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持续性的打脸(下)

论领兵作战,宋九可能还不如大炮崔翰。不过宋九相信,在自己金手指的带动下,应当宋军比史上变得更强大。

至于强大多少,这个就不大好说了,但宋九也不会认为强大到可以改变战局的地步,实际相比于战斗力的提高,宋九更看重的是养兵成本。因此全国上下这种自信心,让宋九十分担心。

返回西府。

宋九放下公文,想了半天,最后下了一道命令,让杨延昭从辽东调回来。

党进、李汉琼等名将去世了,潘美、崔彦进等名将老了,至于新生代宋九倒是看好了几个人,王承美与折御卿,可他们都是党项人,而且也不能离开府州与丰州。还有一个,李继隆,可他是国舅,这身份让宋九有些忌讳,休要小看了外戚,东汉就是让这一个个国舅坑了。

因此宋九也打算着手培养下一班新生代大将。

可是思来想去,不知道该用谁,于是还是用杨家将吧……

但就在这时,赵匡义更加年轻化。

原来南唐建州有一个读书人,叫杨徽之。他做了一件古怪的事,不在南唐科举,却跑到了后周来科举。他中了进士后得到重用,做了一个勇敢的事,奏请柴荣将赵匡胤给杀了。

赵匡胤登基后大怒,准备杀掉杨徽之,赵匡义说道,此人是忠臣,杀不得。赵匡篆未杀,但如宋九所想的那样,无论赵大还是赵二,皆有小家子气,缺少了李世民那样的气魄与胸襟,也休想他们象李世民对魏征那样用杨徽之。因此杨徽之贬成了一个小知县,一做就是十几年,直到赵匡义登基,杨徽之才重见天日。

此人也是一个名臣,最少在宋九眼中是宋朝排行到前三十名的文臣。

杨徽之有一个侄孙叫杨亿。

据传这个杨亿七岁就能作诗。赵匡义产生兴趣,派江南转运使张去华去试杨亿才艺,再送京城复试,一连三天,十一岁的杨亿作赋五篇,一气呵成,文采颇佳。

赵匡义很高兴。便让太监王仁睿将杨亿送到中书,听宰相发落。宋琪等人心领神会,便出了一个《喜朝京阙诗》的诗题,让杨亿作一首诗,

ωωω◆ ttκΛ n◆ c○

杨亿只想了一盏茶功夫,便写下一首五言律诗:

七闽波渺邈。双阙气岧峣。

晓登云外岭,夜渡月中潮。

愿秉清忠节,终身立圣朝。

前四句诗情画意,特别是三四两句,五六两句又大大的拍了君臣一个马屁。

也许不算太出色,可考虑到他的年龄,以及这种大场合。反正换宋九在十一岁时肯定是做不到的。

宰相们纷纷夸奖。

于是赵匡义录神童杨亿为进士,然后授为将士郎守秘书省正字。将士郎乃是阶官,守秘书省正字是职官,没有差官,就是带着官职继续读书吧。

但也是十一岁的官员啊。

消息传出,不知道让多少官员心中五味杂陈。

但更奇怪的是杨徽之本人对他这个侄孙不感冒,相反的对赵匡义以文章才气为标准录取官员重用官员一直持批评态度,倒是很赞成宋九的观点。才气副之,官员作为才是根本所在。

因此对这次十一岁的进士,杨徽之不但不高兴,相反地持否定态度。而且他的亲戚晚辈中,他不是看好杨亿,而是他的外甥宋绶。

实际这两人皆是宋朝后来的一代名臣,以气节文学闻名于世。

宋绶与鲁宗道、蔡齐等人皆是天圣时代的著名名臣。正是他们辅助,造就了天圣之治。不过杨亿同样不差,乃是宋真宗时的名臣。

相比于杨亿,宋朝另一个神童晏殊也许在才情上胜过杨亿。但在政治上却远不及杨亿。

对此,宋九不置与否,杨亿这个名字他似乎听过,但与李继隆一样,一点不了解,甚至都不分清打虎英雄李继隆与李处耘之子李继隆的区别。

于其关注这个神童,不如关心另一个人。

寇准混了数年知县,终于升迁为殿中丞通判郓州。与吕蒙正他们相比,不算太快。但也不算太慢,他仅用了五年时光,便从一个普通的学子脱变成一个大州的通判。

寇准临行前,宋九将他请到西府。

寇准莫明其妙。

宋九拿出来一叠诗稿,小寇的诗写得很不错的,许多歌女传唱,也让宋九搜罗了一些。

寇准还是不解。

宋九说道:“平仲,我也送你一首诗。”

“卑职不敢。”寇准很紧张地说。

从宋九手中传出几首仙,但仙完了,宋九便不再作诗填词,包括赵匡义让群臣写诗,宋九都不写。

赵匡义无奈,包括他在内,以为宋九这样做是想替物格学正名的。

宋九道:“无妨。”

于是写了一首诗: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寇准很纳闷,地名不冲突,此时粤与越通用,多指南海,富春江叫富春渚,也不难理解。

然而连在一起,寇准表示看不懂了,为何是三十一年,他仔细想,三十一年前岂不是柴荣做皇帝的那一年?那么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是什么意思啊?

包括其他几句,都让他看不明白。

宋九又说道:“平仲,本官听闻有人说我是房杜,这个不敢自夸的,不过也能称为勉强合格吧。”

“宋公乃国家栋梁,是谓名想。”

“平仲,我不喜欢人家谄媚,说不定你找出本官一些缺点,本官还喜欢呢。栋梁的名相的,就不要再提啦。不过本官只想说一句,你才思敏捷,为政也有政绩,然而记好本官一句话。心态要好。”

寇准懂了,这是指他诗中有许多牢骚的句子。

“先帝时,本官很长时间仅是闲赋在家,广南又被罢官,可是本官从没有怨言。抱怨没用的,将手头的本份事务做好了,机会自然会随时来到。”

“谨遵教诲。”

“祝君一路顺风。去吧。”

寇准激动地拿着这首让他看不懂的七律退出西府。

宋九却在后面笑了,吕蒙正与张齐贤,还有大胖子吕端,以及这个未来的小寇,自己示好了,那么未来自己道路也就光明了

……

李继迁在大沙漠里兜了无数个圈子。终于在黄羊平再次站稳了脚根。

这时他又迎来一个机会。

拓跋遇想率部内迁,宋朝未同意。宋九未参与此事,就是参与了,同样未必会同意,不管拓跋遇是什么想法,一旦举族内迁,会让定难各部族想入非非。一定会产生不必要的骚乱。

但这让拓跋遇不满了,开始在银州闹事,结果被梁迥打得四散逃窜,跑到深山里不敢出来。这时候他听到李继迁消息,便派人与李继迁联系,想里应外合,一举拿下银州。

李继迁有些主意不定,拿下银州当然想了。可他数战数败,心中也害怕了。因此与张浦等人商议,张浦便献了一个计策。

曹光实此时正在银州城。

将相和,天下兴。

将相不和,国政必乱。

赵匡义也许想的是平衡之术,也许是对赵普的承诺。但实际东西两府不和,对国家没什么好处的。

包括西北军政事务。

按照宋九的想法。必须对李继迁斩草除根。

但宋琪虽是主战派,对李继迁支却是严格地执行着赵普的政策,以招安为主。

种种原因,宋九没有很好的说服力。南河套地形的复杂广大,还有宋朝民族政策的偏软,宋琪的想法得到大多数大臣认可。

这影响到前线的决策,不过招安想法在前线也占据着上风。

就在这时,李继迁忽然派使者向曹光实请降谢罪。

曹光实一听大喜,确实他此时是贪了功,若是他抢在尹宪之前受降成功,这个功劳就是他的了。还有他从未想到世上居然有这么一个“顽强”的勇士。李继迁打一次败一次,大约是被官兵打败了吧。

因此让他侄子曹克明殿后,他带着一百多人奔向黄羊平的葭芦川受降。

到了葭芦川,平川上有许多军队,前面是李继迁,李继冲,李大信,破丑重遇贵,张浦等人,正一起等着他呢。曹光实哈哈一笑,正准备拍马扬鞭,来到军前,好言安抚李继迁,忽然两边低矮的山丘上万箭齐发。

一代名将,宋朝罕见的文武双全的大臣曹光实就窝囊地死在了这个山谷里。还好,他的侄子曹克明来得及时,将他的尸体抢了回去。

曹光实死了,李继迁剥下宋兵的衣甲,从从容容地进入银州城。

这对夏银北部支持李继迁各部族是一件大振人心的消息,各部纷纷跑来投奔。短短几天内,李继迁实力就迅速的膨胀起来。

李大信建议李继迁自封西平王。

张浦说了一句:“自夏州入觐,无复尺疆,今甫得一州,遽尔自尊,恐乖众志。宜先设官授职,以定尊卑,预署酋豪,各领州郡,使人自为战,则中国疲于备御,我得尽力于西土矣。”

事后宋九听到这句话大惊失色,因为他想到了后来九字真经,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是我心也,”李继迁听从,仍称原来官职都知蕃落使,权代定难留后,张浦、刘仁谦分别为左、右都押牙,李大信、破丑重遇贵为蕃部指挥使,李光祜、李光允等人为团练使,弟李延信为行军司马。并分别预先许封了党项豪酋折八军、折罗遇、嵬悉咩,折御乜等人,分别封并州,代州、麟州、丰州等州刺史。

这条政策,更使许多部族来归,以至于尹宪畏其锋芒,不敢发兵银州,只好将事情经过上报朝廷。

赵匡义大惊失色。

与史上相比,如今银州更为重要。

首先是阻卜羊毛商路,一部就是自灵州到夏州,再到银州,从府麟二州进入河东。二是青盐路,也必须从银州进入丰州,再到达夹山各部族。

银州一失,两道皆断。

宋九在朝会上说道:“宋相公,好一个招安之策啊,因为招安,前线将士不敢全功,于是李继迁一败于夏州,数千兵马迅速扩大为近万兵马,二败于葭芦川,近万兵马变成一万多兵马,三败于宥州,一万多兵马变成两万多兵马,四败于地斤泽,两万多兵马变成不知兵马凡几,还让李继迁得银州。”

不能全怪宋琪。

可这个结果,无疑狠狠打了宋琪的脸。

宋九又喝道:“曹光实乃我朝罕见之文武全才,然因庸臣误之,命丧于塞外之地。陛下,若用臣来选择,宁死两庸相,也不想死一曹光实也!”

第352章 安定第28章 宋九赵匡胤的豪赌(下)第197章 草帖子第174章 嘉禾第67章 高第59章 七幅画第473章 真相第343章 矫正(上)第517章 养猪第503章 遗言第140章 奸细第53章 大笑第320章 大江(上)第214章 肥羊(下)第216章 夜宴(一)第171章 死(上)第45章 折纸第359章 翻云覆雨第20章 拒第436章 神的黄昏(五)第318章 摇摆第198章 牛(上)第259章 枪杆子第179章 开业(中)第47章 玩大了第48章 后院第158章 劲弩(下)第221章 大婚(中)第303章 打猎(上)第160章 提亲(上)第503章 遗言第215章 贺礼第51章 负荆第337章 窅娘第134章 荒野(中)第253章 大过第48章 后院第408章 铁血之路(八)第461章 走马灯第402章 铁血之路(二)第445章 高处不胜寒(下)第202章 停修第398章 自作聪明(下)第400章 未卜(下)第66章 悬赏第435章 神的黄昏(四)第330章 青蛙的死法(上)第351章 千古高梁河第150章 花蕊夫人(上)第504章 开始了第103章 远方的朋友第69章 神奇(上)第257章 神仙第517章 养猪第159章 核心第55章 爹爹第298章 飞虹第148章 背后(上)第373章 原因二百十八章 归来下第144章 事了(下)第175章 聘礼第244章 献酒(上)第145章 祭文第317章 学问第298章 飞虹第416章 一地鸡毛(中)第311章 同病相怜(上)第533章 大结局(一)第231章 王者之城(中)第467章 很短的飙风(下)第125章 妙不可言第15章 非奸即盗第144章 事了(下)第299章 爱情问题(上)第99章 加码第250章 暖冬(中)第81章 诱、惑(中)第52章 比较(上)第490章 大秘密第254章 妹妹找哥泪花流第66章 悬赏第420章 飘摇(上)第201章 父亲(下)第488章 要翻天第290章 郭成仪(下)第13章 从此醉(下)第329章 毒狐第146章 桃花第318章 摇摆二百十八章 归来下第121章 变化(下)第245章 献酒(下)第91章 地图(上)第87章 巡察(下)第253章 大过第499章 示弱第528章 黑土地第282章 可怕的误会(下)第154章 清明(上)
第352章 安定第28章 宋九赵匡胤的豪赌(下)第197章 草帖子第174章 嘉禾第67章 高第59章 七幅画第473章 真相第343章 矫正(上)第517章 养猪第503章 遗言第140章 奸细第53章 大笑第320章 大江(上)第214章 肥羊(下)第216章 夜宴(一)第171章 死(上)第45章 折纸第359章 翻云覆雨第20章 拒第436章 神的黄昏(五)第318章 摇摆第198章 牛(上)第259章 枪杆子第179章 开业(中)第47章 玩大了第48章 后院第158章 劲弩(下)第221章 大婚(中)第303章 打猎(上)第160章 提亲(上)第503章 遗言第215章 贺礼第51章 负荆第337章 窅娘第134章 荒野(中)第253章 大过第48章 后院第408章 铁血之路(八)第461章 走马灯第402章 铁血之路(二)第445章 高处不胜寒(下)第202章 停修第398章 自作聪明(下)第400章 未卜(下)第66章 悬赏第435章 神的黄昏(四)第330章 青蛙的死法(上)第351章 千古高梁河第150章 花蕊夫人(上)第504章 开始了第103章 远方的朋友第69章 神奇(上)第257章 神仙第517章 养猪第159章 核心第55章 爹爹第298章 飞虹第148章 背后(上)第373章 原因二百十八章 归来下第144章 事了(下)第175章 聘礼第244章 献酒(上)第145章 祭文第317章 学问第298章 飞虹第416章 一地鸡毛(中)第311章 同病相怜(上)第533章 大结局(一)第231章 王者之城(中)第467章 很短的飙风(下)第125章 妙不可言第15章 非奸即盗第144章 事了(下)第299章 爱情问题(上)第99章 加码第250章 暖冬(中)第81章 诱、惑(中)第52章 比较(上)第490章 大秘密第254章 妹妹找哥泪花流第66章 悬赏第420章 飘摇(上)第201章 父亲(下)第488章 要翻天第290章 郭成仪(下)第13章 从此醉(下)第329章 毒狐第146章 桃花第318章 摇摆二百十八章 归来下第121章 变化(下)第245章 献酒(下)第91章 地图(上)第87章 巡察(下)第253章 大过第499章 示弱第528章 黑土地第282章 可怕的误会(下)第154章 清明(上)