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6章 姬突闹九洲 屈暇陨罗地

公元前699年,时光荏苒,天下大势瞬息万变,诸侯相争,狼烟四起主题永恒!

书接上章,话说六邦联军迫近商丘,宋室社稷危在旦夕,然天不予时,突降大雪阻断道路,联军北上步伐得以遏止。

宋室因是得以喘息之机,春朝首会,宋公子冯遂诏文武百官齐聚庙堂,商议退敌之策。

宋公子冯高座君位拍案而起,拂袖负手责言道:“汝等御敌不力,使之我军节节败退,而今伐宋联军业已迫近商丘,当此社稷危急存亡之时,汝等可有退敌良策?”

群臣默然,司城南宫长万出而请战日:“联军之势不可小觑,然我宋室亦非轻易可欺,集举国之力仍可与之一战,臣请将兵迎战,力挫来犯之敌!”

而其话音未落,公子子捷冷笑出列,驳斥道:“两方势均力敌,与其死战,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殊不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汝欲亡宋耶?”

闻得此言,司城南宫长万扬手欲待辩驳。不待发言,公子子捷转身面君,拱手上言道:“臣闻郑公姬突乃为小妹雍姞所生,与君上乃为舅侄,不若攀此亲情与郑议和,先化解眼下危机,及后伺机还报今日之仇!”

闻及此语,宋公子冯冷哼一声,甩手斥道:“竖子恩将仇报,寡人费心尽力助其为君,不曾想其反手遂聚联军伐我,如此忘恩负义之徒,顺势之下岂会应允与我议和?即便孽子允我议和,寡人亦不会答应,今日若是低下了头,及后何以立足天下,寡人又有何面目出门见人!”

闻君怒言,公子子捷跪地请罪:“儿臣唐突!”

宋公子冯不予理会,直视百官续问道:“众卿可有他策退敌?”

见此光景,众臣尽皆垂首不语语,宋公子冯怒骂道:“无能之臣,寡人豢士有何用?”

见君发怒,大夫仇牧出而言道:“臣有一策,或可一行!”

宋公子冯气急败坏,简言道:“卿且言之!”

大夫仇牧接言道:“郑拥联军伐我,我亦可请盟邦援手解困,与敌为敌者,是为我之友者,以敌之敌制敌,解敌围我之困,善之善也!”

闻得此语,宋公子冯兴趣昂然,挥手请将续言之。

大夫仇牧会意,躬身致谢续言道:“制邑一战,南燕为郑所制,至今已有十八载,邦中臣民多有怨言,我可说之趁虚袭郑后方,一血制邑之耻,而见后方生乱,郑军必不能专事伐宋之战,我再伺机寻隙破之,郑兵之困可解矣!”

宋公子冯抚掌大喜道:“上卿大才,良谋安邦,寡人甚慰!然则郑兵之困虽解,城下仍有五邦联军扼制,大夫何以解之?”

大夫仇牧接言道:“齐鲁数生龃龉,相争相抗数十载,遣使轻言说之,齐必助我伐鲁,强敌犯境鲁必引军回援,困宋联军又可去之一路!”

说罢,大夫仇牧捻须转身,踏步沉思似是自顾言说,日道:“杞莒与鲁交好,见之鲁军一退,其军心必然动摇,我则结好卫室,请其陈兵两邦边境,见势两军必退也!”

言罢,大夫仇牧止步稍顿,进而转身扬手言道:“六邦联军,去其四路,余之陈蔡两军,战之可胜,贿之可和,大局可定矣!”

闻其一番自论自辩,瞬间大破联军解宋之困,宋公子冯甚是愉悦振奋,大开双臂谓众言道:“众卿皆若上卿之能,宋室何愁不兴也!”

说罢,宋公子冯即下诏令,尽如大夫仇牧所言行事,遣使前往各处陈情请援。

适值宋室使者奔赴各地之时,南疆楚室瞅准时机趁势北上,着莫熬屈暇领军渡澎水伐罗地。

发兵之时,楚侯熊通领文武百官登城相送,见之主将屈暇甲胄鲜明气宇轩昂,北伐楚师剑戟生辉雄伟浩荡,群臣纷纷上言贺喜,言日:“将雄兵勇,罗地势在必得!”

唯有令尹谨示楚侯日:“将显傲颜,师无戒色,犯得兵家大忌,老臣斗胆直言,莫熬此去罗地必败,但请君上敕令追赶,着其还军郢都!”

楚侯熊通挥手笑言道:“令尹多虑矣!万数楚军当前,其小小罗邑,似囊中之物举手可得,士卒稍显骄色,谅亦无碍也!”

令尹斗伯比不语。

及夜,楚王熊通还府,餐时闲言,将之日间之事,诉诸于夫人邓曼。

不料夫人邓曼拂袖嗔怒,随即差人撤下案上佳肴琼酿,仅余白饭以供食用。

见此,楚侯熊通茫然不解,惊问道:“夫人此举何意?”

夫人邓曼回日:“近日诸事少顺,君上名利熏心,致君不辩是非,忠言难进,今绝锦衣玉食,苦寒心志,谓君明智!”

闻言,楚侯熊通置下碗箸,正身以对敬言道:“愿闻夫人教诲!”

夫人邓曼执其手,回日:“令尹上言,君何不察耶?”说罢,起身踱步续言道:“大夫其非众之谓,其谓君抚小民以信,训诸司以德,而威莫敖以刑也!莫敖狃于蒲骚之役,将自用也,必小罗!君若不镇抚,其不设备乎?夫固谓君训众而好镇抚之,召诸司而劝之以令德,见莫敖而告诸天之不假易也!不然,夫岂不知楚师之尽行也!”

闻及夫人一番训戒,楚侯熊通方才醒悟,不急餐毕著作诏命,着快骑携书追赶传命。

待至鄢水,传命侍臣截住莫熬屈暇传授君命,请其还兵郢都。

奈何莫熬屈暇一意孤行,言之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随之引军渡河。

莫熬屈暇因之求功心切,虽已挡下撤军君命,但恐拖延时久再生变故,遂亲至河岸催促三军抢渡鄢水。

急则生乱,乱则生变,因之前无谋划,河中所搭浮桥过少,三军争渡秩序大乱。

万余楚军拥挤于河道两岸,一时间乱像从生,有互生口角者斗殴于岸,有急行踏空者坠落于河,更有失足倒地者为人践踏至死。

见之此景,副将屈重谓上谏言道:“三军尽失威仪,直如绿林草莽一般,此去罗城何以为战?倚邦室之大,仗士甲之众,不循兵法律纪,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者必败,祈请将军应命退兵,重肃军务择时再讨罗城!”

莫熬屈暇闻言驳斥道:“得胜之师,士气高昂,何谓骄兵?若不乘胜出击,待其加固防务,再择何时入罗?竖子休得胡言,再有言退惑乱军心者,斩立决!”

见其心意已决,副将屈重自知再劝无益,只得应命引领三军渡河。

渡过鄢水,犹如历经一场大战,士卒丢盔弃甲,偃旗息鼓直如溃兵。

此间种种,尽为罗城细作探得,讯息传回罗邑庙堂,罗侯羋觫欣喜万分。

罗与楚敌,本无半分胜算,而今探知伐罗楚军,轻敌懈怠直如溃军,若是倾力一战或有五分胜算。

身为一邦之君,罗侯羋觫自然不甘开城请降,是以打定主意与楚一战,为确保战楚得胜,又请得友邦卢室引军前来相助。

竖日间,卢候姜仲章领军两千进驻罗城,二公厅堂相见。

互施礼毕,罗候芈觫先语道:“罗城危急,卢候援手搭救之恩,寡人刻骨铭心!”

卢候姜仲章礼言回道:“兄弟之邦,何分你我,理当生死与共,不知罗候可有破敌之法?”

罗候羋觫笑颜回道:“如无胜机,誓不敢邀卢前来与我陪葬,楚众我寡,必予奇战,方可与之一战!”

卢候姜仲章紧言问道:“何谓奇战!”

罗候羋觫素颜回道:“所谓奇战者,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也!交战之际,惊前掠后,声东击西,使敌莫知所备,如此可胜!”

闻得此言,卢候姜仲章兴趣盎然,接言道:“请君详解!”

罗候羋觫谨言回道:“寡人使人打探楚军动向,得知楚军拥兵万余,然则将傲兵骄,师无戒备,我以伏兵击之,必能取胜!”

卢候姜仲章拱手敬言道:“卢军任凭差遣!”

罗候芈觫拱手回礼,接言道:“城南十里落英谷,乃楚军进击罗城之必经之路,此处地形狭窄,两侧绝壁断崖陡立,抬首仅可探视一线天,是为设伏绝佳之地!而楚室骄纵之师,必将不复探查范险轻进!待其冒进入谷,寡人领罗城精兵堵其出路,卢公携本部人马断其退路,崖间多备雷木炮石,其时倾泻而下,纵使楚军人马再多,也将必败无疑!”

卢候姜仲章起身拱受命,言曰:“卢罗诚如兄弟,寡人定当舍命奉陪!”

罗候羋觫近前执其双手,回曰:“与君共赴沙场,寡人之幸也,但求破楚大胜,共享盛世繁华!”

卢候姜仲章默语,躬身礼拜谓之辞别,进而转身出殿。

望其离去背影,罗候芈觫心存感激,谓其背影躬身回礼。

夜半子时,卢罗两军相继起营出城,密行赶往落英谷设伏。

待其一切布置妥当,莫熬屈暇领得楚军也已行至谷囗,观之地势,副将屈重上言道:“此地凶险,极易遇伏,但请将军下令止行,着哨骑前往探路,如无伏兵方可通行!”

莫熬屈暇冷笑回言道:“楚军过处,罗军唯恐避之不及,何敢迎将而上于此设伏?小子多虑矣!”

副将屈重持鞭拱手再谏道:“祈请将军三思!”

闻及此言,莫熬屈暇怒言道:“吾掌握楚军万余,即便遇伏,我亦不惧,神挡弑神,佛挡诛佛,再有谏言阻行者,斩!”

说罢,大手一挥,即令三军起行过谷。

军令当前,副将屈重只得受命而为,一路打起十二分精神,携亲兵卫队拥护莫熬屈暇左右。

往前行之数里皆无险情,待之阵尾行入谷中,阵首即将出谷之时,一票人马斜刺里冲出,拦住楚军去路。

出军惊而止行,副将屈重携亲兵卫队百十余人,向前摆起防守阵型,以护莫熬屈暇周全。

待之两军声歇,莫熬屈暇行将上前遮目望去,一面面“罗”字椽旗印入眼帘,罗候羋觫驻马阵首,肃颜提枪厉目以对。

突遇罗军阻道,众皆为之一惊,唯有莫熬屈暇冷笑连连,谓之罗候芈觫言道:“我未前往寻汝,汝倒送上门来!也罢,省我腿脚功夫,今日便在此了断!”说罢,执剑在手。

罗候芈觫亦抬枪前指,回言道:“谁生谁死,自有天定,看我取尔项上人头!”

闻其此言,莫熬屈暇默语不答,举剑前倾令日:“杀!”

三军受命,变防御阵型为进攻阵型,快速迫近罗军。

见之此景,罗候芈觫横扫回枪隐入阵中,步甲持盾筑起一道铜墙,以御强敌来袭。

楚军如浪,发起一波又一波冲锋,猛扑罗军盾阵,但见罗军盾阵似驻海礁石,任凭风浪侵刷,犹自巍然不动。

如此僵持得半个时辰,楚军渐显力怯气虚,忽闻罗军阵中鼓声大作,紧接着自崖滚落雷木炮石无数。

楚军因之被困峡谷避无可避,为其砸死砸伤甚多,三军一阵哗然,众皆心声退意。

副将屈重亦上言道:“此地凶险,当请速退,迟则恐有全军覆没之险!”

莫熬屈暇回日:“区区匪兵阻道,能奈我何?些许小挫,不足为虑,本将誓取罗城,否则无颜还回荆楚!”

见其执迷不悟,置全军安危于不顾,副将屈重无奈之下,只得下令亲兵挟制莫熬屈暇,斥命钲甲鸣金退兵。

钲声响彻峡谷,楚军仓惶后撤,践踏至死者无可计数。

眼见得峡谷入口近在咫尺,副将屈暇心中暗道,只需出得谷口,即可展军御敌,拥军之众足可自保无虞,及后再寻他法图罗。

然则一支号箭窜上天际,鹤唳之声响彻云霄,将其心中所想全数打破,数千卢军从林间冲出,集结于谷口阻断楚军退路。

卢候姜仲章驻马崖顶,谓下喊道:“汝等为我所困,前无出路,后无退路,弃械投诚者,生!顽于抵抗者,死!”

声传峡谷,回音不落,卢候姜仲章之言,尽入众人之耳,楚兵尽显恐慌之色。

然楚人生于荆棘,绝非贪生怕死之辈,事已至此唯有与敌决死一争,副将屈重着亲兵卫队,百余人守卫莫熬屈暇,自引余下楚军破阵突围。

趁得崖顶雷木炮石稍歇,副将屈重引军谷中集结,摆起一字长蛇攻击阵型,余部七千余楚军,分成十阵发起冲锋,待之前阵覆没,后阵续起进攻,意图以人数之众,车轮之法突围。

将令下达,副将屈重驻马阵前,身先士卒领第一阵发起冲,只见其回望众人令日:“楚无懦人,誓死破敌!”

三军怒吼回应,副将屈重旋即回首紧盯前方之敌,单臂旋起一朵枪花,进而止枪前指喊道:“杀!”

未待声落,挺枪纵马杀将出阵,众甲士紧随其后,一拥而上。

见得楚军做困兽之斗,卢候姜仲章回首望向传令旗手,目光坚毅微点其头。

传令旗手受命挥舞战旗,谓众打下旗语,三军受命一阵腾挪,如罗军一般摆起一道盾甲铜墙,众将士不动声色处之泰然,纵枪横刀以备楚军冲阵。

观之卢军临战变换阵型,副将屈重面色豪无波澜,只知突破谷口方有一线生机,任你风谲云诡,战之即可。

楚军似如猛虎搏命奔袭,卢兵则如泰山陡立纹丝不动,猛虎咆哮山前,霎那间地动山摇,崖顶雷木炮石不断滚下。

两军坚守阵线,皆无半点退意,鏖战近半个时辰,楚军首阵人马损失殆尽,卢军因占得地利之便,伤亡仅有百余人,盾墙坚立未动分毫。

依前所谋,楚军第二阵人马随即发起突围,副将屈重换枪再出愈战愈勇,卢候姜仲章置身谷顶,身行未动紧盯楚军动向。

两军各自为阵,短兵相接浴血奋战,嘶吼声惊绝峡谷。

如此轮番苦战,楚军损耗巨大,卢军渐显气虚体力不支。

两个时辰过后,楚军仅余得两千人马,副将屈重亦身披数创,卢军亦只剩得残阵一座,死伤近千人。

如此苦战下去,盾墙必为楚军所破,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卢候姜仲章遂着哨骑前往出谷口,传请罗候芈觫引军迫近入谷口,前后夹击合围楚军。

副将屈重定身侧首,闻得身后战鼓闷沉袭耳,亦知是罗军起兵迫向己处,欲与卢军前后呼应围歼楚军。

待起合围完成,楚军可谓插翅难飞矣,副将屈重岂能不知其中利害,遂重整旗鼓排兵列阵,抢先对卢军发起进攻,以做最后一搏。副将屈重仍旧一马当先,秉持战死之念突入敌阵,银枪闪过敌无可避。

楚军余部不论伤残尽皆上阵,横刀怒目视死如归,奋勇争先予敌索命,如是困守峡谷必死无疑,不若拼死一搏以求生路。

战至此刻,卢军也已是樯橹之末,有心阻敌而气力不济,抵死相抗只盼望罗军及时赶至,其时合力聚歼楚军。

奈何楚军于其副将屈重引领下,披荆斩棘所向无敌,不消刻余便将卢军战阵撕开一道裂口。

见得生之曙光,楚军勇猛更甚,犹如决堤洪水,纷纷涌出裂口,等得罗军赶至,楚军业已溃逃殆尽。

卢候姜仲章引马下谷,缓行于谷口,望得楚军溃逃激起一路尘烟,嘴角泛起一丝得意笑容。

穷寇莫追,卢候姜仲章亦无追击之意,遂令三军打扫战场,待得罗候芈觫引军赶至,两军合为一外。

二公复登崖顶,并马而立居高望下,只见数千楚军横尸峡谷,马革裹尸埋骨他乡,罗候芈觫叹言道:“欺人者,自欺也,涂炭生灵,血债累累,胜乎哉?非胜也!”

峡谷腥风拂面而过,卢候姜仲章单臂横举配剑,一声令下:“还师回城!”

卢罗两军受命而退自不必说。

再说楚军一路奔逃,来至一处荒谷,谷中生有巨桑一株,枝繁叶茂伞盖蔽日,众人齐聚树下休歇。

副将屈重满身血污,将之水袋递与莫熬屈暇,言日:“末将使人探查,身后已无追兵,吾等业已脱险,稍歇半日,即可引军回楚!”

莫熬屈暇痴望水袋少倾,并未伸手迎接,继而垂首问道:“交战峡谷谓之何名?”

副将屈重收回水袋,接其言回道:“落英谷!”

闻此三字,莫熬屈暇身躯一震,随之发出一阵阵冷笑,进而抬首望前,泪流满面苦笑道:“落英谷,英魂陨落之地,冥冥中自有天意,经此大败,楚候定将问责,臣民嘲讽指骂,终是难逃一死,本将亦无颜回楚,不若就此自决,以我之道,警后世之行!”

闻之此言,副将屈重惊跪于地,上言道:“将者,胜负淡然于心,能屈能伸大丈夫,将军切勿就此心起轻生之念!”

莫熬屈暇挣扎起身,行前轻抚其肩,进而跌撞缓走数步,立身树前背对副将屈重言道:“伐罗大败,罪在本将,本将不死,难平民愤,落英谷八千英魂亦不得安息,好在屈氏人才辈出,落英谷一战足证汝才,料定日后必成大器,本将死而无憾矣!”

副将屈起身上前还待再劝。

不等开口,莫熬屈暇举手止言,转身抬剑言道:“副将屈重听令,着引军速退,受我佩剑,为我尽忠君前!”说罢,闭目昂首再不言语。

人意莫逆,君子成人之美,见其心意已决,副将屈重深躬致以厚礼,含泪接剑授命而退。

待得副将屈重引军走远,树下仅剩莫熬屈暇独自一人,只见其抬首弥望树冠,面漏欣慰之笑,缓步靠近树干,继而将之三尺白绫缚于树稍,随之山间云雾升起,莫熬屈暇自决桑下,魂断荒谷。

还军归楚,副将屈重如实上表伐罗战情,并自请败军之罪。

楚候熊通垂首叹息,进而起身慰言道:“我楚尽皆好男儿,此战虽败犹荣,尽显大楚气魄!若追战责,寡人罪莫大焉,当初若纳令尹谏言,何有今日之败?寡人自于庙堂灵台前,跪戒自省三日,以慰战死英灵,余皆将士不予问罪,各登战功于簿!”

闻得此言,副将屈重热泪盈眶,跪地三拜叩谢君恩,及后承袭莫熬屈暇爵位,庙堂任职大夫。

南疆战罢,中原续起狼烟,楚罗争战之际,宋室说得齐、燕、卫,助己抵御郑室联军。

夏初小满,宋公子冯亲领大军开出商丘,离城十里安营,与郑室联军遥瞰相持。

宋营中军账内,诸将齐聚静座,尽皆面色凝重一言不发,少顷探马进账奏上:“燕候姞昌依君所言,领军袭郑京城!”

此言一出,众皆欢乎雀跃,宋公子冯攥拳顿臂,谓众言道:“首步遂意,但看齐、卫之行!”

三日后,齐卫战表传入宋营,齐者入侵鲁地长芍,卫者兵临杞莒边境。

宋公子冯闻表大喜,遂领诸将齐登云梯查视,见之敌军起营欲退,谓众言日:“大事已成,但观鹬蚌之争,及后尽收渔翁之利便可!”说罢,众人笑做一团。

见得敌军军退却,宋公子冯亦领大军回城,并令近侍先行回宫,大摆宴席庆祝凯旋。

殊不知大营一起,胜负遂见分晓,此中玄机,且看下文一一表来。

先说南燕入制侵袭击京城,虽说郑军大举西出,然制邑要塞虎牢关,常年驻守有四千精兵,加之京城守军亦有二千余,对之燕候姞昌所领万余颓兵,不敢说有必胜之念,自可立于不败之地。

两军对垒京城郊野,皆因惧敌之势,均未发起进攻,燕候姞昌留营察敌,谨待宋军战报。

适时京城城令是为大夫祈玗,其人寡言多谋,少来从军,因功而授京城令,今见南燕起兵犯境,兵临城下而又无交战之意,知其入郑定有他人指使。

知其由,便好释其因,城令祈玗遂差使臣前往燕营,邀请燕候姞昌阵前商喻。

燕候姞昌闻报思之,商丘战表未至,不可轻易与郑交战生仇,即得相邀阵前商喻,前往叙谈一番亦无不可。

打定主意,燕候姞昌即告护卫摆架出行,不多时两将会聚营前,各自撤下卫兵,摆下茶案对首座定。

京城令祈玗当先言道:“敌者,友也!斗智斗勇,其乐无穷,不知燕候可堪为敌否?”

燕候姞昌笑颜回道:“孤掌精兵余伐郑,京城势在必得,今有幸结实将军,还望识势而行?”

京城令祈玗顿首相赞,随言问日:“不知燕候为何而战?”

燕候姞昌接言回道:“大争之世,图强争霸,出师掠地以长社稷之盛,可为名否?”

京城令祈玗枉顾其问,续问道:“燕侯入郑,可有必胜之念耶?”

燕候姞昌按剑回道:“不敢说有十足把握,倾力与战可有八分胜算!”

待其说罢,京城令祈玗一阵大笑,竟而坦诚相告,言日:“举兵出征,惟求出师有名,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燕候入郑,若为图强争霸,是为社稷所谋,小可别无可说,然某听闻,燕候此侵郑地,非为己之所欲,乃为宋人撺掇,不知是也不是?”

燕候姞昌面色稍逊,回言道:“盟邦所请,我心所愿!”

京城令祈玗驳道:“宋者,狸狐之邦也!欺郑瞒鲁,置天下公器于不顾,所签盟书,为其视为稿纸一般,与宋为盟,惟余谎言犹如不盟!”

燕候姞昌欲待辩驳,京城令伸手止其所言,续言道:“说回出之师之名,冒天下之大不韪助宋伐郑,置天下安危于不顾,必惹天下之兵罹境!假说楚入中原,无郑在前,燕何以挡!”

闻其此言,燕候姞昌默然垂首。

京城令祈玗扬手续言道:“君掌万兵,我亦拥众八千,决死一战,君有胜算乎?且君之万兵,乃燕之所有,俱皆战损于此,必定元气大伤,而我八千人马,今日尽皆战毙,郑之根基岿然未动,日后与燕寻仇,君何以挡?”

燕候姞昌一声叹息,京城令祈玗趁势劝言道:“为得宋之狐邦,失却郑之战友,燕候以为值否?”

燕候抵膝撑首不语,京城令祈玗起身佯怒欲走,随言道:“君若不明我之意,亦不堪为我之友,某于京城静候,只等燕候引军来战!”

说罢,拂袖即走。

见此,燕候姞昌起身拱手拜道:“南燕小邦,郑宋皆大,诚然不敢获罪,引军至此迟疑不敢攻城,亦是为此,但请城令示我良策,教我全身而退!”

城令祈玗转身回礼,谓其言道:“君可致书宋候,言日兵临京城不日即下,于宋可有交待!我亦上书郑公,言说燕候顾全大局,与我未生战意,郑亦无怪燕候!似此君意可否?”

得其此言,燕候姞昌拱手拜谢,赞日祈玗大才。

城令祈玗躬身回拜,礼言告辞。

燕郑之争,遂化解于阵前茶水闲聊。

再说齐军西出,围鲁长芍,战表传入联军大营,联军首领聚帐商议。

鲁公姬允问计诸公,言日:“齐侵鲁后长芍要地,危及曲阜安危,寡人需即刻回师援救,诛逆伐宋亦当止步于此,往后之事有劳诸公矣!”

说罢,躬身致歉,即欲告辞退军。

郑公姬突托手挽留道:“我等联军举事以讨不义,眼见得即欲成事,适值紧要关头,怎可失却鲁公掠阵!”

鲁公姬允侧首叹息,随言道:“寡人亦半途而废,于众不公,然社稷有难,不敢不回!”

郑公姬突垂首稍加思索,接言道:“齐入鲁地,必是宋逆所使奸计,待孤致书齐公,陈说厉害,如其退兵,我等例行伐宋,讨要公道,若其冥顽不灵,联军转向,助鲁御敌,公看可否?”

鲁公姬允谓众躬一拜,言日:“谨谢诸公!”

待其说罢,诸公上前低声抚慰,郑公姬突则往将**做,抬笔篆书。

不数日,郑公书信传齐营,齐公姜禄甫展信诵日:“齐公在上,小子扣安!适闻齐军入鲁,小子惶恐,不知因由何在?若为与鲁旧仇,小子不便干预,但望齐公念及与郑先君旧情,稍退大军,待我伐宋取回公道,自会引得鲁公前往临淄,谒见齐公释解旧怨,一如先君在世之时,互为肱股引领中原!若非为此,小子斗胆揣度,定是宋逆在后唆使,似此当问齐公,何以如此不明?宋逆违天下之大不韪,惹得诸侯公愤,公从宋行,亦复是想与天下为敌耶?望公明辨是非,即行退兵,若君执意犯鲁,小子仅得携领联军北上与战!扣首,谨拜!”

齐公姜禄甫合卷负手,昂首闭目谓众言道:“此子谋勇兼具,假以时日,必当成就一番作为,寐生当可瞑目九泉矣!寡人时日无多,只望后继之人,堪负与之为敌,寡人亦可死而无憾!”

说罢,即令起营退兵,齐鲁之争由此而止。

转首卫地,卫公姬朔从宋所请,亲领大军压赴杞莒边境。

郑公姬突知是宋公所谋,欲迫杞莒退兵,瓦解联军解宋之围。

然大战在即,郑公姬突亦非痴傻之人,岂能顺其所愿,遂孤身前往卫营,意图劝说卫公姬朔退兵。

刻日疾驰行抵卫营,郑公姬突单骑兵持节,辕门喊话请见卫公。

敌将行营,卫公姬朔不敢大意,见其持节为使,又不好违礼加害,遂令全营戒备,请其中军大帐叙说见。

进得大帐,郑公姬突挺身负手,直言问道:“公欲何往?”

卫公姬朔按剑上前,与其对首而立,回言道:“谨受敦请,兵加杞莒!”

郑公姬突拱手礼言道:“恳请卫公就此退兵,此翻恩情寡人铭记于心,日后定当还报!”

卫公姬朔大笑转身,随言道:“凭君一语,即要我军还师,郑公莫不说笑耶?”

郑公姬突紧前一步,接言道:“世事纷芜,人心险恶,望君莫为奸人利用!”

卫公姬朔转身以对,直视其面,简言道:“愿闻其详!”

郑公姬突迎其目光,续言道:“宋室忤逆天下,我拥联军伐取不义,公欲助纣为虐耶?再者,贵邦宣公与我庄公费尽心力周旋,终使两邦摒弃前怨重修旧好,公今引军扰我后方,致我未能全力伐宋,公心真想与我为敌耶?另有公之此举,将两邦先君心血毁于一旦,公心何忍?”

卫公姬朔回言道:“乱世纷纭,公有所取,我有所求,各取所需,有何不可?”

待其言罢,郑公姬突逼身上前,对首紧言道:“公可拂顾天下,拂顾邦交,公之君位亦可拂顾乎?”

卫公姬朔脸色骤变,紧言问道:“汝欲何为?”

郑公姬突敛言回道:“宣公盟郑在前,遗旨联军伐宋在后,而今尸骨未寒,汝便引兵袭扰郑后,公然悔盟寒彻天下之心,累卫人千夫所指,卫室公族臣民允否?另有公子伋死于非命,其刺客为我豢养于郑,时常谓我言及卫事一二,若我将之听闻公诸天下,汝之君位怕是难保护矣!”

闻其此语,卫公姬朔愤慨提剑言道:“竖子威胁我耶?”

郑公姬突淡定自若道:“寡人决无此意,为君所迫,实是万不得已,但望卫公引军稍退,莫叫寡人为难!”

卫公姬朔脸色铁青,切齿回道:“寡人便应下汝这不情之请,今后你我似为陌路,再若相逢,提剑上马,战场问雄!”

说罢,卫公姬朔挑帘出账,即令全军起营退兵。

观之卫军缓缓起行,宋室各路援军为其一一劝退,郑公姬突如释重负喟然长舒,即出卫营不告而别。

竖夜,郑公姬突驰马驶入联军大营,与众商议谋定,不若将计就计,敕令三军稍退,令宋放下戒心,待其起营撤军,于其还兵商丘途中,联军突起分兵追击,如此宋军必将大乱,联军则可不费吹灰之,合力败宋取胜。

众皆欣然应言,次日破晓,联军拔营做退军之像。

宋军果然应其所言,午后随之起营退军,行不过十里,便闻得杀声行近。

宋公子冯幡然醒悟,知己中计令军速退。溃行半日,宋军大部得以退归城中,然则失散者无可计数,战死者亦有千余,更甚者是为联军困城,商丘孤军无援岌岌可危。

事已至此,据城与战,则两败俱伤,宋室元气大伤,复仇无望,若得诸侯趁虚相侵,社稷危在旦夕!

宋公子冯谋定献粮请降,留存实力伺机复仇,誓要十倍奉还,一血今日之耻辱。

次日,郑公姬突携联军扣城叫战,即要发兵攻城之际,城门自启,宋公子冯独骑驶出,百车粮草紧随其后。

一路缓行,宋公子冯径直行至郑公姬突身前,谓其言道:“汝之目的达成,可肯罢手!”

闻言,郑公姬突自有思量,诸侯本为粮草而来,而今粮草到手,是以皆无再战之心,商丘无虞矣!

郑公姬突不得不在心感慨道,宋公子冯使得好手段,一骑临阵,退却雄兵数万,只得顺言回道:“公之此举,寡人谓之诚挚悔过,既往不咎,我等即刻退兵!”

说罢,挥手收粮,随之引军回行。

余皆诸侯亦是心照不宣,如是随行,收粮退兵。

数万大军,顷刻间退得一人不剩,仅余宋公子冯独骑驻立城前,万军围城之危,就此化解。

然则今日之耻,深烙宋公子冯心间,中原纷争愈演愈烈,但看宋室如何复仇与郑,欲知详情,且看下回分解。

第052章 齐幽盟天下 王飨宥诸侯第058章 晋乱弑族亲 鲁水祀天地第052章 齐幽盟天下 王飨宥诸侯第013章 以利连齐鲁 凭威服陈蔡第017章 宋军御三师 郑师战九州第022章 曲翼续冤仇 齐鲁结姻亲第033章 周詹合攻虢 郑卫师向鲁第001章 千金买一笑 烽火戏诸侯第009章 周郑互交质 宋卫陷内患第025章 乱世君臣恶 五父弑兄侄第015章 齐公平宋卫 郑伯谋陈鲁第054章 五大夫乱周 郑虢力勤王第001章 千金买一笑 烽火戏诸侯第031章 曲翼战火生 汉淮江水寒第025章 乱世君臣恶 五父弑兄侄第056章 齐鲁消宿怨 享见一家亲第025章 乱世君臣恶 五父弑兄侄第003章 襄公战岐山 文公集周民第016章 假命伐喋宋 巧谋御蛮戎第003章 襄公战岐山 文公集周民第002章 四国退犬戎 武公灭郐虢第009章 周郑互交质 宋卫陷内患第052章 齐幽盟天下 王飨宥诸侯第052章 齐幽盟天下 王飨宥诸侯第018章 郑子都陷忠 鲁羽父弑君第037章 宋庄公雪耻 诸侯三伐郑第009章 周郑互交质 宋卫陷内患第012章 郑燕战制邑 宋兵围长葛第050章 鄄地齐语楚 倪邑郑争宋第047章 北杏齐始霸 会柯鲁索遂第039章 乱点鸳鸯谱 难续乱世情第047章 北杏齐始霸 会柯鲁索遂第041章 楚军战汉淮 齐师侵卫境第031章 曲翼战火生 汉淮江水寒第025章 乱世君臣恶 五父弑兄侄第042章 文姜三劝兄 无知祸弑父第032章 楚巴征邓境 诸侯讨曲沃第036章 姬突闹九洲 屈暇陨罗地第021章 宋谦和四方 鲁怒逆九周第034章 恶曹郑制霸 蒲骚楚称雄第020章 晋乱兄战弟 宋患臣弑君第038章 高渠弥谋权 姜诸儿夺政第030章 郑室伐盟向 曲沃囚晋侯第034章 恶曹郑制霸 蒲骚楚称雄第057章 曹鲁兴周礼 晋室复生乱第036章 姬突闹九洲 屈暇陨罗地第058章 晋乱弑族亲 鲁水祀天地第007章 东海起波澜 中原兴刀兵第017章 宋军御三师 郑师战九州第001章 千金买一笑 烽火戏诸侯第018章 郑子都陷忠 鲁羽父弑君第017章 宋军御三师 郑师战九州第033章 周詹合攻虢 郑卫师向鲁第046章 戬地君戏臣 蒙泽臣弑君第040章 齐公战诸侯 纪女护君国第040章 齐公战诸侯 纪女护君国第049章 楚熊赀仇邻 齐小白亲盟第057章 曹鲁兴周礼 晋室复生乱第059章 西出征有戎 东进伐赢徐第021章 宋谦和四方 鲁怒逆九周第006章 盟宋鲁交戎 讨滑郑伐卫第056章 齐鲁消宿怨 享见一家亲第019章 庄伯新盟鲁 华父始乱宋第018章 郑子都陷忠 鲁羽父弑君第058章 晋乱弑族亲 鲁水祀天地第008章 鲁莒释前嫌 郑卫复兴兵第028章 楚候谋随境 齐公御北戎第047章 北杏齐始霸 会柯鲁索遂第038章 高渠弥谋权 姜诸儿夺政第014章 连齐鲁伐邾 和宋郑盟陈第034章 恶曹郑制霸 蒲骚楚称雄第057章 曹鲁兴周礼 晋室复生乱第007章 东海起波澜 中原兴刀兵第017章 宋军御三师 郑师战九州第059章 西出征有戎 东进伐赢徐第043章 齐后争君权 鲁师出中原第043章 齐后争君权 鲁师出中原第047章 北杏齐始霸 会柯鲁索遂第010章 州吁弑君完 四国两伐郑第009章 周郑互交质 宋卫陷内患第017章 宋军御三师 郑师战九州第021章 宋谦和四方 鲁怒逆九周第029章 纪子咨齐鲁 蔡侯谋陈郑第030章 郑室伐盟向 曲沃囚晋侯第040章 齐公战诸侯 纪女护君国第025章 乱世君臣恶 五父弑兄侄第054章 五大夫乱周 郑虢力勤王第007章 东海起波澜 中原兴刀兵第021章 宋谦和四方 鲁怒逆九周第025章 乱世君臣恶 五父弑兄侄第011章 卫石腊灭亲 晋庄伯逆君第021章 宋谦和四方 鲁怒逆九周第024章 攘外征匪戎 安内战逆芮第053章 楚熊赀征巴 齐小白伐鲁第022章 曲翼续冤仇 齐鲁结姻亲第057章 曹鲁兴周礼 晋室复生乱第018章 郑子都陷忠 鲁羽父弑君第013章 以利连齐鲁 凭威服陈蔡第055章 郑勤王失政 陈杀子落恨
第052章 齐幽盟天下 王飨宥诸侯第058章 晋乱弑族亲 鲁水祀天地第052章 齐幽盟天下 王飨宥诸侯第013章 以利连齐鲁 凭威服陈蔡第017章 宋军御三师 郑师战九州第022章 曲翼续冤仇 齐鲁结姻亲第033章 周詹合攻虢 郑卫师向鲁第001章 千金买一笑 烽火戏诸侯第009章 周郑互交质 宋卫陷内患第025章 乱世君臣恶 五父弑兄侄第015章 齐公平宋卫 郑伯谋陈鲁第054章 五大夫乱周 郑虢力勤王第001章 千金买一笑 烽火戏诸侯第031章 曲翼战火生 汉淮江水寒第025章 乱世君臣恶 五父弑兄侄第056章 齐鲁消宿怨 享见一家亲第025章 乱世君臣恶 五父弑兄侄第003章 襄公战岐山 文公集周民第016章 假命伐喋宋 巧谋御蛮戎第003章 襄公战岐山 文公集周民第002章 四国退犬戎 武公灭郐虢第009章 周郑互交质 宋卫陷内患第052章 齐幽盟天下 王飨宥诸侯第052章 齐幽盟天下 王飨宥诸侯第018章 郑子都陷忠 鲁羽父弑君第037章 宋庄公雪耻 诸侯三伐郑第009章 周郑互交质 宋卫陷内患第012章 郑燕战制邑 宋兵围长葛第050章 鄄地齐语楚 倪邑郑争宋第047章 北杏齐始霸 会柯鲁索遂第039章 乱点鸳鸯谱 难续乱世情第047章 北杏齐始霸 会柯鲁索遂第041章 楚军战汉淮 齐师侵卫境第031章 曲翼战火生 汉淮江水寒第025章 乱世君臣恶 五父弑兄侄第042章 文姜三劝兄 无知祸弑父第032章 楚巴征邓境 诸侯讨曲沃第036章 姬突闹九洲 屈暇陨罗地第021章 宋谦和四方 鲁怒逆九周第034章 恶曹郑制霸 蒲骚楚称雄第020章 晋乱兄战弟 宋患臣弑君第038章 高渠弥谋权 姜诸儿夺政第030章 郑室伐盟向 曲沃囚晋侯第034章 恶曹郑制霸 蒲骚楚称雄第057章 曹鲁兴周礼 晋室复生乱第036章 姬突闹九洲 屈暇陨罗地第058章 晋乱弑族亲 鲁水祀天地第007章 东海起波澜 中原兴刀兵第017章 宋军御三师 郑师战九州第001章 千金买一笑 烽火戏诸侯第018章 郑子都陷忠 鲁羽父弑君第017章 宋军御三师 郑师战九州第033章 周詹合攻虢 郑卫师向鲁第046章 戬地君戏臣 蒙泽臣弑君第040章 齐公战诸侯 纪女护君国第040章 齐公战诸侯 纪女护君国第049章 楚熊赀仇邻 齐小白亲盟第057章 曹鲁兴周礼 晋室复生乱第059章 西出征有戎 东进伐赢徐第021章 宋谦和四方 鲁怒逆九周第006章 盟宋鲁交戎 讨滑郑伐卫第056章 齐鲁消宿怨 享见一家亲第019章 庄伯新盟鲁 华父始乱宋第018章 郑子都陷忠 鲁羽父弑君第058章 晋乱弑族亲 鲁水祀天地第008章 鲁莒释前嫌 郑卫复兴兵第028章 楚候谋随境 齐公御北戎第047章 北杏齐始霸 会柯鲁索遂第038章 高渠弥谋权 姜诸儿夺政第014章 连齐鲁伐邾 和宋郑盟陈第034章 恶曹郑制霸 蒲骚楚称雄第057章 曹鲁兴周礼 晋室复生乱第007章 东海起波澜 中原兴刀兵第017章 宋军御三师 郑师战九州第059章 西出征有戎 东进伐赢徐第043章 齐后争君权 鲁师出中原第043章 齐后争君权 鲁师出中原第047章 北杏齐始霸 会柯鲁索遂第010章 州吁弑君完 四国两伐郑第009章 周郑互交质 宋卫陷内患第017章 宋军御三师 郑师战九州第021章 宋谦和四方 鲁怒逆九周第029章 纪子咨齐鲁 蔡侯谋陈郑第030章 郑室伐盟向 曲沃囚晋侯第040章 齐公战诸侯 纪女护君国第025章 乱世君臣恶 五父弑兄侄第054章 五大夫乱周 郑虢力勤王第007章 东海起波澜 中原兴刀兵第021章 宋谦和四方 鲁怒逆九周第025章 乱世君臣恶 五父弑兄侄第011章 卫石腊灭亲 晋庄伯逆君第021章 宋谦和四方 鲁怒逆九周第024章 攘外征匪戎 安内战逆芮第053章 楚熊赀征巴 齐小白伐鲁第022章 曲翼续冤仇 齐鲁结姻亲第057章 曹鲁兴周礼 晋室复生乱第018章 郑子都陷忠 鲁羽父弑君第013章 以利连齐鲁 凭威服陈蔡第055章 郑勤王失政 陈杀子落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