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0章 鄄地齐语楚 倪邑郑争宋

正月繁霜,我心忧伤。民之讹言,亦孔之将。念我独兮,忧心京京。哀我小心,疮忧以痒。

父母生我,胡俾我愈?不自我先,不自我后。好言自口,莠言自口。忧心愈愈,是以有侮。

忧心茕茕,念我无禄。民之无辜,并其臣仆。哀我人斯,于何从禄?瞻乌爰止?于谁之屋?

瞻彼中林,侯薪侯蒸。民今方殆,视天梦梦。既克有定,靡人弗胜。有皇上帝,伊谁云憎?

谓山盖卑,为冈为陵。民之讹言,宁莫之惩。召彼故老,讯之占梦。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

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急。维号斯言,有伦有脊。哀今之人,胡为虺蜴?

瞻彼阪田,有菀其特。天之杌我,如不我克。彼求我则,如不我得。执我仇仇,亦不我力。

心之忧矣,如或结之。今兹之正,胡然厉矣?燎之方扬,宁或灭之?赫赫宗周,褒姒灭之!

终其永怀,又窘阴雨。其车既载,乃弃尔辅。载输尔载,将伯助予!

无弃尔辅,员于尔辐。屡顾尔仆,不输尔载。终逾绝险,曾是不意。

鱼在于沼,亦匪克乐。潜虽伏矣,亦孔之昭。忧心惨惨,念国之为虐!

彼有旨酒,又有嘉肴。洽比其邻,婚姻孔云。念我独兮,忧心殷殷。

眦眦彼有屋,蔌蔌方有谷。民今之无禄,天夭是啄。哿矣富人,哀此茕独。——《诗经》正月

公元前679年,又是冬春更替一年伊始,东周乱世纷争,未得一刻停滞苟安。

话说去岁冬日,周王姬胡齐忧楚之患,使单伯姬晋入齐请兵勤王,得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五君于鄄地,协商御楚大计。

见之中原诸侯大举行盟典合,楚王熊赀庆幸采纳郢城令鬻拳之言,不然楚将以一己之力对抗天下,势必迫就一场悍然血战!

想想后怕,楚王熊赀遂着令尹彭仲爽撤出蔡地楚军还驻息邑,将之战线稍稍后撤,意寄此举松懈中原诸侯敌楚之意,进而放弃联军伐楚。

而见楚军后撤,诸侯遂又各起心思行己之道,南北对峙稍有缓解,楚王熊赀执意复会中原之想,遂亦将令尹彭仲爽部调往息蔡交界处,骥望中原乱之再起,诸侯无暇南顾之时,趁势侵蔡窥探中原。

南北局势突变,中原大地再次陷入战争阴霾,众诸侯不敢掉以轻心,是以复循周王姬胡齐勤王之诏,秉持齐室尊王攘夷之言,众诸侯不谋而合自行会聚鄄城,商讨却楚一劳永逸之法!

过岁初春,鄄邑城令府衙之内,单伯姬晋并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五君共聚一堂,各抒己见言教制楚大略。

单伯姬晋当先谏言道:“荆楚蛮子,藐视王权无礼至甚,今又兴兵犯蔡觊觎中原,我等亟当联军南向伐之以施惩戒,以教其为君为臣为人之道!”说罢,郑公姬突声言相附,余皆无言。

卫公姬朔继之劝言道:“蛮楚霸荆湘之地,其间湖河纵横交错,更兼拥有江汉天堑,易守难攻!而我联军长途奔袭,更失却地利之便,难有胜机!对楚之法还当立意互不侵犯,以势迫和为主!”

宋公御说紧言驳道:“卫公竟何自欺欺人也?楚人自恃其强亟欲问政中原,何能与我和相安无事?既如卫公所言,无能一战定楚,便当长期为事,我等诸侯各自出兵一部,驻守南境边关,似此方为长策!”

陈公陈杵臼急而拦道:“驻军戍边,谋乃良谋,只是时之日久,粮草恐难有续!诸君国强邦大,些许粮草不值一提,而谓弱邦如陈者,一秋收成难为戍边半年,如此不待楚军攻伐,我即自溃矣!”

此言一出,众皆无言!战之无为,和之无望,戍边无续,众亦不知还有何策可行!

观之诸侯意懒心灰,齐公姜小白顺势言道:“九州同心,何惧一楚!若得依之我言,寡人一简文书,即可令楚止步汉水,永不涉足中原!”

闻其此言,众人惊而面面相顾,单伯姬晋随之拱手礼言道:“齐公若有良策,敢请示寓我等,我等谨奉齐公之言!”

齐公公笑而回道:“如此,寡人这便篆书至楚,敢请诸侯联军陈兵楚蔡边境,以促事成!”

单伯姬晋紧言问道:“需时几许?”

齐公姜小白自信满满回道:“半月之期足矣!”

期至而事未成,则当如何?

齐公姜小白轻笑道:“若此,诸侯领军自回即可,寡人独将齐师南下,血战江汉,荡平荆湘,誓叫楚蛮从此不敢北顾!”

闻得此言,众人拱手敬日:“齐公大义!”

谋定而动,齐公姜小白当堂著就说楚檄文,着快马送往郢都,继而统领齐、周、郑、卫、宋、陈六邦联军共计十万余众,南下驻防蔡楚边境。

话说两边,楚王熊赀正自于朝商议复入中原之法,众臣争辩半日无得万全之策。正值焦灼之时,边关信骑突然闯入,托卷上言道:“边关急报,诸侯联军入驻蔡地进逼楚境,齐公有书奉与王参阅!”

闻得此讯,众皆不知详情,惊颜默语望向堂上楚王熊赀。

楚王熊赀急而取过书简,展卷启阅之,目光上下扫量逐字掠过,但见文日:“楚君端详,小白拜言,闻君欲与中原为敌,适觉兹事体大,抒发肺腑之言劝慰,祈君勿违天道而行!昔时,周成王举文、武勤劳之後嗣,而封熊绎於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与鲁公伯禽、卫康叔子牟、晋侯燮、齐太公子吕俱事成王,周予楚恩不可谓不厚!然楚之后嗣不思知恩图报,竟先后数次掩乱而起事犯周,幸得历代先王锐意图治,亦只是将犯境楚军驱除出境,未曾想过夺楚基业,适见中原诸侯之气度恢宏!今时楚君罔顾前车之鉴,竟又起意蓄兵犯周,小白唯有谨事勤王,以卫天下!君之强,小白承认,然君仅倚一国之强,而小白所具者,天下之兵也!以一国之力。敌天下之兵,君自认为有胜算乎?盼书至之日,楚君可弃违逆之意诚事周室,小白即著诸侯与楚通好,共享盛世太平,!楚君如若执意行事觊觎中原,小白可于君前立誓,此生余事不济专诸伐楚,直致楚人无能犯周为止!明君当前,话不多言,望君好自为之,小白敬上!”

一气阅毕,楚王熊赀额间冷汗沁沁,过之片刻方才回过神来,随即问日:“联军于蔡屯兵多少?”

边关信骑回日:“多达十万之数,其驻地军帐,一眼难见尽头!”

闻得此言,众皆惊慌失色,楚集举国之力亦不过十万之众,而行蔡临境竟之兵达十万之多,且不过六邦联军而已,倘若合聚天下之兵不得百万之众,楚室有何能可敌百万大军,试问闻此何人不惊?

楚王熊赀亦是惊骇不已,即命摆驾前往息地前线查探敌情。

还说齐公姜小白,领得十万大军驻留于楚蔡边境,即不行前侵伐楚地,又不后退撤军还邦,竟日无事,便于边境线上演兵。

楚候熊赀来至前线,随即登高查视,联军又在如常演兵,远见旌旗密布,兵马云屯,齐公姜小白高坐将台,诸侯相围,百将侍立,如负严霜,屏息听命。少顷,齐公姜小白令旗一麾,百将各施技勇。人如猛虎,马如游龙。箭及二百步外,莫不中的。百将演毕,三军排开阵势,如临大敌,步伐进退不失尺寸,亏得江汉平原辽阔,容得十万之众大演兵。

楚王熊赀见之竦然,自叹道:“今观中原之兵,方查楚之渺也!时不予我,制霸中原,谨待后世之君矣!”说罢,即着令尹彭仲爽取之公侯七鼎送往联军大营,继而起驾返回郢都。

待之令尹彭仲爽将之七鼎运入大营,呈现于联军六君面前之时,齐公姜小白喜而谓众言道:“事已成矣!鼎器者,社稷之重也!楚今授我以鼎,即为受我社稷之重,寓其不会再与我等为敌,否则是为自毁社稷!”

闻其此语,众人笑逐颜开,不废一兵一卒即将强楚措服,感叹齐公姜小白德才双馨之余,单伯姬晋与五邦君候拥将上前,拱手齐声贺道:“齐君英武,谨奉齐室是为诸侯之长,愿尊齐君盟主号令!”

齐公姜小白悦然,当即下令撤军,退出蔡楚是非之地。

窥见中原之强,楚王熊赀还楚郢都之后,即将为政重心转为对内,以期后世倚楚之强再行北上中原。

一者创建县制,首从申、息、权设县,各设县尹管事,受楚王直接任命管辖;二者建造大城,自郢都卫星城为始,期求一县之田赋,能养兵车千乘,多筑列城于北方,而就万城之国,以逼华夏。三者修建驰道,楚地水路纵横,重在水军建设,而楚室志在中原,免不了车站、陆战,陆军建设顿显重要,而息、申为楚室北入中原之前沿阵地,需先贯通申、息至郢都之驰道,以便快速调动兵马。四者迁民县邑,郢都延伸至中原遥遥数千里,从郢都调兵至前线太过困难,而将灭国之民迁入县邑大城,即可就地获取兵源和粮秣供应,使之中原防线更为巩固。五者修建方城,诸侯一家,难为楚患,百家诸侯,楚则难防,以江汉之域为城,江汉之流为池,御北筑防,天下一城,世人莫敢伐也!

籍此建国,楚室自此而兴,方才成就八百年文明古国。

南疆已定,话回中原。据史书记载,早在殷商之前,曹姓之民于邾建立邾娄部落,其先祖是为曹安,周武王灭商后,采取分封制,曹安五世孙曹挟被封于邾,邾娄部落始为诸侯,后世多称邾,其古都在峄阳,时为鲁室属邦。

其自邾侠后七代至邾君夷父颜时,周公旦摄政王畿平叛归来,为了巩固和加强周室王朝政治地位,进而推行封邦建国之法,分而治之削弱诸侯势力,借邾国夷父颜有功于周,暨封其子友父于倪,故称倪室,自此邾室一分为二。

虽然邾室自周初便已始为诸侯,但至曹安十二世孙邾君曹克之时,任无没受周天子册封,无职无爵,诸侯之位有名无实。

及至齐公姜小白推行尊王攘夷之时,邾君曹克积极予以支持,使往各国奔走联络,曾夜宿滕邑和薛邑。

鄄地会盟后,齐公姜小白霸业始成,遂以方伯之名,行使天子职权,过问诸侯事务。

邾君曹克见之时机成熟,遂往临淄谒见齐公姜小白,请其代为言陈天子,赐胙予邾正名,册封授爵而委实。

谓之邾君曹克所求,于齐公姜小白而言,不过是为开口一语耳!而见这些年,邾室随齐南征北战,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且其脱离宿主鲁室管控,进而亲齐拥齐,于齐大利也!遂当即应其所请,篆书奏请周天子,敕封邾君曹克子爵,职司乡师。自此邾君曹可始敢自称邾子,邾室亦得实至名归位列诸侯。

而见邾室得以册封授爵,倪室君臣亦想行之此道,前身虽为邾室,然今业已另立祠堂,更应受胙继爵以正名。

说之易,行则难,倪室出自邾室,想要改换门庭另立祠堂,邾室宗族首先将会不答应,再有宋室是为倪室宿主,想要脱离宋室掌控而自成一体,宋室亦将不会答应,另外宋邾奉齐为长,碍于两邦颜面,齐室亦将不会助倪矣!

倪君颜妙想道,敌之敌者,我之友也。齐之敌者,鲁也!即然请齐不得,不若转而行鲁陈情相求,暨我相投或可成事也!

是年春三月,燕归蛙鸣,花红柳绿,趁着这盎然春意,倪君颜妙踏上使鲁行途,然其不知此一行,或将一石激起千层浪,即又开启新一轮次中原混战。

倪邑至鲁不远也不近,倪君颜妙一路缓行十余日,于突思之千般说鲁陈辞,以期言尽得允马到功成。

入得曲阜,先至驿馆行人府报备,又等得十数日不见鲁侯召见,倪君颜妙无可奈何之下,只得亲身往鲁宫拜访,又与之宫门甲士发生争执,这才惊动宫内人员,得鲁公姬同诏令引入觐见。

虽有不忿,亦只得忍气吞声,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只因此行是为求人而来。两相会面,倪君颜妙谓之鲁公姬同恭敬施以君臣,随之谦言道:“颜妙来访,本该行人府造册,驿管待召,然我依礼侯召驿管十余日袅无音信,顾念大国君臣日理万机,比不得小邑闲暇无所事事,犹恐君上将之颜妙忘却,适才亲至鲁宫造访,要说鲁宫防范却也真个是戒备森严,未得鲁公诏命任何人不得擅入,又因颜真未得行人馆文书,无论颜妙怎得相劝,宫门甲士就是不肯代为入内禀报,情气急之下这便与之吵就起来矣!失礼之处,还请鲁公见谅!”

倪君颜妙这一习话语,说得鲁公姬同面红耳赤忸怩不安,本就是鲁室待人不周,于其口中说出竟都成倪君之错矣!鲁公姬同不敢再有逊礼失态,随即拱手回礼引之厅前落座,茶水糕点一样不少,几与贵客莅临一般,终了问日:“不知倪君此行入鲁,有何教孤耶?”

倪君颜妙肯首回日:“颜妙小邑之民,未曾见过大世面,君前怎敢言教?此来实是为有事相求!”

鲁公姬同伸请将道:“所求何事?不妨说来听听!”

倪君颜妙拱手礼拜,紧言道:“昔日周工旦摄政之时,念在夷父颜有功于王室,遂将夷父颜次子友父分封至倪地,遂有今日之倪室!因之多方原因,未得天子赐胙名爵,致我出而未得诸侯之礼!颜妙斗胆恳请鲁公代为言说天下,赐倪一职半爵,以正倪室诸侯之名,籍以端正祠堂!”

闻此,鲁公姬同捻须笑道:“方今天下已然以齐为尊,寡人之言无用矣!倪君何不前往临淄,请得齐公奏疏天子赐胙,其言定比寡人之言好用也!”

见其似有推脱之意,倪君颜妙诚情回道:“颜妙并非未曾想过,只是宋邾从中作梗,齐公未必愿意助我,颜妙又何必自作多情耶?而除却齐公,诸侯之中能于天子面前说得上话者,唯余鲁公矣!世人传颂鲁乃礼仪之邦,鲁公更是乐善好施,颜妙籍此前来鲁地相请,还望鲁公莫要推辞!”

闻其所言,情真意切,且态度诚恳,鲁公姬同侧首望它思索片刻,末了谓其言道:“倪君真是缪赞寡人矣!而今天子暨齐尊王攘夷之名,遂谓齐公言听计从,寡人于王前实难以说上话矣!不过寡人可荐汝前往禚邑见之吾母文姜,其为齐公姑亲,定能助汝达成所愿!”

倪君颜妙当即伏地叩谢,鲁公姬同赶忙起身将之扶起,随之授其荐访文书,嘱其携往禚邑,交予鲁母文姜,其时自会相助成事。

事不宜迟,倪君颜妙当即辞别鲁公,依循鲁公姬同指引,竟日即起车驾赶往禚邑。

一路马不停蹄,不过半日光景,即到禚邑鲁母文姜住所,已近十年未有外人涉足于此矣!倪君颜妙下车视之,但见桓公坟茔绿草幽幽,茔旁茅庵历经风雨侵蚀略显破旧,然更见沧桑稳重之像,庵前垂柳枝叶繁茂,庵后桃园百花争艳,时遇外人闯入,野间野禽飞鸟争相跃起逃离,不多时复归宁静,天人无争远离世俗喧嚣,好一番世外桃源之像。

闻得屋外传来车马之声,一老妪自茅庵中缓步行出,满头银发籍由竹簪束拢成髻,不见丝毫凌乱,身着一袭麻布青衫,虽比不得绫罗绸缎光鲜,倒也称身合体别具一格,更显慈祥和蔼。

老妪微微抬头,举手遮目,细细大量来人,随言道:“老身眼拙,不知是哪位贵客驾临!”

观之老妪言谈举止,绝非寻常老太可比,料定是鲁母文姜无疑,见其有问,倪君颜妙紧前一步,躬身拜道:“吾乃倪君颜妙,受鲁公所荐前来拜访,多有叨扰,还请见谅!”

鲁母文姜闻声垂下手来,蓦然回首似自语道:“十年生死两茫茫,千里孤坟诉凄凉!茅庵破落,有些年头无人来访问矣!贵客登临,有失远迎,失礼矣!快请入座!”说罢,旋退望人让出门道来。

倪君颜妙躬身拜谢,随之上前搀之鲁母文姜,一同行入屋内。

入得屋内,倪君颜妙环视四壁,但见屋内除却生活用品,无一件无用装饰之物,极是简陋整洁,鲁母文姜因之年迈,不堪久站,先行落座问日:“倪君今来寒舍,不当是为观赏郊野春色也,敢何事寻访老身耶?”

闻得其言,倪君颜妙这才回过神来,转身拱手回道:“鲁母慧识,颜妙此行前来,是为暨请鲁母为使入齐行言!”

待其音落,鲁母文姜即时起身,回言道:“老身早己不问世事,且年迈体弱,难奈奔波之苦,卿谨另择他人前行罢”言讫,提杯送客。

倪君亦不争辩,即于怀取出一简,奉上敬道:“此乃鲁公亲篆荐文,敢请鲁母一阅读!”

过之少顷,见之鲁母文姜无动于衷,倪君颜妙遂将书简置于案头,随即转身退至庵外等候。

鲁母文姜望之案头书简怔怔出神,过之良久放才取而阅之,但见鲁公文日:“慈母在上,同儿谨拜,经年不见母面,同儿深感愧疚,然父仇未能得报,无颜往祭也!今次至信,乃为倪君故,望母襄助以成诸侯!母后之文才武略,不应紧守苦寒之地,而当出世治国安邦平天下,倪室暨成诸侯,亟乃母后入世之功,万世扬名也!另可削弱齐宋,亦可告慰父君与我也!藉此,同儿叩首!”

书中所记倒不复杂,不过寥寥数语,却使得鲁母文姜心烦意乱愁眉不展,是自顾言道:“同儿这是要置老身于洪流旋涡之中也!”

鲁母文姜于屋思之良久,将近日暮入夜之时,方才起身燃起一盏烛火,谓之屋外言道:“倪君且请入屋相叙!”

倪君颜妙闻言推门而入,毕恭毕敬于鲁母文姜身前再行一揖,随之侍立一侧。

两人相对无言,仅闻得屋内烛火跳动之声,乱世之中难得如此静谧氛围,著人不忍破坏这一份安宁。

终了,鲁母文姜叹打破沉寂,叹言道:“也罢,老身便待倪君使齐一言!余之时日无多,死前还能一见中原波澜壮阔之势,亦不枉人世间走这一遭!”

闻得此言,倪君颜妙转出拜日:“颜妙谢鲁母,谨待佳音!”说罢,礼言告辞,随即如车离去。

桃花羞作无情死,感激东风。吹落娇红,飞入闲窗伴懊侬。谁怜辛苦东阳瘦,也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

乱世当道,终是不能置身事外!送走倪君颜妙,鲁母文姜简单收拾些衣物,雇得一驾马,迎得徐徐东风,踏上北上临淄之路,离时数回首,不知何日是归期。

话说这日,正值左相管夷吾所定正月大朝,齐公姜小白及与五属大夫复事公务。

俱皆述职毕,齐公姜小白择其寡功者而谯之曰:“列地分民者若一,何故独寡功?何以不及人?教训不善,政事其不治,一再则宥,三则不赦。”

功寡者受之训诫,自觉羞愧而不敢言。

谓其已然知错,齐公姜小白公亦未深加怪罪,继又问道诸属大夫日:“于子之属里,可有居处为义好学、聪明质仁、慈孝于父母、长弟闻于乡里者?有则以告,有而不以告,谓之蔽贤,罪莫大焉!”

见君有问,五属大夫具各如实上报,唯恐表述不详。

闻罢众言,齐公姜小白又问道:“于子之属里,可有拳勇、股肱之力秀出于众者?有则以告,有而不以告,谓之蔽才,亦为大罪!”

依之前事,五属大夫具又秉正上报,恍顾阐述不尽。

待之诸属述毕,不等其还复心绪,齐公姜小白随之紧言问道:“于子之属里,可有不慈孝于父母,不长弟于乡里,骄躁淫暴不用上令者?有则以告。有而不以告者,谓之下比,罪无可恕!”

例行公事,五属大夫具事己之所知,但求问心无愧。

齐公姜小白点头称赞,复谓五属大夫道:“五属之重即乃国之重,切莫庸政懒政!期望诸众退而修属,属退而修连,连退而修乡,乡退而修卒,卒退而修邑,邑退而修家。是故匹夫有善,可得而举;匹夫不善,可得而诛。政成国安,以守固地,以战则兵。封内治,百姓亲,出征四方,立一霸王,亟仰众卿之功!”

闻罢君上训言,五属大夫受命而退,左相管夷吾随之近前拱手拜日:“适见明君风范也!”

齐公姜小白拂袖免其礼,继而感言道:“得卿一赞不易也!”说罢,君臣二人相视大笑。

恰在此时,突闻宫前甲士前来奏报:“鲁母文姜宫前请见,敢请君命,见之与否?”

君臣二人互望一眼,齐公姜小白当问日:“莫非是先君襄女娣,可有问清此来何由?”

宫前甲士回日:“说是有事相求,细问何事,其日需得见到君上,方才敢言!”

眼下齐鲁不和,鲁母文姜突然造访问,且不知是何居心,见与不见,齐公姜小白一时无决,遂侧首望向左相管夷吾。

左相管夷吾会意回道:“遂终是故亲旧戚,不见有违礼数!”

闻得此言,齐公姜小白还首望向宫门甲士,谓其点头授意。

宫门甲士拱手领命,去不多时,即领得鲁母文姜现身于齐公姜小白君臣二人面前。

望见眼前老妪,齐公姜小白上下打量,惊而言道:“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此乃襄公生前所作,姑母即便年华老去,亦不至如村野老妇模样也!”

观其言行,左相管夷吾随即拦之身前,拱手责道:“长辈当前,不得无礼!”

闻之君臣二人之言,鲁母闻姜轻笑随言道:“这位可是为名满华夏之管夷吾乎?果然是为大家风范!齐君为人处世之修为则还有待提升,与之先君襄公相比,可谓是天差地别!”

闻其讥讽之言,齐公姜小白欲待发作,转眼瞥见左相管夷吾以目相阻,遂侧目望它,漫言问道:“姑母此来所为何事?”

左相管夷吾退之一侧,鲁母文姜谓其肯首见礼,继而敛颜回之上问,应日:“亦非甚要紧之事,于齐君而言,不过举手之劳也!适有倪君颜妙寻到老身,欲求天子任职晋爵,亟说齐公乃为王前贵人,遂请老身入此规言齐君,王前行言一偿倪人之愿!”

闻及此言,齐公姜小白白冷言道:“姑母年事已高,何不安驻禚邑乐享晚年!时过境迁这世道还属于您否?”

鲁母文姜淡笑道:“人活此世,便可论世而为!不知老身这姑母薄面,还有为否?”

齐公姜小白紧随之直言不讳道:“且不说周室自有诸侯册封之礼制,倪人庶出于邾室,今行数典忘祖之举,寡人怎可为天下之大不韪而助其另立宗祠?更有倪邑是为我盟邦宋之属邑,我若成其之念,何以告慰宋公御说?何以告慰天下诸侯?”

鲁母文姜不疾不徐道:“不过是一姓之民欲求开宗立祠而已,不必说得如此冠冕堂皇!齐君以一己之私欲而驳之倪邑百姓之请,又何尝不是厚此薄彼违逆民之心举耶?如此假公济私,齐君之气度,与先君襄公相比,亦可谓是天壤之别也!”

齐公姜小白怒日:“姑母何其无礼也!事事拿之先君与我相比,殊不知暨得天下诸侯之长者,乃寡人也!而先君德才兼备气度不凡,不过落得一个众叛亲离身首异处,此中不乏姑母之功也!”

闻之此言,鲁母文姜忆及伤心往事,亦即拂袖怒日:“如无管鲍辅佐为政,汝当早就尸腐莒地矣!登徒子无君无父,终了亦将不得善终!”

齐公姜小白气得浑身颤抖口齿不清,稍加平复心情,随之冰冷言道:“姑母今日如此辱我,如若换过他人,寡人早已命众推出斩讫!念在你我姑侄血亲份上,吾今不与问罪!然见姑母极力为倪开脱,寡人今日便断了姑母这份念想!”说罢,旋即转首望向近侍开方,扬声吼道:“诏司马王子成父来见!”

见之君上盛怒,近侍开方不敢有违,当即领命快步而去,齐公姜小白随之还首直视力鲁母文姜,恨言道:“寡人要这世上再无姓倪之人,与之姑母亦就不用为此争论不休矣!”说罢,连声大笑不止。

见其如此刚愎自用,鲁母文姜气得血脉偾张,继而伸手抵额,险些晕倒在地。见此,左相管夷吾慌忙行出,急令之甲士拥下休歇,进而拱手上谏道:“倪民请封,乃人之常情,未罪君上,不应即可!倘若为此大动干戈,罹兵中原再兴杀伐,则有违尊王攘夷之道,若天下诸侯籍此轻君,君之霸则难得长久,臣谨代君深感不值也!”

齐公姜小白仍旧愤愤不平,侧首背言道:“此乃家事,管子不必参预也!”

见其如是说,左相管夷吾亦不好多言,只得拱手请退,谨于心祈祷天佑齐室也。

而见朝中大臣竟替外人言说,齐公姜小白心中怒火更盛,遂一纵身将之案头茶盏器皿扫落地下,即在此时,近侍开方领得司马王子城父奉诏来至。

入而见礼,不等司马王子城父开口,齐公姜小白当即开口言道:“著汝伐倪,需得多少兵马?”

司马王城父回道:“倪邑百里之地,万余精兵即可攻下!”

齐公姜小白接言道:“好!便许汝两万精兵,并附宋邾两邦联军檄文,三军统归将军调遣,限汝三日之内烬灭倪室!”

身为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虽不何由起兵伐倪,但上有君命,服从便是,至于缘由君上不言,

司马王子城父不知何由伐倪,但君上不说,便也不必细问,既然上有君命,服从便是,是以当即应言道:“属下定当,不负君望!”说罢,按剑而退。

观其离去背影,齐公姜小白愤愤自语道:“胆敢妄言寡人不如先君,寡人倒要看看,这天下谁人说了算!”说罢,一抹邪笑显漏面上。

司马王子城父出得宫来,即见左相管夷吾等候于宫前大道上,遂赶忙上前见礼,问日:“不知左相在此等候,不知有何见教也?”

左相管夷吾回礼反问道:“君上可是授命司马帅军伐倪耶?”

司马王子城父回日:“相邦何以知之?君上著我三日之内烬灭倪室!”

左相管夷吾近前一步,紧言道:“勿管夷吾何从知晓也!司马记我一言,此战关乎社稷运途,司马切不可从君所言,灭倪宗庙!”

司马王子城父惊而回日:“君上著我三日之期如何处置!”

左相管夷吾:“勿管三日之期矣!司马去而复还即可,余之由我运作,夷吾担保将军无事也!”

君上严命,不敢不从,左相忠言,不敢不听,司马王子城父只得顺言道:“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末将不敢担保相邦所托之事,相邦之言,末将谨记,其时自当三思而行!”

左相管夷吾躬身言道:“夷吾拜谢!”

司马王子城父拱手回礼,不复回言,径直离去。

左相管夷吾望其背影,叹日:“但愿此行莫要挑起中原混战,否则制世之途前功尽弃矣!”说罢,亦自转身行去。

话说道,司马王子城父已备好粮草点起兵马,亟待行军赴倪,而左相管夷吾为齐室霸业计,坚持不愿挑起这场无谓争端,是以次日早朝,复又上谏道:“齐今苍禀存余粮草,除却调供司马伐倪行军之用,其盈余已不足以行事春耕播种,全境良田三分之一或将无种下地,今秋收成恐不足以接济军民一冬之用,将生大乱矣!臣意,春耕之际不宜轻生战事!仓促起兵有损齐室基业,还请君上先行春耕大计,暂缓伐倪!”

齐公姜小白不懂农事,是以无从辩驳,虽是心有不甘,但也不敢拿齐室基业玩笑,只得诏命众卿从言行事,并着司马王子城父好生练兵,亟待秋后无事再行出兵伐倪,更着大行隰朋出使宋邾,言说宋邾与齐联军伐倪。

见齐公姜小白执意伐倪,左相管夷吾亦无更好办法加以劝阻,眼目下也亦得走一步看一步,谨待日后寻机再谏。

齐公姜小白亦打定决心伐倪,是以未给左相管夷吾任何可趁之机,及后每议伐倪之事,齐公姜小白总是避而不谈,转而言他。

再说大行隰朋出使宋邾,更是顺畅无比,闻言倪欲开宗立祠,谓其悖逆之举,宋邾二话不说,即应齐使联军伐倪之请。

至此,联络伐倪,万事具备,期时而出。

春夏无话,转眼及至霜秋九月,齐宋邾三邦联军约期而起,齐司马王子城父领兵两万,出石门经大野泽自北进逼倪境,宋左师子蹇领兵一万,出商丘借道于曹自南迫近倪邑,邾子曹克领军一万,出虚丘过泗水自东进犯倪室,但观中原乱战再起风云。

战报传来,倪室小邑,总兵马不过万余,半数以上老弱病残,何堪抵挡联军四万大军,一时间倪室军民人心惶惶,谓见倪君颜妙泰然自若,谓众言道:“齐兴不义之兵欺弱,必为天下诸侯所不齿,待我去信诸侯请援,期日必见万军来援,倪无虞也!”

众皆半信半疑,倪君颜妙自顾篆文,随即遣使致书四方诸侯。

果不其然,文书所至之处引起轩然大波,虽因惧齐之强,多数诸侯未能出兵应援,但却不乏口诛笔伐者,其中乃以鲁室为首,引领诸侯声讨齐室恃强凌弱之举。也有不满齐室蛮横行径,觊觎对抗强齐而名扬诸侯者,其中乃以郑室为首,当即复信出兵援倪。

观之天下诸侯尔虞我诈竞相奔走,只为一己之私欲名利,倪君颜妙独驻城头,抬首望之庞然数万齐军迫向己处,自顾轻言道:“小邑如倪者,亦可令中原天崩地坼,青史留名,亦不虚此生也!”说罢,即着三军撤下城防,暨会齐军取城之时,不得做无谓牺牲,留以繁衍生息,存续倪室之名。

还观司马王子城父领军行临倪城城下,却并未着急挥师取城,念及城中百姓无辜,寄意倪城小邑一战可下,君许三日之期,若得三日之内倪君献降,兵不血刃而下倪邑,可谓是功德圆满矣!

然三日之期未至,南线宋军传来战报,郑室趁虚而入侵袭宋后长葛要地,宋军暨已还师援救长葛,而东线邾军见之宋军退兵,加之鲁室在后蠢蠢欲动,亦随之退兵,还师护境安民去矣!

事已至此,司马王子城父亦有退兵之意,还忆及左相管夷吾宫前谏言:“恃强凌弱者有违天道,恐为害社稷运途!”是以更坚定其退兵之念。

日暮时分,齐军徐徐而退,倪邑城中百姓欢呼雀跃。有道是,生如蝼蚁当立鸿鹄之志,命如娟薄应有不屈之心,倪君颜妙望之退走之齐军,想到入世之意气风发,更坚定其邦交诸侯之想,以期受胙封侯,万世传承。

第029章 纪子咨齐鲁 蔡侯谋陈郑第003章 襄公战岐山 文公集周民第045章 乘丘鲁却宋 莘邑楚侵蔡第029章 纪子咨齐鲁 蔡侯谋陈郑第002章 四国退犬戎 武公灭郐虢第030章 郑室伐盟向 曲沃囚晋侯第051章 宋矾游齐卫 郑詹说楚戎第059章 西出征有戎 东进伐赢徐第016章 假命伐喋宋 巧谋御蛮戎第012章 郑燕战制邑 宋兵围长葛第004章 武公灭姬胡 文侯杀携王第048章 御说违齐志 姬突逆郑君第053章 楚熊赀征巴 齐小白伐鲁第026章 师徒祭纪城 郑齐悍九州第037章 宋庄公雪耻 诸侯三伐郑第040章 齐公战诸侯 纪女护君国第017章 宋军御三师 郑师战九州第035章 楚莫熬伐绞 郑公突侵宋第052章 齐幽盟天下 王飨宥诸侯第056章 齐鲁消宿怨 享见一家亲第048章 御说违齐志 姬突逆郑君第027章 繻葛起争端 郑伯衅王权第036章 姬突闹九洲 屈暇陨罗地第059章 西出征有戎 东进伐赢徐第022章 曲翼续冤仇 齐鲁结姻亲第024章 攘外征匪戎 安内战逆芮第057章 曹鲁兴周礼 晋室复生乱第023章 秦室入中原 周王谋天下第051章 宋矾游齐卫 郑詹说楚戎第043章 齐后争君权 鲁师出中原第031章 曲翼战火生 汉淮江水寒第026章 师徒祭纪城 郑齐悍九州第037章 宋庄公雪耻 诸侯三伐郑第005章 鄢地手足残 黄泉母子情第017章 宋军御三师 郑师战九州第013章 以利连齐鲁 凭威服陈蔡第038章 高渠弥谋权 姜诸儿夺政第021章 宋谦和四方 鲁怒逆九周第018章 郑子都陷忠 鲁羽父弑君第051章 宋矾游齐卫 郑詹说楚戎第023章 秦室入中原 周王谋天下第037章 宋庄公雪耻 诸侯三伐郑第017章 宋军御三师 郑师战九州第045章 乘丘鲁却宋 莘邑楚侵蔡第053章 楚熊赀征巴 齐小白伐鲁第035章 楚莫熬伐绞 郑公突侵宋第046章 戬地君戏臣 蒙泽臣弑君第001章 千金买一笑 烽火戏诸侯第031章 曲翼战火生 汉淮江水寒第019章 庄伯新盟鲁 华父始乱宋第013章 以利连齐鲁 凭威服陈蔡第032章 楚巴征邓境 诸侯讨曲沃第006章 盟宋鲁交戎 讨滑郑伐卫第005章 鄢地手足残 黄泉母子情第044章 乾时落败名 长勺复威望第007章 东海起波澜 中原兴刀兵第028章 楚候谋随境 齐公御北戎第015章 齐公平宋卫 郑伯谋陈鲁第032章 楚巴征邓境 诸侯讨曲沃第003章 襄公战岐山 文公集周民第011章 卫石腊灭亲 晋庄伯逆君第032章 楚巴征邓境 诸侯讨曲沃第042章 文姜三劝兄 无知祸弑父第034章 恶曹郑制霸 蒲骚楚称雄第021章 宋谦和四方 鲁怒逆九周第051章 宋矾游齐卫 郑詹说楚戎第046章 戬地君戏臣 蒙泽臣弑君第004章 武公灭姬胡 文侯杀携王第026章 师徒祭纪城 郑齐悍九州第017章 宋军御三师 郑师战九州第028章 楚候谋随境 齐公御北戎第054章 五大夫乱周 郑虢力勤王第051章 宋矾游齐卫 郑詹说楚戎第050章 鄄地齐语楚 倪邑郑争宋第033章 周詹合攻虢 郑卫师向鲁第025章 乱世君臣恶 五父弑兄侄第012章 郑燕战制邑 宋兵围长葛第053章 楚熊赀征巴 齐小白伐鲁第032章 楚巴征邓境 诸侯讨曲沃第035章 楚莫熬伐绞 郑公突侵宋第026章 师徒祭纪城 郑齐悍九州第020章 晋乱兄战弟 宋患臣弑君第027章 繻葛起争端 郑伯衅王权第052章 齐幽盟天下 王飨宥诸侯第013章 以利连齐鲁 凭威服陈蔡第010章 州吁弑君完 四国两伐郑第027章 繻葛起争端 郑伯衅王权第021章 宋谦和四方 鲁怒逆九周第040章 齐公战诸侯 纪女护君国第035章 楚莫熬伐绞 郑公突侵宋第050章 鄄地齐语楚 倪邑郑争宋第004章 武公灭姬胡 文侯杀携王第022章 曲翼续冤仇 齐鲁结姻亲第037章 宋庄公雪耻 诸侯三伐郑第039章 乱点鸳鸯谱 难续乱世情第017章 宋军御三师 郑师战九州第006章 盟宋鲁交戎 讨滑郑伐卫第002章 四国退犬戎 武公灭郐虢
第029章 纪子咨齐鲁 蔡侯谋陈郑第003章 襄公战岐山 文公集周民第045章 乘丘鲁却宋 莘邑楚侵蔡第029章 纪子咨齐鲁 蔡侯谋陈郑第002章 四国退犬戎 武公灭郐虢第030章 郑室伐盟向 曲沃囚晋侯第051章 宋矾游齐卫 郑詹说楚戎第059章 西出征有戎 东进伐赢徐第016章 假命伐喋宋 巧谋御蛮戎第012章 郑燕战制邑 宋兵围长葛第004章 武公灭姬胡 文侯杀携王第048章 御说违齐志 姬突逆郑君第053章 楚熊赀征巴 齐小白伐鲁第026章 师徒祭纪城 郑齐悍九州第037章 宋庄公雪耻 诸侯三伐郑第040章 齐公战诸侯 纪女护君国第017章 宋军御三师 郑师战九州第035章 楚莫熬伐绞 郑公突侵宋第052章 齐幽盟天下 王飨宥诸侯第056章 齐鲁消宿怨 享见一家亲第048章 御说违齐志 姬突逆郑君第027章 繻葛起争端 郑伯衅王权第036章 姬突闹九洲 屈暇陨罗地第059章 西出征有戎 东进伐赢徐第022章 曲翼续冤仇 齐鲁结姻亲第024章 攘外征匪戎 安内战逆芮第057章 曹鲁兴周礼 晋室复生乱第023章 秦室入中原 周王谋天下第051章 宋矾游齐卫 郑詹说楚戎第043章 齐后争君权 鲁师出中原第031章 曲翼战火生 汉淮江水寒第026章 师徒祭纪城 郑齐悍九州第037章 宋庄公雪耻 诸侯三伐郑第005章 鄢地手足残 黄泉母子情第017章 宋军御三师 郑师战九州第013章 以利连齐鲁 凭威服陈蔡第038章 高渠弥谋权 姜诸儿夺政第021章 宋谦和四方 鲁怒逆九周第018章 郑子都陷忠 鲁羽父弑君第051章 宋矾游齐卫 郑詹说楚戎第023章 秦室入中原 周王谋天下第037章 宋庄公雪耻 诸侯三伐郑第017章 宋军御三师 郑师战九州第045章 乘丘鲁却宋 莘邑楚侵蔡第053章 楚熊赀征巴 齐小白伐鲁第035章 楚莫熬伐绞 郑公突侵宋第046章 戬地君戏臣 蒙泽臣弑君第001章 千金买一笑 烽火戏诸侯第031章 曲翼战火生 汉淮江水寒第019章 庄伯新盟鲁 华父始乱宋第013章 以利连齐鲁 凭威服陈蔡第032章 楚巴征邓境 诸侯讨曲沃第006章 盟宋鲁交戎 讨滑郑伐卫第005章 鄢地手足残 黄泉母子情第044章 乾时落败名 长勺复威望第007章 东海起波澜 中原兴刀兵第028章 楚候谋随境 齐公御北戎第015章 齐公平宋卫 郑伯谋陈鲁第032章 楚巴征邓境 诸侯讨曲沃第003章 襄公战岐山 文公集周民第011章 卫石腊灭亲 晋庄伯逆君第032章 楚巴征邓境 诸侯讨曲沃第042章 文姜三劝兄 无知祸弑父第034章 恶曹郑制霸 蒲骚楚称雄第021章 宋谦和四方 鲁怒逆九周第051章 宋矾游齐卫 郑詹说楚戎第046章 戬地君戏臣 蒙泽臣弑君第004章 武公灭姬胡 文侯杀携王第026章 师徒祭纪城 郑齐悍九州第017章 宋军御三师 郑师战九州第028章 楚候谋随境 齐公御北戎第054章 五大夫乱周 郑虢力勤王第051章 宋矾游齐卫 郑詹说楚戎第050章 鄄地齐语楚 倪邑郑争宋第033章 周詹合攻虢 郑卫师向鲁第025章 乱世君臣恶 五父弑兄侄第012章 郑燕战制邑 宋兵围长葛第053章 楚熊赀征巴 齐小白伐鲁第032章 楚巴征邓境 诸侯讨曲沃第035章 楚莫熬伐绞 郑公突侵宋第026章 师徒祭纪城 郑齐悍九州第020章 晋乱兄战弟 宋患臣弑君第027章 繻葛起争端 郑伯衅王权第052章 齐幽盟天下 王飨宥诸侯第013章 以利连齐鲁 凭威服陈蔡第010章 州吁弑君完 四国两伐郑第027章 繻葛起争端 郑伯衅王权第021章 宋谦和四方 鲁怒逆九周第040章 齐公战诸侯 纪女护君国第035章 楚莫熬伐绞 郑公突侵宋第050章 鄄地齐语楚 倪邑郑争宋第004章 武公灭姬胡 文侯杀携王第022章 曲翼续冤仇 齐鲁结姻亲第037章 宋庄公雪耻 诸侯三伐郑第039章 乱点鸳鸯谱 难续乱世情第017章 宋军御三师 郑师战九州第006章 盟宋鲁交戎 讨滑郑伐卫第002章 四国退犬戎 武公灭郐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