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3)

一、统一国论国论与国事不一致,不只力量分散,并且背道而驰。似应由宣传部召集全国报馆之主要人员,开一领导国识讨论会,统一国论。

二、制止汉奸蔓延自去秋以来,北方社会,汉奸发展甚速,固有其特殊情形,亦由前此政治措置失当之所致。若无制止之法,恐成燎原之势,不可收拾。似应设法暗中指导人民自动组织除奸团,一面惩治已成,一面制止蔓延。

三、乘此时机下征兵令古人谓:虽有智慧,不如乘势,乘此人民救国情绪高涨之时,下令征兵,顺而易举。若过此时机,恐民气消沉或移转,将不易施行。

四、宜决定非常时期财政办法所谓非常时期之财政办法,绝对以量出为入,不能以量入为出。俄国五年之内,国家预算几增两倍,今年预算为七百八十万万卢布,为世界各国最大之预算,亦为世界各国国民最重之负担。而国民经济之增加,亦为世界各国最大之速率。山以此亦非人民能不能与方法易不易之问题,乃一国识问题。再本日由津得来北平特务机关松室孝良上天津会议及关东军秘报,特另抄呈,请钧座备作参考。耑肃敬请钧安。阎锡山谨呈,九月六日。

守秩序与服从纪律——升旗讲话:现在国际间的斗争,就是国力的竞赛。所谓国力,是要把全国的人力、物力都组织化,经过组织化以后的国力,才能成为有机的国力。守秩序与服从纪律,是构成有机国力的基本条件。

九月十五日

丢不下富贵的人,自找敌人做汉奸。丢不下性命的人,被敌胁迫做汉奸。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候,非能丢开富贵性命的人不能救国。

做亡国奴是痛苦的一件事,但欲强国也须从痛苦中求之。我们生存于列强竞争时代,又系落后的国家,欲不亡国,只有咬紧牙关,忍种种痛苦,以图自强而救危亡。

九月十六日

用人能尽人之长,补人之短,可减少人才缺乏之困。

升旗讲话:耻是上进的阶梯,也就是责任心的根子。古人说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我们中国人今天应当耻我们的国家不若人。自责自奋自强,以救危亡。

九月十七日

作无益害有益,一吃二亏,最碍成功。

变见——升旗讲话:何谓变见,就是把过去二千年大一统以作事为多事、以不负责为清高的旧见解,变成一个做人有公道心、做事有责任心的新认识。

九月十八日

事理即事窍,人情即人窍。不懂事理不可以处事,不懂人情不可以处人。

升旗讲话:今天是九一八,是我们东三省沦亡的日子,也就是我们最大的国耻纪念日。我们全国上下应当由知耻而自愧而自奋而自强,一扫往日病夫睡狮老大帝国的旧样子,从唤起民众、组织民众、训练民众、武装民众作起,将一盘散沙的民众变而为一块胶石的民众,国家前途庶有光明。

九月十九日

人心如气,为政者必须识之,顺来当善乘其势,逆来当善避其锋。

总动员——升旗讲话:今日一切都需要总动员,不只战时要总动员,即在平时,凡关于造产监政修路造林禁烟除奸及一切积极的兴利消极的除弊事项,均需要总动员。

九月二十日

死里求生——升旗讲话:我国不幸,因数十年前的当国者,不知现代国家立国的要素,致将国事遗误,国土屡次凌削,几达全国之半,而所馀者,亦均危急存亡,朝不保夕。我们今日欲救亡图存,只有死里求生之一条路,以成仁之决心达求生之目的。

九月二十一日

升旗讲话:救国大事也,担当救国大任也,若不从根源上发出,每以救国而反成误国。何谓救国的根源,智仁勇是也。非仁足不能有救国之决心,非智足不能识救国之途径,非勇足之不能冒危险排万难而达救国之目的。被人利诱是不仁,受人威协是不勇,不知受利诱威协之不对是不智。

今日九二一为按劳分配主义成立社团之日,深觉参事者郑重其事。

九月二十二日

乱世时代,能做了什么的人,即不甘于做什么,是用人的困难。

好学力行知耻——升旗讲话:智仁勇在人性中,如同杏树在杏仁中,是人人具有的。智仁勇不够是没有开发出来。养成智仁勇,就是开发智仁勇,开发智仁勇,即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我们应当从好学力行知耻上用功,担当救国的大任。

九月二十三日

超出现时的法,立法之罪也。谁守他谁错误。

真力量——升旗讲话:就个人说,真力量是在理智中,不在感情中,我们遇事要以理智来作发动处事的根源,不可以感情作发动处事的根源。就人群说,真力量在组织中,不在个人中,我们遇事要以组织来作行动的根源,不可以个人作行动的根。有真力量,才可以挽救危亡复兴民族。

九月二十四日

该、能、是是创造,是革命。是、能、该是守成、是服从。为什么,做什么,如何做成什么,是创造,是革命。做什么,为什么,如何做成什么,是守成、是服从。

思想是人事的种子——升旗讲话:造物的功能就是一个种子,万物的发生与继续全赖种子,万物的毁灭就是种子的断绝。思想是人事的种子,人事的功能全在思想,人事的发生与继续全赖思想,而万事的毁灭就是思想的断绝。我们首要有挽救危亡复兴民族的思想,才能作出挽救危亡复兴民族的事。

九月二十五日

孔子言理之妙,如在竹楂尖子上走。

骄懒私气——升旗讲话:世界上顶有才能的人,每每因为有骄傲的病,或是懒惰的病,或是占小便宜的病,或是私于亲戚朋友的病,或是意气用事的病,发生作事的障碍,以致才能无所展布。

顶大的事,每因一言一字之疏忽,或一部分之失于检点,以致功败垂成者甚多。

九月二十六日

复圣颜子遭夭寿,当然欤,偶然欤,抑错误欤。

自强须责己——升旗讲话:我们要确认国家民族强弱的根子是在内而不在外,故应责己而不责人。求在内而责己是弱者自立图存的表现,是自发有为的精神,有外来的压迫,必能从死路找出活路,多难兴邦。

九月二十七日

锅头添水是治标,釜底抽薪是治本,孰是孰非,当以需要而定。

推动时代进化——升旗讲话:历史上人类的行为是不断的进化,且是螺旋式的进化,无论在任何时代,人人都有推动时代进化的任务。但是要不为成见所图,不为潮流所卷,拿上主观的智慧称量客观的事实,决定适合时代的当务之急,不放松不畏难勇敢的担负起来,努力向前以达成时代进化的任务。

九月二十八日

思想是行为的根据,思不错才能行不错。

民族责任心——升旗讲话:本月二十二日天津大公报登载:粤汉路十一日在易家湾与汽车相撞,致酿成覆车的惨剧,当时三等车中有德国人数名,由车窗一跃而下腿部略受微伤,该德人等鼓其余勇,四出救人,由车内拖出死尸数具,并出其随带药品为伤者敷擦。肇事地点距长沙不过二十余公里,乃经过九小时不见救护车来,证明我们公务员职务的责任心不够。该报未言我国乘客热心救护,可以证明我们人民的责任心不够,这真是一件可耻的事。我们必须从民族责任心上加倍努力。

九月二十九日

他人的障碍易避,自己的障碍难迁,故做事的成功,人障碍者少,自障碍者多。

经济国防——升旗训话:近代国家之建设,是国民总动员的建设,非国家能尽量接受人民之工作物品,不能达到总动员建设之目的。欲尽量接受人民之工作物品,至低限度亦须有出入相符之稳固的经济基础。欲达到此,须有经济的国防。今日世界各国之关税壁垒与服用国货运动,是对经济侵略不得已之防御行为,不是合理的经济国防。合理的经济国防,是以物易物,可以打破经济侵略之不良关系,而变为互通有无之互利关系,但在未到合理的时期,只好作自卫之政策。

九月三十日

理由情出效大,理由气出效小。

山西当务之急——一、凿井——升旗讲话:山西十年九旱,每遇旱年,政府预算国民经济受其影响,即人民之生命亦失其保障。光绪三年,省南各县大旱,人民死亡二分之一以上。至今人口尚未恢复原数,故山西无论如何,应将旱灾问题解决。开渠蓄水,成功易而普及难。欲普及的防旱,惟有凿井。应以政府力量利用机器凿井,动力吸水,将地下水变为地上水,以解决山西旱灾问题,保障山西人民衣食上生活的安全。这是我省今日当务之急。

十月一日

能自主才能自由,能自由才能自动。欲自主须不为外诱所引,外刺所激。如水不为石溅是也,其不难哉。

山西当务之急——二、禁烟毒——升旗讲话:吸食烟毒,一方面是毁坏个人的精神,一方面破坏社会经济的基础,此为近代亡人国灭人种者之绝妙手段。已过的山西,对于鸦片禁种业已成功,禁吸未收大效。由清末至今,三十年内,因购买烟料毒品而金银的流出,统计在十万万元上下,以致社会经济基础破坏。今应速图补救,规定有效的禁运禁吸办法,实为我省今日当务之急。必须由政治、家庭、社会合力禁烟毒,尤非全省人民总动员起来不易做到。

十月二日

欲恒须节,不节则难恒。

山西当务之急——三、种棉——升旗讲话:山西社会经济,向来全凭商业进款作平衡。民国以来,山西商业的进款减去过半,社会经济全凭农产物输出作平衡。而农产物输出之大宗为粮食与棉花两种,粮食因需要上关系,不能保其必输出,惟棉花可以保其必输出。故山西种棉不只是农人的收入可以增加,且可以巩固社会经济的基础。推广棉田,改良棉种,增进种棉技术,实为我省今日当务之急。固须政府方面努力进行,尤须领导起大部分农民总动员,始易成功。

十月三日

亡国之民,弱国之臣,其痛苦非人意想所及。

山西当务之急——四、修路——升旗讲话:修好路的地方,是买货贱卖货贵,修路不只是与政治军事文化有很大的关系,即与国民经济之关系亦甚切要,故修路实为山西今日当务之急。山西多山,交通不便,修公路漏卮太大,修大车路须各县一齐动工,县县交通连贯,始能收宏效。山西遍地煤铁,尤非修筑铁路不能期产物之发达,修筑重轨铁路不经济,修筑轻轨铁路虽较大车路费钱多费工多,但较重轨铁路经济。无论修大车路,修轻轨铁路,均须全省总动员。

十月四日

误国者当追处以罪,非为惩前乃所警后。

山西当务之急——五、煤炭工业——升旗讲话:山西煤多铁多,应成为工业区,尤其是应成为煤炭工业的工业区,故煤炭工业实为山西今日当务之急。有动力,有原料,天然上的基础已经是很丰富,所差的是学问与技术,这种学问与技术须在部分物质科学上总动员。希望大家向此路上猛进。

十月五日

弱国当以决心为外交的后盾,若无决心,恐敌人以口舌即可亡其国矣。

山西当务之急——六、造林——升旗讲话:人皆知道山西有可供世界二千年用的煤,价值很大,殊不知把山西山上造林,其价值比地下煤的价值还大。山西是十年九旱,造林可以防旱灾,并且可以防水患,这兴利连带除弊,一举数得的造林,实为山西今日当务之急,希望人民实行每年三日造林服役。

十月六日

事有由己者当尽己。事有听人者当听人。

现代的政治——一、民主化——升旗讲话:动辄即需人民总动员的今日政治,必须民主化。表面上是个民智的问题,骨子里是个民族责任心的问题。没有过半数对人类正义公道负责任的人民,绝对上不了民主政治的轨道。希望大家拿出热心与勇气,发挥自己的责任心,一齐走上民主政治的轨道。

十月七日

计算的得当,处理的合适,所为均成,缺一则败。

现代的政治——二、责任化——升旗讲话:今日非百事俱举,不能生存。欲百事俱举,必须政治责任化。政治责任化,表面上说是要公务员责任化,也要人民责任化。希望领导人民责任化,促进政治责任化。

十月八日

凡错皆有因,事前知之可免错,事后知之可改错。事前不知是成错,事后不知是永错。

现代的政治——三、科学化——升旗讲话:现代的政治应该科学化,将政务事务切实分开。负政务之责者发动事,负事务之责者完成事。发动事者要有适时的识见,就是由为什么上说到做什么,如何做成什么。完成事者,要有处理事务的技术,由是什么上考量该什么、能什么,就是做什么上说到为什么,如何做成什么。政务识见如车,事务技术如路,车凭路行。今日吾国识见技术两缺,实为挽救危亡复兴民族之大障碍。

十月九日

张汉卿十月三日来函

百公赐鉴:

李金洲返述尊意并手教,拜聆之下,不胜雀跃。国事急矣,有我公一呼,抗敌之士必皆追随而起,可促成政府抗敌决心,事可为矣,国有济也,岂限于华北秦晋乎!兹嘱戢劲成(翼翘)兄进谒,俯乞允进而教之。耑肃并颂勋祺。

张学良顿首三日

现代的政治——四、经济化上——升旗讲话:处物质科学威权协迫的今日,舍政治经济化,再无抬头的可能。落后的我国,步入后尘的政治经济化,不足以收效,非迎头赶上不为功。惟我国受二千年大一统梦寐政治之影响,非特制度与政治经济化完全相反,而学术亦为长时间梦寐所转移,竟造成以课书院、审讼案、催钱粮为整个责任之地方政治,尚空文弃实学之科学教育,由此更造成以作官为目的以作事为多事的定论。希望大家,踢破障碍政治经济化之旧藩篱,跳上政治经济化之新轨道,并寻一条捷径,迎头赶上,使我民族前途大放光明。

十月十日

欲存而行亡,欲安而行危,欲益而行损,欲福而行祸,不智之甚者也。

现代的政治——四、经济化中——升旗讲话:什么叫做政治经济化?管理人民的生产,并增进人民的生产,管理人民的消费,并节制人民的消费,统制汇兑,统制贸易,以巩固经济的基础。管理人民的工作及与人民找工作,以保障人民的生活。这都是政治经济化的必要条件。以上等等事件,使公务员认为当负之责任,有此政德,有此技能。希望大家先领导社会,改变舆论,以为上轨道之起点。

十月十一日

进不知向,退不知据,不可为矣。爱之而不知节,尊之而不知约,误之也。

现代的政治——四、经济化下——升旗讲话:经济落后,因此而致危亡旦夕的我国,非迎头赶上各国经济之发展,不足以图生存。但造成迎头赶上的捷径,必须解决资本缺乏的困难,人力限制的困难。欲解决资本缺乏的困难,必须用多少有多少,非使人民负担与人民收获合而为一不可。欲解决人力限制的困难,必须有多少用多少,非使货币与物产合而为一不可。此为政治经济化迎头赶上之捷径。

十月十二日

事务技术是政务主张的表现剂,无事务技术表现不出政务主张。做事求其做好与防其做坏,应当一样重。

现代的政治——五、军事化——升旗讲话:处此物币分离比限生产,工业愈发达,工人愈失业,社会愈恐慌,政府愈危险,列强各国不得不以武力为经济侵略后盾之今日,尤其是半殖民地的我国,更非一切政治皆军事化,不足以图存。人之亡我迫于眉捷,我之自卫刻不容缓,非有多数急先锋冲破无敌国外患二千年大一统之梦寐,警醒国人,不易成功。

十月十三日

有轨道而上轨道难,无轨道而有轨道尤难。为政必须有轨道,而上轨道始有效率。

第21章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4)第26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2)第60章 一九五〇年(一)(2)第19章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2)第29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5)第7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一)(6)第43章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3)第23章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2)第7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一)(6)第44章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4)第31章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第23章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2)第14章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2)第40章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5)第21章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4)第23章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2)第66章 一九五〇年(二)(2)第34章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4)第30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6)第36章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第5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一)(4)第59章 一九五〇年(一)(1)第1章 出版说明第69章 一九五〇年(二)(5)第69章 一九五〇年(二)(5)第16章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4)第50章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第4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一)(3)第16章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4)第44章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4)第18章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第43章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3)第42章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2)第32章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2)第20章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3)第24章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3)第48章 民国三十年(1941年)(2)第10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二)(2)第41章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第41章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第9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二)(1)第12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二)(4)第54章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第43章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3)第57章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第9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二)(1)第7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一)(6)第18章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第34章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4)第39章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4)第53章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第26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2)第9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二)(1)第42章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2)第38章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3)第11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二)(3)第14章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2)第27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3)第20章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3)第7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一)(6)第15章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3)第20章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3)第67章 一九五〇年(二)(3)第63章 一九五〇年(一)(5)第12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二)(4)第13章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第66章 一九五〇年(二)(2)第8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一)(7)第66章 一九五〇年(二)(2)第62章 一九五〇年(一)(4)第65章 一九五〇年(二)(1)第1章 出版说明第38章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3)第45章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1)第11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二)(3)第61章 一九五〇年(一)(3)第15章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3)第61章 一九五〇年(一)(3)第21章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4)第60章 一九五〇年(一)(2)第48章 民国三十年(1941年)(2)第49章 民国三十年(1941年)(3)第32章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2)第52章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3)第54章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第42章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2)第8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一)(7)第17章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5)第53章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第34章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4)第32章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2)第56章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第24章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3)第21章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4)第24章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3)第46章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2)第29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5)第30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6)第15章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3)第10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二)(2)
第21章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4)第26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2)第60章 一九五〇年(一)(2)第19章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2)第29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5)第7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一)(6)第43章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3)第23章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2)第7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一)(6)第44章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4)第31章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第23章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2)第14章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2)第40章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5)第21章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4)第23章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2)第66章 一九五〇年(二)(2)第34章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4)第30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6)第36章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第5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一)(4)第59章 一九五〇年(一)(1)第1章 出版说明第69章 一九五〇年(二)(5)第69章 一九五〇年(二)(5)第16章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4)第50章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第4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一)(3)第16章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4)第44章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4)第18章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第43章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3)第42章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2)第32章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2)第20章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3)第24章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3)第48章 民国三十年(1941年)(2)第10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二)(2)第41章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第41章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第9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二)(1)第12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二)(4)第54章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第43章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3)第57章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第9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二)(1)第7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一)(6)第18章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第34章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4)第39章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4)第53章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第26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2)第9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二)(1)第42章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2)第38章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3)第11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二)(3)第14章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2)第27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3)第20章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3)第7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一)(6)第15章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3)第20章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3)第67章 一九五〇年(二)(3)第63章 一九五〇年(一)(5)第12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二)(4)第13章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第66章 一九五〇年(二)(2)第8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一)(7)第66章 一九五〇年(二)(2)第62章 一九五〇年(一)(4)第65章 一九五〇年(二)(1)第1章 出版说明第38章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3)第45章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1)第11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二)(3)第61章 一九五〇年(一)(3)第15章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3)第61章 一九五〇年(一)(3)第21章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4)第60章 一九五〇年(一)(2)第48章 民国三十年(1941年)(2)第49章 民国三十年(1941年)(3)第32章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2)第52章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3)第54章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第42章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2)第8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一)(7)第17章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5)第53章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第34章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4)第32章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2)第56章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第24章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3)第21章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4)第24章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3)第46章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2)第29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5)第30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6)第15章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3)第10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