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阿尔弗雷德大帝

他是一位最温柔、最公正、最最慈善的国王。他击退丹麦人,驰骋海疆,发扬学识。他发明陪审制度,惩治,捍卫独立。他是英国宪法的奠基人。

——英格兰威塞克斯王国国王阿尔弗雷德大帝墓碑文

(一)维京海盗

当英格兰诸国向着统一的方向蹒跚而行时,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北方人,仿效数百年前盎格鲁—撒克逊部族的做法,进犯不列颠。这些人又被称为维京人(Vikings)vik指的是小港湾,viking则是掠夺港湾沿岸的意思。英格兰人称这些人为丹麦人(Dnes)因为他们是从丹麦来袭的。在古代与中世纪,人们历来对海盗持有鄙夷与厌恶的态度,然而对于彪悍的北欧人来说,海盗却是男子汉大丈夫的伟业。维京人是勇敢善战的民族,其迁徙虽是为了掠夺土地,更主要的却是为了掠夺战利品。他们性格残暴,野蛮自私,奉行弱肉强食的个人主义原则。他们往往乘春季的第一阵东风,乘坐长75英尺、架设16对桨、右边有驾驶座的龙头战舰,身着铠甲头盔,手操盾牌和铁战斧,从海上飞驰而来。

789年夏季的一天,三艘海盗船在多尔切斯特海港靠岸,疯狂抢杀后,带着战利品扬长而去。四年后,另一支丹麦舰队骤然来临,侵入诺森伯里亚地区的一个富裕的修道院,杀死了大部分修士,把教堂的圣器洗劫一空。就这样,一场场残酷的斗争开始了,英国自此进入了长达250年之久的“维京时代”

当英格兰的财富被抢劫耗尽之后,维京海盗把眼光从金银财宝转向英格兰肥沃的土地,开始尝试一种定居的生活方式。867年,他们包围并攻克了约克城,推翻了盎格鲁—撒克逊人在诺森伯里亚王国的统治。867年冬,又进军麦西亚王国,占领其大部,并开始进攻威塞克斯王国。

(二)英勇抗敌

阿尔弗雷德(lfred)于849年出生在伯克郡,是威塞克斯王国的小王子,从小就随父亲到罗马朝圣,聪颖好学而为当时的教皇所喜爱。父王死后,他的兄长埃塞列德(Ethelred)即位,阿尔弗雷德协助兄长不断与维京人周旋,并在869年帮助麦西亚王国击溃了维京人的进攻,此后在不列颠形成了威塞克斯、麦西亚与维京人三足鼎立的局面,七国时代至此宣告终结。

871年4月,埃塞列德病故,虽然他有儿子,但阿尔弗雷德凭借其赫赫战功得到贵族们的信任和拥戴,22岁的阿尔弗雷德被“贤人会议”推举为国王。

在他统治最开始的七年里,他用大部分的时间与精力来对付维京人的入侵。这七年是他最为困难之期,泰晤士河以北尽入维京人之手。877年冬,维京人又一次来袭,占领了威塞克斯王国大部分领土,威塞克斯人大部分表示臣服,一部分逃往海外。阿尔弗雷德则进入最难行走的威塞克斯西部地区。

在这里,阿尔弗雷德率众进行艰苦卓绝的抵抗,相传在一场激战之后,他举目四顾,部下尸横遍野,自己竟成了孑然一身的孤家寡人。他定了定神,咬紧牙关,马上去寻找其他部队,准备东山再起。他穿过树林,越过原野,奔波了几个小时,终于看到了一栋小小的农舍,于是他就走上前去像乞丐一样向农妇讨要食物。农妇虽然收留了他,却要求他帮忙照看正在烤制的面包。没想到阿尔弗雷德填饱了肚皮,却烤焦了农妇的面包,浓浓的焦臭味使他联想起国家已被维京人焚烧成一片焦土,自己的臣民正在血泊中呻吟挣扎,而身为一国之王,他有责任重新集合军民拯救国家,在废墟上重建家园。于是阿尔弗雷德辞别农妇,避居到一个小岛,为蓄积力量、东山再起而日夜辛劳。在他百折不挠的精神鼓舞下,威塞克斯各地的贵族跋山涉水聚集到他身旁。

经过多方努力和准备,他于876年5月率领各地民军,在爱丁顿地区与维京人激战,并取得战略性胜利。维京人的首领哥斯仑拼命砍杀逃退下来的士兵,却终究无法扭转兵败如山倒的局面,不得已向阿尔弗雷德乞降。不久双方签订和约,维京人答应阿尔弗雷德提出的皈依基督教的要求,和约规定以伦敦向西北延伸到彻斯一线为界,原来北方的诺森伯里亚、东盎格利亚、麦西亚三个王国不复存在,成为维京人统治的“丹麦区”实行丹麦的法律,而包括伦敦在内的南部四国则由阿尔弗雷德统一治理,威塞克斯王国的疆域有所扩大,整个不列颠有了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885年,阿尔弗雷德主动出击,攻克伦敦,把伦敦建成一座坚固的城堡。

作为一位精明强干、有远见卓识的军事家,阿尔弗雷德不仅有坚忍不拔的战斗精神,而且目光远大,善于采取行之有效的战略性军事措施。他创设了一支强有力的海军,借以控制不列颠沿岸的海域,切断维京入侵者的后勤供应。他还在国内广建要塞,阻挡住维京人的入侵锋芒。阿尔弗雷德在争战过程中体会到单单依靠农民组成的步兵,难以对付彪悍凶恶的维京人,于是他着手组建精锐的骑兵。这种直接跨在马背上的骑兵比古代不列颠的战车兵更机动灵活,能在多种地理环境下纵马驰骋,进退自如。

足智多谋的阿尔弗雷德为对付维京人,阿尔弗雷德决定只身涉险,化装混入维京军营打探虚实。阿尔弗雷德多才多艺,因此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博得阵阵掌声。时间一长,他终于发现了维京人的弱点,他们没有长期的作战计划,靠掠夺维持后勤供应,不能支持长期作战。根据这些情报,阿尔弗雷德制定了主力坚壁清野,小股部队四处骚扰巡逻,使维京人不得休息,不能顺利抢粮的策略,逐渐削弱维京人的力量。在这一正确战略指导下,英队逐渐挽回颓势,开始向维京人****。

(三)以文治国

阿尔弗雷德勤奋好学、博古通今,是该时期英格兰屈指可数的学者之一。为了切实做到以文治国,他不遗余力,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阿尔弗雷德没有沉溺于武功的喜悦,他深沉的目光里隐现出思虑和担忧:拥有成千上万的精兵强将固然重要,但知书达理的辅臣寥寥无几,作为古典基督教文化钥匙的拉丁语,在英格兰非神职人员中几乎没有人能掌握,偌大的一个国家岂能依靠这些目不识丁的官员进行治理?于是阿尔弗雷德着手创建贵族子弟学校,不惜花重金厚礼从英格兰、威尔士和欧洲大陆延聘著名学者教授拉丁语,讲解各种知识学问,还组织学者把拉丁文古典作品译成盎格鲁—撒克逊语。

阿尔弗雷德本人也在百忙之中腾出时间从事翻译工作,将罗马哲学家波伊西斯的《哲理之慰藉》比德的《英吉利教会史》格列高利的《教士守则》等译成本国语言。

他还十分注重历史知识,认为如果不懂得历史就谈不上是有教养、有文化的人,青年学子首先要学好历史。他下令编纂《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并亲与其事。这成为用盎格鲁—撒克逊文字写的第一部史书,是英国重要的历史文献。

在司法制度建设方面,他在综合威塞克斯法典、肯特法典和麦西亚法典的基础上,颁布了影响深远的、英国第一部法典《阿尔弗雷德法典》《阿尔弗雷德法典》反映了9世纪下半期英格兰封建依附制度的发展,同时也反映了法制的逐步发展:从初期的支付赔偿金、罚金制度向执行拘留、判刑和监禁过渡。

阿尔弗雷德大帝死后,几代继任者征伐不止,不但于10世纪中叶收复了大部分“丹麦区”还迫使威尔士人和苏格兰人称臣。威塞克斯国王成了不列颠的统治者,英吉利国家统一的基础终于形成。

英格兰人对阿尔弗雷德的评价

英格兰人曾对阿尔弗雷德有这样的评价:史册所载的一切名字中,只有我们英国的阿尔弗雷德的历史是没有污点的。他的一生堪称白璧无瑕。

第3章 不列颠文明的开拓者第35章 海军军神纳尔逊第9章 丹麦金与丹麦人的统治第19章 玫瑰战争的始末第37章 黑奴的泪与血——罪恶的黑奴贸易第26章 “无敌舰队”的覆灭第24章 伟大的伊丽莎白女王第27章 专题最受欢迎的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第2章 引言第32章 两党制的确立与工党的崛起第53章 英国“铁娘子”——撒切尔夫人第49章 一代贤相——丘吉尔第32章 两党制的确立与工党的崛起第24章 伟大的伊丽莎白女王第48章 英国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下)第54章 布莱尔与“第三条道路”第48章 英国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下)第35章 海军军神纳尔逊第8章 阿尔弗雷德大帝第46章 姑息养奸的“绥靖政策”第17章 历时最长的战争——英法百年战争(上)第36章 开辟帝国的新领地——库克船长的探险历程第17章 历时最长的战争——英法百年战争(上)第53章 英国“铁娘子”——撒切尔夫人第53章 英国“铁娘子”——撒切尔夫人第15章 议会制度的起源第48章 英国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下)第32章 两党制的确立与工党的崛起第51章 分崩离析的大英帝国第28章 推翻国王的暴政——英国革命第10章 专题英国贵族第16章 征服威尔士与苏格兰的战争第21章 亨利七世的勤勉创业第2章 引言第7章 七国时代第43章 厘清敌友——协约国的建立第49章 一代贤相——丘吉尔第24章 伟大的伊丽莎白女王第30章 天主教复辟的失败——“光荣革命”第17章 历时最长的战争——英法百年战争(上)第4章 罗马人入侵第32章 两党制的确立与工党的崛起第38章 金矿争夺战——英布战争第5章 专题英国的风俗习惯第33章 专题诗坛双圣——拜伦与雪莱第50章 专 题 名门名将——蒙巴顿勋爵第9章 丹麦金与丹麦人的统治第46章 姑息养奸的“绥靖政策”第14章 自由的奠基石——《大宪章》第5章 专题英国的风俗习惯第19章 玫瑰战争的始末第28章 推翻国王的暴政——英国革命第26章 “无敌舰队”的覆灭第3章 不列颠文明的开拓者第27章 专题最受欢迎的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第29章 叱咤风云的统帅——克伦威尔第42章 专题亚当· 斯密与《国富论》第54章 布莱尔与“第三条道路”第4章 罗马人入侵第43章 厘清敌友——协约国的建立第31章 工业革命第49章 一代贤相——丘吉尔第2章 引言第21章 亨利七世的勤勉创业第43章 厘清敌友——协约国的建立第26章 “无敌舰队”的覆灭第2章 引言第53章 英国“铁娘子”——撒切尔夫人第10章 专题英国贵族第46章 姑息养奸的“绥靖政策”第30章 天主教复辟的失败——“光荣革命”第51章 分崩离析的大英帝国第25章 女王的“海狗”第12章 亨利二世主持的司法改革第43章 厘清敌友——协约国的建立第15章 议会制度的起源第21章 亨利七世的勤勉创业第28章 推翻国王的暴政——英国革命第11章 诺曼征服第2章 引言第6章 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主不列颠第39章 大饥荒的后果——爱尔兰的分离独立第12章 亨利二世主持的司法改革第5章 专题英国的风俗习惯第9章 丹麦金与丹麦人的统治第48章 英国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下)第35章 海军军神纳尔逊第50章 专 题 名门名将——蒙巴顿勋爵第4章 罗马人入侵第3章 不列颠文明的开拓者第2章 引言第48章 英国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下)第43章 厘清敌友——协约国的建立第40章 盛世时代的女王——维多利亚第24章 伟大的伊丽莎白女王第44章 英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上)第51章 分崩离析的大英帝国
第3章 不列颠文明的开拓者第35章 海军军神纳尔逊第9章 丹麦金与丹麦人的统治第19章 玫瑰战争的始末第37章 黑奴的泪与血——罪恶的黑奴贸易第26章 “无敌舰队”的覆灭第24章 伟大的伊丽莎白女王第27章 专题最受欢迎的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第2章 引言第32章 两党制的确立与工党的崛起第53章 英国“铁娘子”——撒切尔夫人第49章 一代贤相——丘吉尔第32章 两党制的确立与工党的崛起第24章 伟大的伊丽莎白女王第48章 英国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下)第54章 布莱尔与“第三条道路”第48章 英国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下)第35章 海军军神纳尔逊第8章 阿尔弗雷德大帝第46章 姑息养奸的“绥靖政策”第17章 历时最长的战争——英法百年战争(上)第36章 开辟帝国的新领地——库克船长的探险历程第17章 历时最长的战争——英法百年战争(上)第53章 英国“铁娘子”——撒切尔夫人第53章 英国“铁娘子”——撒切尔夫人第15章 议会制度的起源第48章 英国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下)第32章 两党制的确立与工党的崛起第51章 分崩离析的大英帝国第28章 推翻国王的暴政——英国革命第10章 专题英国贵族第16章 征服威尔士与苏格兰的战争第21章 亨利七世的勤勉创业第2章 引言第7章 七国时代第43章 厘清敌友——协约国的建立第49章 一代贤相——丘吉尔第24章 伟大的伊丽莎白女王第30章 天主教复辟的失败——“光荣革命”第17章 历时最长的战争——英法百年战争(上)第4章 罗马人入侵第32章 两党制的确立与工党的崛起第38章 金矿争夺战——英布战争第5章 专题英国的风俗习惯第33章 专题诗坛双圣——拜伦与雪莱第50章 专 题 名门名将——蒙巴顿勋爵第9章 丹麦金与丹麦人的统治第46章 姑息养奸的“绥靖政策”第14章 自由的奠基石——《大宪章》第5章 专题英国的风俗习惯第19章 玫瑰战争的始末第28章 推翻国王的暴政——英国革命第26章 “无敌舰队”的覆灭第3章 不列颠文明的开拓者第27章 专题最受欢迎的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第29章 叱咤风云的统帅——克伦威尔第42章 专题亚当· 斯密与《国富论》第54章 布莱尔与“第三条道路”第4章 罗马人入侵第43章 厘清敌友——协约国的建立第31章 工业革命第49章 一代贤相——丘吉尔第2章 引言第21章 亨利七世的勤勉创业第43章 厘清敌友——协约国的建立第26章 “无敌舰队”的覆灭第2章 引言第53章 英国“铁娘子”——撒切尔夫人第10章 专题英国贵族第46章 姑息养奸的“绥靖政策”第30章 天主教复辟的失败——“光荣革命”第51章 分崩离析的大英帝国第25章 女王的“海狗”第12章 亨利二世主持的司法改革第43章 厘清敌友——协约国的建立第15章 议会制度的起源第21章 亨利七世的勤勉创业第28章 推翻国王的暴政——英国革命第11章 诺曼征服第2章 引言第6章 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主不列颠第39章 大饥荒的后果——爱尔兰的分离独立第12章 亨利二世主持的司法改革第5章 专题英国的风俗习惯第9章 丹麦金与丹麦人的统治第48章 英国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下)第35章 海军军神纳尔逊第50章 专 题 名门名将——蒙巴顿勋爵第4章 罗马人入侵第3章 不列颠文明的开拓者第2章 引言第48章 英国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下)第43章 厘清敌友——协约国的建立第40章 盛世时代的女王——维多利亚第24章 伟大的伊丽莎白女王第44章 英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上)第51章 分崩离析的大英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