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8章 鲁莒释前嫌 郑卫复兴兵

书接上文,无骇巧施离间计,笼络戎兵轻下极城,乘得胜之师扫清残余极兵,将极候极生尸首悬挂城头以儆效尤。

戎主葛里疾开城迎进无骇大军,是夜城内大摆宴席,犒赏三军。

席间无骇及葛里疾举杯推盏大笑连连。

饮至半酣,葛里疾说道:“司空大人赠咱家千镒黄金,咱家亦不能无所表示,漠北别无长物,唯有皮草马匹,咱家精选上等皮草百张,良驹百匹回赠,司空大人万勿推辞,望大人回师之时于鲁公面前多多美言,咱家领漠北牧民真心求盟!”

无骇举杯回道:“此事老夫自当尽心,戎主放心便是,宴前老夫已飞鸽传书曲阜,此战得胜,戎主功不可没,吾主定会应盟,来日戎主了随老夫一同回师!”

葛里疾大笑接道:“有劳司空大人,如此甚好!”说罢,推樽上前。

两杯相碰各自饮下,宴至半夜方散。

次日两军整点兵**旋回师,无骇令费芩父暂代极城令镇守极城。

行得三日,无骇大军抵达唐城,接鲁公回书,书中大势表彰无骇灭极之功,更兼戎主葛里疾反极助鲁,亦是大功一件,准其求盟,令无骇于唐城主持盟典事宜,邀领邦诸侯及属地候主一同观礼,其时鲁公亲临唐城会盟。

君命不敢违,当日便下邀请函发往各诸侯,随后安下营寨,亲自督建祭坛。

时至秋后八月,祭坛始成,高九丈,共有阶梯九百九十九级,坛上摆就神位一坐,上书:祭天祈地 盟约长存。

三牲五谷整齐摆于案面,精致黄铜香炉居中放置。

各诸侯亦纷纷抵达,先后有宋、陈、曹、徐、纪等十余位诸侯公卿前往观礼。

庚辰日至,盟典锣鸣,观礼诸侯各引随从就坐观礼台,鲁公车辕自南向北缓缓驶来。

车架之上鲁公姬息携爱女伯姬并肩携手而立,鲁公姬息一身华服,尽显高贵威严,再观其女伯姬,白衫飘飞,犹如雪中精灵,声若银铃笑媚众生。

戎主葛里疾身着艳丽胡服,车架迎向鲁公自北向南而行。

到得坛下,二人下得车来,伯姬前往鲁公姬息席案等待。

继而鼓乐齐鸣,姬息、葛里疾双双携手登上祭坛,踏过九百九十九级阶梯,来到坛顶,二人手持三柱高香,抬手上祭天,俯首下祈地,如此三次,将手中高香插入香炉。

随后二人转身并肩而立,鼓乐暂止,一旁大祭师展开竹书宣读盟约:“天地共鉴,戎鲁合盟。摒弃前嫌,互帮有助。交商洽农,齐步至强。共诛不义,合敬黎民。永冻刀兵,互不侵伐。多行仁义,少动杀戮。天灾共救,地难互御。有逾此誓,天人共戮!”

盟约宣毕,鲁公姬息手执牛耳,取牲血于铜樽酒中。

二人各执一樽,举杯邀众人共饮,齐声宣道:“有逾此誓,天人共戮!”

继而鼓乐复鸣,坛上鲁戎二主,坛下诸侯公卿,一齐饮尽樽中美酒。

至此,盟典始成。

二人走下祭坛,宴请各方诸侯,席间笑语不断,更有鲁公姬息叫来歌女助手兴,好一番祥和盛景,与春秋乱世相去甚远。

酒宴摆至入夜方散,席后鲁公姬息邀请各方诸侯暂住,三日后狩猎唐城。各诸侯欣然应允,席后各归各营。

三日准备,各领人马集结唐城猎场,鲁公姬息一马当先冲进猎广袤原野,惊起野禽无数,各诸侯亦是各不相让,各自领队策马奔向猎场之中。

其中以纪候纪子最为年轻,尤其弓马娴熟,刚入猎场便惊起一头麋鹿,纪子奋起追击,不多时,便将其他各路人马远远甩在后面。

日过南山,此时纪子已脱离大队多时,其他各人早已不见踪影,半日追逐早已人渴马乏,正行进间,耳闻得前头溪水潺潺之声,纪子下令随从下马歇脚,取水生火埋锅造饭,取所猎野禽烤之众人分食。

先前策马追逐兴奋之时,不觉辛累,此时下马一歇耳听水声哗哗,更觉口渴难耐,纪子牵马独自到溪边。

栓好马绳,便一头栽向水中,甘甜溪水润口润心,顿觉神清气爽。

随后摘下头盔,双手捧水洗尽面上污垢,再取头盔舀水饮马,此马全身雪白,重金西域马商手中购的,起名雪花神驹,纪子对其更是钟爱有加。

此时饮得清甜溪水过后更显神气,一昂首一抬足朝天便是一声长嘶!

纪子捧盔侍立一侧,不由得后退一步,刚一抬头,穿过马颈望去,不远处一白衣少女,手牵一匹红驹,俯身正于溪边上游戏水,听得此处马嘶,便转头望向纪子处,莞尔一笑!

纪子定眼细看之下,白衣姑娘乃是鲁公姬息长女伯姬。

纪子提盔牵走上前去,隔着溪流施以一礼说道:“慌原野兽横行,姑娘怎可孤身独行?更兼乱世,山匪强盗横行,姑娘此举,实是不妥!”

听其说完,伯姬以袖掩面噗嗤一笑,继而说道:“公子陡然现身,可不就是山匪行径!”

纪子大笑回道:“即如此,姑娘可愿随某回山做个压寨夫人!”

伯姬依旧面带笑容接道:“有何不可,公子若是不怕与鲁人为敌,尽管来抢便是!”

纪子翻身上马,掉转马头冲向伯姬说道:“能得姑娘此诺足矣!”说罢,转身策马而去。

纪子匆忙而去,伯姬连其姓甚名谁都未为弄清,便也未将此事放于心上,牵马转身消失于茫茫原野之中。

次日,鲁公姬息取狩猎所获野禽摆下酒宴,与前来观盟诸侯辞行。

宴后各自领队回国。

自唐城一别,纪候纪子闭眼便见伯姬身飘现于眼前,日久相思之情愈深。

一月之后,纪子再也按捺不住相思之苦,备下后礼,遣上卿裂繻前往鲁国提亲。

裂繻一行不夫君命,于鲁人庙堂将纪子心思备细说于鲁公姬息知了,然姬息并未于庙堂之上应允此事,只是推说诸侯和亲事关重大,需再三思量后方能做出答复,切不可与平民百姓联姻等同视之。

当下便安排裂繻一行于国宾驿管暂且歇脚等候复音。

退朝之后,鲁公姬息便摆架女儿伯姬闺房。

进去房中,只见伯姬正于案头翻阅书简,见父亲进门,丢下手中竹简,上前抱住姬息手臂边走边说道:“父亲今日怎有功夫前来探望女儿,平日里,半月也不见踪影!”说罢,将其按于座椅之上,己身侍立一侧。

鲁公姬息拉起伯姬双手说道:“女大不中留也,今有一事,想知尔心中想法!”

伯姬托开双手,退后两不伸开双臂,娇羞笑道:“父亲乃一方诸侯,邦国大事,父亲做主便是,小女怎想,自是无关轻重。”

姬息手指伯姬轻点说道:“汝亦是加冠之年,怎得还是如此顽劣!”顿了一道,姬息正色接着说:“尔已过十之有八,女大当嫁乃人之常情,今有纪候纪子前来提亲,想知尔心中何想?”

听其说罢,伯姬娇嗔道:“女儿不愿嫁人,只愿守候父亲膝下尽孝!”

姬息知其女儿秉性,抚其头道:“尽说瞎话,这纪子也算一方诸侯,其人亦是一表人才俊郎非凡,与戎盟点之上,尔应见过!”

听其说,伯姬问道:“莫不是唐城狩猎之时,身骑白马逐猎者?”

见其如是说,姬息心中知其有意纪子。郎才女貌之配,姬息亦不多问,由是回道:“正是此人,姬儿可愿嫁于此人?”

伯姬知是溪边偶遇之人,其音容笑貌犹现眼前清晰有加,听闻前来提亲欣喜万分,然于父亲面前,亦不好表露出来,当下娇羞道:“此事父亲做主便是!”说罢,扭头夺门而去。

姬息起身大笑,知其唐城之时二人定是结有良缘,互为对方心怡之人,出得厅门,便吩咐随从召见纪使裂繻。

后庭书房中,裂繻面见鲁公姬息。姬息当其面说道:“天赐良缘,孤亦愿成其美事,望纪鲁两家从今往后亲如一家!至于婚嫁事宜,汝与羽父商议即可!”

裂繻连声道谢,随后告辞鲁公,出得宫门,驾车取道直奔羽父府邸而去。

二人于俯中商议和亲事宜,约莫半日有允,双方方才达成共识。

提亲事了,裂繻亦不敢再鲁多呆,带其喜讯连夜返归纪城。

纪子得知应允和亲一事欣喜万分,依裂繻与羽父择定之黄道吉日,于冬十月初八,纪子亲领迎亲车队入鲁迎取伯姬归纪,真乃是有情人终成眷属。

然世事难料,纪子及伯姬蜜月期还未过完,因鲁公趁莒候伐向无暇它顾之时,出兵攻占极地,更兼残杀其主极生,莒候莒子怒火心生,欲出兵与鲁公一战,然觊觎鲁地广将多,便遣使前来邀其联兵伐鲁。

这下可难为了纪子,若是答应出兵,纪鲁刚刚和亲,转眼间怎能刀兵相向,然要是不答应,莒子亦会寻求他邦相助,更兼莒强纪弱,日后难说莒人不会秋后清帐。

基于此间种种,纪子思得一策,可先应了莒子之求,再从中说之,化解鲁莒愁恨。

只有如此既能免去纪莒反目,又能止刀兵,得两邦盟友。

于是先遣裂繻前往曲阜稳住鲁公姬息莫要妄动刀兵,自己则率兵前往密城会约莒子,试图化解将两邦怨气。

次日,纪子便整点兵马望密城进发,上卿裂繻则持符文使节出使鲁地。

然此次面见鲁公,全然不见前者提亲之时的谦和祥容,当下便开口斥道:“纪帛小儿,孤将爱女许之,今却连接外邦降兵于孤,可问良心何安?即便如此,孤亦不惧,营中战车三千整军待发,他若敢犯吾境,孤定叫其陈尸乡野!”

裂繻见其怒不可揭,忙上前回道:“吾主纪候岂是忘恩负义之徒,鲁公待其犹如再生父母声音有加,纪候怎能做此离经叛道之事!”

鲁公姬息仍是怒气未消责问道:“既如此,此儿应当合兵孤处,同心抵御外敌才是,如何却引兵敌处?”

裂繻陪笑道:“吾主正是担忧鲁公心有疑虑,方才遣在下为使,将其心思诉与鲁公知晓。纪候引兵他处思虑有三,且听在下一一道来!”

鲁公仍无好气回道:“且说来一听!”

裂繻见其应准细说,便将出行前叮嘱条陈一一复诉一遍,言道:“其一,即便纪候将兵领于此处,亦难免鲁莒刀兵之争,两强相斗,必是玉石俱焚,其时邻境诸侯强邦,犹如齐、晋之流,必会乘虚而下,轻则丢城失地,重则有灭邦之危!其二,纪候领兵密城,约会莒子,实为鲁故,若能说通莒子歇兵交盟于鲁,不仅为鲁免去一场战乱,并为鲁觅得一邦盟友,当下乱世,多一盟邦总比多一敌人强过许多!其三,吾主纪候再三叮嘱在下,即或说莒不成,请鲁公宽心,纪鲁合亲,实为一家,其时自会领兵向鲁,助公御敌!”

鲁公姬息听其如是说,心中稍慰,当下说道:“此子若是如此想法,亦不枉孤对其信任有加,将孤之爱女出嫁于纪。”

裂繻接说道:“那便有劳鲁公在此时段稍安勿躁,切勿动兵,以免弄巧成拙!”

鲁公此时冷静许多,已无责骂话语,简短回道:“孤便在此静候佳音!”说罢,起身走入后殿,裂繻亦在鲁行人大夫指引下住进国宾驿管。

纪子两面出使,鲁公暂且被其派出使者稳定下来,然密地会约此时情形如何?

话说纪子领军直奔密城,到得密城,纪子下令全军于莒军大营五十里外扎营。

当晚便帅十数位护卫快骑,直奔莒营而去。

莒营中军帐中,纪、莒二君终相会面。

一翻客套之后,莒子请纪子于客座坐定,继而问道:“此次联兵伐鲁,不知纪候出兵几许?”

纪子回道:“兵不在多,而在于精,此次出征携有战车百乘,精兵三千余人!”

莒子大笑道:“有纪候相助,孤便如虎添翼,定会一战而胜!”说罢,转眼望向纪子,只见其低头望地,似有话说,莒子续问道:“纪候闷闷不乐,可是为何?”

纪子反问道:“此战事关重大,敢问莒候,此战得失心中是都已明了?”

莒子见问回道:“得失暂未考虑,鲁人趁孤南征之时,偷袭孤之盟邦极候,无礼太甚!孤定要为其讨回公道!”

纪子叹口气接道:“如此说来,孤对此次出征深感忧虑!”

莒子大惊问道:“此话何从说来!”

纪子接着说道:“为君者,当为邦国计,莒子如此只为除却心中闷气,不计后果,至数千将士性命于不顾,着实非为君之道也!”

莒子听其如是说,心中已是不快,其身双手背负,背对纪子说道:“纪候不愿助孤,直说便是,为何前来乱我军心?”

纪子见其发怒,起身供手一礼说道:“莒候稍安勿躁,孤若不愿相助,何故携兵前来,更非前来搅乱莒候军心!然此战莒候恐是得不偿失,孤替君计,有如此三条,莒候不可不防!”

莒子坐对纪子说道:“如此,纪候且说来一听!”

纪子沉着冷静回道:“一者,鲁乃强邦,莒侯刚经向城大战,元气已有损伤,不及休整便又发战事与鲁对战,恐莒侯亦难有必胜把握!二者,莒侯此战即便获胜,孤思亦是惨胜,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是得是失莒侯心中自会衡量。三者,莒境四周强邦林立,稍有不甚,宗室庙堂难以存续,莒侯还当保存实力以御强邻方为上策,现今局势不明,伐鲁之事需缓图之!”

莒子听完,思虑再三,顿觉纪子所言非虚,且字字见血,随后问道:“依君所言,孤当下该当如何?大军出师,不战而回,恐天下人耻笑!”

纪子笑道:“莒侯勿忧,此事孤已为其虑得周全,莒侯只需檄文告知列邦,纪莒密地祈天合盟即可,如此便可封天下之口。其次亦可以巡军为由,震慑天下!”

莒子抚掌大笑道:“纪侯良策,孤便从之!”随后大摆宴席款待纪侯纪子,两人大笑畅谈宴饮至午夜方散!

一场兵争风暴消倪于纪侯纪子两方调停之下,后在其撮合下,莒鲁愈显亲近。

其后一月,各诸侯相安无事,至十有二月乙卯,鲁夫人子氏薨没,中原大地再涌暗流!

先说鲁夫子氏何许人也?原宋武公得女仲子,仲子生而掌现怪纹,其状如“鲁”,鲁惠公听闻言为天意,仲子当为鲁室夫人。此时鲁惠公元妃孟子红颜薄命早早撒手人寰,正室一直虚位以待,便迎娶仲子入鲁,后生子姬允,不久不久惠公辞世。因公子姬允年幼难当大任,便由鲁公姬息摄政,奉戴姬允为鲁君。

君母亡故,虽不是鲁公姬息生母,然其为先君正室,葬礼需按周易之礼严谨处之,下发讣告于诸侯。

各诸侯接书后,亲者遣使慰问,仇者不闻不问。

唯独一人获知此事大喜,此人正是郑公姬寐生,连夜诏请颍考叔及祭足书房议事。

二臣进得书房行礼已毕,郑公姬寐生拾起案上鲁人发来讣告,眼观二臣问道:“二卿对此有何看法?”

颍考叔口直心快抢先回道:“鲁人老太仙逝,于我郑人干系不大,依礼回之便可!”

郑公放下手中文书,转眼望向祭仲问道:“祭子可有不同见解?”

见问,祭仲出拱手回道:“此事虽小,然一石可激起千层浪,列邦布局亦可由此改之,切入点不同,其所见亦会不同!臣不才,敢问公欲何为?”

郑公姬寐生见问,起身走入堂中,低头负手回道:“时隔卫人联兵宋鲁对峙虎牢关口已过一载,孤每思及此,仍感凶险万分,不由得额冒冷汗手心冰凉。其时孤初掌邦务,政权未稳,幸得诸卿四方出使分化解之,方才度过一难!现今叔段遗孤仍滞留卫邦共城,此患不除郑室难安!今请二卿前来,便是商议当下局势,孤可否出兵共城,缉拿叛逆公孙滑?”

祭仲知君所想,心下已有对策,当即回道:“若是如此,依臣观之,当下正是讨滑良机!”

郑公闻之大喜,问道:“此话何以见得?”

祭仲接道:“今发兵共城,卫公定不会袖手旁观,如若再联宋鲁合兵相抗,吾军躲显势孤难以取胜,然今时非同往日,鲁人大丧一时难以聚兵助卫,再观宋地,宋公宋和自年中起,便一病不起终日卧于病榻之上,各公子之间关系微妙,此时已是自顾不暇,何来心思他顾!反观吾主,近年来秉持桓武之政,大开阡陌,拓城固防,加之多建商旅通道,百姓安居乐业,府库日见丰盈,营中军强马壮,此时出兵共城,可一举攻破!”

听完,颍考叔大喜道:“祭子所说,老夫听不大懂,然完出兵,怎可少得了老夫!只需君上一声令下,老夫可立下军令状,限期破城!”

祭足接着说道:“老将军领军出征,破城无忧,然还需防止卫军出兵救援!”

颍考叔应声道:“祭子无忧,老夫已有应对之策!”说罢,面向郑公请道:“祈请君令,老臣定不辱命!”

郑公姬寐生托起颍考叔,继而说道:“那便有劳大夫行此一趟,孤在新郑背好庆功酒,谨期大夫凯旋归来!”

祭足紧接道:“臣愿为后勤,以保前线粮草无忧!”

姬寐生听闻大喜,手抚二臣肩膀说道:“君臣同心,此战必胜,孤在此静侯二位佳音!”

二臣领命而出,祭足前往各司协调征调粮草。颍考叔则直奔新郑军营集兵点将,领兵战车百乘,甲兵三千,浩浩荡荡开赴共城。

行军七日,郑兵伐卫全军抵达延津,颍考叔下令安营扎寨,停止行军。

其后便在中军账诸将议事,颍考叔当先开口将心中所想言出:“今出兵取共,乃吾辈一血前耻之,诸将如有良策尽管说来!”

待其言毕,小将公孙子都接而言道:“公孙滑知吾军强悍,不会务吾军决战城下,定会依前战之鉴据险而守,窝居城中不出!”

颍考叔闻之频点其头,说道:“若此亦是难题一庄!”说罢,抬头望向账下其余众将问道:“诸将可还有疑虑?”

另一小将瑕叔盈出而上禀道:“共地现由卫人辖领,吾军攻之,卫军势必救之,其时内外夹击,吾军则危矣,此事不可不察!”

待其说完,颍考叔未再言语,站起转身详观屏上所挂行军图考。众将亦不再言语,大账之中异常安静。

一个时辰转眼即过,此时颍考叔猛然转身拿起案上马鞭,于行军图上上下比划,口中说道:“子都、瑕叔盈所言皆为此战要点,公孙滑所居城不出,吾军强攻,兵力尚少,攻城必然乏力。此时卫人出兵救之,吾军必败无疑!”

诸将闻之一片哗然,然颍考叔则大笑说道:“若不如此共城难破,真乃天赐良机!”

此言一出,众将皆是面露疑色,心思卫人救之吾军必败;强攻城池,兵力不足难以破城。两难之际,何来天赐良机!

颍考叔看穿诸将所思,当下再次以马鞭为指,于行军图上来回比划,声文并茂道:“诸将且听老夫道来。吾等可佯公共城,声势愈大愈好,卫人闻之势必救之,然卫军自朝歌发兵抵共,需耗时七日,吾等抢占先机,利此契机,于卫军必经之路预设伏兵,一举将其将其歼灭,其后吾军高举卫军椽旗,于共城西北角山岗树林之间造势,做卫军来援之像,以此为号,吾佯攻一部着速后撤,看时败退之貌,其时公孙滑定会出城追击,吾佯攻一部鸣鼓迎击,阻敌去路。山岗林间所部可乘势杀出断敌归途,前后夹击,如此可尽歼公孙滑部于城下,共城便可不攻自破!”

听其说完,诸将心悦诚服,子都、瑕叔盈二小将争先请命佯攻共城。

然颍考叔未应允,说道:“佯攻攻共城老夫坐阵便可!此战关键便是能否阻敌来援,二将可领兵前往,若是如期成事,便是大功一件,老夫亲自为其向君上请功!”

子都接而言道:“吾愿领兵一千独自前往,如若事败,甘当军法从事!”

瑕叔盈亦请命道:“吾亦愿领军前往,愿立军令状,事若不成提头来见!”

颍考叔见二将争先前往,心甚宽慰,双手平展说道:“二将勿争,各自领战车五十,甲兵一千前往!”

闻言,二将皆日不可,主将攻城,只携余一千部足,万万不可!

颍考叔为其释道:“二将所对卫军乃是强敌,切不可掉以轻心,老夫乃佯攻城池,非力战也,一千甲士足矣!”

见其如是说,二将亦不再做争执,当下领命而出。

是夜,子都、瑕叔盈各领一部,前往卫军必经之路设伏,抢于卫军之前,分左右二路设伏于黄河南岸,静侯卫军。

颍考叔帅剩余千人甲士列阵共城脚下,命百余骑士于马尾之上系上树叉来回奔跑,激起满天尘烟,剩余甲士一部携冲车直攻城门,一部于后掩护,往城射入无数火矢!

正是深夜入眠之时,突闻城外强敌入侵,公孙滑不及穿上戎装,爬上城头观望,只见城下刀光剑影,城内火光冲天,不远处尘烟蔽月,似有万千兵马藏于此间!

见得此状,公孙滑连忙派出探子出城入卫寻求援兵。

战鼓鸣至黎明,颍考叔方才鸣金收兵,撤回大营。

入夜便有如法炮制,一连攻扰共城数日。

共城战报送至卫公卫完手中,得知郑兵偷袭共城大惊,便唤过公子州吁,令其领兵援共。

这公子州吁乃是卫庄公姬扬之子,当任卫公姬完兄长,少受父宠,酷好军事,生性骄横奢侈。

卫庄公生前,大夫石腊曾上表谏言,其文为:“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泆,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珍者鲜矣。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然庄公不以为然。

其后至卫公姬完即为,公子州吁大誓营党结私,勾结当朝大夫石腊之子石厚,架空卫公姬完,独掌军政大权,闻言有仗可打,又得卫公君命,便起朝歌劲旅五千,轻装行军直奔共城。

行至黄河岸边,公子州吁寻来舟船,便欲横渡黄河。副将瑜柯阻拦道:“将军不可鲁莽行事,兵法云兵不厌诈。恐敌于彼岸设伏,依属下拙见,当先探子先行过河查勘,如未探得敌兵踪影,将军再帅师过河不迟。”

州吁当下斥道:“此刻,郑军与公孙滑守城将士正激战于共城,何能抽调军队于此处设伏,再者吾有勇士五千,怕他郑人做甚?子不可长他人志气,灭自家威风!此种话语切莫再言,但有再言者,当以惑乱军心之罪军法从事!”

无端遭此一顿训斥,副将瑜柯再不言语,抱拳施以一礼,便退下走向河边督促河事宜!

时至傍晚,公子州吁方从周遭百姓手中强行征集齐渡河所需穿只。

百姓皆怨,然又奈何不了公子州吁,只得忍气吞声任其所为。

一切准备妥当,公子州吁便帅军渡河。

约莫一个时辰过后,州吁所领卫军抵达黄河彼岸,刚下得舟船,脚跟还未站稳,两支郑军于林中杀出,士气高昂直冲卫兵而去。

州吁茫然中不知所措,卫军更是不及交锋便已溃不成军,各自抢路而逃,自相践踏抢舟落水者难以记数。

郑军犹如宰牛杀鸡般逢人便杀横冲直撞,子都、瑕叔盈二将为争头功挺矛提刀直冲州吁杀去,此时卫军副将瑜柯正领队户住主将州吁且战且退,见敌二将杀向此处,便吩咐随从护送公子登舟而走。

为拖住郑军攻势,瑜柯单身纵马提枪上前截住二将厮杀,奈何双拳难敌四手,被其斩杀马下,好在州吁在其掩护下已登舟而去。

不到半个时辰,五千卫兵除去登舟逃亡者,其余皆被郑军屠戮殆尽,粮草兵器弃于满地皆是。

应颍考叔所定伐共策略,子都、瑕叔盈下令收集卫军遗弃战甲椽旗,回军共城。

于次日清晨,阻援郑军在子都、瑕叔盈帅领下抵达预定地点,打出卫军旗号于林中造势。

此时颍考叔帅部正与公孙滑守城卫兵“激战”,听闻共城西北角上人喊马嘶,定眼望去满上皆为卫军旌旗,心中暗喜,当即鸣金收军,下令停止攻城着速撤退。

城中公孙滑见状大喜,谓顾左右说道:“卫人援军赶至,吾城无忧也!现郑军败退,吾等可趁此机会出城追杀一翻,亦可措一措寐生锐气!”说罢,便要披挂上马,众臣上前阻拦,皆被公孙滑斥退,集聚兵勇二千余众,出得城外便朝颍考叔部追击而去。

待其追得十数里,城西北林中子都、瑕叔盈二将,兵分两路而行,一路瑕叔盈帅部穿戴卫军铠甲,扮作卫军打出援兵旗号,轻松进入共城。另一路子都帅部下精兵由后包抄,尾随敌公孙滑部而行。

行得三十余里,颍考叔再次鸣响战鼓,掉转矛头直击公孙滑部。

两军厮杀正烈,子都帅部加入战斗。

公孙滑方才知晓已入颍考叔圈套,然前有强敌,后有追兵,全身而退已无可能,只得硬起头皮接敌死战。

郑兵凶悍,激战不到半个时辰,公孙滑部渐显疲态抵敌不住。

公孙滑下令强行突围退归城中,命令一经下发达,旗下将士阵脚大乱,竟相逃命而去,战力大减。

子都、颍考叔携雷霆之势,对向夹击,仅一个冲锋便将公孙滑部击溃,所余兵勇四处逃窜。

主将公孙滑在其死士拼死护卫下冲出战圈,直奔共城而去。

城上小将瑕叔盈见其逃脱归来,便将计就计,大开城门迎进公孙滑残部。

公孙滑进得城中心中暗自庆幸,连忙下令紧闭城门,这才翻身下马,刚摘下头盔,不及擦去面上血污,只见大道两边民居中冲出无数郑兵,将其团团围住。

瑕叔盈催马向前于阵前大声喊道:“郑君仁慈,降者不杀,但有顽抗者诛家灭族!”

听得此言,公孙滑所领残兵皆弃兵于地。

公孙滑见大势已去,拔出配剑便要抹向脖颈,瑕叔盈眼疾手快,挺枪上前一把拨掉公孙滑手中长剑,下令兵士将其邦缚好生看压。

安定完成中之事,下令打开城门迎候颍考叔进城。

此时,颍考叔已与子都合兵一处,于城门外等候多时矣!

城门渐渐开启,瑕叔盈于内迎候,颍考叔帅得胜之师开入城中。

瑕叔盈缚公孙滑掷于颍考叔马前请命道:“活擒叛逆匪首公孙滑,如何处置?”

颍考叔捋须思虑一阵,随后回道:“先将其压入大牢,好生看管了不得误其性命!此处事毕之后,押送回新郑,交由君上处置。”

瑕叔盈应诺而退,谨遵将令而行。

大战过后,共城内外满目疮痍,颍考叔领本部军卒整修民房城墙,其后恢复公孙滑下属官位,责令好生安名处置战后事宜。

随后班师回归新郑,郑公姬寐生领百官出城相迎。

颍考叔感激涕零,遂让出坐架,邀郑公乘坐,并为其执马。

进得城中,百姓夹道相迎!庙堂之上,郑公姬寐生当朝嘉奖颍考叔收取共城,并活擒叛逆公孙滑,再立新功。并赐加封邑十里,锦缎十匹,二小将子都、瑕叔盈亦有封赏,依功大小加官进爵。

朝后郑公姬寐生留颍考叔书房议事,叔房中郑公姬寐生生问道:“公孙滑现关压于何处?”

颍考叔回:“臣派心腹秘密看守,但不知君上如何处置公孙滑?”

郑公姬寐生接道:“大夫处置得当,至于如何治罪,孤实不知如何定夺,大夫可有妥当安置之法?”

颍考叔思之回道:“共城收复,匪兵剿杀殆尽,公孙滑根基已断,料其再也无法掀风起浪,臣以为可将其迁往黄泉洞,与姜后作伴了此残生!”

郑公姬寐生听罢愁容尽去,接道:“如此甚好,便有劳大夫密行此事!”

颍考叔领而去,郑公姬寐生独坐书房,从你柜中拿出一卷羊皮纸,于案上摊开,纸上乃是大周疆域版图。

郑公看的入神,时而眉头紧锁,时而展现一抹笑容。

郑室内乱已除,桓武时期为又其打下坚实基础,郑公姬寐生心中再无牵绊,由此逐步施展心中报复,走向政治巅峰!

第049章 楚熊赀仇邻 齐小白亲盟第005章 鄢地手足残 黄泉母子情第004章 武公灭姬胡 文侯杀携王第035章 楚莫熬伐绞 郑公突侵宋第027章 繻葛起争端 郑伯衅王权第059章 西出征有戎 东进伐赢徐第035章 楚莫熬伐绞 郑公突侵宋第029章 纪子咨齐鲁 蔡侯谋陈郑第046章 戬地君戏臣 蒙泽臣弑君第018章 郑子都陷忠 鲁羽父弑君第057章 曹鲁兴周礼 晋室复生乱第053章 楚熊赀征巴 齐小白伐鲁第017章 宋军御三师 郑师战九州第028章 楚候谋随境 齐公御北戎第007章 东海起波澜 中原兴刀兵第008章 鲁莒释前嫌 郑卫复兴兵第004章 武公灭姬胡 文侯杀携王第013章 以利连齐鲁 凭威服陈蔡第027章 繻葛起争端 郑伯衅王权第021章 宋谦和四方 鲁怒逆九周第025章 乱世君臣恶 五父弑兄侄第056章 齐鲁消宿怨 享见一家亲第051章 宋矾游齐卫 郑詹说楚戎第033章 周詹合攻虢 郑卫师向鲁第016章 假命伐喋宋 巧谋御蛮戎第024章 攘外征匪戎 安内战逆芮第040章 齐公战诸侯 纪女护君国第036章 姬突闹九洲 屈暇陨罗地第016章 假命伐喋宋 巧谋御蛮戎第041章 楚军战汉淮 齐师侵卫境第056章 齐鲁消宿怨 享见一家亲第059章 西出征有戎 东进伐赢徐第003章 襄公战岐山 文公集周民第036章 姬突闹九洲 屈暇陨罗地第024章 攘外征匪戎 安内战逆芮第030章 郑室伐盟向 曲沃囚晋侯第032章 楚巴征邓境 诸侯讨曲沃第046章 戬地君戏臣 蒙泽臣弑君第045章 乘丘鲁却宋 莘邑楚侵蔡第050章 鄄地齐语楚 倪邑郑争宋第054章 五大夫乱周 郑虢力勤王第012章 郑燕战制邑 宋兵围长葛第054章 五大夫乱周 郑虢力勤王第001章 千金买一笑 烽火戏诸侯第001章 千金买一笑 烽火戏诸侯第046章 戬地君戏臣 蒙泽臣弑君第059章 西出征有戎 东进伐赢徐第008章 鲁莒释前嫌 郑卫复兴兵第023章 秦室入中原 周王谋天下第012章 郑燕战制邑 宋兵围长葛第053章 楚熊赀征巴 齐小白伐鲁第018章 郑子都陷忠 鲁羽父弑君第028章 楚候谋随境 齐公御北戎第040章 齐公战诸侯 纪女护君国第013章 以利连齐鲁 凭威服陈蔡第028章 楚候谋随境 齐公御北戎第017章 宋军御三师 郑师战九州第012章 郑燕战制邑 宋兵围长葛第055章 郑勤王失政 陈杀子落恨第016章 假命伐喋宋 巧谋御蛮戎第059章 西出征有戎 东进伐赢徐第025章 乱世君臣恶 五父弑兄侄第021章 宋谦和四方 鲁怒逆九周第031章 曲翼战火生 汉淮江水寒第001章 千金买一笑 烽火戏诸侯第028章 楚候谋随境 齐公御北戎第035章 楚莫熬伐绞 郑公突侵宋第007章 东海起波澜 中原兴刀兵第056章 齐鲁消宿怨 享见一家亲第002章 四国退犬戎 武公灭郐虢第056章 齐鲁消宿怨 享见一家亲第016章 假命伐喋宋 巧谋御蛮戎第033章 周詹合攻虢 郑卫师向鲁第039章 乱点鸳鸯谱 难续乱世情第056章 齐鲁消宿怨 享见一家亲第044章 乾时落败名 长勺复威望第007章 东海起波澜 中原兴刀兵第015章 齐公平宋卫 郑伯谋陈鲁第009章 周郑互交质 宋卫陷内患第020章 晋乱兄战弟 宋患臣弑君第026章 师徒祭纪城 郑齐悍九州第044章 乾时落败名 长勺复威望第051章 宋矾游齐卫 郑詹说楚戎第007章 东海起波澜 中原兴刀兵第021章 宋谦和四方 鲁怒逆九周第001章 千金买一笑 烽火戏诸侯第031章 曲翼战火生 汉淮江水寒第019章 庄伯新盟鲁 华父始乱宋第045章 乘丘鲁却宋 莘邑楚侵蔡第055章 郑勤王失政 陈杀子落恨第025章 乱世君臣恶 五父弑兄侄第056章 齐鲁消宿怨 享见一家亲第054章 五大夫乱周 郑虢力勤王第026章 师徒祭纪城 郑齐悍九州第027章 繻葛起争端 郑伯衅王权第034章 恶曹郑制霸 蒲骚楚称雄第056章 齐鲁消宿怨 享见一家亲第022章 曲翼续冤仇 齐鲁结姻亲第007章 东海起波澜 中原兴刀兵
第049章 楚熊赀仇邻 齐小白亲盟第005章 鄢地手足残 黄泉母子情第004章 武公灭姬胡 文侯杀携王第035章 楚莫熬伐绞 郑公突侵宋第027章 繻葛起争端 郑伯衅王权第059章 西出征有戎 东进伐赢徐第035章 楚莫熬伐绞 郑公突侵宋第029章 纪子咨齐鲁 蔡侯谋陈郑第046章 戬地君戏臣 蒙泽臣弑君第018章 郑子都陷忠 鲁羽父弑君第057章 曹鲁兴周礼 晋室复生乱第053章 楚熊赀征巴 齐小白伐鲁第017章 宋军御三师 郑师战九州第028章 楚候谋随境 齐公御北戎第007章 东海起波澜 中原兴刀兵第008章 鲁莒释前嫌 郑卫复兴兵第004章 武公灭姬胡 文侯杀携王第013章 以利连齐鲁 凭威服陈蔡第027章 繻葛起争端 郑伯衅王权第021章 宋谦和四方 鲁怒逆九周第025章 乱世君臣恶 五父弑兄侄第056章 齐鲁消宿怨 享见一家亲第051章 宋矾游齐卫 郑詹说楚戎第033章 周詹合攻虢 郑卫师向鲁第016章 假命伐喋宋 巧谋御蛮戎第024章 攘外征匪戎 安内战逆芮第040章 齐公战诸侯 纪女护君国第036章 姬突闹九洲 屈暇陨罗地第016章 假命伐喋宋 巧谋御蛮戎第041章 楚军战汉淮 齐师侵卫境第056章 齐鲁消宿怨 享见一家亲第059章 西出征有戎 东进伐赢徐第003章 襄公战岐山 文公集周民第036章 姬突闹九洲 屈暇陨罗地第024章 攘外征匪戎 安内战逆芮第030章 郑室伐盟向 曲沃囚晋侯第032章 楚巴征邓境 诸侯讨曲沃第046章 戬地君戏臣 蒙泽臣弑君第045章 乘丘鲁却宋 莘邑楚侵蔡第050章 鄄地齐语楚 倪邑郑争宋第054章 五大夫乱周 郑虢力勤王第012章 郑燕战制邑 宋兵围长葛第054章 五大夫乱周 郑虢力勤王第001章 千金买一笑 烽火戏诸侯第001章 千金买一笑 烽火戏诸侯第046章 戬地君戏臣 蒙泽臣弑君第059章 西出征有戎 东进伐赢徐第008章 鲁莒释前嫌 郑卫复兴兵第023章 秦室入中原 周王谋天下第012章 郑燕战制邑 宋兵围长葛第053章 楚熊赀征巴 齐小白伐鲁第018章 郑子都陷忠 鲁羽父弑君第028章 楚候谋随境 齐公御北戎第040章 齐公战诸侯 纪女护君国第013章 以利连齐鲁 凭威服陈蔡第028章 楚候谋随境 齐公御北戎第017章 宋军御三师 郑师战九州第012章 郑燕战制邑 宋兵围长葛第055章 郑勤王失政 陈杀子落恨第016章 假命伐喋宋 巧谋御蛮戎第059章 西出征有戎 东进伐赢徐第025章 乱世君臣恶 五父弑兄侄第021章 宋谦和四方 鲁怒逆九周第031章 曲翼战火生 汉淮江水寒第001章 千金买一笑 烽火戏诸侯第028章 楚候谋随境 齐公御北戎第035章 楚莫熬伐绞 郑公突侵宋第007章 东海起波澜 中原兴刀兵第056章 齐鲁消宿怨 享见一家亲第002章 四国退犬戎 武公灭郐虢第056章 齐鲁消宿怨 享见一家亲第016章 假命伐喋宋 巧谋御蛮戎第033章 周詹合攻虢 郑卫师向鲁第039章 乱点鸳鸯谱 难续乱世情第056章 齐鲁消宿怨 享见一家亲第044章 乾时落败名 长勺复威望第007章 东海起波澜 中原兴刀兵第015章 齐公平宋卫 郑伯谋陈鲁第009章 周郑互交质 宋卫陷内患第020章 晋乱兄战弟 宋患臣弑君第026章 师徒祭纪城 郑齐悍九州第044章 乾时落败名 长勺复威望第051章 宋矾游齐卫 郑詹说楚戎第007章 东海起波澜 中原兴刀兵第021章 宋谦和四方 鲁怒逆九周第001章 千金买一笑 烽火戏诸侯第031章 曲翼战火生 汉淮江水寒第019章 庄伯新盟鲁 华父始乱宋第045章 乘丘鲁却宋 莘邑楚侵蔡第055章 郑勤王失政 陈杀子落恨第025章 乱世君臣恶 五父弑兄侄第056章 齐鲁消宿怨 享见一家亲第054章 五大夫乱周 郑虢力勤王第026章 师徒祭纪城 郑齐悍九州第027章 繻葛起争端 郑伯衅王权第034章 恶曹郑制霸 蒲骚楚称雄第056章 齐鲁消宿怨 享见一家亲第022章 曲翼续冤仇 齐鲁结姻亲第007章 东海起波澜 中原兴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