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小把戏

宋九未出面,乌玄明站在大军前面说话:“诸位兄弟,这两年来很感谢大家的配合,使得混同江流域到长白山北麓联合起来,共同发展,不再杀戳,幸福时光即将到来了。”

未必全部赞成,但大部分人还是很赞成的,由于宋朝的变相支持,这两年来许多部族生活在改善。以前部族里连一个铁锅都象宝贝一样,但现在不但有了铁锅,还有了那些莫明其妙的农具,以及各种武器盔甲。又得到许多绫罗绸缎,以及陶瓷以及其他需要的器皿。

特别是那些小部族是赞同这种兼并的。

但是乌玄明将话音一转,忽然道:“可是辽国皇帝下诏,让我们出动一万多大军前赴幽州,对付宋朝。哪里天气很热,这不算,我听说在满城,辽国八万兵马,只回来三万几千人,雁门关前十万大军,也只回来一半,连主将驸马都让宋朝斩杀了。接到这道诏令后,我寝食不安。”

若是辽景宗在此,能活活气死。

但是有这么一回事。

接到乌玄明的奏折后,辽景宗立即下诏,让乌玄明派出一万大军去幽州。这么多兵力一抽,乌玄明就听话了。若是假的,那么证明他用心不良,就要想办法对付。

这个诏令还在,乌玄明让人传递下去,让大家看。

整个东北落后,会识字的人不多,更不要说是用契丹文字书写的诏令,但有。

这一下子哄动起来。

整个辽东深处人烟稀少。所有百姓加到一块也没有多少,比如现在城外聚集了三分之一各族战士。也不过就一万多人。

凭什么抽调一万兵马去幽州。

而且对宋朝他们不反感,没几人知道宋九身份,但知道这些宋人来是帮助他们的,训练军队,教导耕种,相互通商,提供物资武器的支援,是遥远南方的朋友。

凭什么要攻打他们?

而且幽州是那么地远。

乌玄明脸露难色:“你们不同意。那我们该怎么办?”

不但这次一万征兵,包括以前乌玄明的进贡,乌玄明对契丹说是我自愿进贡的,但对各部族却说这是契丹强迫我们交纳的。进贡的物品主要是马匹皮毛海东青,以前契丹也让生女真各部进贡,是海东青,主要还是海东青。看似仅是一只只老鹰,但海东青很难抓,所以民间说九死一生,难得一神鹰,乌玄明只是稍稍增加了进贡海东青的数量,各部族由是叫苦不止。

于是这个仇恨一点一滴在加深。

契丹哪里想到?

就象宋朝会不会想到云贵交界处会有什么惊天诡计?就是由宋九设立的那个包打听制度出来。宋朝只能了解边境地区一些部族的情况,往深处什么包打听也不管用!

两个情况十分类似。

况且整个混同江流域人烟稀少,所有壮丁加在一起,可能还不会超过十万人,这还要包括一些老山深林里至今无人发现的部族。如何抽掉一万壮丁?

因此乌玄明说完,许多部族首领嘴中哇哇大叫。

但契丹很强大。还有的部族希望乌玄明派使与辽国皇帝通融,请求减少数量。

乌玄明很民主,让大家商议,又让各部族派出勇士,来到河中破冰网鱼。

不管如何处理,大家要吃东西的。

开始将捕上来的鱼杀掉,准备生火烤鱼。

就在这时,忽然传出一阵惊叫声,许多人挤过去观看,原来一个兵士剖开一条大鱼,里面有一个布帛,兵士好奇地将布帛打开,布帛上面有一只海东青,展翅飞翔于蓝天白云之上,下面又有隐隐的崇山峻岭。

许多人莫明其妙,这个布帛如何进了鱼肚子里面,忽然一个老者跪下,喃喃祈祷。

四周所有人都醒悟过来,一起跪下。

女真人虽抓海东青,但是用它来狩猎的,每一只海东青极善待之。这与契丹不同,他们多用来鹰捕鹅雁,名为不忘先祖之武,实际是用来享乐消遣。而且海东青是所有女真人的图腾。

这张布帛神奇地出现在大鱼肚子里面,又让大家捞上来,并且是这次集合捕捞上来的,上面的鹰又飞了起来,虽无一字,然而不免让人联想翩翩。

乌玄明郑重地走过去,又请来大祭司卜天。

大祭司手舞足蹈,大半天后大声说道:“契丹当灭,渤海当兴。”

然后倒地,嘴吐白沫。

原来渤海国管辖范围包括高丽东北部,西南接近了辽国东京府,最盛时达到营州,北部包括铁骊以及五国部大部分地区,一直到大海,只有北部地区是属于黑水靺鞨地区,五百多万人口。也就是这次聚会的九成五以上都属于渤海国遗民。

五十几年前渤海国灭亡,许多渤海人不愿接受契丹人统治,逃亡到高丽,这也导致高丽与契丹交恶。还有一部分逃到辽东深处,融入女真族,从此女真与渤海人融合在一起,难分彼此。余下的又被契丹数次迁徙,分散于上中南与东京四京地区。导致渤海核心地区几乎旷无人烟,而融入女真的渤海人因为失去文明传承,生活也越来越落后。

五十多年过去了,虽然那几乎成了一段遥远的记忆,但通过故老相传,许多渤海人依然还知道,并且导致整个辽东反抗不休,包括安定国的起义,燕颇与乌玄明的起义。

历史是一种传统,也是一把枷锁。

大家听了这几个字,全部缄默,忽然有人对乌玄明说道:“反了他娘的。”

这都是一些小手段,但放在东北足矣。

再加上一些有心人散发谣传。说是契丹在南方被宋朝打得落花流水,眼看就要亡国了。于是一夜过来。几乎七成部族的首领都要求乌玄明主动站出来,带领大家反抗契丹,重建大渤海国。

众志成城,大家的请求,乌玄明同意。于是再次商议,能商议什么,也不过是封王拜爵。甚至有的部族只有几百人,首领还捞了一个王爷。再者与以前一样。出兵所得的财富,这些财富甚至包括人口,按各族出动的兵力与战功分配,不过因为用兵南方,所得会更多,必须要重新细订。听了这一条,几百名首领宛若打了鸡血一般。

宋九平静地看着所发生的一切。

候中勋说道:“宋公。人心可用也。”

这一呆就是两年多时光了,宋九所带来的人马,大多数得到充足的培养,诸学子当中有几名学子不但有技术上的才能,还有政治上的才干,包括宋九身边的候中勋。安定忠,呆在兀惹城的刘贇,岑浩,刘安。

宋九对这五人同样很看中,自己走了。武功不能忽视,文治同样不可轻视。必须要有一些人才,扶持乌玄明将这个国家维护起来。不但他们,宋九还协助乌燕二人,培养了几名管理人才。稳定的后方是渤海国与契丹恶战的根本。

除了学子,还有将领,高琼与自己马上要返回京城了,但杨延玉与杨延昭还要留下来呆上几年,除了这两人外,还有石普,似乎他是赵匡义的藩邸,宋九未问石普,这一行宋九请求是带几名青年将校,但除了杨业的两个儿子,宋九未说其他人了,赵匡义暗中抽来几名将校,包括石普,蔚绍敏等人,其中石蔚二人,以及韩滋表现最出众。

而且通过不断的战斗,这些人也得到充足的成长。不但他们,宋九也通过各自战斗中的表现,替乌玄明留心,指出十几名勇士,让他着重培养,未成他们将是乌玄明的中流砥柱。

毕竟候中勋他们两三年后也要回去的。

宋九摇头:“还不行,必须得来两三场大胜,那么所有人才会产生信心,那时才称为人心可用。你记好了,歪门邪道中兵法中的诡道,可用但不可常用,正道才是根本所在。”

“喏。”

随着又划分任务,后方也要派人留下来的,还要准备随军的粮草物资,后者没有宋军那样麻烦,契丹人打草谷,女真人更打草谷,而且他们与契丹一样,带一些牛肉干鱼干,放马背上一放,就能管饱好长一段时间了,并且女真人比此时的契丹人更能吃苦。

不过后方依然要建城。

此时整个辽东地区落后无比,直到三十多年后,契丹对女真渐渐重视起来,辽圣宗才率文武百姓来到纳水(嫩江)、鱼儿泺(月亮泡)和长春州(城四家子古城)进行春捺钵。

然后数座城池也建设起来,契丹终于能控制这一地区了,至少黄龙府西部让契丹完全掌控。但现在没有,一直到金山(大兴安岭),皆无一座城池。不过自金山有道路通达辽国中京上京,所以必须在长春洲再筑两个城池。

对城池女真人仍不习惯,城筑好后,入城进驻的百姓并不多。即便进城,也自做主张改造,在城中挖出地下室,象他们原来那样,冬天入穴而居,夏逐水草,不是他们想做地拨鼠,而是一到冬天辽东太冷了。直到从宋朝运来一些棉衣棉被,情况才稍稍改善。也无所谓,宋九要的不是城池会有多少百姓,而是商业价值,有它就能将各部族联系在一起,以及存放物资价值,最重要的就是军事意义。

乌玄明与诸人商议了一天,派人将这块布帛当作圣物迎回兀惹城,一万多人打着光复渤海,驱逐契丹的旗号,浩浩荡荡冲向通州城。

通州城守乃是胆小怕事的耶律安溥。

听闻后立即派人通知辽景宗,同时加强防御。

然而他低估了这时的生女真,得到宋朝大量武器支持,此时远非彼时了。

并且燕颇走保兀惹城后,黄龙府被毁,耶律安溥只好以余下千户退向通州在此建城,城池狭小,兵力又少。

仅守了一天就被攻下,耶律安溥仓皇出逃。

大军徐徐进城,将战利品瓜分后再度迅速拿下,得抢在冰雪未融化之前,攻下战略要地咸州。

几天后咸州再度拿下。

没有再南下了。

宋九先让乌玄明派使招抚周边各部族,这时天也更暖和一点,于是让兵士取泥伐木同时筑咸州与通州两城,以咸州为主,通州为辅。

原来这两城也有简易的城墙,但与高大无半点关系,只能说是一个军营,无法抵挡即将到来的辽国大军。

乌玄明感到有些不解,过来询问道:“宋公,为什么你不让我们率军南下?”

“大王,占的疆域越大,就会拥有更多的人口与资源,国力就会越强。”

乌玄明点头,实际他来问,无国力无关系,而是南下后,人口开始密集,能抢到更多的财富。

“但是大王,你后方有多少百姓?再向南不远就是辽国东京城,能占下来是会获得很多财富,然而城池开始密集,各城皆有一些武装力量,等打到哪儿时,伤亡会很重。战线拉得长,离后方远,人口稀少,后方漏洞大,离辽国近,辽国大军容易到达,而且东京非是咸州,一旦拿下来,辽国会与你们拼命的。只要失败,马上各部降战不一,肢离破碎。”

宋九说得很耐心。

并且这也是事实,此时的契丹非是后来的契丹,宋九与乌玄明合在一起,也不是完颜阿骨打。

“所以我在这里建城,有了城就有了防御力量。而且离辽国远,因为我们还不算太高调,因此这次辽国不会派出重兵,那么有很多机会能将他们击败。一旦击败,大胜在手,各族就会信心百倍。那时候看情况,可以南下,可以固守。”

“辽国马上派大军来?”

“必来!”(未完待续)

第264章 人才第238章 宋无敌(下)第121章 变化(下)第177章 夜探第194章 快乐第491章 狼来了第283章 春闱(上)第397章 卢宋会(下)第67章 高第467章 很短的飙风(下)第281章 可怕的误会(中)第270章 危机第365章 唯快不破第318章 摇摆第381章 斗吧第312章 同病相怜(下)第64章 糊涂第475章 一(上)第52章 地震第528章 黑土地第447章 野望(下)第483章 奇葩(上)第135章 夜战第443章 高处不胜寒(上)第420章 飘摇(上)第33章 始识第222章 大婚(下)第14章 陌生的小苹第208章 游园(中)第165章 有约第17章 约战(下)第447章 野望(下)第372章 包青天第446章 野望(上)第480章 不杀第17章 约战(下)第407章 铁血之路(七)第237章 宋无敌(上)第450章 良机第331章 青蛙的死法(下)第480章 不杀第483章 奇葩(上)第496章 真三司使第346章 轻敌第158章 劲弩(下)第170章 巫蛊第204章 老韩第424章 定(下)第474章 背嵬第391章 打脸(上)第146章 桃花第352章 安定第182章 功名(下)第271章 前兆第285章 论语第222章 低产时代第224章 皇后(下)第445章 高处不胜寒(下)第96章 乾德三年的事(上)第237章 宋无敌(上)第125章 妙不可言第223章 皇后(上)第152章 烧酒会(上)第378章 惊弓之鸟第321章 大江(下)第490章 大秘密第27章 宋九赵匡胤的豪赌(中)第63章 可怕的学生第333章 入相(下)第465章 很短的飙风(上)第179章 开业(中)第243章 插花第182章 功名(下)第394章 持续性的打脸(下)第102章 好东西第256章 两知州(下)第389章 封禅(上)第411章 铁血之路(十一)第489章 大事不糊涂第382章 中策(上)第471章 驱(上)第101章 宇文恺第56章 可怜的老师(上)第394章 持续性的打脸(下)第491章 狼来了第139章 派系第46章 正八品第137章 对峙第62章 我的地盘第102章 好东西第86章 巡察(上)第513章 寓言第296章 卢宋会(上)第28章 宋九赵匡胤的豪赌(下)第330章 青蛙的死法(上)第120章 变化(中)第368章 四种官员第454章 燕南归
第264章 人才第238章 宋无敌(下)第121章 变化(下)第177章 夜探第194章 快乐第491章 狼来了第283章 春闱(上)第397章 卢宋会(下)第67章 高第467章 很短的飙风(下)第281章 可怕的误会(中)第270章 危机第365章 唯快不破第318章 摇摆第381章 斗吧第312章 同病相怜(下)第64章 糊涂第475章 一(上)第52章 地震第528章 黑土地第447章 野望(下)第483章 奇葩(上)第135章 夜战第443章 高处不胜寒(上)第420章 飘摇(上)第33章 始识第222章 大婚(下)第14章 陌生的小苹第208章 游园(中)第165章 有约第17章 约战(下)第447章 野望(下)第372章 包青天第446章 野望(上)第480章 不杀第17章 约战(下)第407章 铁血之路(七)第237章 宋无敌(上)第450章 良机第331章 青蛙的死法(下)第480章 不杀第483章 奇葩(上)第496章 真三司使第346章 轻敌第158章 劲弩(下)第170章 巫蛊第204章 老韩第424章 定(下)第474章 背嵬第391章 打脸(上)第146章 桃花第352章 安定第182章 功名(下)第271章 前兆第285章 论语第222章 低产时代第224章 皇后(下)第445章 高处不胜寒(下)第96章 乾德三年的事(上)第237章 宋无敌(上)第125章 妙不可言第223章 皇后(上)第152章 烧酒会(上)第378章 惊弓之鸟第321章 大江(下)第490章 大秘密第27章 宋九赵匡胤的豪赌(中)第63章 可怕的学生第333章 入相(下)第465章 很短的飙风(上)第179章 开业(中)第243章 插花第182章 功名(下)第394章 持续性的打脸(下)第102章 好东西第256章 两知州(下)第389章 封禅(上)第411章 铁血之路(十一)第489章 大事不糊涂第382章 中策(上)第471章 驱(上)第101章 宇文恺第56章 可怜的老师(上)第394章 持续性的打脸(下)第491章 狼来了第139章 派系第46章 正八品第137章 对峙第62章 我的地盘第102章 好东西第86章 巡察(上)第513章 寓言第296章 卢宋会(上)第28章 宋九赵匡胤的豪赌(下)第330章 青蛙的死法(上)第120章 变化(中)第368章 四种官员第454章 燕南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