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9章 西出征有戎 东进伐赢徐

公元前668年,正月,寒,大雪!开春喻事,以示今年又是多事之秋也!暨雨水时节,公子姬友使陈还鲁,随即开启今岁纷争序幕。

话说公子姬友如陈为何?乃为回聘陈室,继陈鲁之好也,且在陈偶遇曹大夫曹羁,两人一如故,闲叙间知其遁陈避祸原委,乃出言慰道:“大夫考祸福之原,察盛衰之始,防事之未萌,避难于无形,实为上智。祸降于曹,避而不及,非君之过。幸君可以识其兆,继而可以全身而退也!”

大夫曹羁恨言道:“然公子赤窃居曹廷,老傅终是心有不甘也!”

公子姬友旋又复言道:“余以为,廓然怀天下之志,而宜韬之晦,牙坚而先失,舌柔而后存,将柔克刚,以弱胜强,大夫终得复曹之志也!”

大夫曹羁仍旧不忿道:“我曾三谏劝君止兵,盟齐连鲁合力抗戎,奈何君上不为所动,哪怕从我半句之言,亦不致有今日之祸!”

公子姬友续言劝道:“君臣各安其位,上下各守其分。居安思危,临渊止步,大夫业已尽义,余之不闻,罪不在大夫也!”

大夫曹羁继又愧言道:“昔日,吾若坚守陶丘以死明志,或可使君回心转意,进而守成逐敌,今日夷曹尚存亦未可知!”

公子姬友辩言道:“以贤臣而事昏主,危矣。故明主则谏,昏君则去。事不可为而身退,乃为明哲保身之道,大夫之行无过也!”

闻得此言,大夫曹羁谆谆笑道:“公子之才足堪国士,鲁公之幸也!”

公子姬友礼言回道:“小子不才,敢向大夫请教一二!”

大夫曹羁不语,谨待其问。

公子姬友随即问道:“吾兄姬庆与君夫人哀姜瞒君藏私,或将为难鲁室,吾当如何?”

大夫曹羁随之建言道:“人心有所叵测,知人秘者,危矣,故知微者宜善藏之!若无实证,公子谨当暗中观察,不可示之以人!

公子姬友续言问道:“若其疑我,则当如何?”

大夫曹羁继言回道:“似此,则当示之以无,而去其疑,不矜才,不伐功,不忘本,为人以谦,为政以和,兼守其常,公子籍得无咎也!”

公子姬友惶然道:“若因此,吾兄姬庆与君姬同生隙,招致流言蜚语,又当如何?”

大夫曹羁随言诫道:“有隙则明示之,令之流言不得入,适时重用之,令其无能作难矣!”

公子姬友转而问道:“另有一则,若我居之正位,可否诫之吾兄姬庆,令之无能做乱?”

大夫曹羁谏阻道:“夫利器者,人所欲取,故身怀利器者危,朝廷职爵禄位,皆利器也,适取,不可妄取!”

公子姬庆礼言道:“在下明了!眼见乱之将起而无能为,及后亦不知如何面对吾君吾兄矣!”

大夫曹羁笑而慰道:“不折大节,不弃小惠,进退有据,循天理而存人情,执此全身之术,可保公子行走鲁廷游刃有余也!”

公子姬友拱手谦言道:“谢大夫,但真就无法制止谋乱之心耶?”

大夫曹羁乃奉言道:“必欲图之,或可试之以人情感化,施时勿以小惠,当以大德,还劝公子勿得图之眼下,而当放眼远谋也!”

公子姬友顿首道:“只恐事发之日,君上责我知情不报,进而问罪于我!”

大夫曹羁进言慰道:“恃于人者,不如自恃,自恃者寿,自足者福,顺天应人,但求问心无愧,想必鲁君不会怨艾公子也!”

公子姬友叹言道:“但愿我君是为明主,若非吾将唯有一死也!”

大夫曹羁旋即直言道:“若果真如此,吾谨赠君一言,自爱者重,危房不可近,危邦不可入,明珠必待识者,宝剑只酬壮士,公子当另择明君事之!”

公子姬友拱手致谢,进而问道:“敢问大夫今后有何打算?”

大夫曹羁籍言回道:“光复曹室,义不容辞,吾将前往请见陈公陈杵臼,请出兵伐戎,驱逐伪君曹!”

公子姬友随之诚言道:“也好!曹鲁世家,在下还朝亦将劝说吾君出兵伐戎,以助大夫一臂之力!”

待之音落,两人随之躬身互敬,更约定曹室光复之日,陶丘城头煮酒论天下!

别后,公子姬友自回鲁地,大夫曹羁则直入侯府请见陈公陈杵臼。

及闻曹臣来访,陈公陈杵臼本欲置身事外,不与待见,为之侍臣谏告,曹鲁交好,不见适反,方才违心下令召见。

入而见礼,陈公陈杵臼谓其直言问道:“曹卿来陈,所为何事也?”

急而发问,是为祛事之意,若是直言借兵,其定不允,大夫曹羁由是婉转道:“人言陈公睿智,外臣有一事不明,敢请赐教!”

转而言他,必有所谋,然又不好驳其面,陈公陈杵臼只好应言道:“不知何事困扰曹卿,试与夫子讨论一番!”

大夫曹羁接言叙道:“兵非道德仁义者,虽伯有天下,而君子不取也!曹军姬夷持贤恃德,奈何有戎氏籍与贼子姬赤举兵犯曹耶?”

陈公陈杵臼济言慰道:“凡兴兵征伐,皆为不得已也。国乱招兵,民暴亦招兵,非由人力可控也!”

大夫曹羁闻言辩道:“适闻陈公所言,外臣不敢苟同,兵由人起,人亦可控兵,其可以兵乱我,我亦可以兵平乱!”

陈公陈杵臼无意与其辩驳,遂随言道:“寡人认识浅薄,卿言可行,便就依言而行!”

大夫曹羁旋即直言道:“祈请陈公出师助我!”

陈公陈杵臼当即执言推脱道:“兵者,原乱之兴也,岂可轻易使得!”

早以料其不会轻易出兵相助,大夫曹羁由是续言道:“炎帝为火灾,故黄帝擒之。共工为水害,故颛顼诛之。夫兵者,是为禁暴除乱也!君若不为,是为失德,失德者,籍将断交错盟!外臣斗胆直言,陈公当知曹鲁之好也,今日瞥曹不顾,他日失鲁祛齐,陈室孤立无援,试问公将如何应对这乱世纷争!”

闻言将失齐鲁之盟,陈公陈杵臼乃为其谋道:“兵者,凶也,不宜轻兴!或可教之以道,导之以德,若其不听,则临之以威武。临之威武还不从,则制之以兵革,其时请师寡人,寡人决不推脱!”

大夫曹羁更言谏道:“杀无罪之民,而养无义之君,害莫大焉;殚天下之财,而澹一人之欲,祸莫深焉。此谓陈公所愿耶?有如夏桀、殷纣者,害民之始而立被其患,不至于酷刑苛政现世;行一不义而身死国亡,不至于侵夺为暴!有小过而莫之讨也,故至于攘天下,害百姓,肆一人之邪,而长海内之祸,此大伦之所不取也!今乘万民之力,而反为残贼,是为虎傅翼,易为弗除!所为请君出师伐戎,以禁暴讨乱也!”

陈公陈杵臼患道:“曹与有戎会师一处,二者狼狈为奸,陈将独力抗争二师,恐不能胜也!”

大夫曹羁嗤言道:“自古明君贤将,谋之于未战之先者,岂专谋敌求胜哉?亦冀保民而康国耳!”

陈公陈杵臼不忿道:“曹卿何意?”

大夫曹羁释道:“公今举义兵伐戎复曹,陈德传扬四海,必得诸侯相济,何言谓陈一家抗戎耶?济陈君仁德之名,必使诸侯争相与陈成盟,而公仰诸侯之力御楚抗夷,可保社稷无忧矣!”

陈公陈杵臼反问道:“如是说,寡人非出兵不可也?”

大夫曹羁复言道:“知害之害者,知利之利。知危之危者,知安之安。知亡之亡者,知存之存!”

陈公陈杵臼随即应言道:“也罢!寡人便借汝两万精兵,事成之日亟当尽数返还,着上卿陈柯参军,随军出征!”

大夫曹羁大喜,当即叩首拜谢,进而领受兵符入营点兵,数日后,踏复曹征程。

再说公子姬友,还都曲阜,随即执书面君,表述使陈概况,简言道:“陈鲁继成盟好,更许下连杞盟鲁,缔成姻亲之好,不日聘使将至!”

鲁公姬同悦言道:“如此甚好,记大功,汝有何求?”

公子姬友进而直言道:“不敢祈君赐赏,但闻戎覆曹室,祸及中原,危鲁社稷,臣请以伐戎!”

鲁公姬同当即回道:“水患未除,不宜出兵!”

公子姬友随言谏道:“君子谋国,小人谋身。谋国者,先忧天下;谋己者,先利自身。盖智者所图者远,所谋者深。惟其深远,方能顺天应人!君上智德之主,不言自喻,当无需臣弟赘言也!”

鲁公姬同自惭道:“鲁曹交好,今其逢乱,寡人着实不可袖手旁观,今便出师三万,陈兵曹地边,望其知难而退也!”

公子姬友闻言不愠道:“圣王之举事,考之于蓍龟,不如谛之于谋虑;炫之以武,不如伐之以义,请君伐戎!”

鲁公姬同亦不悦道:“执意伐戎,何以知胜负?”

公子姬友回道:“察而后谋,谋而后动,深思远虑,计无不中。故为其诤,不如为其谋;为其死,不如助其生。羽翼既丰,何虑不翱翔千里!”

鲁公姬同执拗不过,遂应言道:“即如是,寡人便授汝三万大军伐戎,如若不得胜,便不要回见寡人矣!”

公子姬友躬身拜谢,随即出而点兵出征。

时隔半月,陈鲁两军会师陶丘城郊,曹公姬赤随即斥命全军上城驻守。

安营扎寨毕,公子姬友即亦与大夫曹羁聚帐篷商讨破敌之策,言道:“陈鲁联军共计五万余,曹军三万稍显势弱,然其纠集有戎氏两万精兵,拥军亦达五万之多,两军势均力敌,力战恐难取胜,大夫可有破敌之策也!”

大夫曹羁颔首回日:“其今据城而守,尽得地利之便,我若力战强取陶丘,则非难胜矣,籍为不得胜也!”

公子姬友急而问道:“如之奈何?”

大夫曹羁随之续言道:“据探报,曹戎大军分两部驻守陶丘,曹子姬赤自领曹军三万紧守北门;戎君风熹则领戎军两万紧守南门;若见东门遇险,则两军合而御之,西门留作退路!如此布阵,即可降低兵力分散之害,又可兼顾四方无懈可击,进可攻,退可守,可见曹子姬赤深通兵法也!”

公子姬同随即接言道:“可施偷袭、围困之法否?”

大夫曹羁罔言续语道:“陶丘百年老城,城高池坚易守难攻,守城器械一应俱全,人难近也!且经先君数代经营,城中粮草辎重积余颇丰,多不敢说,撑持月余不在话下,而我军仅有十日之粮,是以困城之法亦不可行!”

公子姬友忧道:“如此说来,我等唯余退兵耶?”

大夫曹羁起首谏言道:“公子莫急,待我详尽道来!我等是为复曹取义而来,势在必战,岂有退兵之理?吾言曹军难取,然非不可取!”

公子姬友礼请道:“大夫教我!”

大夫曹羁随即献言道:“曹军据城而守,尽得地利之便,且兵力与我相当,围攻之法固然不可行!然其兵分两部,紧守南北两门,若可使之一部兵力,袭扰东西两门,人不需多,五千足矣,切断南北两门联系,令其不得相互驰援,我再集中优势兵力,择一门而入,则胜负之数见半也!”

公子姬友见言问道:“大夫意欲攻取哪门?”

大夫曹羁叉腰续言道:“北门曹子姬赤为护君权大位,必生死战之心,不可取!攻东西两门,南北两门可联手而御,更为难下,亦不可取!而南门戎君风熹,身在曹营心在戎,兵力相对较弱,士气军心皆不如我,且城门年久失修,极易攻破!若我军从南门入,则胜算可见十分之数也!南门即破,北门曹军定当惧而溃散,陶丘即归我矣!”

闻罢其言公子姬友大喜道:“大夫高谋,吾自愧不如,即按大夫之言行事!”

大夫曹羁谦辞道:“皆为联军考虑,不分彼此!”言讫,即与公子姬友并肩出帐,进而调拨兵马,整军备战。

次日辰起,陈鲁联军拔营出征,一个时辰后,行抵陶丘城下,城上曹戎大军业已进驻防守区域,两军剑拔弩张,大战一触即发。

陈鲁联军随即摆开阵势,但闻一声号角长鸣,继之战鼓阵阵令旗飞舞,联军将士受命而动,两营轻骑先出,各两千人马,一营往东集结于东门外,一营往西集结于西门外;六千铁甲步卒随后而出,往北拢聚北门外;余部四万人马尽数围堵于南门外,较之南门守军有戎氏,兵力上占据绝对优势。

待得兵力分配布置妥当,联军号歇鼓停,城前回归宁静,适可闻得士卒喘息之声。过之刻余,号角复鸣,战鼓隆隆催兵而起,南门处陈鲁联军率先向城头发起进攻。

戎君风熹不敢大意,随即令师展开迎战,然耐不住陈鲁联军势大,初战便落入下风,更兼城门年久失修,一阵下来即为联军攻破,戎君风熹只得分兵封堵城门,两军士卒不约而同涌向城门处,于城前狭窄地带展开激战,戎军堪堪陷入险境。

见之此景,曹君姬赤心急如焚,亟欲使军驰援南门,然则联军其余三营人马,不断袭扰东、西、北三门,或依序而出轮攻各门,或约而同出齐攻各门,甚或聚兵一处猛攻一门,藉是哪处兵弱便攻哪处,令之曹君姬赤疲于应付,为战三门而分身乏术,更无说是分兵驰援。

便是如此,戎军以寡敌众,坚守一昼夜,损失近万人马,至次日辰时仍未见曹军来援,戎君风熹自顾叹道:“世风日下,友者见危不扶,自私如此,不交也罢!曹非我邑,失守与我无关,我军坚守至今,业已仁至义尽矣,余谨曹军好自为之,吾自去了!”言讫,遂着戎军脱离战斗,偷出西门退往戎地。

戎军溃败,南门失守,联军大举攻入城中,北门曹军见之此景,瞬间斗志战意全无,曹君姬赤亦知陶丘陷落回天乏力,若是由此予以顽抗,联军业可里应外合,曹军唯有有死路一条。权衡轻重过后,曹君姬赤果断下令,着全军撤下城防,突出北门,亦王戎地方向退。

初得陶丘,亟欲整顿城防,进而巡防除乱,安抚民心,以及维护治安,是以并未使军追击,曹戎溃军得以全师退入戎境。

是夜,公子姬友与之大夫曹羁共聚一堂,商议善后事宜,不待公子姬友开口,大夫曹羁当先唤过戟士命到:“传命守城大营,增派甲士巡查,全军寝不卸甲,加强戒备,以防曹军回转!”

待其音落,戟士受命退下传令,公子姬友则上前礼敬道:“大夫如此谨慎,我军之幸也!”

大夫曹羁回礼谦言道:“今日城战,死伤无数将士,陶丘取之不易也,曹子姬赤深谙兵法,难保其不会趁夜复回,有备无患也!”

公子姬友赞日:“大夫考虑周全,及后我等该当何为,不知大夫有做考虑否?”

大夫曹羁垂首思道:“察人性,顺人情,然后可趁,其必有谐!”

公子姬友不解道:“在下愚钝,敢请大夫明言!”

大夫曹羁随之言道:“曹戎大军虽败,然其元气未伤,倾举国之兵而伐之,不如令其自伐!今日虽克曹邑,然则曹室后继无人,吾之愧也!闻言赤子姬班大有忠曹反戎之心,我愿付之己命感化之,令其起义举事,继而还曹嗣位主政,曹室社稷得以为继,我亦可死而瞑目矣!”

公子姬友随即不依道:“所谋在势,今观敌我之势,我强而敌弱也!不若倾力伐之,必可取胜,进而迎立姬班,亦可达成所愿,大夫何苦请死耶?”

大夫曹羁肃颜回道:“勇者搏之,不如智者谋之!以力取之,不如以计图之 !攻而伐之,不如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不战而屈人之兵!战则必伤,曹子姬赤麾下三万曹军,乃曹室立根之本,若得其子姬班全师还曹,功莫大焉!”

公子姬友仍是不依道:“理是如此,若需以大夫性命换之,在下万不答应!”

谓其情真意切,大夫曹羁只得轻笑道:“如是说说而已,不一定非得舍我性命,若是曹子姬赤良心发现倒戈降我,则不皆大欢喜耶?来日起兵,先入戎地再说!”

闻其此言,公子姬赤方才松口道:“如此甚好,若其不降,我便打到他降,来日还要远行,大夫早些歇息!”

大夫曹羁笑而礼送之,不复语言。

时至次日,公子姬友并大夫曹羁领军出师,藉于前车之鉴,将之陈军留守陶丘,两人惟领鲁师三万起征,望北奔赴戎地而去。

不数日,鲁军侵入戎境,鉴于前次守城失利,是以不待鲁军围城,戎君风熹帅师出而相抗,两军会于疆界处,因之势均力敌,两军皆无必胜之念,是以亦未着急发起进攻,各自落营休整,以待时变。

大夫曹羁一夜未眠,及至次日寅时三军未起,独引两骑护卫,前往戎军大营探访。

行抵戎军辕门前,大夫曹羁谓内唱言名号,但闻营中一阵骚动,不过多时,即见营门处冲出一队戎军轻骑,将之大夫曹羁三人团团围住,另有一队人马封堵营门,严加看守。

又过得刻余,查知大夫曹羁身后并无伏兵,戎军风熹并曹君姬赤方才于人后转出立于营门前,曹君姬赤按剑先言道:“汝今寻衅我营,莫不寻死耶?”

大夫曹羁不屑蔑言道:“我仅忠诚为曹,死而无怨也!不似尔等,祸乱朝纲,殃及百姓,更使得曹室子民自相残杀!”

曹君姬赤大笑讥道:“曹室罹难之际,汝却弃君而遁,竟敢言忠诚为曹,实乃大言不惭!”

大夫曹羁轻笑道:“昔日形势所逼,不得已而为之,某亦知罪责难逃,为赎昔日罪过,今日特来阻我曹军同室操戈,护我曹室根基,但得事成,死亦在所不惜!”

曹君姬赤复讽道:“围城之时,怎未见汝念及同袍之情?今日来此颂仁唱德,汝不觉难为情乎?”

大夫曹羁厉颜辩道:“前者贼窃君位,吾自当死战,而今曹室光复,吾谨期许社稷存续,三万曹军精壮,乃是护国基石,吾自当保全,存曹之心未变也!”

闻其此言,曹君姬赤当即变脸恶言道:“巧舌如簧,我今为君,三万曹军惟我号令是从,汝今到此除却死路一条,别无所得!”

大夫曹羁朗朗大笑道:“惧死吾亦不来矣,但得全曹将士悔还,吾死得其所!”

其子姬班一旁闻其一番肺腑之言,于心对其大为赞许。随后闻曹君姬赤一声令下,曹军轻骑缓步围将上前,逼近大夫曹羁三人。

但见大夫曹羁面无半点惧色,进而束手就擒。

时至卯时,鲁营三军起而点名,适察大夫曹羁离营去了,公子姬友当即下令全军开,奔赴戎军大营而去。

临营摆开阵势,公子姬友直面戎营扬言道:“速还大夫曹羁,如若不然,我必踏平汝营,戮尽人畜!”

曹君姬赤即于箭楼谓下怒道:“围我陶丘,毁我宗庙,我未前往寻汝,汝竟直来送死!也罢,省得寡人劳师远征,今就成汝也!”言讫,即将大夫曹羁押上箭楼观战。

随之曹君姬赤大手一挥,令旗翻转,戎营辕门大开,戎曹甲士即如水泄一般冲出。

公子姬友只得迫而迎战,挥剑令道:“杀!”令出兵进,三军呈勇突进,与敌激烈厮杀。

如是两军争战整日,数千粮食陨命疆场,眼见时将入夜,遂各自退兵休整,以期次日再战。

曹鲁本是同盟友邻,而见白日两军厮杀惨烈,两军无辜死伤千余将士,赤子姬班痛心不已,遂悄入大狱访见大夫曹羁。

待至见到大夫曹羁,赤子姬班愁容满面,一时又不知如何开口。

大夫曹羁见颜回意,先言问道:“曹军死伤多少?”

赤子姬班直言相告道:“千余!”

大夫曹羁又问道:“鲁军死伤多少?”

赤子姬班叹道:“亦千余!”

大夫曹羁沉声责道:“痛否?”

赤子姬班不语。

大夫曹羁随即平复语气,轻言道:“原本兄弟之邦,亦复世子问政中原之柄,而今手足相残,徒损根基,我等之罪也!”

闻其此语,赤子姬班愧而怒道:“父君掌权,我又能如何?”

不待音落,大夫曹羁振声道:“毒侵肱骨,危及性命,壮士应有断臂之勇!曹子姬赤误国害民,臣祈世子举义替之,曹于危难之际!”

闻得此言,赤子姬班大骂一声:“匹夫!”言讫,再无他话,进而转身疾步离去。

大夫曹羁跪而于后叩言道:“祈请世子三思!”

诚复如是,天命难违,奈何赤子姬班头亦不回。

及至次日,两军复起,对垒于营前,曹君姬赤阵前励军道:“今日一战,务必全歼鲁军,破敌擒匪首者,赏千金,进爵拜相!”

公子“休要狂言,还纵大夫曹羁,吾可绕汝一命!”

曹君姬赤冷笑道:“汝若不言,我倒忘了,军中正却祭旗之物,正好斩之曹羁祭旗,以励三军!”

闻得将令,一纵甲士让出阵门,刀斧手随即将之大夫曹羁牵至阵前。

鲁军见此哗然,曹君姬赤乃脆声令道:“斩!”

闻得将令,刀斧手手起刀落,大夫曹羁旋即倒于血泊中,一代明士就此陨落。

公子姬友见状怒不可揭,有是大喝一声,仗剑打头而出,领军攻上。

曹君姬赤嘴角漏出一抹诘笑,随即令旗一占,挥军迎上。

激战之时,有甲士进而禀报,获知大夫曹羁死讯,赤子姬班幡然醒悟,泪噙双目,噬齿道:“父陷忠良,无可救也!凡有怜曹之心者,随我起事反戎!”言讫,挑帘而出。

不多时,帐下聚集得三千忠实甲士,赤子姬班领得奔出营门。

但见姬班引军杀出,曹君姬赤谓是援兵,丝毫不以为意,全副身心关注于鲁军,未料姬班却是直向己处杀来,待至眼前时已然晚矣!

一柄长剑横于胸前,曹君姬赤怒道:“孽子,汝欲反耶?”

赤子姬班淡言道:“失仁害贤,误国害民,汝不配为君,吾为曹计,不为反也!”言讫,下井鸣金退兵,更将其交由甲士看押。

曹军闻声而退,而见之曹军后阵乱起,知有事故,公子姬赤遂亦下令鸣金退兵,是以两军复归原位,列起阵势针锋相对。

来至阵前,赤子姬班厉目谓众令道:“众将士听令,姬赤为君不仁,残害忠良,作乱天下,吾已将其拿下,鲁乃兄弟之邦,不可自相残杀,着即倒戈向鲁,联军抗戎!”

遇此突变,曹军一时群龙无首,只得遵命。

曹君姬赤转而怒视道:“汝欲为君,先当杀我!”

赤子姬班还首接言道:“虎辣不食子,蛇毒不噬父,谁言我欲为君耶?吾非弑父之人,但为曹室社稷故,及今而始,君任汝职,证由我出!”言讫,往前行出阵去。

赤子姬班独自行抵鲁军阵前,请罪道:“姬赤乱曹,罹难诸侯,吾今业已釐定,还请公子谨念曹鲁旧日之好,与曹停战言和!”

闻言,公子姬友叹道:“也罢,曹乱至今,死伤无数,该当停矣,此亦为大夫曹羁之志也!”言讫,下令收敛大夫曹羁遗体。

赤子姬班随即复归本阵,不多时引得曹军与之鲁军并列一处。戎君风熹见之此景,业知大势已去,旋即领军仓惶撤退。

而得平定曹室内乱,曹鲁二军亦无追击之意,亦即领军退去。

还至陶丘,稍事休整,公子姬友见事告成,领军自回鲁地去矣,赤子姬班则纵陈军还陈,纳礼告谢继成盟好。

及后岁月,曹君姬赤任职君位,公子姬班则替父主持政务,及至六年后,曹君姬赤郁郁而终,其子姬班得以名正言顺嗣位为君。

曹室内乱堪平,本以为天下或可安宁一时,不料东南徐室僭越称王,继又掀起波澜,引得九州诸侯口诛笔伐,熙熙攘攘,跃跃欲试。

话说夏禹时,伯益因辅佐治水有功,其子若木被封于徐,爵王建徐室。其后,历夏、商、周三代,徐室皆为诸侯之一。及从周公旦始,周成王、周康王与徐争战频繁。武庚之乱时,徐驹王抵制周公旦东征攻周至河,及周公旦逝,鲁侯伯禽又复战与徐,《尚书·费誓》载:“鲁侯伯禽宅曲阜,徐、夷并兴,东郊不开!”至周穆王时,徐偃王嬴诞施行仁政,结好诸侯,颇得百姓拥护,朝贡者三十有六,因是举兵攻周镐京,然为周穆王所败,被迫隐遁于山野间。周穆王遂封其子赢义楚为徐君,降爵为子。此后,徐室一直韬光养晦,后世子孙无不以复驹偃盛世为己任。时至今日,徐室国力渐盛,更见齐鲁弃怨结交,两强缔立南北,徐室夹在当间如履薄冰,徐君赢衡遂决意放手一搏,乃檄告诸侯,承爵为王,自理天下,意复先祖之志,与周一争,称霸四海!

虽说当时周室孱弱,诸侯各自为政,然周天子仍是为天下共主,徐君赢衡衅周称王之举,无异于逆天叛国,自然遭至诸侯声讨抵制。

鲁、宋、齐、徐四邦之地连成一体,徐今僭越称王,直是未将三邦放在眼里,大损其信誉威望,天下诸侯亦都穷目视之,如若不加以制止,则将引得万民垢言,甚或遭至诸侯侵伐,其属邑多数亦将臣徐,助徐成就王霸大业,天下亦就属徐矣!猛虎伺测,此是为鲁、宋、齐三邦君侯所不愿见也,自无兴徐陷己之理,更难容忍二王现世,是以约而邀徐彭城会商,规谏徐君弃绝逆周称王。

秋七月,上旬日,四君相聚无彭城。继入府衙大堂,徐君赢衡倚己为主,独坐堂右,鲁、宋、齐三君为自恃为宾,并坐堂左。

请茶一盏,众皆饮毕,徐君赢衡礼言谓众道:“四邻熊主,齐访徐地,自驹王后百数年来,未有如此盛事矣,寡人甚悦!”说罢,即朝诸君抱拳施以一礼,末了续言道:“不知诸君今日到此,有何见教!”

齐公姜小白当先发难,责备道:“未得天子敕封,汝今自尊为王,不觉有违礼乎!”

徐君赢衡收敛笑颜,正色道:“自徐初立,即为王爵,历经夏商两朝未改,而至西周穆王,徐战败降爵为子,而今周室东迁,早已不复当年仁德,以致诸侯始大,政由方伯,直是威严尽失,有辱王讳,寡人汗颜也,遂复嗣先君封爵,期求振兴王威,何谓寡人自尊为王耶?”

鲁公姬同继又训道:“两王并世,成何体统!”

徐君赢衡侧目辩道:“九州四海,天下之大,称王者何止徐周也!蛮王、狄王、戎王、夷王,诸君可得清算乎?”

宋公御说接言质问道:“徐君自比番邦,与周分庭抗礼,便不惧诸侯共讨之?”

徐君赢衡指点诸公,不屑道:“鲁、宋、齐,哪一个诚挚敬周?无不心起霸临诸侯之念,继而领政中原,与我称王自立何异之有?”

闻其此言,齐公姜小白拍案怒道:“放肆!”鲁宋二君亦各举臂指骂徐君无礼。

徐君赢衡旋即拂袖端坐,回言道:“诸君非为示好而来,寡人亦不妨直言,称王之心,矢志不改!”

鲁公姬同怒而指道:“你……”

徐君赢衡垂首打断道:“寡人弱冠嗣位,励精图治二十余载,只为有朝一日复徐盛世,若得今日达成所愿,死亦无悔!”

宋公御说劝道:“君欲图强,只需施惠政,行仁义,尊王攘夷,自可问鼎一方!而今倒施逆行,与天相争,岂能成事也!”

徐君赢衡见言复语道:“百余年来,徐室不涉中原纷争,即如君言,施惠政,行仁义,尊王攘夷,然诸侯附效响应否?未有!天下纷争愈演愈烈,徐室至今仍禄子爵,但见追名逐利者愈加强盛,勤于王事者则多为列强吞并,寡人若是再无争世之心,只怕再过数载,徐室亦或不存矣!”

鲁公姬同忿言道:“诡辩!君若洁身自好,天下自会敬重,诸侯盟之不及,何敢想欺耶?汝今逆周称王,直为自取灭亡之道,若是执迷不悟,徐之亡期不远矣!徐公当真欲呈一己之私欲,而罔顾社稷之安危耶?”

徐君赢衡回首嗤言道:“寡人罔顾社稷?寡人若不争世问强,则是亡徐之道也!鲁吞缯、极、项,齐并谭、鄣、遂,宋灭葛、宿、萝,诸公累世如此,还告寡人莫要作乱,直如贼喊捉贼也!乱世当道,弱肉强食,寡人若是再不奋起抗争,徐亦将成诸公砧上肉也!”

齐公姜小白沉声言道:“如是而言,徐君业已铁定心思,欲与天下一争耶?”

徐君赢衡铮铮豪言道:“非我欲争,乃诸公所迫耳!寡人若是侍城守国,亦可福华一生,然我见不得诸公欺弱行止,乃为弱者抱不平也!孤今称王,即是为弱者开道,便是要联合一众弱邦,对抗这不公世道!”

闻得此言,齐公姜小白起而怒道:“冥顽不明,终将自食恶果,待与天下一战也!”说罢,拂袖而去。

鲁公姬同亦随之起身,叹言道:“汝今咎由自取,怪不得寡人也!”说罢,亦转身行出。

宋公御说则是一声叹息,别无话说,起身跟出。

徐君赢衡于后誓言道:“天下为公,寡人无悔!”

谓其此语,三人置若罔闻,出而缔盟,约期举兵伐徐,欲知后情如何,且看下章分解。

第010章 州吁弑君完 四国两伐郑第028章 楚候谋随境 齐公御北戎第021章 宋谦和四方 鲁怒逆九周第006章 盟宋鲁交戎 讨滑郑伐卫第016章 假命伐喋宋 巧谋御蛮戎第033章 周詹合攻虢 郑卫师向鲁第011章 卫石腊灭亲 晋庄伯逆君第044章 乾时落败名 长勺复威望第011章 卫石腊灭亲 晋庄伯逆君第046章 戬地君戏臣 蒙泽臣弑君第048章 御说违齐志 姬突逆郑君第030章 郑室伐盟向 曲沃囚晋侯第012章 郑燕战制邑 宋兵围长葛第024章 攘外征匪戎 安内战逆芮第010章 州吁弑君完 四国两伐郑第027章 繻葛起争端 郑伯衅王权第041章 楚军战汉淮 齐师侵卫境第033章 周詹合攻虢 郑卫师向鲁第034章 恶曹郑制霸 蒲骚楚称雄第041章 楚军战汉淮 齐师侵卫境第014章 连齐鲁伐邾 和宋郑盟陈第021章 宋谦和四方 鲁怒逆九周第042章 文姜三劝兄 无知祸弑父第054章 五大夫乱周 郑虢力勤王第026章 师徒祭纪城 郑齐悍九州第012章 郑燕战制邑 宋兵围长葛第012章 郑燕战制邑 宋兵围长葛第009章 周郑互交质 宋卫陷内患第016章 假命伐喋宋 巧谋御蛮戎第017章 宋军御三师 郑师战九州第002章 四国退犬戎 武公灭郐虢第010章 州吁弑君完 四国两伐郑第054章 五大夫乱周 郑虢力勤王第047章 北杏齐始霸 会柯鲁索遂第035章 楚莫熬伐绞 郑公突侵宋第037章 宋庄公雪耻 诸侯三伐郑第039章 乱点鸳鸯谱 难续乱世情第057章 曹鲁兴周礼 晋室复生乱第059章 西出征有戎 东进伐赢徐第058章 晋乱弑族亲 鲁水祀天地第002章 四国退犬戎 武公灭郐虢第057章 曹鲁兴周礼 晋室复生乱第005章 鄢地手足残 黄泉母子情第024章 攘外征匪戎 安内战逆芮第039章 乱点鸳鸯谱 难续乱世情第017章 宋军御三师 郑师战九州第055章 郑勤王失政 陈杀子落恨第013章 以利连齐鲁 凭威服陈蔡第040章 齐公战诸侯 纪女护君国第023章 秦室入中原 周王谋天下第053章 楚熊赀征巴 齐小白伐鲁第023章 秦室入中原 周王谋天下第024章 攘外征匪戎 安内战逆芮第028章 楚候谋随境 齐公御北戎第011章 卫石腊灭亲 晋庄伯逆君第030章 郑室伐盟向 曲沃囚晋侯第044章 乾时落败名 长勺复威望第057章 曹鲁兴周礼 晋室复生乱第018章 郑子都陷忠 鲁羽父弑君第033章 周詹合攻虢 郑卫师向鲁第020章 晋乱兄战弟 宋患臣弑君第012章 郑燕战制邑 宋兵围长葛第007章 东海起波澜 中原兴刀兵第043章 齐后争君权 鲁师出中原第032章 楚巴征邓境 诸侯讨曲沃第040章 齐公战诸侯 纪女护君国第021章 宋谦和四方 鲁怒逆九周第055章 郑勤王失政 陈杀子落恨第038章 高渠弥谋权 姜诸儿夺政第059章 西出征有戎 东进伐赢徐第039章 乱点鸳鸯谱 难续乱世情第003章 襄公战岐山 文公集周民第009章 周郑互交质 宋卫陷内患第014章 连齐鲁伐邾 和宋郑盟陈第027章 繻葛起争端 郑伯衅王权第028章 楚候谋随境 齐公御北戎第008章 鲁莒释前嫌 郑卫复兴兵第007章 东海起波澜 中原兴刀兵第004章 武公灭姬胡 文侯杀携王第030章 郑室伐盟向 曲沃囚晋侯第049章 楚熊赀仇邻 齐小白亲盟第015章 齐公平宋卫 郑伯谋陈鲁第044章 乾时落败名 长勺复威望第059章 西出征有戎 东进伐赢徐第041章 楚军战汉淮 齐师侵卫境第032章 楚巴征邓境 诸侯讨曲沃第021章 宋谦和四方 鲁怒逆九周第036章 姬突闹九洲 屈暇陨罗地第018章 郑子都陷忠 鲁羽父弑君第016章 假命伐喋宋 巧谋御蛮戎第041章 楚军战汉淮 齐师侵卫境第048章 御说违齐志 姬突逆郑君第023章 秦室入中原 周王谋天下第007章 东海起波澜 中原兴刀兵
第010章 州吁弑君完 四国两伐郑第028章 楚候谋随境 齐公御北戎第021章 宋谦和四方 鲁怒逆九周第006章 盟宋鲁交戎 讨滑郑伐卫第016章 假命伐喋宋 巧谋御蛮戎第033章 周詹合攻虢 郑卫师向鲁第011章 卫石腊灭亲 晋庄伯逆君第044章 乾时落败名 长勺复威望第011章 卫石腊灭亲 晋庄伯逆君第046章 戬地君戏臣 蒙泽臣弑君第048章 御说违齐志 姬突逆郑君第030章 郑室伐盟向 曲沃囚晋侯第012章 郑燕战制邑 宋兵围长葛第024章 攘外征匪戎 安内战逆芮第010章 州吁弑君完 四国两伐郑第027章 繻葛起争端 郑伯衅王权第041章 楚军战汉淮 齐师侵卫境第033章 周詹合攻虢 郑卫师向鲁第034章 恶曹郑制霸 蒲骚楚称雄第041章 楚军战汉淮 齐师侵卫境第014章 连齐鲁伐邾 和宋郑盟陈第021章 宋谦和四方 鲁怒逆九周第042章 文姜三劝兄 无知祸弑父第054章 五大夫乱周 郑虢力勤王第026章 师徒祭纪城 郑齐悍九州第012章 郑燕战制邑 宋兵围长葛第012章 郑燕战制邑 宋兵围长葛第009章 周郑互交质 宋卫陷内患第016章 假命伐喋宋 巧谋御蛮戎第017章 宋军御三师 郑师战九州第002章 四国退犬戎 武公灭郐虢第010章 州吁弑君完 四国两伐郑第054章 五大夫乱周 郑虢力勤王第047章 北杏齐始霸 会柯鲁索遂第035章 楚莫熬伐绞 郑公突侵宋第037章 宋庄公雪耻 诸侯三伐郑第039章 乱点鸳鸯谱 难续乱世情第057章 曹鲁兴周礼 晋室复生乱第059章 西出征有戎 东进伐赢徐第058章 晋乱弑族亲 鲁水祀天地第002章 四国退犬戎 武公灭郐虢第057章 曹鲁兴周礼 晋室复生乱第005章 鄢地手足残 黄泉母子情第024章 攘外征匪戎 安内战逆芮第039章 乱点鸳鸯谱 难续乱世情第017章 宋军御三师 郑师战九州第055章 郑勤王失政 陈杀子落恨第013章 以利连齐鲁 凭威服陈蔡第040章 齐公战诸侯 纪女护君国第023章 秦室入中原 周王谋天下第053章 楚熊赀征巴 齐小白伐鲁第023章 秦室入中原 周王谋天下第024章 攘外征匪戎 安内战逆芮第028章 楚候谋随境 齐公御北戎第011章 卫石腊灭亲 晋庄伯逆君第030章 郑室伐盟向 曲沃囚晋侯第044章 乾时落败名 长勺复威望第057章 曹鲁兴周礼 晋室复生乱第018章 郑子都陷忠 鲁羽父弑君第033章 周詹合攻虢 郑卫师向鲁第020章 晋乱兄战弟 宋患臣弑君第012章 郑燕战制邑 宋兵围长葛第007章 东海起波澜 中原兴刀兵第043章 齐后争君权 鲁师出中原第032章 楚巴征邓境 诸侯讨曲沃第040章 齐公战诸侯 纪女护君国第021章 宋谦和四方 鲁怒逆九周第055章 郑勤王失政 陈杀子落恨第038章 高渠弥谋权 姜诸儿夺政第059章 西出征有戎 东进伐赢徐第039章 乱点鸳鸯谱 难续乱世情第003章 襄公战岐山 文公集周民第009章 周郑互交质 宋卫陷内患第014章 连齐鲁伐邾 和宋郑盟陈第027章 繻葛起争端 郑伯衅王权第028章 楚候谋随境 齐公御北戎第008章 鲁莒释前嫌 郑卫复兴兵第007章 东海起波澜 中原兴刀兵第004章 武公灭姬胡 文侯杀携王第030章 郑室伐盟向 曲沃囚晋侯第049章 楚熊赀仇邻 齐小白亲盟第015章 齐公平宋卫 郑伯谋陈鲁第044章 乾时落败名 长勺复威望第059章 西出征有戎 东进伐赢徐第041章 楚军战汉淮 齐师侵卫境第032章 楚巴征邓境 诸侯讨曲沃第021章 宋谦和四方 鲁怒逆九周第036章 姬突闹九洲 屈暇陨罗地第018章 郑子都陷忠 鲁羽父弑君第016章 假命伐喋宋 巧谋御蛮戎第041章 楚军战汉淮 齐师侵卫境第048章 御说违齐志 姬突逆郑君第023章 秦室入中原 周王谋天下第007章 东海起波澜 中原兴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