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英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上)

1914年8月,欧洲南部巴尔干地区萨拉热窝市的一声枪响,把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卷入到一场惨烈的战争中,英吉利海峡也失去了往日的平静。为了维护大英帝国的荣誉与利益,英国极不情愿地卷入了这场战斗,英国远征军与法队联手,在西线与同盟队展开了旷日持久的血战。

(一)不列颠参战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太子斐迪南大公,到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检阅当地的军队。他一行在乘车进入城内时,被17岁的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比射出的“仇恨的子弹”击中,大公伤重毙命,萨拉热窝事件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之后,德国坚决主张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采取军事行动,并保证给予支持。俄国表示支持塞尔维亚,法国支持俄国,而英国政府因主和派的阻挠,态度一度暧昧。一直到德国在8月2日向中立国比利时发出最后通牒,英国的主战派才占了上风。8月4日,德军入侵比利时的消息传入英国,英国在当日下午2点,对德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德国保证尊重比利时的中立,并责令其在当夜11点前答复,否则英国将关闭驻德国大使馆,即对德国宣战。

当天晚上,英国内阁会议室里灯光惨淡,大臣们围坐在会议桌旁,表情木然,双眼凝视着时钟,沉浸在滴嗒声所表示的时间流逝之中,怅然若失。当议会塔上的大钟响起11点的第一下沉重报时声时,每个人的目光都随之一亮,随即却又黯然下去。20分钟后,英国发出了开战电令:战争,德国,行动。就这样,英国极不情愿地加入了这场“决定今后数百年历史进程的战斗”——第一次世界大战。

民族英雄普林西比

后人为悼念普林西比的爱国行为,在他行刺的十字路口铺上一块石板,上面刻着他的两只脚印,在路旁的墙上用塞尔维亚文写上:1914年6月28日,加·普林西比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与对自由的向往。

(二)马恩河会战

战争打响后,德国从西线假道中立国比利时向法国发起进攻,企图一举攻克巴黎,再续普法战争的辉煌。1914年8月9日,英军四个师横渡海峡,正式赴大陆作战。8月23日,英军在比利时的蒙斯与德军遭遇。激战9小时后,英军在德军强大的炮火攻击下,被迫撤退。

8月底9月初,法国和英国远征军把有生力量开始向巴黎集结,准备与德军决一死战。法军调集一切力量加强兵力,最后双方主力部队在马恩河两岸展开了殊死的血战。

9月4日,法军总司令霞飞下令反攻,双方在宽达200公里的地带展开激战。德军作战兵力为68万,英法联军投入84万军队,数量上占有优势。由于德第1、2集团军之间出现宽达50公里的缺口,英法联军乘虚而入。9月10~14日,德军为避免被分割包围而后撤到埃纳河以北,这次战役英法伤亡22万多人,德军折兵25万多人。德国速战速决的“斯蒂芬计划”宣告失败,从此,战争转入旷日持久的阵地战。

(三)达达尼尔战役

1915年,英法军队为了在南方牵制德军,打通与俄军的联络通道,决定对德国的盟国土耳其发动进攻,协约国组成包含英、法、澳新、印度等国7.5万人的部队,向达达尼尔海峡西北侧的加利波利半岛发起猛攻,想借此一举攻克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迫使土耳其退出战争。

2月19日,英法组成联合舰队,从英格兰海军基地出发,浩浩荡荡地经爱琴海驶向达达尼尔海峡。刚一驶入海峡,舰队的司令卡登就命所有舰炮齐轰加里波利半岛土耳其守军的防御要塞。土耳其军队在遭突然袭击的情况下,纷纷丢弃阵地向内陆撤退。英国突击部队在没有遇到抵抗的情况下率先冲上海岸,捣毁土耳其军队的海岸防御设施。正当英法军队准备扩大战果时,隐蔽在阵地中的土耳其士兵一起开火,把正在攀登悬崖的英军突击队打了个措手不及。3月3日,联军的首轮登陆行动宣告失败,卡登上将也被当作伤员送回英国。

由于第一轮攻击的失败,使得陆军代替海军成为第二轮攻击的主角。协约国仓促从埃及集结了一支近8万人的远征军,其主力由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军队组成,这就是因此次战役而闻名于世的“澳新军团”

1915年4月25日夜,协约国部队在半岛的几个滩头同时展开登陆行动,并成功登陆。土耳其军队随即进行了猛烈的还击,由于“澳新军团”士兵大多没有接受过夜间登陆训练,再加上对半岛地形一无所知,根本无法有效展开部队,滩头阵地实际上陷入难以防守的局面。已登陆的16万名“澳新军团”士兵在土耳其军队炮火的压制下,被困在临时掩体中动弹不得。接下来的几天,双方又陷入僵持局面。英军在其他五个海滩的登陆作战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有的部队几千人全部被歼灭,有的才前进了几英里就被反攻的土军击溃。指挥土军防御的就是后来被称之为“土耳其国父”的凯末尔,当时他尚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师长。

双方历经几个月的苦战,协约队只向前推进了数公里,无法打破土耳其军队顽强的防守,随着冬季的来临,协约队数千人被冻伤冻死。11月23日,英国国防大臣视察战场后,不得不下令分阶段撤退,9万军人秘密撤离加里波利。1916年1月9日,当最后一名澳新军团士兵离开海滩后,一战中最大的登陆战也就正式宣告结束。

达达尼尔海峡战役对英国人来说是一场大灾难,整个一战期间,英国在任何一次战役中都没有遭到过这样大的损失。这次战役中,英队41万人中伤亡达21.4万,法国参战的7.9万人中伤亡达4.7万人,6万澳大利亚参战士兵中有8700人战死,1.9万人负伤。土耳其参战的50万人中伤亡达25.1万人,但土耳其人保住了海峡,他们是胜利者。对于达达尼尔战役,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杜培评论说:除了克里米亚战役外,这次远征是现代英事史中进攻最糟糕、指挥最无能的军事行动。

当达达尼尔战役整个战线呈胶着状态,战役实际上打不下去时,协约国方面却不愿承认这一事实。由于,参战国国内许多人还不了解前方的真相。

当时,澳大利亚报业集团派驻伦敦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名叫凯思·默多克,他获准到达达尼尔战役的作战基地以及澳新军团前线去做调查,一个英国战地记者告诉默多克许多关于达达尼尔战役的内情。默多克在前线待了4天,由于签署过接受新闻检查的保证书,默多克不能把所见所闻见诸报道。但他于9月21日回到伦敦后立即给澳大利亚总理写了一封有8000字的长信,信中详述了澳大利亚士兵的英勇以及军事指挥的无能。英国首相阿斯奎斯听说此事后,要来这封信的副本,并立即作为内阁文件复印,英国的达达尼尔委员会主席、军需大臣、陆军大臣、海军大臣也分别接见了这位不知名的小记者。24小时后,达达尼尔战役的指挥官汉密尔顿将军被免职,英方不久做出了撤退的计划。

这位独自一人用所见所闻对结束这场战争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小记者默多克,一跃而成为英国新闻界的名人。他后来回到澳大利亚,创立了自己的新闻事业,他的儿子鲁珀特·默多克进而把它扩大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新闻传播帝国。

第30章 天主教复辟的失败——“光荣革命”第48章 英国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下)第22章 亨利八世与英国宗教改革第16章 征服威尔士与苏格兰的战争第15章 议会制度的起源第2章 引言第54章 布莱尔与“第三条道路”第26章 “无敌舰队”的覆灭第36章 开辟帝国的新领地——库克船长的探险历程第6章 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主不列颠第21章 亨利七世的勤勉创业第43章 厘清敌友——协约国的建立第10章 专题英国贵族第27章 专题最受欢迎的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第52章 国有化、福利国家与英国病第24章 伟大的伊丽莎白女王第8章 阿尔弗雷德大帝第50章 专 题 名门名将——蒙巴顿勋爵第15章 议会制度的起源第53章 英国“铁娘子”——撒切尔夫人第7章 七国时代第54章 布莱尔与“第三条道路”第15章 议会制度的起源第29章 叱咤风云的统帅——克伦威尔第32章 两党制的确立与工党的崛起第36章 开辟帝国的新领地——库克船长的探险历程第3章 不列颠文明的开拓者第26章 “无敌舰队”的覆灭第18章 历时最长的战争——英法百年战争(下)第49章 一代贤相——丘吉尔第27章 专题最受欢迎的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第53章 英国“铁娘子”——撒切尔夫人第11章 诺曼征服第23章 血腥玛丽第13章 “狮心王”的传奇人第14章 自由的奠基石——《大宪章》第5章 专题英国的风俗习惯第15章 议会制度的起源第3章 不列颠文明的开拓者第2章 引言第50章 专 题 名门名将——蒙巴顿勋爵第29章 叱咤风云的统帅——克伦威尔第7章 七国时代第7章 七国时代第8章 阿尔弗雷德大帝第41章 日不落帝国的余晖——英联邦的建立第22章 亨利八世与英国宗教改革第52章 国有化、福利国家与英国病第26章 “无敌舰队”的覆灭第25章 女王的“海狗”第51章 分崩离析的大英帝国第5章 专题英国的风俗习惯第30章 天主教复辟的失败——“光荣革命”第25章 女王的“海狗”第34章 殖民侵略的急先锋——东印度公司第46章 姑息养奸的“绥靖政策”第45章 英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下)第19章 玫瑰战争的始末第17章 历时最长的战争——英法百年战争(上)第23章 血腥玛丽第50章 专 题 名门名将——蒙巴顿勋爵第14章 自由的奠基石——《大宪章》第20章 专题绅士风度第54章 布莱尔与“第三条道路”第49章 一代贤相——丘吉尔第19章 玫瑰战争的始末第15章 议会制度的起源第35章 海军军神纳尔逊第16章 征服威尔士与苏格兰的战争第50章 专 题 名门名将——蒙巴顿勋爵第38章 金矿争夺战——英布战争第16章 征服威尔士与苏格兰的战争第17章 历时最长的战争——英法百年战争(上)第45章 英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下)第53章 英国“铁娘子”——撒切尔夫人第49章 一代贤相——丘吉尔第4章 罗马人入侵第45章 英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下)第3章 不列颠文明的开拓者第35章 海军军神纳尔逊第54章 布莱尔与“第三条道路”第40章 盛世时代的女王——维多利亚第5章 专题英国的风俗习惯第36章 开辟帝国的新领地——库克船长的探险历程第42章 专题亚当· 斯密与《国富论》第35章 海军军神纳尔逊第16章 征服威尔士与苏格兰的战争第54章 布莱尔与“第三条道路”第15章 议会制度的起源第36章 开辟帝国的新领地——库克船长的探险历程第41章 日不落帝国的余晖——英联邦的建立第18章 历时最长的战争——英法百年战争(下)第10章 专题英国贵族第43章 厘清敌友——协约国的建立第50章 专 题 名门名将——蒙巴顿勋爵第3章 不列颠文明的开拓者
第30章 天主教复辟的失败——“光荣革命”第48章 英国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下)第22章 亨利八世与英国宗教改革第16章 征服威尔士与苏格兰的战争第15章 议会制度的起源第2章 引言第54章 布莱尔与“第三条道路”第26章 “无敌舰队”的覆灭第36章 开辟帝国的新领地——库克船长的探险历程第6章 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主不列颠第21章 亨利七世的勤勉创业第43章 厘清敌友——协约国的建立第10章 专题英国贵族第27章 专题最受欢迎的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第52章 国有化、福利国家与英国病第24章 伟大的伊丽莎白女王第8章 阿尔弗雷德大帝第50章 专 题 名门名将——蒙巴顿勋爵第15章 议会制度的起源第53章 英国“铁娘子”——撒切尔夫人第7章 七国时代第54章 布莱尔与“第三条道路”第15章 议会制度的起源第29章 叱咤风云的统帅——克伦威尔第32章 两党制的确立与工党的崛起第36章 开辟帝国的新领地——库克船长的探险历程第3章 不列颠文明的开拓者第26章 “无敌舰队”的覆灭第18章 历时最长的战争——英法百年战争(下)第49章 一代贤相——丘吉尔第27章 专题最受欢迎的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第53章 英国“铁娘子”——撒切尔夫人第11章 诺曼征服第23章 血腥玛丽第13章 “狮心王”的传奇人第14章 自由的奠基石——《大宪章》第5章 专题英国的风俗习惯第15章 议会制度的起源第3章 不列颠文明的开拓者第2章 引言第50章 专 题 名门名将——蒙巴顿勋爵第29章 叱咤风云的统帅——克伦威尔第7章 七国时代第7章 七国时代第8章 阿尔弗雷德大帝第41章 日不落帝国的余晖——英联邦的建立第22章 亨利八世与英国宗教改革第52章 国有化、福利国家与英国病第26章 “无敌舰队”的覆灭第25章 女王的“海狗”第51章 分崩离析的大英帝国第5章 专题英国的风俗习惯第30章 天主教复辟的失败——“光荣革命”第25章 女王的“海狗”第34章 殖民侵略的急先锋——东印度公司第46章 姑息养奸的“绥靖政策”第45章 英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下)第19章 玫瑰战争的始末第17章 历时最长的战争——英法百年战争(上)第23章 血腥玛丽第50章 专 题 名门名将——蒙巴顿勋爵第14章 自由的奠基石——《大宪章》第20章 专题绅士风度第54章 布莱尔与“第三条道路”第49章 一代贤相——丘吉尔第19章 玫瑰战争的始末第15章 议会制度的起源第35章 海军军神纳尔逊第16章 征服威尔士与苏格兰的战争第50章 专 题 名门名将——蒙巴顿勋爵第38章 金矿争夺战——英布战争第16章 征服威尔士与苏格兰的战争第17章 历时最长的战争——英法百年战争(上)第45章 英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下)第53章 英国“铁娘子”——撒切尔夫人第49章 一代贤相——丘吉尔第4章 罗马人入侵第45章 英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下)第3章 不列颠文明的开拓者第35章 海军军神纳尔逊第54章 布莱尔与“第三条道路”第40章 盛世时代的女王——维多利亚第5章 专题英国的风俗习惯第36章 开辟帝国的新领地——库克船长的探险历程第42章 专题亚当· 斯密与《国富论》第35章 海军军神纳尔逊第16章 征服威尔士与苏格兰的战争第54章 布莱尔与“第三条道路”第15章 议会制度的起源第36章 开辟帝国的新领地——库克船长的探险历程第41章 日不落帝国的余晖——英联邦的建立第18章 历时最长的战争——英法百年战争(下)第10章 专题英国贵族第43章 厘清敌友——协约国的建立第50章 专 题 名门名将——蒙巴顿勋爵第3章 不列颠文明的开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