此挫鲁,东南之境再无敌手,制霸中原,指日可待!然则鲁齐并强,且倚长勺之势,胜之不易!我当联军而往,西南宋室与我交好,可遣使前往请盟,说其助我伐鲁!”

闻言,齐公姜小白奋而起身,抚掌赞日:“相邦大才,齐之幸也!”转而想起鲍叔牙所举”大贤“,是又问道上卿管夷吾,日:“上卿意期如此乎?”

音落少顷,上卿管夷吾挺身而出,斥言道:“臣意不可与战鲁廷!”

众皆闻言惊望,堂前瞬时陷入沉寂,齐公姜小白愠怒言道:“上卿莫要诳语,敢问理之所在!”

上卿管夷吾拱手疾言应道:“兵法云,师出为战,全兵安还,战之无上境!势强而侵,势弱则御,两强相遇,非死即伤,非战之善也!既无克敌制胜之法,便不可轻出与敌!”

齐公姜小白嗤言道:“连宋相鲁,势强力盛,何谓无克敌制胜之法耶?”

上卿管夷吾简言道:“往见诸战,可知宋人不诚,盟而无益,徒鲁还当自为!”

齐公姜小白燥而紧言道:“卿之意何以为之!”

上卿管夷吾铮言道:“首者,坚壁清野,以强中干!次者,唱传贤名,尊王攘夷,德披四海!至后,借名于天,肃逆除叛,威行九洲!届时,齐将领袖诸侯,霸业可成也!”

齐公姜小白拂袖负臂问日:“依此需时几何?”

管夷吾回日:“三年成势,五年功成!”

齐公姜小白侧身厉言道:“意即不可复仇与鲁,欲雪长勺之耻,寡人还需等候三年五载?”

上卿管夷吾拜日:“不敢欺君!”

齐公姜诸儿拂袖斥道:“吾情,有仇即报,挫折鲁室,东南即听我令,引携西出,霸业半年可成,何期三年五载!伐鲁势在必行,一刻不得等!”说罢,即着相邦鲍叔牙出使商丘,说宋伐鲁。

闻得此言,上卿管夷吾默言礼退。

出得宫来,上卿管夷吾予言相邦鲍叔牙道:“兹有鲁人曹刿,素有贤名,前者败齐于长勺者,即为此人也!此行入鲁,当多加留意此人!再有,连宋侵鲁,不义之战,师出无名,恐遇鲁军死战,胜之不易,望相邦善加施谋!”

闻其此言,相邦鲍叔牙礼言回道:“上卿沥血谋成,齐之幸也!管子所言,老夫自当遵从!”说罢,两人联袂缓行于宫前清石街面。

春正月廿十日,相邦鲍叔牙受命使宋,慢行一路行抵商丘,宋公子捷以礼召见。

庙堂之上,宋公子冯正坐君位,文武分列两侧,相邦鲍叔牙缓步行进,躬身礼日:“宋公万福,外臣拜上,谨祈寿古长青!”

宋公子捷杨臂受礼,请将道:“无需多礼,敢问齐使赴宋何求?”

见其快人直语,相邦鲍叔牙亦不虚与委蛇,开门见山道:“请盟宋室,联军伐鲁!”

宋公子冯淡笑嗤道:“宋鲁交好,想我背盟谋友,齐使莫不痴人说梦耶?”

相邦鲍叔牙抱腹从容应道:“天下大势,风云诡橘,无永恒之友,无永恒之敌,皆为利往!外臣以为,盟齐利更大,请君斟酌!”

宋公子捷闭目沉声道:“盟齐何利?”

相邦鲍叔牙拜言道:“与君共享天下,不知愿否?”

宋公子捷贴身向前,冷笑道:“与鲁成盟,同样可以坐拥天下,何需背友弃盟?汝欲陷我落人骂名!”

相邦鲍叔牙不以为意,续言道:“也罢!宋君既无意盟我,我亦无力独战胜鲁,我当表奏齐君,请其与鲁结盟,共出争霸中原!与谁成盟不是盟,强强联手,成效更佳!谨祈宋君好自为之言,外臣唐突,就此别过!”说罢,转身欲走。

谓其此语,宋公子捷心虚语怯,及后追言道:“如是今日宋室偏齐,他日鲁室受迫求成,怎知齐公不会迎鲁弃宋?”

相邦鲍叔牙回身敬言道:“若是如此,外臣不敢保证迎鲁与否,但可许诺决不弃宋!”

宋公子捷心下稍安,悦言道:“既见齐君心城,寡人敢不从命?齐公但有所请,我必应言而往!”

相邦鲍叔牙拜谢,谏言道:“宋君明辩,盟者见诚,但望宋君与我戮力同心,方可立于不败之地!”

宋公子捷淡笑复言道:“亦盼齐君引此谶言!”

闻其此语,相邦鲍叔牙默言礼辞,宋公子捷亦不出言相送。

面上轻言应诺,实则两相猜忌,齐宋君臣自是心知肚明,只是不便拆穿而已。

忆及昔日乾时之争,因是宋军援救不及,而至鲁室惨败于齐军,此仇鲁公姬同铭记在心,今见宋齐往来紧密,遂起复仇之念,随召文武齐聚庙堂,谓众言日:“宋人乾时陷我,寡人不与寻仇已是大恩,而见与齐私会密谋害我,是可忍,孰不可忍!”

司寇臧辰应言道:“宋人不诚,亟当伐之,观之大有连齐犯我之意,不可予其成势,我当先手惩之,予其警戒!”

鲁公姬同容颜大悦,接言道:“寡人正有此意,不知掠宋何地为妥?”

司寇臧辰拱手拜日:“武事非老夫所长,敢请大夫曹刿献言!”

鲁公姬同侧目望之,大夫曹刿会意回言:“乾时兵败,宋军退守宿邑,地处宋鲁交界处,对我威胁颇大,如要出兵伐宋,当取宿地为宜!”

鲁公姬同弗然起身,大喜道:“大夫所言甚善,不知可愿领兵出征?”

大夫曹刿躬身回日:“君上有命,义不容辞!”

闻得此言,鲁公姬同当堂授其兵符戎器,拜其为帅领军四万伐宋。

不数日,大夫曹刿受命点兵起行,行伍出南门,延伸至天际,不见尽头。

而在此时,宋公子捷还在纠结盟鲁却齐,抑或是弃鲁结齐,大夫曹刿著军兵临宿城,宋军一时无防,而至全线溃退,大夫曹刿轻得宿地,鲁室势力如日中天。

伐宋得胜,大夫曹刿凯旋还师,鲁公姬同设宴大庆,为之加官进爵不在话下。

较之鲁室宴饮喜气洋洋之像,宋室朝野则显得死气沉沉,宋公子捷朝堂之上大发雷霆,骂日:“鲁贼无义,毁约而诘盟邦,天诛地灭!此仇我必十倍奉还!”说罢,即着大夫仇牧为使,赴临淄和齐伐鲁。

取得符文使节,大夫仇牧受命而往,行之数日抵达临淄,得之齐公姜小白破格召见。

齐室朝堂之上,大夫仇牧拜上道:“明君在位,外臣拜上,鲁室不仁,悔盟略我宿地,请君盟宋罚罪,天下可为齐君独享,我只衅仇与鲁可也!”

齐公姜小白闻言大笑道:“早日与我成盟,何有宿地之败?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宋君既已察清大势,明言绝鲁连齐,寡人岂有不应之理?联军起行之时,即是鲁师败亡之时!”

大夫仇牧躬身敬言道:“齐君英明!”

签罢盟约,齐公姜小白欲留大夫仇牧共进晚宴,奈何其君命在身,亟待还邦回话,遂只得做罢,随之命禁卫军礼送其出城。

夏末六月,农耕已毕,秋收未至,宋齐书信相约起事。齐军鲍叔牙挂帅,领兵四万进击长勺;宋军南宫长万为将,领兵三万袭略乘丘。意取两城以为根基,而后会师郎地,合力与战曲阜鲁廷。

而见两邦来袭,鲁公姬同不敢小视,急聚众臣相商,问日:“宋齐勾连,两强来袭,我则何以御之?”

群臣议论纷纷,良久无人进言。

鲁公姬同不奈道:“是战,是和,诸卿可有意见?”

闻之此语,司寇臧辰上言道:“两强同至,胜券在握,只为洗恨而来,岂容我等请和!再有与世争强,旨在称霸中原,亦不容我等怯战示弱!”

待其说罢,群臣熙熙攘攘附言请战,鲁公姬同见此接言道:“众皆言战,何以战?”

大夫曹刿献言道:“宋齐联军而至,看似势大,实则各怀心思,力不能聚!若我据守不出,其则两相观望,必无率先出击之念,是以只需分兵拒之,时不多久,敌必自退矣!”

鲁公姬同闻言赞日:“曹参良谋,即如大夫所言行事!”

待其言罢,公子姬偃请战道:“小子碌食君恩,愧无尺寸之功,今得报国之机,小子请往退敌!”

鲁公姬同奋而起身,令日:“鲁室男儿若此,何愁大业不成!着大夫曹刿领军三万大入驻长勺,以拒北齐相邦鲍叔牙;着公子姬偃领军两万迁守乘丘,以防南宋蛮将南宫万,余皆各职其事!”

闻得君令,众臣躬身受命,朝后执备军械粮草,群情激愤。大夫曹刿与之公子姬偃,则各执令符入营点兵待行。

六月下旬,鲁军师出南北两门。依先所言极是大夫曹刿领之一军北上拒齐,公子姬偃领之一军南下御宋。

刻日间急行军,各自抵达防区驻地,进而例行巡防察敌,但见齐军营地规整,嘈而不乱,大夫曹刿遂命三军依城驻守,不得擅出迎战。而见宋军骄纵轻敌,阵型不整,公子姬偃意欲出而击之,由是上言曲阜,书日:“宋师不整,可败也!宋败,齐必还,请击之!”

鲁公姬同接获乘丘战报,虑及敌军势大,保险起见,遂弗许公子姬偃出城迎战。

公子姬偃自思机不可失,失之不再,遂枉顾鲁公姬同戒言,谓对三军言日:“将在外,君命当有所不受!时予我利,当果断出击,若得此战胜宋,围鲁联军不战自溃矣!”

受其鼓舞,三军士气高昂,踊跃请战,遂随公子姬偃自雩门窃出,蒙皋比而先犯之。

是日午夜,风袭林海,鲁军万众奔出,虎啸沙场,神鬼莫能档。

宋军见之已措三分锐气,及至鲁军围营,不及一个冲锋,便告营破败北,一路往西溃逃。

公子姬偃随后举师追击,直至将之宋军尽数驱离鲁境而止,更有宋将南宫长万坠马被擒。

至此,鲁军遂告大获全胜。

战报传至曲阜,鲁公姬同容颜大悦,不仅对其抗命之举不闻不问,更是致书表赞,言日:“处事果断,识势而行,得将若此,鲁室幸甚!”

长勺守军闻知乘丘大胜,士气大涨皆欲出战齐军,然则齐军非比宋师,鲁莽出战恐弄巧成拙,是以大夫曹刿严令三军紧守城池,不得出城与战。

见得城中鲁军蠢蠢欲动,加之宋军乘丘兵败,联军业已名存实亡,而要独战鲁军,相邦鲍叔牙实无必胜之念,更念及上卿管夷吾临别戒言,告日鲁将曹刿腹藏大才,极善用兵,非万不得已,不可与其交战。由是相邦鲍叔牙令道三军,子夜拔营缓退,谨慎撤出鲁地。

鲁室以一己之力,独拒当世两大强邦,一时间名声大噪,诸侯之间亦成均衡势态,至后半年间,竟无人再兴刀兵。

既然无胜强之法,便起弱强之念,无了刀兵相争,多了谋政伐交。

时有蔡息二邦,皆欲笼陈而制彼,联姻盟书同至陈都宛丘。

陈公陈林更乐得交好两邦,以成羽翼御防宋鲁,由是同时应准将两邦连姻之请。

时过月余,两女同出陈都宛丘,先经蔡地,因之无人识得两女,加之文书表述不详细,迎亲甲士不敢轻断去留,是以将之两女一并护送至蔡宫,凭君决断。

蔡候姬献舞虽去过陈室数次,然亦未见过二女,由是当众掀红而视,择己所爱者留之,另者着人礼送出城往息。

不数日,送亲行伍如息地,于随从口中得知蔡地所遇,息候姬绳震怒道:“竖子无礼,欺人太甚!”当即著书宛丘,请求陈公主持公道。

不数日,得陈公姬林回书,信日:“贤婿表述,寡人悉知详情,此事无怪乎蔡候冒失,实乃寡人之过,出阁文书不详,加之二女声容相似,实是难以辩查,好在美事促成,皆大欢喜,还望贤婿海涵!”

息候姬绳阅毕悲愤交加,当众撕毁信笺,谓众言日:“喜在陈,美在蔡,寡人受此莫大屈辱,竟无人主持公道,尔虞我诈,再无天道,似此这般,何恋中原?寡人决议投靠南楚,倚强入世欺霸中原,一雪今日之耻!”说罢,即着使臣姬仪入楚请盟。

大夫姬仪受命而往,不数日,即抵楚都郢邑。此为即位以来,中原诸侯首入楚地,可藉此窥探中诸侯近况,楚王熊赀由是厚礼相待。

鸣鼓朝议,文武齐聚,好一番大国气势,大夫姬仪缓缓行入,楚王熊赀先声夺人道:“息人不朝周室,而崇荆楚,无惧诸侯问罪耶?”王音方落,众臣侧首,目光齐聚大夫姬仪,一声低喝。

大夫姬仪胆直言道:“诸侯藏私,天道无存,如此高堂,朝之何益?弃则弃矣!”

楚王熊赀一阵爽朗大笑,进而瞬息止笑,敛颜问道:“入楚何求?”

大夫姬仪躬身请言道:“微臣不敢妄言,弱邻无所求,愿以强楚为尊,谨期我王为我息君申屈!”

楚王熊赀淡笑轻言道:“屈之何在!”

大夫姬仪垂首上言道:“君纳新婚之妻,为人掀红而视,男子尊严无存,奇耻大辱也!”

楚候熊赀拂袖笑颜道:“眼下乱世当道,强者为尊,若汝邦富君强,何致受此屈辱!”

大夫姬仪微抬其首,善言道:“君上所言是也!息室孱弱,人皆欺之,中原已无我立足之地,今欲攀强附盛,以楚为尊,以消心头只恨!”

楚王熊赀屏息端坐,少顷问道:“且说何人为之?”

大夫姬仪肯首回日:“少邻蔡候姬献舞是也!”

楚王熊赀弄冠接语续言道:“欲伐蔡地,需借道于息,若其知我成盟,必有戒备,急切难下,恐惹诸侯群起伐我!”说罢,连连挥手谦辞。

大夫姬仪踏前半步急言道:“微臣秘行入楚,外人无从得知,始行君上授言,若得楚军北上迫息,顾及息亡蔡危,彼时问蔡请援必至,我再合力攻之,必可大败蔡军,是以只需得君一言,我愿献息而取蔡!”

楚王熊赀沉吟道:“寡人何所益?”

大夫姬仪拜日:“入主中原岂非楚王所想耶?顺便之事,敢请楚王助我!”

静默片刻,楚王熊赀抚掌赞日:“识势而生,息侯明察也,寡人便应了此事!”

大夫姬仪躬身拜谢,谦辞而出,楚王熊赀亦无留客之意,乱世当道,人言不可轻信,是敌是友且观后事。

九月初秋,应息候姬绳之请,楚王熊赀遣太傅申葆为帅,统领精兵两万开赴息地,所到之处人皆心惊。

虽说有言在先,然则兵不厌诈,恐其反水谋楚,临近息城,太傅申葆随之下令驻兵止行,且观息候行事。

临城相望,楚军乌泱泱遮天蔽日,息候姬绳暗喜,是以心照不宣,著军踞城不得出战,随后摆驾入蔡。

入得蔡地,两厢会面,虽是心中不喜彼方,面上仍见恬笑以礼相待,客套寒暄数语,息候姬绳佯恸日:“息室将亡,蔡候救我!”

蔡候姬献舞张口故做惊状,出言抚慰道:“息蔡一家,亲及难事,蔡人自无袖手旁观之理,敢问息遇何难耶?”

息候姬绳止哭叹言道:“不知何故,一夜之间,息地遍布楚军,息将亡也!”

蔡候姬献舞早得哨骑奏报,知其所言非虚,然则楚强难挡,自是不愿为其轻犯强敌,是以推诿道:“楚围息城,已有数日,未见举兵掠城,当是用武之意,息君或何予其请和,定将化干戈为玉帛!”

不待音落,息候姬绳起身怒日:“息为周臣,岂有称臣番邦之理,寡人誓捍息室名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说罢,拂袖背对之。

闻其一番壮语,蔡候姬献舞心中略为所动,然若为其与强楚交恶,蔡室亦会身陷困境,或将万劫不复,由是一时不知如何复言,只得隐其背后唉叹连连。

息候姬绳知其所想,身形不动侧首轻言道:“楚之强,息人自知不敌,谨祈杀身成仁!息亡之后,蔡前再无屏障,望君莫步寡人后尘也!”说罢,抬足即走。

蔡候姬献舞急而起身言道:“息君且回,蔡室援军随后即至!”说罢,于其身后拱手相送。

闻其此言,息候姬绳顿止身行,心中所求即得,嘴角显现一抹黠笑,进而无复回言,径直离去。

初秋时节,夜除燥热,早见清爽,凉风袭来,沁人心脾。息候姬绳着甲登城北望,打天际驶来一骠兵马,蔡字椽旗渐入眼帘。

临抵城下,蔡候姬献舞仗剑问道:“楚军何在?”

息候姬绳负手仰天长笑,少顷止笑厉言道:“周室无道,诸侯无礼,吾已投楚矣,今日便是汝等葬生之日!”

蔡候姬献舞惊日:“应汝之言,寡人引军来援,汝怎可恩将仇报?”

息候姬绳冷笑道:“恩将仇报?结陈制息是为恩?薄妻辱我是为恩?如此大恩,寡人岂能不报!”说罢,举目望向西北。

蔡候姬献舞亦随其侧首而望,城西涌现大批兵马,当属楚军无疑,人吼马嘶奔向己处杀来。

自知中计,蔡候姬献舞瞬即敕令三军速退,行前谓上诫言道:“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汝定不得好死!”说罢,转身纵马而走。

息候姬绳挺身不语,随之挥手著军出击,息城上下一时鼓声大噪,万余息军本出城门,于后追击。

蔡军因之无备而仓皇无错,一路上死伤千余,冲散者不计其数,退至莘城为之两军追上而围。

退之无路,唯有决死一战,众将纷纷上言请战,而蔡候姬献舞却无意与战,含恨而亡终是心有不甘,好歹要报得今日之仇。思及留得青山在,不怕无薪起火,遂决意忍辱负重,出而降楚。

眼见得蔡军受困,逃生无望一战可下,息候姬绳遂数蕃请兵出战抢城,太傅申葆则以重整旗鼓为由一一拒之。

今若灭蔡而引诸侯联军抗楚,楚将以一敌百,尚且不论胜负,楚人自此再无北上之望。

中原之大诸侯百家,非一战可下,入主中原还当以蚕食为上。

灭蔡得不偿失,太傅申葆自是无意为之,他在等待。稍时,营门哨兵来报:“蔡候姬献舞自缚请降!”

闻得此言,太傅申葆喜笑颜开,立时起身迎将出去。出得营来,望见蔡候姬献舞业已跪候门前,太傅申葆上前亲自为其释缚,谓其言道:“老夫无意欺蔡,只是应息所请,从中说和罢了,怎可使君自缚而来!”说罢,将其挽起。

蔡候姬献舞拱手回礼,躬身歉道:“败军之将,岂敢妄自尊大,但求贵军宽仁,许我投诚之请!”

太傅申葆执其手言日:“此非说话之地,敢请入息小聚!”说罢,引其入营。

不多时,楚军拔营而退,行伍整齐明锐,好一派强军气象。

入得息城,太傅申葆高坐大堂,息蔡左右宾主相随,息候姬绳先而怒日:“无礼之徒,辱我太甚,誓杀之!”

蔡候姬献舞侧首愠色回日:“卖主求荣之辈,竟敢人前言礼,无楚相助,汝算何物!”

闻其此言,息候姬绳怒而回首,进身向前指面欲骂。谓其此状,蔡候姬献舞亦不示弱,愤而起身欲待强辩。

太傅申葆轻咳数声,示意止言,进而大笑道:“汝等一邦之君,年近而立,虑事当从大局出发,莫作小儿之争!”

闻得此言,二人羞愧不已,恶目相视一阵,竟自回位落坐。如是太傅申葆续言道:“往无深仇大怨,近无切齿之狠,二位既已向楚投诚,即是我盟兄友弟,自相矛盾之举再莫为之!”

二人恨恨不言,而见太傅申葆脸色渐变,愠言道:“为一虚礼而争,抛却江山社稷不顾,弗从我意者,吾亦不强求,取而自领便是!”

见其如是言,二人畏而起身,拱手上言道:“我等谨受尊言!”

太傅申葆展要推臂,礼请入坐,随言道:“如此甚好,愿我三邦携手同心,改天换道,重整乾坤!”

似此欺主妄言,从未闻说,可窥楚室之强,二人一时心惊无语,只得应声道:“楚兴我兴,楚亡我亡!”

太傅申葆大喜,即令杀猪宰羊犒劳三军,置宴备酒礼请息蔡。

不数日,蔡室投楚传遍九洲,番邦欺周侵入中原,诸侯闻之惊骇不已,人人自危。其中尤以郑宋卫陈鲁为甚,如楚入蔡北上,五邦将与强楚正面接战,轻则两败俱伤,重则国破家亡。

似此无一可承受其重,鲁公姬同遂与郑卫陈蔡四邦议定联军抗楚,亦为御楚唯一之法。

不数日,五邦联军迫近蔡地,如此可见太傅申葆先见之明,应时顺势礼送蔡候姬献舞还邦,楚周中原大战得以缓息。

如此一闹,引得中原腹地一众诸侯无暇北顾,山东齐室由是趁机大肆扩张,齐臣齐聚一堂商讨扩张方略,齐公姜小白言日:“寡人尝思衅鲁复仇,今得楚军助我一臂之力,趁虚而入可轻取乾时、长勺之地,众卿以为如何?”说罢,翘首以盼。

闻及此言,群情高涨,众臣纷纷附言请战,上卿管夷吾抱臂扬言道:“公欲亡齐,便使攻鲁!”

齐公姜小白少年气盛,为其一语激怒,当下责言道:“管子鲁臣?齐臣耶?竟敢为敌而言!”

上卿管夷吾出而躬身拜道:“忠职君事,不敢存私!”

齐公姜小白挺身驳道:“汝可知战机稍纵即逝,今日如若谨守不出,恐日后再无如此良机,汝还敢自言无私!”

见之君臣二人争执不下,相邦鲍叔牙出而打和道:“君莫强辩,且待管子言明道理,再做决断!”

齐公姜小白自小为相邦鲍叔牙照料授科,因是视之如父。父有教言,不敢不从,是以侧身静坐待言。

上卿管夷吾顺势上言道:“蛮楚北侵中原,诸侯联军相抗,我不参予,便这也罢了,还待背后做难,定将落人口实,若得退楚,诸侯必将群起而伐我,似此君待何决?”

闻此,齐公姜小白默语,缓缓回侧躯体,正身以对,谨待下言。

上卿管夷吾续言道:“中原之敌,即我之敌,大敌当前,需我同仇敌忾,不可落井下石!另外还当予以支援,钱粮辎重多少应些,全我尊王攘夷之礼!”

齐公姜小白失落道:“卿之所言,寡人何曾不明,只是坐失措鲁之机,着实心有不甘!”

上卿管夷吾起身回道:“今得蛮楚北侵,诸侯无暇他顾,确是我扩张之际,失之实为可惜!察势,以无礼伐有礼,得不偿失,然以有礼伐无礼,则无不可!”

齐公姜小白兴而请言道:“愿先生教我!”

上卿管夷吾回日:“齐侯之出也,过谭,谭不礼焉。及其入也,诸侯皆贺,谭又不至。似此无礼之辈,伐之可也!实得谭地,不胜虚得乾时、乘丘百倍!

齐公姜小白闻言大喜,赞日:“管子大才!”说罢,即着众臣应言行事。

不数日,齐使西出,携粮草辎重百车,入联军大营,声援抗楚;齐军东出,取谭邑全境,诸侯无言。齐公姜小白一时名利双收,可谓风生水起也。

第031章 曲翼战火生 汉淮江水寒第008章 鲁莒释前嫌 郑卫复兴兵第025章 乱世君臣恶 五父弑兄侄第027章 繻葛起争端 郑伯衅王权第033章 周詹合攻虢 郑卫师向鲁第059章 西出征有戎 东进伐赢徐第028章 楚候谋随境 齐公御北戎第048章 御说违齐志 姬突逆郑君第004章 武公灭姬胡 文侯杀携王第010章 州吁弑君完 四国两伐郑第038章 高渠弥谋权 姜诸儿夺政第003章 襄公战岐山 文公集周民第018章 郑子都陷忠 鲁羽父弑君第012章 郑燕战制邑 宋兵围长葛第007章 东海起波澜 中原兴刀兵第034章 恶曹郑制霸 蒲骚楚称雄第005章 鄢地手足残 黄泉母子情第041章 楚军战汉淮 齐师侵卫境第045章 乘丘鲁却宋 莘邑楚侵蔡第022章 曲翼续冤仇 齐鲁结姻亲第029章 纪子咨齐鲁 蔡侯谋陈郑第041章 楚军战汉淮 齐师侵卫境第040章 齐公战诸侯 纪女护君国第020章 晋乱兄战弟 宋患臣弑君第057章 曹鲁兴周礼 晋室复生乱第057章 曹鲁兴周礼 晋室复生乱第001章 千金买一笑 烽火戏诸侯第031章 曲翼战火生 汉淮江水寒第041章 楚军战汉淮 齐师侵卫境第044章 乾时落败名 长勺复威望第016章 假命伐喋宋 巧谋御蛮戎第055章 郑勤王失政 陈杀子落恨第012章 郑燕战制邑 宋兵围长葛第045章 乘丘鲁却宋 莘邑楚侵蔡第018章 郑子都陷忠 鲁羽父弑君第055章 郑勤王失政 陈杀子落恨第047章 北杏齐始霸 会柯鲁索遂第037章 宋庄公雪耻 诸侯三伐郑第027章 繻葛起争端 郑伯衅王权第029章 纪子咨齐鲁 蔡侯谋陈郑第050章 鄄地齐语楚 倪邑郑争宋第013章 以利连齐鲁 凭威服陈蔡第028章 楚候谋随境 齐公御北戎第025章 乱世君臣恶 五父弑兄侄第022章 曲翼续冤仇 齐鲁结姻亲第051章 宋矾游齐卫 郑詹说楚戎第051章 宋矾游齐卫 郑詹说楚戎第016章 假命伐喋宋 巧谋御蛮戎第031章 曲翼战火生 汉淮江水寒第018章 郑子都陷忠 鲁羽父弑君第029章 纪子咨齐鲁 蔡侯谋陈郑第023章 秦室入中原 周王谋天下第016章 假命伐喋宋 巧谋御蛮戎第047章 北杏齐始霸 会柯鲁索遂第034章 恶曹郑制霸 蒲骚楚称雄第007章 东海起波澜 中原兴刀兵第019章 庄伯新盟鲁 华父始乱宋第055章 郑勤王失政 陈杀子落恨第007章 东海起波澜 中原兴刀兵第050章 鄄地齐语楚 倪邑郑争宋第002章 四国退犬戎 武公灭郐虢第039章 乱点鸳鸯谱 难续乱世情第011章 卫石腊灭亲 晋庄伯逆君第005章 鄢地手足残 黄泉母子情第026章 师徒祭纪城 郑齐悍九州第059章 西出征有戎 东进伐赢徐第050章 鄄地齐语楚 倪邑郑争宋第025章 乱世君臣恶 五父弑兄侄第052章 齐幽盟天下 王飨宥诸侯第033章 周詹合攻虢 郑卫师向鲁第057章 曹鲁兴周礼 晋室复生乱第036章 姬突闹九洲 屈暇陨罗地第042章 文姜三劝兄 无知祸弑父第008章 鲁莒释前嫌 郑卫复兴兵第015章 齐公平宋卫 郑伯谋陈鲁第036章 姬突闹九洲 屈暇陨罗地第026章 师徒祭纪城 郑齐悍九州第055章 郑勤王失政 陈杀子落恨第011章 卫石腊灭亲 晋庄伯逆君第012章 郑燕战制邑 宋兵围长葛第025章 乱世君臣恶 五父弑兄侄第058章 晋乱弑族亲 鲁水祀天地第052章 齐幽盟天下 王飨宥诸侯第031章 曲翼战火生 汉淮江水寒第008章 鲁莒释前嫌 郑卫复兴兵第054章 五大夫乱周 郑虢力勤王第052章 齐幽盟天下 王飨宥诸侯第059章 西出征有戎 东进伐赢徐第045章 乘丘鲁却宋 莘邑楚侵蔡第043章 齐后争君权 鲁师出中原第023章 秦室入中原 周王谋天下第035章 楚莫熬伐绞 郑公突侵宋第048章 御说违齐志 姬突逆郑君第003章 襄公战岐山 文公集周民第058章 晋乱弑族亲 鲁水祀天地第015章 齐公平宋卫 郑伯谋陈鲁第002章 四国退犬戎 武公灭郐虢
第031章 曲翼战火生 汉淮江水寒第008章 鲁莒释前嫌 郑卫复兴兵第025章 乱世君臣恶 五父弑兄侄第027章 繻葛起争端 郑伯衅王权第033章 周詹合攻虢 郑卫师向鲁第059章 西出征有戎 东进伐赢徐第028章 楚候谋随境 齐公御北戎第048章 御说违齐志 姬突逆郑君第004章 武公灭姬胡 文侯杀携王第010章 州吁弑君完 四国两伐郑第038章 高渠弥谋权 姜诸儿夺政第003章 襄公战岐山 文公集周民第018章 郑子都陷忠 鲁羽父弑君第012章 郑燕战制邑 宋兵围长葛第007章 东海起波澜 中原兴刀兵第034章 恶曹郑制霸 蒲骚楚称雄第005章 鄢地手足残 黄泉母子情第041章 楚军战汉淮 齐师侵卫境第045章 乘丘鲁却宋 莘邑楚侵蔡第022章 曲翼续冤仇 齐鲁结姻亲第029章 纪子咨齐鲁 蔡侯谋陈郑第041章 楚军战汉淮 齐师侵卫境第040章 齐公战诸侯 纪女护君国第020章 晋乱兄战弟 宋患臣弑君第057章 曹鲁兴周礼 晋室复生乱第057章 曹鲁兴周礼 晋室复生乱第001章 千金买一笑 烽火戏诸侯第031章 曲翼战火生 汉淮江水寒第041章 楚军战汉淮 齐师侵卫境第044章 乾时落败名 长勺复威望第016章 假命伐喋宋 巧谋御蛮戎第055章 郑勤王失政 陈杀子落恨第012章 郑燕战制邑 宋兵围长葛第045章 乘丘鲁却宋 莘邑楚侵蔡第018章 郑子都陷忠 鲁羽父弑君第055章 郑勤王失政 陈杀子落恨第047章 北杏齐始霸 会柯鲁索遂第037章 宋庄公雪耻 诸侯三伐郑第027章 繻葛起争端 郑伯衅王权第029章 纪子咨齐鲁 蔡侯谋陈郑第050章 鄄地齐语楚 倪邑郑争宋第013章 以利连齐鲁 凭威服陈蔡第028章 楚候谋随境 齐公御北戎第025章 乱世君臣恶 五父弑兄侄第022章 曲翼续冤仇 齐鲁结姻亲第051章 宋矾游齐卫 郑詹说楚戎第051章 宋矾游齐卫 郑詹说楚戎第016章 假命伐喋宋 巧谋御蛮戎第031章 曲翼战火生 汉淮江水寒第018章 郑子都陷忠 鲁羽父弑君第029章 纪子咨齐鲁 蔡侯谋陈郑第023章 秦室入中原 周王谋天下第016章 假命伐喋宋 巧谋御蛮戎第047章 北杏齐始霸 会柯鲁索遂第034章 恶曹郑制霸 蒲骚楚称雄第007章 东海起波澜 中原兴刀兵第019章 庄伯新盟鲁 华父始乱宋第055章 郑勤王失政 陈杀子落恨第007章 东海起波澜 中原兴刀兵第050章 鄄地齐语楚 倪邑郑争宋第002章 四国退犬戎 武公灭郐虢第039章 乱点鸳鸯谱 难续乱世情第011章 卫石腊灭亲 晋庄伯逆君第005章 鄢地手足残 黄泉母子情第026章 师徒祭纪城 郑齐悍九州第059章 西出征有戎 东进伐赢徐第050章 鄄地齐语楚 倪邑郑争宋第025章 乱世君臣恶 五父弑兄侄第052章 齐幽盟天下 王飨宥诸侯第033章 周詹合攻虢 郑卫师向鲁第057章 曹鲁兴周礼 晋室复生乱第036章 姬突闹九洲 屈暇陨罗地第042章 文姜三劝兄 无知祸弑父第008章 鲁莒释前嫌 郑卫复兴兵第015章 齐公平宋卫 郑伯谋陈鲁第036章 姬突闹九洲 屈暇陨罗地第026章 师徒祭纪城 郑齐悍九州第055章 郑勤王失政 陈杀子落恨第011章 卫石腊灭亲 晋庄伯逆君第012章 郑燕战制邑 宋兵围长葛第025章 乱世君臣恶 五父弑兄侄第058章 晋乱弑族亲 鲁水祀天地第052章 齐幽盟天下 王飨宥诸侯第031章 曲翼战火生 汉淮江水寒第008章 鲁莒释前嫌 郑卫复兴兵第054章 五大夫乱周 郑虢力勤王第052章 齐幽盟天下 王飨宥诸侯第059章 西出征有戎 东进伐赢徐第045章 乘丘鲁却宋 莘邑楚侵蔡第043章 齐后争君权 鲁师出中原第023章 秦室入中原 周王谋天下第035章 楚莫熬伐绞 郑公突侵宋第048章 御说违齐志 姬突逆郑君第003章 襄公战岐山 文公集周民第058章 晋乱弑族亲 鲁水祀天地第015章 齐公平宋卫 郑伯谋陈鲁第002章 四国退犬戎 武公灭郐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