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2)

以恶强人者毒,假善强人者奸。

五月七日

死将不如胜将。

Wωω ▲тt kān ▲CΟ

五月八日

假人以利害小,假人以权害大。

五月九日

有异志者不可用,有异能者不可羁。

五月十日

火光是暗室之光明,公道是人类之光明。

五月十一日

不主张公道是精神上之活死人,不劳动是物质上之活死人。

五月十二日

鸣鼓运动是除恶的有效法子。

五月十三日

计划不可不长,计算不可太长。

五月十四日

毁灭社会精神,较毁灭社会物质害大。

五月十五日

不乐人善的人,比作恶的人害大。

五月十六日

事之真对与否,全视目的如何。

五月十七日

贪其小而失其大,贪其贱而失其贵,不智。

五月十八日

识的先后本末,就是识大体。

五月十九日

事无不办的属员难得,知无不言的朋友难得,守纪律、负责任、自强不息的同志更难得。

五月二十日

准备时,敌人有十分能力,可以十二分估计。自己有十分能力,可以八分估计。作战时则反之。

五月二十一日

人心不能自我而死。

五月二十二日

人皆有死,有轻如草木者,有光如日月者,固由于自己之决心,亦有时会在其间也。

五月二十三日

不能不错,必须要能改错,始能挽救。

五月二十四日

人能不自造障碍,不自增困难,自有相当之成功。

五月二十五日

打破情感组织,即能如大喇嘛的称(不为外物所动)。不溅水的池,处事即能自主。

五月二十六日

万事无不以人成之,亦无不以人坏之,用得其人则成,用失其人则坏。

五月二十七日

努力于当为而能为之事,即是劳而有功。若能为而不当为成错,当为而不能为徒劳。

五月二十八日

日曰如何进,则上达。

五月二十九日

在民主政治下,人民不厌恶的坏政治不易去,人民不希望的好政治不易兴。

五月三十日

死生不可定,只有从正义。

五月三十一日

能见若不见,闻若不闻,才可见可闻。

六月一日

事有当见必明、闻必确者,必须明与确。事有当见若不见、闻若不闻者,必须若不见、若不闻。

六月二日

努力打破组织,是人生结果上最有效之工作。

六月三日

两个军官,一个自行浪漫无纪,惟愿闻部下错,其军可用。一个拘谨严正,不愿闻部下错,其军不可用。

六月四日

问谁是阎某?答阎某是阎某。问阎某是什么、骨肉血骸是阎某乎?答不是。问做错事之心是阎某乎?答不是。问什么是阎某,答知对行对的心是阎某。知对是真,行错是妄,蔽真真亦妄,化妄妄亦真,妄尽真现学始成。

六月五日

责人而更胜之继人之败,己不智之甚者,岂有更胜之而反责人,果尔败不旋踵矣,非徒败也,祸将及身。

六月六日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是道理亦是利害,不此之能,己不若常人,岂可更甚焉。

六月七日

在病患中,国家存亡关键之事来,筹应付之策,迫不容缓,其痛苦难以言喻。

六月八日

评论人的聪明够不算聪明,自处的聪明够才算聪明。

六月九日

乱言到智者而止。妖言到智者而息。

六月十日

不敢告人之言行,瞒不了留声器与照相机。

六月十一日

羊群中以抗虎,纪律虽好,亦不能实现。

六月十二日

无论如何巧妙的虚假,终久胜不过真实。

六月十三日

处事要常在人意料中。对敌要常在人意料外。

六月十四日

以人情用人,以道理绝人。

六月十五日

以德行政,以情立法。

六月十六日

不靠人,人不好进前办事。若靠非其人,事亦要糟。认得其人而后靠之,事则可举。

六月十七日

古人说,惟仁人,能好人,能恶人。

六月十八日

惩罚人非智仁勇兼备不可,不仁不肯惩人,不智不知惩人,不勇不敢惩人。若滥赏,小聪明的人正优于为之,而政治即由斯败坏矣。

六月十九日

以五十步笑百步犹且不可,况以百步责五十步。

六月二十日

玩老虎者尚且终为老虎所伤,今乃竟玩国人,胆太大也。

六月二十二日

百事俱举则存,百事俱废则亡,举废均应向公务员求之。

六月二十三日

人民监政为民主政治不可少之举,亦为民主政治不可辞之责。

六月二十四日

地球之光明惟赖太阳,民主政治之光明全赖人民之监政。地球无太阳是黑暗之地球,民主政治无人民之监政是黑暗之政治。

六月二十五日

不了解物不能管物,不了解事不能管事,不了解人不能管人。了解为管理之第一要义。但了解须由浅入深,由外向内,方能无遗无越。

六月二十六日

某地社会上没有公道,即是某地人没有幸福。欲发展某地人的幸福,须树立某地社会的公道。

六月二十七日

政治当济人以工作,不当济人以衣食。济人以衣食,济之者易穷,受之者有愧。济人以工作,济之者系责任,受之者为正当。

六月二十八日

革命党员必须具备之性能:

一、牺牲精神,无牺牲精神不能革命。

二、团体性,无团体性,虽革命成功,不免争权利。互相残杀,仍然失败。

三、责任心,无责任心,虽有政权亦不能百事俱举,仍然被人革命。

六月二十九日

建设心力若干大,破坏之心力亦若干大。破坏之心力若干大,建设之心力未必若干大。

六月三十日

知当负责而不负责,是人格不够。不知不负责不对,是学识不够。

七月一日

今日的不可推在明日,明日的亦不可提在今日。

七月二日

若纲在纲的事务技术,是举事之利器。

七月三日

彻始彻终的作业计划,为举事之要素。

七月四日

人生在世,不可一日无作事之心志。

七月五日

义务可进可退则进,权利可进可退则退。

七月六日

一成不变之功须努力,一成不变之错当力戒。

七月七日

不可置祸永于身边,稍一不慎,则受其害。

七月八日

做官要天天预备去,做人要天天预备死。

七月九日

振作难于开始,除弊难于继续。

七月十日

人从不从不在说的好,全在自身先能不能。

七月十一日

白过时日是人生结果上之大损失。

七月十二日

期望人不可太高,太高不易从。责备人不可太甚,太甚不易服。

七月十三日

盲动是人事上之大错误。

七月十四日

谋国不怕高深,怕寻不见入手处,寻见入手处,高深亦只是时间问题。

七月十五日

升千阶,只求登著第一层,则不难矣。

七月十六日

学术变成心理,学术始有用处。

七月十七日

复杂的事,非归宿到简单的注意点,不易处理。

七月十八日

人身如木,木中藏火亦藏腐,人身具光亦具暗。火触木则发火,水侵木则发腐。人遇益友向上则发光,遇损友向下则发暗。光则成,暗则毁矣。人生至老,学问虽一时亦可进而不可退,未至成熟,退则前功尽弃。

七月十九日

与老庄学问的人负国事为极痛苦的事。如非儒家圣任之学,就国家人类责任上说,有学而不如无学。

七月二十日

知的少能适用胜于知的多不能适用。

七月二十一日

理论到了施行细则上,则理论才能成为事实。

七月二十二日

不忙的言行才能达得了忙的目的。

七月二十三日

知难的知,行难的行,是人生结果上的两道坎坷。

七月二十四日

困难要拿上细密的心思、实干的勇气解决。

七月二十五日

物质不如人处要拿上精神补足。

七月二十六日

生到富贵家中,损失志气,甚为可怕。

七月二十七日

以百步笑五十步,固该失败,以部下乘长官之空隙,恐亦非能得良果。

七月二十八日

人类幸福完全根源于责任。儒家重责任,故造福于人类甚大。余读书至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颇感孟子有失儒家教旨,只有任者可称圣,余皆不够。

七月二十九日

我国民族特别无责任心,余百索莫解其故,昨在工训教员讲席会上,忽得其由,悟系二千年大一统的历史所造成。世界各国无此历史,亦未受此害。故我国民族之无责任心,特胜于他国。

七月三十日

当国者误国,其罪胜于杀人。管人者不能管人与人不能自管,厥罪维均。

七月三十一日

能自管是好人,能管人才是好官。

八月一日

政治在人,人在精神。繁多之公文袭迫公务员之精神,精神无办法,人即无办法,政治亦即无办法。

八月二日

改善公文,其为今日增加政治效率之先著。

八月三日

以爱人的心理管人,以成事的心理责己。

八月四日

政治上什么没办法,亦不若无人才没办法。

八月五日

得意之下,应紧防失著。

八月六日

困懒惰而遗误政效,因傲慢而损失政效,皆为政治之罪人。

八月七日

阴谋多在不近情、不合理处,不可轻于猜测人,亦不可不觉察人的阴谋。

八月八日

智者防微,愚者防著。

八月九日

政治领导国识是维新,国识改造政治是革命。不能维新,即要革命。既不能维新,又不能革命,即要亡国。

八月十一日

公务员处理事务的技术,是国家强盛的实际能力。

八月十二日

得不到人的同情,即得不到的人的助力。

八月十三日

肯与会,是做事得结果的两个因素。

八月十四日

背道而驰,跑的愈快,离达目的愈远。

八月十五日

权利的事不可勉强,义务的事不可不勉强。

八月十六日

以爱人的心理管人人感,以成事的心理责人人悦。

八月十七日

做长官者,不可有一点表示不乐人说自己遗误或过错的形态,如有一点,一生事业损失无底。

八月十八日

为什么,做什么,如何做成什么,须能最合理,且能横不碍其他事,竖不碍将来事。个人事当如此,政治尤当如此。

八月十九日

做事最忌所费者大,所获者小。做事最忌舍近路,走远路。直接的事犯以上二病者甚少,转一弯的事犯者十有九,转二弯的事犯者百有九十九。

八月二十日

世间事,无不劳之功,无不勉之效。

八月二十一日

爱国不是空言所能做到,大家必须拿出钱来,拼出命来,劳心者费心,劳力者费力。才能有救国的实际。

八月二十二日

逃避责任的学问是人类的罪人。

八月二十三日

信即是生命,人信是人的生命,政信是政的生命。人要失了信,虽活的亦等于死了。政治要失了信用。虽有政治亦等于没有政治。处事第一要保守人的信用,才能表现人的效用。为政第一要保守政的信用,才能表现政的效用。孔子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即是看的信比活还要紧。

八月二十四日

纪律万能,能使怯者勇,贪者廉。如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无纪律,反使勇者怯,廉者贪,又如麻生蓬中,不压自倒。故纪律是团体的生命,也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八月二十五日

物各有生趣,只求无碍生耳。

八月二十六日

不试验某物,不知某物的究竟。不试验某人,不知某人的究竟。

八月二十七日

已过时日如流水,不再回头,空过时间,即是人生结果的损失。

八月二十八日

国识必须走在国家生存需要之前,若走在国家生存需要之后,国则危矣。

八月二十九日

无山不树林,无田不水到,

无村不工厂,无区不职校,

无人不当兵,无人不入校,

无人不劳动,无人不公道。

此余之志也。清夜二时在兰村窦大夫祠西廊厢所思。

八月三十日

国家之危亡,至少三十年前之当国者应负重大责任。

八月三十一日

国家愈危亡,愈当努力的救,不当畏难苟安。

九月一日

欲以虚言图当下之顺利,必增将来之困难,智者不为。

九月二日

事先不加周密之考虑,必增临时之急忙与事后之悔惜。

九月三日

尽到自己,再责备人,尚不易得人之谅解,况自己不尽到而责备人乎。

九月四日

能力薄弱是缺憾,居心不良是罪恶。

九月五日

无益的努力是罔功,有损的努力是受害,非真智不易辨。

九月六日

欲简单须割爱,欲扼要须去障。

九月七日

不爱国是国家第一罪人,不责人不爱国是国家第二罪人。不负责是社会第一罪人,不责人不负责是社会第二罪人。

升旗讲话:当甚必须像甚,做甚必须务甚。当甚的像甚是以地位处人的道理,做甚的务甚是以职权处事的道理。现在不能当甚像甚的人,断定将来亦不能做甚务甚。

九月八日

能得一点就明的人,承办公务,非特事实上的顺利,亦且为精神上的愉快。

升旗讲话:国识是国论的动力,国论是国是的依据。国识走在国家生存需要的前边国存。国识落在国家生存需要的后边国亡。中国今日之危险是已过的国识不足之所致,今后能否救亡全看今日的国识如何。

九月九日

精密的计算,努力的预备,是谋国的正道。

九月九日

升旗讲话:政治领导国识是维新,我国辛亥革命的成功,实际是利用种族思想的力量,北伐是打倒军伐的革命,均非求国家生存以国识改造政治的革命。吾国今日欲图存,也须政治领导国识的维新,则顺而易,国家损失小。否则,必至演成国识改造政治的革命。

九月十日

能知人之长,并能知己知之短者,才能与人竞争。

升旗讲话:国识是富强文明的种子,责任心是富强文明的原动力,事务技术是富强文明的机动力。无富强文明的种子不能发生富强文明的事,无富强文明的原动力不能促动富强文明的事,无富强文明的机动力不能完成富强文明的事。国识、责任心、事务技术三者,是一样的重要。

九月十一日

不善于管自己者,绝不能管人。

九月十一日

升旗讲话:国耻即是国罪。古人说,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我们土地若是其大,人口若是之多的国家,而被人欺侮,可以说完全是我们自己不能自强的错误。近百年来,我们迭次受人欺侮,割地赔款,当国者不知拿政治领导国识以维新,而社会人士又不能拿国识改造政治以革命,致陷于此危急存亡之境地。读国耻史时,应认国耻即为当时当国者之罪,列为己鉴,国耻始有洗雪之一日。若徒责人而不知自责自奋自强,不特不能雪耻,且恐重引耻辱。

九月十二日

人生最不利之事莫过于自己身上发生错误。说到异处,一人一样,说到同处,万人亦同。只能使同其所同,不能强同其所异,为政首须明此。

民族革命史例——升旗讲话:古语说,多难可以兴邦。拿近代士耳其国民复兴的历史看来,其血战三年,击败侵入之希腊,恢复国土,可以绝对证明其正确。我国今日国难虽然严重,未必较当日土国更甚,我们应知事在人为,挽救危亡复兴民族,当以土耳其为法。

九月十三日

权不欲与人,费不欲与人,智不欲取人,谋不欲取人,当事事必败,当国国必乱。

吃苦耐劳与忍耐,是现代国家国民必具的条件。中国今日的环境,更要求每一个国民要十二分的吃苦耐劳与忍耐。

上蒋委员长函

委座钧鉴:

自王(英)匪击溃后,绥远晋北表面上虽较沉静,然日方积极招匪调兵,预备甚力。盖以王匪试探我方决心以作其准备之标准,恐秋冬之交,必再来犯。预估敌人最大兵力不过五万,日军参加不过一万左右。山意对彼第一次来侵,必须暗集七万以上优势兵力,出其不意一击,始能迅速战胜,或可期其暂不来犯,使我得以从容布置。拟请钧座将前定援绥兵力,早日令饬集中相当地点。至就将来言之,日人对绥远晋北在所必取,若绥远不守,不特大元国将圆满成立,大夏国亦将发生。但守绥须有强大之兵力与坚固之工事,不只兵力财力之问题,且亦有对日之问题。此就保守国土而言。至就晋绥情形而论,若据守雁门,则不只受包围而陷于被动,亦且恐民气消沉,虽有天险,亦难以持久。山决以晋绥军全体在平绥在线上与敌一拼,前辞修兄带呈计划。如果实力困难,请钧座将陕北剿匪另派兵力,抽拨三十团以上兵力助山一拼。并于此事,统托郭参谋长(宗汾)详呈。山谨将管见所及,开呈如左:

第19章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2)第21章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4)第38章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3)第39章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4)第42章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2)第37章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2)第52章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3)第37章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2)第41章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第39章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4)第68章 一九五〇年(二)(4)第45章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1)第17章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5)第45章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1)第18章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第1章 出版说明第50章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第9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二)(1)第50章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第58章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2)第52章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3)第29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5)第53章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第16章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4)第10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二)(2)第49章 民国三十年(1941年)(3)第30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6)第51章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2)第7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一)(6)第50章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第10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二)(2)第37章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2)第24章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3)第26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2)第8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一)(7)第20章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3)第25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第63章 一九五〇年(一)(5)第30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6)第26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2)第13章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第29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5)第44章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4)第60章 一九五〇年(一)(2)第2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一)(1)第16章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4)第18章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第48章 民国三十年(1941年)(2)第26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2)第19章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2)第6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一)(5)第59章 一九五〇年(一)(1)第64章 一九五〇年(一)(6)第58章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2)第40章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5)第14章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2)第20章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3)第65章 一九五〇年(二)(1)第66章 一九五〇年(二)(2)第32章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2)第53章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第25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第38章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3)第58章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2)第59章 一九五〇年(一)(1)第30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6)第46章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2)第11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二)(3)第23章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2)第31章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第22章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第35章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5)第15章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3)第29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5)第39章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4)第68章 一九五〇年(二)(4)第5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一)(4)第38章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3)第63章 一九五〇年(一)(5)第38章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3)第57章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第48章 民国三十年(1941年)(2)第50章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第7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一)(6)第29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5)第23章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2)第12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二)(4)第15章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3)第59章 一九五〇年(一)(1)第16章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4)第58章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2)第54章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第4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一)(3)第41章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第27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3)第68章 一九五〇年(二)(4)第12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二)(4)第25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第17章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5)第65章 一九五〇年(二)(1)
第19章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2)第21章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4)第38章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3)第39章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4)第42章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2)第37章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2)第52章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3)第37章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2)第41章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第39章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4)第68章 一九五〇年(二)(4)第45章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1)第17章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5)第45章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1)第18章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第1章 出版说明第50章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第9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二)(1)第50章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第58章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2)第52章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3)第29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5)第53章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第16章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4)第10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二)(2)第49章 民国三十年(1941年)(3)第30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6)第51章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2)第7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一)(6)第50章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第10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二)(2)第37章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2)第24章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3)第26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2)第8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一)(7)第20章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3)第25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第63章 一九五〇年(一)(5)第30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6)第26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2)第13章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第29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5)第44章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4)第60章 一九五〇年(一)(2)第2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一)(1)第16章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4)第18章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第48章 民国三十年(1941年)(2)第26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2)第19章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2)第6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一)(5)第59章 一九五〇年(一)(1)第64章 一九五〇年(一)(6)第58章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2)第40章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5)第14章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2)第20章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3)第65章 一九五〇年(二)(1)第66章 一九五〇年(二)(2)第32章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2)第53章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第25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第38章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3)第58章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2)第59章 一九五〇年(一)(1)第30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6)第46章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2)第11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二)(3)第23章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2)第31章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第22章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第35章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5)第15章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3)第29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5)第39章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4)第68章 一九五〇年(二)(4)第5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一)(4)第38章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3)第63章 一九五〇年(一)(5)第38章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3)第57章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第48章 民国三十年(1941年)(2)第50章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第7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一)(6)第29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5)第23章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2)第12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二)(4)第15章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3)第59章 一九五〇年(一)(1)第16章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4)第58章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2)第54章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第4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一)(3)第41章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第27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3)第68章 一九五〇年(二)(4)第12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二)(4)第25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第17章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5)第65章 一九五〇年(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