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契丹恶梦之始(上)

“呵呵,陛下,能不能要求降低一点?”宋九乐了。古今往来名相很多,但有几人能达到这三人的高度?

赵匡义可能是一个玩笑,表示亲近。

但说玩笑也不是玩笑,自己一下子上来了,也必须拿出一些东西。

自己能拿出什么?说文治,不要说自己,就是赵普,在赵匡义面前谈文治,只能是班门弄斧。

或者说陛下,你是跛脚鸡,文治一百分,武功只有十分,可能连臣也不如,能说吗?

想了想说道:“陛下若是想臣说几句,臣就说几句。”

“说来听听。”

“第一是治政之道,务实求实。”

赵匡义脸色有些难看了,道:“何为务实求实?”

“臣先举一个例子,就说臣的那几艘海船。”

赵匡义知道,符昭寿说了,但自己未插手,宋九在这件事上处理得不错,隐隐猜出宋九想说什么,脸色才缓过来,道:“行。”

“陛下想听,我们去中书。”

中书就在皇城,大内的南边,不远。

他们来到中书。

到了中书后赵匡义坐下,中书除了几个大佬,一干书吏衙差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官员,中书舍人,右谏议大夫,起居舍人等,不常设。

看到宋九将皇上带到中书,皆感到好奇。

宋九道:“陛下,臣当初造那几艘海船,起初是研发费用巨大,臣所得不如所出,也是想避开京城的纷争。”

赵匡义额首,宋九的大好青春就花在河洲上了。然而河洲所赚的钱帛一起用在研发上,最后连河洲也交给了朝廷。这件事做得十分光明磊落。

“它还有一些深远的意义,开拓国人的眼界,不会盲目自大,固步自封。繁荣国家经济。解决部分钱荒。唐朝时不让百姓出国出海,交易全部是西域或者大食南海商人,因此国家所产金银多向国外流通。现在交易是国人来完成,就是南海的香料,无论它所得归私归公,若是从大食进口过来。金银是流向大食的,如今让国人来完成,它还在国内,虽然国家设置铸钱监,钱荒仍不能解决,金银同样是一种准货币。”

这个也能理解。就是让钱往国内流,而非是流向国外。

“内治之道,自先帝起,再到陛下,无人能及,三国先主说以人为本,唐太宗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先帝说齐人,但三国与唐皆没有解决门阀问题,只能说是一个口号,先帝说齐人虽是口号,然而开始有了一些实际措施,这就是微臣所说的务实。因此以后人口必然暴增,有了南海诸岛屿,面积几乎相当于我国的三倍以上,落后能占有的区域也是两倍以上。那么就能养活五千万户以上的百姓,自此再也不用担心人口增涨。”

“五千万户啊,”薛居正惊讶道。

“若我朝能长存,不用多,两三百年后就会达到。薛公,难道你不想我朝连两三百年就不能存在吧?”

“就是两三百年,如何能达到五千万户?”薛居正犯邪乎了。

“好,我就说落后的唐朝,至少齐人之道不及我朝,唐朝立国之初只有两百万户,天宝时多少户?从唐朝立国到天宝时又有多少年?莫要忘记了,河洲书院每年出现的人才,它会带来更多的钢铁,有钢铁就有足够的武器,甚至以后会出现更多先进的武器,国力会越来越强,又无门阀贵族兼并之苦,百姓增涨速度会远远胜过唐朝,立国时间也会更加长远。两三百年后,人口会暴增到何等地步?”

“宋卿,你往下说,”赵匡义打断了宋九的话,这个五千万户的什么,莫当真。

“因此臣已于南海设置了一些供给点,做为试探。然而出海就有风波之险的。再说先帝时禁百姓采海珠。可是百姓要生活,京城贵人们也需要购买海珠做装饰品,因此禁令不禁,反而百姓因为是偷偷摸摸下海的,风险多多,官吏借机苛刻,商人从中暴利,此禁令没有利民,反而害民。为何不下禁令,禁止官府参与,听民自采之?”

赵匡义沉思。

“朝中有人会想到的,包括臣,但皆不敢说,为何,人命关天!人命关天,重视百姓生命安全是好事儿,因为不能求实,无人敢对它进一步的诠释。就象赋税,一年为押送赋税进京,死了多少役夫厢兵?同样不敢说,为何,难道因为人命,国家就不要赋税了吗?所以这个人命关天,成了口号,成了攻击政敌的法宝,而没有延伸它真正的意义。”

“臣的两艘海出事了,臣虽妥善安排,可害怕别人用此攻击,于是派船夫抓了几个南海部族的国王来京朝贡。实际除了高丽有战略需要外,大食或南海这些国家的国王来朝贡,于国有何意义?万国来朝,又有何意义?来朝的使节越多,国家赐予越多,这些赐予是要花钱帛的,钱帛哪里来的,还不是从百姓头上征过来的。百姓生活得好坏,才是国家之根本。为何要舍本求末?”

“再如言事,先哲诸贤之言是好的,偶尔引证便可以了。其实包括夫子在内,他们一生还没有探讨出一条真正的治国之路,只是给后人留下许多思想。大臣们言事,言水利就说水利,言民生就说民生,何必乱引用诸圣之言?陛下,你看一看。”宋九随便抽出几本奏折,最少三分之一奏折里在讲大道理。

“或如臣在江州所做的那样,说到底就是利益的分配,给江北商贾一份生机,就能给江州带来繁荣,给原江州百姓一份公道,就能减轻他们的怨愤,甚至整个江南百姓对朝廷不会再那么仇视。但有多少人敢说,我这就是利益的分配?”

“利益分配,无非是国家与个人。个人又分贵族平民,贵族是精英,分配得少,他们不会安心做国家的四肢,平民是国家的根本。分配得少,国家必乱也,国家是重心,分配得少,各种内政与军事就无法落实。但因为君子耻于言利,于是大臣们的奏折往往云里雾里。颠倒黑白,说不清楚,反而成了他们各自私心的工具。”

“再者言谏,我朝政治宽松,也广置言臣,为何言臣远不及唐初?不以不能言而不言。不以所言而言,此才是言谏。”

“何为不以所言而言,不以不能言而不言?”

“谏臣当以国政错失,君臣之过而敢于上言,此才是谏臣之职。然而立国十几年来,没有一个谏臣能做到这一点。比如王继勋于洛阳食人,至今有谁弹劾过?”

“王继勋啊。”看来宋九与王继勋是较上劲了,赵匡义苦笑道:“朕回宫后立派中使查问他。”

“还有,谏臣不能以自己所喜恶来言事,对就是对,错就是错,那怕是自己的亲朋,错了也要进谏。那怕是自己的仇敌,对了也不能颠倒黑白去攻击他。此就是臣所说的求实。”

“故臣说要务实求实。”

赵匡义张口结舌,听出来了,这是面纱。宋九想要赤裸裸的拉开它。

“然后是用人,唐太宗说夫设官分职,所以阐化宣风。故明主之任人,如巧匠之制木,直者以为辕。曲者以为轮;长者以为栋梁,短者以为栱角。无曲直长短,各有所施。明主之任人,亦由是也。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无智、愚、勇、怯,兼而用之。故良匠无弃材,明主无弃士。不以一恶忘其善;勿以小瑕掩其功。割政分机,尽其所有。然则函牛之鼎,不可处以烹鸡;捕鼠之狸,不可使以搏兽;一钧之器,不能容以江汉之流;百石之车,不可满以斗筲之粟。何则大非小之量,轻非重之宜。”

“国家不是没有人才,而是不能将人才放在合适的位置上。例如冯瓒,乃是一流良吏,陛下将冯大夫召回,可以入中书为舍人,为参知政事,可以为一路转运使,可以为一大州知府,然陛下将冯瓒召回,居于何职?左赞善大夫掌内库,岂非是大才小用?”

赵匡义道:“朕之失误也。”

“臣说的第三件事就是国家大势,先帝说晋燕未下,何以言功。北方乃国家根本,晋燕不拿下来,门户大开,国之不能长存。北汉国力衰退,拿下不难了。难的就是燕云,陛下不可小视契丹。契丹国力强大,兵士更加凶悍,而且契丹新君大臣贤明,不易攻之。上中下三策,下策强攻,用此策结果好是一场鏖战,坏是大败。中策持久论战,利用国力耗之,使之衰落。”

“上策呢?”

“上策是善战者无赫赫战功……”

“说来听听。”

“就是从内部攻破,契丹强大,可种族繁多,真正的契丹与奚族人占的比例不到三分之一。东北北部与西部诸族时有叛乱,特别臣听到一件事,契丹灭亡渤海国后,将强宗大族迁于中京上京一带,还有一部分渤海人留居故地,契丹置黄龙府,以渤海降人驻扎。前年渤海人燕颇在黄龙府反叛,辽国派耶律曷里征讨,燕颇兵败,退至治河,曷里惧怕燕颇,没有追击,而是派弟弟耶律安溥追至清河,燕颇小却,但大部却保留下来,带着官兵千余户走保兀惹城。往东就是乌惹部领袖乌玄明和东北安边府定理府渤海人领袖乌昭度,力量强大。安溥不得不退兵,黄龙府让燕颇付之一炬,安溥只能在黄龙府南侧置通州城(四平)。去年,乌玄明在燕颇支持下,在兀惑城建立乌舍国。曾派使向先帝求书。”

宋九是从契丹那三家商人嘴中得到这个消息的,真相连赵匡义也不大清楚。

赵匡义道:“原来是这样啊。”

“这个乌舍国力量不可小视,然而当地百姓生活落后,人口又稀少,更是缺少武器盔甲,因此不能扩张,早晚必被契丹所灭。”

“卿之意……?”

“包括辽南渤海人对契丹也不大忠心,因此对鸭绿江控制力不强,乌舍国派使者来,就是从鸭绿江而来,朝廷可以向他们将淘汰下来的武器盔甲,稍做改变,使之与我朝盔甲武器略略不同,发向乌舍国,若此策得当,五万套盔甲刀箭所费也不过两百来万缗钱,但当抵十万精兵强将。一旦东北内乱,契丹将不得不分出一半精兵镇压。同时还要派出兵士驻扎于西北,以防乌古敌烈反叛,又要派兵驻扎于西部,以防阻卜人反叛。那时我朝就可以从容出兵燕云。”

“这个……”

“陛下,此乃上策也。不然,契丹喘过气,他们必用此策对付我朝。”

“再说。”

“西北,拓跋李家在西北号召力强大,一旦让契丹人蛊惑,举族反叛,我朝必困于西北,燕云就会成为一个永远的梦想了。而且西北一失,我朝廷缺少战马。先帝时我朝将士与契丹多次交战,虽胜之,可臣细观,若无一支强大的铁骑在手,那几役根本无法胜利。”

“是好办法,”薛居正说道。

与契丹相比,中原作战费用巨大,澶渊之战仅几个月时间,用费达到七千万缗,宋仁宗西北四年战役,用费几达两亿缗,北宋初伐南汉之战成本最低,灭巴蜀战役与平南唐战役用费不知道花了多少,然而攻伐太原一战,宋九在三司,知道用度的,一千多万缗钱。

当然,平巴蜀与荆湖以及南唐战役,总的来说是赚的,从他们国库里得到大量钱帛,不但弥补了用费,还会有大量盈余。

然而与契丹作战,什么也不要指望了。

并且要命的是没有指望,将士捞不到了,积极性也不高。

两百多万缗钱实在不算多,仅是一场中小型战役的花费,然而薛居正又说道:“易安,名不正,言不顺哪。”

第165章 有约第303章 打猎(上)第348章 必死(下)第532章 军事家(下)第191章 女人第223章 皇后(上)第21章 麻烦来了(上)第113章 教材(上)第281章 可怕的误会(中)第311章 同病相怜(上)第474章 背嵬第32章 刁难外国去第238章 宋无敌(下)第262章 辞戟(上)第499章 示弱第474章 背嵬第242章 抚桑第25章 杀伤力第167章 镜子(中)第353章 莫明的处罚第462章 前戏(上)第499章 示弱第450章 良机第407章 铁血之路(七)第470章 将功折罪第67章 高第203章 佘太君(下)第151章 花蕊夫人(下)第77章 卷(下)第1章 狗血的剧情第215章 贺礼第397章 自作聪明(上)第381章 斗吧第427章 上位(下)第24章 父辈(下)第515章 捉猫猫第16章 约战(上)第308章 硕麦(上)第176章 真是他第460章 小寇才是祸第73章 南方(中)第23章 父辈(上)第498章 散财之功第170章 巫蛊第33章 始识第410章 铁血之路(十)第288章 春行(下)第398章 自作聪明(下)第336章 东华门第341章 傲娇的战友第34章 第一张画(上)第131章 诘问(下)第520章 从娃娃抓起第152章 烧酒会(上)第419章 荒诞(下)第110章 新任务(下)第508章 口袋第256章 两知州(下)第469章 均贫富(下)第21章 麻烦来了(上)第77章 卷(下)第102章 好东西第49章 盛况第127章 庙还小第329章 毒狐第395章 枭雄末落(上)第13章 从此醉(下)第176章 真是他第326章 一个人的战斗(上)第109章 新任务(上)第114章 教材(下)第107章 最危险的职业(下)第8章 神奇第210章 钱啊第401章 铁血之路(一)第496章 真三司使第431章 四人帮(下)第337章 窅娘第253章 大过第122章 吃肉第129章 雪话(下)第194章 快乐第383章 中策(下)第108章 走后门第7章 要钱不要命第165章 有约第420章 飘摇(上)第132章 抢老婆第426章 上位(中)第127章 庙还小第108章 走后门第221章 大婚(中)第429章 乌鸦嘴(下)第446章 野望(上)第44章 烫手的承务郎(下)第26章 宋九赵匡胤的豪赌(上)第395章 枭雄末落(上)第60章 关健第155章 清明(中)第360章 小把戏
第165章 有约第303章 打猎(上)第348章 必死(下)第532章 军事家(下)第191章 女人第223章 皇后(上)第21章 麻烦来了(上)第113章 教材(上)第281章 可怕的误会(中)第311章 同病相怜(上)第474章 背嵬第32章 刁难外国去第238章 宋无敌(下)第262章 辞戟(上)第499章 示弱第474章 背嵬第242章 抚桑第25章 杀伤力第167章 镜子(中)第353章 莫明的处罚第462章 前戏(上)第499章 示弱第450章 良机第407章 铁血之路(七)第470章 将功折罪第67章 高第203章 佘太君(下)第151章 花蕊夫人(下)第77章 卷(下)第1章 狗血的剧情第215章 贺礼第397章 自作聪明(上)第381章 斗吧第427章 上位(下)第24章 父辈(下)第515章 捉猫猫第16章 约战(上)第308章 硕麦(上)第176章 真是他第460章 小寇才是祸第73章 南方(中)第23章 父辈(上)第498章 散财之功第170章 巫蛊第33章 始识第410章 铁血之路(十)第288章 春行(下)第398章 自作聪明(下)第336章 东华门第341章 傲娇的战友第34章 第一张画(上)第131章 诘问(下)第520章 从娃娃抓起第152章 烧酒会(上)第419章 荒诞(下)第110章 新任务(下)第508章 口袋第256章 两知州(下)第469章 均贫富(下)第21章 麻烦来了(上)第77章 卷(下)第102章 好东西第49章 盛况第127章 庙还小第329章 毒狐第395章 枭雄末落(上)第13章 从此醉(下)第176章 真是他第326章 一个人的战斗(上)第109章 新任务(上)第114章 教材(下)第107章 最危险的职业(下)第8章 神奇第210章 钱啊第401章 铁血之路(一)第496章 真三司使第431章 四人帮(下)第337章 窅娘第253章 大过第122章 吃肉第129章 雪话(下)第194章 快乐第383章 中策(下)第108章 走后门第7章 要钱不要命第165章 有约第420章 飘摇(上)第132章 抢老婆第426章 上位(中)第127章 庙还小第108章 走后门第221章 大婚(中)第429章 乌鸦嘴(下)第446章 野望(上)第44章 烫手的承务郎(下)第26章 宋九赵匡胤的豪赌(上)第395章 枭雄末落(上)第60章 关健第155章 清明(中)第360章 小把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