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归侨古镇(2)

刚开始的几天,厨房里每天都是下泡面、打鸡蛋,几次煮米饭不是煮成了粥,就是少加了水,糊了锅。曲乐乐跑了五公里从集市上买回来的肉倒无人问津,主厨学生们热衷的倒是西红柿炒鸡蛋或者清拌黄瓜,吃了几天,大家的浑身都没有劲,再次敲铃时,他们也不再匆忙地去食堂,从寡淡的空气中,他们早已经猜测出,厨房里今天仍然没有荤腥,与其跑着过去打饭,不如躺在床上省点力气。于是,许多人开始逃课,每天早晨起床和曲乐乐去集市上买菜的队伍日益变大,他们不是去买菜,而是打着这样的旗号,去改善一下自己的胃口。直到余海波和于文康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他们开始调整厨房制度,每天进厨房开始培养他们煮饭,从开始的清炒青菜、清汤火锅到后期的炒肥肠、炒鸭血,于是厨房又展现了活力。

“阿伯,阿婆,我们拿肉过来搭伙了!”刚开始没有多少牙祭的曲乐乐拿着无人问津的生肉,趁着黑夜,带着薛源和李健云到房东两老夫妻的房间里,商量着。

阿伯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末归国的华侨,据说在南洋挣了很多的钱,和那一批华侨回国后,就建造了这个庭院,在庭院建造过程中侵犯了在家打工的保姆,也就是这个阿婆,家人们知道后闹了几次。但是木已成舟,那时的阿婆已经怀了孕,他的妻子也一怒再去了南洋,最后就没有了消息,后来他只得迎娶了阿婆,闹得几个孩子都与他产生了隔阂。尽管阿伯现在嘴角不再灵便,但是酒后的他说起年轻时节的风流史,还是侃侃而谈。阿婆是本地传统的女人,她怀孕的时候才15岁,进得门来,除了忍受孩子们的冷眼,还要忍受乡亲们的嘲笑。即使是怀着孕,还要下地插秧、割猪草、采摘槟榔,结果婴儿才刚刚9个月,就被生在田埂上,所以她的孩子又矮又小,像骷髅的羊羔一样。

“阿伯,这山上是不是还有海盗的山洞?”曲乐乐趁着阿婆端上一碗白肉,倒了一碗自己让李健云他们帮忙带来的白酒,终于把话题转到实处。

“山洞是有的,但是科研人员和村民都去过很多次了,有些可以的地方都被翻砸了好几遍,物品就没有了吧?”阿叔颤抖着端起酒杯喝着,他早已猜中了曲乐乐的心思。

“我们只是想去看看,其实也没有其他心思?”曲乐乐借故端起了酒杯,忙转换话题所,“就希望和一帮人吃点、喝点,这样才高兴。”

“那关于海盗和宝藏的传说是真的吗?”薛源也凑了过来。

“那肯定是有的,否则山上不会留下那么多的山洞!”阿婆端着炒好的肉团上来,“每年都会有很多的人过来,到山洞和村子里转悠!”

“那就说明,村子或者山洞里还有遗失的宝藏了!”李健云也变得稍有兴趣,也凑了过来,询问着阿伯。

吃完饭菜回来,醉酒的曲乐乐要拉着于文康、余海波老师起来打麻将,这让本来躺在床上饥肠辘辘的人也少有兴趣,加上女生宿舍班长姚璐璐四个人就从曲乐乐的行李里翻出麻将牌,摆在教室里开始打起牌来。曲乐乐甩出几包小吃食和几包软中华,客套着坐在下手。搓牌的响声惊动了其他宿舍无所事事的同学们,也凑过来看,用桌上的吃食打牙祭。薛源和李健云则爬上了床,蒙着头大睡起来。

两个小时后,李健云被一泡憋尿惊醒,他起来去了趟卫生间出来,教室的牌声正鼾,一大群围在身后的同学们正在摇旗呐喊,喊声震天,凑不进去的人躺在床上看着手机或课外小说,女生宿舍那边传来叽叽喳喳的讨论声,薛源流着口水,打着鼾声,让周围的同学忍不住地看着他笑。

李健云用手推着薛源,薛源迷糊中醒来,发现李健云向自己挤着眼睛,慢慢地精神起来,两人穿起衣服向外走去。

“干嘛去?”在楼道旁值班的副班长薛经凯拦住两个人。

“薛源喝多了,我带他去个清净的地方吐去!”李健云私下拧了一把薛源,薛源配合地倒在他的身上,装作呕吐的模样。

“我们没得吃,你们却撑的要吐,真是没法比,”薛经凯捂着鼻子,似乎看到了他呕吐的模样,摆手催促他们尽快离开,“真的是老板门呀!”

李健云看了一眼自己手腕上的夜视表,刚好是晚上十一点。两个人转过小巷,走在寂静的中心街道上,小镇里寂静极了,身后隐约传来了搓牌及鼓励的声音,村口镇碑旁的路灯隐现地亮着,像一只透视的眼睛,这让两个人不由得心里一颤。平日流窜在街道的狗都封了口,安静地躲在房间的角落里或者主人的床下。这让他们想到电影里看到欧洲的惊悚影片,镇人心扉的古堡,摄人心灵的深夜,还有那镇人心灵夜莺的鸣叫。

“回去吧!”李健云突然间心里惊吓起来,死死地拉着薛源的衣袖。

“看你那胆量。”薛源尽管心里胆虚,他还是用嘲笑的话语刺激着身边的李健云。

镇子后面的山,像一只巨人的手,捂住天上仅有的一点星光,然后向深巷里行走的路人招呼着,并魑魅地轻声呼唤着:

来呀!你过来呀!

“我国较为传统村庄民居建筑群,大多数建造在平坦、交通方便的地方,一般为坐北朝南,或是坐西朝东,由坡度走向而定,布局多“顶天立地”——“顶天”者,为顺应自然地势、山水、风向等,择吉而居,合理布局;“立地”者,为按氏族的传统观念和风俗习惯,按宗族意愿进行规划建设。在布局上外封闭、内开敞,在空间上以敞厅、天井、庭院、廊道和室内屏风,组成开敞、通透的室内外空间结合体系。而此地的建筑在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同时,还要考虑区域的适用性。比如在装饰方面,近代建筑装饰主要有灰塑、陶塑、彩绘、木作、石作等分类。这些装饰不仅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还具有实用功能。如屋顶瓦上加灰塑压瓦带等装饰,可抵御海岛台风的侵袭;木构上的油漆彩画则具有防水、防潮、防腐的功效;嵌瓷工艺在建筑的表层可以防海岛特有的海风侵蚀等等。其实,沿海乃至全岛的建筑装饰反映了当地的传统文化,建设工匠们会选取一些通用的形象来表达传统文化中的固定含义,这些即可称为建筑装饰元素。”余海波站在一栋建筑前,指着屋顶的雕塑接着说,“屋顶两端的装饰物是‘蛟’,寓意祥瑞;窗台边上的蓝、黄、赭红、浅红等浓烈色彩,与素色的台基相衬托,具有浓重、鲜明的层次之美。这样的趣味萦绕于每一处传统建筑,屋顶上的瓦饰,门窗上的花饰,构件表面的彩绘……在细节营造上它们是精致而连续相融的,流韵曲线和轻巧多姿翼角,赋予建筑一种柔和美感;花饰线条轮廓,镶嵌在窗柩之间,纹理浮现交错;构件表面的彩绘,用各种寓意祥瑞图案,承载美好期冀和祈愿。象征、比喻的手法在传统建筑装饰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而多种风格的汇集吸收则为传统建筑审美注入不同体验,如骑楼的女儿墙,多以西方文艺复兴、巴洛克及阿拉伯、印度装饰风格为主,表面装饰纹样既有植物花卉及螺旋形图案,用砖雕及彩瓷装饰,也有传统如意纹及宝瓶式瓷栏杆,给视觉和感官带来冲击交融。”他喝了一口杯中的水,接着说,“我们经常忽略这种目光和身体的感觉,当建筑装饰物加入到这种触摸和凝视的过程中,加入到这种非叙事的叙事线索中,带着独立、组合及观感、触感等加入,或精确或模糊,或完成或缺憾,或近或远……这些因素穿过每一座建筑,给人们观看那座房屋的方式带去变化。建筑和人之间的关系,由此建立。”余海波与他们打了一个通宵的麻将,尽管有些发困,他还是打起精神滔滔不绝地地说。

而事件的发起人曲乐乐此时正蒙着头,在床上呼呼地大睡,尽管薛源和李健云几人拍打着叫了几次,都被他拒绝了,他此时只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睡觉。

“余老师,我们也发觉到了这个镇子对称性建造,面朝水田,背靠山和大海,这有什么讲究?”于文康看出镇子的端倪,提问到。

“对,你说得很多,此处的建筑还是秉承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布局,注重院落围合感,强调中轴对称,主次分明,内外有别,正所谓,连纵横,有经纬,才见东西与南北。适天时,顺自然,方是安居和宜居。传统建筑首要考虑的就是安居宜居的需要,因此也多在有山有水之地建立村落,山包围村,村靠近田,田靠近水,以满足生产生活需要。而此镇建筑风格也在行列式布局中,大多被高大的阔叶林和灌木林围绕,其间种椰子、槟榔等植物以防风之需,有些村落喜欢在四周种竹子形成茂密兼顾的竹篱,起保卫村寨的作用;苗族传统村落民居也充分利用地势,以适应地形为主,依山势而筑,各家比邻,形成一团。此处的天气时干时湿,木材经常被白蚁蛀蚀,很易腐烂,所以除了厅堂梁架和屋面骨架采用木材外,其他承重结构采用砂石、黏土、砖瓦等地方材料,从而形成了本地传统建筑外观朴实稳重的特点。”

余海波侃侃而谈,下面的同学们则昏昏欲睡,他们漫不经心地听着,眼睛却随着村镇行走的路人们转动,他们的思想早已不知道飞向何处。

“本地建筑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因为离海比较近,正所谓“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古建筑穿越时光的魅力诉说,藏于一砖一瓦、一梁一柱的筑建之中。在施工地基的时候,他们还考虑到地下流沙的问题,所以现在地下埋藏了很多的木麻黄树桩,否则基业不稳。村民修建房屋尤其看重厅堂梁架、檩条、柱子、大门等屋架承重结构体系用料,多选用黑盐、菠萝格、酸枝木等本地或东南亚产的实木材料,讲究打制精细、结实耐用,这些所用木材俱系格木,质坚,重钉不可入,其纹细腻光润,作沉檀香气。”余海波滔滔不绝地接着说。

薛源和李健云瞪着眼睛,看向村镇后面的山腰,一些若隐若现的洞穴在树、草丛中透出诱惑的眼睛,吸引着他们的一步步地走向前去。

第二十章 诗友聚会第十章 戏若人生(2)第十六章 再遇方义第二章 激情岁月第五章 薛源日记第四章 归侨古镇(3)第十七章 琐情繁事第七章 遨游梦想第二十四章 旅途人生第十一章 新年假期第三章 文学的梦第四章 归侨古镇(3)第六章 青春逸曲第二十三章 人在旅途第十六章 再遇方义第十七章 姚齐当兵第十二章 青春恋情第十八章 公子驾到(1)第二十一章 情敌公敌第七章 遨游梦想第五章 归侨古镇(4)第二十五章 文康遗事第十七章 姚齐当兵第十一章 新年假期第五章 归侨古镇(4)第十九章 公子驾到(2)第五章 归侨古镇(4)第二十四章 旅途人生第十七章 琐情繁事第二十三章 人在旅途第二十三章 人在旅途第十九章 苏方佳琪(1)第十一章 戏若人生(3)第十九章 公子驾到(2)第四章、悸动青春第十九章 苏方佳琪(1)第二十二章 意外来客第二十一章 异域节日第二十三章 人在旅途第十五章 戏若人生(7)第十六章 再遇方义第七章 归侨古镇(6)第六章 归侨古镇(5)第十七章 姚齐当兵第九章 戏若人生第二十二章 姚齐来信第二十二章 姚齐来信第九章 青春实训第四章 归侨古镇(3)第四章 归侨古镇(3)第十四章 戏若人生(6)第十五章 初创事业第八章 归侨古镇(7)第二十三章 青春抉择第三章 文学的梦第二十章 诗友聚会第十章 未来预约第十二章 戏若人生(4)第十四章 健云爱恋第二十章 苏方佳琪(2)第十四章 戏若人生(6)第八章 考试噩梦第十六章 音乐社团第七章 归侨古镇(6)第六章 归侨古镇(5)第二十章 苏方佳琪(2)第二十二章 意外来客第十一章 新年假期第十一章 戏若人生(3)第二十二章 意外来客第二十三章 青春抉择第九章 青春实训第二十五章 文康遗事第七章 归侨古镇(6)第二十三章 青春抉择第十章 未来预约第十章 未来预约第七章 归侨古镇(6)第十八章 台风季节第二十三章 青春抉择第十六章 音乐社团第十五章 戏若人生(7)第十五章 戏若人生(7)第二十二章 意外来客第十章 未来预约第十四章 戏若人生(6)第二章 激情岁月第七章 归侨古镇(6)第十章 未来预约第二十四章 关于文康第二十三章 青春抉择第六章 归侨古镇(5)第七章 遨游梦想第九章 戏若人生第九章 戏若人生第八章 归侨古镇(7)第一章 扬帆起航第十五章 初创事业
第二十章 诗友聚会第十章 戏若人生(2)第十六章 再遇方义第二章 激情岁月第五章 薛源日记第四章 归侨古镇(3)第十七章 琐情繁事第七章 遨游梦想第二十四章 旅途人生第十一章 新年假期第三章 文学的梦第四章 归侨古镇(3)第六章 青春逸曲第二十三章 人在旅途第十六章 再遇方义第十七章 姚齐当兵第十二章 青春恋情第十八章 公子驾到(1)第二十一章 情敌公敌第七章 遨游梦想第五章 归侨古镇(4)第二十五章 文康遗事第十七章 姚齐当兵第十一章 新年假期第五章 归侨古镇(4)第十九章 公子驾到(2)第五章 归侨古镇(4)第二十四章 旅途人生第十七章 琐情繁事第二十三章 人在旅途第二十三章 人在旅途第十九章 苏方佳琪(1)第十一章 戏若人生(3)第十九章 公子驾到(2)第四章、悸动青春第十九章 苏方佳琪(1)第二十二章 意外来客第二十一章 异域节日第二十三章 人在旅途第十五章 戏若人生(7)第十六章 再遇方义第七章 归侨古镇(6)第六章 归侨古镇(5)第十七章 姚齐当兵第九章 戏若人生第二十二章 姚齐来信第二十二章 姚齐来信第九章 青春实训第四章 归侨古镇(3)第四章 归侨古镇(3)第十四章 戏若人生(6)第十五章 初创事业第八章 归侨古镇(7)第二十三章 青春抉择第三章 文学的梦第二十章 诗友聚会第十章 未来预约第十二章 戏若人生(4)第十四章 健云爱恋第二十章 苏方佳琪(2)第十四章 戏若人生(6)第八章 考试噩梦第十六章 音乐社团第七章 归侨古镇(6)第六章 归侨古镇(5)第二十章 苏方佳琪(2)第二十二章 意外来客第十一章 新年假期第十一章 戏若人生(3)第二十二章 意外来客第二十三章 青春抉择第九章 青春实训第二十五章 文康遗事第七章 归侨古镇(6)第二十三章 青春抉择第十章 未来预约第十章 未来预约第七章 归侨古镇(6)第十八章 台风季节第二十三章 青春抉择第十六章 音乐社团第十五章 戏若人生(7)第十五章 戏若人生(7)第二十二章 意外来客第十章 未来预约第十四章 戏若人生(6)第二章 激情岁月第七章 归侨古镇(6)第十章 未来预约第二十四章 关于文康第二十三章 青春抉择第六章 归侨古镇(5)第七章 遨游梦想第九章 戏若人生第九章 戏若人生第八章 归侨古镇(7)第一章 扬帆起航第十五章 初创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