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刘皇帝的法治思想

刘皇帝对于那些鼓噪皇城落第士子的处置,风格还是一如既往的强烈,直接粗暴,强势无情。虽然这么多年了,对刘皇帝的这种风格早就习惯了,但再一次见识到,仍旧不免心神震动。

刘旸所思所想, 还是尽量安稳地平息这场风波,消除登闻鼓案带来的不利影响。但是,一次禁锢上百名士子,以当下的情况,无异于火上浇油,不论初衷是什么, 也不管有没有道理,汹涌的舆情必然会持续一段时间。

最终,刘旸还是忍不住向刘皇帝请教,如此粗暴地禁锢上百士子的会考资格,在天下的士人群体中,都将造成不利影响,将如何解决?

对此,刘皇帝只是淡淡地说道:“你去问问那些中第的进士,去问问那些落榜却安分守己、展望下一届的士子!

倘若此番,取士当真有弊,那么这些人的行为便情有可原,朕自然不会苛责。但是,你既然把事情查清楚了,那他们鼓噪生事, 动机就值得怀疑了,其心可诛,其行则不可宥,必须予以惩治!

朝廷固然善待士人学子,需要录其才,但也不是放任他们书生意气,朝廷的制度,朝廷的威严,岂能容其亵渎?”

刘皇帝的思路也很清晰,单纯以结果为导向,不论主动还是被动,既然趟了这摊浑水,都该有个结果,每个人都得为自己的选择和行为付出代价。

刘皇帝目的同样很明确,那就是朝廷的权威与制度,必须得到维护。禁锢那些闹事的落第士子,也是为了警示后来者,免其自误。

“我大概也知道你的顾虑,但是,多虑了!”最后,刘皇帝又对刘旸告诫一番:“你记住,你是太子,代表是天家,是国家。

朝廷自有体制规矩, 你的立场也要坚定, 该考虑的是朝廷如何运转,官吏如何清治,百姓如何安定,而不是去顾及一些士林学子的情绪。

士人固然是朝廷人才后备,也需要从中选拔优秀者加以任用,但是,他们在成为朝廷的官吏之前,也只是布衣平民,与那些农民、手工业、商贾,并无多大区别。

何况,这些士子中,有不少已经在地方出任过吏职,也算在朝廷体制之内,就是这样,还敢聚众闹事,视朝廷权威如无物,这样不守规矩的士子,学问再高,要来又何用,遑论还只是一干落第者......”

刘皇帝这番话,算是把这十几年来营造的对士人的温和与宽仁撕了個支离破碎,在那温情脉脉的表象之下,尽是独夫的冷漠与无情。

虽然朝廷需要有学问、有才干、有见识的文人士子来治理,但显然,在刘皇帝的心目中,读书人与那些种地的、经商的、跑船的、修路的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所有人都被置于大汉这个庞大而复杂的管理体系之下,扮演着自己该扮演的角色,做出自己本分的贡献。

在这个前提下,刘皇帝显然更注重朝廷的体制与法度,更加在乎皇权的威严。这一点,在过去有无数的案例,可作佐证。

一直以来,刘皇帝都很讨厌不守规矩的人,他更愿意看到,他所统治的大汉臣民,都能安分地束缚在大汉法纪与体统的框架内,所有逾越抑或试图逾越的,都该受到打击。

此番,那些喧闹的落第士子,算是倒霉,正好触及了刘皇帝思想的敏感处。过去不是没有发生过士民聚众请愿的情况,别说上百人,就是千人、万人也不足奇,但要看是为什么事,目的是什么。

去年冬的时候,还有东京内外,数万百姓聚集请愿,希望刘皇帝封禅呢?更早的时候,也有士民聚众上书请求朝廷发兵平南,解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南方黎民。

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背后是有开封府、宣慰司这样朝廷部司衙门在引导的。正常情况下,安分守己的良民,哪能干出聚众集会的事情来,这样的人,要么利益相关,要么就是有政治企图。

因此,打那上百落第士子聚集皇城之时,刘皇帝就已经不乐意了,将之定性为聚众闹事,寻衅滋扰。

就如其言,倘若今科春闱真有问题,主考徇私用情了,那还可以稍予宽纵。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那就必须加以惩戒。

而从刘皇帝本心而言,就算李昉真的徇私舞弊了,朝廷自会调查处置,那一干落第士子的行为,更是在向朝廷施压,质疑朝廷的威权,实在难以容忍。

相比之下,徐士廉倒占据了一个先发优势,很多时候,举事者无事,从众者倒霉,就是如此。

如今的大汉帝国,这个由刘皇帝主导完善的社会管理体系,其本质还是人治,但刘皇帝明显更相信法治,过去的二十多年中,也一直致力于朝廷法律与制度的完善。

当然,这不代表刘皇帝有多么高的法治思想与觉悟,只是立场原则问题,屁股决定脑袋。那一整套的法律制度的构建,除了维持国家的稳定、朝廷的正常运转,其核心思想,还在于对皇权的巩固。

在大汉的这个体系之中,刘皇帝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他又怎么能不想方设法地去维护、去强化?

而大汉法治的尽头,直指的却是刘皇帝的人治,维护的也是刘氏的家天下。

“好了,你也自己回去好好想想吧!”见刘旸当着自己面陷入了沉思,也不等其消化完毕,刘皇帝摆手道:“你还是有些宽仁了,治国安民,仁恕之道固然有用,但也不能单纯依靠这两个字!

过度了,那就是宽纵,放任,最终造成的危害,恐怕会超乎你想象。你是太子,是储君,不要总是站在旁人的立场,过多去顾忌旁人的想法,储君也是君,不要困于臣本思想!”

“是!”刘皇帝的话,几乎扎到了刘旸心底,恭恭敬敬地行礼道。

然而,心头难免苦涩,他知道,自己有些方面,还是不如刘皇帝之意的,但是,性格上的毛病,当真难改,毕竟他也没有刘皇帝的威权,也根本做不到。

更何况,他是太子,也仅仅是太子,半君半臣,哪里能够真正站在一个帝王的角度去思考行事。如果真那么做了,也未必是好事。

“好了,此事的收尾,还是由你去做,我不插手!”脸上又露出了点笑意,仿佛适才的严重都是错觉,刘皇帝交待道:“天色已晚了,你退下歇息吧!”

“是!儿告退!”

望着刘旸离去的背影,感受着他心情的沉重,刘皇帝再度笑了笑,是一种会心的笑容。他确实不那么在意此次调查的结果,看的是过程。

刘旸表现,显然打不了满分,但至少合格了,至少没有为群情所扰,为利益蒙蔽,至少表现出了一定的担当,不惧流言非议,做法还持一个堂堂正正。

在刘皇帝的心目中,作为太子,刘旸已经是合格了的,但作为一个帝王,还有诸多不足,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但是,这也有个前提,他得首先是帝王。太子,终究只是太子。因此,对于刘旸,刘皇帝虽偶有苛责之处,但终究还是有一份理解与宽容的,也愿意去维护他这个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继承人。

于刘旸而言,当刘皇帝如此帝王的太子,有些艰难,心理负担重。但同样的,于刘皇帝而言,有这样一位太子,也是难得的。

且行,且珍惜!

第392章 抢救一下第11章 归来谒天子第39章 归义军有归心第111章 动心第318章 披麻戴孝十万家第70章 同州之战第313章 晋王一家子第63章 朝廷应对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吕风波第69章 张彦威之死第26章 郭枢密过相州第513章 最后的旅途12第121章 父子异见第54章 临阵指挥,尽委诸君第346章 文人风骨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国版图,排队辞世第457章 郑州第33章 东京城内第13章 杨业述职第288章 敌酋首级献上第1698章 做贼心虚第307章 老马将军值得重任第46章 契丹异动,后顾之忧第111章 动心第49章 欲收其精兵,先收其匠器第7章 不如意的二审结果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吕风波第2081章 太宗篇28 剑南“玩”脱了第163章皇后染病,储君人选第1798章 宴无好宴第255章 辽军情况不容乐观第83章 辽帝之亡第5章 春闱第250章 秘密战线上的作为第45章 同样的选择世宗篇25 宗藩新约第47章 诱其北上第186章 邢州事了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122章 奏章满案第491章 区区九品,亦敢通天第102章 盛怒之下第355章 理智归理智,仗还得打第474章 立场第414章 云消日出第1788章 议点正事第114章 三月为期第159章 政事堂中的平衡第148章 再去一臣,继任人选第47章 诱其北上第40章 郭党俊杰第200章 御敌第59章 皇帝与太子第321章 驾幸枢密院第13章 战争的脚步正在迫近第131章 川间栈道败兵急第120章 折家第300章 灵州换任第175章 军略第94章 宽仁的处置第55章 我赵匡胤何德何能?仁宗篇7 官僚新贵,倒范集团第96章 寿春城内第331章 刘皇帝嫁女,政治意味浓第1710章 赵普的辞呈第249章 如此对手第470章 最困难的时期已经度过了第185章 勤勉为国杨相公第14章 武夫军阀第28章 皇子戍边第292章 北伐的尾声1第249章 如此对手第416章 尾声第97章 宣慰司将提上日程第30章 湖湘之治第14章 外戚第77章 吓人第58章 回师第247章 留给辽阳的时间不多了第1766章 噩耗连连,皇后病危第44章 殷勤的女真人第50章 打他一仗第53章 改国号,去帝位,称臣修贡第97章 再临六合第433章 圣训第50章 小满与临盆第180章 踌躇满志第267章 仁厚太子第55章 拉开序幕第50章 小满与临盆第372章 封王第38章 濮州案(1)第438章 与太子的牵涉第76章 王峻用兵第353章 信使第165章 安排,又去一宿将第323章 汉辽第二次和议第85章 浮雕半岛史话·百年基调
第392章 抢救一下第11章 归来谒天子第39章 归义军有归心第111章 动心第318章 披麻戴孝十万家第70章 同州之战第313章 晋王一家子第63章 朝廷应对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吕风波第69章 张彦威之死第26章 郭枢密过相州第513章 最后的旅途12第121章 父子异见第54章 临阵指挥,尽委诸君第346章 文人风骨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国版图,排队辞世第457章 郑州第33章 东京城内第13章 杨业述职第288章 敌酋首级献上第1698章 做贼心虚第307章 老马将军值得重任第46章 契丹异动,后顾之忧第111章 动心第49章 欲收其精兵,先收其匠器第7章 不如意的二审结果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吕风波第2081章 太宗篇28 剑南“玩”脱了第163章皇后染病,储君人选第1798章 宴无好宴第255章 辽军情况不容乐观第83章 辽帝之亡第5章 春闱第250章 秘密战线上的作为第45章 同样的选择世宗篇25 宗藩新约第47章 诱其北上第186章 邢州事了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122章 奏章满案第491章 区区九品,亦敢通天第102章 盛怒之下第355章 理智归理智,仗还得打第474章 立场第414章 云消日出第1788章 议点正事第114章 三月为期第159章 政事堂中的平衡第148章 再去一臣,继任人选第47章 诱其北上第40章 郭党俊杰第200章 御敌第59章 皇帝与太子第321章 驾幸枢密院第13章 战争的脚步正在迫近第131章 川间栈道败兵急第120章 折家第300章 灵州换任第175章 军略第94章 宽仁的处置第55章 我赵匡胤何德何能?仁宗篇7 官僚新贵,倒范集团第96章 寿春城内第331章 刘皇帝嫁女,政治意味浓第1710章 赵普的辞呈第249章 如此对手第470章 最困难的时期已经度过了第185章 勤勉为国杨相公第14章 武夫军阀第28章 皇子戍边第292章 北伐的尾声1第249章 如此对手第416章 尾声第97章 宣慰司将提上日程第30章 湖湘之治第14章 外戚第77章 吓人第58章 回师第247章 留给辽阳的时间不多了第1766章 噩耗连连,皇后病危第44章 殷勤的女真人第50章 打他一仗第53章 改国号,去帝位,称臣修贡第97章 再临六合第433章 圣训第50章 小满与临盆第180章 踌躇满志第267章 仁厚太子第55章 拉开序幕第50章 小满与临盆第372章 封王第38章 濮州案(1)第438章 与太子的牵涉第76章 王峻用兵第353章 信使第165章 安排,又去一宿将第323章 汉辽第二次和议第85章 浮雕半岛史话·百年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